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

时间:2019-05-14 00: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

第一篇: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

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

今年8月9日,在县委组织安排下,参观了解福鼎市秦屿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实地观摩调研了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六事”制度以及富民社区“三融三评三网”党建经验做法。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紧紧围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让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小城镇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观念更新,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

如何将党建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中,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六事”制度以及富民社区“三融三评三网”党建经验做法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六事”制度以“干部理事、群众说事、按章议事、专人包事、代理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在强化村级监督,推进廉政勤政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区党支部探索实施的 “三融三评三网” 党建做法,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功能,激活社区建设主体,努力营造充满亲情的邻里氛围,引导组织、辐射带动社区党员、居民、单位融入和参与到社区和小城镇建设中。

二、与时俱进,努力让党建工作助推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参与配合。在小城镇建设中抓好党建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党员在重大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势必对小城镇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要想让党建工作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助推剂”,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学习永安市八一村的经验做法,实施“168”党建工作模 1 式,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作用,强化村党支部核心带动作用,在各类工作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肯干,以先锋榜样力量带动农民群众合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二是要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小城镇建设中组织实施创先争优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党建围绕小城镇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开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小城镇建设朝着科学、理性方向发展。三是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各项任务,大力倡导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培育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探索管用有效的学习办法,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为小城镇建设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习型人才。四是要借鉴学习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六事”制度以及富民社区“三融三评三网”党建经验做法,积极拓展党建载体,把工作重心落在服务居民上,把工作目标定在促进和谐上,长抓不懈、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居民、单位主动融入小城镇建设,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队伍的同时,营造和谐融洽的小城镇建设氛围。

三、立足实际,拓展小城镇建设中党建工作思路

在各地城镇化建设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大桥镇作为我县人口大镇,以宁古路建设为契机,及时启动沿路发展带规划,着力规划包括苍岩、沂洋、瑞岩、大桥、张洋、洋中、中村为主体的“七村一体”的大集镇格局;力争尽早建设上安章至临水宫公路,拓展大桥镇区发展空间,力争通过5—8年再造一个新大桥。同时,抓住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打造旅游大镇、强镇,带动其他区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大桥镇城镇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2 步伐,推动镇域经济在更高水平突破发展。在大桥镇强力推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面对新的党建形势,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一是要主动跟进小城镇建设合理设置党组织。立足小城镇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有序规划镇直机关单位和村级组织,转变过去单一开展活动的局面,整合资源,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实现小城镇党建由点向面递延,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强化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二是要主动适应小城镇特殊党员群体。进入小城镇的党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身份多样化,另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多样化,因此,小城镇党建必须适应这一特殊群体,利用宣教党总支、远程教育等有效平台,使他们不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主动引导党员进入小城镇党组织。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小城镇区域内的党员情况进行摸底,摸清党员的分布,按照《党章》要求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并结合实际对辖区所属全体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分片登记、分别授课。同时,对在职党员,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对年老体弱参加组织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定期走访;对外来务工或人户分离的流动党员,落实党的组织关系的接转,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组织他们定期过正常组织生活,最大限度地让党员重新感受到党的温暖,进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小城镇化建设发展潮流当中,促进党建工作提升上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篇:找准结合点 服务党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凝聚力

找准结合点 服务党校中心工作突出党建工作凝聚力

作者: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机关委员会来源: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机关委员会总支录入:Admin更新

时间:2010-7-7 10:45:32点击数:2

31【字体:

党校作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入手,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内容,不断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近年来,党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化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机关党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提升,为党校科学发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校委会高度重视机关党委的工作,始终把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做好党校工作的组织保障,强调党校党建工作一定要走在前头。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机关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具体工作由机关党委组织实施。校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党建工作会议,听取机关党委汇报,专题研究机关党委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每周一次的校长例会首先把机关党委的活动安排好,再研究其他工作。校委会多次对支部换届、吸收新党员、党员转正、半年督查、年终检查、“七·一”表彰等重要事项进行民主讨论,专题研究做决定,使学校的党建工作从时间、人员、经费上得到了有力保障。

校领导班子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目标,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主动到自治区党校听课,自觉参加市委在党校举办外请报告的学习,校领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做到了教学管理内行、电脑内行、写作内行、演讲内行,为其他同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校领导还积极讲党课,李书慧校长讲的党课《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促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一稿获市直机关2009“一把手”讲党课优秀讲稿。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成效,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有措施

我校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确定的“科学发展、提高培训质量,重师兴教、构建和谐党校”这一实践载体,坚持以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职能作用的一致性作为突破口,在两项工作中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活动特点。力争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和人员到位,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根据我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除完成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规定要求外,充分发挥党校特长,组织有关教师完成了4篇理论文章。在学习中大家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学习体会,收到学习体会文章70余篇,教师们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研究,有8名教师在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研讨发言。党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采用多种形式抓学习培训表现突出,被市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选为代表,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今年,按照市委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结合党校实际制定了《市委党校2010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顺利实施。修改了学习制度,机关党委、各支部、党员个人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做到部门有安排,人人有计划,使学习活动有落实、有成效。从3月份开始机关党委组织了六讲专题辅导,各支部根据党员组成情况分别向党员推荐了学习书目,每一个党员根据学科和爱好不同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根据要求机关党委每月对支部开展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召开学习会情况、党员学习笔记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按计划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党校教学资源优势,以主体班学员培训为契机,党员个人在主体班学员选中的菜单中,自主选择至少8个专题(32学时)跟班按需听课,集中学习,实实在在的提高】

