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行政管理学(补)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形式:机考,90分钟 考试题型,全部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1个1分,共25个25分 多项选择题,1个2分,共15个30分 判断正误题,1个3分,共10个30分 案例分析题,1个,共15分` 注:考试时选项序号会变化,请务必记住选项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B、《史记》C、《礼记》D、《左传》 2、X理论时期是指()。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
3、从工厂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4、(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6.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
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8.美国哈拂大学教授()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C 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1.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2、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3.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C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14、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机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1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17、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18.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19、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提出者是(A)。A、古立克B、法约尔C、泰勒 D、韦伯 20、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有体系的学科,形成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8世纪 中叶 21、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2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 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C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24.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时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25.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A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2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27.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28、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C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2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30、以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做成巨大贡献的是()C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31、(B)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32、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33.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C、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 3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35.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36、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A)为中心的理论。 A、效率B、管理C、行政D、公平
3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3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B瑞士C、瑞典D、芬兰 39.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中 B、美 C、英 D、法
40.(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
41.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 督检查,也叫(D)。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4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D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44.目标管理方法是(D)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菲德勒 B、西蒙 C、伍德沃德 D、德鲁克
45、法治行政强调行政目标应当体现:(B)A效率B、正义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外特权 46.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7、国务院财政决算草案经审定后,报()审批。C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48、行政复议由具有行政复议权的()作出。A A、上级行政机关 B、法院 C、检察院 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49、目标管理方法是以(A)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A、人B、事C、权 D、利益 50、(A)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51.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B)。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52、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A A、建立绩效评估指标 B、进行绩效评估 C、进行绩效追踪 D、进行绩效比较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B A、1993年10月1日B、2006年1月1日 C、1993年4月24日 D、2005年4月27日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55.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 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5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C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59.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B A、15 B、30 C、45 D、60 60、我国法制监督的对象包括()A A、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B、企事业单位 C、法院工作人员 D、检察院工作人员 61、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C A、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效率提高 C、满足公共需要 D、满足政府需要 62、法制行政着眼于()A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目标应当体现正义性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公共利益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合法性 63、当事人对行政仲裁不服的,可以()。B A、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 B、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C、提请行政复议 D、提请上级政府机关调解 6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推动力是()C A、社会舆论 B、政府公务员C、政府高层领导者D、顾客
65.()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66.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是()。A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67、公共服务效能指标的核心是()。D A、分析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 B、分析公共组织是否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 C、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D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共利益 68、政府再造是用()取代官僚体制。A A、企业化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体制 D、公众参与体制 69、()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7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7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72.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A)给予党纪处分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73、法治行政着眼于()B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内在价值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法的规范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结构的秩序性 74、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是()A A、 调解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不服的 D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办法许可证和执照被拒绝 75、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A A、公共组织的自主性B、公共组织的经济基础 C、公共组织的领导D公共组织的环境 7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D A、以质量提高为导向 B、以员工考评为导向 C、以上级决策为导向D、以顾客为导向 77.提高()是公共行政的宗旨。A A.行政效率 B.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明程度 D.经济发展速度 78.下列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是()。B A、民主职能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79、下列不属于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D A、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B、电子政府
C、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D、加强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
80、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服务性 81、行政立法的授权者是(C)A、检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82、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B)A、加强法制建设B、法律高于行政C行政高于法律D国家权力至上 83、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C A、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B、调解行为 C、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4、行政方法的首要特点是(A)A、科学性 B、系统性 C、技术性 D、创新性 85.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C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86.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上。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政治效益 D.机械效益 87、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陈述,错误的是()。B A、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C、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88、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为核心。B A、改变环境 B、体制创新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89、()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90.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A.目标的多元化 B.标准的客观化 C.指标的精确化 D、方法的多样化 91、下列不属于机关行政的是()A A、公务员管理 B、会议管理 C、公文与档案管理 D、行政经费管理 9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93()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4.从20世纪(C)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50 B、60 C、70 D、80 95、()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6、(D)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A、行政效率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 97、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进行。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98、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的特点有()。ABCDE A、公共性与政治性 B、法制性 C、民主性 D公平性 E、高效性 2、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包括()。BCDE A、新制度经济学 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 C、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 D、组织的人本主义 E、后现代公共行政
