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5篇

时间:2019-05-14 00: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一篇: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热点材料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习近平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会议同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二、相关问题

1、“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答、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对于这一区域的产业优化升级、粮食稳产高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各省市加强合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合作是发展的基础;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协作,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规划区内各地的协调发展;合作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3、“长江经济带”里的各地在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要确立共同目标;需要加强协作,理解沟通与宽容;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4、我省如何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答、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工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为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你认为当前应该着重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实施科技兴农,努力实现科技惠农等。

6、你准备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目标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

答、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7、请你为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率先发展出谋划策?

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强省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

8、材料一: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潮中,“改革创新”在安徽有了新的注脚——文化体制改革的“安徽现象”。“安徽现象”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安徽现象”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安徽现象”有力证明改革是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组建时同步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安徽报业集团是国内唯一注入国外资本的党报集团;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快速增长。

材料二:有一种力量,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安徽面孔”频频亮相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榜,构成令人赞叹的“安徽现象”,树立“厚德安徽”良好形象。数年间,我省涌现出众多“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成为矗立在江淮儿女心中的精神群雕。(1)“安徽现象”是安徽哪方面建设的成果?

(2)“安徽现象”会对安徽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影响?

(3)“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说明了什么?

(4)你对繁荣安徽文化产业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等。(三点即可)

(3)改革是安徽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在安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对安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才会发展。(两点即可)

(4)示例:整合安徽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动漫产业等。(一点即可)

9、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1)作为一名安徽人,你认为发展安徽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2)在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请你为安徽率先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无疑要在率先崛起中起带头作用。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 答:(1)有利条件:安徽有很丰富的资源,如煤炭,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安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联结南北;安徽教育科学文化基础较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合肥科教基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徽商文化、黄梅戏;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旅游胜地,如黄山、九华山,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条件等等。(2)加快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合作,密切与东西部地区联系,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等。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等。

10、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经济重构带来市场、产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立足我省省情,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安徽在全国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等。

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约资源、节约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安徽等。

12、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等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着面积急剧萎缩、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功课。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党和政府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关注“三农”,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号召身边的人关注安徽经济发展,投入到安徽经济的发展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振兴安徽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13、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 3 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大社会环境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名优产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14、巢湖流域早在“九五”期间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尽管近年来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治理,但巢湖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调查巢湖水污染情况,谈谈这种情况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2)作为合肥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为建设生态合肥作贡献? 答:(1)威胁巢湖及周边生态平衡;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制约环巢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良好习惯,为建设生态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15、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1)该战略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协调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内需增长空间,形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2)长江经济带的具体范围包括哪些?

答、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国内生产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40.9%。

(3)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区域合作日益密切等。矛盾和挑战: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农业问题突出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4)哪些需要催生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

答、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5)建设长江经济带,我们充满信心,请简要分析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答、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人民的勤劳善良,不屈不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等。(6)请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4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

政治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基层民主制等。

文化方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等。

资源、环境方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7)为建设长江经济带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答、共建长江经济带,同赴小康幸福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建设长江经济带,从你我做起;建设长江经济带,人人有责等。

第二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要求,研究讨论《2015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下一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

张高丽表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地区与地区、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不搞“政策洼地”,不搞“拉郎配”,避免虚假项目和污染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张高丽强调,要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加强统筹,扎实有序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加强规划引导,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顶层设计。要继续挖掘和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干支流航运能力,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合理引导产业转移,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保护山水特色和历史文脉,搞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衔接互动,提升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确保长江经济带水清地绿天蓝。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要科学论证重点项目和工程,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有关省市和部门要强化责任,积极作为,搞好配合,狠抓落实,切实把长江保护好利用好,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好发展好,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马凯、孙政才、韩正、杨晶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三篇: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发展 现状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是覆盖中国 40%以上人口和 GDP 的 200 多万平方公里流域,这个流域的经济在未来要支撑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国家意图是很明显的。长江经济带是贯穿东中西部的经济带,未来经济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主要还是在中西部,长江中上游地区蕴含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因此,长江经济带的谋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国家谋划对外开放格局来看,战略重点是“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是对外开放战略,也与国内的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如果要把国内各个区域融入到“一带一路”,应该说都是有依据的。其中,长江经济带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是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通道。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