自己的理论文化素质,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同时,继续开展坚持了四年的读书会和主题演说活动。

三、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加强党员目标化管理,用制度约束人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党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市委党校机关党委工作要点》、《市委党校关于开展“强化党组织凝聚力,争创一流首府党校”党建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市委党校机关党委2010年学习计划》、《市委党校实施“三级联动”和开展“三创三落实”主题活动实 施 方 案》、《市委党校机关党委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标准及分工》、《市委党校党员目标化管理考评细则》等文件,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2009年学校从教务处、办公室抽调2名党员干部充实到机关党委,加强机关党委的力量;支部按时进行了换届,行政支部书记由行政处长巴特尔担任,教学支部书记由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李淑英担任,支部委员增加了年轻科级干部和研究生,增强了支部的活力。新一届机关党委委员和支部委员上任后,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聘请了市直机关党工委副书记陈卫东做了《党务干部必备的党务常识》,云智勇副书记讲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教育和考察程序》、《预备党员接受程序》,王磊老师讲了《课件制作知识必备》等;今年对党务干部又进行了党员信息化管理专题培训。2009年先后选派8名党务干部参加市直机关工委培训。党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增强了党建工作力度,在党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扎实开展“三创三落实”活动。为了实现“抓党建、带队伍、树形象、促发展”的创建活动目标,党校制定了《市委党校“三创三落实”活动方案》、《市委党校文明处室评比工作方案》,特别是中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中,党校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市委党校2010年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工作方案》,突出了创建学习型党校主题,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了全体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去年,市委党校获市纪检委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党校机关党委被评为机关党建主题活动先进党组织,李书慧同志、包桂英同志获市纪检委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宋呼生同志被评为全市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武翠娥同志被评为市直机关工委优秀专职副书记。

(三)尝试党员组织生活信息化管理。如何合理、科学对党员进行目标化管理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今年,机关党委在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了信息化管理。设计了电子表格对党员全年参加的组织生活、支部活动、思想状况分析会、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交纳党费情况、获奖情况、接受处罚情况、以及参加上级部门各种会议、活动情况设计成表格,做到量化管理;机关党委制订了《党校机关党委党员组织生活量化细则(试行)》,突出重点,特别强调无论何种原因不参加组织活动都不得分,从制度上确保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出勤率。例如:参加市委、市直机关党工委的会议、培训、活动,或者被市直机关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对应给予较高分值。

(四)发挥党校优势,认真做好与社区长期共建活动。党校的共建社区是新城区迎新路办事处的展览馆北路社区,我们与展北路社区结对子已经是第五年了,每年必须的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我们都在按部就班的按计划实施。09年开始,党校根据市委要求向社区派挂职干部,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派的副科级干部,为了让挂职干部扎实开展工作,党校制定了《市委党校挂职干部职责要求》,制作了《挂职干部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包括挂职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党校意见批注、工作日志、挂职干部个人总结、共建社区反馈意见,挂职干部回到单位要把挂职日志交回机关党委,促进了挂职干部的工作。在结对共建中注重发挥职能,派李恩巍老师为社区做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和《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的专题辅导,09年吸收社区15名干部到主体班有选择的听课;今年专门为迎新路办事处无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迎新路街道社区干部和党建指导员培训班》,把我们的结对共建扩大到办事处。除了市里指定的结对社区,党校还联系了团结社区、迎新路办事处、派李恩巍老师、张利亚老师挂职半年,今年又联系了赛罕区园艺社区,派向荣老师挂职半年,联系了赛罕区西把栅乡派赵峰老师挂职半年。党校挂职干部在社区调查研究、了解社区民情民意的情况在环节干部会上做了汇报,张利亚老师还写了《浅析社区的法律地位——以迎新路人和社区为例》的理论文章。同时,根据党校青年教职工多的特点,机关党委专门组织青年教职工深入社区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走访贫困户、老党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为做好本职工作,开阔工作思路,启发创新思维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四、加强党校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阵地作用

市委党校坚持围绕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基地的中心工作,以健康向上的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制度教育人、激励人、约束人和塑造人。以建设“为民、勤政、高效、和谐”机关和争创“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教活动;完善制度,营造活动氛围,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党校的工作水平,为争创一流首府党校做出了贡献。2009年制定下发了《市委党校机关党委纪检工作要点》《市委党校“作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市委党校“转作风、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等文件,并严格组织实施。今年又制定了《市委党校机关党委2010年纪检工作要点》《市委党校关于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方案》,学校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宋呼生副校长担任组长,云智勇副校长、武翠娥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处室负责人组成。

