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0: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法官制度历来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有完备的法官制度是国家法治化程度的判断标准之一。

法官制度包括法官资格、法官的权利义务、法官选任方式、法官保障制度、法官惩戒制度等。

现在担任中国法官,必须经过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初任法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应当从法官或者其他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法官的义务包括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等等。权利包括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等等。

对法官的惩戒处分方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现在的法官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已呈现出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官制度实现了法律化,为法官制度奠定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法官资格的考试制度,杜绝了选任法官工作的随意性。

3、建立了法官培训体系。

4、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考试,选拔了一批业务素质较高的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为探索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还审判权于法官进行了尝试。

但是我国的法官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完善。

首先,我国法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在法官法实施前,法院在八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充实。由于没有严格的选拔制度,许多专业能力及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法院,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一直得不到提高。后来,最高法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了法律业大,有的分校在后期还与大学联办了自考考试,为法院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法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师资、学习的时间等因素限制,业大、函授等毕业的学员其文凭与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通过司法考试等,更加严格地把握了对法官的选任,但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其次,审判职能行政化,法官地位不独立。由于法院未能改变行政化管理的模式,法官难以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在法院工作的人员,无论是政工、后勤、甚至法警都有审判员。审判职称并不是根据审判职业之需,而是作为一种政治待遇分配给了法院各个岗位的人员。法院的审判工作岗位与非审判工作岗位,按现行的体制可以随意调整,今天是审判庭的法官,明天可能是后勤处干部,这与行政管理的一套方法无差别。这样,法官感觉不到其职业的神圣与严肃,无法增强自豪感。对法官管理的行政化还体现在对法官独立办案的干预上,法官之上有若干级别的领导干预或制约着,如审委会、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有的法院还出台内部规定,判决书一律要院长、庭长签发,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案件要经过审委会讨论等等。这些管理方法与行政管理如出一辙。正因如此,法官们必须顺着领导的意图或思路办案,否则判决书签不下来,左右了办案法官,实际上剥夺了法官独立的审判权。再次,法官的待遇和正常晋升得不到保障。日前,地方各级法院由地方领导,法院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支出,受地方控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正常办案经费,甚至工资难以得到保障。法官的职务迁升,特别是院领导职务的迁升去留,受当地党政机关的掣肘,无法避免审判案件时来自外界的干扰,滋生地方保护主义。

为此,我们对我国的法官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明确法官独立原则

按照西方法学界的观点,司法权不与立法权、行政权分开,则不会有自由和法治的存在。因此,法治的重要标志就是独立的司法。纵观法治国家,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有独立的司法,司法制度的独立包括法院审判独立和法官个人独立两个方面。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多数人对法院独立表示认可。但对此规定仅理解为法院审判独立,否认法官独立,是理解上的偏差。从审判工作的规律看,没有法官个人的独立,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也影响了审判效率。所以,法官独立原则的明确很重要。

二、改革法官任命制度 我国现行的法官任命制度,除院长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之外,副院长、庭长、审判会委员、审判员(法官)均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世界各国的法官任命制度各不相同,但宗观法制完善国家的法官任命规定,其规格都是较高的。改革我国法官任命制度不需照搬国外规定,但可资借鉴。法官任命制度,应在宪法及法院组织法中予以明确,以更好的突出法官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法官的荣誉感、责任感,确保法官个人独立和法院审判独立。

三、严格法官选任及任职条件

审判活动主要是通过法官的审判工作进行的,法官不仅在于公正裁判案件,还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因此,选任法官要高标准、严要求。我国现行法官法规定的主要是学历条件,目前增加了通过司法考试作为法官任职的条件。但地方法院受地方行政领导左右,在任命法官,特别是安排院领导中并未严格执行。再之,没有实际司法工作经验的限制。由于任职资格规定不严,现行法官任命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法官的要求。因此,完善法官任职资格条件,除规定担任法官必须经过司法考试外,还应规定有一定的司法工作经验,并需通过法官资格考试等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法官。

相信在国家政府以及所有司法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法官队伍讲更加优质和强大,法官制度也讲不断向合理完善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关于中国物业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中国物业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就全球而言,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的物业管理也必然伴随这种潮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就总体趋势而言,“老式的工业生产、行为和思维方式迅速被淘汰,让位于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因此,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未来的物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也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就全国而言,国内物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产业的向北延伸。

就西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首先无疑是应当向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进行学习的。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物业管理的影响会不断地深入每个地区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趋势。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人才强国、优秀传统文化、管理者素质、向北延伸、企业效率、企业监督、效率与公平、接受挑战,不断创新,风水

物业管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走进了中国市场。迄今为止物业管理在中国大概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正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样,物业管理在中国经历着由传入到发展再到中国化进而又向世界市场进军。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市场经济一部分的物业管理也必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是现在信息已经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以前,人类财富的多少以拥有多少土地、人口、黄金来衡量,然而在信息已经成为主宰的现代。人类财富衡量标准的天平已经向拥有或者占据信息的多少开始倾斜,这种倾斜最终也必将占据物业管理的整个世界。

物业管理由国外传入,并首先在中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发芽、生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在沿海地带的良好发展势头已初见端倪,深圳、上海在这方面做出了优秀的示范。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生事物,物业管理也悄然进入了中国西部市场。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加之气候条件差,因此西部地区的商品经济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而导致了物业管理在西部地区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重点表现为粗放式的管理以及管理过程中对人才运用环节的缺乏。

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起步晚,但在市场经济潮流、国家政策以及各方面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物业管理的发展极其迅速。在这种迅速下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业管理经常被置于以资金的洪流博得利润而非以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的境况中。这种利益的博得往往是付出了极大的损失的。不得不承认资金在物业管理中伴有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引进人才的科学管理是更有前途的。

