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美再度确认钓鱼岛属安保对象
日美再度确认钓鱼岛属安保对象
日美再度确认钓鱼岛属安保对象 2012年08月23日09:53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据日本新闻网8月23日消息,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杉山晋辅23日与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助理坎贝尔以及日本部部长等举行了会谈,双方再度确认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属于日美安保的范围”。
报道称,杉山在一系列会谈之后接受日本记者团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再度确认了“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的范围”的原则,同时美国政府也赞同日本政府主张的“领土问题和平解决”的立场。
他还表示,美国政府理解日本政府就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向国际司法裁判所提出申诉的立场。
据了解,杉山定于8月22日至24日访问美国,期间还将就日本与朝鲜预定在8月底重开政府间谈判等问题,与美国政府交换意见。而杉山原定于8月16日访问北京,因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问题而临时取消。美高官淡化日美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表态
http://www.xiexiebang.com/dy/deco/2012/0621/images/video_bg.png)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海争端“和平与合作解决”的会议。
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斯-莱赫蒂宁在开场发言中指责中国政府“欺凌”邻国,在南海表现得更加“好斗”。她称美国支持盟友菲律宾与日本,“美国海军将继续维持包括南海在内的太平洋水域的和平”。她强调,美国不能由于其它国际危机而忽视美国“在南海与西太平洋的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民主党议员伯曼在开场发言中称,中国“日益具有挑衅性的行动”激起南海紧张局势升级,中国的行动在声索方中是“最具挑衅性的”。他称中国设立三沙警备区以及在相关海域建立常态化的战备巡逻制度是使地区局势“日益军事化”。他说,奥巴马政府已反复向中国表明,“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在区内称霸”,“必须迫使中国和平解决争端”。
出席听证会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吉原俊井声称,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已经构成了对南海地区的挑战,中国在海上已经拥有了多种尖端设备和作战策略。他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军事力量尚无法与美国军力相匹敌,但足以轻易击败亚洲敌对国家,因此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希望美国帮助抗衡中国的海上力量,而奥巴马政府向亚洲的“再平衡”政策提供了这种保证。吉原俊井称,美国应该积极帮助东南亚国家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同时构建追踪中国海军动向的地区监测体系,并提高美军的快速部署与海上打击能力。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则指责中国“恫吓”南海其它声索国,“升级胁迫外交”,此举甚至对“地区和全球都具有影响”。她说,“中国藐视国际法和规范的倾向令人不安,形成坏的先例”;“中国日益倾向于使用经济影响力来胁迫他国根据北京的意愿调整政策,令人忧虑”。葛来仪建议美国政府继续要求中国与东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包含争端解决机制的行为准则,同时美国需继续推进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政策,以打消东盟国家对中美“合作共治”的疑虑。她认为,“美国继续加强与东亚的经济、外交和军事接触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
史汀生中心东南亚项目主任理查德·克罗宁在听证会上说,中国的崛起及其“想成为东亚与东南亚支配性大国”的雄心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他称对美国及中国的邻国而言,“中国崛起的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它缺少对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承诺。他认为,美国对中国挑战其“核心利益”——航行自由——的担忧,以及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的争端事件升级,使美国决策者“含蓄地站了边”。他指出,中国的邻国日益靠近美国,会成为美国的地缘政治所得,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东南亚水域的军事存在,但美国在亚太海上联盟与伙伴关系的所得,或将为被卷入不符合美国更广泛利益的冲突的风险所抵消。
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彼得·布鲁克斯声称,中国在南海的“专断”行动可能威胁该海域的航行自由,影响全球经济。他称美国政府若不能在“迎接中国挑战”方面发挥“必需的领导作用”,将影响美国在东亚及全球的地位。布鲁克斯说,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盟国和伙伴都需要美国保持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但他质疑在削减财政预算和担负其它全球责任的背景下,美国还能有多少能力保持在亚洲的军事存在。
尽管美国国会议员和专家学者们极力鼓吹“中国在南海的威胁”,将南海局势渲染得“剑拔弩张”,但在谈到“解决之道”时,也都只能承认冲突乃至战争不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包括美国的利益。罗斯-莱赫蒂宁声称中国寻求控制南海以及西太平洋,“因此(中美之间)爆发海战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而这“并不符合美国人民与亚洲人民的利益”。伯曼呼吁相关各方缓和紧张情势,避免以牙还牙,因为这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地区爆发冲突的潜在成本要远高于从南海海床中获取的潜在经济利益”。克罗宁说,由于中美双方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共同利益,中美之间的争执不会上升至美苏冷战的程度,当前美国应一方面坚持美国的海上权利,支持东盟等多边地区机构,一方面寻求与中国的积极接触。
