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

时间:2019-05-13 09: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

第一篇: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

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日益多样化,相对的,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对精神消费也越来越注重。但是农村的各种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处于一种落后阶段。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物质文化的多样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也变得更加迫切.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区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有些设施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行文化之实。有的还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也不够丰富。农村一些文化站(室),缺乏活动设备和活动项目,除了棋牌室比较热闹,有许多老年人在里面打麻将、下棋、打牌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冷冷清清。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一次性投入轻后续补给等现象;二是统筹兼顾、均衡

发展不够,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村落规划配套不足;三是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对于目前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及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2、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区政府应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在继续推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自觉兼顾乡村普及性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坚持基层优先、统筹推进的原则,合理调整公共文化资源,逐步改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社之

间不平衡的问题。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要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

3、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力度 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4、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社会效益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区政府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同时要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的经济水平决定着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状况,结构和效率。政府应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鼓励、引导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先富帮后富的和谐局面。研究表示,现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在不发达地区,农民甚至没有文化活动,更谈不上设施建设了。所以,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缩小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发展中作用巨大,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发掘民族和民间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有利于营造农村投资软环境。

政府在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还要引导投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主要 以加大政府投入为基础,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农民需要和当地民间文化特色。各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资源千差万别,群众的喜爱也不可能都一样,如有的地方是戏曲之乡、杂技之乡,有的地方爱剪纸、捏泥人,文化设施的建设就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尽量地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在当地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和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公共文化设施应发挥出多功能的作用,如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不仅是文艺演出、民间文化展销、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的场所,也可以进行图书阅览、科普培训、体育竞赛、休闲娱乐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中心。

加大投入农村文化设施的力度,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关心和爱护的好事和实事之一,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要认识到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切实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作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来抓,发挥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主导作用,将资金向农村文化设施倾斜,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倾斜,这是建设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个人捐资、社会筹资、利用民资等多种办法,进一步拓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而一些大型场所如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等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的项目,有关部门要有眼照顾政策,帮助解决用地问题。

相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基础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长足的进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也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众的主人翁

精神,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建言献策。对群众要进行广泛宣传,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广泛组织群文化活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文化设施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先进的农村文化发展可以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农村文化也可以给农村稳定带来消极作用。,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城乡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还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双向互动长效机制,使双方共赢发展

第二篇: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机遇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名:

XX

号:

20143301XXX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

李齐全

2014年 12 月6日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机遇研究

摘要

中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区域差距在逐渐扩大,中西部发展与东部地区资源、生产要素分配不均匀、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逐渐缩小区域差距,使得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已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国家现阶段的发展战略意图。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新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重要经济腹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积极主动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意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渐缩小区域差距,在解决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进行实践探索,提供经验,做出贡献,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从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关键字:区域差距;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

一、前言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视察上海,激励上海港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长江经济带第二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强调“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梯度发展。

长江经济带,从上海,到云南,途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2个直辖市。涉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滇中地区,黔中地区。

如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看,1990年其分别位45.9%、22.2%、20.3%和11.6%,2009年其分别位53.8%、19.3%、18.3%和8.5%,东部地区上升了7.9个百分点,而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分别下降2.9、2.0和3.1个百分点。在区域间存在产业发展差距的情况下,推进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展地区转移,使欠发达区域通过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提升内在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从而能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化解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选择承接产业转移位主题,被批准为国家示范区,正是从产业发展层面探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实现路径,为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作出示范,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经验,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这就是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建设的时代价值所在。

二、给安徽省发展带来的机遇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从承接层面看,是中部崛起的新突破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在产业中起主导地位。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就是在对外开放中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是工业落后,只有通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转移,提升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才能加快崛起。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更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加快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进一步做强汽车、冶金、化工、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增强长三角腹地的支撑作用,促进长三角加快发展,也能带动沿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从转移层面看,是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的新提升

产业发展是不断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梯度地区,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土地、资源、环境压力,产业结构毋须转型。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不仅紧临长三角,发展基础良好,而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皖江城市带要依托相对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力,完善城镇体系,提升皖江城市带综合实力,建成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引擎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地区要全面这些目标,产业转移和转型就十分迫切,而皖江城市带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转型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这样,皖江示范区的建设,就从产业承接方面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从而体现出皖江示范区建设对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时代价值。

3.从产业承接与转移的机制层面看,是探索区域分工合作的新机制

承接产业转移从表面上看是产业布局的空间变化,实质上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扩展和深化。皖江城市带以建设沿江产业密集带为目标,充分发挥沿江城市群综合优势,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皖江城市带正逐步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基地。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也加强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从最初依赖于地区劳动力、政策优势引进一些化纤、纺织、机械等传统轻重工业,逐渐转变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对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头和示范效应。4.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层面看,是探索缩小区域差异的新路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就是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聚,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也就必然会培育产业优势,提升皖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会带动安徽全省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也会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起示范作用。同时也会成为长江经济带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提升城市群中心城市合肥、芜湖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逐步打造更具区域竞争力的城市群,实现城市群是我省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体形态。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功能完善的践行区。城市群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城镇密度提高、产业集聚发展、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这些要素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引起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重要城市群之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强。