3、影响公共行政的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CD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斯里兰卡 E、津巴布韦 5.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E、经验型
6.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袄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7.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8.科学管理时期对公共行政学影响最大的三个管理学派是()ACD A科学管理理论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C、官僚制组织理论 D、一般行政管理理论E非正式组织理论
9.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BCDE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10.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1、具体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的凝聚力 E、管理对象 12.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BCE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1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14、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有()。ABCDE A、政治原则 B、遵照历史传统的原则 C、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D、有效管理的原则 E、民族自决的原则
1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BE 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16.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 17、公共行政的作用包括ABCDE A、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B、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D、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保证 E、是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18、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权力有三种,包括()。ACD A、传统权力 B、组织权力 C、魅力权力 D、法理权力 E、个人权力 19.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BCE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20 无
21.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BD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2、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 B、组成成员有共同愿景 C、善于不断学习D、自主管理 E、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 23、目前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有()。ABCD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E、继承制 24、行政领导的责任分为以下几种()。ACDE A、政治责任 B、经济责任 C、法律责任 D、行政责任 E、道德责任
25、(AC)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威尔逊 B、法约尔 C、古德诺 D、泰勒 E、韦伯 26、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E A、以绩效为导向 B、管理主义 C、引入市场机制
D、组织结构扁平化 E、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27、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包括()。ABD A、管理取向 B、政治取向 C、经济取向 D、法律取向 E、社会取向
28.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D)。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29、行政体制的特点有()。ABCD A、鲜明的政治性B、较强的稳定性C、严格的系统性D、相对的滞后性E历史的继承性 30.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CE A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31.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32.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类型。ABE 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C、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 D、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 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3、政府的社会职能包括()。ABCD A、维持社会秩序 B、确保社会公平分 C、环境保护 D、社会保障 E、管理国有资产 34、菲德勒的权变模式认为,与领导有关的情境因素分为()。ABC A、领导-成员关系 B、任务结构 C、职位权力 D、组织文化 E、工作小组 35、行政领导的权力性影响力包括以下因素()。ACD A、职位因素 B、感情因素 C、资历因素 D、传统观念因素 E、品格因素 36.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CE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E、日本 37.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包括()ABCDE A、法官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 D、检察官 E、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38、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ACD A、事务性 B、政治性 C、综合性 D、时效性 E、社会性
39.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CE 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40、从工作性质和职责划分,行政领导者可划分为以下类型()。BC A、政治领导者B、政务类领导者C、行政类领导者D、经济类领导者 E、文化类领导者 4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E 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42.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CE 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4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DE)。A、廉B、绩C、勤 D、德E、能 44.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E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品位分类 45.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ABCD A、经济指标 B、效率指标 C、公平指标 D、效能指标 E、政治指标 46.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BCD A、检查权 B、建议 C、调查权 D、行政处分 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7.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DE A、事中监督 B、法制监督 C、社会监督 D、事后监督 E、事前监督 4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E 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49.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C A、单向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网上沟通 E、正式沟通 5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BE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5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BD 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5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E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53、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ABC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同学回避 54.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CD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55.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ABC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D、社会效率 E、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 56.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BCDE A、越级晋升制 B、考试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功绩晋升制 E、综合晋升制 57、依照监督的主体,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BCDE A、执政党的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E、社会监督
5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9.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BCDE 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 C、职权法定 D、依据法律 E、职权与职责统一 60.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BE 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 C、决策树法 D、目标管理 E、基本手段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选A,错误选B)1.指挥者只要大胆使能取胜。()B 2.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B 3.目标管理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领导就可以撒手不管。()B 4.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法律制度。()B 5.公务员担任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A 6.社会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B 7.权变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方法。()B 8.各级政府间的层级设置相对比较稳定。()A 9.中国的立法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B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A 11.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A 12.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行政咨询之本。()A 13.系统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B 14.定量方法的运用促进了人事行政的科学化。()A 15.不需加盖印章的文件是会议纪要。()A 16.行政效率的定性研究是不必要的。()B 17.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是成功的行政权力行为与全部行政权力行为之间的比率。()A 18.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与行政效率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B 19.司法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A 20.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行政相对方。()B 21.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步,行政决策的权力和责任逐步走向统一”。()A 22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为政治人。()B 23.现代政治体系一般实行司法独立的原则。()A 24.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在强调组织结构的同时,忽略了人员行为的重要性。()B 25.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B 26.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组织规模与层级设置成正比例关系。()A 27.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B 28.非理性决策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做出的决策。()B 29.例行性决策是指没有遇到过的,无先例、程序、成规可以遵循的决策。()B 30.许多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加以改变。()A 31.行政首长享有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力。()B 32.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A 33.没有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就很难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A 34.应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按利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B 35.对国家公务员来说,行政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A 36.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A 37.转任是轮换的一种特殊方式。()B 38.任何行政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沟通。()A 39.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行政管理要素。()B 40.行政执行就是行政管理。()B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后附有5个选择题,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案例分析一: 2006年10月18日,一份通知让安徽省某市机关报记者李欣陷入了沉思。6年前,他顺利获评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按照惯例,5年后即可参评副高职称,2005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李欣未参加,今年,他四下求助,以为过了论文关,就可高枕无忧。而现在,因为这个通知,李欣评选副高职还需过一道很重要的关。
