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党派开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及意义
论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及意义
林 芳
[内容提要]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这是新世纪新阶段赋予民主党派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这项工作,民主党派有历史渊源可追溯,有现实法规可依据,有明显特色可发挥,有创新榜样可借鉴。这也是民主党派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然在开展工作时,不能一哄而起、降格以求,而是要特色与适度相结合,发展与培养相结合。
[关 键 词] 民主党派;新的社会阶层
新世纪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它已从现实存在上升为理论概念,并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对于这一个巨大的且正在发展中的阶层,社会学家视其为现存秩序的社会基础,政治学家则视其为必须积极争取的政治力量。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第一次对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作出科学社会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对新的社会阶层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6年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党关于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理论和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同时指出,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这是新世纪新阶段赋予民主党派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
(一)有历史渊源可追溯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是适当吸收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组织,把这部分阶层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政党的社会基础实际上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因为政党的立场
与性质是可以随着形势与任务而发生变化。”[1]从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社会基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增添着新的内容。回顾历史,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已经历了二次调整。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民主党派存在着是否需要继续存在的困惑,因为当时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知识分子也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由于在这部分劳动者中,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继续联系他们,帮助他们改造。所以,民主党派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在八大对民主党派性质与社会基础作出的科学界定指导下,根据业已变化了的阶级状况,各民主党派纷纷修改了自己的纲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由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成员和所联系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变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还有一大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这样的社会基础,使得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关系,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在1979年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宣布:“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在深刻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民主党派面临着第三次社会基础的调整,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二)有现实法规可依据
2004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历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这表明,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成长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从形势发展的要求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充分调研、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中央常委副主席两次召开座谈会,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基本原则、分工、条件、程序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主要工作依据。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意见》中,从执政党的角度赋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可见,不论是执政的中共,还是民主党派自身,对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都有相应的文件指导。
(三)有明显特色可发挥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从历史来看,这些人员本来就是各民主党派联系的对象。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他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较容易与民主党派建立起联系,加入党派组织。而各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其成员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的接触,而且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拥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号召力。这些都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人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四)有创新榜样可借鉴
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同样也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之一。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理论,同时提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十六大应势而动,将党章中党员发展对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被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2006年11月《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中央对各选举单位的代表构成比例作出了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的具体规定。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态势,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个新的政治资源,不仅在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实践力行,从法律上保障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如修改宪法来保障其正当的私有财产;在政治上提供管道让他们参与政治;在制度设计中,合理安排各社会阶层代表的比例,以增强政治结构的科学性等,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最好借鉴。
二、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意义(一)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
在200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阐明了参政党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性。民主党派没有了进步
性,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民主党派没有了广泛性,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理由。如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空前的社会变革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体现自身特色,使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与进步性得到进一步充分的体现,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政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在时代的变化适当地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越是成熟的政党,越是表现出这种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新的社会阶层扩大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就能使民主党派的广泛性和进步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诠释。同时,社会基础的扩大,也使得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基础得到拓宽,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与实效都会有相应的促进,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二)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主就是在保障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动员民众,扩大政治参与面。反之,则不会有稳固的政治基础与社会公平、公正的保障。亨廷顿认为“如果社会要成为一个共同体的话,那么每个集团的力量应通过政治体制而发挥,而政治体制则对这种力量进行调节、缓和并加强引导,以便使一种社会力量的支配地位与其他许多社会力量协同一致。”[2]随着新社会阶层在经济上的崛起,他们必然追求政治上的发言权,要求更多的参与政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必然需要通过政党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其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其组织资源,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将他们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并通过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具体利益要求,疏通他们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渠道。当然,民主党派不是简单地反映所联系、代表他们的要求,而是通对自身组织优势、群体优势形成合力,把分散的、个人的愿望和要求转换
