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准读写结合点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找准读写结合点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密云县十里堡中心小学 曹雪艳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推广与深入,作文教学倍受关注。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是升华。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是很有帮助的。
一、从典型结构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
第九册语文《井》一课,文章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井水的特点,均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都是围绕首句具体说明,再通过一件小事具体描述这个特点,是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的好范例。因此在教第一个特点——井水很清很清这一段时,我把体会写法融入教学中,读写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理解该段内容,然后紧接着让学生读整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井水清的?学生们经过认真阅读知道了本段第一句话先概括写井水很清很清,然后再具体写。知道了先概括写,再具体写,如果是一般的老师会认为学生已知道此段的写法了,便直接布置仿写了。而我认为现在就进行仿写想必还是“空中楼阁”,因为怎样具体写,学生们还是不知道。于是,我接着追问我的学生作者是怎样把井水很清很清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学生们再次读课文,知道了原来作者是通过看星星、数星星这样一件小事把井水很清很清这个特点写具体的。(这种写法学生以前从不知道)到此,学生对此段写法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我还认为不够,又接着问学生:“作者又是怎样写看星星、数星星这件小事的?”学生又接着深入揣摩此段的写法,作者先写数星星的时间(夏天的傍晚),再写怎样数(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最后写数星星引起无限遐想。现在,学生对此段的写法才算真正掌握,我才布置仿写。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于是拿起笔来就知道怎样写得学生多了,感到无从下笔的学生少了,连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当堂课也完成了任务,其中隋心同学还写出了这样的优秀片断:
表哥真喜欢篮球。有一次,晚上6点半的时候,表哥飞快地冲进他家客厅,津津有味地看起NBA篮球赛来,还边看边学,一会儿学投篮,一会儿学灌篮。该吃饭了,姥姥叫了表哥好几声,可他也没答应。姥姥只好把米饭递到他手里,可表哥太专注了,把米饭当成了篮球,只听 “啪!”的一声,碗被摔碎了,米饭也洒了一地。姥姥火冒三丈地说:“不吃放在桌子上算了,干吗摔碗?”表哥这才醒过神来,假装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又如第九册语文《北京老人》一课,这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简单,只有一详一略两个意思相近的小故事和最后一个点明中心的小段组成。全篇只有三段,而就文章内容和思想而言,也极易理解,因为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结尾又有点睛之笔。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备课时,我犯了难,是像往年,像其他老师们一样只读读课文,简简单单处理一下课后习题,轻轻松松上完一节课呢?还是从这篇文章中再挖掘点什么?渗透点什么?
望着课文一长一短两个小故事,忽然,我灵机一动,“技”上心来,平时孩子们的文章总也写不具体,给他们讲了不少方法,费了许多口舌,可他们对“怎样把事情写的具体”,仍然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而这篇课文的两个故事,内容相似,但却一个简略,一个写的非常具体,这不正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再好不过的课例吗?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比较,尤其是第一个故事中那些具体、细致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等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刻画,一定会更直观地感受到:如何把事情写的具体、生动。于是,一个自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清晰了,一节暂新的略读课文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的精彩课堂生成了!