事情起因于5天前,省人事厅等有关机关下发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下称《试行标准》)。《试行标准》与往年有了较大改变,“除了以往都有的论文和获奖要求外,增添了许多量化数字指标”。 但真正挡在他面前的“坎”是 该标准中一项有关“正面报道”的规定。根据《试行标准》有关规定,在高级记者、编辑职称评定能力条件栏中,悄然增添了一项内容,“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三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中央主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五家。除了增加明确的量化指标外,文件附则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在 “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严重导向错误,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两年内不得申报”。
该标准的出台难住了许多如李欣这样在基层党报工作了十余年的老记者。更有受访者认为,“地方报纸首要任务是为地方服务,而向上投稿宣传安徽形象应是外宣部门的工作,”因此,《试行标准》对一般记者来说要求过严。更多的参评者则流露出疑惑:中央主流媒体除了这五家,其他的比如新华社下属的报纸,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算不算?如果我的报道被中央电视台某读报栏目读了算不算?„„类似的疑问还包括对正面报道的理解,一位擅长时评的新闻从业者问道,“有很多报道并不是正负截然对立的,比如话题之类的评论报道,怎么算”? 此次新颁布的试行标准是安徽省人事厅根据新形势,实施职称评审改革的试点工作之一。根据安徽省人事厅官员的解释,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国家关于新闻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还是1986年公布的,安徽省的相关标准也已颁布多年,目前的形势,“已经不能完全合乎中央反复强调的人才新战略和新要求”。这位官员表示,“我们不能等中央出了以后,地方再出,所以率先尝试”。他甚至慨言,作为主管部门,如果还坐守旧标准,就是行政不作为。新闻系列的试行标准于是应运而生,遵循的原则被这位官员概括为“松门槛,严能力”。该官员认为,“高级职称意味着在此岗位上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同时也应成为行业榜样,作出更大贡献,如果连在中央媒体上发表文章都做不到,怎么能说是称职的高级”? 至于参评者因为所在报社和具体工作的差异而出现的困难,他说,“改革必然要损害掉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运用的主要理论:科学决策的原则、行政决策体制
1、本案例主要反映什么行政事件:行政决策问题
2、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存在哪些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决策目标不明确
3、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出发点是: 地方政府改革
4、该案例相关决策出台方式违反了行政决策的哪些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
案例分析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响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 成都府南河治理结束了“五龙治水”的局面。
改革前,府南河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新组建的市水务局将全市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河道、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所有涉水事务实行城乡统一管理,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结束了“多龙管水”的局面。通过统筹考虑城区防洪和环境用水,将原来当作“水害”放走的雨洪水进行科学调配,2005年利用雨洪水近2亿立方米,冲洗城区河道淤泥近1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城区河道水质。这之后,成都连续碰到大雨,而下穿隧道再没有被淹过。水务局一位老职工欣慰地说:“体制顺了,水都知道往哪儿流了。”
成都市实施“大部门体制”的成效还包括: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障碍。“职能整合的面越广,所触及的部门利益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知情人士说,“一些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不愿交出管钱、管审批的权限。”
部门整合,职能合并,相同的两三个部门合到一起,中层干部必然多了出来,而干部的调整和精简,也涉及许多人的根本利益。“宁伤感情不伤工作。”成都市领导态度坚决,只要利大于弊,就要坚决去做,不能因为干部的私利影响群众民生的改善。为使探索顺利进行,成都市把职能整合作为核心,将部门先合进来、工作开展起来。富余人员也没有简单地进行分流,而是人随职能走,在不突破编制的前提下,通过考核逐步消化;处级干部按照核定的职数,通过考核竞争上岗;局级干部年龄大的保留待遇退居二线,或调整充实到其它部门,纳入调整和分流的1100多人实现了平稳过渡。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改革的动因、行政改革的趋势、行政改革的阻力
1、从行政结构角度,本案例主要反映了什么行政事件或现象:行政改革
2、影响行政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有:职能目标、职位、职权、人员划分
3、该案例所反映行政事件得以发生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政治权威的推动、社会演变的要求
4、该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改革趋向是:以精简机构为取向、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5、行政改革的阻力包括:历史的局限性、内部行政管理集团的反对、传统的保守观念、家长制。
案例分析三: 2003年12月23日夜晚10点左右,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i}i探公司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正在钻探的天然气井发生了特大井喷事故。由于救助不及时,井喷事故最终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万5千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高达6432万元。事后经国务院特大事故调查组专家的调查认定,这次井喷事故是一起严重责任事故作为生产企业的中石油总公司所属钻探公司违规操作是导致井喷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该公司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和主要责任者。然而,从事故的发生到灾民受灾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其间应急处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救灾抢险的成效。
首先,由于中国石油总公司为中央部属企业,其安全生产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管理,因此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在进入开县进行施工作业前,并没有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事故灾害预防规划,更没有共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其次,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建立应急联络通道。事故发生后,矿方首先向其上级卞竹部门如川东钻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汇报,而近在咫尺的地方政府反而是在最后才得到井喷事故的消息。据开县政府的报告显示,县政府是在23时26分首次接到重庆市政府位班室和川东北矿区的通报的,此时距事发己一个半小时。县政府成立的先遣队在24日凌晨2时10分才到达高桥镇,下达了全面疏散命令,组织群众向3公单外撤离。此时,距发生井喷己过了4小时25分,很大程度上贻误了最佳的避难疏散和救灾抢险时机。面对高危企业的施工作业,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于生产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理,没有从政府灾害应急处理的角度建立相应的监测情报体系。以至于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全然不知,既不能及时地收集灾区的受灾情报,从而把握灾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灾方案;又不能将政府所掌握的灾害情报和应急措施及时地传输给灾区民众。由于当地农村己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数农家又没有电话,因此无法得到通知,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再次,由于开县政府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得知井喷发生后,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救灾抢险。而在后来的救灾过程中,又因为没有相应的救灾设施,无法向灾民提供临时的安全避难场所、必要的防毒用具和紧急疏散用的交通工具。据《中国新闻周刊》 报道,虽然政府当晚即组织十部通知村民撤离,但因为没有防毒面具等专业工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挨家挨户通知。灾民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灾害情报后,大多惊慌失措,四处逃逸。这无形中增加了救灾抢险的难度。综上所述,生产企业违规操作,是造成这次井喷事故灾害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起到应有的作用,都会较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案例来源: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运用的主要理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干预的原因
1、应该对此次灾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最主要组织是: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2、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具有的职能主要有:指定防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安全管理责任、采取应急防灾措施
3、该事故反映出我国行政管理属于:层级制与机能制相结合的体制
4、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属于:社会职能
5、由于企业违规操作却需要政府管理来救济,这反映了政府干预的以下原则:解决外部性问题
案例分析四: 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环境的概念、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1、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的(A、行政心理B、行政行为C、管理方法 D管理技术)的各种内外要素的总和 ABCD
2、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
3、下列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 B.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C.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D.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4、本案例中,影响巴西行政环境的因素属于:一般行政环境
5、根据里格斯的理论:巴西的行政环境属于: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32、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64、经济方法的核心是物质利益。
1、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核心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65、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的概念。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要加强法制教育。
2、行政管理的特点:
33、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政66、奖励激励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手段来诱发
(1)行政管理学的主题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府制度的国家。人们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方法。关。34‘政府信息机构:统计局和档案局。67、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
(2)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
35、派出机构有分支机构和驻地机构两种。第十章
和政府内部事务。
36、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简)68、宪法授予国务院以制定行政法规的权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力。
活动。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 69、规范与控制功能是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
3、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把复杂
37、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础目标(简)的功能。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行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转变政70、为人民服务准则构成我国行政道德体系政执法、行政法规四大部分。并对四大部分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与灵魂。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2.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71、行政道德具体规范
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1.勤政(这是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论体系。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准则的4、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代表的理论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最基本规范要求)
学派主要有: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工。2.廉政 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法纪和系统理论学派。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为国之刚本。4.实事求是,科学行5、20世纪40年代西蒙出版了《行政行为:行政法制建设。政。
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