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沿岸的 9 省 2 市,包括下游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中游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一)经济发展

2013 年长江经济带 GDP 达到 259524.4 亿元,是 1992 年的26倍多。是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 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开放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商、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在全国占优势地位。

(二)城镇化

长江经济带集中了 1/3 的特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 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但 2013 年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2.59%,低于全国 53.73% 的平均水平。长江经济带的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的 43.77%,城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交通建设

从交通线路营业里程来看,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占全国总里程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39.81% 上升到 2012 年43.56%;内河航道在全国举足轻重,2012 年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的 71.17%;2012年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的 28.68%,与经济带的人口、经济、幅员面积很不匹配,铁路建设需要加快发展速度。

(四)污染治理

长江经济带工农业发达,不可避免会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废水、废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较大。废水污染物中铅、汞、镉、六价铬、总铬、砷占全国份额大,2012 年铅、汞、镉、六价铬排放均占全国的60%以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分别占全国的 34.68%、32.45% 和27.98%。

三、地区协调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统筹运用梯度、反梯度与地方化开发模式。

依据经济发展的梯度规律,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下游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中上游内陆低梯度地区发展。在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过程中,高势能产业应优先布局在沿海高梯度地区的面状区域和内陆低梯度地区的点状区域,低势能产业应优先布局在内陆低梯度地区的面状区域和沿海高梯度地区的点状区域。还应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地方积极性,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地方化的发展。同时,鼓励各地区间产业合作和经济技术的交流,以推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建设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

长江经济带(沿长江)的城市布局在我国是比较密集的,已经有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之外,还有中等的,如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等。还有一些城镇体系,由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小城镇,构成现代化的城市网络。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需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不断引导人口有序集聚,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镇化对区域交通基建、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一条以长江为依托的综合性交通走廊。首先是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实现江河联运、江海联运,使整个长江的运输能够通江达海。其中有很多重大的工程要做,包括建设一些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实现水陆联运。但是长江航道的瓶颈——三峡大坝通行能力受到制约,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考虑和研究,将尽快解决。除了黄金水道以外,也包括铁路和公路(如沿江高铁、沪昆高铁和高速公路),还包括航空运输、机场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一条贯通东中西部的快捷高效的综合性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四)整合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带,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总体上看,现在长江的水质相对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一些局部的地区也受到了污染。长江流域集中了我国 45.94% 的淡水资源、36.6% 的森林资源和 35.07% 的耕地资源,拥有众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洪水调蓄区和农林产品提供区等多种生态功能区,生态优势十分突出。但同时,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主要的环境负载与资源消耗区域之一,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受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破坏和威胁也十分强烈。面对长江经济带显著的生态资源优势和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形势,需要区域、各省市县之间通过科学的山水林田统筹保护、合理的产业布局、可操作的地区间生态补偿制度设计实现生态资源优势的整合,以便通过生态环境建设的联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26 - 32. [2]周少甫,亓寿伟,卢忠宝. 地区差异、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115 - 120.

[3]詹新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宏观经济波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141 -146.

[4]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 - 68.

[5]“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略论——“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要[J].优化空间格局研究,2015.(1):25-26