课后,有几个学生跑来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我会写作文了,我知道怎样把事情写具体了”,“老师,我想把第一个故事背下来,人家写的太具体了„„”。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的构段、构篇形式:有总分总结构的;有分总结构的;还有的是中间过渡段,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我也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从优美的句子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教学十一册语文《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如有的学生写道:“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风是调皮的,一会儿把天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一会儿又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儿舞蹈。”“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三、从读后的感受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如教第八册语文《小珊迪》一课,课终我总结谈话: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在队会上交流。第二天的队会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非常幸福:每天早上都可以吃亲人做的早餐,每天上学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有同学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开心地学习。因此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学会感恩,报答社会,报答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次练笔的成功是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感触点,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与书面表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很强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表达真情。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
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母爱》、《义犬复仇》等文章都是供学生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四、从变换文体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
1、改变人称。这种写法,在我们读写结合中也经常应用。学了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把它里面的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可以改变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如在学了《新型玻璃》一文,课文里介绍了五种的新型玻璃,我就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
2、改变文体。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诗歌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正因为找准了读写结合点,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做到读中渗透写法,读写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又丰富了词汇,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地训练,学生作文时的兴趣浓了,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挖掘读写结合点 提高读写能力
挖掘读写结合点 提高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那么,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等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写一次自己在考试遇到难题时的情景。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文中对动作、神态的描写很传神,于是我就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做了如下设计:(投影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平静”,安排想象说话训练。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仿佛在说 于是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想象的空间。如:1.放心吧,我是聋子,什么也听不到,你只管放心的练习。2.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沮丧,不要放弃自己梦想。只要坚持就能成功。3.你的琴技进步了,真为你高兴。4.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练习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提琴手的。5.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进步,要不断对自己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三天不练手生啊!在编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就有了这样的设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进行下一个角色。)在编写《梅花魂》一课我有这样的设计: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课件出示三次落泪的句子:(1)读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2)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3)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交流明确: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最近我在周老师的博客里看到孟翠芸老师在《好汉查理》一课中有这样的设计: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的想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句子,还会去运用这样的句式,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从典型的段落入手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技巧)方面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抓住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描写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险这三个特点,分别把它们写得很具体,文章结构整齐。学习这两段时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写一些其他的事物。如公园里的花真多啊,真香啊,真美啊;菜市场里的蔬菜真多啊,真鲜啊,真齐啊;妈妈的手真糙啊,真巧啊,真勤啊等。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在学习第8段凡卡遭到毒打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凡卡还会受到哪些毒打?