38、总结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72、依法行政及重要意义?(简)304页-3096、20世纪 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主要有:(简)页
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主要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
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政治职能作为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 在公共行政理论等。机构改革的关键。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7、后现在行政理论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3.法律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始共量场”这个“场”是一个“具体”的场合,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是一种办公的场所。革的重要任务。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8、经验方法其特点是:强调事情在研究过3.坚持之际稳妥的方针,即审时度势,把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程中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握时机,坚定不移走出改革步伐。(依法行政的首要内容规律,即注重对“是什么”的研究,而部关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就是要促成与培养相适心“为什么”;合,制定配套地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应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
9、案例方法则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政组织风气)的研究。第六章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第二章
39、按行政管理事务所属的层级划分,可分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10、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为: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事务、和底层行政管理事务。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层次性、(4)动态性。40、越是基层的人事行政管理,其计划和组
(三)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
11、人造环境或者说事社会环境事与行政系织就越是着重本单位的人才需求和人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统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才选择之间的微观调节。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4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
1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以研究的事美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要求与保证。
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翰·M·高斯(J.MGaus)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
13、过渡型社会,雷格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度。势的必然选择。
其社会结构上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特征:1.42、职位分类的依据是:职位的工作性质、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形式主义特征 2.异质性 3.重叠性。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改革的有效途径。
14、《行政生态模式》雷格斯逐渐提出了一
43、预算管理 预算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7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事著名的支计划,是各级代议机构通过的有法律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融合-棱柱-衍射 效力或权威性的文件,是政府调节经济约束性作用是一发行政与以德行农业《融合》 工业《衍射》 过渡《棱柱》 的主要工具。政共同精髓所在。
1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
44、审计管理 在公共行政和维护社会程序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包括:1.经济力量 2.社会经济结构 3.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有三方面:的共同目标。
体制 4.科技发展水平。一是服务于宏观调控 二是维护国家经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16、经济力量因素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济程序 三是促进廉政建设。基本功能。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
45、会议质量控制是会议管理的核心内容。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素、第七章 政石依法行政的补充。
17、最为明显或者说最为重要有的政治应速
46、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第十一章
主要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世纪运行状素。74、一个国家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宏观况、政党制度、社会团体发达程度以及社会
47、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输通性等组成部分。
48、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7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表现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式。
49、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就是直线—职的游戏规则是一种政府制度安排。
第三章 能结构 76、公平评估指标;公共行政学者佛雷德里
19、政治权力所有手段中强制手段无疑是最50、委员会制:(简)克森曾经提出社会公平的复合理有效的手段,它也是武力或武力威胁做后优点:决策能够集思广益,考虑问论,认为社会公平可以分为下列类盾。题比较周全,能够容纳各方面的意型:
20、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有以下几项: 见,反映各方面利益和要求,可以1.单纯的个人公平
(1)强制力(是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防止个人专断,2.分部化的公平的来源)缺点:权责不明,易互相扯皮,3.集团性的公平
(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名义上集体负责实际上是无人4.机会公平
个人因素负责,行动迟缓,意见难以统一,5.代际公平(指这一代与未来一代之间
21、行政权力的特性中《公共性》是一切国容易导致反应迟钝,行政效率不的公平)
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力合法性的高。77、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简)基础。
51、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即考1.制定计划的目的22、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虑到了首长制的优点,也吸取了委员会2.初步调查
实行联邦制的主要管家,其中美国最为典制的长处。3.管理控制评估
型。
52、弹性授权:对于复杂的任务,或者下属4.详细评估
23、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能力、水平无法把握时,适宜采用这种5.选写评估报告
关系的思路(简)授权方式。88、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这种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
53、政府信息公开化及其作用?(简)结构性的体制对于行政绩效往往政府分权范围。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的发展。89、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简)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工作。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
第四章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
24、行政职能的特点: 的腐败。的行政环境。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此进行政效率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性.的提高。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
25、行政职能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心。地适应WTO地要求。绩效。
26、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政府时期。第八章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27、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
54、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公务员队伍。
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资本主义经是赫伯特·A·西蒙。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济的发展。
55、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
28、强势政府的特点: 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
56、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将理性决策方法与渐第十二章
展。进决策方法结合起来。90、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行政能力
2.强势政府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
57、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91、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简)样。(简)1.经济因素
2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简)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2.政治因素
第一.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3.文化因素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4.技术因素
第二.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专业程度底的问题92、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简)战的需要。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第三.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问题。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底3.借签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第四.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底问题。统行政精华并举。的需要。
58、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听政会制度。4.坚持渐进式改革
第五.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59、252页-256页有一个案例分析题。5.立足于中国国情
基础 60、职能监督指:财政部对其他部门的财政93、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简/行政职能转变也是行政机构改革的基础。收支和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分)(06年考案例分析
30、职能关系的转变(简)61、行政监督机构包括:国家监察部、监察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部派出机构、地方行政监察机关。伐
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管理。第九章2.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62、侠义的行政方法是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3.由权力行政问题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运用的、最普遍的行政管理方法,当念转变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63、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
第五章 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2.坚持具体
31、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合法指导的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
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 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
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
2、行政功能文化。
3、行政运行文化。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七、经济环境四要素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1、经济力量。一方面,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经济力量还包括或者说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也就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2、社会经济结构。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其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最后,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3、经济体制。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4、科技发展水平。首先,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最后,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及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八、广义与狭义的行政政治环境。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含在内。持狭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直接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而持广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则明确提出,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九、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十、政治环境三要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一、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第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第四,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二、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三、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如家庭、家族;另一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为团体,统称为社会团体(社团)。社会团体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第二,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社会流通性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
