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刘奇葆作重要讲话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刘奇葆作重要
讲话
7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全面分析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的势头,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步伐。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出席会议。
刘奇葆指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这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抢抓机遇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必须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头戏”,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的势头,加快缩小我省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提升四川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有效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刘奇葆指出,我省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要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要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要在市场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同时起步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要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要在用好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要准确把握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重大产业项目,抓龙头企业,抓重要产品,大幅度提升工业经济实力。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产业园区,促进工业经济集中集聚发展。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大引强,推动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刘奇葆指出,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更加重视区域协调,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更加重视城镇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要构建科学的全省城镇体系,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强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城镇体系的定位要与四川发展定位相一致,城镇体系的结构要与我省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城镇体系的布局要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城镇体系的形成要与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要加快发展大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要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科学规划发展城市新区,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科学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突出城镇发展特色,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地方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形成城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刘奇葆指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要加强规划统筹,普遍推行“多规衔接”,尤其要在已有交通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制定产业规划和城镇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要加强产城统筹,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推进产城互动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要加强区域统筹,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大城市群”,推进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和共建共享,以“两化”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切忌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要加强管理统筹,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加强就业促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要加强“三化”统筹,在“两化”互动中统筹做好农业现代化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域内三次产业发展,依托中心城镇或场镇辐射新村,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大力提高城乡统筹和建设水平。
刘奇葆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督查力度,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营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不仅在“两化”的结果中充分受益,而且在“两化”过程中及时受益。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认真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尽量减少对平原特别是耕地的占用,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加快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开发,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强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梳理和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市县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要大力选拔和培养人才,在领导班子中选拔配备懂工业、懂城市建设、懂金融的干部,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积极稳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和所谓的“政绩工程”,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
蒋巨峰在讲话中总结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蒋巨峰指出,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体现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当前,我省经济运行还存在着物价偏高、资金趋紧、中小企业运行困难、扩大内需难度加大、服务业发展滞后、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等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继续巩固提升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坚持年初确定的目标不调整、不改变,咬紧牙关、加倍努力,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蒋巨峰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保持投资持续增长,突破重大制约因素,强化项目的汇报衔接,搞好协调服务。要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对企业的指导帮助服务;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做好就业社保工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事关全局的十项工作:一是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解决发展理念问题,研究实现途径,落实促进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相关培训。二是加快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协调。五是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七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八是全力抓好防灾救灾工作。九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十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
成都市、资阳市、开江县、西昌市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电力公司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前往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遂宁市、射洪县实地参观考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会议还表彰了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和2010年度营业收入上台阶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二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李春城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四川又好又快发展的“牛鼻子”。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完善城乡一体规划。