成集中的、有组织的政治体系内的参与。将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通过科学理性的“过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制定提供丰富的材料,从而实现“民意输入”和“政策输出”的良性互动。作为法定的参政党,它可以利用“直通车”的优势,为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进入决策层的视野中提供合法渠道,从而使决策层能够尽可能客观全面地了解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各方利弊以求得最大公约数,实行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新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数已经超过1亿5000万,约占总人口的11.5%,使用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无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性是确保社会和谐的首要点。社会需要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和畅通的参与渠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化解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需求而可能引发的政治冲突的最佳选择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吸纳他们的政治热情。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要把他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纳入到现行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推动其健康成长。从长远看,这既筑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石,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
三、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006年,浙江省社院“政党互动中参政党能力建设机制研究”课题
组在浙江省各民主党派中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其中有两项是涉及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问题的,分别是“你觉得所属党派是否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和“您所属党派是否已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问卷统计的结果是: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党派成员中,80.8%的人认为所属党派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有50.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的党派组织已经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了成员。具体到每个党派,则又有所不同。民革、民建、民进和农工党,这四个党派对“有必要”充分肯定(均达到了80%以上),而且持否定态度的人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8.8%、2.3%、1.0%和3.2%);民盟、致公党和九三学社,这三个党派虽然态度也较为鲜明,分别有78.6%、75.8和75.9%的人选择了“有必要”,然而这三个党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持否定或模糊态度(民盟成员中选择“没有必要”和“说不清”的分别占6.0%和15.4%,两者相加为21.4%);台盟与其他七个党派不同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台盟成员中,对“有必要”持否定态度的人超过了持肯定态度的人(35.3%的台盟成员选择了“有必要”,47.1%的人则选择了“没有必要”)。
从以上数据分析,浙江省各民主党派已普遍将新的社会阶层纳入自己组织发展的视野中,组织发展对象特色明显、定位明确的党派要么对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的做法认同度较高,如民建;要么就不太认同,如台盟。这同其组织发展的对象定位有关。民建成员本身就有一部分是属于非公经济界人士,这部分人同时又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因此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也就比较顺理成章。而台盟成员的定位比较“小众”,因此部分成员对是否在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工作执否定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各民主党派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时,要稳妥,不能一哄而起、降格以求。而是要结合本党派的实际,做到以下几点:
(一)特色与适度相结合
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的对象上都各有特色,这是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便于八个民主党派从不同的角度代表和反映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也是参政议政中发挥独特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开展工作、吸收有代表性的进步人士加入党派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一定要保持党派的特色,要正确处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与在发展组织的重点分工范围内发展成员的关系。允许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加入党派,但并不意味着把这些人作为发展成员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适度发展,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既要避免把一些有加入党派要求的新社会阶层有代表性的进步人士拒之门外的现象,又要防止那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加入党派,更要防止以经济实力强弱、为社会捐助财物的多少、个人名气的大小作为衡量吸收成员标准的做法。有的基层组织为了解决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就盲目地吸收一些有经济实力的非公经济人士加入党派,而不管其素质如何。这种以牺牲特色和质量为代价的作法是要不得的。
(二)发展与培养相结合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吸收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加入党派,承认在政治上代表他们的具体利益,这不是单纯为了增加组织发展的数量,而是由此扩大社会基础,拓宽组织发展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参政议政,发挥参政党的功能。因此,民主党派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时,要注重其代表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除应符合各民主党派《章程》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已作一定政治安排或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2)私营企业主还应是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遵纪守法,热爱公益事业,在同行业中影响好、代表性强[3]。在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后,绝不能忽视对其培养。1.加强政治学习与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可以说是社会的知识精英、技术精英。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经济上
有实力,社会活动比较丰富,有不少还有留学国外的经历。这就不免使一部分人政治观点淡薄,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他们往往平时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脱离中国国情,个别人还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一些社会问题,存在着偏激情绪。这就需要民主党派在他们加入党派后,利用党派组织的平台,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学习和各类政治培训,进行政治的引导,注意加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方针、政策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他们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认同度,进一步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培养参政党意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往往参政意识很强,但仅仅只限于功利型的经济性政治参与的层面。他们虽然已加入党派,但还没有从理念上加入,参政党意识薄弱。他们在单位里往往是管理阶层,较少会有配角意识。因此,要教育新成员确立正确的参政党意识,树立配角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建立与共产党同乘一条船、同唱一台戏的观念,处理好舵手与水手、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参政的目的不是与共产党唱对台戏,与共产党抗衡,而是帮助共产党更好执政。3.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随着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政治需求不断增强,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越来越强烈,有强烈的知情和参政的期望。各党派应对这种期望与诉求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参政活动纳入现有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并加强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由衷的忧患意识,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将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各方面的优势与参政能力相互结合,有序互动。多一点冷静的理性思考,少一点偏激的挑剔对抗;多一点建设性的可操作的观点,少一点无用的批评抱怨。