在大的国际物业管理发展的背景下,在东部地区已经做出榜样的情况下,在期待中国的物业管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促使下。我相信,未来的物业管理发展方向将会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第一,就全球而言。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的物业管理也必然伴随这种潮流,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自身的发展紧密地和世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向西方先进的管理

体制的学习,是学习中的引进和自我思考下的不断完善。在科学的领域,在能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的先进文化领域,文明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国外的管理思想比我们的先进,更

具科学化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的学习物业管理中的一切科学管理成果,把西方的先进思

想引进中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然而,作为民族,我们是独立的。我们需要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

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无论如何外来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我们,只

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管理模式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复兴自己。基于这点,对于西方先

进的管理模式我们需要将它转化,转化成一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这种转化的前提和

必要条件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自己,这种探索应该包括:对民族心理、对地方实际、对不

同阶层、对不同条件,总之,一切的探索都应“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⑵,顺应但

不顺从。惟有这样,在时代潮流中我们才能顺时代而生,应变化而动,不失时机地促成自己的飞跃。

第二,就西部地区而言。国外和上海以及深圳在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模范和事例,这种事例不但

是对西部物业管理事业的一种方向引导,而且是一种鞭策。因此,西部地区首先无疑是应当

向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进行学习的。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文明的推进,是先进对落后的同化,这种同化是一种吞噬,是一种改造。物业管

理是人类先进文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首先由西方向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推进,再由

沿海推向经济发达逐步发达的内陆地区。然而这种作为推进文明的一种代表形式,它的推进

决不可能到此中止。它的推进趋势不可阻挡,未来,物业管理的身影将会遍布任何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会是美国华盛顿的某个角落,会是上海深圳的某个街角,也会是西部地区的某个楼

基。总之,只要有经济崛起的地方就会有物业管理的身影和存在。物业管理的影响会不断地

深入每个地区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趋势。

商业的竞争是商机的精准把握,加之大胆的投资,因此,拥有战略性的眼光和抢先占领市场

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物业管理在西部地区涵盖的地区并不广泛,也就是说,在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还存在十

分大的发展空间。把物业管理贯穿于西部地区的每个角落,这种模式或者说这种可能性实现的方式可以通过资金的融通和扶持商业代表而实现。当然这种实现方式需要以强大的财力为

后盾。

第三,就管理而言。在社会条件下物业管理是一种产业,在竞争状况下物业管理是一场激烈的战

争,在体制上物业管理恰似一个国家。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是企业的负责人,是战争的指

挥者,是体制运作的规划者。物业管理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会发展成什么。都与他

们息息相关。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能在潮流中管理出自己的特

色。物业管理传入中国就意味着它必将中国化,这种中国化是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物业

管理相结合。其最佳的表现方式应该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物业管理。这一点应与运用自

己的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己当时当地的问题殊途同归,或者说是一致的。要想物业管理在中

国真正的发展,发展出中国自己的特色,不顺着不适合自己的路途强走,不遇到重重困难,管理者必须学习和运用中国自己的文化,对物业管理进行规划。

第四,就总体趋势而言,“老式的工业生产、行为和思维方式迅速被淘汰,让位于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因此,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未来的物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也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劳动密集型和科学化(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仍然是中国物业管理的两个突出特点。

未来是时代是信息化的世界,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很大程度上意味者管理的成败。

无论是中国沿海还是内陆,物业管理的信息化都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道路。办公自动化、网络

会议都是应该努力的方向。以网络化信息代替车轨式交通应该不断实现。这也是一种发展趋

势。

针对这种情况,物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和语言型人才的引进。走一条科

技化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是物业管理将是物业管理永无止境的追求。第五,就物业管理的内容而言,物业管理在中国现在具有的常规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8项:

(1)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2)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3)环境卫生的管理;

(4)绿化管理;

(5)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6)车辆道路管理;

(7)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8)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

从这些内容上看,物业管理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很大的一部分。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内容在实施和现实操作的过程中与理论上的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的说,物业管理涉及的方面仍主要停留在以上低一点的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以及第二点、第三点、第四点、第八点。对于第一点中的住宅装修以及第五点中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我认为物业管理还没有真正的将这些纳入自己的发展体系。很明显,房屋装修现在是独立于物业管理有自己发展的行业。并且第一点里谈到的只是对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我觉得对于这种说法或者说如果是这种说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做法,是坚决不可取的。物业管理毕竟不是一种监督部门。物业管理想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且更广、更全面的涵盖或者影响人类的生活就必须将住宅装修真正、彻底的纳入自己的发展体系,做到以自己目前具有的相对实力将其兼并。

对于第六点内容,我认为总结或者说表达的比较笼统,因为我们知道车辆道路管理应该是属于国家交通部门的职责,如果说这里的车辆管理要具有意义,那它的含义和内容就仅局限在了物业管理对于住宅或者是建筑区内的车辆道路管理。这个纳入物业管理服务的系统化是比较重要的。然而,如果说把物业管理置于一个大的发展背景来说这点就显得不是一种趋势。在这里我把就把它纳入物业管理的系统化中,因为物业管理的日趋系统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上文中我也提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物业管理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这里我再次预言:物业管理将会不断地渗入人类生活的每个部分,最终建立一体化的现代服务。

“风水”这个词语应该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及至时代发展到今日,我们对“ 风水”一词的了解仍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以致我们一直将它视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追溯“风水”的起源,我们会发现风水其实是人类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下为探索适宜人类生存和居住场所的过程中对环境情况的一种总得概括。再看“风水”的科学解释,(一)风的意义,物质方面:一种流动中的空气,由气压梯度差异造成,“流向”由地转偏向力以及地表上的“山”为主导,也可泛指一切地形环境。理气方面:由宇宙光能产生的气候变化谓之“风”。

