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

时间:2019-05-13 23:0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府发[1995]21号 【发布日期】1995-01-29 【生效日期】199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

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

政策贯彻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川府发〔1995〕21号)

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就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的《关于贯彻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贯彻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对农业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高其整体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面向农业资源,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土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实行综合开发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以龙头项目带动产品的系列开发,保证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把农业开发项目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试验、示范区。

土地资源要坚持治理、开发与利用相结合,以改造中低产田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主,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生产的良田、良壤、良种、良制、良法配套。要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特别要发展有地域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农副产品,形成区域性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主导产业。综合开发要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开发原则,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择有一定经济规模,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项目,形成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通过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潜力,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管理、资金投入与配套

农业综合开发一律按项目管理,要坚持择优立项,重点投入,集中成片的原则。投资不搞基数,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指标控制”、“以奖代站”。已到期的项目,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再立新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要不断完善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坚持各种支农资金适度集中、配够用好、分级承担的原则。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对国家立项的地方配套资金,按省60%、市(地、州)20%、县(市、区)20%的比例执行。市、地、县可以多配,用以扩大综合开发规模。配套资金落实得好,特别是多配的地方,省里在立项时,将予以优先考虑。

三、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的编报程序

为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共同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积极性,要坚持统分结合、政技结合的原则。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由各级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发办”)牵头、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参与,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验收。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个建设期的开发任务和投资,由省农发办提出控制指标下达到承担项目的市、地、州,并通知省级有关部门。各地要在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据控制指标,因地制宜地编制好项目计划并上报。省农发办要组织有关部门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对项目计划的投资标准、技术保证、规划可行性、组织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审查,合格后汇总编制总项目计划,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复后,再由省农发办把项目实施计划下达到有关市、地、州,并通知有关部门。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开发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编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切实帮助项目所在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四川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

【发布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8-18 【生效日期】2004-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农牧厅

《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农牧厅拟定的《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农业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进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努力推动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一)近年来,我区的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在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农业执法的整体实力和效率;有利于增强农业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实现执法人员的专职化,是切实保证农业部门公正、高效执法,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农业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执法工作仍存在执法机构分散、权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执法队伍薄弱、执法人员总体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投入等问题;一些地方对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一些部门存在着部门本位主义,对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不积极,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推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方、各部门要从我区农业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出发;从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出发;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统一认识、转变职能、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

(二)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农业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为目的,建立健全我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即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农业行政执法职能。综合执法要以县为主,综合方式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推进。2005年底前,自治区、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要全面实行综合执法。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全区建立起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上下一致、运行有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逐步形成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业执法队伍;使农业执法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五有”标准,即有专职执法人员,有与执法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有必要的执法手段和设备;有较完善的执法规范和制度;有专门的监督制度。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和主要职责

(三)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及行政许可等职权。即:农药、种子、肥料、兽药、农业环保、种畜禽、草原、基本农田保护、乡镇企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饲料、渔政监督、动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统一由综合执法机构行使。单独设立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县,可以探索进行综合执法工作。

(四)自治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市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统一部署和落实全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全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承办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受理审核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查处跨市或市执法机构移送的大案、要案以及需要由自治区执法机构查处的案件。

(五)设区的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所辖县(区)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承办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审核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查处跨县或县执法机构移送的以及需要由本市执法机构查处的案件。

(六)县(市、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查处违法案件;审核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承办听证、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等。

(七)农业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机构要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对在执法活动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技术及农资质量、农产品安全卫生监测、检验等问题,要充分依靠技术力量和监测、检验设备等手段予以积极协助和配合,充分发挥农业执法的整体效能。

三、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

(八)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五统一”即执法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配、执法经费统一安排、执法证件统一发放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以其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对外行使执法权,隶属于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机构、职能的调整、人员编制的配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

(九)组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以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的法制工作机构为依托,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由农业行政部门内部调剂,也可以从现有农牧专业机构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用。

(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持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的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才能够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专职农业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积极参加法制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业务研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办案水平。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服务“三农”。离开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其执法证件要及时收回并声明作废。

(十一)各级农业部门要严格执法人员的选拔标准,优化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要及时调离执法岗位。执法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事业心及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严格执法,关心群众、业务精通,行为规范。

四、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效果

(十二)农业执法要注意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要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农资打假、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整治乡镇企业“三乱”、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封山禁牧、耕地保护、动植物防检疫等工作结合起来。要积极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配合,在各自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围绕农资市场的准入和假劣农资的查处,着重整顿和规范种子、种苗(包括种畜禽、水产种苗、牧草种子)、肥料(主要是复混肥)、农药、兽药、饲料(包括鱼粉)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等六大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未取得许可证生产、经营农资产品,以及生产、经营假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