* 林芳,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1] 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2] 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3]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2004年月10月25日。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
作者:浙江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处处长谢辉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师 林芳
有历史渊源可追溯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是适当吸收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组织,把这部分阶层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回顾历史,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已经历了二次调整。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知识分子也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由于在这部分劳动者中,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继续联系他们,帮助他们改造。所以,民主党派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在八大对民主党派性质与社会基础作出的科学界定指导下,根据业已变化了的阶级状况,各民主党派纷纷修改了自己的纲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由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成员和所联系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变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还有一大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这样的社会基础,使得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关系,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新世纪新阶段,在深刻的社会结构变动中,民主党派面临着第三次社会基础的调整,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有现实法规可依据
2004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历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己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这表明,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成长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了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从形势发展的要求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充分调研、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中央两次召开座谈会,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基本原则、分工、条件、程序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主要工作依据。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意见》中,从执政党的角度赋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可见,不论是执政的中共,还是民主党派自身,对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都有相应的文件指导。
有明显特色可发挥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从历史来看,这些人员本来就是各民主党派联系的对象。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较容易与民主党派建立起联系,加入党派组织。而各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其成员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的接触,而且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拥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号召力。这些都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人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有创新榜样可借鉴
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同样也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之一。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
指出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理论。十六大应势而动,将党章中党员发展对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被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2006年11月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中央对各选举单位的代表构成比例作出了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的具体规定。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态势,无疑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最好借鉴。
把握新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组织的关键 作者:廖建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步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目前社会新阶层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人。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社会新阶层人士涉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不但与国内各阶层、各方面有密切接触,而且与国外组织和个人有广泛联系。社会新阶层人士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新阶层人士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中还存在着某些缺点、错误甚至严重的不法行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新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随着这部分建设者人数不断增多,力量不断壮大,他们的政治诉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央强调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社会新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
经济健康发展。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新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充分认识社会新阶层的发展趋势及其统战对象属性
首先,从新阶层的组成看,我们初步把社会新阶层分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个体户是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是技术的所有者,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是知识的所有者,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是管理要素的所有者,私营企业主又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凭借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社会分配。这一阶层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祖国富强的贡献者,是一个关乎民富国强的群体。其次,从其发展趋势上看,新阶层长期发展的趋势始终不会变。新阶层是在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随着我们党治国方略和各项大政方针的日臻成熟和定型,新的社会阶层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得到优化,从现在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更高级阶段,多种阶层共同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社会分工和差别的消亡,社会阶层才有可能消失。第三,新阶层的统战工作对象属性始终不会变。新阶层之所以成为党的统战工作对象,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具有非公有制人士、非党人士、非工农群众等质的规定性。根据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些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发展;在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特质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始终是全体人民中的少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队伍将逐步缩小。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阶层统战工作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历史过程相始终。因此,正确做好社会新阶层工作,不断开拓出统战工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不断地把新出现的新阶层人士和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纳入党的统一战线之中,从而以
