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0: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第一篇: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城市既属于本地市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外来游客,兼顾市民与游客需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并宜游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 胡跃龙 窦群

日前,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国家旅游局提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安排,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体系。尽管此项工作从指标体系的量化制定、推进时间表及其成效还有待更多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检验,但笔者认为,此举是“全域旅游”从理念上升到实践、从地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有力举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版,是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下,寻求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新探索。

全域旅游是伴随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过程,从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要求,全新定位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概念不是凭空想象中出来的,而是由旅游发展实践倒逼出来的认识。比如现在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西婺源,在其县域内分布的景区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在申报全国各类等级景区时,地方都提出希望把整个县打包申报,并自豪地提出了“我们县整个就是一个大景区”的充足理由,这正是基层工作者对全域旅游最朴素、最形象而又是最准确的认识。纵观国内,对全域旅游有了认识并大胆进行实践的市、县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很多旅游目的地正是因旅游而生、因旅游而兴的,是实实在在吃旅游饭的。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一定也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也是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构建现代城市的需要提出的。当前,我国年人均出游率为2.5次,一般城市年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为常住人口的4至6倍,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人均年出游率将达到4.5至5次,城市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城市常住人口的8至10倍,外来游客对于城市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忽视巨大游客流量对城市的影响而希望独善其身是难以办到的,城市既属于本地市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外来游客,兼顾市民与游客需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并宜游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各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全域旅游除需要各地充分自身的比较优势外,还需要着重一下几个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问题。

一是旅游业发展在当地总体发展中的必要定位、话语权和工作机制。旅游业需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定位和话语权,应从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促进旅游业的具有实质性政策、资金支持的促进机制,避免碎片化、形式化的会议、文件等,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优势,使城市的个性、品牌、文明建设都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有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融入,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拓展,提升各行业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二是发展旅游的特定空间和环境保障。全域旅游并非望文生义地理解市域整个空间范围都要发展旅游,但是,旅游业发展所必要的空间应该得到保障,特别是要形成若干个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区,这类功能区是以旅游核心项目为引领、旅游资源要素和服务要素综合配套的聚集地为支撑,形成景点、景线、景域相结合的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使“全域旅游”从景区景点延伸、扩展到更大区域,通过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旅游形象和品牌为引领的城市个性和品牌。这是近年来我国许多旅游目的地发展形成的重要成果,使得旅游产业作为窗口行业和地方名片承担了地方形象大使功能。有了这种共识,各级地方政府就会主导并统筹加强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推介,在对外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和标识,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在城市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城市旅游品牌内涵,并构建相应的产业要素来支撑旅游品牌体系的发展。

四是加强全域公共服务建设、构建市民与游客和谐共享的现代城市空间。全域旅游强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全域旅游目的地既是外来游客的旅游乐土,也是本地居民的幸福家园,不仅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业之城。要按照“旅游惠民,主客共享”的理念,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与市民广场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以“智慧旅游”为手段提升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要既注重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也努力满足外来游客需求,让外地游客有“出门在外犹如在家”的感觉,构建外来游客与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五是全域旅游对游客本身也是一种新的要求。既然城市敞开胸怀,以好客之道欢迎各地的游客,作为临时性的市民,各地到访的游客也应有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当地的风俗,遵守当地的法规。当前,随着游客数量的攀升和活动空间的拓展,提升游客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从源头上加以必要的引导和宣传。

总之,全域旅游更多不是一个发展目标,而是“无所不至”的旅游发展新需求,倒逼形成的一种发展旅游的新理念和新机制,是旅游发展期待达到的一种新境界,需要按照“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的更高要求,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机制加以探索和推进。

第二篇: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的保障难度。散客化发展潮流所推动的全域化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及时调整与创新。一方面,旅游领域的政府主导应该更多地突出旅游

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及时调整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规格,以强化对公共资源的调控能力,通过资源协调、服务对接等具体措施来保证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

全域旅游也可以表现为体验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所瞄准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样,产品会越来越多元,所以说全域旅游会在全时、全境、全产业链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另一个就是大战略。现在国家对旅游业的期待越来越高,期望旅游业能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突显旅游产业的中心地位,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开发共享的姿态,去推动群落化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全域旅游本身在共享经济社会中,是一种新的模式,希望借此推动财富增长机制的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幸福增长机制的建立,当然它需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合理的价格、更适宜的产品。