(十三)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要建立五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办案制度,包括案件受理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查制度、移送和上报备案制度等;二是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守则、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保密制度、证件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轮岗制度等;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收支两条线制度、票证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执法设施管理制度等;四是监督与廉政制度,包括层级监督、内部监督和廉洁自律等制度;五是投诉举报受理和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十四)深化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条件、依据和收费标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办证窗口,按照“一门受理、限时办结”的要求统一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五、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保证综合执法的规范和公正

(十五)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监督和指导,各级农业法制工作机构要强化对执法程序、违法事实认定、适用法律、处罚决定等重要执法环节的审核把关,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综合执法机构要自觉、主动地接受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保障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做到行政执法行为既合法又合理,既不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胡作为,又不放弃职权不作为。

(十六)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贯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以及“罚缴分离”的规定。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执法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努力树立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领导,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十七)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机构、职能的变动和人员、资金的调整,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各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协调和领导。要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把加强农业执法作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十八)按照统一部署,切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自治区、市、县三级都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安排相应的经费,配备相应的执法设施。保证执法机构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必要的调查取证设备、交通工具、检测设备和档案信息处理设备以及投诉举报电话。逐步改善执法条件,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十九)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人和奖惩措施,年终进行检查评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组织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目标管理考核。各执法单位要依据有关制度,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对考核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于成绩差的,要给予批评处理;要把考核结果同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务晋升挂起钩来。对接触农药等有毒有害的农业执法岗位人员,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发放津贴;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办案要给予适当补助。对未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专职执法人员,在评聘职称时应以执法工作业绩为主,充分调动农业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2010年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2010年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要点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农发办:

根据《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要求,为扎实做好我省明年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中央更大支持,特提出我省2010年国家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要点。

一、项目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和基本政策

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在财政资金扶持方式上,实行项目财政资金无偿补贴和银行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

(一)财政补贴方式项目(约占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财政资金控制指标的50%)

1、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为1:0.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性质与中央财政保持一致,即均为财政补贴资金。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由省、市(州)、县三级财政按8:1:1的比例分担。其中:扩权试点县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由省与县按照9:1的比例分担;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

3、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其财政补贴资金总额不得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即不含项目计划总投资中的流动资金)的30%,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70%;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其财政补贴资金总额可达到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

4、申报重点项目的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不高于200万元、不低于100万元(含);申报一般项目的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不高于100万元、不低于50万元(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则上限于申报一般项目。

5、项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范围,遵照国家农发办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中的有关要求执行。其中:(1)用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实施方案、项目环境评估费等项目前期费用,不得超过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3%;(2)技术培训限于项目直接带动的农户,原则上按不超过3次/户、15元/次掌控。

6、以市(州)为单位,各地申报重点项目的个数,原则上不得超过省农发办规定的各地项目申报总个数的50%。

(二)中央财政贴息方式项目(约占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财政资金控制指标的50%)申报中央财政贴息项目,按照国家农发办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和《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发[2008]62号)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申报和审查2008贴息项目的政策要点为:

1.贷款贴息扶持对象重点为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纯流通企业不予扶持。2、2010年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原则上60%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40%用于粮棉油糖肉大宗农产品加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种植和养殖基地项目的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不予贴息。3、2010年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范围为2008年1月1日以后立项,在2009会计发生并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4、2010年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并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且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5、对于同时申请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项目,中央财政贴息的贷款额度上限合计为6000万元。

6、贴息率根据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和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为便于统一掌握贴息率,在国家农发办未明确之前,可按固定资产贷款年贴息率5.31%、流动资金贷款年贴息率4.86%的标准执行。

7、项目银行贷款中的“银行”,系指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8、项目单位因发生违约行为而支付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以及超出财政贴息贷款额度上限的部分,财政不予贴息。

二、项目申报方式和立项程序

(一)项目申报方式

1、财政补贴方式项目的申报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项目单位向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县级农发办申报项目(以项目建议书方式),并经县、市(州)农发办逐级审查后上报省农发办。根据省农发办初审通知编报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摘要,根据省农发办立项通知编报项目计划实施。

2、财政贴息方式项目的申报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项目单位向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县级农发办申报项目,并经县、市(州)农发办逐级审查符合立项条件后上报省农发办。

