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宪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宪法的特征:①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②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的分类:
① 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② 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不同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即由国
家的立法机关按普通立法的形式就可制定或修改宪法
③ 根据立法主体不同: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④ 以生产关系的历史类型和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为分类标准:社会主义宪法、资本主义宪法。
3、宪法的历史
1)1787年美国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法国1791年制定的宪法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
3)1789年通过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人权宣言》
4)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专权的君主立宪政体是亚洲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宪法
5)1919年,德国制定了《魏玛宪法》是第一部现代意义的宪法,确立了联
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标志近代资本主义宪法向社会主义宪法法的过度
6)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7)《钦定宪法大纲》是具有深厚封建性质的宪法文件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
件
9)《中华民国宪法》即“贿选宪法”是旧中国历届政府正式公布的第一部
宪法
10)5月5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文件
11)193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
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是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
4、宪法修订案
1988.4.12第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1)修改第10款第4条,删去了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第11条予以修改,肯定私营经济的合宪地位,即“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3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1)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写入宪法序言。
(2)规定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第4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将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5)调整地方人大的任期,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以前的三年改为五年,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没借人气3年”
1999.3第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1)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的指导地位。将“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一句话改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2)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第五条增加一项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5)“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关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范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规定个,“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7)将“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现行《宪法》)
(1)“序言”部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同确立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在“总纲”一章,关于土地征用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关于公民个人财产,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额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并在第14条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作为第4款。
(3)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在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作为第三款,将原第三款作为第四款。
(4)在“国家机构”一章,关于全国人大的组成,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中,将“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在国家主席的职权中,将“发布戒严令”修改为“宣布紧急状态”;在8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增加“进行国事活动的内容”;在国务院的职权中,将第89条第16款“决定省,自治区,自治区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生,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关于国家机构的任期,将第98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5)在“国旗,国徽,首都”一章,将该章的标题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第136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作为第2款。
5、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以及宪法解释等。
6、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在领导阶级,阶级基础,职能和历史使命等方面是相同的。<1>两者的领导阶级都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来实现的<2>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3>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外职权方面,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4>在历史使命方面,两者都担负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
7、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个,已经结成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8、决定国家性质的第二个因素是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9、国家所有:以宪法的规定,除国有经济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以外,矿藏、水
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集体所有: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制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农村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1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整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他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
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①具有中国国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指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期限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更不允许非法限制或者其实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一名代表,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13、双过半原则:①直接选举: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
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
②间接选举: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
当选
14、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
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势。整体或者政体组织形式是从横向角度表现国家政体体系,国家结构形式则是从纵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
15、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单一制是指国家有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
成,这些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16、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便于有效管理,根据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经济形态
和民族分布等因素,把国家领土分成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若干区域的制度。