党校作为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注重将反腐倡廉理论教育纳入各期、各层次干部培训当中,把加强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作为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的主要内容。组织师资队伍,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宣讲。组织协调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理论研讨。”党校围绕目标任务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2009年全年各主体班次都进行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其中每个班次都安排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内容作为必修课。举办各类班次20期,培训学员1327人。2010年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廉政准则,加强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主体班的必修课,对处级班、科级班进行了辅导。第二,把法制教育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范畴。我们认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党校反腐倡廉教育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上,党校在教学楼设计制作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廉政文化、漫画警示语、典型案例三部分在内的宣传走廊。

第四,开展红色教育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我们先后组织学员和教职工到武川德胜沟革命老区参观革命传统教育遗址,通过参观图片展览和听取现场革命传统课接受教育。组织安排主体班学员去党校教学基地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法庭审理的现场教学活动。

第五,组织安排每一期科级干部轮训班和中青班都召开主题民主生活会和思想状况分析会,召开反腐倡廉主题座谈会,切实加强学员在校期间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六,组织党校教师开展反腐倡廉的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金泽老师的《信仰教育三维:人性、灵性和德性》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部分内容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摘登;金泽的《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央党校的《理论前沿》上发表。孙忠辉老师承担了市纪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课题任务,市纪委专门安排到三个旗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调研报告。

五、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机关党委结合党校职能,结合学校实际每年设定不同的党建活动主题,2009年确立了开展以“讲党性、促和谐,为党校科学发展做贡献”为主题的党建主题活动,今年确立了“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创建一流首府党校” 为主题的党建主题活动。方案确立后,按照安排,本着党校人要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的目标,开展了系列活动。主要表现为在“长项、强项、难项”上下功夫。

(一)做好党校长项,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

1、充分发挥党校的教学优势,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安排我校骨干教师从理论、经济、政治、法制建设、民族工作等角度分别做了10讲专题讲座。分别为: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李淑英做的《全面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辅导、经济教研室主任魏岚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呼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辅导、管理教研室主任托娅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

呼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辅导、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包桂英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辅导、经济教研室副主任贺丰燕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呼市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辅导、法学教研室副教授赵峰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府应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辅导、统战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奕如寒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呼市民族工作新局面》辅导、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赵永丽做的《提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和谐首府》辅导、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陈清海做的《当代民族问题与党的民族政策》辅导、孙忠辉老师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导读》的辅导。使党校党员教职工接受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教育。

2、精读规定书目,认真督促检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读《毛泽东、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资料,学校还专门给每一位教工购买了《中国、中国》供大家学习。全体党员教职工围绕今年的学习内容并结合工作、生活情况撰写读书体会。

3、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党员做专题讲座。2009年专门聘请内大李树榕教授做关于《职场礼仪》的讲座,请市中级法院院长李宪法为做了《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讲座;请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孙平讲了《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势在必行》的专题讲座。

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教育广大教职工要牢记“党校姓党”的宗旨,保证学术研究无禁区,党校的课堂有纪律。与全体党员签订“六个决不允许”责任书。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责任意识。

(二)发挥党校强项,开展多种形式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党校实行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模式。党组织活动围绕党校的中心工作,2009年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确定了调研课题,分别组成课题组,由5个校长牵头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学员、教职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形成《市委党校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的调查研究》、《发挥党校优势加强我市党政干部理论武装的有效性》、《新时期党校干部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关于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创新培训模式的调查报告》、《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五篇调研报告。在主体班教学过程中,教研室牵头组织科级班学员设置了18个课题,发挥党校优势充分调动学员,深入到我市各委办局,对市情市策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使老师们在不同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形成了18篇调研报告。

党校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深入调查研究。金泽老师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读本》,黄福宗老师编撰了《诉讼案例教程》,包桂英老师编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探究》同时我校教师的文章2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1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1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充分显示了党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做出表率。

(三)解决好党校的难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直以来,党校党建主题活动以学习为主要形式。2009年以来为活跃气氛,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丰富了党组织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组织了迎庆建国60周年摄影、书画、征文活动。组织了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摄影、书画、征文活动,征集到摄影作品32幅,书画3幅,征文12篇。一幅书画作品送市直机关党工委参赛,获优秀奖,一幅书画作品送市委老干局参展,并被选入画册,其他作品在学校展出。

二是以“科学发展,重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教职工演说活动。为营造党校重师兴教的氛围,举办教职工演说活动,来自不同处室的9位选手慷慨陈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个动人故事。李恩巍的《心声》、赵巍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利亚的《梦想点亮青春》、康建萍的《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福荣的《我以党校为荣》、王磊的《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青春无悔曲》、赵永丽的《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陈翠玲的《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王燕春的《科学发展燃奉献激情》分别获最佳口才、最佳风采奖和最具潜质奖。同时我们邀请电视台做宣传报道。

三是组织了以“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主题的青年教工读书会。读书会上,大家从心理学测试游戏、历史人物名著、人生哲理故事、科学发展观基础理论等不同的角度,结合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发表

了个人关于读书与发展的不同见解。最后,评委们评选出了最具潜力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思考奖、最富哲理奖、最富实践奖、最具启发奖和最佳设计奖等八个奖项,极大的调动了大家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积极性。

