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盼石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简析盼石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方法?
海绵城市创建涉及大量不同领域概念和技术,诸如水务、规划、建设、园林、林业和环保等领域,其本质是利用城市唯一的自然系统(绿色基础设施),包括河湖江等水系、湿地、林地、绿地以及农田等,在降水源头多层次控制、分散、滞留,以减少城市管网集中排放的压力。海绵城市建设更多落在了对于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系统的功能恢复上;而一些城市化水平更高、自然禀赋较差的城市,特别是其老城区海绵改造任务更多依托城市园林绿地的“海绵”功能,如屋顶绿化、城市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并非否定城市地下管网主体功能,而是在城市完善的排水系统基础上,提升城市自然系统组分的附加功能,使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趋于动态平衡,最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构建涉及到整个城市系统,具体来讲,要结合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居住区、商业区和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由单一级配骨料、胶凝材料、水及添加剂等经一定比例拌制而成的一种有较大连续孔隙的轻质混凝土制品。透水混凝土是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代表之一,它具有很强的透水能力,能让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解决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回补和释放是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混凝土能发挥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缓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的作用。达到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和节约水资源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和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径流的循环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城市化建设的可控性与协调性,给城市雨洪管理,污水治理带来了新思路,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模式。对于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推广工作,我国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义,如何解决生态问题,是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和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而透水混凝土良好的性能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素材。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及其广阔的研究空间。
第二篇:透水地坪(海绵城市)简介及施工方案
简介
透水地坪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透水混凝土地坪系统是一种多孔、轻质、无细骨料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胶结料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水、透气和质量轻的特点;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特点即容重小、水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简单、绿色环保型和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透水地坪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性能特点
1、高透水性。透水地坪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
2、高承载力。经国家检测机关鉴定,透水地坪的承载力完全能够达到C20-C25混凝土的承载标准,高于一般透水砖的承载力。
3、降低噪音。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
4、舒适安全。雨天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路面反光,提高了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5、良好的装饰效果。透水地坪拥有色彩优化配比方案,能够配合设计师独特创意,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装饰风格,这是一般透水砖很难实现的。
6、易维护性。人们所担心的孔隙堵塞问题是没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性铺装系统使其只需通过高压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
7、抗冻融性。透水性铺装比一般混凝土路面拥有更强的抗冻融能力,不会受冻融影响面断裂,因为它的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孔隙。
8、耐用性。透水性地坪的耐用耐磨性能优于沥青,接近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般透水砖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经济等缺点。
9、高散热性。材料的密度本身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热储存的能力,独特的孔隙结构使得较低的地下温度传入地面从而降低整个铺装地面的温度,这些特点使透水铺装系统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
适用范围
市政步道、园林景观道路、城市广场、社区内地面装饰、户外停车场、社区消防道、户外运动场所、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场地面(羽毛球场馆、篮球场馆等)、高尔夫球场电车道。
施工步骤
一、施工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应作好组织、物质、技术等三大准备。
1)组织准备:建立健全的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人员配置要从严控制,力求一专多用,一人多职。
2)物质准备:透水混凝土施实质上相似于水泥混凝土施工,其原料中仅少了砂子,而一定粒度的高料碎石替代了骨料,在施工中具有一定量的材料(胶结料、高料)。
物质准备应是现场的准备,如人员的住宿、所需的水、电供应、工程材料堆放工棚(胶结料须要有防水措施的工棚)搭建;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透水混凝土的搅拌是采用小型卧式搅拌机。搅拌机最佳的设置方案是施工现场的中段,因透水混凝土是属干料性质的混凝土,其初凝快,为保证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场地,搅拌机下部的一定范围需用防护板设防措施。
3)施工机械、推车、瓦工工具等必备的工具、立模用的木料或型钢等配备;水、电设施到位,生活用水、电以及施工用水、电。施工用电:三相电,施工用水:普通自来水连接到搅拌设备旁。
4)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特点、进度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观条件,根据 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合理布置施工力量,制定出施工方案,为工程顺利完成作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5)配合做基础方的土建队,在做地面基层的同时进行专用透水管道的铺设,透水管道除按图子要求铺设外,必须与原道路排水系统相连接,成为道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6)材料
1、所需材料:
A.石子(米石4-6mm;豆石俗称瓜子片10-30mm)B.添加剂(凝胶增强剂、乳化反应剂、着色剂、保护剂)C.P42.5硅酸盐水泥
D.水,普通用水即可,一般末经过滤的混浊的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7)、材料配比:
根据现场技术指导员的指示
要施工出高质量、高标准的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原材料固定的条件下,严格控制以上三种原材料的配比,是施工中的重要关键,在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严格控制比例。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按质量计):水:水泥:胶结剂:碎石=113:310:100:1520
二、施工要求
1、基面要求
基面平整,含水率<10%,PH值<10,没有浮浆、灰尘、油污、混凝土块,没有疏松、粉化、麻面、裂缝、缺损及空鼓等现象。
一般按8cm为标准作为人行道的基准厚度,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厚度。为降低成本,可采用分层设计时。施工上述单层或分层的透水混凝土路面,键全的施工工艺是透水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保证。
三、施工工序图
四、透水混凝土工艺流程:
1、施工要点: a、测量放线
b、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布设控制线和轴线;
c、开工测量:开工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图纸作好交接桩工作。对甲方提供导线点和水准点加固保护,进行栓桩,并作好点标记。
d、测量资料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对基线进行复核,如有较大的变化请监理工程师认可后使用。
2、模板支设: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放线支模板。使用竹胶板及钢模板支设直路模板时,背后要用木方做背楞,确保模板内侧及上表面成直线,支护钢筋嵌入基层深度不得少于200mm,内侧钢筋严禁高出模板上表面,支护钢筋间距不得大于500mm,待模板全部支完后必须重新检查一遍模板的平整度及标高。
3、透水混凝土搅拌、运输: a.现场搅拌站的建立
原材料的堆放按照方便上料、最节省空间为原则进行放置。搅拌机占地约20m2,水泥、石子储备的数量至少为每天施工数量的3倍,各种助剂需有库房存放。搅拌站占地约300 m2。b.现场搅拌工艺及运输 搅拌:
将物料投入搅拌机,先将胶结料和碎石搅拌约30秒后,使其初步混合,再将规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继续进行搅拌约1.5-2分钟。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机械搅拌的时间,但不宜过长时间的搅拌。运输: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手推车必须平稳。
4、透水混凝土铺筑:
a.基层处理:清扫基层表面,表面应无尘土、树枝、纸屑等杂物,并在摊铺前润湿基层表面。
b.布料:透水混凝土摊铺时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透水混凝土采用人工布料时,应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透水混凝土摊铺时间长于30min或遇大风天气时,现场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塑料布,防止透水混凝土水分过快散失。
c.振捣:素色层透水混凝土布料完成后,用刮杠刮平,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完成后摊铺面层彩色透水混凝土或彩色露骨料透水混凝土,然后刮平,对缺料的地方及时补料,并用透水混凝土专用设备进行表面振捣及整平,直至与模板等高为止。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方式进行摊铺物料,其松铺系数为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括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而平板振动器(厚度厚的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捣实不宜采用高频振动器。最后用抹合拍平。抹合不能有明水。
d.表面修整:对碾压后的路面应及时修饰透水混凝土的边角,对于缺料的部位应填料修整,对于较干部位可先均匀喷洒一层水,再加料修整。
e.透水混凝土露骨料时,在表面平整、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对表面均匀的喷刷一遍清洗剂,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在喷刷完成后6—8小时(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采用高压水枪对表面冲 洗,冲洗时注意清洗剂必须要清洗干净但不能出现掉子等现象;
f.养护:透水混凝土表面修整完毕后,应及时少量喷水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养护周期和普通混凝土相同,养护期间应在路面周围设置围挡,严禁上人,上车。
5、路面切缝、填缝:
透水混凝土路面养护5天后开始切割伸缩缝,相关要求如下: 缩缝面层间距≤6m,缝宽5-8mm,缝深贯穿至整个面层;
胀缝面层间距≤12m或18m,缝宽20-30mm,缝深贯穿至整个面层; 伸缩缝基层间距≤6m,缝宽20-30㎜,缝深贯穿至整个基层;
与其它工作面(基础不同)、建筑立体交接处,设置沉降缝,缝宽15-20mm,缝深贯穿混凝土,达到级配砂石层;与路缘石的交接处同样设置横向胀缝,透水砼浇筑前采用4㎜泡沫板对路缘石内立面进行粘贴。
使用挤塑板对素色基层部分进行填充,彩色面层先采用泡沫棒填充底部,表面采用聚氨酯胶粘石子填充。
6、喷涂封闭剂:
以上所有的工序施工完毕后,采用高压清洗机对透水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洗,表面干燥24小时后即可进行喷涂封闭剂,刚喷涂完的地面周围应设置保护栏或醒目明示警告语,勿使行人、车辆入内,避免造成表面污染或损毁未干的封闭剂涂层;透水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通行使用。场景应用
第三篇: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五类主题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五类主题
连日来,全国各地受暴雨袭击,进入“看海”模式,网友们“调侃”要去“武汉看海”、“安徽看海”、“河北看海”……在网友调侃的背后是城市和市民隐隐的生态之痛,更突显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条件较好的城市,五年之内,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十年之内,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提高到关系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
由政府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组织各部门合力推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协作,系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全区目前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热岛效应等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制定治理方案,改善生态环境。要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区域,确定远期建设规划,结合本地情况,组织编制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并滚动编制建设计划。要自觉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莫要顾此失彼。
要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实操和案例,总结借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经验,全面推进区域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初步将项目分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建筑与小区”、“旧改项目”、“水务项目”五类,根据工程特点实施对应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1.道路与广场 转变道路和广场建设理念,以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地表径流为目标,以雨水入渗、调蓄排放为主要方式,变快速排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提高城市道路广场对雨水的渗、滞、蓄能力。既有道路和广场,将有计划地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改造时同步实施海绵化改造。