(二)水的意义,物质方面:即水流流向,由自然界中的江河、溪涧、湖泊、池塘、海洋、雨水所主导,其次以供人饮用的水源最重要,可泛指一切食物。理气方面:宇宙引力磁场的表达形态,称之“水”。如果这样看的话,风水也就摆脱了封建迷信的说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将其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科学。

在我们不断打击和批判风水为封建迷信时,中国的风水学在西方国家却成为一门专门学科悄然兴起。这不得不让我们对风水进行重新的思考。

风水在中国的盛行主要表现在民间,其形式包含为阴和阳两种形式。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产物,它在意识形态上仍然是适应中国民众的心理的。

但风水又和物业管理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主要得从物业管理的管理范围谈起。这篇文章里也提到了它主要涵盖八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物业管理应该扩大其服务范围的话题,那是不是能够把风水学引入到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内呢?答案是肯定的。上面我们说正确理解意义上风水学是为人类生存寻找良好环境的一门学科。那此时就可以将风水学的为人类寻找良好的居住环境改换为物业管理在房地产建设中的选址。它涵盖:生物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气象学、建筑学、景观艺术、考古学、历史学、环境科学等各个方面。这样的话“风水”学的优越性和其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作用也就不谋而合。与此同时,物业管理的内容以及其创造利润的范围也将扩大。

物业管理是顺应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它的发展必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前行。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物业管理对知识、信息、人才的要求度不断提高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未来的物业管理也一定会与世界的物业管理接轨。这种接轨不是商

讨,而是最惨烈的竞争。我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将与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会面。为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我们需要具有远大的目光以及应对这种竞争挑战的实力与信心。

物业管理生存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它将伴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迈向一个新的方向。然而物业管理生存在中国,作为我们民族的产业,它也必需适应我们的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现在,国内物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产业的向北延伸。这个问题在前文中有简单的描述,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就是物业管理在向北延伸的过程中需要引起三方面的关注。第一,作为国家应该积极支持物业管理的兴起发展以及它向北延伸的趋势,通过宏观调控和财政支持,将中国南北的物业管理统一起来。做到以南带北,创造协调南北发展趋势。第二,作为物业管理在中国的开启者,南方应该重视自己先进管理理念、人才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北移,积极地发现、发展、开拓西北市场。以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鞭策和推动西北地区物业管理的发展。第三,作为西北地区,首先必须认识物业管理发展在西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忧患意识与发展意识。其次,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利用好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国家扶持政策,将西北的物业管理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其次,要具有从引进到走出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向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确保在外来经济发展中西北物业管理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业管理并驾齐驱,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相竞争。此外,西北地区需要再当地不断的寻求开拓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市场,做到在未来西北地区物业管理向城镇转移,以物业管理带动西北城镇化的发展。另外,面对这种趋势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将它绘上中国的标志,附上中华民族的特色。这些包括真正的用我们自己的思想去管理,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管理理念注入我们产业的发展之中;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现实国情下认真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官僚主义依旧会盛行的时刻,彻底解决好监督与效率的关系;在信息与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里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利用。

清晰认识国际与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式,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才能使物业管理在中国大步稳定坚毅的前行。

参考文献

(1)1993年2月27日《纽约时报》第四版

(2)《生存风水学—学林出版社》

(3)方芳,吕萍.物业管理实务[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赵绍鸿.物业管理实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孙兰,白丽华.物业管理实务与典型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6)鲁捷,付立群,胡振豪.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班道明.物业管理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社,2000.

(8)赵向标.物业管理操作制度范例[M] 广州:海天出版社,2002.

(9)决策资源房地产研究中心.新地产物业管理利润V模式[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10)上海华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华联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1)周宇,顾祥红.现代物业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法官如何思考

法学院2010级 法学二班 朱凌云 学号:201000040129

重视法治原则下的法官的能动性

1——评《法官如何思考》

法官从事审判活动是这一职业的终极目的,审判包含两个过程:

一、审理;

二、判决。审理是判决的基础,判决又是审理的结果,法官如何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牵涉到法官思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西方国家推崇“三权分立”制度,在司法层面上即为司法独立,它规定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外在干涉,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所发表的言论、作出的行为,免受民事起诉,享有司法豁免权。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它的法律体系属于普通法体系,法律原则是法官遵循先例原则。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法官的地位一直是备受羡慕与关注的,法官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盛誉,不仅因为法官的司法权威很高,而且因为法官的职业操守令人敬畏。所以,美国的法官们非常的独立,不会受到立法、行政的干预,他们拥有很大的司法裁量权。那么,你是否认为他们会是严格的法条主义(原旨主义),不考虑实际的“自动售货机”呢?他们的司法意见书又是如何得出的呢?“法官造法”的理论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近日一字一页,终于读完了波斯纳法官的著作《How Judges Think》,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在2009年翻译并出版了《法官如何思考》这本书。关于写法官、法官的行为以及与法官制度有关的书籍都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是这本书对法官的深度剖析可谓是史无前例、淋漓尽致的,读来令人一惊三叹,心悸无语。

