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
年级专业:
09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11 年 8月 21 日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 调查地点:石家庄市长安区XXX村
调查对象(印章):石家庄市长安区XXX村村民
调查目的: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被指出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时至今日,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关心与日俱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30余年农村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精神文明建设万万不能与时代脱节,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能有力的反映农村人的精神状貌。只有深入的了解农村业余文化状态,才能及时有效的作出调整,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介绍
XXX,隶属石家庄市长安区,位于石家庄市的东北部,北二环以外,总共有800多户,总人口2736人,耕地面积900多亩,人均纯收入6423元。同大多数农村一样,XXX村的村民物质要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人民的生活状况日益改善。
为了深入的了解农村业余文化状态,我采用访问和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访问村中的村委等领导人,从他们身上了解主要形式,调查问卷尽量用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话,以选择题为主,以适合各年龄段、各知识水平的人群。村民们非常配合,发下去100张调查问卷,完成了100张,完成率为百分之百。经过了几天的调查之后,我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大体上了解了XXX村民的业余文化状况。以下是该村几种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
(一)打麻将的少了,运动的多了
以前,打麻将是主要的业余娱乐方式。农民通过打麻将来缓解一天工作的劳累,放松身心。所以打麻将流行起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差不多家家都有一副麻将,人人会打,人人爱打。然而,打麻将娱乐虽好,却与赌相关。毕竟是和血汗钱有关的事。农民挣钱大多靠自己的力气,是血汗钱,每一分都来之不易,若拿来做赌注,岂不是不尊重血汗钱了。所以,麻将可以打,但最好是纯娱乐的,不以金钱作为赌注的。
与此同时,扑克也是农民喜爱的对象,亲朋好友没事打打扑克,也可以亲近感情,输赢不重要,也不算钱,重要的是娱乐的心。
若是老年人,则会亲近纸牌,比扑克长且窄的一种,每每午后,那些在田地里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就五个一群七个一伙,打起纸牌,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
现在,随着村里体育设施的引进,例如伸背器、仰卧挺身器、蹬腿器等等,更多的人选择在清晨或者晚上锻炼身体,伸展伸展,运动运动。村民很喜欢这种新式运动,越来越多的村民朋友来到这里做锻炼,上至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下至三四岁的小孩。在这里,一起运动顺便聊聊家常,是他们简单的快乐。原来一些打麻将玩扑克的时间也被用在了这些健身器材上,打麻将的渐渐少了,做运动的渐渐多了。
(二)视野开阔了,途径丰富了
看电视是农民喜爱的娱乐途径。自从电视普及至今,电视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像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还有农民关心关注的农林科技,时事新闻等等,不胜枚举。看电视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知识。调查显示,100%的农民家庭里装有电视机,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的人有56%。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渐渐普及,现在一些农民家里装上了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为村民们开阔视野开辟了新道路。但不同于城市利用电脑辅助工作和学习,在农村人们主要使用电脑聊天,看电影,玩各类游戏。而起值得担忧的是,有些小学生年纪小小,就接触电脑游戏,如果不稍加管教,容易成瘾,家长千万不可大意啊。
(三)吃完晚饭干什么——走,跳舞去
以前,吃完晚饭,人们会串串门,聊聊天,简简单单。而现在,XXX村的村南会有成群结对的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并且引来不少人观看。这些跳舞的村民,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一群娃娃兵来助阵,场面好不热闹。虽然不是专业的舞台,但是音响想起来,舞步跳起来,这里就是最美的舞台,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好去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了解到农村的业余文化方式逐渐增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娱乐活动知识含量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打麻将是村里大多数人喜爱的娱乐方式,但是打麻将并不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时间坐着不动对眼睛不好,还容易得颈椎病。另外,打麻将和赌博相关。这种以金钱为赌注的赌博方式可能会使部分农民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掉。他们会终日想着赢钱赢钱,当真的赢了钱的时候,就想赢得更多,当输了的时候,就想着捞本,再来几圈。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几时休?农民挣钱不易,如若输在赌博上,真的是说的上心痛啊。
网路在农村的出现,可谓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网络使用不当,将会得不偿失。例如,当人们在尽享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时,由电脑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悄然而至。除了对视力的影响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也不容忽视。颈椎病、肌无力都是应该提防的。像颈椎病,本来是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但现在,一些青年壮年因为长期看电脑不注意的缘故也得了这个病。另外,有的人工作之余喜欢玩电脑游戏,从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果经常读读书,看看报,相信孩子也会跟着做。从三岁看到大,为了孩子,年轻家长也不能沉迷于游戏。而现在,有的小学生对网络的异常喜爱,也是我们应该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网络里是的非的、红的黑的什么东西都有,小孩没有辨别能力,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话,容易荒废学业。
(二)与书本有关的业余文化形式太少了
有些家庭订有报纸,偶尔可以翻翻看,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文化。然而仅仅靠报纸,是不能满足村民对汉语言文字的要求。除了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其他人购买各类书籍,阅读更是不用说。农村不像城市有图书大厦、图书馆,可以随时购买和阅读书籍。然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民不应该离开书。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农民读书意识淡薄,三是政府倡导力度不够,四是缺少物质资源和资金支持。
(三)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民参与热情不够
没有专业的文化干部领导组织文化娱乐节目,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节目难以开创,顶多是村民们自娱自乐,跳跳旧舞,唱唱老戏。