变而不衰、历久弥新的同盟者队伍,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地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二、正确看待社会新阶层人士日益强烈的政治诉求
社会新阶层是一个正在形成阶层意识的社会阶层,其人员构成不同于传统的统战对象,其统战的性质和色彩更为鲜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新阶层从人员构成上存在知识分子多、年轻人多、党外人士占绝大多数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绝大多数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的教育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都深深知道,他们是靠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发展起来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反映和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公平对待、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新阶层的利益诉求,已不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的自身利益,而逐渐希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实现自身政治价值。尤其是社会新阶层中一些素质较高、实力较强的代表性人士,这方面的要求更突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作为新的社会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私营企业主,在力求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有28.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迫切。有关部门在常州调查发现,社会新阶层中,有意愿加入共产党的占34.86%,有意加入民主党派的占8.77%。从社会新阶层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能够从整体利益出发,发挥较好的作用,他们的提案内容并不仅局限于自身的要求,关注比较多的是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有学者调查发现,深圳社会新阶层人士对于“是否关注政治现象”问题,有50%表示“非常关注”,表示“一般”的占35.5%,表示“不关注”的只有11.9%;对于“是否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满意”问题,表示“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是48.7%、14.7%和10%;对于“是否愿意参与政治”问题,表示“不愿意”的只有14.8%,表示“非常愿意”、“一般”、和“让我参与就参与”的分别为22.2%、33.1%和28.1%;三者相加,有政治参与意愿的高达83.4%。另外,社
会新阶层人士普遍抱怨不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举办的座谈会,以反映他们的呼声,也缺少有效途径将其愿望和要求纳入党委和政府决策过程。基于社会新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加入中国共产党会成为他们的政治诉求,同时,由于他们比较明显的“社会人”和“自由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政治诉求方面的多样性,对他们来说最信奉的是“在商言商”,最重要的是成就事业,参与政治主要是为了更好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的政治诉求不会仅仅局限在执政党上,参政党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某种意义上讲更符合他们参与政治、维护个体利益的需求。因此,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必将成为一部分社会新阶层人士的政治需求。
三、严把党派“入口关”,保持党派特色和优势发挥
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政治上的进步性和成员的广泛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但还存在一些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差异。一是对“三个为主”的认识上有差异,要求打破按分工范围和对象发展成员的界限,提高跨界别发展成员的比例,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民主党派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实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度”的把握上有差异,认为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增强民主党派的活力。三是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把关上有差异,特别是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上要求还不够高,没有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造成政治上比较成熟、业务能力较强、社会有影响力的成员相对匮乏。这些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对民主党派特色的保持和优势的发挥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必须把好民主党派成员的入口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着力从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上去思考。
1、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坚持民主党派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基础,也是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的前提。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与广泛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民主党派工作主要依靠代表性人士发挥作用,多党合作主要是通过与代表性人士的合作体现出来,代表性人士联系着众多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这部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充当了这部分群众的代言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如果离开了他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他们就缺乏了代表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参政议政的深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要求更高,重视发挥民主党派整体优势越来越成为众多民主党派采用的一种形式和措施,但是不管任何时候,代表性人物始终将走在前面。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进步性与广泛性的问题,既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实际上,否认了进步性,多党合作就缺乏了坚定的基础;否认了广泛性,民主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坚持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特点的具体体现,是民主党派特色保持和优势发挥的基石。只有坚持进步性,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中共进行良好的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只有坚持广泛性,才能协助中共和政府在团结、联系、教育一部分人士方面,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矛盾、反映意见建议、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正确把握“三个为主”的组织发展原则。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以协调分工的范围和对象为主,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原则。随着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大步推进,统战对象的结构、地位、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结构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社会地位明显上升,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态势,政治观念趋于理性。因此,民主党派要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就必须在组织发展中,正确把握“三个为主”的原则,做到:一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发展方针和成员标准,要依据这些方针和标准来考虑组织发展问题,而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发展成员。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注重政治素质,坚持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要防止把加入民主党派作为一种荣誉,作为一种政治安排的台阶。民主党派是与中国
