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0: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时代美、百姓美的生态和谐之美,而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响应“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省整治1000 个以上村庄,打造100 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要求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重要通道、重要流域沿线,重点区域、风景名胜周边以及有代表性的美丽村庄建设。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全省各地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现状和问题

(一)各地普遍缺乏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

虽然前些年我省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村庄规划编制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批量生产”现象,规划成果难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突出特色。在今年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大部分村庄原有的规划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规划缺乏可实施性;还有的村没有规划,原有规划的低标准或缺失,造成的后果是为完成今年考核任务而边建边规划,或把规划舍弃,直接做村庄节点整治设计,这样结果势必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施,村庄整体风貌不完整,可能导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不适应建设需要的规划,要修改完善后依法报批”。然而,各地在执行中,限于经费及时间,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视野狭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

(二)组织领导职责不明,参与各方认识不同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参与,组织协调难度较大。为此,省政府成立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苏树林省长任总指挥,要求各市、县、区主要领

导亲自抓,相应成立指挥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相对于省里的高度重视,各市县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省里年初下任务,但在督查中发现各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大都在第二季度才进入设计委托阶段,一些市县到第三季度还未完成整治方案。若按照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年初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剩下的三个月内突击完成,建设质量将可想而知。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清,在具体实施或参与建设时职责不明,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必然不同,难以形成建设合力,导致工作迟迟难以开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基层领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搞搞清洁卫生,改善农村环境” 的低层次认识上,甚至更错误地认为它只是给农村“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展示给外人看。

(三)项目设计标准缺失,设计同质化现象明显

省委省政府在推出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时,未能及时颁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评制度,导致各地在项目设计中虽然以“生态、乡土”等为主题,但通常都是建立在非本土文化的所谓“因地制宜”理念之上,忽视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一些地方更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盲目跟风攀比,从而导致美丽乡村设计在相互模仿中同质化发展。设计人员缺少对乡村文化和现代农民生活习俗的研究,盲目套用理想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美丽乡村失去了质朴、自然亲切的乡村韵味。如有的采用城市手法,未考虑当地实际,设计规模偏大,未采用乡土材料,投入较大,乡土气息不够。南安市梅山镇鼎诚村部分河道两岸护坡硬砌,计划两岸堤面铺砖,既不生态,也不美丽。

(四)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福建省2014年宜居环境建设项目考核抽查办法和奖补实施细则》(闽宜居指办〔2014〕34号)提出,对列入“千村整治”工程的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720个村庄,按照每个村庄基本补助90万元的标准,对于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243个村庄,按照每个村庄基本补助110万元的标准,对于已获得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14个村庄进行差额补助。对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名单的,且经年终考核验收达到优秀的村庄,再给予每个村庄30万元的资金奖励。应该说省财政经费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经费的补充,但地方政府尚未能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地方财政缺乏配套资金,导致在一些村庄建设仅靠这笔经费,建设项目只能围绕这点费用精打细算。相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经费难以支撑,村干部及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规划编制的审查制度,加强规划科学合理性

前两年突击完成的“全覆盖”式村庄规划,超出了各地规划管理部门审查监督的能力,一天论证十几二十个村庄规划成果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这轮全省村庄规划成果鱼龙混杂,质量普遍不高。正因如此,规划“无用论”再次喧嚣,致使美丽乡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均不再重视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规划成果是否“有用”,关键在于政府应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审查和监督机制,促使编制单位要深入住户,充分了解村民对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建设、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编制有用的规划。同时,更要督促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村民参与行动,编制单位要采取适当方式向村民宣讲规划意图和规划内容,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后,让村民充分理解规划,取得的村民认可,最后规划方案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依然是龙头,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引导下,才能真正达到“环境美、生活美、文化美、布局美、建设美”的“五美乡村”。

(二)完善组织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本人认为相比于一把手亲自抓,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规划、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在政策上扶持美丽乡村建设,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规费。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差异明显,农村大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欠账严重,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不能指望靠运动式的突击行动就能够达到目标。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相关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机制、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实施步骤、工作原则和考核办法进行框架设计;落实规划编制,提供资金保障,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务实长效、直面现实的工作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农民群众自评、自治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在具体工作指导中,应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统一认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只有做到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乡村才能真正“美丽”。

(三)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科学引导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村民,但由于村民普遍缺乏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正确指导理念,且受到城市居住标准、价值观、建筑形式等影响,求新求变,盲