我们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深化完善了市域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规划,形成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50余个小城镇、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一体的城镇村体系规划。规划建设了天府新城、金融总部、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交通物流等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和高新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石化5个市级工业战略功能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新区、经开区等4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8个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三次产业互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带动战略,深入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聚集了富士康、仁宝、戴尔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其中,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汽车产业聚集了沃尔沃、大众等4个世界知名品牌;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8个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建设。目前成都的金融交易量和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均居西部第一,总部经济、软件与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均居中西部首位。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了6个食品加工园区,引进培育了440余户食品加工企业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并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结合战略功能区、工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实施规划建设,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强、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三、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城乡建设。二是建立土地资源保障机制,近几年全市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42个,新增耕地35.5万亩,为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拓展了空间。三是建立城乡人口自由迁徙的制度,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建立保障群众利益的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资阳
资阳市委书记 李佳
近年来,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丘陵地区追赶跨越的发展战略,就是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基本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去年7月,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化”互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奋力推动加快发展。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布局 “抓规划”。2009年5月起,先后邀请了中规院、同济大学等知名规划单位和高水平专家开展我市重大规划编制。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衔接”,特别注重工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一规划。目前,我市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定位和打造国家机车和汽车制造及出口、绿色食品加工配送、节能产品生产、国际会展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基地”定位,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高起点推动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产城融合“抓互动”。一是着力做强工业支撑。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做强工业。二是加快做大城镇载体。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资阳中心城市,先后启动了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城南新区建设和城东新区建设,形成了“一城三区”统筹推进、互动发展的格局,拉开了大城市建设的框架。三是打造园区互动平台。把园区作为“两化”互动的联结纽带,既建产业园区又建城市新区。
第三,强化统筹“抓配套”。针对我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互动发展基础条件较弱的现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工作,配套支撑工业发展、城镇建设。2009年8月以来开工建设了成安渝、遂资眉等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36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去年交通建设投入71.2亿元。坚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和金融等服务业。狠抓人才培养锻炼,引进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资阳第一所职业大学,今年与西南交通大学实施“校市合作”。
第四,创新机制“抓保障”。对地方发展来讲,“两化”互动是全局战略,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一是实施充分开放。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城市,我们大力实施简阳融入成都、安岳融入重庆“双桥头堡”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针对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强力整合资源推进大项目建设。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12条政策措施和现代服务业发展8条扶持政策;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服务环境。
上一页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然的历史进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对于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切实抓好一汽大众轿车基地、四川石化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汽车、德阳重大装备等重大产业基地。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体系尚不完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较少。我们要把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率将提高
7.7个百分点,有近700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新增上万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内涵的提升,促进土地、能源等集约节约,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研究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上一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海林
作为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为各地推进“两化”互动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优化细化“5785”战略布局。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研究指导各城市的产业配置,进一步优化细化“5785”战略。按照大城市发展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市群的规律,结合功能区规划,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展,带动我省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工业化率提升到45%。
二是大力培育重点产业。大力发展“7+3”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重点推进物流、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和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到2015年,“7+3”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通过有针对性招大引强、兼并重组、上市扩张等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一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全省重点优势产业前十强企业占行业比重各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继续实施“1525工程”和“521”战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到65%。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支持成都、绵阳、自贡和德阳、广安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继续支持乐山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四是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环保工作。按照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积极落实工业环保政策,建设“两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减排装备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和节水先进技术。
五是加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共同提升“城里人”文明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城镇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上一页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杨洪波
新时期,我们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机遇,走一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18个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0个左右城市跨入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行列,建立起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四大城镇群为主体形态、20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300个左右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1500个左右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统筹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科学有序开展城镇总体规划特别是做好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高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
第二,培育壮大四大城镇群,统筹区域城镇和产业布局。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镇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镇群;加快发展川南城镇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建设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积极培育川东北城镇群,发展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嘉陵江、渠江流域城镇发展;推动攀西城镇群发展,加快以攀枝花、西昌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金沙江流域和安宁河谷地区城镇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城区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使成都市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国际化特大中心城市;将绵阳、自贡、南充等城市培育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遂宁、广安、广元等一批地级市和县级市培育成为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同时,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融合发展。