为什么说这本书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呢?首先,从作者本人的角度来看,理查德·波斯纳,先后以最优生和年级第一名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1959)和哈佛大学法学院(1962)。曾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联邦政府律师、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68)、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1969)和讲座教授。1981年出任美国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至今(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时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其次,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在《法官如何思考》中,波斯纳基于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并结合他本人长达27年担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司法经验,分析了种种司法行为和法官职任考量,这一分析迥异于以往对司法以及法官的研究,其关注的是与法官行为紧密联系的认知和情感的社会和制度塑造。波斯纳的分析表明,尽管大多数(常规)司法决定似乎都是法条主义驱动的,但法官绝不是“自动售货机”,只懂得机械地适用已有规则或按既定法理推理模式决策的法条主义者,相反,其政治偏好或法律以外的其他个人性因素,例如,法官个人特点以及生平阅历和职业经验,会塑造他的司法前见,进而直接影响其对案件的判断。波斯纳关于法官行为的分析是具有普适性的,其提出的问题和分析建议在中国语境中也同样适用:法官是如何行为的,为什么如此行为,行为的后果可能为何,以及哪些智识工具最适合分析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法官如何思考》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权威性,而且具有普世价值。

全书共分三编十二章,主要研究的是美国的司法(审判)行为和法官思维问题。在本书中,波斯纳基于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交融,结合他本人长达27年担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司法经验和参与性观察,分析了司法和法官行为的九种理论,研究了司法和法官的外在和内在的制约因素和机制,讨论了司法和法官作出决定的政治性、法条性和个人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实证的“受约束的法律实用主义”的审判决策理论。波斯纳在本书中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尽管大多数司法决定似乎都是法条主义驱动的,但法官绝不是“自动售货机”,绝不只是机械地适用已有规则或者按照既定法理推理模式决策的法条主义者,1 理查德·波斯纳著,苏力译(2009),法官如何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共360页。

相反,其政治偏好或法律以外的其他个人因素,例如,法官个人特点以及其生平阅历和职业经验,会塑造他的司法前见,进而直接影响其对案件的审判。

即使因为司法传统和学术背景的差异以及译著本身表述方式的瞥脚, 影响到阅读中的准确理解和流畅感, 本书依然给我非常多的启发, 阅读中获得智识的愉悦感不可名状。阅读是个性化的事情, 相信不同读者比如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学理论工作者从这本译著中看到或者看重的肯定是不同的东西。笔者对本书中有关法官的实用主义或这法条主义的论述感触颇深。单从“司法行为的九种理论”、“ 作为偶尔立法者的法官”、“法官的外部约束”、“审判的内在约束”、和“ 实用主义审判不可避免” 等这些章名, 就可以看到波斯纳对法官行为和法官角色定位的明显立场法官绝不是法条主义者尤其是在非常规案件中, 法官是政治的, 必须成为“ 偶尔的立法者”。笔者认为,尽管波斯纳论述的均系美国这个普通法系国家的司法和法官的情况, 但是对于中国的审判和法官的角色定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第一章里波斯纳讲到了关于司法行为的九种相互重叠、不完整但富有洞见的理论——态度理论、战略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组织理论、实用主义理论、现象学理论以及法条主义理论,构成了一台不便使用的分析设备。通过想象法官是工人,因此是劳动力市场——当然,一个相当不寻常的劳动力市场,但也仍然是一个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将这些理论整合起来。由此,波斯纳认为,“在非常规的案件中,法官实际上是如何得出其司法决定的:简而言之,一种实证的审判决策理论”。法条主义理论的缺陷在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观念、情感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某项法律的价值可能与现实已经不符,甚至势不两立,如果仍旧按照法条断案,可能要损害公平正义、善良风俗的原则和精神。比如,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罗诉韦德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1972年,得克萨斯州两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萨拉·威丁顿和林达·科菲试图挑战当时的堕胎政策。她们选中了一名希望堕胎的21岁女子,化名为简·罗(JaneRoe),韦德(Wade)则是当时达拉斯县的检察官。几经周折,1973年1月22日,美国联邦高院最后以7比2的表决,确认妇女决定是否继续怀孕的权利受到宪法上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权规定的保护,这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罗诉韦德案”后,堕胎合法化一度导致美国妇女堕胎人数的激增。1973年来,美国每年有近1500万人堕胎,占每年怀孕妇女总数的1/5。“罗诉韦德案例”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也给了美国社会一个分裂点,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辩论。自堕胎合法化后,支持生命权的反堕胎人士就一直试图来推翻这一决定。反堕胎的各式各样“保护生命运动”和支持堕胎的捍卫女权团体对此争论不休,甚至出现过2003年9月3日因杀害堕胎医生而被处以极刑的第一人保罗·希尔这样的极端例子。毫无疑问,堕胎问题已成为美国社会中大是大非的问题。无论是总统竞选,还是国会选举,再从州到地方的选举,政客们都必须在堕胎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总体来讲,民主党自由派支持妇女的堕胎权,而共和党保守派则对任何形式的堕胎持有否定态度。此番南达科他州州长签署反堕胎法案,挑战30年前的法律,无疑在美国社会再次扔下一颗重磅炸弹。

通过此案我们看到,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个人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性保护。司法对基本权利的保护应当遵循下列规则:限制基本权利的法律违反宪法,除非限制是为了维护某种“不可抗拒的国家利益”,而限制措施又没有超出实现立法目的所必需的限度。在罗伊一案中,首先应当承认妇女堕胎是宪法所保护的个人隐私权。但是,也应当看到,决定堕胎与否的个人隐私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在妊娠期间,存在着两种“重要和正当”的国家利益:一是保护孕妇健康;二是保护潜在生命,政府得在同时考虑上述两种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制定限制堕胎的法律。这两种利益在妊娠期间同时存在,各自在某一个时间点内成为不可抗拒的 罗诉韦德案(英语:Roe v.Wade),410 U.S.113(1973年),又译为露对威德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妇女堕胎权以及隐私权的重要案例,对于妇女堕胎的问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承认妇女的“堕胎权”,受到宪法隐私权的保护。此外,对于堕胎权的限制应采取“严格审查”标准,并提出“三阶段标准”。国家利益。在罗伊案件中,德州法律对堕胎作了过于宽泛的限制,即没有区分妊娠早期和晚期的堕胎,只是将抢救母亲生命作为允许堕胎的唯一理由,而排除了堕胎所涉及到的其他利益,因此,德州法律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14条正当程序条款。伦奎斯特法官在此案中代表少数意见认为,罗伊案例由于与婚姻无关,因此,它不涉及到隐私权问题。从36个州有关堕胎的立法史来看,妇女的堕胎权利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可能是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不应当受到任何特殊保护。