第四篇: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会议现场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4月7日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就“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他们认为: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发挥区域协作力量,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交通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创新性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开幕式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 做好顶层设计下的发展设计绿色是长江流域的底色,生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保障。坚持绿色发展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重要工程,也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一盘棋思想,并做好顶层设计下的发展设计,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此,要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这一学术交流大平台,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发挥学者聪明才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思维碰撞和学术研讨,积极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引领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使我们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 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近年来,南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沿海开发、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乘势推进,城市的空间、区位、资金、人才四方面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处于发展成长期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南通,发展既需要速度和规模的支撑,需要质量和效益的引领,也需要统筹协调、发挥好各方面优势,包括得到在通高校的智力支撑。近些年来,南通大学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先后成立了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和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第一、二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为包括南通在内的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搭建了一个专家、学者与地方政府深度交流的平台,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取得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南通市委市政府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南通大学开展相关研究,认真汲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努力把南通打造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南通大学校长程纯 以更大作为,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南通大学在105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办学理念,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经认真研究,制订出台了《南通大学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意见》,坚持服务导向,健全服务机制,细化服务举措,不断寻求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注重协同创新,整合学科资源,细化研究方向,高标准打造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形成了一批具有决策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受到各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研究院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在长江经济带研究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将为更好地推动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出谋划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促使南通大学更好地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李向军 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搭建智慧之桥在新时期紧密团结知识分子,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国家发展,锚定重要问题开展咨政研究,这是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的职责使命,也是光明日报这张思想文化大报的一贯追求。2014年12月,光明日报率先创立了全国主流媒体中第一块以“智库”命名的专版。至今已经成为宣传智库、研究智库、服务智库的重要平台;2015年5月,我们组建了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在组织智库活动、开展研究与评价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形成了一些初具规模的特色品牌。中心与南京大学联合研发的“中国智库索引”,是我国智库界数据管理、垂直搜索、评价评估的重要工具,去年底发布首批来源智库名录和效能测评报告之后,在智库界引起强烈反响。当前,我们正进行来源智库增补工作,并对多家共建单位实施免费开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是摆在社会各界,尤其是专家学者、智库机构面前的一道考题。文明总是起源于河畔,巨变往往从大江开始。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奋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共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风帆,让龙头抬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使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巨龙以崭新的姿态跃然腾飞。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愿与各位一道,紧住机遇、携手合作,搭建智库专家激荡智慧、建言献策的平台与桥梁,发挥媒体型智库的应有作用。主旨报告

(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理事会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 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五种思维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体现现代风貌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需确定以下五种思维:底线思维。这是保证长江保持活力的关键,要坚守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红线思维。在地方行政考核的时候,要让对绿色发展的评价对地方官员的提拔、政绩的考核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森林覆盖率、自然湿地比率、大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城乡污水的有效处理、绿色食品认证率等,都应成为保证未来发展的红线。战略思维。应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整体进行考量,将其建设成为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高地。可持续思维。为后人留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饮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这些地方都应列入禁止开发区域。对于限制开发区的产业,一定要选对资源消耗比较低的轻产业,如旅游、养老、养生、医疗、教育等。在重点开发区在产业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我们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争取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梯度转移、梯次转移。创新思维。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完全走老路,需要各省联手创造新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 建设长江经济带,政府须积极有为

建设长江经济带,政府需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及权衡。过去30多年,长江经济带是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政策目标,而在这次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提升为第一优先政策目标,反映了新时期须有新思维和新的优先目标这一政策抉择的客观规律。当然,确定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绝不意味着可以顾此失彼,而是必须对各政策目标进行合理权衡和安排。特别是,发展经济仍是重要目标,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功能,提升长江流域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政策目标。第二,价值目标如何与工具理性间形成激励相容性。当进行制度和政策安排时,使价值目标与工具理性之间形成激励相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要通过发展经济创造金山银山,使居民有条件在青山绿水蓝天中享受富足的生活。第三,如何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政府在许多领域和方面都发挥着主导性或引导性作用,特别是在制定规划、确定重点、划分区位、提供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政府具有强大的力量,对地区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各地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慎用巧用政策手段,应对复杂具体问题。其本质是要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例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所提及的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流域黄金水道等,就是政府必须积极有为实现的目标。南京大学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 刘志彪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长江流域重化工业调整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悖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但是推进能源重工业化发展,却是发展中大国经济无法避免的历史和现实选择。如何解开这一悖论?必须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说就是:用最严厉的环保规制,去控制沿线重工业化企业的无序进入现象,同时加快推进高排放企业的彻底退出,逐步使环境友好型产业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对沿江沿海的重化工业进行包括重新布局在内的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十个认识上的误区。

1、不能认为我国大国发展中经济的特点可以回避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恰恰相反,这是历史和现实决定的没有选择的选择。