17、行政区划和变更的权限和程序: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由全国人大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国务院批准;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上级国家机关会同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处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界限需要变动时,由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报国务院批准。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制度。
19、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2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根据当地民族的实际情况<3>自主地管理地方财政<4>自主地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5>自主地管理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6>经国务院批准,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7>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21、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及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
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自治权:<1>行政管理权<2>立法权<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自行
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22、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和那
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还应包括:表明信教的自由或者不得强制表明信教的自由,举行和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组织和参加宗教团体的自由以及布教的自由等。
23、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
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4、①控告权:公民对因遭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侵害有向
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指控,请求给予制裁的权利;公民行使控告权
时其控告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其控告内容是国家
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受理控告的机关可以是上
一级行政机关,可以是主管的党政机关,也可以是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
②检举权: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接
法实施,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在我国,公民艰巨的对象不受任
何限制,公 民可以检举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公职人员的违法失职行
为,也可以检举与个人利益无关的公职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
民在行使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检举的权利时,依据宪法和法
律要求,检举的内容必须属实,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
陷害;受理检举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公民的检举揭发,必须及时组织调查,查清事实,负责做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
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检举材料的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应对检举
材料严加管理,注意保密,以防止发生意外事件,给查处案件或
案件检举人造成困难,同时,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还规定了任
何人不得对检举人进行压制,迫害和打击报复。
③申诉权:公民的合法权益因国家机关做出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
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
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公民的申诉权主要
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决定不服,向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
关提请重新处理的要求。
25、获得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
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6、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1>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7、责任制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
院都适用集体责任制;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都实行个人责任制
28、全国人大的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3>选举决定任免国家领导人<4>重大问题的决定权<5>最高监督权<6>其他应当由它行使的职权
29、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1>出席会议<2>提案权<3>质询权与询问权<4>提出罢免案<5>言论免责权<6>人身的特别保护<7>物质保障<8>其他权利
30、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概念:指国务院总理对自己所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与负全部责任相联系的是他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完全的决定权。
31、人民法院:关系:上下级是监督关系。审判工作的原则:①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②依法独立审判原则③被告有权获得辩护原则④公开审理原则⑤各民族公民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诉讼的权利⑥会议制原则⑦回避原则
32、人民检察院的职权<1>立案侦查<2>侦查监督<3>提起公诉<4>审判监督<5> 执行监督
33、宪法解释的机关<1>普通司法机关进行宪法解释<2>由立法机关进行宪法解释
<3>由专门机关进行宪法解释
第二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辞职报告
1.标题:辞职报告、辞职信、辞职书
辞去XX工作的报告、关于辞去XX职务的报告
2.称谓:尊敬的XX领导/XXX(职务)
XX公司人事部
XX党委组织部
3.正文:一份完整的辞职报告正文部分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简答题)
(1)提出申请辞职(一句话)
(2)感谢语
(3)辞职理由
(4)辞职时间
(5)结尾:重申辞职决心
二、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的文种:计划书、设想、规划、安排、方案、纲要、要点。
2.工作计划的特点:预见性、针对性、约束性、可行性。P171
3.标题:P172
A 四要素标题:计划制订单位+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XX学校2012年招生计划
B 三要素标题: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2011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C两要素标题:计划性质+文种
例:速销活动工作计划
4.工作计划前言部分有两种写法:(1)依据式开头(2)概述式开头 P172
5.工作计划主体部分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简答题)
(1)目标(做什么、做多少)
(2)措施(由谁做、何时做)
(3)步骤(怎么做)
三、感谢信
1.称谓:尊敬的XX单位/组织
尊敬的XX先生/女士(填空)
2.正文:
开头:概括说明对方感人事迹,表明谢意。
主体:(1)具体写明感谢原因。
(2)赞扬精神品质。
(3)表明学习决心。(简答)
结尾:3种写法
(1)此致,敬礼
(2)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挚的谢意
(3)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多选)
3.落款:与正文相隔一到两行写
四、借条(写作题)
甲方XXX(身份证号码)今借乙方XXX,人民币______元整(大写)(¥______.00)。借款期限为: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
借款利息为: %(月利率)
违约责任:如果甲方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违约金______元整
借款人(签名并按手印)
XX年XX 月 XX日
五、系领带有平结、双环结、双交叉结、温莎结等多种方法。(填空)
六、个人简历
1.一份简历篇幅不宜超过两页纸内容。
2.个人简历用A4纸打印,两页纸的分单面打印。
3.个人简历上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邮箱、邮编号码、地址。(填空)
七、期中考试复习内容
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讲话稿的特点: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
2.讲话稿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开始时的讲话(开幕词、欢迎词)
主体性的讲话
结束时的讲话(闭幕词、欢送词)
按性质分类:
1、部署动员型
2、总结表彰型
3、研究探讨型
4、传达贯彻型
5、纪念庆祝型
6、就职演说型
7、社交礼仪型
8、典礼仪式型 例子:
A徐才厚在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传达贯彻型)
B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纪念庆祝型)C江泽民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总结表彰型)
D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的就职讲话(就职演说型)
E张天荣在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研究探讨型)
F刘家新在西安政院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典礼仪式型)
G佛冈县县委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稿(部署动员型)
3.讲话稿的标题包括 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
4.讲话稿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5.讲话稿标题的写法