三、安徽省关于实施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 强力推进产业承接载体建设  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升级  保障建设用地供给

 充分发挥税费优惠和价格政策效应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 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 支持内外贸发展  强化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 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四、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展望

示范区的设立,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基础较好、条件优越。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规划,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重点承接产业加快发展。到那时,示范区的经济规模将快速扩大,实力将大大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进一步提高。

五、结论

在中国区域振兴战略的沿江一线,国家赋予先行先试权的探路者,先有浦东,后有成渝,再有武汉与长株潭。棋行中盘,落子无声。有人断言,在国家级的区域战略布局中,沿江不会再有一“子”。然而,800里皖江还是执着地等来了一份“国家使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从点题到破题,从酝酿到启动,从数易其稿到艰辛奔波„„一个承载了太多猜想的“国字号”示范区,即将在各方的期待中大幕开启;从幕后到台前,从研究到决策,从安徽责任到国家战略„„一个承载了太多使命的“国字号”示范区,即将在风起潮涌的皖江喷薄而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地区[2010] 97号 [2]中共安徽省委文件 皖发[2010] 2号文

[3]杨善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J].科学出版社,2013(3)[4]王希.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N].铜陵学院学报,2013(5)[5] 李峻峰.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定位.安徽新闻网,2014 [6]洪功翔等.新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科学出版社,2009(8)[7]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百度百科

第三篇:关于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党员访万家寒假社会实践

关于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中央近年来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

等层面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进一步了解近年来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的发展状况,更好地了解家乡、进而建设家乡,做了此次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尚岗村

调查时间:2014年寒假(2014/1/18---2014/2/28)调查方法:走访、实地考察

调查人员:2013013027徐斌彬

2013013029邓旭隆

2013013139尚奇 调查内容:根据小组成员的实地考察与走访,发现近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因此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政治方面:农村在政治方面的突出表现即为基层民主政治。由于尚岗村较为封闭落后,民主选举的氛围并不是很浓厚。据村民反映,还在今年之前,选举中常常出现暗箱操作、事先内定的丑恶现象,村民的权利根本不能很好地得到维护。例如:中央会下拨支持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事实上,真正体现在农民身上的很少。一座大桥经历了4年之久也未建成,节水灌溉的设施也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贫困家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政府的补助。自从新任村官于2013年六月份上任,村里的大桥才得以顺利建立。

经济方面:近年来,尚岗村的经济有了相对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问题。

1、村村通公路确实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为村子的经济发展安上了车轮。但是公路由于本身兴修之初就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加之很长时间无人管理,村村通公路正逐渐走向老化,很多道路路面已出现断裂的情况,地面凹凸不平,又再次成为村民出行的障碍。

2、很多村民家里的住房已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以平房为主,部分居民已住上二层小洋楼。但村中仍有10%的居民仍为土坯房,居住条件未得到改善。

3、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尚岗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丘陵地带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河边的地带已改为种树,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保护了水源与环境。

4、发展多种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村民由以前的各家各户养殖畜禽已转变为集中养殖,专人管理,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远处看,很多地方有红色的瓦房,那不是居民区,而是养殖区。

5、中央农村政策的转变,使农村的人口有返乡的趋势,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文化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广电总局在农村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方提供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免费服务,开阔了农村居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每年都会有人员进村为农村居民提供照相服务,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乐趣。但是,不可否认,农村的精神文明活动仍然很少,村民未自发地形成,村委会也未加以正确引导。

调查反思:根据对尚岗村的调查分析,以后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1、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政治素养的提高,营造乡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自己做好自己的当家人。

2、推进农村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国家的支持下、村委会的领导下,发展畜禽业。

3、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的书屋、村民乐队等,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希望我的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农村房屋拆迁改造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

农村房屋拆迁改造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

一、城镇化建设下房屋拆迁的现状

为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城市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XX政府对农村房屋进行了大幅度的拆迁改造。拆迁改造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手段,同时城镇化建设是拆迁改造的目的和落脚点。为了更深入的了解XX农村房屋改造的过程,我们对正在进行农村拆迁改造的新北区孟河镇完成了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相关村户。通过调查显示,拆迁过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范围也越来越大,当地政府拆迁补偿主要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管理条例》、《江苏省房屋拆迁管理条例》、《XX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标准。