四是开展青年成长设计会活动。每位青年教职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了《个人成长规划》,分析了个人发展的基础,确定未来两年自己的成长目标,分析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党校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途径等。广大青年教职工对个人未来发展分析的实实在在、入情入理,围绕党校中心工作,结合个人实际学习、工作情况,设计的成长规划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更好的促进个人发展与党校科学发展的结合。

五是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乒乓球比赛。今年组织召开了夏季趣味运动会,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加深感情;5月21日机关党委组织50多名教职工参加全市万人登山活动。

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以来,我们立足做好长项,发挥强项,解决难项。理论有实效,找准重难点,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有了新的进步,解决突出问题有了新的进展,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提高,推动和促进党校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大大加强。

通过扎实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充分调动了全体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广大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大家彼此了解、深入交流,充分的利用每一次活动平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体现“重师兴教、构建和谐党校”的发展理念,真正使党员干部动起来,机关党建活起来,凝聚了力量,鼓舞了人心,为党校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第三篇:开展效能监察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定稿)

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一些企业由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想适应,致使效能监察工作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国有企业效能监察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这个中心,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找准效能监察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的结合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点认识:

1、要找准效能监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点,就必须树立主动服务中心工作的意识:经营管理是企业的中心工作,企业效能监察只有围绕这一中心进行,才会有生命力。因此要改变就纪检监察抓纪检监察或单纯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抓纪检监察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和中央纪委关于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认真分析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自觉增强效能监察工作贴近企业中心任务的服务意识。围绕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将效能监察工作贯穿其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完善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不断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溶入到经营管理工作中去。

2、要找准效能监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点,就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企业主要领导只有认清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站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才能找到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点,才能使企业受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效能监察工作承担着强化企业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挂历效能、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重要任务。要让效能监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要把效能监察工作渗透到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这一点,企业主要领导要提出明确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在效能监察的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一套有效机制。

3、要找准效能监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点,就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脉搏,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脉搏的跳动而跳动,其经营管理工作,是在不断创新、不断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发扬求真务实、创新思维的精神,围绕企业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中心,针对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从效能监察工作的职能、特点出发,换位思考,找到效能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准确定位。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不断加大,目标逐步明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对小城镇建设的提法和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由城市向乡(镇)、村倾斜和转移的趋势。大体经历了由城乡建设到小城镇建设,再到2006年响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节 概况

洛南县小城镇形成时间早,建设基础好,布点合理,自成体系,很有规律。

战国时期已现雏形,秦时已初具规模,明代有较大发展,大的集镇有9个,清时发展成11个,民国时期为12个,其中大集镇5处,县东路四镇,以景村镇尤为繁荣;北路四镇,石门为首,石坡次之;西路三镇,永丰较大,保安居二。

这些小城镇的形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关口要道形成的小城镇。县城北部巡检镇,地处秦岭南麓,故为洛南通往关中的出山要道,军事要塞,古设巡检司。县城东部三要街,南通丹凤武关,东接河南卢氏,北望河南阌灵,是两省三县的交通、军事要道,故名“三要”,故设三要司。二是因交通便捷兼经济富庶而形成的集镇。东路古城镇为通衢之地,物产丰富,历史上是洛南的“米粮川”,洛南县的治县首设古城。三是以工业兴起的集镇。县城以东的景村,史书记载地藏铜、铁,以铜铸钱,唐时矿业发达,宋代又有发展,设阜民监(钱监),工匠数万,景村镇应运而生。县城以西卫东镇,原系太平乡,1960年末,四个国防厂和406医院迁居此地,昔日面貌大变,服务业迅速发展,遂成立了卫东镇。

2006年,全县辖25个乡镇,其中15个镇,10个乡,383个村,人口45.1万多人。总面积2791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96%)属黄河的一级支流洛河流域。

洛南县四周群山环绕,洛河及其支流在境内呈叶脉状分布,所有集镇均分布在支流河谷中。自然地理和历史变迁形成了洛南县的小城镇的布局模式和空间结构,即以县城为中心,分为东、西、北三条轴带,每个小城镇之间的距离很有规律,大约为30华里。东路有景村、古城、三要、灵口;西路有永丰、保安、洛源;北路有石门、石坡、巡检和寺耳。

这些集镇,各有区域性经济特色,除寺耳每年腊月仅逢一次集外,其余各集镇多以农历单日、双日确定。旧时有的为1、4、7,有的为2、5、8,有的为3、6、9.西路永丰,自古4、7、10逢集,1986年改为与县城双日逢集相对应的单日逢集,其他集镇仍为三天一集。地处山区的三要、保安、巡检镇,以交易生漆、药材、木耳山货为主,石门的大麻、洛源的豆腐干、西洋参、洋芋,均为集日交易的大宗物资。现在的保安、古城、石坡三个中心集镇以及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石门、永丰、景村、三要等集镇,它们已显示出了二级辐射的城镇带动活力,人均收入、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商贸流通量连年攀升。

这些集镇,是一个区域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是传播精神文明和商品信息传递的主要场所,成为县城与乡村的联结点。

