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大卫副省长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大卫副省长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2008-04-09
同志们:
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刚才,李庆瑞同志的报告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四市发言中总结了很好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五年来环境保护工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重大转折,迈出了历史性转变的坚实步伐。环境保护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比较突出的重要领域。
(一)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时期环境保护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融为一体,成为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五年来,我们围绕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在环境保护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做文章。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环境保护这个抓手,五年来全省共关闭取缔重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5168家,否决了234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对132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8个市(县)实行区域限批,同时支持新上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2007年全省各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标率比2002年分别提高37.0、26.5个百分点,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连续3年保持100%,比2002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全省环境质量达到了10年来最好水平。与此同时,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是2002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1.6万元,是2002年的2.4倍,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环境保护不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而且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是国家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五年来,全省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制定配套经济政策等综合措施,强力推动这项工作落实。我省在实施关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开展结构减排的同时,下大力气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0.7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形成日处理污水591.8万吨、年削减COD50万吨和日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89万吨的能力;全省建成1466万千瓦现役燃煤电厂脱硫治理工程,形成年减排二氧化硫能力约35万吨;全省累计投入资金6.68亿元,对2700多家企业进行深度治理,使其达到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排污限值。五年来全省还累计投入资金3.23亿元,相继建成了38个跨市界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70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565个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全省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并为18个省辖市、108个县(市)配备了必要的执法车辆和监察、监测仪器设备,提高了省、市、县3级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了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减排效能。2007年,全省COD和二氧化硫分别较上年减排3.76%和3.7%,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了双下降。污染减排腾出了环境容量,为我省新上先进产能提供了发展空间。与“十五”末相比,我省造纸企业由1360家减少到308家,产能却由355万吨提高到800万吨;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产能5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由2670万吨达到7300万吨,占全省
水泥总产能的85%;同时,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建成了一批电厂脱硫设施,推动火电行业新上了一批大机组,发电总量大幅提高。全省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成为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三)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着力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五年来,我省坚持以环境保护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针对重点地区环境问题,每年都确定几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流域区域行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并列入省委、省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强力推动落实,促使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热点问题,通过实施城市清洁能源和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解决了饮食业油烟污染和建筑施工、餐饮娱乐等噪声污染问题。针对农村的环境问题,全省以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建设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小城镇、生态文明村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同时,投入资金23.7亿元,通过打深水井、自来水通村等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5800多个村庄近7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针对不法企业违法排污危害群众健康问题,全省通过环保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对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和涉铅、造纸等9个行业等进行专项整治,并畅通举报投诉热线,对群众反映的严重违法问题严厉打
击,有效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环境保护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融洽了党群、干群、社群关系,成为着力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已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切实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严格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每年将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指标任务,通过签订政府环保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企业和相关责任人,明确工作时限、标准和要求,并配套建立了考核办法,强力推动工作开展;为了确保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分别建立了污染减排指标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已初步显现成效;为了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逐步建立实施了挂牌督办、黄牌警告、区域限批、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等一系列制度,严格实施环境质量与建设项目审批挂钩、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脱硫工程与脱硫电价挂钩等制度,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人大、政协、媒体及人民群众的作用,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有效震慑和打击了违法排污行为。环保部门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锻炼了一支精通业务、工作扎实、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执法队伍。这些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及这支敢打硬仗的队伍,为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等各项环保目标的实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及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五年来,我省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一个亮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了主动,在全国树立了河南形象。省政府在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河流污染防治会议上我省介绍了水污染防治的做法,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委对我省环保工作给予重点财政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更得益于全省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省环保局和全省环保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思路清楚、开拓进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全省环保工作深入开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全省环保系统广大干部群众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敢于打硬仗,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不分白天和黑夜,不怕恐吓、不怕围攻,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为开创河南环保工作新局面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支持环保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曾经分管环保工作的刘新民同志和刚刚离任的王国平同志为环保工作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清醒认识当前全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
发现问题是能力,正视问题是勇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