第四,加快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支持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把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城镇,培育成产业支撑强、地方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小城市;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和旅游镇、商贸镇。支持重点小城镇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
第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以及防洪排涝、消防等防灾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
上一页
强化电力保障服务“两化”战略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王抒祥
推进“两化”战略,省电力公司将以主动服务“两化”战略为己任,把握重点,攻坚克难,竭力为我省“两化”互动、跨越腾飞提供坚强支撑。
以确保供应为重点,全力破解枯水期供电瓶颈制约。预计今冬我省电力最大缺口在400万千瓦以上,到2015年枯水期电力缺口将达1000万千瓦。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考验,省电力公司将主动作为,一是坚决抓好电力生产。科学调度,精心安排,挖掘潜力,促进电煤“丰存枯用”,提高枯水期发供电能力。二是全力争取省外购电。加强与有关省份的沟通联系,创新电力交
易方式,争取从西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外购电力,弥补枯水期缺口。三是全力推动“疆电入川”。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哈密―成都特高压电网项目早开工、早投运,从根本上破解我省枯水期缺电难题。
以加快建设为重点,全力夯实“两化”发展基础。电气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为确保全省2015年GDP突破3万亿元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一是坚持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电网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四川电网。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0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和线路都将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电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电力交易的大枢纽和资源配置的大平台。二是围绕“两化”战略完善电网规划。以满足四大城镇群、五大经济区、五条万亿产业带发展电力供应为目标,超前介入,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对接电网规划。全面研究负荷发展趋势,分层、分区、分片预测电力需求,及时修编电网规划,确保与工业化城镇化规划配套衔接、协调推进。三是及时优化电网建设时序。坚持“重点项目优先建设,长远项目提前建设,在建项目抓紧建设”原则,确保电网设施超前建设,为“两化”互动提供充足动力。
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全力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一是对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由公司各级领导分别担任项目经理,高标准高效率做好供电配套工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快速增效。二是认真落实与各市(州)签署的合作协议。根据需求超前建设电网,全力助推各地加快发展。三是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配合有关方面争取政策支持。理顺电力市场价格机制,促进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四川经济发展振兴和工业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建设毓秀水乡 打造特色城市
开江县委书记 王善平
近年来,开江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突出特色搞规划。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一是凸显毓秀水乡特色,编制“全域水乡文化版图”,展现城市山水灵气。二是明确生态宜居定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三是统筹“两化”互动布局,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的组团,使城市发展与园区发展相融互动。四是编制中等城市目标,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达17平方公里、17万人口;促进工业园区建成5平方公里,解决就业15万人。
围绕特色抓建设。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一是构建城市框架,投资24亿元完成城市“四大干道”建设,改善用地环境,基本形成“三纵四横”中等城市框架。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投资18亿元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益设施。三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突出水乡文化,推进亮化绿化,打造特色风貌。
创新机制强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人性化服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上一页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
西昌市委书记 邓显祥
我们坚持工业主导、“两化”互动,推动“资源进市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村”,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2010年,县域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3位,城镇化率达52.3%。
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整合安宁河谷资源优势,着力科学开发,依托园区做强产业、做大城市。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设西昌钒钛、成都??凉山、太和钒钛三大百亿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招大引强,加快建设烟叶、花卉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园区。推动园区与城镇并联,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城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着力产业兴城,规划启动“西昌新区”。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性优质烟叶“三大基地”建设,再造一个“产业西昌”。着力功能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打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特色城镇,建成一批工业反哺农业型、文化旅游型、服务产业型特色小城镇。
注重统筹发展,把实现“三化同步”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以“大凉山”品牌引领现代农业。突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以现代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建设农村新社区,以建城镇建新村。
第三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原来那里的天都是阴沉沉的”,“原来哪有这么多像样的企业”,“原来的城镇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结束两天的参观,7月25日上午,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在讨论会上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到的冲击。
从参观点“原来”到“现在”的变化中,与会代表看到了自己所在地区由“现在”到“未来”的发展蓝图。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新审视发展规划,重新选择发展路径,全省“两化”互动的战略选择,不仅给各个市州带去全新的发展理念,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一轮„经济版图‟重塑的大幕已经拉开。”有与会代表如此感叹。感叹的背后,是各市州赶超跨越的决心,更是对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信心。
□本报记者 胡彦殊 刘云云
“双加速”的关键期,走老路还是走新路?
四川用“两化”互动作答
“一主三化三加强”、“两个加快”、“两化”互动,梳理近几年我省发展的战略思路,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感叹:“都是四川为实现追赶跨越作出的战略选择。”
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的时机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他们一致的体会是:近几年四川工业飞速发展,解决城镇化滞后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两个开局之年启动这样的战略意味着,“两化”互动将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的主动力。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认为,工业化创造生产和供给,城镇化创造消费和需求,两者协调推进的战略思路与国家“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不谋而合。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黄金时期,到底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还是走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文明、现代生活和谐一体的新路子?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指出,四川已到了不得不回答的关键时刻。
四川的回答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信心更足。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和谋划未来发展,什邡对率先全面完成小康社会,走在西部县域发展前列,跨入全国百强信心满怀。“这几年发展遇到的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等问题,本质上就是„两化‟互动不够的问题。”宜宾市翠屏区区委书记刘虹找到了症结所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思路更清晰。绵阳从中找到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词——“产业、科技、生态”;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的思路有了转变:在“两化”互动的格局下,招商引资项目可以适当走出县域,到“飞地园区”去,实现共建共享。这样的答案让各地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大增加。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认为这次会议“既有战略思考,又有系统的战术安排”。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认为,“两化”互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新方法。
要素加速流动的机遇期,高效还是低效配置资源?