3、同一项目单位、同一只能申报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扶持方式。

4、在申报财政补贴项目中,一是对同一项目单位申请连续扶持的(系指连续2个以上申请扶持不同项目的),在申报材料中,须详细说明项目单位现状、实施项目能力、上期项目与拟申报项目的关系等;二是同一项目申请连续扶持的(系指上期立项项目按期完成后,继续申请扶持实施相同建设内容的扩能项目),在申报材料中,须全面总结上期项目建设、运行、效益情况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分析上期项目与拟申报项目的关系等。5、2009已经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其他方式扶持的项目单位不得申报2010年中央财政贴息项目。

(二)项目立项程序(1)财政补贴方式项目

县、市(州)逐级审查、上报项目建议书——省农发办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比选——逐级通知项目单位报送可研报告——省级专家评估论证——省级有关部门会审、表决(投票,差额淘汰方式)——项目公示——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逐级编报、汇审项目实施计划——省农发办正式批复项目计划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2)财政贴息方式项目

县、市(州)逐级审查、上报项目——省农发办初审——省农发办汇总复审——项目公示——上报国家农发办审查立项。

为确保项目申报质量,2010扩权试点县申报的项目,实行由所属市(州)统一审查、汇总后向省农发办申报。

三、项目类别及扶持范围和重点

2010年我省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按照“两个加快”的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及其加工业,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类别

根据国家规定,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分为三类:

1、农产品加工类项目;

2、种植、养殖基地类项目;

3、流通设施类项目(包括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

各类别项目申报和实施范围,原则上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单个项目的申报,原则上不得同时包含两种类别(含)以上项目建设的内容。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重点

1、优质粮油加工;

2、优质猪、牛、羊良种繁育和加工;

3、优质小家禽(畜)及水产养殖和加工;

4、优质茶叶加工和标准化种植;

5、优质特色果蔬种植、加工及商品化处理;

6、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和加工。

(三)各级农发办不得受理国家《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规定的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严格限制的项目和不予扶持项目。

四、项目扶持对象和立项条件

(一)扶持对象

2010年,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对象为与农户联结紧密、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市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省级(含)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立项条件

严格执行国家《项目申报指南》中对项目、项目单位、项目法人代表等三个方面应具备条件(共计38条)的各项规定。

各级在项目申报资格的审查中应严格把关,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对财政补贴项目中存在以下八种情况之一的项目,要实行“一票否决”:(1)未取得种养基地项目合法用地手续或加工和流通设施项目土地使用证的项目;(2)未取得符合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审批意见的项目;(3)未提供项目单位与农户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相关证明的项目;(4)弄虚作假,编制虚假项目及投资概算,提供不实项目单位财务资料等项目材料的项目;(5)以已建项目(指申报之时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的项目)申报国家立项扶持的项目;(6)国家《项目申报指南》已明确的限制产业和不予扶持的项目;(7)以前农发立项扶持的财政投资参股项目在2008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8应及时分红而未分红的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8)在2007—2009产业化项目省级验收中被评为“不合格”的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

2、在审查和推荐项目中,各级农发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全面、可靠,确保财政补贴项目选项和贷款贴息项目审核的客观、公正、规范,尤其要对项目和项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在项目选项中,产业的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以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工和流通设施项目要以改扩建项目和直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项目为重点;种养基地项目要以农户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分享项目成果的项目或直接带动农户面广且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的项目为重点。

4、为便于项目立项资格审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须具备在“2008年底前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这一省定立项条件。

五、项目申报时间和资料要求

(一)项目申报时间

省农发办受理各地申报项目(项目建议书方式)的截止日期为:财政无偿补贴方式项目2009年12月4日;中央财政贴息方式项目2010年1月8日。

请各地务必按照规定的时间申报项目,凡逾期者,省农发办将不予受理。

(二)项目申报资料要求

1、财政无偿补贴方式项目

市(州)和县级农发办正式行文(一个文件可包含本地区上报的所有补贴项目)报送的项目建议书及其规定附件一式两份;同时附报项目建议书电子文本。

申报项目应提供的附件资料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经过中介机构审计的2008年项目单位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印章齐全的项目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报表附注)复印件,截止2009年10月31日的财务报表;、(3)种养基地项目合法用地手续证明材料或加工、流通设施项目土地使用证书复印件;(4)符合审批权限的国家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审批文件复印件;(5)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证书复印件、贷款银行对项目所需贷款的审批文件或贷款合同复印件(项目投资中无银行贷款的项目除外);