2、不能认为能源重化工工业天然就是粗放发展,就一定等于污染天堂,是其代名词。它也可以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可以成为“清洁工业”。

3、不要以为重化工业就是石油化学工业,重化工不是生产资料的代名词、同义语。机械电子工业应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耐用消费品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住宅、小汽车、家电是其三大主导产业。

4、不要把长江经济带看成是一个运输带、用水带、资源消耗带,看成长江开发就是运输功能的开发,应把其看成是一个宜于人居的经济聚集带,即把人口、市场、产业、城市集中的优势变成黄金经济带。

5、不要以为传统的地方增长优先、分割的体制机制不彻底改革,就可以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好长江开发新的发展理念。

6、不要以为不建立和完善长江生态补偿机制,如水资源交易补偿、排放的交易补偿机制等,不解决好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就可以实现金山银山青山绿水的格局。

7、不要以为不解决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冲突,就可以建立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

8、不要低估长江流域环保过程中的“邻避主义”困难。

9、不要把在长江流域的发展,理解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各个阶段的依次递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继续下去。

10、不要以为在分散竞争的格局中,就可以实现长江沿线沿海重化工业的自动的产业聚集。集中、集聚地发展重化工业,尤其是石化工业的集聚化发展,是未来修复保护长江经济带无法避开的正确选择。