四川用科学规划作答
“到处修修补补看来是不行了。”一位基层参会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
在绵阳,在巴中,在内江……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新认识当地的发展定位,特别是要以“两化”互动的新眼光来重新审视各类规划。“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调整。”“两化”互动战略对与会代表影响之深,从大竹县县长许国斌发言中的三个“大”可见一斑。
与会代表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双轮”引擎启动后,必将带动各种要素加速流动,这无疑将是破解目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题的契机,如何将机遇变成现实,规划是关键。
有代表抛出这样的两难选择:一根电线要么保工业,要么保群众。工业和城镇争夺资源的情况在各地并不新鲜。
这样的共性问题,应该在规划中加以解决。王海林认为,“两化”要实现良性互动,规划是龙头,而规划的关键在于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园区应该是聚集人口最大的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科学规划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前提。”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认为,“两化”互动战略实施后,规划较以前最大的突破在于充分体现了产城一体的思路,“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全程将彻底贯穿这一思路”。
“不论是产业项目,还是城镇项目都应该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即使是一些小县城也道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樊晟建议,规划应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禀赋的地区分类采取措施,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总体设想。
规划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讨论中,这一观念逐渐成为共识。成都市龙泉驿区区委书记陈争鸣认为,只有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才能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蓝图到现实的转化期,墨守成规还是另辟蹊径?
四川用创新作答
不久的将来,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城镇将在四川拔地而起,一大批活力四射的产业将在四川横空出世……与会代表对“两化”互动战略的种种信心汇聚成四川整体的发展蓝图。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国几十年就要完成,“两化”互动的深度和力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借鉴价值有限;从中国范围来看,四川“两化”互动战略的提出,走在全国前列,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将蓝图变为现实,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化”互动的全新格局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面临全新的使命。
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镇群。“5785”战略,即未来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这将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无缝对接的粘合剂。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洪波看来,城镇群的培育与经济区的发展不可分割,两者的结合才能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
如何破解具体操作层面的难题?与会代表所见略同——应该加强政策和体制的创新。
“招商引资是„两化‟互动突破的关键。”梓潼县县长罗蒙认为,存量资源较少,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有东西可“化”。省招商引资局局长张谷也认为,招商引资应站在工业和城镇发展前面,为“互动”提供支撑。
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表示,将引进大型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实现“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目标。“进一步扩大本土投资,积极参与产业一体化的建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话则代表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是“双加速”的基础。与会代表提出发展多层式厂房和节地型项目等创新举措,同时对满足新发展需要的新政策充满期待。
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分析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具体举措,对于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开创我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的现代化历程,两条路径十分清晰:一是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小农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工业化过程;二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经济、工业社会转化的城镇化过程。从历史与现实、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是我省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过程,是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我省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任务,这正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全省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不断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要突出“加快”二字。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从现代化进程看,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我省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一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事实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呈现出“水平东高西低、速度东慢西快”的明显态势,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我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立足实际强调适时加快推进。当前,我省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两化”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头戏”,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不断提升我省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应在“互动”上着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或者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都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只有走“两化”互动发展之路,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同时要看到,“两化”互动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我们必须把“两化”互动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部署,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工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但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就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我省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要准确定位,大胆探索,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在市场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同时起步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在用好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
城镇化是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和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以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城镇化;更加重视区域协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更加重视城镇质量,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工作。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奋力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型工业化的三步“攻略”
感悟一
园区前行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成都要实现建成高新区、经开区等四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八个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
从“三个集中”到“一区一主业”,成都工业集中集群集约的发展成果令参会代表感到振奋——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各市县代表的共识。
泸州已尝到了甜头。泸州酒业发展区2006年开始建设,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连续三年增幅超过50%。该市市长刘国强介绍:“目前全市9个园区规划面积达151平方公里,到2015年要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园区一个,超200亿元的4个,超100亿元的1个。”