目追求城市化景观形象,忽视了乡村景观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加之一些地方急于求成,不考虑自身特点,照葫芦画瓢,把乡村包装成为了“新城市”,最终使“美丽乡村”却不再是乡村景象。应该认识到,本次美丽乡村建设有别于单纯完成任务式的“穿衣戴帽”工程,真正从村民日常生活入手,利用现有条件,在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同时,利用自然要素来打造艺术、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筑立面的美化、绿化景观的增设、文化小品及场地设施的布置,为村民带来真正实惠且舒适的生活。乡村特色景观是美丽乡村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在规划整治中应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提取乡村景观特质,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要素,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景观,有针对性的地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的引导,形成地域性较强的景观空间,更好地演绎乡村景观特色,抵御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同质化。如在平潭白青乡,滨海石头厝是其最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因此在整治中,要充分利用废弃石厝、沿海漂流木等当地特有的材料来搭建公园、营造景观。

(四)加大宣传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和引导村民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居。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再好的政策,再多的扶持,再大的投入,也难以发挥长久有效地作用。紧邻我省的广东和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政府应组织引导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村民代表前往学习取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案例,才能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通过村民的口口相传,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让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根植人心,将美化环境化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人人动手种花草,户户整洁护环境。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加强宣传报道,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类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的动力,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

三、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政府应对经济社会背景下村庄困局,提升村庄发展条件的重要行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村民自下而上的配合,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同时引进市场,发挥政府、农民、市场三方的协调互动;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是长久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分阶段实施建设,我省应在认真总结“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抓好顶层的制度建设,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切忌运动式“全覆盖”。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屋镇的侯氏大院、上官古村落的张家大院,虽都列入市级文物保护之列,但是由于缺乏维修资金,在雨季毁损较为严重。

7、群众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乡风文明软实力建设的现象,封建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不卫生、生活陋习等情况普遍存在,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有的群众在涉及自家附属建筑拆除、改水改圈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影响工作进度。

二、建议及对策

1、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一是要全市统一规划,由市规划局或一体办牵头负责,避免规出多口,各行其是,形不成统一意见。二是要凸显个性设计。不搞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归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我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比如王屋镇要体现道教文化、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农耕文化等。三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王屋镇通过引进郑州君源、绿菌种业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发展高效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形成规模效益,将当地农民转化成为产业工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四是稳步推进。从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道路、生产用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研究政策,争取扶持。省财政在2013年、2014年先后拨款20个亿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试点项目的选择采用公开竞争立项的方式进行。市财政局作为牵头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搞好对上衔接,严格按政策要求选择规划试点村,争取更多的立项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扶贫、交通、水利、国土、林业、旅游、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到试点村对口帮扶,全力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二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三是采取市场运作、“谁投资谁受益”方式,建设经营性项目。

4、出台政策,奖励配套。采取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奖励政策,山区镇办及林梨镇按3:7配套资金,其余镇办按5:5配套资金,较大的专项治理项目定额配套资金。

5、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三分建、七分管。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环境卫生定期巡查评比制度。三是出台村保洁员保障办法,理顺工资关系,确保队伍稳定。

6、统一招标,减少开支。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繁杂,单个招标或达不到规定标的,或造成人力、财力浪费,建议将所有建设项目打包,进行捆绑式招标,以节省时间和开支。

7、文明创建,提升素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加大试点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道德讲堂、广场健身舞、文明个人、文明户、文明单位评选等活动。加强文化礼堂、灯光球场、教育均衡项目等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END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

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

屋镇的侯氏大院、上官古村落的张家大院,虽都列入市级文物保护之列,但是由于缺乏维修资金,在雨季毁损较为严重。

7、群众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乡风文明软实力建设的现象,封建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不卫生、生活陋习等情况普遍存在,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有的群众在涉及自家附属建筑拆除、改水改圈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影响工作进度。

二、建议及对策

1、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一是要全市统一规划,由市规划局或一体办牵头负责,避免规出多口,各行其是,形不成统一意见。二是要凸显个性设计。不搞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归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我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比如王屋镇要体现道教文化、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农耕文化等。三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王屋镇通过引进郑州君源、绿菌种业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发展高效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形成规模效益,将当地农民转化成为产业工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四是稳步推进。从群众反

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道路、生产用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研究政策,争取扶持。省财政在2013年、2014年先后拨款20个亿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试点项目的选择采用公开竞争立项的方式进行。市财政局作为牵头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搞好对上衔接,严格按政策要求选择规划试点村,争取更多的立项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扶贫、交通、水利、国土、林业、旅游、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到试点村对口帮扶,全力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二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三是采取市场运作、“谁投资谁受益”方式,建设经营性项目。

4、出台政策,奖励配套。采取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奖励政策,山区镇办及林梨镇按3:7配套资金,其余镇办按5:5配套资金,较大的专项治理项目定额配套资金。

5、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三分建、七分管。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环境卫生定期巡查评比制度。三是出台村保洁员保障办法,理顺工资关系,确保队伍稳定。