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我省环保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个别地方领导对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仍然走以牺牲环境保护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把环境保护当做软指标、软任务、软措施,在处理地方财政收入、GDP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时,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政策、规划区域经济布局和引进项目等方面,不考虑环境因素和环境风险,不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不顾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决策失误、项目违法、资金浪费,甚至酿成污染事故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二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持续增大。我省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还不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将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周生贤部长说的好,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产生的是GDP,留下的是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工业和生活污染排放将呈刚性增加趋势,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瓶颈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电力、煤化工、电解铝、食品、纺织等行业所占比例偏大,单位产品能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十一五”前两年我们完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不到预定目标的五分之二,列入2007年度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我省仅完成了计划的38%。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省资源能源人均占有量小,目前这种过分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仅使资源能源难以为继和对环境构成威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自觉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了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可能陷入“资源魔咒”的恶性循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四是体制不适应、工作不到位削弱了全省环保工作的效果。目前全省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爬坡攻坚阶段,稍有放松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全省污染减排等环保机构和人员还不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省、市两级机构人员编制少,县级机构臃肿、素质跟不上;各级的环保财政投入不同程度的存在制度不稳定、渠道不畅通、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到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全省落后产能退出、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制度还未建立或不完善;环保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难题依然困惑着各级环保工作者。另一方面,我们在环境监管的具体执法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监管还有漏洞,有的对矿产资源进行肆无忌惮的破坏性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全省投巨资、花大力气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有不少运营机制还不科学、管网还不配套、运行还不正常、减排效果还不明显,存在着“晒太阳”和被人民群众骂为“样子工程”的危险;小水泥、小砖瓦窑等一些前几年已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关闭不到位,随时有死灰复燃 的可能;小采选厂、小铁合金等一些明显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因疏于监管而随意上马;贾鲁河、惠济河、卫河等一些主要河流水质达标情况仍不乐观,全省环保工作的成效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正视问题而不可忽视问题,直面挑战而不可回避矛盾。全省上下一定要知难而进,努力实现全省环保工作的新突破。
目前我省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是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战略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战略指导。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三个历史性转变”,把环境保护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环境保护摆在了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策保证,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基础。中央和省先后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明确实施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国家把节能减排列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约束性指标。最近全国人大又通过了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五个更加”的工作思路等都直接或间接与环境保护有关;国家开始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政策。新一轮国家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将变直属机构为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组成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给予我们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具体指导,特别是去年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省环保工作汇报,会议强调指出要从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重视环保工作,为全省环保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同时,全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环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并着手解决环保的机构编制、配套经济政策等问题;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工作;各级人大、政协和媒体及人民群众对环保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三是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实力增强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目前,河南正实施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强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同时,全省财政实力的逐步增强,为环保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的物质支持,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全省上下一定要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全省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要准确把握今后全省环保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
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后三年是我省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奥运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本届政府成立的第一年、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首战
之年和我省完成“十一五”目标的攻坚年。李成玉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省的环保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
“十一五”后三年和今年的节能减排及环保目标也已明确。今后几年特别是今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全省环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环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牢牢抓住“四个坚持”,努力实现“四个确保”,推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为全省环保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级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环境监管的职责。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环保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积极支持环保部门开展工作,着力研究解决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环保重点工程以及环保队伍建设、环保投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要坚持和严格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刚才,各市递交了今年的环保目标责任书,这里面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表达了各市完成任务的决心。会后,大家要把目标责任带回去层层分解,加强检查督导,跟踪抓好落实。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年终将按照“一票否决”制的程式和内容,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完成环保目标任务、履行职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完不成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重点工作的,将按照“一票否决”制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今年也是国家实施大部制的第一年,环保总局刚升格为环保部,这说明国家已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重要位置参与国家综合决策。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把各项环保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持围绕“又好又快”谋发展,确保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各级政府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树立大环保的理念,努力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要以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容量和空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超过总量控制、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环境违法的企业,坚决依法实施关闭或停产治理。要以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发展循环经济和严格落实土地、信贷政策等为闸门,从严控制落后和过热产能,优化我省产业结构。所有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或没有经过环境容量置换的项目、未经环评的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一律不得审批新建项目;所有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