在这些集镇,农居民混居,旧时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老式门窗,低矮陈旧;街道多为土路,道路狭窄,布局混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发展思路、资金短缺的原因,全县小城镇面貌变化不大。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倡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洛南县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商业网点剧增,货物供给充足,市场迅速繁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洛南县把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于1997年5月、6月,先后发出了《洛南县加快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步伐实施意见》、《洛南县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加快小城镇建设(试行)办法》等专题文件,对加快小城镇建设从规划到实施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从而推动全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这两个文件要求,第一,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超前进行,以指导和规范各种建设活动。第二,要按照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的方向编制小城镇规划,并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发展,按照高起点,特色化,重科技和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为依托原则,坚持“合理布局、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总体标准和“规划到位、分期建设、量力而行、加快发展”的要求开展工作。第三,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扩容增容,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按照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放宽农民常住户口迁移政策,准许农民在具备一定条件后迁移到小城镇落户。第四,要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土地一级市场的绝对垄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为小城镇建设“聚财”。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严防浪费和撂荒。在具体实施步骤上,以县城和14个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并做到“七个结合”,即小城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建设、与主导产业建设、与扶贫开发、与土地综合利用和防汛工程、与边贸经济开发、与特色产业、与建设经济强镇结合。经过几年努力,使县城和14个建制镇成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模范,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县域经济“龙头”,从而推动全县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县域经济整体上台阶。

在中共洛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一系列措施推动下,全县小城镇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扎实尾部开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设规模、投入资金、设施水平均创历史新高。至2005年底,洛南县小城镇建设仅投资已累计完成1.3亿元。

在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下,2005年以来,洛南县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作,通过新村规划、房舍改造建设及村庄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极大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以三要镇北司村、保安镇文峪村、寺坡乡高塬村等为代表的新兴村庄,以县城、集镇、村庄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已显雏型,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环境焕然一新。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洛南县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把小城镇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且呈现出县政府强力推动、工作力度加大的新局面,始于1991年对石门镇的开发建设中。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创办改革开放试验区。原中共商洛地委确定石门镇为全区三个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保留的商洛唯一的一个开发开放实验区。洛南县为此专门组建了“洛南县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领导机构,专职负责石门镇的开发建设,并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从此拉开了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序幕。三要、景村、永丰、古城、巡检、保安等镇紧随其后,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开发建设,使这些乡镇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初步显现,特别是集镇呈现出房屋整齐美观,街道宽阔平坦,公共设施齐全,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现代化城镇气息浓郁,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此节仅就石门镇、三要镇等6个镇的历史沿革,基本概况,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小集镇建设予以简述。

石门镇

石门镇,距县城30华里,是洛南县北部距县城最近的重镇和“咽喉”之地。北去石坡、巡检、陈耳、寺耳都要经过此镇,是通往华阴、华县、潼关的主要通道。也是华北、西北通往华中、华东的捷径,素有“洛南北大门”之称。至2006年,全镇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2.8万多亩耕地,辖20个村184个村民小组,2.4万多人。

石门镇,开发历史较早,早在隋唐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到了宋元时期,此地较为富庶,小城镇已具规模,引得周围居民向石门川道涌入。明清时,又有山西大槐树及南方荆襄流民定居。逐渐设集立市,商贸活动日趋活跃。

石门镇政府所在地石门川,南北长五公里,东西宽一公里,四周有麒麟、凤凰、苍龙、朝阳、北极、五龙、黑虎等群山环绕,构成了秦岭山脚下的“小盆地”。至于石门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石门河汇麻坪河后石山突起,中辟一门,高宽各五六丈,二水河流其中,状如龙首,士人以地占科第之样,因号曰‘龙门’”(《洛南县志·地理篇》)。水从石门中冲出,激起浪花飞溅,朝为雾霭,暮为青烟,本地士绅与河畔建一寺庙,名曰“石门寺”。久而久之,人们便以石门名之;还有一说是因洛华路东侧有石门山,其山脚下有一立柱体石窟,望之如门,因而称此地为“石门”。

石门镇古为军事重地。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商洛屯兵期间,曾有一部分人马驻扎在石门川道北部的“三龙庙”(今桥河小学),今寨子梁上还有其练兵场遗迹。闯王在此练兵,不入民宅,露宿檐下,秋毫无犯,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一次路过菊峪时心情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在秒完古庙墙上留诗题词,可惜年久散失。当地人为示纪念,将“菊峪”改名为留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时,曾派一部分兵力前往石门防御关中来敌,当地民众踊跃参军。抗日战争期间,石门川道曾多次驻军,并在“三龙庙”办兵工厂,曾制造、修理枪支弹药、军械等;1945年,一二五后方医院在石门街曾驻防两年多时间。解放战争中,中原人民解放军、商洛武工队曾多次在石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张国安、龚贤安等革命党人领导的“洛华游击大队”曾先后活跃在石门、黄龙铺等地,抗粮、抗捐、抗丁,打击顽敌。建国后,石门川成为理想的军事训练基地。多年来,常有部队在此野营拉练,实地培训占地人才。