部分农民不重视业余文化生活,对群众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很少。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道德教育,净化社会风气
开展各种形式对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净化民风,对赌博严加控制,尤其是大金额的赌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赌博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另外,对网吧的要求——“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要坚决贯彻的执行,决不允许不遵守规则的网吧出现,有过必究,以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建议在村里建设一个小小图书馆,让人们有书可读,有处可读,并且给图书馆做好宣传,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激发村民的读书热情。另外,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交换读书心得,解惑答疑,促进读书的不断进行。
(三)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
我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例如,定期组织歌唱大赛,评选出农村之星,激励喜爱唱歌的人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的歌唱。还可以定期和其他村子组织联谊,唱歌,唱戏,跳舞,相声,打鼓,各种形式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工作的劳累之余尽享快乐。
四、调查总结
通过此番调查,了解到农村的业余文化状况,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然而,新农村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村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应该秉承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身为农民的利益着想,为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着想,提倡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的业余文化形式,遏制低级、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业余文化形式。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老百姓的富足安康就是国家的富足安康。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信农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一定可以越来越越好!
第二篇: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分析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姓名:魏晓丹学号:2008403100年级专业:2008级 编辑出版专业指导教师:王华玲
2010年08月15 日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08月01日—2010年08月1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梁二庄乡
调查对象:魏子敬魏子良魏子钦魏子山张丹丹
魏静郑晓燕李海月陈书彬陈明杰
调查目的:深入调查研究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良方
案,丰富农村业余生活。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党政工作的重要部分甚至为核心部分。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且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维持这个基本状态。因此,农民的问题始终都应该受到普遍的关注。时至今日,建国六十余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集体奔向小康生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村业余文化到底该如何开展,现状如何,如何让我们的新农民在新时代过上物质与精神双重丰富的生活?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就此,我对本村农民的业余文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系列问题,总结陈述如下。
一、农村业余文化状况基本现状
㈠看电视、串门,最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农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大件用电器。电视在农村的产生,极大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电视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成为农民接触外界的最主要途径。毫无疑问,电视打开了农民的视野,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没有普及的时候,农民的休闲方式与现在有了很大差异,丰富农村生活,电视功不可没。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会看电视,而且每天都会有部
分时间收看电视。55%以上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多可达十余个小时。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来人文法制节目也大受欢迎,如《法律讲堂》、《说事拉理》、《传奇故事》等。
另外,作为农村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串门依然是人们最受青睐的选择。80%以上的受访群众表示有串门的习惯,并且呈明显的高频现象。
㈡ 打牌、赌博泛滥
据调查显示,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在当地农村出现了大量赌博现象。其中以中青年为主,男女各占比例相当。在笔者的访谈以及以前的农村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中青年人都会打扑克、搓麻将,甚至一些小学生也会凑在一起玩扑克,不少年逾古稀的老人也经常在一起打打麻将。就玩牌使用的工具来说,一般是扑克和麻将两种,偶尔还会有牌九。扑克各有许多种玩法。其中几种方式的赌博性质比较严重。打牌的形式还会有流行文化的某些特征。
这种现象在农闲时期尤为突出,春节期间笔者深有感触。大多数参与者并不认为这是不良行为,而只是单纯的娱乐休闲活动。因而,会赌的特别大的极少。而赌的比较大的,应该也估计不超过一百人。然而,我们的政府有必要加强教育,防患于未然。防止大赌、恶赌现象出现,尤其应该杜绝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
㈢ 一年一度的庙会,亲朋好友的狂欢
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90%以上的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各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而各路小商小贩也不会错过时机,卖艺的,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笔者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是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的。
诚然,这样的庙会对于农民的业余生活无疑是个鲜活剂。笔者对于儿时的庙会至今记忆犹新,深感其中乐趣。可是,毕竟对于活动范围狭小的农民来说,一年一度的庙会频率小了点。相信随着这种感触的加深,庙会会成为农村的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㈣ 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
调查显示,在城镇已经广泛普及的互联网,在农村已经产生了萌芽。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几乎每村都已经出现了电脑、网络,然而,相对而言,这样家庭的数量实在是不太可观(每村一家两家或稍微多点)。在城镇居民为信息时代信息爆炸而烦恼的同时,农村居民的信息依然呈相对匮乏的状态。但是,就如过往的每个时代一样,相信农村的信息时代也将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农村到来。