6.讲话稿的称谓(1)党的会议:同志们(2)代表大会:各位代表
(3)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4)国际性会议:女士们、先生们
7.讲话稿开头的写法:点题式、提示说明式、分析式、概括总结式、开门见山
式、祝贺慰问式、渲染气氛式。
8.板块式、自然式和提纲式三种
9.证明信标题一般写“证明信”即可,也有的只写“证明”。
证明信正文的最后结束语写“特此证明”,而不需要写祝愿类的话。凡个人出具的证明信应亲笔签名或盖私章
凡单位、团体出具的证明信应盖公章
10.证明信格式,复习作业(写证明信)
11.劳动合同复习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第三篇:宪法考试复习资料
填空:
1: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 产 阶 级的革命产物。
2:近现代复合制国家主要有:联邦和邦联两种。
3: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将宪法分为 成文 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刚性 宪法与柔性 宪法。
5:根据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将宪法分为钦定 宪法、民定 宪法和协定 宪法。
6:根据国家权力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配置不同,共和制又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7: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 以及宪法解释 等。
8: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9:宪法制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10: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11: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12: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
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 美国,并为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这一制度称为司法审查制度。14: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15:以:“天赋人权”、“民主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16:按照宪法规定,我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类:即一般行政区划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1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势所决定的。
18:我国国旗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确定的,以后即为我国四部宪法所确认。19: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序言、4章,计138条。
20: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1: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
2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3: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是:选举的普遍性原则;选举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同时并用原则;无记名投
票原则;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原则 和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24: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5: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资本主义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
26: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
27: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整。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的方式主要是举行会议。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提出议案、审议议案和表决
通过议案、公布法律、决议。
30: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通过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时必须遵守的四个程序是: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决定公
布。
31:英国宪法的两个特点是:渐进性、不成文性。
32: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34: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
己的劳动。
35:在社会变动过程中,任何主体都可以主张并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宪法规范面前,应尊重宪法的最高价值。36: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37: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38: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39: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条,即宪法第33条仲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40: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宪法》,又称为《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
单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由(D)《宪法》制定的。
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我国宪法规定,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B)是无产阶级专政
A:原则上B:实质C:基本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和政治协商制度
A:一党制B:多党制C:多党合作制D:共产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B)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8: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C)
A: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 B:广泛的统一战线C:爱国的统一战线
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B:民族区域制C:联邦制
12: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C)
A:我国各民族的团结B:我国各阶级的联合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
13:我国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C)
A:2500人,B:2800人 C:3000人
14: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B)
A:集体负责制B:主席负责制 C:双重从属制
15: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
A:出租 B:买卖 C:转让 D:馈赠
1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
A:自治区、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州、自治县
17:我国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及其制度的是(A)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18: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
A:华侨代表B:妇女代表 C:军队代表D:少数民族代表
19: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B)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
20: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制度属于(D)
A:附带性审查制B:事后审查制C:事先审查制D: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复合制
21:下列原则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A:主权在民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D:法治原则
22: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C)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例
23:下列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C)
A:普选制B:分权制C:代议制
24: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A)
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 D:钦定与民定宪法
25: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A:英国宪法 B: 法国宪法C:美国宪法D:荷兰宪法
2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B)
A:宪法重大信条19条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7: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C:钦定宪法大纲
28:国家性质是国家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核心问题是(A)
A:国家权力的归属 B:政党制度C:国家机构的形式
29: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C)
A: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30: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A:国体B:政体C:国家结构形式
31: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是(B)关系
A:领导B:指导C:监督D:协商
32: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召集