石门镇区域开阔,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是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理想基地。境内生产小麦、玉米和各种豆类等五谷杂粮,其中尤以生产白麻闻名秦岭南北和晋豫一代。白麻又名大麻,用途极广,特别是麻皮,为纺织、制造、交通、矿井、港口和其他民用不可缺少的纤维原料。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白麻通身都是宝,麻皮工农离不了。麻灰能把火药造,麻油食用味道好,麻杆可以把明照,麻根烧柴好燃料”的顺口溜。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除了金、银、铅、钼、铁、钨、锰等有色金属外,非金属矿种类多、分布广,特别是钼、石英砂、二氧化硅以及可以提炼镁的白云岩等,含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石灰石藏量更为丰富,几乎到处都是,氧化钙含量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还有绿、红、黄、白四色大理石,已有十多处正在开采利用。林产品资源丰富,用材林以油松为主,总蓄量超过百万立方米。还有栎、栢、柳、桐、桦、椿、油松等杂木品种。经济林以核桃为主,是全县核桃主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县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品种优良;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国家挂牌收购的一百多个品种药材,石门镇都有。如天麻、丹参、桔梗、柴胡、党参、朱苓、五味子、麦冬、半夏、连翘等产量相当可观。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为来往客商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近年来,黄龙的钼矿开采业发展迅速,为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石门镇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山有北极,洞有玉虚,水有庙沟清泉,林有桥河核桃林带,地有带古哺乳类化石等等。更以“石门烟雾”、“将军帽与王辩墓”、“玉虚溶洞”为佳。

“将军帽与王辩墓”是石门镇又一大景观,素有“耸立孤峰冠群山,自麓至顶纯属园,独松挺立盔顶间,将军帽名自此传”之说。在石门镇庵沟村西北方向有一座高山,巍然耸立于丘陵之间,麓宽顶尖,很像将军战盔,因此名焉,故云“将军帽盔挨着天”。隋唐大将军王辩的墓地亦在此山,是洛南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王辩,字警略,号整容、冯翎,原籍蒲城,祖辈行商,至辩徙居洛南石门庵沟村。王辩少时酷读兵书,更善骑马射箭,怀有大志,以军功授帅都督。隋统一中国后,王辩升为大都督、车骑将军。后在于王世充、李密作战中失利,溺毙于洛河。死后,将士多方寻找,终将其归运故里,厚葬于此。

“玉虚溶洞”位于石门镇罗沟,洞口有灵隐寺,洞高一丈二三,宽约三丈多,深约二里,洞里支洞十多个,有雪花洞,葡萄洞,牛皮洞„„等。正洞偏洞,洞洞相连;奇石、异石、怪石林立;石佛、石人、石鼓、钟乳石、通天柱,鬼斧神工,天然而成。洞里神潭遍布,著名的有黑虎潭、九龙潭、佛潭、圣母潭、大圣潭等,令人遐想万千。其中,以锣鼓洞最为奇特,游人以石击岩或大声吼之,即有嗡嗡之声传出,如锣如鼓,悦耳动听,响彻全洞。如今“玉虚溶洞”已经开发为旅游之地,供游人观赏。

石门建置较早,元以前,资料散佚无考。明初属石门里,明成化十三年(1497)分设石门、抚宁二里。轻触石门为北乡石门、庵沟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洛南区划四十六乡时,石门、庵沟保分属全民乡、新民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立镇时,石门名列全县四大镇之一。是年起,原左洛保(今尖角、白洛)管辖之现麻坪镇、石门镇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建国后,曾设石门公社、石门区公所,1997年撤区并乡,改制为石门镇人民政府。至2006年,全镇共辖20个村,184个村民小组,6818户,耕地2万6千余亩,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后,石门镇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整个城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开通的新街与老街形成了“丁”字形结构,并在“丁字街”西北侧,修建了石门大桥,连接石门河两岸,沟通石麻三大川。同时,又开发“兴农街”、“北路街”、“南路街”和“兴工街”,使石门集镇建设步入了高层次规划建设阶段。

石门镇文化艺术生活丰富。早在清光绪年间,石门民间业余剧团一直活跃在秦岭南北,当时就有“庙底自乐班,闻名潼关塬”之说;民国十一年(1922),也有“两个民间团,活跃四道川”之说;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显现“十股办剧团,唱红洛南县”的景象;建国后,素有“戏乡”之称的石门镇先后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队,深入乡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1991年8月5日,中共罗南县委在召开的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创办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决定,并讨论通过了《关于创办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的总体方案》。11月,商洛地委、行署确定石门镇为商洛地区3个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之一,给石门镇的小城镇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洛南县乘势而上,加大工作力度,成立了“洛南县石门镇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1996年,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将名称变更为“洛南县石门镇开发开放区”,调配了专职工作人员,城建、土管、工商等职能部门全力配合,使开发区,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从1991年至2006年,已先后投资124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拆迁房屋167户、800余间,改造老街两条,拓宽改建20米宽500米长的主街。又相继改建了兴民街、丁字街、兴隆街和兴工街,硬化街道5490平方米,新修下水道3100米,铺设人行道10280平方米,绿化了5条街,新修了长70米的西河大桥,新建停车场1个。开通了移动和联通通讯站,修建了通往麻坪镇的四级公路10.5公里,新建30千伏安变电站1座。建设了以集镇为中心,辐射邻近6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埋设管道总长度1034米,全面形成了路网布局。按照市场专业化的要求,先后建设了药材、蔬菜、工业品等专业市场12个,市场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工商经营户750余户,有固定门店468个,市场摊位952个,年商品交易额3600多万元。市场繁荣,车水马龙,到处一派蓬勃发展气象。开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各地客商来石门谋发展。已有10多个省市30个单位和客商来到小区开矿办厂,仅黄龙钼业小区引资就达1.1亿多元。