全域旅游是一个是有板块有廊道的网状格局,是一个旅游场,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生态圈,放大目的地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新的竞争力。未来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不再简单围绕着价值链展开,而是在整个产业群落的网状互动中提质增效。

总结来说,全域旅游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圈的问题,强调共性,强调是伙伴关系而不是配置关系;第二是产权束,强调的是共享性,不求所有,而是共有;第三是动态性,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推动创新;第四是关系图,是网状的关系,是“旅游+”不是“旅游含”。怎么做好全域旅游?

首先从理念上入手。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不是真的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管是旅游部门还是旅游企业,游客、当地居民,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第一个需要去关注的。其次,用同理心来发展。我需要服务游客也需要服务旅游业者,每一个做服务的人,他本身也是一个旅游者,也是一个目的地的居民,用同理心去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然后,要以幸福感为准绳。过去3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过程,而旅游的市场化改革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市场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效率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改善,促进社会本身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幸福。

第四,以共享、共生为依归。这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的共享共生问题,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的共享共生问题,旅游部门和非旅游部门的共享共生问题,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业的共享共生问题等很多方面。

第五,要以智慧化为手段,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包括通过政府打造公益平台,通过企业打造市场化平台,如共享经济,就是用企业的方式来打造一个平台,推动资源进行更好地配置。

第六,要以规划创新为保障。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重视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来对待,甚至包括在落实中央的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旅游所能起到的发动机作用。

全域旅游的创新怎么做?

第一,管理的创新,全域旅游和以前的旅游发展理念都不一样,如果在管理体制上不做调整,是很难的。

第二,共享的创新,旅游企业的共享如何落地?一些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的做法,它把民居的建设和度假村、酒店的建设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第三,工作方式的创新,随着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相信很多地方都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方式的创新很重要。

第四,社会认知的创新,现在都在讲旅游产业很重要,那么是不是真正把它放在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了。认识不到位的话,下面所有的工作措施,恐怕都没法到位。

第三篇: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共融”

2008年青岛综合分析了当前新城发展趋势,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综合考虑自身环境和资源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新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为新城区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实现青岛参与新一轮城市之间竞争,打造区域融合、空间拓展、产业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新城的战略平台。依据这一目标,青岛全面贯彻“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在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环境相结合成为未来新城区发展的显著标识。

产业发展上,本次规划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空间发展上,本次规划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第四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五篇: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X县旅游业发展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成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发展短板,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发展新局面,特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意义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是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富民增收、精准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旅游业对全县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X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X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X万人次,年均增长X%以上;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突破X亿元,年均增长X%以上。

三、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项目。

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对照旅游交通、游览、卫生、安全、综合管理、生态环保等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硬件配套设施,推进X湖湿地景区提质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先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X互补项目区(X湖景区):依托光伏领跑者项目、万亩林果和X锣鼓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光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光伏小镇公园为思路,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小镇:以“XX”为形象定位,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田园旅游产业集群小镇。

XX古镇:打造集生态居住、渔家体验、温泉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大湖风光旖旎、渔家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的XX渔家风情体验第一镇。

(二)文化旅游项目。

XX纪念公园:挖掘全国抗战史和XX抗战史,建设集教育、旅游、休闲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集博物馆、两乡馆、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群体馆、儿童馆、4D电影院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XX景区:以X核心景区及东区特色文化商业街为依托,打造古徐文化旅游综合体。力争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X恢复重建项目: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恢复重建XX等场所设施,新建战役体验馆、水战乐园、骑兵跑马场、党性拓展训练营等互动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X文化创意园:突出X纱厂原有建筑风貌,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创商品开发、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

(三)乡村旅游项目。

X度假村:以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为目标,对现有的民居博览馆、垂钓中心、采摘园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

X集聚区:打造XX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创建省高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园:新建农家乐、垂钓中心、生态养殖区等特色项目,建成集采摘、垂钓、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力争创成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旅游区:按照“一环二线二带七岛八区九桥”布局,结合稻虾、藕虾共作,油菜花、向日葵种植,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四季皆能游玩观赏的旅游目的地。