在美国眼里,南海作为全球重要贸易通道及其巨大的油气储备而具有特殊的战略重要性,是“地缘政治上和商业上最重要的水域之一”。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发表声明,强调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在南海航行自由、无阻碍商务、维持南海和平与稳定及各方遵守国际法方面具有“国家利益”。美国政府高官多次表示对南海主权争端不持立场,但在貌似公允的表态中均“流露出”对中国“以大欺小、恫吓胁迫甚至动用武力”的“担忧”,同时不断加强与其亚太盟友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关系。在美国着眼中国、向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大背景下,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的升温为美国紧拉盟国及伙伴国、实施大战略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但美国心里也很清楚,将危机管理在可控范围、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增长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正因为此,美国政要及专家们既不时地“煽风点火”、指责中国“专横霸道”,又要大谈缓和局势、吆喝共同利益,美方这种渔翁得利的心态与自相矛盾的做法对亚太和平与稳定并无真正的助益。日本外相强调对钓鱼岛问题绝不让步
2012年08月23日13:29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据日本新闻网8月23日消息,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23日下午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要加强与中国各种层面的沟通,消除误会,酿造两国的信赖关系。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日本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问题上绝不让步。
玄叶光一郎在回答议员咨询时表示:“日本政府在主权和尖阁诸岛问题上绝对不会作出让步。但是,我们也怕双方产生误解,误解的扩大会损害两国的信赖关系。”
玄叶大臣称,两年前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寻找与中国的对话。“老实说,中国的海洋管理机构很多,我们也不知道与哪一个机构对话比较好。所以,我也向中国政府提议,双方成立一个专门的对话窗口来协调相关的海洋问题。两国的海洋对话会议已经举行了一次,希望今后还能举行。”
玄叶大臣还表示,不仅是政府层面,民间以及半官方的层面都需要积极地与中国互动,加强交流。他说,11月将会在日本举行新日中友好委员会会议,也希望能够利用这个会议来进行认真的对话,以便最大可能地消除双方的误解。
纽约时报称钓鱼岛纷争反映日本害怕中国崛起 2012年08月23日07:1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惠芬 综合报道
东京都政府22日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了登钓鱼岛的申请,日本媒体称,日本政府已予受理。本月17日,东京都政府曾向日本政府提出过登岛申请,但这一申请20日被日本政府以“申请资料不完整”拒绝。
尚不知石原慎太郎是否在名单中
日本共同社22日援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东京都政府当日再次递交了钓鱼岛登岛申请,政府已予受理。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东京都政府向日本政府重新递交的登岛申请书上明确写上了登岛日期——“8月29日”。申请书还称,东京都政府将使用自己拥有的海洋调查船前往钓鱼岛,并登岛调查。目前,尚不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否在申请登岛的人员名单中。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22日下午就此表示,将尽快作出答复。
此前,日本政府曾于20日以“没有写明具体的登岛日期和人数,资料不完整”为理由,拒绝了东京都政府提出的登上钓鱼岛的申请,当时有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日本政府之所以拒绝东京都政府的登岛申请,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缓和因钓鱼岛问题而显紧张的中日关系,避免接二连三的登岛行动刺激中国政府,导致两国关系的全面恶化。
更换驻外大使事先未经首相同意
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陷入紧张之际,日本国内政坛也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就日本政府20日决定更换驻华、驻美、驻韩大使一事,22日有日本媒体曝称,当时日本外务省未经首相野田同意,擅自将人事变动方案预先透露给了外界。
日本媒体援引日本首相官邸相关人士的话称,至21日为止,首相官邸收到了外务省上报的人事变动方案,但还未就此召开“内阁人事检讨会议”进行讨论。对于外务省事先向外界透露方案,造成既定事实这一做法,首相官邸强烈不满。
日本《产经新闻》就此称,本来,主要国家的大使人事变动方案必须由首相官邸主导的“内阁人事检讨会议”决定,更何况驻美大使人事变动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外交人事变动,几乎都由首相官邸选定,但外务省此次却在未经该会议确认的情况下就将人事变动的消息向外界透露,可以说,由野田首相当家的首相官邸已经失去了对外务省的控制。报道还提到,最近11年,首相官邸从未任命过外务省事务次官出任驻美大使这一职务,佐佐江贤一郎由此成为了11年来第一位。
美媒称纷争反映日本害怕中国崛起
就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出现的紧张气氛,美国《纽约时报》21日发表了题为《纷争反映日本忧惧中国崛起》的文章。
文章称,中日之间目前的争吵起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他宣称要“购买钓鱼岛”,为了在选举之前表现得更为强势,野田首相马上表示应由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文章称,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右翼分子正迫使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虽然日本仍然不愿意和中国发生全面冲突,但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日本与美国的经济下滑,在这一地区拥有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需要直面对抗中国的共识正在形成。