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确认了与中国共产党一致的指导思想,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民主党派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按照自身建设的目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新世纪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广泛团结,求同存异,在多党合作道路上成为走向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二要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按照各自分工的范围和对象,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正确处理好70%与30%的关系,不能改变自己的主体,过分地扩大分工的范围和对象,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别要把好30%人员的入口关。在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士尤其是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问题上,要按照中央统战部1996年制定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1999年制定的《关于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的纪要》和2004年《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从严掌握,严格把关,不能搞大发展,特别是不能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解决经费的途径,更不要相互搞攀比。要充分考虑到民主党派各自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服从多党合作这个大局。要坚持标准,决不能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发展进来。
3、加速培养代表性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期,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是各民主党派的一面旗帜,对民主党派成员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物,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物相对较少,对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带来或多或少的困难,对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物色和推荐年轻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吸收到民主党派组织中来,以增强民主党派的活力。
要开展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统一战线内部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这些年来民主党派新成员不断增加,组织不断扩大,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已经成为党派工作的主导力量。因此,必须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
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政治引导,特别是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引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培养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共南宁市委统战部分批举办了党外科级年轻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培训班,成效突显,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九三学社南宁市委会被九三学社中央列为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示范单位。
要提供各种舞台,创造知情条件,努力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知情活动等形式,为民主党派成员知情参政提供各种舞台,构建各种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培养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四、运用统一战线力量团结联合社会新阶层
社会新阶层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新阶层将继续壮大发展。如何把这支社会新阶层纳入统战工作的视野,更好地把他们引导和团结到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上来,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一个具有全新的、开拓性的重大课题。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校举办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学习班、法律知识学习班、党的方针政策(某些方面)学习班、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学习班。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社会新阶层成员进一步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识,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同心同德,为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真诚关心爱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社会新阶层成员十分希望得到政治上的关心爱护。除了党委、政府直接关心外,统战部门特别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注重在政治上关心爱护他们。一是要从思想
感情上更加贴近他们,敢于和他们交朋友;二是要转变作风,经常深入下去,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牵线搭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在政治上关心培养,特别是要做好物色、培养骨干的工作,按照政策规定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提名工作,作好政治安排;四是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批评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之认识和改正错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
3、多给鼓励表彰,引导他们多做贡献。对社会新阶层,多从政治上肯定,多鼓励他们的企业精神,团结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不满足现状,继续奋力开拓创新,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给予宣传、鼓励,树立典型,给予表彰。要引导他们按照“建设者”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社会定位要求自己,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结合起来,带动这个群体爱国、敬业、守法,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积极引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的发展观,对社会新阶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运用统一战线团结和联合社会新阶层中,要积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解决好推进发展的认识问题,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篇: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近几年来,湖口县把服从经济建设中心,做好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重点,为民营经济在我县的迅速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调查研究,掌握情况
湖口县是一个资源小县,属发展比较滞后的县区之一,民营经济基础溥弱,成立2002年8月的湖口县民营经济园—金砂湾工业园,当年入园企业只有7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2003年全园工业总产值2.8亿元,税收887万元,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份额较小。通过统战部、工商联对全县民营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分析,主要存在几个原因:他们有的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想发展成了无米之炊;有的对国家保护私人财产的政策不甚明白,对发展心存芥蒂、等待观望;有的则满足现状缺乏远期发展目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有的信心十足、想干一帆事业,却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不了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裹足不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县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改变我县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的现状,发挥我县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做好新社会阶层中的民营经济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当好参谋,积极推进
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统战部门要为领导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较好地推动促进工作的开展。
(一)制定机制,明确责任。
县委确定了“整合资源发挥统战优势,大力招商发展非公经济,实现湖口县的崛起”的指导方针,制定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一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县级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03年8月成立了县民营经济园党委,组建了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并明确由县委书记兼任民营经济园第一书记,换届后县委安排一名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县民营经济园党委书记,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口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意见》,制订工作目标,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成绩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占40-50%分),为非公经济人士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订立县委常委联系重点民营经济企业制度,为非公经济人士解决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二)整合资源,围绕招商。