A:委员长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主席团
33:全国人大任届期满的(A)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
A:2个月B:3个月C:5个月D:6个月
34:全国人大代表按照(C)组成代表团。
A:职业B:地域C:选举单位D:民族
35: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
A:《独立宣言》B:《世界人权宣言》 C:《人权宣言》
36: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37: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38: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选举代表名额的(C)
A:二分之一至一倍B:一倍 C:三分之一至一倍
39: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人以上联名,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A:10B:20C:30D:50
40: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
A:全体人民B: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全体公民 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41: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A:保障公民权利B:规范国家权利C:维护国家统一
42:宪法的首要功能是(B)
A:保障公民权利B:规范国家权利C:维护国家统一
43: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44:修改宪法导一般法律相同的是(B)
A:刚性宪法B:柔性宪法C:原始宪法
45: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
46:选举制度的本质是由国家的(B)决定的A:经济制度B:阶级本质 C:政治制度
47: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
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B: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C:全体人民均有选举权
48: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A:全国人大B: 个省级人大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49: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C)
A:合议制B:集体负责制C:总理个人负责制D:双重从属制
50:(B)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立宪历史甚为久远,享有“宪政之母”的声誉。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51:1979年选举法规定,我国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B)
A:省、直辖市一级B:县一级C:自治州一级
52:美国在独立战争结束前实行的是(B)
A:联邦制B:邦联制C:单一制
53: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54:民族自治地方的(B)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55: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C:平等权
56: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限变更的审批机关是(C)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区人民政府C:国务院
57: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争取的是(B)
A:他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C: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58: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A:修改的程序不同B:制定的主体不同C:与无法典形式不同
59:亚洲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B)
A:德国威玛宪法B:大日本帝国宪法C:中华民国宪法
60: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
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C)
A:批评权B:建议权C:申诉权
多项选择:
1: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包括(ABD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2: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B D全国人大常委会、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3:我国宪法的民主原则有(ABC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民主集中制、权利义务一致性)
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5:我国选举法规定,有权提出代表候选人的是(ABC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选民10人以上联名)
6: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受(AC选民、原选举单位)监督
7: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AB 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AB 自治地方人大、自治地方政府)
9: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ABC 主席、副主席、委员)
1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AC 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11: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 县、自治县人大代表;市辖区,不设区市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代表)
12: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ACD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有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13:我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其他公民的)利益
14: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ABD言论自由、旅行自由、结社自由)
15: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ABCD 提名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罢免权)
16: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17:有关宪法解释权和监督权的行驶,有以下几种体制(ABC 立法解释制、司法解释制、特设机构解释制)
18: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体制(ABC 有立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与民主性表现在(A C 废除了封建帝制、确认资产阶级民主制)
20: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是(B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上的自由权利(ABC 言论、出版、游行)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3:下列原则中属于1954年宪法原则的是(ABC 社会主义的原则、民主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4:下列权利中,同时具有义务性质的是(BC劳动权、受教育权)
25: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 批评建议权、通讯自由权)
26:下列内容在宪法中有规定的是(ACD国旗、国徽、首都)
27: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宅基地、自留地)
28:下列属国务院的职权的是(ACD制定行政法规、批准省、自治区的区域划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29: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BCD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30:下列属国务院的职务是(ABD制定行政法规、决定个别省、市进入紧急状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3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有(BC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32: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有(BD 多数选举制、比例选举制)
33:资产阶级宪法所标榜的民主原则主要有(ABCD 人民主权原则、天赋人权原则、法治原则、三权分立原则)34: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参加选举、控制议会、控制政府)
35: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地域代表制、职业代表制)
36:宪法中规定现任两届的是(AB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委员长)
37: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AB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38: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BD 权利、利益)
39: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ABC合法的收入、房屋、储蓄)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40: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BD监督、管理)
41:宪法规范功能实现的条件包括(ABCD宪法规范的科学性、宪法规范的完善性、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有效的宪
法监督制度)
4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ABCD 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仲的地位、为公民和
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准则、为公民相互间关系确立准则)