主旨报告

(二)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 加快扬子江城市群落融合发展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样本当前,扬子江城市群落融合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布局与规划的整体性亟需加强。第二,区域间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差异。第三,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没有形成正常的、对称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第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沿江生态环境受损、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第五,制度性障碍影响凸显,城市间横向协作、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为此,要以以下五个举措为重要抓手:第一,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建立绿色扬子江城市群落。优先考虑城市之间的生态枢纽、生态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文明联系,促进城市群落生态循环链的健康发展。以产业转移为抓手,用高端低碳的产业引领沿江发展,推动沿江地区从“单一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向“复合生态系统保护与发展”转变。坚持融合共生,在城市圈内共享生态服务,实现城镇与生态建设双向渗透,城乡经济环境发展一体化。坚持绿色创新,健全和完善绿色环境评价体系,建立江苏9市碳排放市场。第二,建设网络化区域基础设施,强化江北城市中心性建设。突出交通主轴连接:推动江苏9市轨道交通主轴对接,尤其注重跨江通道的形成和沿江两岸的通勤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推动江北城市交通中心化:强化扬、泰、通、盐的交通中心性特征。加强区域信息共享合作:建立城市群内统一的政府公务信息、企业信用评级、信用监管平台。强化港口枢纽之间的协调:加快推进南京-太仓-南通港-通州湾港口一体化,完善基于矿石和原油的江海联运系统。第三,推进社会服务体系的区域共建共享。包括建立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跨区域同业行业协会,建立公共服务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文化科技类社团,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质量检测机构,建立代表扬子江区域的对外交流民间团体。第四,实现都市圈内同城化。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同城化、产业布局的同城化、环境保护同城化、居住的同城化等方面。第五,基于空间节点有序化原则,重构城乡空间格局,推动城市之间的连绵发展:一是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的网络结构。二是开展村庄布点规划,彻底扭转目前乡村居民点分散、规模小,土地浪费严重的局面。基于城乡共建共享原则,重构村镇交通设施网络。基于城乡产业分工,重构村镇产业空间体系:使工业逐步从中心城市扩散给卫星城镇,同时使分散的农村工业向中小城镇产业园区集聚。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助力绿色生态新走廊青海省作为长江的发源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构成单元,将青海省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积极融入和助力长江经济带,青海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目前,青海正在加紧“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构建好长江源头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青海对“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的最大贡献。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包括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在内的“一园三区”。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源园区9.03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3.4%。二是绿色产业融入。青海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广袤可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并可通过梯级水电、光热的调节作用,可实现水电、光热、光伏、风电之间优势互补运行。融入长江经济带,将进一步为青海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的产业合作提供资源基础。同时,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建立稳固的能源合作和供需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基础设施融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邻近省份四川、云南等重点地区的交通联系。同时,加快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公路体系构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西部省份的交通运输联系,实现同步发展。四是流域区省际互动,开展对口支援。长江经济带内最发达的东部3个省市,江苏对口支援海南州、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州。三省市对青海产业发展,尤其绿色产业作出巨大贡献。此外,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需要上下游的合作联动,发挥沿江各省在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 推动长江中上游大城市集约发展作为对长江中上游环境影响最大的大城市,如何走集约发展之路、成功完成顺利向城镇化后期转变的重大历史使命,至少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一是把不分层次地集聚要素数量转变为着重集聚中高端要素。要引导部分不适宜的要素向中小城市转移。比如,要有计划地引导传统制造企业、传统服务业以及退休人员向卫星城市、周边县区甚至农村转移,腾出空间以吸纳更多的先进企业、中高端人才和年轻人。二是把平面推进的城市开发转变为立体推进的城市开发。要合理促进地下和空中开发,实现紧凑性的增长;通过部分功能的调整改造,优化空间功能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三是把摊大饼式的布局方式转变为组团式的布局方式。要通过总结新城新区尤其是国家级新区的规划的组团式布局的实践经验,形成一整套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的大城市跨越发展之路。四是把偏重生产功能的配置转变为兼具良好生活功能的配置。应结合大城市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继续推动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城中工业区外迁及中央商务区、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建设,针对原有的偏重生产功能的配置进行局部改造。五是把单个城市的独立集聚转变为网络型城市体系的集聚。要有意识地将中心城区的功能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优化,与卫星城、周边联系较为密切的城市统筹规划和建设。六是把城市大量废弃排放物转变为可以综合利用的资源。要加快建设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循环使用、垃圾发电、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设施,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波 绿色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绿色发展,关键是要找准适宜各地发展的优势条件,对过去发展方式进行调整优化。为此,要用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绿色生产方式变革。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发展方式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寓教于体验、制度和文化。要以集约化、集群化促进循环化、绿色化。要高度集约和集中发展,循环利用生产各环节的产品,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对相关企业集中管理、共用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全面提升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要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快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的统筹,守住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逐步推动负面清单内产业跨区域转移或退出,促进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结构。同时,进一步完善长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加大退耕还林补偿力度和精准度。要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引导各区域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指标设置和权重设置上,按照不同功能定位突出导向性。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要把涵养和保护生态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类指标的考核权重。要加强宏观协调指导,形成系统有序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转移,促使西部产业和科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统筹研究解决长江流域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 创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一,深入推进生态长江法治建设。加快《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府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中立法工作作用,不断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第二,坚决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要以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点,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第三,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责任机制。政府要强化对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环保指标考核及环保“一票否决”,充分发挥考核“绿色指挥棒”作用。对环境违法案件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也追究政府的监督责任。第四,健全推进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交易机制,规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培育第三方核证机构,监督和维护市场交易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进行。第五,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机制。设立产业、区域、河段三项环境准入制度。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着力开发“城市矿山”,培育壮大“静脉产业”。第六,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省环保厅直接管理市县监测监察机构,统筹考虑核与辐射监测监察机构管理体制。第七,建立公众广泛参与机制。要充分调动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构建生态长江的积极性。支持和规范民间“湖长”“河长”制,引导公众及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环保活动。第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立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联动机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生态一体化建设。要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扩大纵向补偿的同时,积极倡导和支持横向补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先满(张吨军代作报告)倡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二重生态观目前,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不仅关涉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此,要树立、倡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二重生态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两个层面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此,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发展绿色经济。江苏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体系。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更为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其次,定立绿色社会。江苏各城市要在规模与功能上形成合理的布局,以特色兴城,沿江河湖海打造中小城市珍珠链。再次,秉承绿色文化。坚持大历史视角,发扬与创新江苏文化,为江苏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最后,探索绿色行政。各级政府要尊重自然、市场与社会的客观规律,让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相得益彰。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 更好发挥长三角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四大作用要发挥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依托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通过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大力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区域合作和技术服务,为长江经济带提供绿色发展的驱动力。要发挥绿色产业的支撑作用。依托长三角地区的环保产业集聚优势和市场需要优势,提升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长江经济带各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提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设施设备和解决方案。要发挥绿色制造的引领作用。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和先进制造基础,支持更多企业建立绿色制造系统和标准,通过产业合作和技术输出,发挥绿色制造企业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发挥绿色治理的示范作用。总结好美丽乡村建设、河长制、垃圾分类处理、区域联防联治、强化政府监管等经验,发挥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围绕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对接国际最高标准,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治理文明,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治理的典范。光明日报《智库》周刊