大开放带动了大发展,全镇经济活跃,税源充足,财政自给。为实现“农业立镇”发展目标,石门镇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养殖、种植业,先后开发和设立了商品洋芋、中药材种植基地,烤烟、蔬菜、油料作物和经济林木基地等,其中烤烟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2.5%;发展10个肉牛重点村,2个示范村,317户养殖大户;建成经济林基地5个5200亩,其中核桃林4500亩,使石门镇成为市、县核桃、肉牛产业基地的示范镇。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石门镇的农业产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各产业科技含量、效益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给石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巡检镇

巡检镇位于洛南县城以北90华里的秦岭腹地,镇政府驻地巡检街。东临寺耳镇,西接驾鹿乡,南界石坡镇,北依秦岭头与潼关县为邻,是古时洛南东部、北部以及丹凤、商南等地群众徒步去潼关、山西、渭南、西安的主要交通要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前辈,从陕北、西安到商洛从事革命活动时,大多坐车到潼关,经太峪翻秦岭,经巡检到洛南、商县等地。该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18人,属地广人稀之地。平均海拔1080米。辖10个村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人口7000余人,耕地7308亩。镇内人口可分作本地人和下湖人两大部分。本地人除原有一些古老巡检人后裔外,绝大部分是元末明初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下湖人则是清代自湖广一带迁居而来的。“本地人”和“下湖人”在风俗、俚语方面多有不同。下湖人平常敬奉“天地君亲师”,本地人则敬奉家宅六神、福禄财神。

巡检时洛南县北部的边贸重镇,为洛南北达潼关之要道,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按民间传说,夏朝时,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困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救民于水火,大禹曾三过其门而不入,治洪期间,到过洛南巡检,因而巡检境内便有了“禹坪川”这一古老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曾于巡检街北的高山上隐居修炼,后人称此山为“老君山”。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设“石家坡巡检司”于巡检街,设巡检一员,皂隶民壮六名,并派重兵把守,以镇其地,因而得名巡检司,简称巡检迄今。从古到今,这里一直是洛南北部之关隘重地。据《洛南县志》载:明崇祯八年(1635),义军李自成兵败潼关南塬,夜走秦岭,曾在巡检司重整兵马,再展义旗。清代曾在境内路家街、禹坪川、黑彰等处设有驿站,以传递洛潼之间公文书信,并供司兵与过往官员憩息之用。当时曾任潼关道兵备副使的江南(今江苏、安徽一带)人狄敬,路过并夜宿路家街驿亭时,写有《路家街驿亭》,诗曰:

百里无邻一驿亭,孤衾永夜梦难成。山鸡不报人间晓,啼断猿声是五更。

诗中既有作者对民众生活的苦叹,也有对山中荒凉之感慨。

清代,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巡检的商业活动日渐繁荣,山中的药材、白麻、木柴、木耳,关中的粮棉、工业品均在巡检交易。马帮往来,行人甚多,店铺林立,成为洛南北部重要的边贸集镇之一。

民国元年至十六年(1911~1927)分属独鹿、禹坪保,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石墙、新民、三元三个乡。1958年公社化,撤三元、驾鹿、新民三乡设巡检公社。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时,分设巡检、三元人民公社。1966年“文革”中分别改名先锋、先进人民公社。1968年恢复巡检、三元人民公社。1983年商洛地区实行小乡体制时,设巡检、石墙、上庙、三元、王庵、黑彰六个小乡,1985年废小乡,复为巡检乡、三元乡。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巡检乡和三元乡合并,建立了巡检镇。

巡检镇地处禹坪川上游,地势北高南低,禹坪河由秦岭南麓发源入境,于巡检街北处与三元河汇集,形成40里的禹坪川。地表为黑沙土壤,植被良好。以农为主,主产玉米、豆类兼产小麦。林地面积17万多亩。以油松用材林、栎类薪炭林为主,核桃、柿子经济林为副。全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铁、锡、铅等。林特产有黑木耳、连翘、天麻。野生动物有大鲵、獐子、野羊、草鹿等。乡镇企业以采矿、选矿、陈醋、麦饭石,运输、贸易货栈等为主。镇内设有中小学26所及卫生院、供销社、信用社、畜牧站、文化站、林业站、农技站、广播站、工商所、电管所等单位。特别是新建的邮政、电信两大楼,服务周到,堪称一流。巡检镇的气候差异较大,有“六月禹坪似初春”之谚语,空气清新,是天然的避暑圣地。庵巡公路与洛华公路相接,巡驾公路、巡寺公路通往驾鹿和寺耳镇。

