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豫剧百年近代史大盘点
豫剧百年近代史大盘点
中国豫剧文化,是中原三大(古迹、武术、豫剧)文化之一。某种意义上讲,豫剧文化,是对中原人的生活写真,是古代中原人的生活追求和升华。而中原文化,就是炎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得不去研究豫剧文化!所以,盘点豫剧百年近代史,就是盘点中原近代文化史。
当今的中国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04年国家文化部统计的戏曲团体资料显示,在全国十三个省分布着166个专业豫剧表演团体,这个数量远超过了京剧的110个。豫剧的从业人员,目前仍有数十万之众。所以,繁荣了豫剧,就是繁荣了中原文化的核心;繁荣了豫剧,就是推动了中原人的就业;繁荣了豫剧,就是拉动了中原的一条产业链!
第一篇章:名满全国的“十大老艺术家”
盘点豫剧百年近代史,不得不首先从名满全国的“十大老艺术家”说起,他们对豫剧百年近代史的发展绝对起到决定作用。
陈素真(1918-1994):祥符调代表人。陕西富平人,曾任河北豫剧团、天津豫剧团团长。自创陈派。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等称号。主演过《宇宙峰》、《三上轿》、《梵王宫》、《拾玉镯》、《麻疯女传奇》、《春秋配》、《汉江女》等。
常香玉(1923-2004):豫西调代表人。河南巩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院院长,自创常派。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务院授予的唯一“人民艺术家”。也是继陈素真之后,第二个被誉为“豫剧皇后”的艺术家。主演过《花木兰》、《拷红》、《断桥》、《破红州》、《大祭桩》、《五世请缨》、《红灯记》、《人欢马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等。
崔兰田(1926-2003)豫西调代表人。山东曹县人,曾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自创崔派。主演过《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陈三两》、《对花枪》、《二度梅》等。
马金风(1922-):豫东调代表人。山东曹县人,曾任洛阳市豫剧院院长,自创马派。是中国艺术舞台上从艺时间最长的艺术家之一(已经82年)。主演过《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三上关》、《杨八姐游春》、《神都女皇》、《情系小浪底》、《贩马记》、《窦娥冤》、《红嫂》、《蝴蝶杯》等。
阎立品(1922-1996):祥符调代表人。河南省封丘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自创阎派。主演过《秦雪梅》、《盘夫索夫》、《姐妹告状》、《碧玉簪》、《桃花庵》、《蝴蝶杯》、《西厢记》、《三上关》等。
桑振君(1928-2004):祥符调代表人。河南陈留县人,河北东风豫剧团。自创桑派。主演过《桃花庵》、《白莲花》、《姐妹告状》、《投衙》、《打金枝》等。
唐喜成(1924-1993):沙河调代表人。河南尉氏县人,曾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自创唐派。主演过《南阳关》、《三哭殿》、《辕门斩子》、《狱卒平冤》、《血溅乌纱》、《卧心尝胆》等。
牛得草(19331998):祥符调代表人。河南开封人,曾任鹤壁市豫剧团团长,著名丑角演员,有“东方卓别林”的美称。自创牛派。主演过《七品芝麻官》、《七品芝麻官后传》、《三女婿》、《三不愿意》、《拾女婿》、《卷席筒》等。
张岫云(1928—):海派豫剧代表人。祖籍河南省临颍县,成名于台湾,有“台湾豫剧皇后”美誉,自创张派。对豫剧在台湾以及海外的发展举足轻重。主演过《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天门阵》、《秦雪梅》、《刀劈杨藩》、《阴阳河》、《洛阳桥》等。
李斯忠(19211996):豫东调代表人。河南宁陵县人,豫剧黑头净角。创立李派。主演《老包放羊》、《老包赶考》、《秦香莲》、《铡赵王》、《断乌盆》、《九头案》、〈下陈州〉、〈探阴山〉等。
第二篇章:中国豫剧近代史简介
中国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正式更名为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拥有专业戏曲表演团体数量最多的剧种。
一,概况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二,清朝时期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
三,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凌云志》、《义烈风》、《霄壤恨》、《涤耻血》、《三拂袖》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演编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四,豫剧的早期班社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五,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并且在1993年评选出新的“豫剧十大名旦”,又举行了首届中国豫剧艺术节。这个阶段里,豫剧出现了在全国戏曲界都非常有影响的剧目,比如《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红娘〉、〈七品芝麻官〉、〈桃花庵〉、〈春秋配〉、〈秦雪梅〉等。进入21世纪新时期,豫剧许多作品又在国内国际上屡获大奖,情况将在后面章节中做介绍。