十四、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其二,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者说是功能普化的。有限公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十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行政权力
一、行政权力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
二、行政权力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三、权力的类型: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四、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主要国家,美国最为典型。英国、法国、日本等是实行单一制的主要国家。英国是单一制国家的典型。其方式包括: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
五、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六、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七、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八、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
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九、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主要表现:
1、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
2、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
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第四,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第五,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十、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现代行政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与传统行政权力相比,现代行政权力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不仅表现它同外部权力的分离,也表现在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现代行政权力特点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其为法理型权力。
十一、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
1、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2、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3、行政权利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4、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十二、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十三、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形式而论,在当代有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对应的形式。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从世界各国实践情况来看:
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十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第一,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十五、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
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功能作用。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三、全国人大在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政府行政职能的范围与方式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四、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五、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六、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七、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弱势政府时期的“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府干预基本属于约束型的。
八、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
九、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
十、规制的含义?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十一、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或制度之一。
十二、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十三、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1、集中计划管理。
2、微观直接管理。
3、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十四、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十五、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十六、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3、职能关系的转变。
十七、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十八、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
十九、政府对自身职能进行调整,这些调整的内容主要有:(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调整的内容?)
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
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
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指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1、合法性。
2、主体性。
3、系统性。
4、权威性。
5、执行性和管理性。
三、准行政管理机构:美国的联邦独立管理机构就很具有典型性。分三类:独立管制委员会、一些政府公司、一些其他独立机构。
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五、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就是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六、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公共管理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等方面。
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七、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其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
八、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
九、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
十、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瑞士。
十一、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国务院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十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区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区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十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十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
5、法制性原则。
十五、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其特点是,第一,集中程度高。第二,综合性强。第三,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的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十六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狭义的机构编制是指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定额,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
十七、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十八、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职能管理。
2、机构管理。
3、人员编制管理。
十九、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职能管理的内容:
1、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
2、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制订具体方案。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4、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其它职责分工。
机构管理的内容:
1、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
2、划分机构的属性。
3、对机构规模的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
1、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
2、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
3、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二十、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
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我国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二十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第二,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二十二、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
1、从1982年开始,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
2、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3、1993年的机构改革。
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
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二十三、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具体表现为:(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2)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二十四、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 行政管理事务
一、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所谓行政管理事务,就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二、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
三、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
1、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
2、它能够比较准确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五、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六、财务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等内容。
七、国家预算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包括:
1、预算编制。
2、预算执行。
3、决算管理。
八、我国现行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
1、预算审计。
2、预算外审计。
3、金融审计。
4、国有资产审计。
5、国家建设项目审计。
6、社会保障审计。
7、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
九、后勤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物资管理。
2、生活后勤管理。
3、机关环境管理。
4、服务后勤管理。
5、接待工作管理。
十、文件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1、重视并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
2、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工具、材料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降低消耗。
3、确立成本观念和制度,合理使用资金。
4、充分发挥时间的利用价值,科学安排时间。
5、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加工、系统整理和存贮有关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十一、机关档案管理制度?
