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3 22:5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第一篇: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名:

XX

号:

20143301XXX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

李齐全

2014年 12 月6日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摘要

中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区域差距在逐渐扩大,中西部发展与东部地区资源、生产要素分配不均匀、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逐渐缩小区域差距,使得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已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国家现阶段的发展战略意图。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新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重要经济腹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积极主动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意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渐缩小区域差距,在解决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进行实践探索,提供经验,做出贡献,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从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关键字:区域差距;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

一、前言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视察上海,激励上海港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长江经济带第二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强调“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梯度发展。

长江经济带,从上海,到云南,途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2个直辖市。涉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滇中地区,黔中地区。

如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看,1990年其分别位45.9%、22.2%、20.3%和11.6%,2009年其分别位53.8%、19.3%、18.3%和8.5%,东部地区上升了7.9个百分点,而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分别下降2.9、2.0和3.1个百分点。在区域间存在产业发展差距的情况下,推进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展地区转移,使欠发达区域通过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提升内在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从而能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化解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选择承接产业转移位主题,被批准为国家示范区,正是从产业发展层面探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实现路径,为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作出示范,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经验,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这就是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建设的时代价值所在。

二、给安徽省发展带来的机遇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从承接层面看,是中部崛起的新突破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在产业中起主导地位。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就是在对外开放中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是工业落后,只有通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转移,提升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才能加快崛起。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更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加快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进一步做强汽车、冶金、化工、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增强长三角腹地的支撑作用,促进长三角加快发展,也能带动沿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从转移层面看,是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的新提升

产业发展是不断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梯度地区,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土地、资源、环境压力,产业结构毋须转型。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不仅紧临长三角,发展基础良好,而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皖江城市带要依托相对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力,完善城镇体系,提升皖江城市带综合实力,建成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引擎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地区要全面这些目标,产业转移和转型就十分迫切,而皖江城市带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转型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这样,皖江示范区的建设,就从产业承接方面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从而体现出皖江示范区建设对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时代价值。

3.从产业承接与转移的机制层面看,是探索区域分工合作的新机制

承接产业转移从表面上看是产业布局的空间变化,实质上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扩展和深化。皖江城市带以建设沿江产业密集带为目标,充分发挥沿江城市群综合优势,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皖江城市带正逐步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基地。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也加强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从最初依赖于地区劳动力、政策优势引进一些化纤、纺织、机械等传统轻重工业,逐渐转变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对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头和示范效应。4.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层面看,是探索缩小区域差异的新路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就是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聚,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也就必然会培育产业优势,提升皖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会带动安徽全省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也会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起示范作用。同时也会成为长江经济带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提升城市群中心城市合肥、芜湖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逐步打造更具区域竞争力的城市群,实现城市群是我省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体形态。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功能完善的践行区。城市群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城镇密度提高、产业集聚发展、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这些要素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引起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重要城市群之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强。

三、安徽省关于实施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 强力推进产业承接载体建设  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升级  保障建设用地供给

 充分发挥税费优惠和价格政策效应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 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 支持内外贸发展  强化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 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四、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展望

示范区的设立,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基础较好、条件优越。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规划,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重点承接产业加快发展。到那时,示范区的经济规模将快速扩大,实力将大大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进一步提高。

五、结论

在中国区域振兴战略的沿江一线,国家赋予先行先试权的探路者,先有浦东,后有成渝,再有武汉与长株潭。棋行中盘,落子无声。有人断言,在国家级的区域战略布局中,沿江不会再有一“子”。然而,800里皖江还是执着地等来了一份“国家使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从点题到破题,从酝酿到启动,从数易其稿到艰辛奔波„„一个承载了太多猜想的“国字号”示范区,即将在各方的期待中大幕开启;从幕后到台前,从研究到决策,从安徽责任到国家战略„„一个承载了太多使命的“国字号”示范区,即将在风起潮涌的皖江喷薄而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地区[2010] 97号 [2]中共安徽省委文件 皖发[2010] 2号文

[3]杨善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J].科学出版社,2013(3)[4]王希.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N].铜陵学院学报,2013(5)[5] 李峻峰.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定位.安徽新闻网,2014 [6]洪功翔等.新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科学出版社,2009(8)[7]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百度百科

第二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要求,研究讨论《2015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下一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