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对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关小上大、新上先进产能的地区实施优先审批和相关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引进等工作中,要注意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避免环境隐患和风险。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本辖区的地理特点,加强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的研究,并做好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制定环境准入配套政策。同时,要在现有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行业规划环评、城市规划环评和农村规划环评等,确保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确保以污染减排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强力推进结构减排。各地政府对列入今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小火电、铁合金、刚玉、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要按时限和标准确保关闭和治理到位。二是要以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工程减排。各地政府及排污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要全部建成12.5万千瓦以上机组的电厂脱硫设施,及时开工建设各省辖市第二期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电厂脱硫设施等要实现管网配套、安装在线监测等设施,在线监测系统要与
环保部门联网并正常运行,确保工程发挥减排效能。三是要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监管减排。今年重点查处化工、造纸、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和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环境违法及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设施等重点环保工程不能正常运行问题,同时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和已关闭取缔企业的环保后督察,严防污染反弹。对严重违法行为,采用经济处罚、控制信贷、新闻曝光、限制项目审批等综合措施,严管重罚、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的环保法治环境。要切实抓好污染源普查工作,今年务必取得实效,为全省环保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要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污染减排。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推广沼气工程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今年要以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行政村为重点,建成200个省级以上生态文明村,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是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污染减排全面落实。要以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为指导,认真落实污染减排指标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办法”,严格工作标准,提高人员素质,做到统计科学、监测准确、考核严格。
(四)坚持以制度创新求突破,确保全省环保工作向纵深推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不断完善现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开拓创新,确保为全省环保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一是坚持用好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节能减排实施方
案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环保工作的合力。二是切实开展好中原环保世纪行、环境大接访等活动。要把环保宣传和执法密切结合起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要综合运用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环保“黑名单”等手段严厉打击。要进一步发挥好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注意报道总结各地环境监管的先进经验,如济源探索实行环保网格化管理、漯河试行乡村两级环保专职工作人员制度等,对成熟的经验要形成制度向全省推广。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好企业债务和职工安置等问题。四是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要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摸清各地环境容量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交易平台。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排污权的有偿使用。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交易的管理,逐步形成规范的管理办法。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着手制定能够明确生态补偿费征收主体和客体、征收范围和标准、生态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案,按照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的原则,运用政府财政转移和市场调节等手段,让受益方对保护方实施补偿。五是切实落实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政策。我省要尽早制定与国家政策相衔接的配套措施办法,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与金融、保险、证券监管部门和有关机构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环
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计、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保违法项目贷款审批,严格控制环保违法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搞好重点行业企业污染保险试点,以严格信贷管理和融资遏制环境违法、支持环境保护,以实施绿色保险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过去五年我省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肩上的担子将更重、面临的挑战将更大。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题,抓住机遇、克难攻坚,强力推进河南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另外,省环保局刚刚调整了新的领导班子,希望新班子加强团结,带领全省环保战线干部职工,发扬敢于碰硬、连续作战的作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省环保工作的新局面。“天蓝水清、大地披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要有为实现理想信念而苦苦追求的痴情、为完成环保目标任务而艰苦奋斗的激情、为改善民生造福社会而埋头苦干的真情,不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9800万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张昌平副省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讲话
张昌平常务副省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 年 1 月 26 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把它摆在民生之首,孙春兰书记、黄小晶省长在会前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殷切希望我们在跨越发展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这既是肯定、鼓励,更是鞭策、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刚才,维平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报告,对明年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很重要,很好。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民生事业成果惠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五年,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五年,也是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较“十五”时期平均增长近一倍,新农保制度覆盖率达到 40%,比全国要求高出 17 个百分点。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比 2005 年翻了一番。五年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 331 万人,比“十五”时期增加 85 万人;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 230 万人,比“十五”时期增加 35 万人。五年全省累计新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 2.6 万多名,比“十五”时期增加了 2 万名。劳动关系基本保持和谐稳定,全省市、县和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和调解组织,妥善化
解了大量的劳动争议。与此同时,体制机制展现新的活力,比如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力量促进就业机制,全省民办就业服务机构达 276家,建立了新农保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如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华侨农场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等等。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来之不易,凝聚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大量心血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今天荣获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祝贺,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跨越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分析、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充分认识全省就业与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仅今年新增城镇就业任务达到 60 万人,而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又明显不相适应。同时,伴随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现有人力资源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大家知道,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城乡居民今年增收 12%的目