第五篇: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关注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刻理解项目所处的区位背景,是东滩顾问多年来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文章多摘录于东滩顾问在项目咨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报告。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东起,西至攀枝花,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对于沿带城市或区域来说,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和趋势,可以从中探寻上中下游之间的区域合作机会,挖掘沿长江经济带的多种市场机会。

一、空间发展走势、长江经济带发展呈现“三圈一区”的格局

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三圈一区”空间格局,“三圈”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一区”三峡库区。

2、长江沿江开发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莱茵河,全长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江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城市。

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还相差较远。因此,长江沿岸未来仍将是我国区域开发的重点区域。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将逐渐向密西西比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等靠近。

3、沿江区域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状况将在未来10-20年内大大改善,沿江地区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根据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其中一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时速200公里,将长江的上中下游连接起来。

届时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成为这条交通专线上的重要结点。从成都到上海,将实现夕发朝至,旅行时间有可能从现在的35小时压缩到12小时左右;从重庆到上海,也只需10小时左右。

4、“三圈成线、南北拓展,龙头带动、三级拉动”的空间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把三个经济圈沿长江三点成线,并沿长江经济带南北向拓展。三个经济圈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决定了它将是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产业的发展趋势

1、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1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

值的70%,高科技带动沿江省市的经济总体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发展速度。

2、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以汽车、钢铁、医药、石化、丝绸、电子、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该经济带集中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雄厚的工业基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总量的重点区域以及生产力提升、产业升级的支撑基地。

3、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支柱产业

根据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江地区优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交通优势——水上运输。今天,虽然水上运输影响力有所下降,不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依然是区域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第六大江——长江,同时长江与东海、黄海连通,而洋山深水港就是内河航运与远洋航运的承接点。长江经济带周边各大城市都能利用天然的沿江优势发展物流业。

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其中物流中心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武汉拟建设三中心,其中一个是航运中心;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也在建设各种类型的物流中心。

4、长江沿岸的旅游业发展将呈一体化趋势

长江旅游资源丰富是不争的事实。长江上中下游各自特有的旅游资源除外,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风光、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也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各城市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沿江经济带的三大都市圈也有必要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开发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加快长江沿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5、长江沿岸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加快,呈现一体化趋势

长江29个已建立多层次协商议事机制,建立沪、宁、汉、渝等中心多边或双边高层领导及部门对话和议事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谋求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东西联动和上中下游经济协作区互动,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形成资源型、加工型、高技术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有机链接的长江产业带,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

下载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是一个整体,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资源优势等不一样,要实现其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

    浅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金融学论文 课题:浅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学校 河北农业大学 学院 商学院 班级 财务管理 1201班 姓名 周钻学号 引言: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姓名: XX 学号:20143301XXX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李齐全 2014年 12 月6日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摘要 中国现阶段区......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 录 一、基础和形势 (一)成绩和基础 (二)问题和压力 (三)战略机遇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四)分区保护重点 三......

    长江经济带规划报告文件

    长江经济带地域范围: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

    铁路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铁路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批两台自动售(取)票机分别落户中国500强企业兴发集团总部和猇亭工业园区。铁路部门立足实际,主动发挥运输骨干作用,参......

    初中政治中考热点

    (二)、中考政治热点、重点问答题型设计及参考答案(材料略)一、“中国梦”(材料取自十八大或习近平语等)1、什么是中国梦?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答:①......

    2015中考政治热点

    中考政治热点:一、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训练 1. 2014年10月20日14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二号送入太空。这表明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