张高丽表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地区与地区、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不搞“政策洼地”,不搞“拉郎配”,避免虚假项目和污染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张高丽强调,要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加强统筹,扎实有序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加强规划引导,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顶层设计。要继续挖掘和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干支流航运能力,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合理引导产业转移,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保护山水特色和历史文脉,搞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衔接互动,提升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确保长江经济带水清地绿天蓝。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要科学论证重点项目和工程,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有关省市和部门要强化责任,积极作为,搞好配合,狠抓落实,切实把长江保护好利用好,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好发展好,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马凯、孙政才、韩正、杨晶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三篇:铁路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铁路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批两台自动售(取)票机分别落户中国500强企业兴发集团总部和猇亭工业园区。铁路部门立足实际,主动发挥运输骨干作用,参与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高铁为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优质出行体验。铁路部门完善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网,努力构建“经济带内畅通、南北辐射通达”的铁路客运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顺畅的出行服务。大力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推进合武高铁提速工程,把运输能力集中投向成都、重庆、上海、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宁波等方向,重点解决沿江方向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聚焦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改善阳新、当阳、巴东等贫困县区老百姓铁路出行条件,沿江36个中间站旅客发送量较上年增长20%;深化“厕所革命”,推广“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常旅客会员、站车Wi-Fi等服务新举措,努力让旅客有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铁路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新引擎。通过加强物流基地、移动装备、专用线、内陆港建设等硬件设施的主动衔接,推进 “水转铁”“公转铁”项目,畅通铁路与公路、海运、空运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主动承接江船、公路大宗货物运量转移,减少对长江的污染。为长江经济带交通更顺畅多作贡献。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沿江区域铁路货运有效供给,主动承接江船、公路大宗货物运量转移,减

少对长江的污染;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推动公铁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加强中欧班列运营组织,加大沿江货运班列开行力度,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铁路打通长江经济带国际贸易新通道。为落实铁路总公司提出的打造沿江区域中欧班列品牌的要求,武汉局集团公司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铁路国际物流,形成以武汉为支点,襄阳、宜昌为辅的“一拖二”中欧班列共享模式,打通阿拉山口、满洲里等5个出境通道,联通德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实现中欧国际货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搭建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陆上桥梁。

第四篇: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方略研究

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方略研究

摘 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区域带,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1个省市的内河经济带,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更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带。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宗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云南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具有独特区位、开放与发展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与后发优势。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促进“美丽云南”与“数字云南”协调一致的重大战略举措,应着力夯实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尽快编制对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拿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方略,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关键词 数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方略;云南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008-03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以水为纽带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带。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节点,区位优势独特、开放态势良好、发展形势趋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云南”与“美丽云南”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跨越新路,是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重大现实

问题。文献回顾

长江经济带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东起上海市、西至云南省,范围覆盖上下游的11个省市,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该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的“三大支撑带”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长期处于热点状态。

代表性的有:邹辉、段学军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2]。方大春、孙明月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来打造交通运输带,而是要着眼长江流域的产业梯度特征和地域特点,构建产业国家价值链和点轴面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彭劲松认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域广阔使得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管控;二是区域管理主体多元化、复杂化,难以协调;三是缺乏统一权威的规划与协调长效机制[4]。刘保奎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应把创新驱动发展放在核心位置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5]。等等上述研究,主要侧重点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沿江领域各省市融入与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研究。

此外,一些学者就部分省市融合和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有: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认为,要加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加强在交通、信息、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6]。

蒋昭乙认为,江苏对接长江经济带应突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主题主线,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7]。王平认为,安徽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曾光认为,应发挥高铁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赣湘黔滇四省合作,共同打造“沪昆高铁经济走

廊”。[9]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快速干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加快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物流服务软实力[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波涛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未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构建信息化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设施共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11]。

以上学者结合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研究,但是就“数字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研究的极少。本文将对“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探讨并给出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方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2.1 “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概念

2016年6月,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以及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发展思路是“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发展格局是“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其中,“一轴”,即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即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即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即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新时期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向创新要动力,而“数字长江经济带”正是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聚”创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目前,“数字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与东中西部各省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定位,按照“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绿色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

2.2 “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抢抓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与协调发展带的重要抓手。

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应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1 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上海、浙江、重庆、贵州等省市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抢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数字鸿沟”,西部地区“数字洼地”较为凸显,特别是“互联网+”行动所依赖的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即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客户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在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需要长江流域各省市形成合力,共同完善经济带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支撑。

2.1.2 制定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需要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共谋“一盘棋”的思想,要对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厘清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数字长江经济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2.1.3 搭建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平台

积极建设长江经济带大数据中心,有效挖掘数据资源,努力闯出一条数字资源型经济发展之路,逐步消除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深入开展数据交易,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数据高地”,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数“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2.1.4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

?底志?济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的新动能。

纵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径,上海、浙江等省市属于创新引领型,江苏、四川等省份属于成熟应用型,安徽、贵州等省份属于变革驱动型,云南等省份则属于基础潜力型。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长江沿线各省市的共同发力、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与挑战。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方略