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全国来看,农民收入高于我省的省份,都是工资性收入比例比较高的。我省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超过 40%,贡献率是 53.6%,只有不断将大量农民转入城镇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充分认识全省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它还是促消费、扩内需的基础。只有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才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消除人们对养老、失业和患病的后顾之忧,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城镇化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不衔接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现在我省城乡的收入比为 2.93∶1,城镇化率达 51%,城乡人口约各占一半,但农村消费(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具等)只占消费总额的 37%。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农村消费。
——充分认识全省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影响我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多,我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基础还不稳固,加上安全、环保、能源、技术改造升级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劳动者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的诉求明显增加,劳资纠纷呈多发态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难度加大。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打好“民生工程战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当务之急是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及早准确掌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以人社部门牵头,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各级人社、财政、工会、经贸、外经贸、住建等部门要密切联系,积极联动,以厦、漳、泉为重点,提高用工服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时采取对策。要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专场活动,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服务工作。重点做好省内农民工工作。既要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又要鼓励进城务工,继续探索更为直接便捷的方式让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省际之间劳务协作。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做法、渠道,要在跨越发展中发挥得更好。
第二,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建立职业培训需求预测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人社部门牵头及时掌握共通职业培训需求信息,整合职业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省政府年初研究紧缺的专业马上就可以开班,免费招生。其次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这是产业升级的基础。要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办法,推动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落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建设,莆田的优势产业古典家具面临后继乏人危险,为什么不
向宜兴紫砂产业学习,有几百个高级职称牢牢占领产业制高点。要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办学质量。
第三,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这次省政协会议上,委员们提出有关社会保障的问题后,钟维平厅长立即赶到听取意见,作出安排,受到了委员们的欢迎。要大刀阔斧,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本质问题为目的,把好事办好。
第四,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继续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向乡镇(街道)延伸,畅通劳动者诉求表达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反映的比较普遍、比较集中的问题,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同志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运,惠及民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学习力、强化执行力、激发创造力、维护公信力,在服务跨越发展中做出新的贡献。
新春佳节将至,借此机会,向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三篇:副省长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的一年,对世界、对中国、对吉林、对卫生都是令人难忘的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四川汶川地震、三鹿事件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全省上下团结奋斗,化危为机,迎来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与全省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在抗击汶川地震、处置三鹿事件、保障奥运卫生服务、预防控制重大疫病等方面表现突出,全省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管理、服务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的一年,我们国家、我们省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同样,新的一年,卫生事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应该说,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拉动内需的大环境,关注民生的大政策,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全社会生命和健康意识的迅速增强,为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们一定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来审视卫生事业、谋划卫生事业、推进卫生事业,实现吉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新的跨越。
一、更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如何把握,直接关系医改成败,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障。
一要坚持公益性质。医药卫生既是公共产品,也是商业产品,具有公益和产业的双重属性。30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走了不少弯路,主要教训就是公益性让位于产业性。多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占GDp比重和公共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都处在较低水平。政府投入水平低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以药养医的政策,这些在客观上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总的自费医疗支出超过了非生存必需支出(即家庭总支出减去食品支出)的30%,就意味着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照此估算,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有病不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如果公民的健康需求表现为一种“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政府就有义务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解决,即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是公益性的主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制度体系、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始终贯穿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必须看到,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创新很多但也积弊不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把本该承担的很多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推给了市场,造成医疗卫生行业的价值扭曲。新医改坚持政府主导,就是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不是排斥市场机制,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政府保障公平,让市场确保效率;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也不是实行政府包办,而是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更不是政府只管不办,而是继续加强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确保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实施强有力的救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是政府不能推卸的重要责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三要坚持人人享有。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疗卫生制度才出现100多年。医疗卫生制度设计是重要社会政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而能否让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这个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志。我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既包括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诊疗规范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职业、地域、支付能力,都享有同等权利。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根本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对此,我们必须坚决落实。
二、增强机遇意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机遇是发展的加速器。我们不但要善于从专业的角度看卫生,还要学会从经济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民生的角度看卫生,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从更高起点上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医改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超前谋划,主动工作,竭尽全力地争取国家支持,千方百计地用好政策、管好资金、建好项目。要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开展工作。加强组织推动,使我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资金。要围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工作。积极准备参加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的招投标,争取有更多的吉林医药产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围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工作。对全省县级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排队,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抓紧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大力加强各类传染病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等专业医院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要围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开展工作。认真开展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管理。要围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争取项目投资,争取扩大财政预算基数,享受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优惠政策,为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探索新路。