如果此案严格的适用法律,就会导致妇女堕胎成为了一项合法的权利,但实际上,堕胎行为严重的侵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生命权,同时会影响民众对法官断案能力的否认和嘲讽,激起很多反对堕胎者的反抗,导致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恶劣的连锁反应。所以,必须要强调法官审判时,应该持实证主义的态度,充分考虑案件的性质,和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作出符合人类普遍所信仰的价值的判决意见。要充分发挥法官的能动性,积极主动的从法律规定之外的视野看待一个案件,就必须给予法官足够的审判自由,和充分发挥法官智力和能力的外在条件。影响一个法官自由的,不受外在压力的作出司法判决的因素有很多,其于法官自身息息相关,不以法官的意志为转移。而在我们的理论中,却总是强调法官只能服从于法律,给予法官自由的司法裁决权的范围相当小。没有合理的引导上述因素对法官司法行为的积极作用,反而予以压制。正如苏力3先生所言,提出并赞美一个概念上完美的法官,然后激励和要求担任法官的人去实践这个概念:这是一种压抑人性的道德规范模式,一种不可能实践的模式,或者只是一种关于法官和司法的意识形态。由此导致的后果之中,我们仅仅把法官当做一个规则的适用者却忽略了法官本身的能动性,造成法律的机械适用(法条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意识到法官的对法条的能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又导致了法官的恣意。

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人治社会的历史之后,总算迎来了法治的前夕。大规模的法典编撰如火如荼。甚至我们已经拥有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在法治的建设当中,我们也极力强调法律要成为我们法官行动的唯一准则。避谈甚至讳谈人尤其是法官在法治事业中应该所具有的作用。由此造成的恶果便是,法律成为一种冷冰冰的规则,缺乏变通的适用。事实上,正如我们经常所讲的那样法律尽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是作为一种规则,它也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与法律稳定性之间的冲突乃至于法律与普通公众朴素的正义感之间的严重冲突就成为我们法治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不可能放弃解决这些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而寄希望于立法机关及时进行立法活动也不太现实,基于我国立法机关的现状,由于其担负了太多的任务而导致其不可能专心致志的进行立法活动。也许增加法官的权能,赋予其更多的司法自由裁量权,在既有法律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当的情况下,通过法官的自由判断来断定案件的解决无疑是比较合理的方式。这种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法官造法”,通过法官造法的活动对法律漏洞作出弥补或解释,对于难办案件的处理实际上是大有帮助的。而这种“法官造法”的活动其实应当更多的赋予级别比较高的法院法官来实现。正如同波斯纳在“作为偶尔立法者的法官”一章提到的那样,这种法官造法只是法官日常事务中极其偶然的,法官的这种行为事实上对立法机关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官的这种能动性如果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就极有可能演变为法官的恣意妄为,演变为“法官治”而非“法治”。在波斯纳的书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夸大了法律的开放领域,有时甚至暗示一切案件都不确定。向法官灌输各种形式的任性,从政治到偏见到各种坏脾气。”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国家的法官不仅没有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却一直在发挥其消极作用。肆意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一些常规案 3 苏力,少年从军,当过工人、政府雇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学士,1982);1985年读研究生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LLM(McGeorge)、M.A.和Ph.D(ArizonaState)学位。199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长江学者。件不依法处理,司法腐败的猖獗。导致了司法公信力的丧失。所以,这些年我们才可以看到先定后审这种公然违背程序法基本原则的做法在各级法院大行其道,才会出现下级法院法官和上级法院法官之间的沟通,才会出现法官主动上门解决纠纷情况的出现。以上法官能动性的发挥,不仅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反而违背了法治的基本原则。

通过以上一部分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官司法行为中,不是要不要法官能动的问题,而是怎样发挥法官能动的问题。能动有好坏之分,其效果也有天壤之别。针对前一个问题,即如何使法官的能动性发挥积极作用。其实在波斯纳的书中有很多地方给予我们启示,首先就是要尽力减少法官的外部约束机制,最大可能的实现司法独立。波斯纳指出,司法独立是社会的善品,通过尽力减少诸如薪水、任期、考核机制、晋升这类外部约束机制对于法官的影响,可以使法官获得独立的地位和独立的价值。最终可以不为这些外部环境所动,更好的服务于司法。在我国,对于法官的外部约束机制远非这些,某种程度来讲,政治约束可能是目前我国法官面临的最大外部约束,政法委往往在一些重大案件中肆意干涉法官职权的行使,因此,排除政治因素对于法官的干扰尤为重要。其次,要实现法院与法官职能的区分。司法权作为一种判断权。包括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两部分组成。而作为法官能动的发挥的判断主要体现在法律审中,因此,应当实现有专门的法官法院实施法律审。其具体举措应该是,应当由基层法院负责审理案件的基本事实并使用法律,上级法官进行法律审。并在案件有疑难时通过法律审发挥法官的能动作用。第三,提高法官地位,增强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在波斯纳的书中指出,尽管法官本身拥有政治上的倾向,但并不总是按照任命他的政治人物的意图行事,波斯纳指出,“他们并非追求收入和闲暇的最大化,工作的内在满足是是主要的自变量”。所以,增强法官的职业荣誉感,满足法官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离不开法官地位的提升和法官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最终权威性。