1、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
2、全国各级各类机关工作均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监督和检查。
3、对具体的档案工作管理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实行条块结合。
4、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当保密的档案,由其所有者保管,但在保管条件恶劣或由于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代为保管,必要时可采取收购或征购方式。
十二、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
1、在体制方面,确定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信访工作机构,在信访工作中实施科学分工,建设信访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规划信访工作程序。
2、在监督控制方面,明确对信访工作的监督控制责任。
3、在协调关系方面,协调信访工作所涉及的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计划目标,调整政策,调整内部关系、外部关系,调整工作节奏等。
十三、经济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十四、工商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
十五、国有资产的途径:
1、由法律认定形成的国有资产。
2、由资本金及其收益形成的国有资产。
3、由拨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
4、由馈赠形成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十六、国防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国防军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十七、司法行政管理的含义:司法行政管理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
十八、公安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
十九、国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提出议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决定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和体制;并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
二十、司法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工作和对违法分子的劳动教养工作,领导和管理轮训法院、检察院、司法新政部门的在职干部的工作,组织管理法制宣传,领导公证工作,办理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工作、法律顾问处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检查、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构的工作,考察、了解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部、律师和公证人员,管理司法行政业务经费的计划、使用,监督公证、律师的收费,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活动。二
十一、公安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提供社会服务。二
十二、教育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制定教育规划。
2、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
3、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
4、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二十三、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科技政策管理。
2、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
3、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
4、科研成果管理。
5、科技人才管理。
6、科技信息管理。
二十四、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2、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
3、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
二十五、卫生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
2、妇幼保健管理。
3、医政管理。
4、疾病控制管理。
5、药品监督管理。
二十六、人口行政管理的内容:
1、户籍管理。
2、居民身份证管理。
3、计划生育行政管理。
4、流动人口行政管理。二
十七、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
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2、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二十八、民政行政管理的内容:
1、建立配套机制。
2、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
3、整合社会资源。
4、建立现代优抚安置制度。
5、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
第七章 行政管理行为
一、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二、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直线—职能结构。
三、行政组织的结构分为以下类型: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
四、行政管理行为的分类。
1、从行政层次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以将行政管理行为分为中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
2、从行政过程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以将行政管理行为分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甚至还可以将行政执行行为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
3、从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角度来分,可以将行政管理行为分为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和行政沟通行为。
五、管理行为与行政管理行为各自的特点。
管理行为的特点:
1、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在管理行为中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管理行为就不能存在。
2、管理行为是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行为,它特别强调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需求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3、管理行为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者,但被管理者也不是被动的,它强调管理者行为与被管理者行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强调管理过程中被管理者的积极参与。
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
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六、为什么说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最基本的群体行为?
1、群体行为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
2、在群体行为中要实现群体成员的行动一致,就必须要有人进行指挥、协调的工作,即要有领导行为,所以,领导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最基本行为之一。
3、由于群体行为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因此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七、组织的定义:专指由人组成的群体和集合体,专指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人们依据自身意愿结成的完整有机体。
八、行政组织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九、行政组织行为的特征: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十、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技术特征以及二者的匹配性。
十一、行政组织的结构的含义:是指行政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各层次之间所构成的权责关系的排列方式。行政组织体制的含义:是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十二、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其关系: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次的组织机构;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十三、行政组织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依照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可以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2、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以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3、依照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划分,可以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十四、行政组织冲突的含义:是指人们用来描述发生在行政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由于目标不同、对事实的解释存在分歧、在行为期望方面的不一致以及利益方面的不一致等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和攻击的组织行为。
十五、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2、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分类: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
十六、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方式:谈判、调处、服从权威。
十七、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
十八、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趋势。
1、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
2、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
十九、行为领导行为的含义:指行政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十、领导行为的构成要素:
1、领导者。
2、被领导者。
3、客观环境。
二十一、行为领导行为的特征:
1、统一性。
2、权威性。
3、服务性。
4、综合性。二
十二、行政领导方式分类的不同标准。
1、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2、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重人式行政领导方式、重事式行政领导方式、人事并重式行政领导方式。二
十三、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
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
二十四、正确地运用用人艺术:
1、知人善任。
2、任人唯贤。
3、用人所长。
4、敢用新秀。二
十五、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的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二十六、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环式、链式、轮式、Y式和全通道式。
二十七、行政沟通的种类:
1、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二
十八、行政沟通过程的含义:行政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发出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不仅是一种逻辑的传递,还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交流过程。行政沟通的方式: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
二十九、行政沟通的过程:
1、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
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
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
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5、接受者接受信息。
6、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
7、接受者采取行动。
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
三
十、行政信息的含义: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
三
十一、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三
十二、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
三
十三、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
2、另一方面,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三
十四、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1、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第八章 行政管理过程
一、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行政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
三、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
1、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四、为什么说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2、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
3、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五、决策与行政决策的含义: 所谓决策,就是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的过程,既是人们的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所谓行政决策则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
六、决策模式的含义:是指决策理论家对决策过程的本质、程序、方法的一种理论概括。
七、决策程序的含义:是指决策运行过程的次序或基本阶段。
八、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有: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和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九、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决策方案的设计。
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4、决策方案的实施。
十、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存在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十一、行政执行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十二、动员的含义:是指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与行政执行有关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置行政执行的任务,调动执行者参与行政执行的积极性的过程。
十三、行政协调的含义:是指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地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或行政活动;也是行政执行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以实现步调一致、共同行动的活动过程。
十四、行政执行的特征。
1、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政策的指导下进行。
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
十五、行政协调的方法。
1、信息沟通法。
2、利益调节法。
3、行政命令法。
十六、行政执行的环节:计划、动员、指挥、协调与控制。
十七、行政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1、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
2、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
3、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4、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十八、行政监督的含义: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行政机构的监督、专业行政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监督、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大众媒介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十九、行政监督的方式:合理性监督与合法性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长期监督与暂时监督。
二十、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
1、权力机关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4、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
5、新闻舆论的监督。
二十一、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一般监督(它又分为:上下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专门监督(它又分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二十二、审计机关一般拥有下列职权:
1、检查权。
2、调查权。
3、建议权。
4、通报权。
5、处理权。二
十三、行政监督的特点。
1、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
4、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二
十四、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1、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2、另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第九章 行政管理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实施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
二、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1、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2、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三、行政方法或行政指令方法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四、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
五、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
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六、行政方法的利弊。能够使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上级的意图快速地向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行动,一般散沙,各自为政,根本不能完成国家任务,实现行政目标。另外,上级可以针对下级的工作情况,及时地、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显示出这处方法的灵活快捷的优点。
但是,行政方法以强制性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级的行为,下级处在被动服从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同时,行政指令是以垂直方向传达的,在指示、命令的下行传达过程中容易忽略横向的协调,有可能造成条块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制约了行政系统的高度统一。
七、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遵循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八、经济方法与经济杠杆的含义。
经济方法就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是指以价格、利润、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范畴为支点,把某个单位或某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
九、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
十、经济方法的利弊。
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方法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同时,由于经济方法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必然会作出迅速反应,按行政机关发出的信号行动,因此,效果较为显著。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和管理。但是,经济方法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因而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因此,靠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同时,这种方法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