三、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服务。我们要坚持防治并举、城乡统筹、中西医结合、医教研衔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要着眼让老百姓“少得病”或“不得病”,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从“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五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制度,对改变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落后的卫生面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中国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今天,我们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进行一种全新的建构。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及时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二要着眼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努力解决“看病难”。要合理布局城乡公共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强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要搞好医疗机构间的诊疗衔接。逐步实现农村村卫生所、乡镇医院和县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和中心医院的资源共享、有序衔接,鼓励患者使用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符合需求的医疗设施。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养。更加注重对乡村医生和城市社区医生的培养,积极引进、吸收乡村和社区“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型人才。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解决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问题,建立同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生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体系,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方便群众就医。
三要着眼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努力解决“看病贵”。要继续完善由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努力降低医药费用负担,实现群众基本用药的公平可及和安全有效。
四要着眼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卫生部门要认真负起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副省长在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午,XX同志对去年全省国税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国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当前形势
200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一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预计全省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上了一个新台阶;增幅可达115%,创10年来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与全省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奉献也是密不可分的。去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切实加强基层、班子队伍和信息化三项建设,在大中型企业和城区税收征管上有所突破,超额完成了各项收入任务。全年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2.4%,增收34亿元;计划考核口径的收入完成272 亿元,为年计划的104.6%,增长11.8 %,增收28.7亿元;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收入180亿元,为年计划的101.7%,增长11.8%,增收19亿元。“两税”收入直接体现为XX财力137.8亿元,比上年净增9亿元。从去年国税工作来看,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收入规模上,全省国税收入、增值税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迈上了新台阶。二是收入的进度、均衡度、税收收入GDp负担率等指标逐步趋好,持续增长的势头进一步确立。三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落实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其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总额46.2亿元,其中出口退税达25.5亿元,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70.8%,连续7年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我省西部大开发、再就业、外贸出口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GDp增长“保九争十”的目标,工作按增长10%安排,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1%。按此要求,确定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不含财政专员退税)207.3亿元,增长15%,增加27亿元的目标。按此测算,全省国税系统需要组织收入305亿元,增长12%,增收33亿元;完成“两税”收入271亿元,增长14%,增收33亿元。应该说,这个目标是积极可行的。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可能好于去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利的。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全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迎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从全省来看,我省经济发展自身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新的增长动能正在集聚和释放,发展的后劲足、潜力大。一是“三个转变”开辟了加快发展的新空间。经营城市力度加大,城市建设成为投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拉动力量,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有助于带动整个城乡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人才资源资本化进程加快,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二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继续增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外经贸形势趋好,在国有投资引导下,民间投资增长强劲,汽车、住房、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多。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重大项目安排上的倾斜,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正在规划、筹备之中。这些既在近期拉动经济增长,也形成长远发展的持续支撑力量。四是资源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潜在的市场需求也较大,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很大,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广阔。这些都为我们完成今年各项税收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完成今年税收任务压力也很大。如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必将形成一些减收因素;从今年开始分步实施税制改革,也将增加税收收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加之去年税收收入基数较高,今年要保持收入的较快增长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各级国税部门要正确分析当前的经济税收形势,从经济观察税收,从税收观察经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自觉服从服务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增强机遇感、责任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团结拚搏,扎实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分配的作用,为促进XX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国税部门要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今年我省国税收入基数较大,增幅相对较高,既积极可行,又实事求是,希望全省国税系统干部职工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无条件地落实好、完成好。要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禁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组织好各项税收收入。一要加强税收征管。近几年,全省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5%左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我们的差距,也说明还有潜力可挖。各级国税部门要坚持从基础抓起,大力推进精细管理,从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税源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从相互关系中把握税源,寻找潜力所在,努力扩大税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二要加大清欠力度。一方面,对过去的欠税要认真清理,加大追收力度,尽量减少历年欠税。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把该收的税收起来,严格控制新的欠税发生。三要加强检查。去年,全省国税稽查部门对101个重点企业进行检查,查补税款3亿元,户平近300万元。今年,要继续加大稽查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防止税收流失。