当然,书中的智慧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点,法官该如何思考?以及不是美国,也即不是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又该如何正确的为自己的行为,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的法官,没有“造法”的权利,行为上也会受到党领导的规范文件的制约,同时更多时候,过多的依赖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办案,法官缺乏自己的思考,再加上各个法院司发案件的拥挤不堪,法官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每一个案件该如何适用法律,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草草结案,早早完事。法院的独立性更是谈不上,中国不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很多时候,审判权要受到立法和行政的制约和压抑,一个判决的作出,是要经过政治权力机构的严格把关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国家的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和解决,针对法官的司法行为存在的不足和违法,借鉴国外的优秀理论,做出一定的改善,促进司法发展。中国法学界太多仅仅围绕法律、法学、法学教育、法官、律师甚至部门法的利益 的“研究”论证了,很少有人能真正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立足于法学之外,运用法学和多学科的知识和手段以反思的眼光看自己投身的事业和行当,予以体贴入 微且有理有节的分析。小家子气注定不可能成就或不断开拓真正坚实的法学。“敢嘲笑哲学者,方为真哲学家”。而《法官如何思考》这本书,却是波斯纳一个人从事27年上诉法官的经验和司法实践,运用自身学到到各种理论知识,不论是法学的、经济学的,还是心理学上的观点,他都将之淋漓尽致的运用在了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这种学术和实践精神值得我们的法律实务者和法律学术家们学习。

参考文献:

牛克乾:“法官角色的政治性与立法性——《法官如何思考》读后点滴”,《人民司法》,2009年7月20号发表

苏力:“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第四篇:中国电解铝现状和思考

中国电解铝现状和思考

国际铝业巨头纷纷收缩战线自次贷危机以来,在世界各国实施积极的救市措施下,电解铝价格走过一波不错的市场行情,但冷静的国外铝企业却并未表现出亢奋,而是开始收缩战线,保存实力,继而向电解铝的上游进发。如今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低迷,企业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铝业巨头纷纷做出了减产和关闭产能的决定。细数中国的电解铝企业,其经营并非好过这些巨头们,虽然氧化铝价格处于低位,但由于2011年以来国家先后两次上调工业用电价格,国内的电解铝企业已是不堪重负,尤其是那些依靠购买网电生产的电解铝企业可谓“雪上加霜”。电价的上调使吨铝成本提高了700元左右,而与之对应的铝产品销售价格却是震荡走低,上涨乏力,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重创。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地区电解铝厂实际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都超过0.45元,吨铝成本达到16400元,高出产品销售价格。西北部分地区的电解铝企业电价每千瓦时0.45元,企业有点边际利润或微利外,河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电价接近或超过每千瓦时0.6元,吨铝含税成本达到18400元。作为我国电解铝主产区的河南,2011年产能达到459万吨,实际产量392万吨,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0.64元,吨铝成本已达19000元,典型的亏损经营。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惨状”,如今却没有听到哪家企业减产的声音。

不仅没有减产的声音,而且严峻的行业基本面丝毫未影响到电解铝的投资热情,电解铝行业还在大干快上。在2011年中国电解铝新增产能340万吨的情况下,2012年在建和新建的开工项目产能巨大。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铝业分析师姚希之预测,2012年中国电解铝新增产能将达到270万吨,2012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将达到2195万吨。

就在业内外对中国电解铝“大跃进”持批评和质疑态度时,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电解铝产能布局,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则是西部正在承接电解铝产业的转移,成为电解铝扩张的主要区域。成本推动产业地域转移由于近几年来优惠电价的取消和电价的不断上调,电解铝为寻求发展空间,开始向能源优势的地域转移。现能源已占到电解铝成本的47%以上。以国内电解铝生产吨铝综合交流电耗14000千瓦时计算,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电解铝,电价和能源价格每上涨1分钱,对于企业来说增加的成本或者减少的利润就在1400万元。电解铝作为高耗能行业,现阶段能否赚钱关键在电。这也就不难说明,电解铝实际上赚的是电钱。电解铝的行业特性也就决定了谁拥有电力(能源)优势也才有竞争力。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有着丰富的能源和电力,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有着适度发展电解铝的能源条件。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早就布局有包头铝业、青铜峡铝业、青海铝等电解铝企业,这也就充分说明西部发展电解铝是有条件和基础的。

西部电解铝产能快速增长。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西部投资电解铝的企业大都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煤炭资源,建有自备电厂。据测算,自备电厂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小于0.2元,这与内地的每千瓦时0.5元以上的价格相

比,吨铝盈利空间较大。这其中尽管有过高的运输成本,但综合下来投资回报率是十分可观的。因此,西部省份成为次贷危机以来电解铝产能增长最快的区域。

2011年,西部地区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55%。电解铝产量前10位的地区,西部就占到6个。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增量90%来自于西北部地区,如内蒙、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011年电解铝新增产能340万吨,主要集中在新疆和青海,在西部区域中,很少提及的新疆现正成为电解铝重中之重。2011年新疆地区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达854亿元,主要集中于铝冶炼项目。目前,新疆地区已建成、在建或拟建产能超过1300万吨。其中山东信发集团新疆农六师煤电公司240万吨,新疆天山铝业公司160万吨,新疆希望铝电公司240万吨,新疆神火铝电公司80万吨,新疆其亚铝电公司80万吨,新疆中铝铝电公司110万吨,新疆中电投铝电公司100万吨,新疆天龙矿业铝电公司55万吨,新疆众和铝电公司80万吨,新疆嘉瑞铝电公司160万吨。如此建设速度和规模,新疆很快将成为中国电解铝最大的地区,占据中国电解铝的几分天下。中东部企业少有减停产能而就在西部产能迅猛扩张之时,我国中东部的电解铝企业却少有减产和关停产能。在连续亏损了半年多后,国内电解铝企业除了个别铝厂的正常检修外,包括中东部企业在内却并未出现大规模减产的迹象和趋势。据统计,今年1-3月中国原铝产量为510万吨。截至3月底,2012年国内电解铝企业开工产能为2091万吨,开工率为80.8%。进口方面,由于沪铝较为抗跌,导致2011年末沪伦比值曾一度接近8,进口套利窗口打开,从而使得我国1~2月原铝进口12.26万吨,同比上涨