十一、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
1、适度原则。
2、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十二、法律方法的含义: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十三、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十四、法律方法的实质。
行政管理运用法律方法,实质上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实施,把统治阶级的意志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行动,用法律法规去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使各种社会关系朝着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而发展,使社会公众的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直接作用。
十五、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
1、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2、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
十六、行为激励方法的含义:是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
十七、行为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
十八、电子政务的含义。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十九、电子政务的三个基本条件。
1、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
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二十、电子政务的特点。
1、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二
十一、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二
十二、电子政务产生的原因。
1、政府转型的背景。
2、因特网的发展。
3、电子商务的驱动。
4、全球化的竞争。
5、大公司的驱动。
6、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二十三、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
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二
十四、电子政务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功能。
1、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3、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
4、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十五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二
十六、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趋势: 初期缓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最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一、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所谓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是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明文规定的,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具体地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的实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
2、行政管理规范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就是各种行政行为。
3、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4、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说表现形式是各种行为标准的集合。
二、行政管理规范的分类标准与两种基本类型。最能反映不同行政管理规范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标准应该是以行政管理规范的产生方式与运行机制相结合而形成的这一综合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行政管理规范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道德规范。
三、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
4、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
5、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四、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
五、行政道德规范的特征:
1、政治性。
2、自律性。
3、相对稳定性。
六、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
1、行政道德准则。
2、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七、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
八、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规范与控制功能、组织与调节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
九、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构成如下: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4、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十、依法行政的含义是:法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以及方法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工具和保证的一种民主宪政原则和行政管理模式。
十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十二、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十三、所谓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十四、所谓行德政,就是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职能的履行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行政道德准则展开。
十五、以德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
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
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
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十六、以德行政的意义: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十七、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3、运行机制的不同;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十八、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表现在: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1、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三、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
1、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3、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
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
1、经济评估指标。
2、效率评估指标。
3、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4、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
四、行政绩效评估过程的各个阶段。
1、制定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
5、撰写评估报告。
五、行政绩效评估信息收集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收集信息方法的总和。主要方法如下:
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
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
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
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六、行政绩效评估定量测定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用于测定行政管理的经济成本、效率、效益和公平程序的方法的总和。主要的方法如下:
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
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
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
七、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八、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
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九、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制约行政绩效。
十、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十一、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第十二章 行政发展
一、行政发展的含义。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行政发展的特点。
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
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三、行政发展在内涵上大都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行政体系的能力发展过程。二是行政体系的功能改善过程。三是行政关系的改善过程。四是行政体系的结构优化过程。
四、行政发展模式的含义:是指行政发展的特点、方式、途径与过程的总称。
五、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
六、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七、分析西方国家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第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行政发展得以成立的根本基础。
第二,信息产业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第三,制度创新能力强。
八、行政发展外部动力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因素。
4、技术因素。
九、行政发展内部动力的主要因素。
1、行政组织的演化。
2、组织分工的细化。
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十、行政发展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十一、外政发展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来自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十二、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步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十三、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重组、行为变革。
十四、行政改革的原则:
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十五、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特征。
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4、坚持渐进式改革。
5、立足于中国国情。
十六、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
1、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影响。
2、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
3、通过改变权力结构的途径产生影响。
十七、加入WTO后中国行政发展的趋势。
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
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简述过渡性社会的行政模式的特点。p35
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是棱柱形行政模式。
首先,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的活着说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
其实,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的,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最后,是真实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
简述政党影响行政系统的主要途径。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行政权力的特性、行政权力的有限性(案例)
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
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增强的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表现。
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
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
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我国行政职能方式,重心与职能方式的转变。P117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3、职能关系的转变。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
行政管理机构设定的程序。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具体表现为:(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2)综合协调机
构的强化。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十、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 1.行政组织的目标、2.职能与环境,技术特征以及二者的匹配性。
简述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P202
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既考虑到了首长制的有点,也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的常务会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首先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行政领导授权的原则与方式。
二十三、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三
十四、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1、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九、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决策方案的设计。
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4、决策方案的实施。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十、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存在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行政监督的内外体系的内容,(案例与论述)P255
二十、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
1、权力机关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4、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
5、新闻舆论的监督。
二十一、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一般监督(它又分为:上下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专门监督(它又分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从内容性质分)(案例)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三、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
1、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3、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
1、经济评估指标。
2、效率评估指标。
3、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4、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
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十一、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1)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四、行政绩效评估过程的各个阶段。
1、制定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
5、撰写评估报告。行政发展的阻力。
十、行政发展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十一、外政发展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来自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我国行政发展的特征。
二、行政发展的特点。
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
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P379
十七、加入WTO后中国行政发展的趋势。
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
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所谓行政就是指政府行政组织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2.行政原理:是行政管理规律的升华,是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本质反映,是科学理论宝库的组成部分。
3.行政的社会环境:它是指国内的人口、民族、社会历史、社会制度、社会分层结构、贫富差距、社区发展、社会变迁、社会管理方式等因素。
4.行政的社会职能:所谓社会职能,是指振幅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
5.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制定法律法规,依法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6.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构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监督的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个工作部门之间对行政行为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上的行政监督单指内部,狭义上的兼指内外)
7.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机构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的行政命令,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行政系统来管理的方法。
8.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能够保证行政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各种专门的方式、手段、技术措施等等的总称。
9.行政效率:是指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
10.行政成本: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
二、简答题
1.行政监督的范围、意义
范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执法行动。
(2)撤销违法或不当的、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3)指导监督对象的行政执法活动,处理监督对象在行政执法中越权、滥用职
权或失职渎职行为。
(4)研究解决行政法律规范自身存在的问题。
(5)监督检查本行正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履行职务,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行政监督在行政过程中发挥着行政督察、行政纠错和行政防护等功能,对行政权力的正常行使、规范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
(1)行政监督是惩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保持正常
行政秩序和良性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
(2)行政监督是保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实现国家行政目标的客观要求。
(3)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2.行政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管理,就是把人力和资源,通过运用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法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所谓行政就是指政府行政组织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行政专与政治(管理)有关;而管理的概念却更广,包括行政的,也有更多其它的,如“商业管理”、“学校管理”!