文章指出,日本政府已采取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行动,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修改了该国的防卫战略。日海上保安厅长官称今后绝不许中国人登岛
2012年08月23日10:0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新华侨胞》8月22日报道,针对中国香港保钓人士登岛一事,日本警察厅8月21日表示,如果中国保钓人士再度登陆钓鱼岛,只要违反“入国管理难民法”,也将予起诉,不会再次迅速遣送出境。此次中国保钓人士没有妨碍公务和损坏器物,因此参照2004年登岛处理方式,迅速遣送出境。日本海上保安厅长官铃木久泰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今后绝对不许中国保钓人士登岛。此外,日本海上保安厅正在计划装备千吨级的新型巡视船。
据日本《产经新闻》消息,日本海上保安厅计划打造拦堵功能强大的新型巡视船,以应对中国保钓人士再度登陆钓鱼岛。
据报道,新型巡视船为1000吨级,将搭载大型机关炮和最新的“远距离高压水炮”,并安装特殊的监视设备,可在夜间和远距离范围内对周边船只进行监控。每艘巡视船预计建造费用为50亿-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4亿元-4.85亿元)。据日本海上保安厅透露,这些新型巡视船将主要负责钓鱼岛周围海域警备。
中国军方访美再就保钓强硬发声:没有商量余地 2012年08月28日08: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民众和军方态度异常明确:坚决反对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所谓“坚决”,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近日,在美国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蔡英挺,再次向世界明确发出了这一信号。
在日美两国进行“夺岛”军演的敏感时刻,中国军方高层访美并明确表态,可见中方的坚定立场。
最近,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止一次地煽风点火: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把东亚和平稳定引向歧途。
中国军方明确告诉美国军界,对于美国一些不负责任的表态和做法,中方坚决反对。中国的立场态度是一贯的,不仅在钓鱼岛,在对台军售等事关中国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中国态度同样坚定而明确。
尊重、平等、包容才能共赢,美国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希望美国多做有利促进亚太和平、维护中美友好关系大局的事,而非面对分歧,又打又拉,当后台老板。
道理谁都懂,但真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是中国核心利益,稍有点历史法理知识的美日政治家心里都很明白,日本所谓“无主地”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但出于见不得人的目的,他们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似乎声越大,就越有理。
这种“谎话重复一万遍就成事实”的盘算压根行不通。中国人民、中国军方一再明确表态:寸土不让,坚决反对有些国家的不当言行。
美日都有强权政治的深厚历史,在当今时代,有些人仍然习惯于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
但今日早已不是强权为王的时代。日本花样百出的表演,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事实。美国将钓鱼岛确定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对象的做法,与史实和法理严重相悖,必遭中国反对。
东亚的安全稳定、合作发展符合东亚各国根本利益。美国从东亚和平发展中获利,要远大于从制造紧张局势中获利。东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复苏希望所在,一旦战端开启,将是世界的灾难,美国自身经济恐怕也难逃厄运。
减少和避免战略误解误判,稳定中美互信合作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美确立了相互尊重对方核心利益的中美关系原则。
原则需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才能真正推动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向前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尊重中方核心利益,是对两国关系的考验,也是对美国信守合作共识的考验。
在核心利益上,如果有人想遏制要挟中国,结果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
评论:安保条约成不了日本侵犯中国利益保护伞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8月29日 03:40 解放军报
资料图: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军航母战斗群联合演习
中日近期围绕钓鱼岛争端不断,日本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之所以如此强硬野蛮,固然有其国内政治气候的因素,但也离不开美国“重返亚太”的大背景。
早在2010年中日在钓鱼岛海域发生撞船事件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首次提到钓鱼岛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时任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则回应称其“受到鼓舞”。2012年7月,日本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时,美国国务院高官表态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近期“登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和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又在不同场合重申美国对于钓鱼岛列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立场。
美日之间的你唱我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次钓鱼岛争端升级的复杂背景。但需要指出的是,拿《美日安保条约》当成自己挑起钓鱼岛事端的保护伞,更像是日本政府的一厢情愿。