园区为何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在内江市市长刘成鸣看来,“园区促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而园区提档升级也已纳入全省的工业发展战略。省发展和改革委表示,将支持成都高新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支持成都、绵阳、自贡、德阳等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区发展,支持乐山等省级高新区和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此外,还要培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特色园区。
“规划在前,基础设施在前,集中精力打造园区,将事半功倍。”对于园区建设,眉山市东坡区委书记李晓宇说,东坡区曾有过教训,开发东坡湖时,由于前期规划不足,开发成本甚至超出了拍卖价格。
感悟二
找准定位
构建具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攀枝花的工业发展已至拐点。”攀枝花市长张剡强调,要准确把握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钒钛、化工、钢铁、能源、机械加工……重化工业老城攀枝花自然资源丰富,且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张剡说,要依托钒钛资源,依托攀钢等大型企业,将产业做精细做出高附加值,重点在钒钛产业链延伸、机械制造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全国钢铁(钒钛)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在经过了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市县的必然选择。绵阳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南充则把油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此外,南充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也步入了提档升级的新阶段。
“农产品加工业要着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水果、蔬菜加工等薄弱环节上求突破。”省委农工委与大会代表们交流,表示要加快成都郫县、眉山市东坡区、南充市嘉陵区、宜宾市高县等地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2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市、区)建设。
新型工业化的美好前景也给予民族地区强大的鼓舞。甘孜州州长李昌平认为,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不能照搬内地的做法,尽管有一定困难,但开发的空间尚有,在加工业、制造业以及矿业等上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感悟三
产品为王
大企业做强“龙头”引领发展
射洪县拥有4家上市公司,还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8个……参观之后,与会代表感触很深。引大项目,抓大企业,抓拳头产品,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切入点。
“东坡区的泡菜产业已经相对成熟,下一步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做优泡菜名片,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李晓宇说。而老工业城市自贡也把“强龙头”作为再造工业发展优势的抓手,将“大企业大集团倍增”写进产业发展计划,将依托东锅、长征等企业,发展千亿机械装备制造业,依托鸿化、久大等企业,发展500亿盐化产业。
正在内江进行钒钛基地建设的川威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劲告诉记者,该项目投资100亿元,是内江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特色产品如钛电池等,将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他表示,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的战略定位让企业更有底气与信心,企业要抓住机会。
第四篇: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城镇化是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刚才,北葵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谈两个方面的想法:
一、对湘乡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具体来说有二个方面的感受和认识:
(一)利好的方面。概括来说就是“五有”:一是有形象。城镇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城镇管理逐步规范,湘乡在外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二是有特色。成功迈进省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示XX县市行列,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旅游强县和省级文明城市,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三是有平台。东山投、城建投等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平台,东山新城、城北先导区、经开区、水府示范区和22个乡镇办事处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四是有市场。当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面积和人口在不断膨胀,基建、装修、装饰、电器和资本运作的空间和市场很大,发展前景很广。五是有共识。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市广大群众对发展城镇建设、拓展城镇空间、提升城镇规划、加强城镇管理已形成很大共识。
(二)不足的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四不”:一是发展不均衡。近几年来,中心城区发展很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但乡镇发展普遍滞后,镇区没有规模,没有亮点,没有特色,发展很不均衡。二是设施不完善。近几年来,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但仍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综合承载能力还不强。三是管理不到位。城镇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城镇建设行业管理、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监督管理等还不到位。四是市场不规范。项目招投标等市场行业仍不规范,工程“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仍然存在,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对湘乡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1、规划建市,提升城市建设品位。规划引领发展,设计决定品味。近年来,我市重点对城市总规、四大重点区域规划等进行了修编,规划层次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今后的规划编制中,要重点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规划的长远意识。起点要高,看得要远,要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和湘乡的实际,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强化规划的民生意识。要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公共交通、社区公园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和民生设施,提升安居宜居指数。三是强化规划的法律意识。要健全听证、公示、公布和专家咨询等机制,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编制规划。同时,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杜绝非经法定程序修改和变更规划现象,避免规划执行的随意性。四是强化规划的效益意识。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科学编制好规划的同时,要结合规划着力抓好城镇建设,一方面抓好城区建设,主攻经开区、东山新城、城北先导区、水府示范区四大区域建设,重点放在城区路网改造、水、电、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配套方面。二是抓好镇区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集中抓好龙洞、东郊、棋梓、月山等重点镇建设,完成好重点镇区的标志性街道、特色民居、垃圾中转处置和污水处理、亮化工程、自来水厂等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
2、产业立市,提升城市建设实力。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是离不开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一是明确产业定位。按照“提质农业、提速工业、提优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推行“一个产业、一项规划、一名责任领导、一套专门班子”的工作模式,大力提升皮革、化工、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全力壮大建材、以电子电器与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奋力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商贸物流等战略产业,从而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工业方面,要靠大联强,深化央企对接,积极引导五矿湖铁、韶峰南方、湘碱、湘氟、燕京啤酒等骨干企业,加大升级改造和环保投入,加快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能产值,以品牌化发展带动企业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农业方面,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发展蔬菜、花卉苗木、休闲和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三产业方面,要突出旅游、物流、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加强旅游精品线路的包装和项目招商,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产业集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不断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培育机械装备、电子电器、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经开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成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镇发展的新组团。