新建道路的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因地制宜运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等多种形式,将道路雨水引入绿化带,增加道路绿地雨水的海绵功能。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系统,采用透水基础,增加透水性。2.公园和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旱溪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公园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的滞蓄能力。在公园绿地内硬质铺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应采用透水材料,提升公园绿地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能力。
街头绿地宜结合城市景观、游览休憩等功能,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优化雨水的径流路径,增强蓄洪排洪能力,净化雨水径流。3.建筑与小区
根据深圳市本土条件,各类建筑与小区项目可采取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绿地下沉、不透水场地雨水径流引入绿地等手段综合实现,未来你家屋顶可能“种草”哦。在建筑与小区规划设计初始阶段,将参考光明新区已建示范工程中对绿地下沉率、绿色屋顶覆盖率、透水铺装率、不透水下垫面雨水径流控制率等指标的控制要求,初步布局各项设施,再结合建筑、园林等专业进行优化。4.旧改项目 综合整治类旧改项目,应结合沿路景观改造或公园、小游园和广场建设,增加相关的海绵措施,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等;结合截污工程,在城中村外围有条件的区域采用生态塘、人工湿地等生态措施进行调蓄和减量。
拆除重建类旧改项目,应严格按照新建类建设项目的海绵有关要求执行。5.水务项目
严格实行河湖、水库、湿地、沟渠、蓄洪区等城市现有“海绵体”的空间管控,充分发挥水库雨洪利用和防洪排涝作用,改善城市水循环条件。
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在城市河湖水系沿岸适当位置,因地制宜布设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雨水径流调蓄设施。
推进城市河湖岸线生态化治理,修复河滩及滨水带生态功能,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修复设施,发挥其自然渗透、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作用。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提高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水源配置系统,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强雨洪、再生水等水源利用,纳入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
推动开发建设项目落实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下凹绿地、屋顶绿化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修复土壤污染。
第四篇:赵飞 浅析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赵飞
(邯郸市大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001)
摘 要:雨水花园可以将雨水滞留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雨水利用措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体的应用方式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关键词:雨水花园;海绵城市;应用
引 言:在提倡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镇、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背景下,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雨水花园的发展为构建“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雨水花园技术概述
雨水花园(rain garden)是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池内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等植物的专类工程设施。它可以收集来自于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使之净化,并可以将雨水暂时蓄积起来,之后再慢慢的渗入土壤,从而减少地表净流量。雨水花园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生态性、可持续性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雨水花园的概念最早由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的雨洪专家提出,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渗透系统来控制管理城市中的不透水铺装区域,如屋顶、人行道和停车场等的雨水径流。萨默塞特地区广泛地采用了这一技术,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的雨水花园,建成后对其进行数年追踪监测的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表雨水径流量,这成为了雨水花园高效而节约的实际效用的最好证明。
2海绵城市理念
所谓“海绵城市”,学术上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Low Impact Design or Development,简称LID),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面污染源、减少雨洪资源的损失、减少旱涝灾害以及增加雨水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这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具体指标及核心技术的关键。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遵循着“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将雨水的储存、循环利用和排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内涝防治,流经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系统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控制面源污染,建立起绿色的排水系统,降低城市径流系数,恢复城市水文条件,同时提升生态景观效果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2)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公共服务价值,既可以丰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服务城市各类人群;又可以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整体形象;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3)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材料、工程、仪器、技术服务、管理以及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会拉动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带动生态工程开发与城市园林产业建设,同时也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海绵城市的艺术价值。
海绵城市的建设遵循生态性、可持续性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的改造。在兼顾景观观赏效果的同时注重生态改造与恢复,做到功能与艺术并重,使得现代城市既有生态效益而又有观赏魅力。