《美日安保条约》虽是美日两国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但关键部分的解释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其中关于“共同防卫”的第5条规定,“各缔约国宣示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而按照美国战争权力法案规定,对外战争应由总统和国会共同决定。因此,所谓“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实际上是为美国留下了依据本国利益,灵活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空间。在《美日安保条约》的附加备忘录中专门注明:美日双方共同防务范围为日本领土,如果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发生战事冲突时,“双方要立即进行磋商,提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应对”。可见,即使在《美日安保条约》中,对钓鱼岛的表述也与日本本土有着明显区别,美国人并没有保证会因钓鱼岛为日本出兵。
而在《美日安保条约》实际应用中,美国的确也在以自己的利益判断是否应用该条约。日本和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问题上存在争议,但美国国务院已明确表示这一群岛不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中有关共同防卫的条款。这个例子不仅说明了美日对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充满分歧,更表明了《美日安保条约》的最终解释权由美国利益决定。就在8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又重申,美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并不采取立场。相比美国,日本政府因美国一些官员表态而“受到鼓舞”,希望将美国绑上战车,使其为日本利益出头,进而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生事,反倒显得幼稚而可笑。
国家利益不是儿戏,领土和主权完整事关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事实不会因任何一方试图插手而有丝毫改变,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能因为一纸所谓条约和若干人的表态而在这一立场上有任何后退。日本寄希望于《美日安保条约》这一保护伞一再挑起事端是不明智的,最关键的是,在中国人民正义而坚定的决心面前,任何条约也成不了日本侵犯别人利益的保护伞。
第二篇:看日美安保
【资料】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全文)
全名:《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英文:Treaty of Security and Safeguard Between Japan and United States
签订时间:1951年9月8日
签订地址: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
签订国家:美国、日本
签订人:日本首相吉田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
历史背景
1951年9月8日日美两国片面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5小时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代表 D.G.艾奇逊签署的条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条约由前言和5条正文组成。其要点是: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发生的暴动和骚乱;美军驻扎条件由两国间的行政协定另行规定。
1952年2月28日,日美两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 3条规定,在东京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协定正文有29条。详细规定了驻日美军的地位及特权,如日本向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承认美国使用、管理和保卫这些基地及设施的权利;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犯罪,日本无审判权;日本每年向美国支付1.55亿美元的防卫经费等。
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条约执行中,由于连续发生美军暴行事件,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安保条约》和《旧金山和约》同时签订和生效说明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美国称霸亚洲的政策中,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美国感到继续在日本驻扎军队的条文不宜写进“对日和约”之中,故单独签订条约。1953年9月29日,两国修改了《行政协定》中关于美军犯罪的审判条款,规定除执行公务外,美军犯罪的第一次审判权属于日本。
1958年10月4日,日美两国首次举行修改《安保条约》条约的谈判。
1960年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通称《新日美安全条约》),1960年 6月23日双方互换批准书后生效。新条约由前言和10条正文组成,有效期10年。该条约与《日美安全条约》相比,是两国对等的、双方承担义务的条约,加强了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日本仍依靠美国核保护伞维护自身安全,承担提供军事基地、扩充军备、共同作战等更多的义务。同时修订了《行政协定》,改称《关于设施和区域及美国驻日本国军队的地位的协定》,废除了日方分担的防卫经费。由
于新条约敌视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各国人民,日本有被卷入美国军事行动的危险,因而激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
1959~1960年,日本人民为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进行了23次全国统一行动,结果迫使艾森豪威尔取消了访日计划,岸信介也被迫下台。每次参加统一行动的人数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斗争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加阶层之广泛,在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1970年到期后,日本政府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1972年5月美国把冲绳归还日本,该条约同样适用于冲绳。