而当学到砍圣诞树一段时,我把文章变成了诗歌的形式,学生品读后我让学生仿写诗歌。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时,我有这样的设计: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园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湖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A.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教师引导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B.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有多少个有?引导学生用“有„„,也有„„;有„„,也有„„”说一段话,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因此遇到这样的段落,我们一定要抓住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运用课文的方法去练习,相信不断的练习就会有收获。
三、从故事的结局入手依据原文,对结尾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巨人的花园》写到了巨人把围墙推倒了,就可以引导学生想像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中彩那天》,写到了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了,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全家人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想象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写他们相见时的场景。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以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情景。在教学《凡卡》一课的最后,我让学生续写假如爷爷受到凡卡的信,凡卡的生活会怎样呢?记得孟翠芸老师在《好汉查理》一课中有这样的设计: 续写故事(课件出示)第二年,罗伯特一家又来到了镇上渡假。镇上的人们在罗伯特面前再三表扬查理。听了人们的对查理的夸奖,回家后,罗伯特会对女儿杰西说些什么?请设计一段罗伯特和杰西的对话。一次父女对话。罗伯特:杰西,我的女儿,今天我上街镇上的人们跟我谈论起查理了。杰西:爸爸他们都说了查理些什么?罗伯特:他们都在我面前再三表扬查理,说他不再(),不再()了。杰西:()罗伯特:他们还说有一次()(可以举个实例等)杰西:罗伯特:杰西:如在《最后一分钟》一课的结尾我有这样设计: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了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上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通过如此的练习定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在学生研读课文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对小鸟、大门、伐木人说,还可以对文章的作者说一说等。学习了《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之后,我让学生围绕“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写读后感。而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有这样的设计: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可以围绕两方面的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如在阅读中,你能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让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下笔有神”展览天地中进行交流,你将是快乐的“小作家”。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我有这样的设计: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精髓,也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得到更好的题材或感受。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写的训练不断提高要求。
第三篇:五年级读写结合点
1.《草原 》
①按照空间顺序仿写第一自然段。
这次,我到了„„。那里的天是„„,天空是那么的„„。天底下„„。②文章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场景进行拓展写。
2.《丝绸之路》
对整篇文章进行仿写:按照对浮雕样子的描写,到对浮雕图形展开充分的想象,再回到现实的顺序写九龙花园的浮雕《巴人猎虎》。
学生作品展:
3.《白杨》
课后小练笔: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看图写话:文中的插图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课后小练笔: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对全文进行仿写:春阳.童年.××*《祖父的园子》
①段落仿写:对第七自然段进行仿写。花开了,就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②整篇文章进行仿写。祖父的园子的一切之所以那么的自由、阳光、快乐,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慈爱的祖父。生活中,你也有一位这么慈爱的长辈爱你、宠你,请通过一件事情写出他对你的宠爱吧。
8.《童年的发现》
整篇文章进行写:《春天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我想》班级儿歌大串联,并串成了一小本集子。
10.《杨氏之子》
把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11.《晏子使楚》
用间接、夸张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可以写出是花香,也可以写出人多,还可以写其他的景物。* 《半截蜡烛 》
课文改写: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13.*《打电话》
创编一段相声《吹牛》
14.《再见了,亲人》 ①课后小练笔
②用“劝慰――叙事――直接抒情”的格式,用朝鲜人民的语气,写一段《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
拓展写话:当有一天,你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看见了这枚闪着灿烂的金色的鱼钩,你会有什么感想了。请写下来吧。
16.《桥》
①为老汉和他的儿子也碑文。
②“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了木桥。”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其中一员,请你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17.*《梦想的力量》
①请代表非洲小朋友为瑞恩写封感谢信。
②写读后感。
18.《将相和》
请扩写故事:负荆请罪。
19.《草船借箭》
缩写故事。
20*《景阳冈》
续写:村民见虎
21.*《猴王出世》
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天气热。
22.《人物描写一组》
请用语言描写刻画一个有个性的人。
23.*《刷子李》
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金钱的魔力》
请用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一个映像深刻的人。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看图写话“人人喂我,我喂人人”。
26.《威尼斯的小艇》 课后小练笔:
最后两课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点,请大家多多帮助,完成这份读写结合点。
另外,我们学生的作品比较多。稍后用专门的文档传。欢迎更有创意的读写结合点。
第四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大阳小学
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那么如何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大阳小学的粗浅做法,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注重理论引领,转变教学策略
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我们看到的阅读教学课堂,不管是名家的“精品课”,比赛的“赛课”,还是老师们的“常态课”,都把阅读教学课上成“文本解读课”、“人物分析课”、“情境再现课”等等。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情感为主来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时过分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过分强化情感的体验,深入研读人物内心。这种把语文本身的规律——语言文字表达放在次要的地位的做法,导致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以小教部三年组“读写结合”主题教研为契机,利用周三校本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小语会理事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的讲话——《“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特级教师熊生贵的——《阅读教学新定位:由“教懂”变为“练能”》、广东周自娇老师的——《实行三个明确指向,实现阅读教学“革命”》等文章。使教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并结合《燕子》、《生命、生命》等具体课例,指导教师把教学目标从文本内容转向语言形式,把教学流程从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运用,把教学策略从理解悟情转向读与写的有效衔接和迁移。同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读写结合”的相关理论和先进做法,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再付诸课堂教学。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典范,少分析,多揣摩,少煽情,多体验,少讲解,多练笔,实现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阅读教学得意得言得法,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二、发掘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一反三,练习朗读与习作的技巧。”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无论是学期初的练兵课,教研中的研讨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都要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教材,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以“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训练。具体做法是:
1、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也是理解课文常用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学生开始时可能写得很少,理解也不够准确到位,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写起来,终有一天会写得多,感悟的好。
2、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是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仿写有“点仿”和“面仿”。“点仿”是仿写某个句子、某个片段,在低年级比较常用,比如我校王丽红老师在执教《画风》一课最后一段时,让学生仿写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过后,显得。学生写出一场大雨过后,小草显得更绿了;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更亮了;穿上新衣服后,我显得更漂亮了。
“面仿”是模仿篇章结构,构筑文章的骨架。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好课例,如《桂林山水》、《再见了,亲人》。徐文英老师在执教《翠鸟》一课后,让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写的是小猫、小狗等不同的小动物。但相同的是都能从外形、活动,我与小动物相处的故事三方面来写。有顺序地写出了或可爱、或机灵、或有趣的小动物的特点。这些读写结合教学的成功来自于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的设计。明确读为写铺垫,读为写服务的教学思想。
3、补写
补写也称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从而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去年的树》一课,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校吕秀凤老师在执教时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比较: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它仿佛看到了什么
呢?第二次它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动笔写下来。这样的设计既深化了主题——诚实守信,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4、描写插图
插图,犹如架设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王平老师在执教《燕子专列》时,让学生观察插图,写一写小贝蒂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丰富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途径、方式,为学生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续写课文
给言犹未尽的课文续写结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后可让学生写一写小男孩回来之后的事情。
6、写读后感
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处好段,每一个佳句,每一个词语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范例、素材和着力点。为习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的潜能,找出本篇课文的独到之处。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学生就会爱上作文,就能不拘形式地写作了。
三、注重评改实效,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教师备好课,写好下水文,上好指导课,更重视教师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每学期都举行作文批改竞赛。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详批细致,好词佳句要圈圈点点,对学生写得精彩的词句要不惜笔墨用着重符号或波浪线醒目标出,眉批要恰当,总批要有的放矢,评点到位。评语要亲切,贴近儿童语言。在有效批改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讲评。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朗读同学习作中最值得欣赏的句、段,并进行评点。鼓励和自己的习作比较优劣,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