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是统一战线的优势,如何与社会各界人士广交朋友建立友谊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县委统战部经过调查了解掌握湖口籍各界人士的基本情况,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供情况提出建议,以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的名义组织多支招商小分队,设立外地招商办窗口,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商贸会等各种会议等形式,设计高规格的宣传画册、资料,以乡情、友情、真情感动一些国内外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人士落户湖口创办企业。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今年9月17日于北京成功举行了一次湖口籍各界人士座谈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回归工程”,做好外地湖口籍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我们工作的有效途径。由于他们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组织中从事高级管理、技术骨干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技术高超、能力较强、信息灵通、联系广泛、热爱家乡。为了家乡的发展,欢迎他们提供信息、联系、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更欢迎他们来家乡创业。
抓住重点,做好吸引大型非公企业经济人士来我县创业。引进人才是引进了资金、技术的前提,便能引进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就有可能因而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一大片。
发挥优势,做好本县域优势非公民营企业人士工作,保持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进步固有的坚实基础。由于他们深知地方的优势和不足,人文资源丰富,发展环境熟悉,做好他们安心本地发展经济,花费精力不多效果好。
(三)安商富商,服务民企。
“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是我们服务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思想理念。招商不只是把他们拉进家门就完事了,而要真心诚意地替他们的长远发展作打算、立目标,扫平前进的阻碍,也是我们兑现招商承诺、讲求诚信的要求,赢得他们心灵的感激,带来后续的更为宽深的发展。一是统战部及工商联领导定期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政协委员深入民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及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破解难题。二是推动“县直职能部门进园区服务”,推行企业证件全程代办制,让企业入园象回家一样温暖,感受家的温馨。三是为企业招聘管理和技
术人才服务。创办企业,人才是关键,统战部及工商联积极协同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和省市人才交流中心为园区企业招聘了管理人员39名、专业技术人员286名。四是向县委报告反映情况,研究出台地方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优惠土地、减免相关税费。五是为新社会阶层人士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升学等方面的困难。
(四)政治待遇,机制保证。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们党的政治体制,尊重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需求,解决其政治待遇,是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政治上的保证。经济上无论多么成功,如果不给予政治待遇,他们在心理上有着被打入“另册”、“别类”之嫌,就有可能对党的多党合政的政治体制产生怀疑,散布不良言论,对地方党委政府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县委出台了年纳税3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主可以参与全县重要的政治活动,年纳税4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法人按照程序可以当选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会长等政治头衔,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企业的发展。入园企业九江钢铁公司总经理孙金灼已作为我县九江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党外民营经济界人选,全县共吸收或推荐了16名民营企业的业主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合会及劳模。
(五)联谊学习,交流思想。
思想文化技术的学习交流,是提高非公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觉悟、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制订好各项活动制度,组织非公经济企业家、技术骨干、党外知识分子、企业员工开展好文体、联谊、形势报告、学习交流等形式活动,既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阵地占据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一是成立企业员工俱乐部。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把俱乐部打造成企业员工“弘扬文明新风,共促和谐发展”的平台。举办企业员工运动会,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促进企业主与员工的交流沟通,提升员工“爱国爱企”、“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家联谊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开展一些交友联谊、形势报告、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相互通报工作计划、沟通重要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互相取长补短,聘请经济界理论界的知名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来园区讲学授课,让企业主接受先进超前的科学技术和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提高,提升他们的创业精神、管理水平、回报社会的意识。
(六)致富思源,回报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回报社会。开展“光彩事业”、“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送温暖送岗位”等活动。与13个贫困村的26名辍学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共送去慰问金2.6万元;主动为362名下岗职工和分流干部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为贫困村的困难群众62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投入80万元,为2个村修通了12公里长的村级公路。
开展“百企带百村”活动,为带领村民致富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统战部工商联积极的牵线搭桥,园区钟山药业公司在武山镇创办药材种植基地500亩,与当地农户合作,带领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原材料短缺问题,而且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拓宽了增加收入的途径,为建设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树立了工农互动发展的典范。
三、共同努力,成效显著
在统战部和工商联积极工作的推动下,通过三年来的努力,湖口县民营经济园已规划成船舶制造、钢铁、港口物流、化工四大板块的“江西省经济开发区”,并被确定为九江市三大工业城之一。03、04、05年连续三年被九江市评为园区建设先进单位,04年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0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2亿元,实现税收2927.5万元,安排了4116名人员就业,分别是2003的2.7、3.3、5.7倍,在去年全县财政增长的4100万元中,有2200万元来自民营经济园,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今年1—8月,实际招商到位资金3亿8千万元,园区投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亿多元,产品销售收入近6亿,比上年同比增长67%。特别是在今年8月份将萍乡钢铁公司引入我县与园区九江钢铁公司成功地进行股份合作,预计新钢厂在3—5年内,年产量将从现在的35万吨增至400万吨,产值超120亿元,税收达7亿元,更加奠定了民营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
四、三种现象,两点感受
我县新社会阶层总体上他们都能贯彻落实县委的方针政策,服从地方政府的依法管理,但也存在一些“特殊公民”。一是他们中少数人利用政策的空隙,收买意志薄弱的个别干部,对他们的非法
活动进行庇护,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二是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新社会阶层人士个别人生活作风靡烂,存在财大气粗、酒醉金迷、养情人、包二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三是少数人利用干部想发展经济的热情,以假办企业为幌子,将政府提供的廉价土地作资本,在少数被迷惑、被腐蚀干部的帮助下,以银行贷款维持企业的生存,或者把土地资源作资本,进行非法股份集资,一旦贷款断了,股份没新资了,企业便也倒了,形成一些半拉子工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县东方红景观园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两点感受。感受一:做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心要诚、情要真、友谊要深厚,要以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人格魅力、办事毅力去感动人、影响人、吸引人。感受二:做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思想一定要清醒,注意少数人鱼目混珠,借投资创业之假行骗子之实的现象,要充分调查、摸清底细,掌握真实情况,注重教育引导,对他们不能一味迁就,要态度鲜明、处理果断.