条约正文
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协力及安全保障条约
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希望加强两国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并且拥护民主主义的诸原则,个人的自由及法制,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密切的经济合作,经济的安定和福利的改善。两国再次确认对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的信念以及和全世界所有政府和人民一道和平地生活的愿望。两国确认保有联合国宪章所制定的个别或集体的自卫权。两国为了维护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决定缔结此条约。协定如下:
第一条维护和平的努力
缔约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通过以和平手段解决各自的国际纷争,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及正义。即便是为了保持领土完整和政治的独立,也应该慎重使用以武力威吓,武力行使及与联合国的宗旨不相符的方法。缔约国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为了能够使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宗旨得到更加有效地执行,努力加强联合国组织。
第二条 经济合作的促进
缔约国通过强化其自由的诸制度,促进作为这些制度的原则,改善安定和福利条件,为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缔约国努力消除彼此间的差异,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合作。
第三条 自卫力的维持发展
缔约国通过个别及相互的合作,持续有效的自助和相互援助,发展和维护在宪法规定的基础上的各自的抵抗武力攻击的能力。
第四条 随时协议
缔约国就本条约的实施随时进行协议。另外,在日本国的安全和远东地区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在缔约国的任何一方的要求下随时可以进行协议。第五条 共同防卫
各缔约国宣誓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
前记的武力和作为结果所采取的全部措施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立即报告联合国安理会。这些措施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了某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措施之时必须停止 第五条 共同防卫
各缔约国宣誓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
前记的武力和作为结果所采取的全部措施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立即报告联合国安理会。这些措施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了某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措施之时必须停止。
第六条 基地的许可
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
关于前记的日本国内的设施,区域及驻日美军的地位问题,遵照以代替1952年2月28日在东京签署的日本国与美国的安全保障条约的第3条为基础的行政协定的个别协定及其他已达成的协议。
第七条 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
本条约不得被理解为对依照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的责任产生了影响。
第八条 批准
本条约必须经依照日本国和美国宪法上的手续的批准。两国在东京互换批准书时生效。
第九条 旧条约的实效
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市签署的日美安保保条约在此条约生效之时失效。
第十条 条约的终了
本条约是为了维护在日本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制定的具有联合国措施效力的充分的规定。到日美两国承认的期限为止拥有效力。
该密约由外务事务次官等外务省核心官僚管理并交接,曾依照官僚方面的判断告知过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等部分首相和外相
第三篇:新日美安保体制评析
新日美安保体制评析
孙承
【原文出处】《国际问题研究》(京)2001年01期第47~51页 【作者简介】孙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5 【内容提要】 新日美安保体制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在性质和作用上与北约有共同点,但东亚与欧洲不同,新日美安保体制与北约也有差异。美国要在东亚利用日美安保体制建立美国威慑下的稳定,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秩序。日本的作用也将扩大,但仍将被限制在美国可以利用和控制的范围内。新日美安保体制加强了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是影响21世纪初东亚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和增添了新变九,但日美以武力干预地区事务事务也将面临一系列困难。
【关 键 词】日本/美国/安保体制
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和美国为适应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了修订,日美防卫合作的性质发生变化,合作的范围和日本的作用也有所扩大,新日美安保体制成为影响东亚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
一、日美防卫合作性质转变
新日美安保体制较前有两大变化。首先是防卫性质改变,从日美合作保卫日本转向日美合作干预地区安全事务。