6、统一招标,减少开支。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繁杂,单个招标或达不到规定标的,或造成人力、财力浪费,建议将所有建设项目打包,进行捆绑式招标,以节省时间和开支。

7、文明创建,提升素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加大试点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道德讲堂、广场健身舞、文明个人、文明户、文明单位评选等活动。加强文化礼堂、灯光球场、教育均衡项目等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篇:“乡村少年宫”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

“乡村少年宫”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

“乡村少年宫”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创新型载体,目的是要有效利用农村中小学现有场地、设施和师资,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体活动、科普活动等普及性课外活动,丰富广大乡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2011年8月8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乡村少年宫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指出:“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农村中小学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功能定位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文体活动的平台、科普活动的场所,强调“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使用时要遵循公益性、普及性、资源整合的原则,并就其日常运行、活动内容、组织管理、工作职责等进行了相关规定和说明。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区域性差异不断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迫切期望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群体差别等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作为地处祖国边疆地区的xx县,近年来县委、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得到良好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制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现状

硬件方面:近年来,xx县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的原则,依托乡镇牧业寄宿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对学校现有教室采取“一校两用,一室两用”方式建立少年宫,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2012年,xx县启动乡村少年宫项目,在xx乡寄宿学校建立了首家乡村学校少年官,少年官开班后,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先后采购了12万元的体育器材和音乐器材。2015年在xx镇牧业寄宿学校建立第二个乡村学校少年宫,2016年在xx镇牧业寄宿学校建立第三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按照要求配备了各类设备和器材。目前,全县共建有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让农村的孩子们在课堂之外有了更多的课余选择,还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与城市里的孩子平等的成长平台。

软件方面: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突显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和双语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基地作用,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有效改善了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状况。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活动主要由“乐、技、读”三部分组成,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达到以乐促智的目的,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达到以技促能的目的;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以读养德的目的。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自身情况,做好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开展绘画、音乐、拳击、摔跤、篮球、足球、科技等近20个培训课程。同时,在少年宫课程设置上,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培养学生兴趣过程中,传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2013年xx乡牧业寄宿学校少年官科技兴趣小组获得了xx县举办的第二届“驾驭未来飞向太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活动优秀奖”、2016年xx镇牧业寄宿学校少年官足球队在阿勒泰地区“萌芽杯”小学生足球比赛暨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活动选拔赛中荣获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小学男子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晋级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足球决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了农村孩子对艺术.科技、体育方面的兴趣。

(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系列活动。

乡村学校少年宫同各学校同安排同部署,将传统文化经典这一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汇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培育践行阵地。

(三)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制度建设。

为尽快使乡村少年宫发挥作用,从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到运行、从各功能室的使用到辅导教师的配备、从少年宫的相关制度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xx县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进行及时检查督促,确保把乡村少年宫打造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四)加强少年宫辅导员队伍管理。

为加强辅导员管理,定期举办少年宫辅导员培训班,并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鼓励辅导员参加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组织培训班,提高辅导员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

二、存在问题

1、管理模式不规范。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个新鲜事物,如何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也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在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上有些学校难免出现偏差。

2、辅导员队伍不固定。由于每学期教师变动较大,少年宫活动项目随着教师的变动而不得不进行改变,开学需重新登记教师特长及课程安排,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特长的长期有效发展。

三、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建议对策

(一)规范管理模式。

建议建立从上到下规范管理制度,明确主管单位权限,明确职责,对如何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规范。规范活动的设置,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官是对农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阵地,活动项目的设置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对课程计划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每门课程要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授课计划,杜绝授课的随意性,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规范活动时间,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学后一段时间、周末一段时间和寒暑假一段时间,并对总体时间提出一个下限,督促各学校切实开展活动。

(二)规范管理制度。

乡村学校少年宫要真正发挥作用,要逐渐建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监管机制、考核评估与奖惩等制度,细化考核细则,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经费落实、师资队伍、活动开展、运行效果等方面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并及时讲考评结果公示,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同时通过组织风采展示、倡导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各类展示、竞赛活动,发挥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管理。

以专业教师、志愿者、少年宫专职辅导员为对象,创新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补充机制,扩大乡村学校少年宫专兼职辅导员范围,及时补充师资力量;定期举办少年宫辅导员培训班、观摩交流会、专题讲座,加强辅导员培训力度,促进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整体师资水平提升。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范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范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美丽示范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范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张路、富觅路4条示范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范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内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陈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内容及内涵,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内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等一系列活动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范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内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内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下载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廖 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研究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汇编)

    文章标题: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制约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市场发......

    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标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干部作风建设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务实的作风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巩固我党的执......

    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制约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市场发展的对......

    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标题: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制约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市场发......

    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标题: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制约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市场发......

    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确保政令畅通、依法行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的基本保证。下面结合机关实际,就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