3.1 尽快制定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规划

云南应以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指导,立足《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将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与云南数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云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云上云”行动总体规划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积极引导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3.2 有效开展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云南“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骨干网络支撑能力。有力推动宽带网络基础升级,加快建设“光网云南”“满格云南”“数字云南”和“智慧云南”,打造宽带、融合、泛在、高效、安全的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力争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增速跃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中上水平。

3.3 积极打造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建设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云南的具体实践与发展方略。云南要牢牢把握数字机遇,围绕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在长江经济带的特色定位,依托昆明呈贡、玉溪和保山“一核两翼”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建设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空间,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

3.4 努力构建先进的智慧政府

加快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云南省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推动省、州(市)、县(区)三级政务办公系统向“云上云”系统迁移,建立健全基于“云上云”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推进政务信息信息公开和相关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公众提供高效益民服务,努力构建先进、高效的智慧政府,促进“美丽云南”与“数字云南”协调一致,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结论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切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宗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而发展数字经济则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正是云南省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数字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N].人民日报,2016-01-08(1).[2]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1672-1682.[3]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63-67.[4]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2014(6):36-38.[5]梁昊光,游霭琼,刘薇,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53-164.[6]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6):508-514.[7]王庆五,章寿荣,杨亚琴,等.2015年新常态下深化一体化的长三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57-268.[8]王平.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3):29-31.[9]曾光.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5(6):17-21.[10]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梁志峰.2015年湖南经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27-338.[11]王晓娟,孙克强,王振.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1-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16-349.

第五篇:长江经济带的问题研究

长江经济带的问题研究

摘要: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形宏观格局,是全国经济联系的中心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政策的解读,提出了当前发展长江经济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研究分析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且基于安徽省自身的发展特点,重点解读了关于如何构建安徽省自己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安徽省自身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安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一、引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自古以来享有“黄金水道”的美誉,流经长江水道的省市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形宏观格局,是全国经济联系的中心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提出的开发沿边城市的发展战略,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沿边沿海的局部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发展。而长江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发展线,区域发展战略及区域经济策略提出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长江经济带”一词最早提出的时间是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在1984-1985年提出的,当时所用的名称是“长江产业密集带”,意指以长江河道附近的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城市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带动大城市周边的一些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最终实现长江流域附近的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要以上海都市为龙头带头作用,带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的明确了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自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的各省市依托自身优势纷纷提出来自己的发展战略,如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发展战略,中游的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上游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在这些战略的引导下,长江流域的各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意义

(一)发展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前为止,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已经达到目标,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要完成目标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如果中西部地区不能实现小康水平,那么国家的2020年实现全国小康该如何实现呢?所以当前的国家发展的战略计划主要在于促进中西部的发张,尤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二)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全国都面临这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长江流域上、中、下流整体呈现出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一方面,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沿海地区逐渐发展为转移已经成熟的产业;另一方面,中、上游又存在发展该类产业需求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中、上游的发展需求,可以依托长江这条黄金河道,发展上中下游的联动运输,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经济向中西部的转移,最终实现中西部的崛起。

(三)构建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的需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其他一些多个城市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当前是时代情形下,我国已经进入二次革命的时候了,需要打造中国经济新形式和构建“中国梦”。长江流域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所以长江流域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地方。实际上,在2013年9月4号,李克强总理指出“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因此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经济发展新支撑的需要。

(四)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沿江经济流域化的需要

由于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日益的便捷,资源的在不同的经济地区进行重整的形式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逐渐由点到线,在有线到面,区域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淡化。构建长江经济带就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个省市之间的相似性、互补性、系统性的特征,按照流域的方式来组织空间经济,从而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共同市场。

三、构建长江经济带所面临的问题

就一个国家来讲,每进入到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区域发展的重点。就目前的我国的区域发展来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不协调的状况,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变的情形。所以可以借此形成三大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状态,为新发展阶段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当前的情形来说,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并非已经完成了,而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如何才能有效构建一条贯穿长江流域的运输航线

关于交通运输问题不光单单是长江流域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整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城市交通,大都是单线,即使有多线的,彼此之间也相距很远,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关于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运输也存在是相应的问题。要完成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运输路线的整体,就必须要包括公路运输,不仅要涵盖普通的公路,还包括高速公路,而且江堤的两岸都需要修筑。同样对于铁路运输也是如此,不经有普通铁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增加高铁的建设,最重要是要实现各条线路的连续贯通,形成一个长江流域的全局经济运输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增加物流、人流的集聚效应,降低物流、人流成本。