43: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 中央人民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负责
44:澳门行政区长官在任职内,不得(ABC取得国外居留权、从事私人营利活动、隐匿个人财产)
45:澳门居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ABCD 不受非法拘禁、有权申请颁发人身保护令、不受酷刑、不受非人道对待)46:国家制度的内容包括(ABC国体、整体、国家机构)
47:在资本主义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的地位和职权是(ACD总统即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议会
可以弹劾总统)
48: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时(BCD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署署长)
49: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AC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50: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的职务是(ABC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最高法院法官)
51:根据1979年选举法的规定,下列由选民直接选出来的是(BCD 县人大代表、乡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
5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i(ABCD自然灾害、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又从国家和社
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3: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AC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特别行政区的设立)54: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
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55:担任澳门行政区长官须(ABCD年满40周岁、在澳连续居住20年以上、澳门永久性居民、中国公民)
56: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AD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予以保
留。
57:人民法院已发布的公开审理的案件有(ACD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58:英国宪法的特点是(AC 渐进性、不成文性)
59: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ABD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
相制约)
60:从宪法和宪政的角度看,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的权利可以表述为(ABC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公民权利制约国家
权力、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
名词解释
1: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2:多党制:多党制是指在一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
时获胜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
3: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就是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4: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成或参加某种持续性社会团体的自由。
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是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6:国家性质: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是指以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宪法规范所规定和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7: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之一,值得是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8: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个民主党派和各人
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9: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称为国家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0:秘密投票:指的是与记名投票或以成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他要求人选
举人时只需在投票时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无需在选票上署名。
11:联邦国家:是由肉感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同意的复合国家,在联邦制的形势下,除联邦有一部宪
法外,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除设有联邦的立法机关与联邦政府外还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与政府,联邦
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职权划分由联邦宪法去顶,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
12: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并提出改善的建设性意见得权利。13:近代意义的宪法:专指限制王权,规定国家机关权限、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确认公民权利、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14:宪法解释(解释宪法):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及使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15: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
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
16:职业代表制:是指按职业团体划分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17: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
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18: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
19: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与一般的普通法律一样,由此产生的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的法律的效力是一样的。
20: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21:不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没有统一的法典化的体系,而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
22:钦定宪法:所谓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23:协定宪法:指由君主和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共同制定的宪法
24:宪法惯例: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
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25: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26: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
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27: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28: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9:人权: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所谓人
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
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3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区建立起来的居民委员会和村
民委员会。它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组织,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按照居
住地区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
第四篇: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
3、填空2分×
12、简答7分×
3、材料分析10分×
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天天版权所有 合性。
(四)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态、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10.比较文学的基本体征和四大研究领域: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p33)
11.文学变异研究:一是语言层面的变异研究,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四是文化变异研究,五是文学他国化研究。(p47、p96)
12.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以可比性为前提,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这也是平行研究。(p51、p159)
13.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p57)
14.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实证性。(p59)
15.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中,把欧洲文学区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种类型,认为文学与地理环境如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p63)