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如何让农民尽快的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让农民利用健康的网络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的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笔者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笔者认为家乡农民目前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文化事业的进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适应。在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大道上,文化生活却在退化。所以笔者有以下建议: ㈠ 加强硬件建设
农村乡镇应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和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现在来看,当地农村中具有固定文化场所的村子还是极少。政府应该争取在每村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并配置部分建设器材,定期播放电影等。
㈡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观念。
㈢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都要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下乡演出活动。
要组织编创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小康社会。各级图书馆、美术馆、画院,要积极开展送图书、送书画下乡活动。各级文化艺术馆(站)要面向农村,组织开展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这样既满足了农民朋友的需要、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能让他们少打麻将并从戏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
笔者了解到,现在每村每月虽然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但是“收视率”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影本身的缺乏趣味性,多是年代较古老,题材性对缺乏吸引力。㈣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严厉打击一切淫秽、色情、迷
信等现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制定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以整治促规范,健全管理体制。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发挥各类文化队伍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农村文化气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调查总结
半个月以来,笔者走访了本村几乎所有家庭,不下百家,调查人数不下200人,上至七十余岁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少在很大程度如实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农村业余文化状况。也正是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父老的调查,不禁对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文化生活却低俗乏味的农民产生一种十分沉重的同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最高的文化水平也就是高中。在笔者父母的时代,他们几乎是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生活的时代,农村的物质生活还不能得到满足,文化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乏味的十分可怜。比他们年纪更长的,到现在还是不太能适应现在的文化娱乐,即使收看电视,也不会观看电视剧,多选择戏剧频道,《梨园春》犹受欢迎。对于现在的中青年来讲,他们则相对较好一些,由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文化生活有较高的要求。
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盲从的时候,农民却依然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日子,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大城市求学,使笔者对农村生活有太多的体会。在调查中,笔者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堕落,而是他们还不富裕,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太贫乏。不是他们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而是他们没有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追求。不是他们不想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而是他们所受教育有限,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对此,笔者由衷的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当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他们以更丰富、更精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篇:农村业余文化调查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统计09041003** **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及当前农民业余文化水平。只有了解了现阶段状况,才能根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出新的规划及调整来提高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促进农村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化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1、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户县政府鼓励各社区及村委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大赛等。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据调查询问显示,户县各地地有文艺演出队的村镇占74%。许多地方已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户县农民画、社火等民间工艺项目和锣鼓、花灯、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形成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化品牌。
2、兴建文化广场
目前户县县政府正积极兴建文化娱乐广场,如人民路广场,街心花园等,成为了群众集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据调查显示,甘亭镇附近有文化广场的村镇占50%。在这些广场上群众自发组织进行娱乐活动,健身舞蹈、太极拳、诗书画展览成为广场文化的主要内容。每到傍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们聚集一起融融乐乐,洋溢着和谐、安宁、祥和的气息。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在广场有声有色地开展,为户县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鼓励文化场所的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业余休闲文化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歌舞厅,卡拉OK厅,网吧,棋社等。据调查显示,户县各个乡镇有上网场所的已占84%.这些休闲文化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