(二)如何能够提高产业之间的联系

我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大,究其主要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滞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当年优势主要在于依靠劳动密集型,然而当代随着科技进步发展,沿海城市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发展方式,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已经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沿海地区之间的产业联系不足,虽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却无法转移、淘汰,特别是沿着长江流域向中西部转移,这可以阻止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趋势。这就是所谓的雁形发展模式理论。但是,由于存在地区保护,应该形成的雁形发展模式被阻隔了,经济发达发达地区的产业无法向落后地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也是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足的一个重大原因。金融危机过后,正常情况下,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度过金融危机,但是实际的情况确是,地区实行保护措施,组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一做法使得产业转移不能缓慢甚至不能进行,因而导致了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中西部地区却出现发展减缓的趋势。因此,急需要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共同进行,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三)省内城市间发展问题

把中西部省市和沿海地区的省市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一个省的发展如果存在双中心甚至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那么这个省的发展一定会很快。相对的如果一个省只是省会发展的非常好,他的资源都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发展上面,那么这个省的发展速度会很慢。比如像沿海地区的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广东的广州和深圳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和温州。这就是所谓“双中心理论”。双中心理论之所以能够促进一个省会的加速发展,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一个省会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发展中心,那么就会使得整个省会的资源向着不同的地区转移,而不是单纯的只是向省会城市转移,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同时,一个省内的不同发展中心彼此之间又会行成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关系,共同促进本省的发展。这样的结果是不仅仅使得本省的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了,同时有促进了省内新的经济发展点的产生。相比较来说,中西部地区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是省会独大的情形,资源全部都集中于省会的发展,资源的过分集中,很难形成由有效的竞争。

四、安徽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本文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意见》,依据安徽省的发展情形,对安徽省如何利用长江经济带的进行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加快省内各地交通运输的建设

根据我国的当前的发展规划,我省要加快关于基础的运输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关于机场,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港口运输的建设,按照长江经济带安徽省的机场布局示意图,我省力争在未来几年里能够在芜湖、滁州、蚌埠、宿州、亳州完成机场的建设,从而在安徽省实现一个环绕本省的机场网络运输路线。针对目前安徽省内的铁路运输线路的不完善,按照长江经济带的铁路网规划示意图,铁路方面,除沪昆高速铁路外,初步计划建设自上海经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连通南北向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在整个省内形成一个综合立体的空间走廊。

自古以来,长江坐拥“黄金水道”的美誉,水路运输也是经济和快捷的运输方式,但是它的真正价值却还未被开发利用。沿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建设长江经济带应首先完善交通体系,尽快打通沿江高速铁路、公路,同时在港口建设和机场布局方面有所作为。“长江的航运顺畅,需要相应的提高航道标准,另外,马鞍山和芜湖的航运中心地位也要提高,港口岸线应该重新布局,不能由一两个企业独占岸线资源。” 要建设布局合理的港口群,将芜湖港、马鞍山港、郑蒲港联合打造成江海联运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将合肥港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将蚌埠港建成沿淮地区航运枢纽。到目前为止,马鞍山正在围绕经营好港口这个独特的经济发展“推进器”,进而实现从“因钢设市”到“以港兴市”的转身;芜湖港口也在自12月8日,随着凯航星17号轮在芜湖三山港码头卸下13000吨铁矿石,八百里皖江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芜湖港货物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亿吨大港、长江南京以上第四个亿吨大港。

(二)要优化产业的布局,推进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一是要加强区域之间的中心各省市之间的合作,区域内的各省市要加强沟通,达成共识,避免盲目的引进资源,破除区域之间的竞争壁垒。二是要增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性,打破长江经济带行政区划限制,构建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自由贸易的共同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通,建设长江经济带共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经济格局和资源配置优化、市场共享、相互补充的产业体系。

(三)科学创新,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整个省经济发展不光单靠一个省会城市就能带动起来的,需要省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动发展,优化个城市之间的资源分配。首先要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根据各个地区的地区位置特点以及资源状况不同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优先发展。例如要充分发挥芜湖和马鞍山这两大运输港口的优势,促进地区资源能够有效的转移到需要的地区,将自身的资源、环境等有事和外部的资本、人才等相结合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再次,加快我省主要的中心城市建设,形成以合肥为主导,芜湖、蚌埠、马鞍山共同联动发展的多中心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我省其他城市的发展,最终实现安徽整体区域的协调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孙红玲,刘长庚.论中国经济区域的横向划分[J].中国工业经济,2005.[3]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M].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6).[4]赵琳,徐廷廷,徐长乐.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07).[5]伍新木.应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0).[6]罗蓉.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07(02).[7]林毅夫,蔡?P,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06).[8]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作者简介:刘 飞(1991?C),男,安徽凤阳县人,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下载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其水能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辽阔,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脉,它横跨9大省市,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随着社会......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二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大江东流,奔腾不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拉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序幕。5年来,习近平总......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一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021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三

    2021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绘就了长江......

    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会议现场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4......

    石首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石首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构建“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新发展的重大战......

    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5篇

    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热点材料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