第二篇:百年中国中国近代史论文
《百年中国》观后感 重温百年历史,中国经历了从屈辱到自豪、从贫弱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专制到民主、从分裂到统一,心情也从沉重到舒缓然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起。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被外国列强入侵分割领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神州大地哀鸿遍野,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一片萧条;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中国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五”成功升天、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世界的神经,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时间的灰烬铺平不了列强铁蹄碾过的道道划痕,漫天的黄沙掩盖不了那硝烟弥漫惨不忍睹的幕幕史实,湍急的碧波荡涤不了抛洒在历史长河中的沽沽热血。
风云世纪,百年中国,穿梭于深远悠长的历史隧道,听着那风起云涌年代的咆哮,撕开那血腥淋淋的层层面纱,几阵悲痛夹着几许哀愁;看着黑暗里一双双寻找光明的眼睛,感受着那弯曲背影里隐藏的无可奈何,听着那战争年代下一曲曲的国民悲歌,几番警醒混着几丝悲凉......一百年前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刻,写下了史上最为耻辱的篇章。慈禧太后,中国垂帘听政的第一人,是她让清政府一步步迈向了落魄,走向了灭亡。在她之水深火热的广大人民于不顾并且还毫不犹豫的答应履行各国列强一系列的割地赔款政策,还能欣然说出“量吾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时,她可曾想过她会成为历史批判的罪人,她的名字不是流传千古而是遗臭万年?就因为她,美利坚军队可以明目张胆越俎代庖地在气势雄伟的紫禁城里练兵,德国骑士可以在中国的黄土地上搞骑射比赛,并且用的是中国的毛驴,各国公使可以很舒适度地坐在金光闪闪的皇宫大殿的龙椅上拍照.....如此昏庸无能的政府,如此痛人心弦的惨状,却又如此真实地把清政府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然而,就在这百无聊奈之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很多新生力量,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批立志于解放事业的有志之士站在了枪淋雨弾的最前线,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广大农民运动也纷纷发动起义战争,虽然,他们最终也没能力挽狂澜,但他们的铮铮铁骨,铁血丹心会永远在历史的丰碑上闪耀。
天空的阴霾给华美星空罩上了一层亘古不变的历史的忧伤,眼泪下的海也流淌着昨天伤痛的回忆,历经了历史的考验,迎接过风雨的洗礼,中华民族如今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承它的文话,展现它的风采,用无数欢颜的泪水与闪光的智慧震撼着梦想的舞台。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向上升腾,实现了科技梦;“神七”的圆满发射,实现了飞天梦;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百年期许的奥运梦......还有更多辉煌的瞬间等着我们去创造,更多美妙的旋律等着我们去谱写。
作为团旗下一群年轻人,有着生命闪电的傲慢,有着烈火青春的激情,更应该在这世纪风云的变革中体味正义凛然的民族大义,在这百年中国的沧桑中寻求人生价值的足迹。
天已明,铭记那一段段令人心酸的屈辱史,让它成为成长路上的风向标; 梦未央,走出那段滋味沉杂的时光,开辟出星光璀璨的新华章,走出人生的一片艳阳。
第三篇:豫剧《焦裕禄》观后感
豫剧《焦裕禄》观后感
4月20日下午,集团机关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在矿工俱乐部观看了集团豫剧团近期排练的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该剧以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生活一年多的感人事迹为素材,生动塑造了一个好人、一个愿意干活的人、一个会干活的人的形象。观看完该剧,我们被集团豫剧团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折服,更被焦裕禄的伟大精神感染。震撼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以焦裕禄为镜,我们究竟应该学点什么呢?