第三篇:浅析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县委统战部坚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一是建立组织。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起来。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人数、行业分布和思想状况,推动镇、村建立新的社会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组织体系和网络体系;二
是加强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散布在各个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真正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三是安排任务。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起来。定期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光彩事业,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建立“创业线”,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激励起来。教育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主战场,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将企业做强做大做好,在与社会共同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争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五是建立“安排线”,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使用起来。抓住各级人大、政协换届的有利时机,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代表人士安排在各级人大、政协,充分发挥他们优势和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新的力量。
第四篇: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在理论、政策和工作上开拓创新。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
新社会阶层人士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要把此项工作提到加强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要科学分析党外知识分子自由择业的形势和特点,准确把握其整体发展动态和内在规律,了解他们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确保这支日益扩大的队伍不偏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了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应在党委统战部健全知识分子工作机构,并在政府设立社会工作机关,专门主管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各种协会和团体。
2、健全机制,增强活力,保证新社会阶层人士信息的畅通
新社会阶层人员分散、分布广,构成复杂。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体制,联合外经、工商、民政、税务、统计、工商联、侨联、各行业协会(商会)等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分工协
调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常设的沟通联络机制,努力增强工作的活力,保证信息畅通,使他们在纳税、缴费、评职称、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3、明确职责,注重研究,加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新社会阶层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应由党委主要领导直接挂帅,统战部门统筹兼顾,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关负责部门应就相关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积极着手建立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信息数据库,并每年更新一次数据,对信息库实行动态化管理。进一步建立新社会阶层人士综合评价体系。
统战工作中要着眼于凝聚新力量,广泛加强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优秀建设者”、“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树立共建共享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有较高政治责任、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标准,有计划地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行培养,建立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
4、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让新社会阶层团结凝聚在党
和政府的周围
新社会阶层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各级党政部门要把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战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和创新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机制,把他们的政治诉求有序地纳入到我国的政府框架和体制中来,把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轨道上来。坚持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把新社会阶层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
第五篇:社区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调研建议
(一)新型社区的建立,为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区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社区建立以后,其职能发生了变化,各项工作逐步向基层延伸,党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计生、城管、社会治安等都纳入社区管理范围。社区建设成为城区工作的主题,形成了在社区范围内,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进行优化管理和加强社区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统战工作向社区延伸成为城市基层统战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们活动方式的转变,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增加。随着城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活动方式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一方面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大批人离开原有单位进入社区,或下岗,或下海,或在社会上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是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从业方式的改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大部分时间要在社区内渡过。
3、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以及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使基层统战工作任务不断加重。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不断涌现。这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与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不少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在社区中开展统战工作,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有利于扩大统一战线覆盖面,增强统战工作活力。
4、城市管理工作的下移,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基层统战工作有了新的内容。由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要由社区来承接。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也需要城市社区发挥作用。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可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二)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统战工作的新领域
加强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客观要求。
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有关知识,使党的各项统战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
2、了解掌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及愿望要求,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3、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
4、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地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
5、借助社区服务中心等载体,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各项服务,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帮其所需,解其所困。
6、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意见,发挥其民主监督作用。
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街道统战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必须与社区经济建设、社区党建、社区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市场建设等融为一体。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涉及社区内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是社会性。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既不是单纯的地方党委、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行政”行为,也不是纯粹的“民间”行为,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三是区域性。统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单位和统战对象。
四是互动性。即“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服务。
开展和加强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既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也是城市功能扩展以及基层组织体制改革赋予统战工作的新任务。做好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统战工作任务在基层的顺利实施,关系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在基层的发现、锻炼和培养,关系到统一战线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加强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广大统战成员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可以通过广纳各方面意见,集中社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从而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推进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