(二)优化税收服务。各级国税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从政策上、管理上、执法上改进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让纳税人满意”主题活动,进一步抓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落实保障机制,继续抓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要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吃透政策,把握要领,税企联动,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支持我省产品以不含税价格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多创外汇。同时,积极落实涉外税收政策,鼓励境外企业到XX投资。要大力推行“一窗式”服务,统一规范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和标准,将执法依据、程序、主体、责任和处罚结果向社会公开,让纳税人缴明白税。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性机关,共同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灵魂”。为政重在理财,理财必先治税,治税必须依法。《行政许可法》将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国税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刻领会其立法宗旨、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全面清理、废止、修订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并切实加强管理。同时,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查处非法印制、倒卖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造假帐等手段偷逃税款案件,突破一批大案要案。通过集中行动,使涉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税收秩序进一步好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全省国税、地税系统要坚持团结征税,依法治税,进一步搞好国地税的工作协作,健全机制,加强信息交换,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来把握国税工作。应当看到,我省国税收入、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今年收入计划已经安排得较足较紧,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国税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国税系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国税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最终要靠每一位干部去执行、去落实。政策落实与否、落实的程度如何,群众能否从中受益、受益多少,关键在于干部工作的水平、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抓好学习。首先,要进一步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其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第三,要认真学习税收知识,熟悉税收政策、税收法规和税收业务,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会用税收杠杆来调控和管理经济,着力提高业务水平。
二要抓住关键。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四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好队伍。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加速干部的成才和成长。
三要转变作风。作风问题,本质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学忠书记逢会必讲,反复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意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做好做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国税系统作为省级文明行业,要在转变作风方面继续起好示范作用。要继续狠下功夫转变作风,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多办实事。同时,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执法监管部门,税收工作与人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必须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构筑拒腐防变的堤防,这既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干部的需要。
全省国税系统今年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希望国税部门的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三五四”基本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XX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丁海中同志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 2008年06月23日 | 访问次数:154次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奋力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以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李海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2007年的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环保工作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成。春雨同志代表市政府分别与三区一县、两个开发区、市建委和马钢公司签订了2008环保目标责任书。市发改委、经委、监察局等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会上还对三区一县和马钢2007环保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奖励。希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巩固和扩大创模工作成果,奋力开创全市环保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第一,在思想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意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相并列,一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到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我们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金山书记强调指出,我们“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三运省长在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算好经济、民生、政治“三笔账”,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当前,环保工作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环保工作呈现出重视程度空前、工作决心空前、工作力度空前的态势,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保优先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不断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坚定不移的推进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以巩固和扩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为工作主线,以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生态保护,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全市城乡环境综合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削减二氧化硫1.4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2440吨,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人
居环境普遍比较满意,在去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中,我市得分仅次于黄山,位居全省第二。这些成绩,是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确实来之不易,应当予以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环保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的压力还比较大;城市的环境承受力仍然十分脆弱,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区域性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保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和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抓环保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少数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对环境保护和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得还不够准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关键时期。从大的方面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增强“资源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体到我市,作为小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大类,生态建设指标完成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从政治和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在重点任务上要强力推进,奋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全年环保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确保今年各项环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为“十一五”环保目标的胜利完成和率先全面达小康目标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保护环境作为重要价值取向优先考虑,把环境实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优先发展,明确方向、把握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城市而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缓解环保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我们要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更好地统筹起来,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和环境状况,科学考量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结构优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集约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抓住相关产业“上大压小”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战略重组,推动大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依法推进高能耗、高污染的小选矿、小化工、小冶炼的关停并转和改造提高,绝不允许落后产能死灰复燃,更不允许新的落后产能滋生,切实为重大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对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小企业,要下决心予以关停,决不能因一时的蝇头小利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全市发展大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技术设施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认真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真正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环评只是控污手段,目的是要多上好项目、大项目,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多批快上。