1960年的日美安保条约认为,“对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的任何一方所发动的武装进攻都会危及其本国的和平与安全”,日美将“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即日美把对日本本土和驻日美军的攻击视为共同威胁。条约还规定,当“远东”有事时,双方可以“应任何一方的请求进行协商”(注:日防卫厅编:《防卫白皮书》,1984年版,第244—246页。)。日本以政府统一见解的方式说明“远东”的范围大体是菲律宾以北和日本及其周边海域,包括韩国、台湾(注:日《外交论坛》,1996的紧争增刊《日本的安全保障》第143—144页。)。也就是说,1960年的日美安保条约也涉及地区安保的内容,但在防卫合作中日本主要与美军共同保卫日本和向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80年代初美苏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美国要求日本分担更多的防卫责任。据最近解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披露,美国要求日本拥有防卫本国领土和周边海域以及1000海里海上通道的能力。中曾根首相1983年访美时发表讲话说,日本在“发生战事时要封锁四个海峡”,“要让日本列岛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注:日《产经新闻》,2000年2月28日。),但并没有以立法的形式提升日美防卫合作的水平。1996年日美安保条约重新定义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的制订使日本加强日美安保合作和分担地区安全责任有了国内法律依据。特别是新指针提出“周边事态”的概念,规定日美防卫合作的目的是要“对付武装攻击日本及其周边事态”。对周边事态的解释,指针认为这“不是指地理上的概念,而是着眼于事态性质的概念”(注:日《朝日新闻》,1997年9月24日。)。这个解释极其模糊,引起日本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小渊首相1999年1月26 日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不得不再次说明,基于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美军提供的后方援助“决不能超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框架”。但是,周边事态概念的引入使日美防卫合作的性质改变为干预地区安全事务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其次,日本扩大在防卫合作中的作用,配合美军干预地区安全事务。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本只向驻日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1978年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规定了对日本以外的远东地区发生对日本安全有重要影响事态时的日美合作,但对美军提供的方便受到日美安保条约及相关法律和其他日美间有关法律以及日本法律的限制(注:参阅1978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外交论坛》,1996年紧急增刊《日本的安全保障》,第173页。)。此次日美安保体制调整,在驻在国提供后方支援名义下,日本除了在日本领域内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外,“也可以设想能够在与战斗区毗邻的日本周围的公海和空中进行”(注:日《朝日新闻》,1997年9月24日。)。根据新指针制订和修改的有关法案,使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战后视为禁区的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将协助美国共同扮演远东地区警察的角色。
值得重视的是,日本扩大在防卫合作中的作用已使日本防卫政策脱离“专守防卫”的轨道,可能会追随美国对外进行军事干预和参与战争。
第一,日本可能参与对外军事干预。日本对“周边事态”的解释闪烁其词,令人难以捉摸。日本先后提出判断“周边事态”的六种类型。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表示,今后还有可能进一步追加新的类型(注:时事社1999年4月28日电。)。仅从这六种类型来看,随意解释的伸缩性很大,为以后干预别国事务预留了空间。
第二,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手段。日本认为,在其周边地区“即将爆发武力争端”也属于周边事态,日本可以配合美军采取行动。日政府官员多次表示,可以对构成“紧急非法侵害”的国家或可能向日本发动军事袭击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注:参阅日《读卖新闻》晚版,1999年3月3日;时事社1999年4 月20日电。)。1999年版日本防卫白皮书说,如有理由相信别国着手发动袭击,则先发制人地出击并不违宪。(注:日防卫厅编:《防卫白皮书》,1999年版,第91—92页。)
第三,可能参与战争。在发生周边事态时,日本将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日方表示不向美军提供武器弹药,不进入战斗区域,但将为美军运送武器弹药和武装人员。这实际是参战行为。事实上日本也是这样判断参战行为的。如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在众院防卫指针特委会上说,对于向日本实施武力攻击的国家进行后方援助的第三国,日本是可以行使自卫权的。他说:“当出现第三国B国向武力攻击我国的A国提供援助的情况,并被确认对我国构成紧急非法侵害时,是可以(对B 国)行使自卫权的”(注:时事社1999年4月20日电。)。既然日本可以将向交战国提供后方支援视为参战,那么别国为什么不能同样视日本为参战呢?而且在现代战争中无法区分前方和后方的界限,如果日本支援人员和日本本土遭到攻击,日本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卷入战争。
二、在东亚保持美国威慑下的稳定
美日加强安全合作的目的是企图在东亚建立美国威慑下的安全保障体制。1997年美国的《四年防务研究》报告把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概括为:创造国际安全环境、对威胁和危机作出反应、准备应付将来不测事件。2000年1月发表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再次重申了这一战略,其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经济利益,推行民主、人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加强亚太地区的稳定(注:参阅《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美新署2000年1月5日电。)。换句话说,就是要保持亚太地区现有战略格局和力量均势,从而保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