巡检镇风景名胜较多,以老君山为最。此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秀色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新建登山盘道,路面平整,曲径通幽;2999集台阶周围古藤错落,鸟语百啭,山风一起,松涛汹涌,啸声阵阵,不绝于耳。雨中登山,薄雾缭绕,风雨潇潇,如泣如诉,凭高远眺,醉若天仙。山上有千年老君洞、玉皇殿、老君庙。民间每年古历正月二十三举办庙会,老君洞中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石塔林、青牛、老君神像、玉帝及王母娘娘牌位等栩栩如生,香客接踵,老君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成为自然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佛教文化早在汉代,便出入巡检山区。隋唐时代,佛教内部产生了华严、净土、法相、天台、密宗等教派,巡检为华严派活动中心之一。并在此修有华严寺,寺院周围,群山耸翠满目葱郁,溪水潺潺,鸟声百啭,环境优美,景色幽雅。不知何代,寺院毁于一旦,据碑文记载,明正德年间重建。此后寺院几经修葺,成为秦岭深处的佛教圣地。其后,寺院又毁于战火。《洛南县志》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和尚觉善在巡检重修华严寺。当时寺内有地323亩,庙宇60间,耕牛7头,柴山2600亩,年收租约40余石。寺产殷实,香火兴盛。华严寺下辖有丁兰寺(西峪河)、万寿寺(县城西门外)、圣寿寺(县城东门外)、相嚎寺(巡检镇荒地沟村)、灯山寺(寺坡乡)、香山寺(驾鹿)、竹林寺(保安)、柏峪寺(景村)等八大寺院。每届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成道节(农历腊月初八)等例会,寺僧诵经,举办水陆道场,此为鼎盛之时。”巡检的佛教盛况,可见一斑。

巡检镇自古以来便是洛南乃至商州、丹凤等县北出潼关的要道,洛南去潼关之驿道越境而过。自巡检经杨树岭头,史志称作“太要岭驮道”,石铺路面,宽约3米。相传岭南为太要岭上古庙道士捐款兴建;岭北为太要人王丙乾修建。宽台村四组位于巡检与寺耳、潼关、太要三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年间,杨六郎曾带兵镇守此地,树立起杨家帅字大旗,故称此地为“杨将树旗岭”,简称“杨树岭”。岭下黑彰公路西侧的山岩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天然石洞。大洞口径4米,深14米,可容纳50余人。小洞口径12米,深3米,可容10多人。民国三十八年5月25日,商洛武工队第七区干队挺进洛北,接受了巡检镇公所起义人员,成立了巡检区人民区公所和区干队。从此以后,巡检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向胜利。

历代文人被巡检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所吸引,不辞辛劳,来巡检探险揭秘,赏老君山之奇,观禹坪川之秀,留下了精彩华章。明代天启三年三月初四至初六,徐霞客游历洛南时曾到巡检探幽猎奇。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多次来巡检老君山古洞、华严寺进行采风,许多文人学士都在巡检的名山大川作诗绘画,引吭高歌,给巡检增添了美丽而神奇的色彩,留下了开发建设边贸重镇可依赖的丰富文化底蕴。

1999年,洛南县城建局对巡检集镇建设进行了设计,此后镇政府始终坚持集镇带动发展战略,扩大延伸了主街道,并不断完善集镇功能。供电大楼、工商管理大楼、电信大楼、畜牧服务中心、供销社商贸大楼等建设项目相继投入运营,28幢商业用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主街于2000年3月动工建设,至2001年9月竣工。该街呈南北走势,经过扩建,使该街总长1100米,宽14米,其中两边人行道各2.5米,车行道宽度9米。主街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81万元。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集镇各项建设,临街原有建筑纷纷改造,各类公共建设投入资金420万元。使昔日古镇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巡检经济发展。巡检镇人民淳厚朴实,知书达理,热情好客。这里交通便利,是人们回归自然,消夏避暑的绝佳去处。这里交通便利,柏油路铺设平整,每天有30余趟定时班车往返县城。餐饮、旅馆、商店应有尽有,商贸流通繁荣,楼房林立,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成为洛南开发的重点镇之一。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农民自愿,鼓励创新,先建后拆,先拆后得”的原则进行,宅基地置换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各县(市区)统一调配使用;二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置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和城镇社会保障。鼓励农民逐步将承包地、自留地通过流转置换农保为城保,探索土地利用收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农民转为市民的社保体系,加上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份,鼓励农民带股、带保、带房进城镇,促进农民实现居住空间和社会身份向市民的“双转换”;三是以分散经营置换规模化经营。即按照农民自愿原则,鼓励通过土地合作化经营、集体组织经营、种养大户经营,发挥规模化、效益化、集约化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下载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找准结合点 让党建服务小城镇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姓名:倪文涛班级:2012年秋专业:农村行政管理【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摘要: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

    小城镇建设[推荐]

    论小城镇建设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