我们还要求全镇五、六年学生对教师的批语要写出回批。回批既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也是作文的延续。我们六年级一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回批也相当精彩,她写的一篇作文《我想邀请你们》内容大致是:邀请市长一起保护地球并
提出了建议。老师在批改后,她的回批这样写到:望着身后的山,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水笼头正在伤心地流泪,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爱护他们吧!静静地望着这一切,我也要哭了。
四、注重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读写结合的点。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目的展开的写话训练;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习作练习。
1、重背诵
背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知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课堂上提出背诵任务。交给记忆方法。课外以大量为目的,拓宽背诵内容。全校学生除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外,一年级全年背诵儿童诗20首,二年级背诵唐诗50首,三年级背诵名言警句100条,四年级背诵对联50幅,五年级成语接龙200个,六年级宋词15篇,学校利用校本课检查验收评比。
2、善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全校三——六年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积累本。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五六年学生写读书笔记,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优秀习作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学校每学期开学典礼都要奖励读书积累好的学生。
3、家校合作
课外阅读不仅仅靠学校推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大部分家长买书的目标不明确,全凭自己的感觉,自认为有用就买,为此,我校每次召开家长会,都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让家长懂得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还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基础,力争让全体家长都能支持孩子阅读,并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同时,我们每学期初向学生家长下发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推荐书目,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共享文化大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五、注重学科融合,适时巧妙练笔
我们不仅重视语文教材里的作文资源,更重视其他学科中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如《健康教育》中《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课,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劝说长辈,要求说话得体,记下劝告的过程。学生课后写了《我想对您说》的作文,有理有据的劝说家人戒烟。综合实践课《包饺子》一课,我校赫素梅老师与学生一起擀皮、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畅谈自己的收获。语文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课后,不失时机给学生留下了作业,写一篇作文,记下今天的活动。学生以《包饺子》为题记之,作文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真情实感。可见充分利用学科中的作文资源,巧妙地安排练笔,能使学生的作文素养得到充实和发展。
六、搭建各种平台,展现师生风采
为了促进全校师生更好的投入到读写结合实践中来,我们在“阳光校园”广播节目中开设了“学生佳作”栏目,播诵各班优秀作文,在班级园地中设有“我是小作家”、“佳句共赏”专栏,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鼓励,享受习作带来的乐趣。在校园网中开设了教师反思案例和学生习作专栏,展示教师的经验之谈,佳作评改。通过网络平台,也使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各位领导、老师: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境。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五校课堂绽放。相信通过我们自觉实践,持之以恒,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的无限风光。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
《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
张翼
《钓鱼的启示》是翻译来的文章,翻译之后也没有失去其深刻性、趣味性、启发性,语言上没有隔阂,其突出之点总结如下:
1.思想上深刻。2.对话描写言简意丰。3.环境描写有意境,有意味。4.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启示的写法
1.思想上深刻
不欺暗室 许衡不食梨
态度品德的教学往往枯燥,容易让被教育者反感;教育的结果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转化为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态度品德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组成,品德也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份组成。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往往只是停留在认知的阶段,顶多带上情感倾向,但不能通过行为转化为行为习惯,就常常只是“会说会评不会做”,例如都知道不插队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也会评价插队是不对的,看到别人插队,无论与自己是否相关都知道这种作法是不对的,应该被嘲笑批评,但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不但希望自己加个“塞儿”,而且还很可能就没脸没皮地加了个“塞儿”。这就是典型的道德教育失败的地方,没有把价值转化为被教育者的自觉行为。
因为价值观有四种水平:一是接受,如教师向学生宣传爱国精神,学生愿意
听;二是反应,如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现爱国精神的活动;三是评价,如学生在爱国精神的要求活动后获得了精神上的满意感和愉快感;四是组织或者叫习惯化,即通过组织内心活动克服不同价值标准的矛盾和冲突,最后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孔子说“六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最后一种境界,我想做就做了,想做的事都是合乎规矩的事,不合规矩的事我就不想做,于是孔子是圣人,品德标杆后人。
但我们生活在尘世,面对的诱惑多多,面对诱惑时如何写好一个“人”字,并不容易,凡俗鄙陋如我们就不说了,国家级的大专家也往往面对诱惑说不出“不”字,最近的新闻里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未经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同意,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的身份受聘于高通公司,收取高额酬劳,为其出具所谓的经济学证据,新华社8月13日在其移动客户端发布评论,谴责“其行恶劣,其德可鄙”。这时候我们再看作者的爸爸那句“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声很难”,真的是很难啊!