(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业余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农村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政府在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与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大部分地区处于“做样子”的状态,对于政府的方针政策执行的不认真不彻底,许多活动只是象征性的每年举行一两次。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农村业余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前部分乡镇领导存在不立即行动的消极思想。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视仅限于写在文上、放在桌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落在行动上,导致农村的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
2、区域差异,农村业余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据调查询问显示,户县各地居住地附近没有公用健身器材的占32%,而这32%的居民大多是住在偏远地区。越是接近县中心的街区或村庄,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就越好,不仅业余文化活动组织频繁,而且娱乐活动的硬件设施新且全。而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的业余文化建设就较明显落后,不仅业余活动少而单一,而且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公用的文化娱乐设施。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发展出现因地域问题而呈现不平衡的状态。
3、农村文艺的专业人员缺乏。
虽然政府鼓励文化人员下乡,并且培养了许多文化专业人员到基层,但是因机构改革和人事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部分乡镇文化干部岗位转换频繁,工作连续性不强,人才培养举步维艰。部分农村文化干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老化,对各种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学习新知识指导当前工作的能力不强,加上近年来培训较少等问题,造成了农村业余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式简单、缺乏新意,难以对农民群众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发展繁荣户县镇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完善文化运行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切实负起责任, 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的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从而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在资金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需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管理,切实把农村业余文化的专项基金全部用到对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设上去,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于那些偏远乡村更应提高重视,并且加以扶持帮助。此外还要加强管理制度,监督基层部门充分运用好这些专项基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建议基层部门积极开发农村具有独特特质的文化娱乐活动,搞出自己的品牌,自力更生,既发展弘扬了农村文化又为自己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
一要稳定农村文化队伍,通过激励机制,完善保障体系,鼓励和吸收优秀文化人才到农村文化岗位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能说能唱、能歌善舞、能文能武”的农村文化复合型人才。
二要加强文化专于培训,采取委培,到文化部门上挂锻炼,吸纳参与大型文艺活动的策划、表演,大力挖掘民间艺术,以师带徒,搞好文化队伍的传、帮、带等,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三是建立文化人才下乡体验生活制度,宣传、引导、鼓励文化人才投身农村文化建设。
四是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演出队,农家书屋、农家乐等,让农民的文化潜能在农村文化的实践中竞相迸发出来。
总结:
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当前农村业余文化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第四篇: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
农年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
姓名: 性别: 年龄段:(老人、青年、未成年)
1、您所在的村有电视的户数达到()
A、90%以上 B、70%以上 C、50%以上 D、没有或不清楚
2、您所在的村能上网的家庭占全村()
A、80%以上 B、50%以上 C、很少 D、几乎没有或不清楚
3、您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多选)
A、打麻将,打扑克 B、唱歌,跳舞 C、看电视,上网 D、去电影院看电影 E、没有 F、其他
4、您所在的村来过电影放映队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您所在的村有文化广场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您去过文化广场吗?感觉如何?()
A、去过(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B、没去过
7、您所在的村有图书馆或提供村民看报读书的场所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8、您对图书馆或提供村民看书读报的场所的环境和书报满意吗?()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9、您所在的村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0、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施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D、没有设施
11、村里是否有篮球队、乒乓球队或秧歌队等娱乐组织?()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2、村里是否有人买地下六合彩或参与其他赌博活动?()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3、在农闲时节村里是否组织农民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4、您订阅的报刊和杂志有?()
A、没订 B、《人民日报》 C、《共产党员》 D、《扬子晚报》 E、《楚天都市报》 F、《参政消息报》 H、《意林》 I、《农民日报》 J、《读者》 K、《老年之友》
15、您每年用于购买图书、光盘等的费用是?()
A、100元以内 B、100~500元 C、500元以上 D、不买
16、您所在的村子老年人业余娱乐方式主要是?()
A、聊天、唠嗑 B、看电视 C、打扑克、打麻将 D、散步 E、跳舞、秧歌 F、听收音机 H、下棋 I、没有 J、不清楚
第五篇: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可以肯定的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文化却相比落后。