3.行政沟通中存在的障碍问题
客观障碍
(1)当前行政组织机构存在着层次过多、机构臃肿、关系不顺和渠道单一等问
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沟通的高效进行。
(2)时空距离障碍失控距离等外部因素对信息沟通传递及其效果有很大影响。
(3)行政体制导致的障碍,当前我国行政体制中对行政沟通监管仍待完善。主观障碍
(1)个人素质引起的障碍。由于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及文化水平不同,利益、观念、性格,情感、方面有种种差异,认知水平,大家对同意思想、事物有的表达有所不同,对同一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甚至相左的看法和结论。
(2)职级差异导致的障碍。沟通双方因处于上下级关系而造成心理障碍,导致
一些行政领导主管意识太强,下级又瞻前顾后惟命是从,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其他
行政沟通中除了主管、客观障碍外还存在着其他方面,如沟通方式的障碍。
4.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问题
(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管理有纵向与横各层次的区别、划分。但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的指挥,则是对所有行政管理的共同要求。
(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并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
统,每个因素都对行政管理产生影响。由于行政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行政决策规定了目标及达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成为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
5.机关事务管理的现代化
(1)目标一致原则。
(2)职、责、权一致原则。
(3)效率原则。
(4)精简原则。
(5)分层管理原则。
6.行政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系统本身是行政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是行政计划与行政决策的立足点。
(3)信息是行政执行与行政控制的根本保障。
(4)信息是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的纽带和桥梁。
行政信息对于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领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7.行政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权威性。
(2)决策依据的法律性。
(3)决策实施的强制性。
(4)决策目标的非营利性。
三、论述题
1.行政领导职位、职权、职责的含义,结合周恩来总理行政管理工作,阐述行政领导艺术的内容
(1)所谓行政职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工作职务。
(2)所谓行政职权,是行政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由于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的职位而获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3)所谓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所
承担的一定工作任务及应负有的责任。
行政领导艺术的内容
(1)权力运用的艺术。包括交流;说服;命令;奖惩;授权。
(2)把握全局的艺术。领导者要具有全局的、系统的观点;在工作时具有超前的观念,掌握立足当前谋长远的预见未来的本领;有细致的观察力,要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有敏锐的感知力,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3)随机决断的艺术。要善于审时度势;要做到当机立断。
(4)知人善任的艺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宽以待人,团结为重。
(5)时间运筹的艺术。集中精力,重点突破;跳出“会海”,缩短交际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日程;充分利用现代工具。
2.衡量行政效率的主要方法(提高),行政职能的含义、作用。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我国转变行政职能的原因何在?
衡量行政效率,应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类比分析:
(1)从职务类别看人与事是否相称,以事定位,以位定人,看职权是否统一,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否科学化、法制化;
(2)确定工作质量标准是否从现实可行的先进水平出发,具有内在的激励与竞
争因素,工作统计表格(如工作分配表、工作进度表、工作报告表等)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可靠;
(3)在职人员熟悉业务的程度如何,培训、考核、工资、晋升等制度是否调动
积极性,能否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
(4)公文处理的程序和时间是否规范,渠道畅通与否;
(5)办公用品能否保证及时供应,品种齐全,有不造成积压浪费;
(6)行政开支是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控制会议经费、差旅费和社会
集团的购买力,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和请客送礼、私分财物等不正之风;
(7)工作计划是否实行目标管理,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成绩及费用(包括单位费用、人平费用、事平费用等)的比例,是否符合正常标准。
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基本作用,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1)行政职能是决定政府角色地位的大问题,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
(2)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前提和基础。
(3)行政职能决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4)行政职能的实现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标准。
(5)行政职能的界定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前提,是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
展和深化,传统的计划市场经济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政府管理经济的内容和方式随之也要调整,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职能就要相应转变;
(2)社会矛盾运动的表现和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
落后的生产力和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行政职能也有一个不断产生、壮大、衰减或消失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行政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化,一些新事物的出现,如环保问题必然导致政府某些职能的增加,同时某些职能也必然相对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