为实现此目标,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所谓“预防性防御”战略。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面对的对手是潜在的,在力量上是“不对称”的,但这种预防性防御必须建立在实力威慑的基础上,这就必须保持和加强美日联盟。1996年5月,佩里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会议讲话谈到美国在亚太地区预防性防御战略的四大支柱,其一就是加强与日本等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因为美日合作有抑制地区冲突,保证海上航行自由等作用(注:新华社华盛顿1996年5月22日电。)。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在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太事务小组委员会上讲话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本战略任务有四,前两者是加强同该地区国家的双边联盟和保留前沿军事力量(注:美新署华盛顿1998年5月7日电。)。通过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应付不测事件的能力来塑造国际安全环境,是美国安全战略的基本思想。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普吕厄谈太平洋驻军的预防性防御战略是:对危机反应,保持战斗能力和保证在冲突中获胜,而其基础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强大”。为了实现这一点,“美日安全关系是亚太安全关系的关键”(注: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8日。)。1998年美国《东亚战略报告》更清楚地说,美国在亚洲的驻军是“重要威慑因素”,此外“还起着决定安全环境的作用,使各种挑战根本无法产生”。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加强了美日联盟对危机作出反应的能力,是预防性外交的极好例子。指针加强了该地区的威慑力量和稳定,有助于安全环境的形成”。(注: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电。)
日本在冷战后安全战略的核心仍然是依靠日美安全同盟。2000年年初发表的日本首相私人咨询机构“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最终报告认为,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日本加强日美安全同盟。第一,日美关系由于冷战后形势变化出现动摇。第二,中国的崛起使日本感到担心。日本通过加强日美安保体制使日美同盟得到巩固,同时也使安全政策继续服从于美国的安全战略。在众院审议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时,小渊首相回答自由党议员提问的一段话可以反映日本加强日美防卫合作的心态。他说,在发生周边事态时,日本不能采取中立态度,要确保日美之间的信任,同时要以坚强的信念对日本的安全负责。当有人质询,日本对美军行动给予后方支援有可能会卷入战争,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的目的是否可以理解为“就是要通过表明即使冒着被卷入周边事态的危险,也要与‘侵略’国家对抗的姿态,来防止纷争于未然”。小渊回答说:“已经考虑到对象国对我国行动将采取的某些措施,但(相关法案)提高抑止力的效果是大的。加强日美安保体制,对我国的武力攻击就不会发生”。(注:日《读卖新闻》,1999年3月19日。)
三、新日美安保体制基础脆弱
冷战结束后,两极军事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亚太地区安全环境有了根本改善,虽然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稳定因素,但通过有关当事方的对话和沟通,总会找到和平的解决办法。在这种形势下,日美加强安全同盟,显然不合时宜。如果日美肆意扩大其军事作用,干预别国事务,只能引起亚太地区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的反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相关法案条文的模糊性,既是日美合作搞模糊威慑战略的需要,也反映了日美对外军事干预所面临的强大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日美安保体制的基础是脆弱的。
首先,日本现行宪法规定,日本不具有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权和交战权,目前日本是扩大对自卫权的解释配合美军行动。美国要求日本更多地分担责任,但并不支持其修宪。斯洛科姆说:“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实施,包括通过修改日本国内法律的办法加以实施,将在日本宪法条款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注:美新署华盛顿1998年5月7日电。)。这反映美国要消除国际社会对日本可能成为军事大国的担心,同时也表明美国对日本的“松绑”是有一定限度的。日本国内近年出现加紧修宪的动向,国会内设立了宪法调查会,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报告也建议展开修宪和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讨论,但如何修宪尚无定论,短期内还不会导致实际的修宪行动。在和平宪法的约束下,日本发挥军事作用只能在扩大对宪法的解释上作文章,周边事态发生时,是否会超越宪法允许的范围发挥军事作用是摆在日本面前的一个课题。
其次,日本民众要求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重蹈战争覆辙的力量还不能低估,如果再次把日本引向战争必然会招致广泛的反对。据报道,在众院通过相关法案前已有230 个地方议会通过表示担心和提出批评的意见书(注:日《赤旗报》,1999年5月25日。)。与为美军提供后方支援关系密切的日本运输业界工会,以及日本国有铁道和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等战略交通、通讯部门的员工,担心可能会卷入战争,纷纷表示反对。(注:日《朝日新闻》,1999年4月14日。)
第三,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思潮趋向保守,左翼政党力量大为削弱,但中左政党对日本政治的牵制作用仍然存在。除明确反对相关法案的共产党和社民党外,民主党和公明党在某些问题上与自民党和自由党也不完全一致。如民主党同意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但对周边事态中包括台湾则持不同意见(注:日《朝日新闻》,1999年5月7日;日《东京新闻》,1999年5月7日。)。为保证日美防卫合作的灵活性,法案规定在紧急事态时,日美防卫合作基本计划可以不经国会事先批准而在事后报告,但不能完全绕过国会监督和干预。