16.流传学的研究范围及影响类型(p64-68)
研究范围
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
2)接受者受到放送者哪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模仿放送者,模仿了哪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受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文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应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级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天天版权所有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流传学的影响类型 1)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2)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从影响的方式和内容来看:
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著作来实现的,其一表现在整体上,如卢梭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全世界,其二表现在个体上,如屠格涅夫对巴金的影响。
技巧的影响。指放送者在创作中所形成的文体或艺术形式的技巧性因素,对接受者所造成的影响,如鲁迅接受了包括果戈里等俄国作家的艺术影响。茅盾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
艺术形象的影响。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流传。如欧洲不少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唐璜形象。
主题或题材的影响。如欧洲文学中许多作家创作的主题和题材都源于古希腊神话。
框范的影响。所谓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如拜伦的《海盗》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以及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出逃囚徒”。
理论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可以是哲学、政治、文学理论等多方面。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17.流传学研究的模式和实例分析(p67)
1)直线式影响 所谓直线式影响就是“一对一”的单线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者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是流传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式。如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而创作的自由体小诗,大半都是直接或间接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的,矛盾在创作中对托尔斯泰“史诗题材”艺术处理手段的借鉴,他承认《子夜》“尤其得益于托尔斯泰”。
2)辐射式影响
所谓辐射式影响就是“一对多”式的影响,即从一点出发指向多个终点的影响,他可以是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等对群体(多个或多国的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因而是以放送者在众多接受者中的影响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对一国群体的影响和个体对多国的影响。如泰戈尔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对东方文学和欧洲文学如《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天天版权所有 3)焦点式影响
焦点式影响是“多对一”,即多个放送者对一个接受者的影响。如鲁迅受到众多俄国作家的影响,此外日本的小说、尼采的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也对他的创作方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交叉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会出现交叉,其表现特点是:从流传的方向和路线看,起点和终点之间并不总是单向流通,即作为起点的放送者同时又可能是接受者,因此它对终点的影响具有多质性。如蒙田及其散文在五四时期对我国影响甚大,但谙熟英、日语的中国作家不是直接阅读法文原著,而是通过英国“小品文”和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来认识和接受蒙田的。因此,英日两国成了他们接受法国蒙田的中介。这就形成了交叉影响,即英、日作家既是受蒙田影响的终点,又成为传播蒙田作品的起点。
5)循环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也会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影响是从起点出发,达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同质文化圈的循环影响。例如法国的波德莱尔受美国爱伦坡的启发,而爱伦坡有受到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而柯勒律治又吸取了德国诺瓦利斯的诗学养料。二是异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例如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经历了在法国的改变和再创造,最后又回到中国的流传路线就是典型的循环式影响。
18.渊源学的定义(p74)
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19.渊源学的研究方式(p77—84)
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从影响放送者的角度:孤立渊源,集体渊源。
20.《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浪漫主义的论文。
21.媒介学的定义(p86)
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一个国家)作品进入本国(另一个国家)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22.媒介的定义(p86)
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绍传播介绍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包括:
天天版权所有 个体媒介
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体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个体媒介者,常常是以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起到媒介者的作用。例如威廉斯接受劳伦斯的影响,卢梭接受理查逊的影响,海涅接受拜伦的影响,都是有代表性的个体媒介者。再如闻一多接受丁尼生的影响,闻一多通过丁尼生起到了中英诗歌媒介者的作用。个体对群体起到的媒介作用,如卢梭思想通过歌德、席勒、海涅在德国的传播就是一例。
团体媒介
所谓团体,主要是指一些趣味相投、倾向一致的作家、翻译家的联合,如沙龙、文学社团等。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很多文学团体,译介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如由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等。
俄苏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对鲁迅的影响,正是一种文艺思潮为媒介而产生的团体影响。
团体的媒介很多时候表现在流派的影响上,例如,西方的象征派诗歌,是欧美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它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群诗人,如艾青、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都不同程度的通过某种媒介吸收了自己所需的营养。
文字资料媒介
文字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许多被湮没遗忘的作品,可以在报章杂志找到评论的线索。比较文学工作者要广泛查阅那些对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的期刊、报纸,尤其重要的是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期刊。如莫尔根和霍尔费尔德的《英国期刊中的德国文学》就是典型的文字资料媒介研究的例子。
作家对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与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学研究内容,例如胡适提倡白话文,就和胡适与外来语言文字的接触有关。
23.媒介学中的译者与翻译(p92)
直译和转译是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许多外国作品都经过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转译才为国人所知。对同一作品不同译本的比较,包括同时代与不同时代的比较,可以发现由于时代演进、兴趣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发展,一个外国作品在传播过程的变化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印象。
译者也是媒介者,译者对原作的选择、改变和增删,既体现译者对原作的兴趣和欣赏程度,也体现了译者对媒介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24.文化过滤(p97-98)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叶维廉提出了“文化模子说”。
定义: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25.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p99-103)
天天版权所有 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接受者所处的现实语境和具备的传统文化决定着该历史阶段的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比如在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中,中国现代作家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这一“迎”一“拒”就是由于中国现代作家个体或作家群体的文化过滤起了作用,即象征主义文学“应和”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比兴”与“象征”,这种“应和”表面上是中国的一种创新,但是潜在的却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文学交流首先是语言交流,文化过滤作用首先受制于语言。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语言既是“器”,又是文化,文学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过滤的过程。如中国的“道”在西方语境中的传播。