4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重要雨洪管理途径,其应用既涵盖了公共场所,又涵盖了私家庭园,既有道路一类的线性景观,又有居住区公园类的面状空间。不同的场地类型,决定了雨水花园的应用方式也不同。同时,通过景观化处理手段进行合理搭配,使雨水花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有雨水调蓄功能,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1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
一个雨水花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既要满足生态功能,也要满足观赏功能,植物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外来植物,不可选用入侵性植物。
(2)选择生长力旺盛,耐涝且耐旱的植物。
(3)选择根系发达、茎繁叶茂、净化能力强、维护成本低的植物。
(4)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或特性的植物。如芳香植物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丰富生态群落及景观效果。
4.2雨水花园的应用方式
(1)对于道路等线性景观,雨水花园的布置也应该线性展开。利用道路固有的排水坡度及雨水收集口进行引导,设立道路分隔带绿地,在雨水径流过程中,经过道路进入到分隔带之后,雨水花园就可以利用储水和净化等功能,实现减少雨水径流量以及降低雨洪污染等作用,进而实现雨水的再次利用。此类雨水花园选择的植物除了需要耐旱耐涝外,还需具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能力,且植物配置应与道路的整体景观效果相一致。
(2)对于建筑集中且有大面积不透水铺装的场地(如停车场等),应考虑分散式的雨洪管理办法,利用地形的起伏引导雨水径流,导入附近的雨水花园中,同时可以形成多级雨水滞留池系统。这种雨水花园的种植设计应随意而自然,植物种类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选择长势旺盛、既耐湿又耐旱的植物,植物品种也应尽可能丰富。
(3)对于校园、庭院及小区内小面积场地,一般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在场地中心或某一位置设置雨水花园。利用管道、沟渠等设施及地表径流将屋顶、道路等硬质场地中的雨水引入雨水花园中。植物选择上同样考虑耐湿又耐旱的多年生乡土植物,并尽可能丰富品种。考虑到该类雨水花园人流活动相对集中,雨水花园的设计还应该考虑交通因素,建设成生态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生态景观。
(4)对于公园等具有大面积绿化场地的景观,雨水花园的设计则自由的多。可以将雨水花园作为应用元素穿插于整个设计之中,绿化植物与生态铺装相结合。重点在于植物品种及习性的选择及应用,应满足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要求。
4.3雨水花园的功能及意义
(1)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
(2)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
(3)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4)经过合理的设计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5)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净化环境、美化环境,在进行雨洪调节的同时净化水质,恢复水循环,是构成“海绵城市”的主力军,与海绵城市共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5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热门话题。而雨水花园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洪泉、唐慧超.从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获奖项目看雨水花园在多种场地类型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2(1).[2]俞萍.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规划与运维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5(11).[3]刘佳妮.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J].北方园艺.2010(17).[4]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第五篇:浅析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浅析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之后,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状况,国家和政府创造性的提出了“海绵城市”,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笔者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特征,浅析了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的作用,并且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和武夷新区为例,阐明了构建“海绵城市”对现代城市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环境;作用及浅析
引言: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并且发表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大力构建“海绵城市”。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在多个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都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我国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相对较晚,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设海绵城市,是实现城市建设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重大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早日走上生态化、持续化的道路,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首先提出是在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2014年,为了响应习主席发表的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我国相关部门决定在某些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了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这一“吸”一“收”的过程中实现了城市内部良性的水循环系统,还能自动吸收水系统的污染物质,保持城市水土。
2.海绵城市的特征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区别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从而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城镇化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对城市地下水、自来水等进行存储、排放、使用时不是依靠传统的地下管道而是依靠城市自然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吸收、存储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进而缓解城市的洪涝问题;第二,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不仅注重恢复和保持城市内部的水系统,更注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重视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第三,转变了排水防涝思路,海绵城市彻底摒弃了“快排式”传统的排水模式,在城市排涝过程中始终坚持“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第四,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海绵城市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水系统,水资源在自然环境的循环中实现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平衡,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基本保持不变。