(三)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做法
1、建立组织,形成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由区委分管书记为组长、区委统战部长为副组长、驻区大单位统战部门领导参加的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和指导。
二是成立以街道工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书记为副组长,街道统战干部和驻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策划、组织、协调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三是建立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内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开展和协调本社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四是建立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队伍。区委统战部以及街道统战干部按照分工,具体负责联系和指导一、二个社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同时聘请离退休的统战干部和其他热心于统战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络员,及时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建立载体,扎实推进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主要有四种活动载体。
一是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二是建立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的体系。
三是聘请有专长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社区特约服务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等。
四是密切与社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在认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服务社区经济的组织。
五是社区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调研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新问题。
3、逐步规范,建全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基本工作制度。
一是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把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中;在城区创建先进党工委目标考核细则中占总分的一定比例,实行同步布置、检查、考核、奖惩。
二是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例会制度。每年2—3次,组织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党的新时期统战方针政策,研究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计划、重大事项等。
三是情况通报制度。半年和年终召开情况通报会,由街道负责同志向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报社区建设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是调研信息制度。围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信息反馈。
五是台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台帐,及时补充,实行动态管理。
(四、)加强领导,推动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不断创新。
经过实践,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1、提高了基层干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干部对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普遍重视了。过去,街道干部中了解统战方针政策,会做统战工作的人为数很少。现在上述情况有了大大改观。一方面,统战工作被纳入到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街道党政领导普遍引起了重视,很多街道的工委书记都亲自做统战工作。同时,社区建立了统战工作网络和制度,加之基层干部经常接触和处理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大增强了统战意识,遇到统战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能按照党的统战政策,妥善地进行处理。
2、由于统战对象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提高了社区建设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科学和规范化水平。社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监督。在社区建设中,吸纳社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社区建设委员会,聘请他们担任社区党风、党纪监督员,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参观视察社区建设,以及组织他们围绕社区建设的各项重大改革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积极献计献策等形式,不仅保证了他们在社区建设中享有知情权、民主监督权和建议权,调动了社区各界人士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社区工作的层次,促进了社区建设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动了社区各项改革的进程。
3、充分发挥了社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资源优势,丰富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旧体制下,基层统战工作的资源非常有限,工作对象主要是区、街属单位的“三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等,缺乏文化层次高、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尽管驻区也有不少大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统战资源,但由于受条块分割的体制制约,这些丰富的统战资源却难以利用。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运用适当的组织形式将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工作,既可以拓宽统战工作范围,打破行业、系统界线,充分利用统战资源,又可以深化统战工作内容,更好地为社区文明建设服务,一举两得。
4、通过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各类服务,调动了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展社区统战工作中,把本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士这一特殊群体服务放在首位,作为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基本前提,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结对子“一助一”、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医疗保健、各类咨询、法律援助、家政帮助等多个项目的服务。
(四)社区统战工作的建议
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1、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还缺乏政策上的指导。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虽然处于统战工作的基层,但其政治性、政策性确不容忽视。
2、社区和街道干部的素质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要求,加之街道干部兼职较多,精力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随着城区工作的下移,社委会的工作任务逐步加重,而一些社委会工作人员较少,大部分精力用于开会、做台帐、应付各类检查等,对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投入较少。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保证社区统战工作不流于形式,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切实加强对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领导。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涉及社会众多领域的社会化工作,由统战部门“独家经营”是很难大有作为的,必须与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同步奖惩。统战部门要加强对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指导,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动态,按照党的统战政策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健全必要的保障体系。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样,不但要有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还要建立有规划、有目标、有制度、有考核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对社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社区统战工作基础资料;摸清新社会阶层人士底数,掌握特点,理出思路。建立载体,丰富内容。
二是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例会制度、通报情况制度、台帐管理制度等;
三是要加强考核。一方面要把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整个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考核中,明确考核标准。另一方面,统战部门要把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纳入到街道全年统战工作目标考核中,促进街道在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大力创新社区统战工作的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把内部搞活、环境创优、氛围变浓。
3、加大城区统战部门工作的力度。城区基层统战工作,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工作方式、内容以及编制、经费等都要与之相适应。因此,应从加强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着眼,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为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造工作的条件,保证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优势和作用在为社区建设服务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4、建立一支合格的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干部队伍。新形势下的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对社区统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从提高基层统战干部整体素质入手,加强对基层统战干部的配备和培养培训。要把年富力强、有群众工作能力的同志安排到街道(镇)的统战工作岗位上去。统战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街道统战干部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和有关业务的培训,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统战理论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开展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需要。
5、要加快新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形成年龄上梯次分明,知识上结构合理,类别上群体突出,素质上符合要求的代表人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