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在跨文化文学的交流中,作为“文字流传物”的作品必须首先与特定的读者或译者遭遇,也就是说,首先起作用的是读者或译者个体的主观需要。比如在西方浪漫主义触发下所形成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群体,在整体上都把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视为其基本的思想基调。但是在不同作家身上却因个性特质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表现。
26.文学误读(p104-105)
“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的额《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的。
“误读”时“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合力的产物。
首先是接受者或者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就是研究主体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文化系统的文学现象,从而产生理解上的错位,按我所需地加以切割、加工,读出研究对象所没有的意义。
其次,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一部作品进入另一种文化语言之中,不仅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也意味着历史时空的错位,错位所导致的偏见,必然对传入的文学发生误读性影响。
最后,文学误读与创新。(举例略)
27.译介学的定义(p111)
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28.形象学的定义(p121-124)
比较文学的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它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在这里,形象是作家及集体对作为他者的异国或异民族的想象物。
形象不一定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器物、景物,还可以是词汇、观念。
天天版权所有 变异性层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象学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巴柔、莫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巴柔指出:“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非现实的复制品(或相似物),它是按照注视者文化中的接受程序而重组、重写的,这些模式和程式均先于形象。”“重组”“重写”意味着这种形象学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研究中的形象学。
综合性层面:巴柔认为,他者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一国看法的总和”。这说明,形象学中的形象,是在文学和文化互动关系中生成的形象,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阐释他者的形象,就不能不将其置于被扩展了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去考察,这一扩大的“新的视域要求研究者不仅考虑到文学文本,其生产及传播条件,且要考虑到人们写作、思想、生活所使用的一切文化材料”。
29.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p125-129)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展开。
注视者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构成了注视者构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状态。
先见。注视者存在于历史与传统之中,历史与传统先于注视者而存在,是注视者不能不接受的东西。因而,既没有超出传统之外的注视者,也没有与传统无涉的他者形象。例如,十八世纪以后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大体就立足于西方对中国的曲解这一传统。
身份。任何人都是以一定身份与他人和社会进行交往的。注视者在注视和建构他者形象时,也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出现的。
时间。时间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无所不包,无所不纳。注视者作为自然生命是无法否弃时间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他者形象时更深层次地浸润在时间中的东西。注视者对他者注视、观看得越久,他者形象表层的东西就会日愈剥蚀,而注视着体现在历史文化中的个体反思精神就会愈为强劲,他者整体化,多维化的东西就会在这种反思中日益凸显。老舍作品中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好地说明了时间对注视者建构他者形象的这种影响。
他者通常指代某些个人或群体为了强化自身身份而定义出来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巴柔认为:“所有的形象都源于一种自我意识,他是对一个与他相比的我,一个与彼处相比的此在意义。”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研究范围。
异国肖像。在国际交流中,异国绘画、瓷器、挂毯乃至园林等常常比口语或文字形式所表达的民俗意义更有情趣、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这些肖像形式还能将表情达意和馈赠、供奉、装饰等功能融为一体,从而对注视者及其本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异国地理环境。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研究者关注的则是异国地理环境对异国人生理特征、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制约作用。
异国人。人种的差异构成了多元文化的基石。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一个作家或团体把异国现实看作绝对优于注视者文化,又有本土文化的东西”,“与提高异国身份相对应的,就是对本土文化的否定和贬抑”。这时候,注视者建构的异国形象已完全被理想化,具有天堂般的幻想色彩。
天天版权所有 如歌德想象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就源自于这种狂热的态度。
憎恶。在这种关系形态下,“与优越的本土文化相比,异国现实被视为是落后的”。在憎恶的心理的驱使下,注视者在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形象时,也建构了一种凌驾于他者之上的无比美好的本土文化幻象。如《一千零一夜》中,波斯人被称为“拜火教徒”“伪信者”“卡菲尔”。他们面目狰狞,丑态百出。这些波斯人形象的背后,潜藏在作为征服者的阿拉伯人对信仰多神教的被征服的波斯人的鄙视和厌恶,在这种对波斯人形象阴暗面的夸大中彰显的时阿拉伯人的优越感。
亲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异国文化现实被视为正面的,它来到一个注视者文化中,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注视者是接受者文化,他自身也被视为正面的”。他与“狂热”要求的对他者文化的完全顺应以及和“憎恶”要求的对他者粗暴的同化不同,它认为他者处于与注视者相比既不更高也不更低的地位,二者构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
30.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前景(p130)
主要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文本内部研究。
(一)文本外部研究
属于一种文学社会学研究,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比较文学形象学外部研究的内容包括: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涉的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于异国的看法,这一“研究代表了形象学的历史层面”。他是在本文之外展开的,要求研究者对文学形象进行一种扩展了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
作家。作家异国知识的来源,不仅影响着他者形象表现的形态,而且影响形象的性质。作家不同的经历和观看方式以及视角会直接影响到他者形象制作的效果。作家创作是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同样也会影响他塑造他者形象的存在方式和性质。如同样作为他者形象的日本女子,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的日本女子就比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女子可亲可近,这与他二人的地位与心态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他者形象的真实性程度,并不能决定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考察他者形象与他者现实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注视者一方的文化模式上,重点在对这种文化模式的产生、发展、传播与影响的探寻上。例如作为理解席勒《杜兰朵》的历史背景应该是欧洲思想史,而不是历史上的中国。
(二)文本内部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基石仍在文本内部,它不能放弃对文本内部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
词汇。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最基本的单位。在文本中这些词汇构成一个词汇场,这些此会场共同生成概念的、情感的词库构建了一个他者的形象。
套话:不同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词汇。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是一种文化标志的缩影。作为他者定义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套话的制作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语和主语部分的混淆,一种是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混淆。如“乾隆很开明”“老毛子”
天天版权所有 等。
等级关系。总体看,表现在我(叙述者、本土文化)与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的两组关系的对立上。具体来看,则可以从时空和人物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故事情节。在这一阶段,研究重点是文本如何通过程序化和模式化的一系列叙事序列建构异国形象的。例如,《烈火金刚》《吕梁英雄传》等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就是由一个再生式的故事模式,将日本人的形象定位在凶残和野蛮的侵略者层面上,也就成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的有力阐释。天天版权所有
第五篇: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A、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0、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