二、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根据《指南》的相干规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充分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二是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及水体进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的建设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调节地下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等发挥了巨大功效。
1.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起初就是从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出发,发挥着雨洪调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与地下水涵养等作用,完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海绵城市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单纯使用市政地下排水管道和泵站的现状,侧重于依靠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来吸收、存储、排放降水,综合利用自然生态调节和人为调节措施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也可以采取一些人为的措施,来增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可以通过协调市政道路和地下排水管之间的关系,增大城市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完善城市水系统等措施来达到排涝的目的,确保在雨季时城市市民不会被强迫“看海”。
2.形成了良性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立,不仅有效的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还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的局面,为建立良性的水生态系统提供了助力。笔者认为,海绵城市就像被放大了的“湿地”一样,最大程度的修复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系统,注重开发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等综合作用,实现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维持着一定的径流量。森林植被、湿地等大大提升地下水的涵养能力,净化水质,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确保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安全性,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
三者之间的平衡循环。
3.保持城市水土
不可否认,城市水土保持是实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等的关键,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又能够给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雨水控制环节提供便捷。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做到了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始终坚持低影响开发的原则,城市水土保持离不开对雨水的控制。鉴于此,笔者从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出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结合海绵城市建立起合适的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做到真正的系统优化;二是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纠正雨水控制期雨水控制的不当之处;三是注重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水土保持临时排水措施相结合;四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开发雨水利用控制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等。
4.改善城市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在实施“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策略时,对居住区和城市道路进行分割,增大了建设绿地的用地面积,合理的修建了广场,广场铺装多采用透水式铺装,城市道路人行道也采用了透水式铺装的方法,增强了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另外,城市内湿地、公园面积增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实例分析 1.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群力雨洪公园于2006年始建,由建设前占地约2 733 公顷到建成后占地3 200 万平方米,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运用的一大成功案例。该区域在历史上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以保护湿地为原则,巧妙的将其打造成收集雨水、储蓄雨洪、下渗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涵养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在具体实施的环节中,尽量保持原有的湿地区域,在湿地周围通过人工挖掘回填等技术手段创造出一条坡地带,公园内部的水池子里的水都是净化后注入的,水池旁边自然风景倒影和清澈的河流在水面上交相辉映,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视觉体验,通过一些栈桥和远望台的建造为游客提供了游憩地和观赏点。群力雨洪公园成功的运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湿地公园的开发,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为游客提供了可观赏景点,还为调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武夷新区
武夷新区践行“海绵城市”的主要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对森林生态的修复工作,闽北地区原生态的森林在被人为的滥砍乱伐之后正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鼓励当地林农还林于上,加大对林业种植的补贴力度;二是城市生态修复同样不可忽视,一些贴近地面的建筑如广场、硬地、建筑等工程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通气、透水性较好的;三是恢复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扩大生态用地的面积,净化水资源,淡化水质,减少暴雨对城市的影响。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化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力克服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当前,无论城市规模的大小,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是大势所趋,其推动了新型城镇的建设,在城市化发展中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03:1-7.[2]柯善北.破解“城中看海”的良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解读[J].中华建设,2015,01:22-25.[3]本报记者
张蕊.海绵城市要吸纳点点滴滴[N].中国环境报,2015-05-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