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00:5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围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A.农村经济发展

B.统筹城乡发展

C.城乡发展一体化

D.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2.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放在首位。

A.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B.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D.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做好“三农”工作。

A.法律法规

B.法治思维

C.法治方式 D.底线思维

用户答案:[BC] 得分:20.00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A.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B.注重提高竞争力

C.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D.注重可持续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2道题】

1.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江西油菜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2.继续执行稻谷、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第二篇: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现就2014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鼓励向雅周农业园集聚发展

(一)上级支农项目优先支持雅

周农业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土地复垦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申报时,优先雅周农业园项目申报。

(二)支持雅周农业园融资。江苏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融资金不少于70%用于雅周农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三)雅周农业园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二、鼓励台资项目向苏台园集中

落户苏台农业合作园并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台资项目,按同类项目补助标准上浮20%。

三、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鼓励各区(镇)创建省级以上稻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对参加省部级高产创建获得A级示范片的奖励2万元。

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一)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1.扶持小蚕共育。按标准全面使用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春蚕、中秋蚕各共育60张以上的,每个共育主体补助2000元。

2.培育养蚕大户。年养蚕规模100张以上的蚕桑经营大户,每户补助10万元。

(二)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业

1.种羊场建设。对新建存栏经产种母羊500头以上养殖场,符合县农委认定的品种特征,且有效开展选种、选育工作。并鼓励养殖场不断做大,通过2—3年努力,达到常年存栏经产能繁种羊800—1000只的规模,年向社会提供苗羊2500只以上,当年补助50万元。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县农委指定范围内所有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达到安全、无害、无污染、并能有效利用的项目,在争取到省级补助项目的基础上,一次性补助40万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1.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600万以上,发展集约化、循环水、高密度设施渔业养殖,奖励20万元。

2.新(改、扩)建连片标准化鱼池300亩以上,且四周用水泥护坡,补助20万元。

3.在苏台农业园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土池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补助2500元。

支持安全信息系统终端运营费用、实施渔业互助保险、鼓励进行渔船更新改造,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政策县财政另行安排。

五、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一)鼓励在“三区六景”发展连片设施大棚

1.新建连片100-200亩、20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2500元。

2.新建连片50亩以上省标钢架连栋大棚,每亩补助1.2万元。

(二)鼓励在南莫镇农业园发展食用菌

新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2000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200元、一般房屋每平方米奖励100元。

(三)鼓励在里下河区域发展优质稻米基地

鼓励品牌大米企业在里下河区域流转连片农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技术标准,运用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种植优质稻米,视规模档次给予奖励。

以上奖补资金按5:3:2的比例分三年兑付到位,如三年期间发生迁建或拆除的,取消拆除后当年及以后奖补资金。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奖励农业龙头企业

1.对首获国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2.鼓励企业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按照企业年开票销售能力,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且增幅在20%以上,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3.鼓励企业创建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含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各区(镇)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基地,除享受已有奖励政策外,面积达200亩奖励10万元。

4.鼓励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规模、开票销售、合作带动水平和能力、品牌建设、参与企业动态监测报表数据质量和时效等进行综合考评打分,依排名高低,对获得综合竞争能力“前十强”的企业,1-2名分别奖励5万元,3-5名分别奖励3万元,6-10名分别奖励1万元。

(二)奖励“一村一品”特色村(镇)。获得全国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扩大特色村专业特色经营的生产规模,提升专业村建设档次,不得列入镇、村财政开支。

(三)奖励农产品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汇总

2004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盘点

2004年

(十九)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 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 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 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 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

 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调整职能,合理分工,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 要总结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创造条件,在全国逐步推开。 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

 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

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2005年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

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 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    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

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 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

 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2006年

(25)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 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 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 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 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 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

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 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 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2007年

(一)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 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  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

2008年

(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 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 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推进农业银行改革。

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 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 通过批发或转贷等方式,解决部分农村信用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加快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

 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业务特点的监管制度。

 加强财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 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2009年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 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 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 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 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 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

 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2010年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 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

 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

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 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 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 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2011年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 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 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

 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 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2012年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 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 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

 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 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

 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 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 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 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2013年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 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 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 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

 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 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2014年

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25.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

 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三农”需要的专门机构和独立运营机制。

 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

 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     

   

    

2015年

24.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保持县域法人地位长期稳定。

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

对小额贷款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发挥支农支小作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督促上市农业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引导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公开挂牌与转让,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三农”的个性化产品。

26.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27.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 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 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

 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

 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 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 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

 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

 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 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对农村妇女的支持力度。

2016年

24.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

 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进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

 稳定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 开展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试点,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

 深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和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                

发挥国家开发银行优势和作用,加强服务“三农”融资模式创新。

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打造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创新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扩大覆盖面。

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

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

支持涉农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债券市场服务“三农”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三农”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强化农村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和保护。

完善“三农”贷款统计,突出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

第四篇: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安排意见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精神的安排意见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文件精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决定,利用一月时间,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宣传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一号文件的重要意义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工作的政策向导和重要信号,又是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更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抓手。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分别从明确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等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刻阐述,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学习贯彻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传统农业向现在农业转变、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村要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精心组织,迅速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号文件上来,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周密安排,确保学习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本次学习宣传活动从5月20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深入学习(5月20日至5月31日)。

1、宣传内容:一是搞好政策宣传。广泛宣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给广大群众讲清楚,说明白。二是搞好信息服务,在认真搞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及时为农民提供农技信息,为指导群众搞好今年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三是要广泛开展农民教育,结合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以及平安创建活动,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四是要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搞好扶贫帮困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2、宣讲方式。有条件的村要进行集中宣讲,对部份群众不能参加宣讲的,要要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采取与群众“拉家常”等方式进行宣讲。要把宣讲活动与春耕生产结合起来,以宣讲促进当前工作,促进群众的理解认识。各村在组织好宣讲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工作,注意了解在宣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积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

(二)第二阶段:贯彻落实(6月1日至6月20日)。

1、与当前工作相结合。要把学习宣传活动与当前农业农村

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设施蔬菜育苗栽植、春季农田生产、畜牧防疫、造林绿化、生态家园建设、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等工作,全面推进示范新农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局良好。结合我镇实际,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粮食生产工作,驻村工作组大力宣传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为农民联系供销社、信用社和涉农部门落实农资、信贷、农资经销部门及时调动储备农资,确保农资满足供应,激发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并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平安创建工作,各驻村工作组要加大督促力度,要利用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村干部会议扎实宣讲平安创建工作。

2、宣讲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各驻村工作组要以宣讲活动为契机,坚持“多给予、少索取、少干预”的方针,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予以解决。要在迅速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同时,把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宣传和现代农业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设置装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切实抓好苹果生产、生猪养殖、大棚蔬菜等主导产业,全面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益化,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3、严肃纪律,求真务实,转变作风。为确保在宣讲活动中,干部真正沉下去,工作真抓实干,在宣讲活动结束前,所有干部一律不得请假,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宣讲活动中,确保活动深入,有序开展,达到实效。

三、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参加宣讲活动的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全面了解掌握文件的内容,注重领会精神实质,在宣讲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政策措施宣讲到位。

(二)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各村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宣讲工作不走过场。要深入农户,坚守岗位,注重实效,要客观、及时报道宣讲活动中好的先进典型。

(三)镇党委、政府将抽调专门人员深入各村督促检查,推广先进典型,促进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结束后,各村要将学习宣传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2年5月20日

第五篇: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题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六部分23条:

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学。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文件指出,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脱坡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全,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文件还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下载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