2.对话描写言简意丰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先看父子俩说的每句的话的提示语,只有父亲最开始的一句话是放在对话前的,后三句都是放在对话后提示说明。只有第一句话说的时候有时间喘气,可以从容地慢慢地说出,也透露的父亲的小心翼翼。后三句话就都没有喘息的时间了,你一句我一句,一句快似一句,所以才会把提示语放在后面。
再看每句话的潜台词,“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因为前面有铺垫,“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开价格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这话不突兀。而且这句话里有父子俩的不舍,和父亲经过犹豫后的绝抉,犹豫是为怕孩子受打击,绝抉是想到孩子的一生的品性和修养的重要性。
“爸爸!为什么?”,首先这句“为什么”是“无疑而问”,原因父子俩都清楚,所以这个“为什么”不是询问而是愤怒。这个时候“爸爸”这声呼喊就更有意思了,这是质疑,“这么大的鱼放掉?”;这是对爸爸的提醒,“没有人知道我们几点钓的鱼”;这是对爸爸的批评,“你别那么神经了”;这是对爸爸的拒绝,“我才不会那么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爸爸也知道儿子的“为什么”是无疑而问是不需要回答的,所以也不回答“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捕捞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规定”之类的话,也不是漫天开口不负责任地安慰孩子说“你会钓到更大的鱼”,(而且根据作者自述“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可以知道这个晚上孩子的确钓到一条很大的鱼)父亲这时只是安慰孩子说,你会钓到别的鱼。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孩子很敏感,看来这真是一条大鱼啊,孩子也是认识到爸爸的那句话只是安慰而已。到现在为止,父子俩的对话,还是就鱼说鱼,但是这里的“鱼”的引申意思也就呼之愈出了。这条大鱼是个诱惑,是面对遵守道德甚至法律与维护自身利益之间的选择。
这是一次思想道德教育课,但这次课堂没有设在课堂,也没有设在饭桌旁,而是一次生活情境的随机讨论,形式上不是说教而是亲历学习。
对话简洁可以想象,父子俩本来还说了很多的话,但这里作者是惜墨如金,不说大道理,不说价值观,也不说事件的重大意义,而一切又在其间,关键就
是作者用了一个具有深意事物——鱼。一切尽在对鱼的态度中。
3.环境描写有意境,有意味
这篇文章的夜色是极美的,我甚至觉得文章的题目不应用那个明白但呆傻的“钓鱼的启示”,或者以之为副标题就可以了,而应用“夜色如水”“月光皎洁”这类烘托气氛的题目。文中提到月色有三处。
第二段,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第三段,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第八段,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者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事件的记录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得鱼放鱼也曲折,但毕竟还只是一篇简单的记叙文,而环境描写使全文沉浸在一片静谧深沉的月色之中,而这一背景的营造就是一个“月色”,通过“月色”这一环境描写,贯穿全篇,有发展,有变化。环境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
这里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一景串始终”,这个方法在《珍珠鸟》中有体现,也是让人有印象的;对比而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就缺少了这样的背景的烘托,特别是《落花生》一文的夜品花生却没有夜色,令人遗憾。
4.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一事一议,但事情也写得跌宕生恣。开端,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晚上,我和父亲放杆钓鱼。发展,我钓上来一条大鲈鱼。
高潮,因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子产生关于是否放鱼的争执。
结局,我无奈放鱼。
5.启示的写法
钓山钓水钓花鸟,钓江钓海钓情怀。姜太公钓鱼,离水三尺那是一种境界,他钓的是政治理想。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脱俗超尘。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一种悠闲。本文的作者钓的是什么呢?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的启示有什么呢?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思考他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大鱼”。
2.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写结合的启示: 1.先事后议,一事一议。2.议论的形象性
附:资料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你知我知,就是你我隐私。
*.资料引入“禁渔期”:为了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在鱼类产卵、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规定禁止捕捞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时间。
“中国的禁渔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hān)禁渔期,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讨论:禁渔期这么长,这最后短短的两个小时有那么重要吗? 附: 资料
英国:钓鱼者钓到巨鱼放生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1月20日14: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英国:钓鱼者钓到巨鱼放生
英国两名钓鱼者在与斗一个多小时后,成功钓得一长的鲟鱼。那条鲟鱼重约226龄估计有100岁。
据英国《每日邮报》
18日报鱼激烈搏条3米多公斤,年道,这两个幸运儿是36岁的英国康沃尔郡人尼克·卡莱亚和苏格兰人乔治·卡斯泰尔斯。他们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弗雷泽河钓鱼时,用大马哈鱼子
做诱饵,捕获了这条巨鱼。
“它先上钩了,然后一阵猛烈挣扎,”卡莱亚回忆道,“于是我们很快启动船,加速跟上它。乔治的身体比较瘦弱,所以我必须抓紧他使他坐定,因为那条巨鱼已经把他拉离了座位。”
两人与这个庞然大物搏斗的时间超过1小时。这期间,由于劳累,两个人轮换控制鱼竿。船上的钓鱼向导自始至终都负责驾船跟踪“猎物”。
大鱼到手后,两人用相机记录下了那珍贵一刻。出于保护研究的目的,向导给鱼装上微型芯片后将之放生。
向导说,那条鱼约有100岁,虽然那条河里有比那更大的鱼,但这是他一年多来看到的最大的鱼。(据新华社专电)
这则小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呢? 附:资料
人鱼奇缘!英国一男子捕获巨鲤放生14年后再重逢
英国钓鱼爱好者蒂姆·考森(Tim Cosens)近日在肯特郡的坦布里奇韦尔斯一渔场与14年前在同一处相遇过的一条巨型鲤鱼重逢,这条鲤鱼的体重已达到当年的两倍,考森抱着这条鲤鱼用14年前同一个姿势拍了一张纪念照片。考森说,再次见到这条鱼就像遇到了老朋友,估计它已经有20岁。此后他再次把这条巨鲤放生。
1999年考森第一次捕获重26磅的鲤鱼
考森再次捕获这条鲤鱼其重量已达54磅
1999年考森第一次捕到这条鲤鱼时,它的重量仅有26磅(约合11.8公斤),如今再次相遇这条鲤鱼的体重已经达到54磅12盎司(约合24.8公斤)。考森捕到这条大鱼时定睛一看,这条鱼头部一侧脱落表皮的痕迹与自己14年前捕到的那条鲤鱼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