3、商贸活市,提升城市建设活力。商贸物流是新型城镇化的活化剂和助推器,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活力,必须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一是加快农村商贸网店建设。继续推进国家“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和“新网”工程,加快农超对接,努力实现“工业品超市下乡,农副土特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构建形成“以城区商贸中心为龙头、乡镇中心店为骨干、农村商品销售点为基础”的市场经营网络。二是加快乡镇农贸市场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新建和改造一批乡镇集贸市场。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财政安排资金补贴,引入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推进乡镇农贸市场的新建和体质改造。三是加强城区市场规范管理。一方面,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城区专业市场,重点抓好南门市场、壶天巷市场、东风市场、张江大市场、城北先导区农贸市场和工贸新区梅坪农贸市场的规范建设和改造提质。另一方面,抓好物流中心、仓储转运中心等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神龙丰、万里行等物流项目建设,开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四是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在城区,以开拓市场和扩大消费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和提升餐饮业水平,努力推进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特别加快酒店升级改造,争取创建四星级酒店,启动五星级酒店建设。
4、管理强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拿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力度,全面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一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同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完成350个村的重点整治。加大“硬化、绿化、亮化”力度,建好3个大型绿化广场和8个社区公园。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探索建立“数字城管”。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加大项目建设监管,全过程把好项目质量。完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体系,加强工程造价监管。加强现场管理,规范人流、物流、车流、材料归置和工料堆放。加大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好安全标识标牌,配备好安全帽、防护网等安全设施。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经营从靠关系转变到靠人才、靠市场、靠管理上来,从靠项目数量转变到靠项目质量上来。企业要坚持依法纳税、诚实经营、优质服务,要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严格“五制”管理,打造市场信誉好、工程质量高、竞争能力强的湘军品牌。四是加强交通管理。完善市区道路交通各项设施,加强电子监控,全面清理影响道路通行的障碍物,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加强公交班次、站点和运行时间的调度,规范出租车营运。科学划定停车位和禁行区,逐步取缔非法营运车辆。同时,加大酒后驾驶,超载、超限、超速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交通安全。
第五篇: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蓉举行刘奇葆作重要讲话
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蓉举行刘奇葆作重要讲话 2011年02月19日15:06 来源:《四川日报》 2月18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总结“十一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崇禧出席会议。
刘奇葆指出,“十一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战胜特大地震和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思路新,举措实,力度大,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阶段,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迎来了突破发展的可喜局面,逐步走出了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路子,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完成我省“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奇葆指出,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继续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重大部署,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家园,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今年,要按照中央“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全省经济工作基调,力争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成片建设、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确保我省“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要强化粮食安全观念,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与发展经济作物的关系、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推进科技增粮,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和各地抓粮的积极性。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加大力度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加快已建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小微水利工程,加大农村小型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任务。要深化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要继续加大农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坚持连片发展,大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特色优势种植业向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带动基地规模建设。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广灾区重建经验,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新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要在科学规划指导下,不停顿、不中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循着连线成片、覆盖全面的工作步骤稳步扎实推进。要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发展城乡结合、灾后重建、拆迁安置、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模式,形成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要通过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并进,形成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以集中连片开发为方向,大力推进我省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和川东北革命老区“三大片区”扶贫开发。要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扶贫开发规划纲要。要突出工作重点,以新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新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大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集中连片扶贫的产业支撑,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刘奇葆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蒋巨峰要求各地各部门抓紧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落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强化“三农”工作主体责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蒋巨峰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要在看到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形势的同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征,深刻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性因素,找准重点,把握难点,寻求突破。二是切实增加 “三农”投入。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切实加大省、市、县各级对“三农”的投入,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三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水利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四是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五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着眼于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要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服务 “三农”模式。六是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深入研究农民增收渠道和促进政策,着力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李崇禧在会议总结时,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还表彰了2010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泸州市、巴中市、绵阳市和凉山州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