(6)项目单位被最高一级政府评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明材料复印件;

(7)有关权威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单位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的证明材料;

(8)项目单位所具备的、与项目直接相关联的技术水平证明材料(包括专利、成果、专有技术和技术依托单位证明等)复印件;

(9)项目单位在管理和已有产品方面获得国家权威单位认证、评奖等其他资料复印件;

(10)有关权威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单位“三不欠”(不欠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

2、中央财政贴息方式项目

待国家农发办进一步明确申报要求后,省农发办再另行通知。各地在前期准备中应先行准备好以下材料:

(1)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贷款银行对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批复文件复印件;(3)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到位凭证复印件;

(4)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和利息支付原始凭证复印件;(5)项目单位获得的贷款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证书及授信证明复印件;(6)项目单位被最高一级政府评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明材料复印件;

(7)有关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单位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的证明材料;

(8)经过中介机构审计的2008项目单位财务报表(包括: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审计印章齐全的项目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报表附注)复印件。以上申报财政补贴项目和财政贴息项目的附件资料,凡为复印件的,均需由县级农发办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其与原件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六、其他有关注意事项

1、项目申报中要注意规范使用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应按照以下要求确立:XX市(州)XX县XX产能XX产品XX项目类别XX建设性质项目。

2、各地应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控制项目申报数量,择优推荐上报项目。(1)申报2010年财政补贴方式项目的具体数量规定为:以国家确立的我省农发项目县数量为准绳,以市州为单位计算,非扩权试点县限报1个项目,扩权试点县申报的项目数量最多不超过2个。

(2)鉴于国家对2010年财政贴息方式项目的扶持将以固定资产贷款贴息为主,为充分用好用足中央贴息政策,2010年我省对各地申报中央财政贴息方式项目,将采取对各地不作具体数量限制,只要符合立项条件即可申报,优先考虑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的办法。

3、本项目前期工作要点中的其他未明事项,请遵照《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09]178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发[2008]62号)等各项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五篇:吉林省农业发展基金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1990]48号 【发布日期】1990-08-08 【生效日期】1990-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农业发展基金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1990年8月8日吉政办发〔1990〕48号)

在国家的支持下,省政府决定,利用国家拨给我省的和地方各级的农业发展基金,对我省成片的、增产潜力较大的农用土地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开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和稳定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总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 农业发展基金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一、一、项目确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确立阶段,是从制定规划到项目前期工作结束的过程。

(一)立项原则。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确立,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在服从全省农业开发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当地财力、物力和开发重点等实际情况确立;

2、以增加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主要目标;

3、以开垦宜农荒地,改造中低产田,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林、水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

4、对资源条件好、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高的项目优先开发;

5、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按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短后长的顺序进行立项开发,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立项时不留缺口,不搞半截子工程;

6、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立项程序

1、项目层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总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三个层次。省统一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总项目;市(地、州)、县(市)或省级有关单位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分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向市县(市)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子项目。

2、项目报批程序。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总项目,由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计划、财政、科技、农行、农业、水利、林业、农机、畜牧、土地等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认真筛选、评估论证,并经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查批准,统一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申请立项;各市县向省申请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分项目,由市县政府或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计划、财政、科技、银行和农业、水利、林业、农机、畜牧、土地等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审查确立,以政府或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向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报送,同时抄送省农口行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向农业开发办提出初审意见;最后,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小组审批。省直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规模内的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市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或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申请确立的子项目,按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向当地财政、计划、银行等部门报送,最后由政府或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属于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项目,按基建程序办。

3、项目建议书。申请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议书上报。其主要内容:项目提出的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农林水科技等现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设地点、范围、规模、主要措施;综合开发和治理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所需资金及其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分析;项目的组织领导,包括参与项目组织实施的政府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市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式五份,同时抄报计划、财政、银行和本系统主管部门一份,作为立项开发的备选项目。各有关部门向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审查,由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4、设计任务书。市县上报的项目建议书,经原则同意后,要依据批准的开发范围、建设规模、资金数额、工程项目(制图定位)、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农业开发项目设计任务书,上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到项目所在市县和单位进行审核考察,进一步明确解决项目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落实达到项目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如组织领导力量和技术保证情况,配套资金物资筹集准备情况,帮助制定子项目的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其他方面是否符合规定的投资立项条件等等。提出考察报告,批准项目设计任务书。

5、项目评估。所有申请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在取得大量数字资料的基础上,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科学技术保证、投资计划、财务预测、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评价,提出较为详细的评估报告,作为审批项目的决策依据。