学习焦裕禄,就要像他那样做人。我们说焦裕禄是个好人,是因为他勤劳、善良,严格要求自己。他不辞辛劳,常常忍着病痛工作到深夜。他待群众如亲人,农历大年三十陪孤寡老人守岁。他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连不懂事的儿子看“白戏”,也要补上一毛多的票钱。他堪称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学习焦裕禄精神,就应当做个好人,做个有益于他人的人。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应当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祛除官气,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做人,谦虚谨慎做人,真心实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学习焦裕禄,就要像他那样做个愿意干活的人。我们说焦裕禄是个愿意干活的人,是因为他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愿意为兰考人民过上富裕生活出力流汗。他面对逃荒要饭的群众,不是一筹莫展、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发展柳编产业进行生产自救。他面对盐碱、内涝、风沙等自然灾害,不是消极应付、坐等救济,而是查“风口”、治流沙、挖沟渠、种泡桐,决心让兰考变成“米粮川”。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就应当像焦裕禄那样,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时刻不忘责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当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在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面前,我们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学习焦裕禄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立足岗位,扎实工作,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努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学习焦裕禄,就要像他那样做个会干活的人。我们说焦裕禄会干活,是因为他热爱学习,注重调查研究,知道从革命理论中寻找方法,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他在百忙中不忘学习,孜孜以求。就连到外地治病期间,他也不忘带上一本《毛主席着作》。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主意,也不是在无休止的会议中找答案,而是跑遍了兰考的村村寨寨搞调研,到人民群众中找对策。他亲民、敬民、爱民,面对群众的误解和意见,用真心实意感化群众,化解矛盾。当前,正值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拜职工群众为师,向职工群众学习;要不折不扣地学完规定的文件和书目,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制定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工作,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除去“四风”根源,努力建设“五型”机关,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全面稳步开展。
第四篇:豫剧《焦裕禄》观后感
4月29日下午,救护大队指战员集体观看了集团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场演出—豫剧《焦裕禄》,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的恒久魅力,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该剧以新的视角、新的素材和饱满的人物形象、深情的豫剧唱腔,再现了焦裕禄当年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凸显了焦裕禄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求实、为民”的伟大精神。随着戏剧情节一步步展开,让我们仿佛置身于50年前的兰考,感受着那个极端艰苦岁月里的人与事。我们从熟悉的英雄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审美震撼和灵魂冲击,看到了与当今时代精神共通共鸣的亮点,我们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人民公仆焦裕禄的敬佩,对焦裕禄“务实、为民”精神的景仰。
通过观看《焦裕禄》活动,我认为这是一次思想的净化,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是一次弘扬正能量的宣誓,他指引我们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焦裕禄精神,对照焦裕禄精神“照镜子、正衣冠”,坚持做到“六转六提”,紧密联系职工培训工作实际,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矿山救援培、复训工作,与全体指战员共携手,为光临我队参加培、复训的指战员提供优质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观豫剧有感
观豫剧《村官李天成》有感
-----陈二军
9月24日晚,在市宣传部统一组织观看豫剧《村官李天成》后,我深深的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的村官李天成,带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村民,也带出了和谐互助的好风气。吃亏歌是李天成亲身的体会,道出了当干部要注意的问题,也说出了做的人道理,值得我们广大乡镇干部认真学习。
李天成身处基层、干在农村,在与纯朴善良的农民打交道中,悟出了吃亏的种种好处:吃亏与受益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转换的。那些遇事为公为他人着想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看起来多干了很多工作,实际上得到了的锻炼机会,增长了才干;看起来干难事付出很多,实际上得到展示了能力水平机会,提高了自己地位;看起来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好事,实际上得到韬光养晦的机会,磨炼了自己的品格。这样的人,往往吃了物质的“亏”,却收获了精神的“福”,吃了眼前的“亏”,得到了将来的“福”。
有些人欲望无穷,心里总觉得单位没有别人好,岗位不如他人香,职务没有别人快,待遇没有他人高,越比心理越不平衡,越比越是牢骚,认为自己吃了亏,心有不甘,事事处处不顺眼,觉得组织对不起自己,领导亏待自己。眼睛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的少数“聪明人”,用投机取巧和不正当手段捞到了好处;看到的是一些老实人,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人却吃了亏。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整个社会还是由无数个“傻人”用实干支撑着,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而是组织上培养、领导关心取得的。“傻人”也想进步,但是他们只知道“傻干”,不会走捷径,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他们的进步是靠自己干出来,他们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村官李天成告诉我们,吃亏好处多,出威信、利工作。有位领导也讲过“傻人不会吃亏,傻干也不会吃亏”这句话,我理解这里的“傻人”就是指不怕吃亏的人,就像要李天成、郭明义这样的人,“傻干”就是实干真干、苦干坚持干。党和军队事业需要“傻子”,更需要“傻干”。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甘于做“傻人”,善于吃亏,让利于人、让利于友;乐于吃亏,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勇于吃亏,心态平和、宠辱不惊,这样才能做到多干工作无怨言、多施少欲是己愿;才能学习上带头示范,工作上走在前列;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