X美丽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梯田花海、生态桃园、软籽石榴园,配套建设邻里公社、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集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基础配套项目。

特色餐饮打造:制定我县特色餐饮菜单,鼓励各酒店、餐馆结合我县餐饮文化、特色农水产品开发特色菜肴。评选十佳旅游特色餐饮店,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特色旅游餐饮集散点,提升我县旅游餐饮接待水平。

规范住宿服务:按照旅游饭店管理标准,加大对现有各酒店、宾馆的检查力度,营造游客干净卫生、舒适放心的住宿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按照《X县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打造特色民宿。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我县,提高我县住宿接待档次。

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完成旅游集散中心的挂牌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咨询功能,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公共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受理旅游投诉。

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实现景区连接线和城市公交全覆盖,建设完成XX工程,完成石集至XX至X湖湿地景区等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XX至X湖湿地水上航线,市场化运作,开辟城区至X湖湿地水上巴士旅游线路。开通城区至X湖湿地景区、X湖湿地温泉度假村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全县旅游标志牌设置标准,推进高速、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增设主要道路至景区连接线沿线旅游标志牌,提升主要景区内部标识标牌。

旅游厕所提升: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城区重要节点A级厕所建设提升步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35座以上。

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初具规模并在周边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3A级以上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智慧旅游数据库,设置自助导览系统,实现涉旅数据共享、游客与景区互动等功能。

旅游商品开发:在游客集散地、各主要景区内打造旅游商品放心购物店,完善旅游购物网点布局。运用缤纷X网创平台,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本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督促旅游度假区及重点旅游乡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旅游专业院校的对接力度,建立旅游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县旅游人才引进培育办法,重点引进和培育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旅游景区引进和培育外语导游员、中高级导游员,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加大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旅行社导游、景区讲解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旅游对外接待形象。

(五)市场推广项目。

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举办的旅游会展和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参与省局组织的联合投放项目,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城市或景区形象宣传。深入开展“互联网+旅游”营销,与主流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旅游网站战略合作,加大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手段的市场宣传力度。更新提升X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资料,制作X旅游攻略。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营销,深度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不断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节庆整合:充分挖掘X文化、X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元素符号,并制定一整套旅游推广方案。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垂钓比赛、X文化节、桃花节等各类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的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宣传并推广X旅游品牌形象。

(六)招商引旅项目。

旅游项目招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大力招引行业顶尖旅游运营、策划团队来洪投资、合作,积极引进景区管理、酒店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和知名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县旅游委员会工作职能,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领导小组根据方案及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责任、督促工作开展,统筹全域旅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探索成立X县文旅集团,统筹全县旅游资源、景区建设运营。

(二)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要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旅游、发改、住建、交通、市监、安监、公安、卫计、消防等部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配合,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农委、教育、文化等部门在“旅游+”农业、体育、养老等各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加强协作,为旅游红利进一步释放建立载体、提供支撑。

(三)加大政策扶持。

县财政全力做好旅游发展资金保障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并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旅游土地使用、旅游项目审批、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优先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优先支持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建设。

(四)强化目标考核。

实行目标责任制,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结合任务分工情况,对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度、阶段成效进行跟踪考核,对按时达标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成效好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下载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家庄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本报讯(记者......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04日 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

    全域旅游口号

    全域旅游口号 全域旅游口号1 1、文明之旅,沙洲等你。2、张家港,心向往。3、一幅江海画卷,一张文明请柬。4、文明有源,沙洲有请。5、诗和远方,尽在沙洲。6、江海交汇,沙洲醉美。7、......

    全域旅游工作计划

    1、抓规划,绘就发展蓝图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科学前瞻性的规划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导向领航。一是完成大马路风情一条街的规划工作;二是完成xx区旅游总体规划工作;三是积极参......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精选五篇)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

    2021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会讲话

    2021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会讲话今天召开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是经市委常委会、市zf常务会专题研究后确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研究的是旅游,突出的是全域,强调的是推进......

    【头条】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全文)

    【头条】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全文) 一、应运而生(一)诞生背景 1 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 年,我国国......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1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