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环保项目建设。重点环保工程建设是控制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要全力抓好各类企业特别是污染源大户的减排技术改造、“三废”治理、环境监控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全市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对正在建设的马钢二铁厂烧结脱硫工程、万能达老机组脱硫工程、马钢六汾河水处理厂工程、东部污水处理厂工程、慈湖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完工并投入运行。对已经纳入建设计划的重点环保项目,要安排好资金,加强协调调度,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开工建设。对已经建成的环保工程要加强日常监管,保证其投入正常运行,切实发挥减排效用。同时,要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县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废气、污水和固体污染物排放问题,要加大检测力度,提出减排措施,排出环保项目建设时间表,确保达到减排要求。各排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污染减排不仅是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刚性要求,是产业发展的最终导向,更是企业对社会应有的一份责任,也是企业赢得消费者和各方面认同的基本要求,并且随着调控手段的不断完善和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做好污染减排也是保证经营资格、降低经营成本的实际需要,切实算好环保“经济账”,积极主动地加大环保投入,落实减排技术措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赢。
三是要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环保突出问题。我们党的执政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不重视民生的执政,必然会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侵害民生的发展,也必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增收的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摆在环保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维护工作,切实解决好餐饮油烟、道路粉尘、施工噪声、汽车尾气等市民关注的环保问题,彻底消除城市部分死角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迎接明年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国家农村环保行动计划”,着力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引导农民合理、规范地使用化肥、农药,逐步控制内河水域围网养鱼,加强对农村水系的疏通和维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试点和推广工作,逐步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延伸到广大农村,努力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要结合推进今年新调整的40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金家庄老区整体搬迁工程,抓紧研究制定慈湖河整治方案和采石街道综合整治方案,对慈湖河上游小选矿的新增污染源要严格控制,既要有彻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根本措施,又要有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的临时举措,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要大力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是环保工作的两条线,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按照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为目标,以实施生态环境与资源保障体
系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三大工程,打造现代加工制造、绿色食品生产和休闲旅游三大基地为支撑,全面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要以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为主要任务,进一步调整完善和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要以即将启动实施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为契机,与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相协同,进一步加强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的质量水平和承载能力。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加快推进矿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塌陷区、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工作,督促在建矿山编制生态建设规划,确保矿区生态环境达到规划要求。继续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圈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在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小康指标的基础上,保持和适当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比例,进一步优化绿化布局。要大力加强社会面的环保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共同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
五是要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对任何工作来说都是一个管长远的、根本性的措施,对环保工作也不例外。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临时的行政手段和短期的政府行为只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持续推进环保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制度体系。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已经形成的各项环保工作制度,通过发挥好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效应,促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决策都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引导各类企业将减少污染排放变为自觉行动,推动环保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的环保工作制度体系,完善各级政府稳定增长的环保投入机制,健全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为原则,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的机制。要逐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境监管和评价机制,积极促进绿色信贷,推动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探索推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试点,逐步形成环保部门、金融单位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制约监管联动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社会公告、环境保护指标公开发布、重点污染源巡查和通报等各项制度,真正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良性机制。
第三,在工作措施上要更加有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环境保护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我们的认识高度、领导力度和推进强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科学监管,注重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行动、长效推动的环保工作新格局。
一是要强化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推进,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关键环节抓深入,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治污工程等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强化环保目标管理考核,将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体系,与干部考核使用挂起钩,对没有完成环保目标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的,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是要提高环保监管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环
保监管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有效利用好本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环境信息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执法监察水平。要继续加大环保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强化挂牌督办、专项行动、限期治理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覆盖面,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严密防范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要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全市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抓好环保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和制度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作风过硬、勇于执法、严于执法的环保工作队伍。
三是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环保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积极沟通,合力推进环保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执法主体作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监管,开展联合执法。发展改革、经济、财政、建设、农业、水利、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围绕今年的环保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要继续发挥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促进重点环保综合整治工程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开展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
同志们,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环保事业新局面,为加速实现我市“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