二、二、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开发项目承包协议书。所有经批准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实施之前都要层层签订项目承包协议书。明确规定签字各方的经济责任和权力,明确开发项目的效益目标,实行投资、目标效益、组织领导者工作责任相互挂钩责任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分项目,由开发项目市县主管领导与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签订开发承包协议,业务部门负责做好行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子项目实施,由市县与建设单位实行承包。

(二)加强计划管理,坚持定期调度情况。在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市县要于前一年的第四季度,根据项目设计任务书、扩初设计等资料,编制下年的开发计划,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下达,开发市县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开发项目建设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按季调度开发建设进度情况。开发市县要于每季末,将开发建设进展情况上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项目开发计划的调整,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三)资金管理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中的国家和地方各级预算内农业发展基金,资金下达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按项目进行组织拨款,并按财政部门的规定编报预算和决算,定期上报省财政厅和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无偿投放的农业发展基金年终如有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农发基金有偿投放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分,由市县财政统一管理,搞好承借承还。还款期限,一般应在借款二年以后开始回收,对到期不还的,市县财政负责归还。有偿扶持资金一律不收占用费。有偿投放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借款总额的60%。收回的有偿扶持资金,属于国家和省级的农发基金借款存入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户;属于市县级的,存入市县财政支农周转金专户,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

3、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实行按效益定项目,按项目定投资,不搞按行业、按市县分条切块。资金投放要体现政府行为,体现国家支援农业的政策,树立三个效益观念(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4、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拨付,与耕地占用税、预算调节基金收入进度挂钩,与农业发展基金预算安排落实情况挂钩,与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挂钩,与项目完成和借款加收情况挂钩。当年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或到期借款不上交的,相应扣减省级拨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配套资金先存后用的办法,即先把配套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开具存款数额证明,交验后再拨(借)款。下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存入当地农业银行或信用社。

市、县以下农业综合开发子项目拨款,要根据工程项目性质,留10-20%的工程承包费,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结算补齐。

5、农业银行的专项贷款,由农业银行根据批准的项目计划,按农行贷款管理办法办理。有的开发项目,农业发展基金可以与贷款结合安排,但不要每个具体项目都搞“拼盘”。农业银行专项贷款回收后,继续用于综合开发。

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要按项目实行独立核算,项目建设单位要对项目资金和物资做到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建立健全资金物资的领报、核算管理手续制度,按规定编报财务会计报表。开发市县的审计、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监督检查。

(四)物资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贷款所需统配物资,列入各级物资供应计划;用于农业开发的物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截留挪用。

(五)组织领导。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领导,实行市县政府承包实施与业务主管部门行业规划指导、科技咨询服务相结合,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有关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注重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市县政府行政领导为主。凡立项开发的市县,都要由市县政府领导牵头,从计划、财政、银行、农业、水利、林业、农机、土地、畜牧等有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负责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六)开发项目档案。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开发市县,要对所有开发项目建立项目档案,详细登记项目基本情况和实施建设情况。

三、三、项目峻工验收与总结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和开发市县要组织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事后评价。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对项目的成败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全面具体的审核意见,肯定正确的做法和经验,找出失误的原因,及时进行追踪反馈,为以后的开发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提供经验教训,为提高开发项目质量和开发工作管理水平积累资料。

(二)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内容。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扩初设计或项目实施方案,由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按照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

1、基本生产条件改善指标。包括改造中低产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排灌面积,改善排灌面积,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广科学技术项目,新增防护林和农田林网面积,技术培训人次等。

2、新增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

3、具体工程项目的形象进度。

4、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5、对项目的总评价与总结。

(三)国家在我省的农业开发总项目的验收,由国家派人组织进行;省级综合开发分项目的竣工验收,由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子项目验收由市县组织进行,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派人参加。

(四)所有项目的竣工验收,都要有正式竣工验收报告,报经组织验收单位批准。

(五)对验收不合格或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重大失误的项目,要追究项目承包单位组织领导人的责任。

本办法适用于用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基金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发展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0.5万亩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得上级批复,市农发办完成了项目公示、项目工......

    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1988年国家设立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促进农业发展这个主题,规划和实施项目,呈现出“工作一年比......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县是农业大县,国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万亩,辖12个乡镇,总人口48.6万人,属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

    农业综合开发典型材料

    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2006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明显......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范文大全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

    秋冬农业综合开发

    鹤峰县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鹤峰县水利水产局 (2012年3月) 鹤峰县是全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鹤峰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