二、农村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拆迁补偿方面的问题。

(1)拆迁标准不统一。由于需要拆迁的农村房屋类型多种多样、房屋装修程度存在明显差别、房屋所有者年龄结构分布较广,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拆迁补偿标准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农民房屋随便补偿,对待老年人的破旧的小瓦房给予极低的补偿,更有些农民经营的副业中的棚舍不予补偿。(2)补偿不及时。通过对相关村民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当地很多村民现在还寄居在别人家里,没有自己的房子。拆迁之前当地村委会承诺在一年内分到新房,期限已过,但相关村民并没有拿到自己的房子。(3)拆迁奖金虚设。为推进农村拆迁的进程,加快拆迁步伐,当地政府在拆迁之初许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拆迁的积极响应次此号召的村民予以现金奖励。如今拆迁已经步入尾声,但是相关村民还没有拿到奖金。

(二)拆迁政策方面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在整个拆迁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先例可寻,大多数是根据相关的房屋拆迁条例进行模仿,缺乏一部规范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正是由于这种法律规范的缺失,农民对房屋拆迁没有一个规范的概念,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规依据,导致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比较混乱,使村民感到拆迁补偿的不公平,从而放慢了农村房屋拆迁的过程,影响城镇化进程。(2)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55.70%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农村拆迁改造的相关政策;有18.46%的人比较了解拆迁改造政策;只有14.10%的人十分了解拆迁政策;甚至还有11.74%的人根本不了解任何拆迁改造政策。对农村房屋拆迁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使村民大多不了解相关的政策,阻碍拆迁改造的过程,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三)农户主观意识方面问题。

(1)突击装修、抢盖房。有些农民一旦得知拆迁消息,马上突击装修,装修范围涉及到室内、院内等,使拆迁补偿中包含了很多不太合理的部分。(2)钉子户。一些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单方面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也有人与拆迁人打持久战拖延时间以达到自身目的。

三、农村房屋拆迁中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村民对拆迁中的法律政策意识淡薄。

部分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对国家颁布的相关农村房屋拆迁补助条款没有认识和理解,在相关部门组织采取拆迁措施时,盲目的阻挠,用各种方式阻碍实施拆迁工作以及向组织拆迁的组织部门要求过多不合理的赔偿要求。

(二)没有具体法律条文进行规范。

在目前的农村房屋拆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拆迁户过分的补偿要求、不合理的拆迁程序以及补偿标准的混乱等,都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和规范,导致在无法律限制的情形下,拆迁工作没有条理,拆迁户与拆迁部门无法达到共同协议,拆迁实施中纠纷不断,出现不合法的房屋拆迁。

(三)拆迁程序不规范。

由于拆迁程序的不规范,房屋拆迁中出现各类问题。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得到上级行政机关授权,以行政文件或通知的方式制定地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对村民的私有财产进行处理。地方行政机关扮演法规制定者、参与者、裁判者的角色,集所有权利于一身,使村民的财产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目前,在农村房屋拆迁的工作部署中,没有设立具体的相关管理部门,因此在拆迁实施中出现矛盾与纠纷无法得到权威部门处理与裁定,通常是拆迁户和拆迁实施部门共同协商解决,经常导致一些不公平的解决方案。

(四)多方利益的驱使。

农村房屋的拆迁关系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拆迁的相关政府部门、当地村委会、拆迁户以及村干部。相关部门期望通过较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拆迁工作,由此拆迁户获得满意的利益,政府部门取得政绩。但是,在多数农村房屋拆迁中,上级相关部门授权下级部门进行拆迁工作,下级部门通常直接制定拆迁的补偿规定,导致不合理的赔偿条款的产生,致使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五)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基层干部错误的认为发展经济必须要开发更多的项目,开发项目就必须占用耕地,浴室盲目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大量拆除农村房屋以实行经济建设,增加自己的政绩,忽视农民的根本利益,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农民拆迁户不得不进行房屋的拆迁。

四、农村房屋拆迁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法律法规。

目前对于农村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缺失,内容不完善,适用范围窄,导致在农村房屋拆迁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解决问题。因此,尽快制定农村土地使用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范拆迁程序。

积极对房屋拆迁政策进行宣传,使农民群众对拆迁政策有所了解,减少在拆迁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施拆迁前,对农村拆迁户进行拆迁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取得农民拆迁户的支持与理解,使农民拆迁户对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一定认识,并清楚通过何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让拆迁户认识到自己的义务,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拆迁。建立透明的工作制度。拆迁操作中的具体细节要及时公布给拆迁户,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建立健全补偿安置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为了防止农民因房屋拆迁造成失业以及来带的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建立完善对农民的就业培训机制。房屋拆迁给农民带来失业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就业培训计划,协助农民重新就业,解决失业问题。建立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包括建立就业创业扶助机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机制。建立实地农民的司法救济机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遏制拆迁中的不公平现象,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4、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下载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青浦团区委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5篇模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学院:药学院班级:09制药工程姓名:李培培学号:09313023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

    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www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总理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我从我寒......

    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在黄冈市莲花村的社会实践——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农业之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和地位。纵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个封建的农业大国形象绵延了中国几千年的文......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模版]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农村环保状况及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

    农村文化发展概论.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 名 专 业 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2014年秋 教学点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