经过调查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我们提倡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当然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进步应该是新农村进步的显著标志,但是,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设施破旧,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三、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少,质量不高。造成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是;
1、认识不清,心口不一致目前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部分乡镇却没有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待,一些乡镇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一,对文化站撒手不管了,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文化工作抓与不抓无所谓。在一些乡镇领导看来,需要投入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建设是可以先放一放或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
2、体制不顺,主管不到位首先是用人机制制约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文化站缺编严重,另一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进不来。文化站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一是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二是县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管理力不从心,有的文化站专干换了县文化部门根本不知道。文化专干地位低待遇差,是“弱势群体”。文化专干很寒心,许多都不愿意再干文化工作。其次,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造血功能不能强化,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再次,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欠帐”太多。改革开放以来,90%以上的乡镇没有新建文化设施,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挪作他用。以文养文,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普遍得了“贫血症”,急需输血。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巩固农村文化队伍、完善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文化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村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原则是: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农村文化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措施适合农村实际;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坚持弘扬先进文化与传承乡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加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坚持 “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到: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综合水平进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村文化队伍。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恢复农村集镇影剧院并建设数字化电影院。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农民喜庆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省农村电影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繁荣起来,使农村电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职务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镇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反而应予强化,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辟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县文化主管部门,应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在生活和福利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建设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二)开展农村“种文化”活动
为把农村文化做好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应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即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通过培养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他们唱主角,激发广大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这种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会把“文化下乡”变成“扎根在乡”,农民素养不断提高,和谐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具体做法:一是完善文化设施,为农村文化搭建舞台。为满足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可在农村普及有线电视网、电化教育系统,可要求每个村兴建一个文化舞台,通过政府资助、共建单位对口帮扶等形式,加大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并要求有条件的村建设文体活动室,添置健身器材、棋牌等文体设施,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建设新农村书屋,用知识滋养农民的心灵。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文化先行,把办好“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书屋中配置社科类、农业科技类、医药卫生类等各方面书籍。每到农闲时节,农民们就三三两两到书屋借阅,真正使书屋成为学科技、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让新鲜多彩的先进文化进村入户,以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三是培育文化队伍,构筑农村文化阵地。要对农村文艺演出队、文化特色户进行调查摸底,对道情、舞龙、龙舟等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开发,并建立档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不断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同时建立镇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镇文化站不定期组织文艺教师为村里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使散发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鼓励乡镇通过举办广场音乐夜、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有的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在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县的机遇面前,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繁荣农村文化。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