136.88%。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赌,无论是电解铝生产企业还是贸易商。”据介绍,现在电解铝企业即使亏损也不敢随便减产停产,大部分电解铝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员工人数众多,一旦减产停产影响很大,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弥补电解铝的亏损。业内人士认为,原铝供应的增加与下游消费矛盾持续升级,导致一季度国内四地现货市场原铝库存激增——从年初的43万吨增加到3月的93万吨,增加了50万吨。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也由年初的22.7万吨增加至36.9万吨,增加了14万吨。

事实上,为了促进我国电解铝产业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起国家就开始加强了对电解铝行业的宏观调控,通过暂停限批,取消优惠电价等行政和市场手段,以期为电解铝的投资热降温,使电解铝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然而,在地方追求政绩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冲动之下,电解铝产能过剩的状况未能改变。粗放发展模式并未改变现今,围绕着电解铝产能到底过不过剩,业内外颇有争议。电解铝产能过剩与否,透过具体的数据我们就可窥全豹。据工信部数据,2010年底我国电解铝产能达2300万吨,实际产量1560万吨,产能利用率70%。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电解铝产量1806万吨,进口铝材58万吨,出口铝材300万吨,净出口达到242万吨。

从2011年进出口的价差我们可以得知,进出口每吨铝板带价差为1523美元,进出口每吨铝型材和铝箔的价差则达到1634美元和15983美元。我国出口的铝产品虽较以前单纯的未锻轧铝和铝合金的附加值有所提高,但相对进口铝产品来说出口的还是粗级产品。如此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在国

际市场并不领情,还遭来了贸易争端,引发的贸易摩擦不断。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铝工业依然没有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

从我国发展电解铝的政策取向来讲,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对铝材出口的财税政策鉴于国内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可能随时做出调整。倘若这部分产量在国内消化,很显然,在国内经济增长目标下调,铝的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仅以现有的产能来算,电解铝产能过剩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更何况未来新增产能巨大。

资源保障问题悬而未决电解铝产能的过快增长,引发后续的资源保障问题将凸显出来。我国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氧化铝的“伤疤”有可能重新开裂。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铝资源对外依存度达47%。以2011年我国氧化铝实际产量3408万吨计算,如果全部采用国内铝土矿为原料生产,现有探明可经济利用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仅有9年。而中国企业在境外控制的铝土矿资源量绝大部分处于地质勘探阶段,尚不能实现保障资源安全需要。

近两年,我国进口铝土矿大幅攀升,2011年,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达到4485万吨,增幅超过50%。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的国家主要是印尼、澳大利亚和印度,其中印尼的比重达到80%。印尼政府近日已签署监管法令,从2014年起禁止铝矿出口。这无疑将给中国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或将引来国际炒家的“狙击”,从而影响到整个铝产业链的安全。

第五篇:建立法官员额制度的几点思考

建立法官员额制度的几点思考

推行法官员额制度是当前全国法院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所谓法官员额制度,笔者理解,就是将法官定编,确定一个科学的、相对稳定的员额,经过严格的遴选,使少数专业化、道德化、法律化的高素质人才担任法官,行使审判权,而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行使审判权,其他一些审判辅助性事务由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承担的一种审判工作制度。推行法官员额制度的意义在于:

1、使审判工作更趋专业化。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审判活动都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工作,而从事审判活动的法官都是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且经过严格的筛选出来的,绝对称得上是社会的精英,而我国法制建设时间比较短,加上受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审判活动没有按其应有的规律去进行,而是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法官职业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职业,许多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当法官,而推行法官员额制度,就是通过严格法官遴选,缩减法官数量,使少数具备丰富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经验的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其他不具备法官条件的法院人员(包括原有的任命过的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不能行使审判权,从而提高审判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审判活动的公信度,逐步推进审判活动专业化进程。

2、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公正。首先,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本身就是经过严格选拔脱颖而出的,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其二,推行法官员额制度以后,分工更为精细,法官只管“审”和“判”,而将大量的审判辅助性工作交由法官助理处理,使法官更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放在审判决策上,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其三,推行法官员额制度,使当事人和法官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隔离带,法官一般不能在开庭前与当事人接触,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由法官助理来做,而法官助理不会参与案件的审理与裁判,有利于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有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3、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由于法官员额制度是和分工精细、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且相互衔接,审判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审判运作更加有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审判资源,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

4、有利于形成法院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法官素质的提高。通过严格选拔出来的法官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担负着责任和压力,一旦不能适应法官工作,将会被淘汰掉,因此,激烈的竞争压力将会迫使法官不断去钻研业务,认认真真办好每一起案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法官助理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被选任为法官,这就使得法官助理也能够产生工作动力,积极去进取,不断地钻研业务,力争达到法官的条件。这就容易形成法院内部的良性循环,推动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

5、有利于转变法院内部的一些工作职能。实行法官员额制度后,法官成为法院工作的中心,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的行政管理职能必将弱化,他们如果被选任为法官,也必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审判上,这样有利于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审判力量。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符合各地的情况,推行法官员额制度也是如此。由于我国各地法院人员状况、案件情况、自身经济条件等方面各不相同以及受现行法院内外部管理体制的制约,推行法官员额制度将会面临许多困难,笔者认为,其制约因素有:

1、受法院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级法院普遍实行的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法院设有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等职务,而且大多数法院机构庞大,领导职数众多,约占各级法院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他们除了从事审判工作以外,还担负着管理干警、抓好本部门全面工作以及协调各方面关系等大量行政性工作。他们还大多是法院的业务骨干,根据目前法院情况,如果推行法官员额制度改革,他们理应被选为法官,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确定法官员额后的主要力量,这就有可能产生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于审判案件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抽出精力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这样一种现状,必然影响改革目的的实现。笔者以所在法院为例进行一个大胆设想,我院在职干警总人数为86名,拥有审判资格(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70名,院领导、庭长(不包括在非审判业务部门的中层正职)20名。按照我院每年正常办案3000起左右估算,在配备法官助理的情况下,法官每年结案应该在100起左右,再结合我院现有的人力资源,各部门的人员配备,法官员额确定为30名比较合适。如果算上院领导、从事审判业务的庭长为当然的法官,其他素质较高的法官也就只能选任10名左右。这样以来,院领导、庭长必

然构成法官的中坚力量,他们不得不一门心思去审判案件,而在现有的体制下,能否实现这种工作职能转变,笔者表示怀疑。

2、受法官素质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法院的法官队伍状况差异较大,大致情况为,东部及沿海地区法院法官整体素质较高,中部及西部地区法院法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中级以上法院法官整体素质较高,基层法院特别是内地基层法院法官整体素质较低,而大量的案件却是在基层法院。这就使得在确定法官员额时很难把握,如果法官员额确定得少,工作量又大,必然增大法官的工作压力,如果法官员额确定得多,法官素质又难以保证,案件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如何确定法官员额也是改革的难题之一。

3、受法院人员数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法院涉案的领域越来越广,受理的案件越来越多,而法官职业化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法官“门槛”逐步提高,法院进人把关更严,使得法院人员数量增长较慢,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法院,由于自身条件差,法官待遇低,很难吸引人才。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引进不来,低素质的人员进不来,法院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甚至随着法院人员退休,有的法院警力还在减少。因此,许多法院内部面临着警力不足问题,有的业务庭甚至连一个合议庭也组织不起来,更别说配备法官助理。有的法院根本没有书记员,开庭时大都有审判员兼任,警力严重不足也影响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法官员额制度的推行。

4、受各地区收案情况不同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受理案件的特点也不一样,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其所在法院受理的案件可能比较丰富,新类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大标的案件会比较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所在法院可能仍以传统案件为主,审理起来可能会相对简单。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近年来刑事案件以伤害、抢劫、盗窃、强奸等多发性案件为主,民事案件以婚姻、赔偿、借款等类案件为主,行政案件大多涉及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这些案件处理起来一般难度不大,加上多年来许多审判人员也积累一些这类案件的办案经验,因此,即使一些业务素质不很强的法官也能办下这类案件,而且许多案件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推行法官员额制度反而不利于案件的繁简分流,不利于法官集中力量办大案,办难案,不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

5、推行法官员额制度后,法官待遇如何解决。法官待遇是实行法官员额制度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经过严格选拔上来的法官的地位必须得到确认,他必须拥有独立行使审判权,必须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否则选任法官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种通过选任的法官待遇不同于原有的审判人员的待遇,他一定要高于原来的待遇,这种待遇只有通过立法的形式才能够得到保障,而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法院自身又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法官员额制度就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实行法官职业化、建立法官员额制度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差别,经济文化的差别和自身条件的差别。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都必须由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都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就建立法官员额制度而言,有条件的法院应当积极探索,搞好试点,加强调研,广泛宣传,不具备条件的法院不能盲目赶时髦,贪功冒进,草率行事,急于求成。推行法官员额制度改革还应当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配套进行。一是努力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通过提高法官“门槛”,严把“进口”,疏通“出口”,保证法官质量,实现良性循环;通过拓宽法官的遴选渠道,保证有充足的人才供应;通过严格法官选任程序,确保少数高素质的法官行使审判权;通过强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法院现有人员的素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提高法官的职业意识。二是改革法院现行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的现状,建立一套符合审判工作特点、有利于司法公正的法院人、财、物管理体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对法官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实行对法院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和流程化管理,创新监督机制;对法官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实行全方位监督;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上级法院、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坚持“防范在先”原则,做好事前监督,加大惩戒力度,做好事后监督。四是建立法官的职业保障。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法官的职业地位、职业收入,改变现有的按照国家公务员的职级确定法官工资待遇的体制,使法官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崇高职业地位、极高法律素质、丰厚职业收入的社会阶层,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责编/长富

下载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

    中国法官制度 缺陷及改革设想

    论文提要:最高人民法院肖扬提出了“中立、平等、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 现代 司法理念。围绕建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制度,法院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首先 分析......

    中国公务员录取制度现状与完善

    试论我国公务员录取制度的现状与完善摘要: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行政效率的提高和国家行政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

    社区卫生现状与思考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关与思考 按照第二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本人深入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对我区社区服务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现......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文章作者:王震中一、文明起源研究既是理论问题亦是考古学的实践问题 重建过去是历史学者的任务,但在今天看来,重建上古社......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 安徽大学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生态旅游学安徽大学09政治学系U00914028罗晓华 联系方式:***Email:U00914028@sina.com(1) 论文摘要…......

    美国法官制度

    美国法官制度 内容摘要:美国的法官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影响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对于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美国实行双重政体制,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此美国的法院......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冯子鉴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1530501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