第四,日本民族主义上升,要求在外交、防卫领域坚持对美自主性的倾向有所发展。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规定,指针及其有关政策并非是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保证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根据各自的判断,以适当的方式,使自己努力的结果体现到各种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上”。(注:日《朝日新闻》,1997年9月24日。)小渊首相1999年夏访华时表示,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律的运用“要从确保我国国家利益的观点出发,根据我国主动的判断而实施”(注: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广报文化部:《日本简报》,1999年8月1日,第3页)。这当然不表明日本不会介入台湾问题,但表明维护国家利益是日本外交、安全政策的依据,当日美利益不一致时,日本是否配合美军行动也是摆在日本面前的一个课题。
第五,日本扩大在国外的军事作用,必须考虑东亚国家的反应。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亚国家对日本扩大在本地区的军事作用都持不同程度的保留态度(注:日《朝日新闻》,1996年5月20日。),特别是曾遭受日本侵略奴役的中国人民和朝鲜半岛人民对日本任何提高军事能力的作法都十分敏感(注:新华社汉城1999年4月29日电。),为了改善和深化同亚洲国家的关系,日本就不能不考虑亚洲国家的反应。
第六,日本将在中美之间作出困难的选择。如果追随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日本就违背了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所表明的立场。尽管日本政府不愿在台湾问题上明确表态,但一些媒体清楚地道出了将面临的困难。据报道,有日本外务省官员把台湾海峡危机称作“恶梦”,因为日本将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注:日《朝日新闻》,1999年4月21日。)。《朝日新闻》的一篇社论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表示困惑,认为日本在没有考虑许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就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是十分可怕的(注:日《朝日新闻》,1999年5月25日。)。一些日本政治家也知道,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现实使日本不应当在中美两国中依靠一国,制约另一国,主张同中美保持平衡的关系(注:参阅日《产经新闻》,1998年5月8日;日《朝日新闻》,1999年8月11日;日《读卖新闻》,2000年1月7日。)。日本要在日美防卫合作中作出自主判断,以及在日美同盟巩固后希望同中国进行安全对话和推动建立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反映了日本也清楚地认识到,盲目追随美国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日美安保体制与北约的比较
日美安保条约再定义和北约东扩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两大重要举措,但由于东亚和欧洲政治、安全形势不同,所以日美同盟与北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日美同盟与北约的共同点首先是这两者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后欲挟其强势推行其所主张的世界新秩序的重要步骤。冷战时期两极体制基础上的力量平衡崩溃,西方势力增强,美国的一超作用突出,按照自己意志塑造国际新秩序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战略目标。在欧洲,东欧剧变为北约东扩提供了机遇,北约将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最大的政治、军事组织。在东亚,日美同盟巩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构成了美国设想的“太平洋共同体”的基石。
其次,美国继续把北约和日美同盟作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工具,通过威慑、干预、遏制的手段,阻止在欧亚大陆出现能与之抗衡的力量。为了保持霸权地位,美国利用北约和日美同盟加强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和控制。北约“新战略”和日美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使北约和日美同盟的目的和作用都进一步服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第一,两者都可以采取对外干预行动,把防御性组织变成兼具进攻性的军事集团。北约新战略把北约防卫范围由防卫成员国领土安全扩大为保卫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使其可以在成员国以外的地区甚至欧洲以外的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日美防卫合作也由保卫日本扩大为干预对日本安全有影响的“周边事态”,对周边事态的认定也有很大的伸缩性,明显扩大了对外干预范围。第二,北约和日美同盟的军事行动自由度扩大,可以事先无须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只要北约成员国和日美双方意见一致,就可以采取军事行动。
还有,美国和西方国家扩大北约和日美同盟的军事作用,是把这两者作为推行“接触”政策的实力基础,企图以压促变,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北约明确将“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新战略首次付诸实施的对象就是被西方视为异己的南联盟。在东亚,美国声称其对华政策不是“遏制”而是“接触”,但曾主持冷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调整的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并不讳言,“接触”政策是靠继续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军事力量来支持的(注:日《读卖》月刊,1996年6月号。)。正因如此,美国副国防部长帮办坎佩尔说:“新指针的重要性可与北约东扩相比”,是北约东扩的“亚洲版”。(注:日《世界周报》,1997年1月14日,第17页。)
但日美安保体制与北约也有一些不同。第一,日美防卫合作不同于北约那样的多国军事集团,短期内日本还不能起像德国在北约中所起的作用。根据日本宪法,日本不能独立采取军事行动。根据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相关法案,日本不能直接参与美军的军事行动。日本有借加强日美防卫合作之机,突破战后禁区的企图,但慑于国内外压力和历史教训,对介入战端仍有顾忌,仍将逐步扩大军事作用。
第二,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与欧洲不同。东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状况不同,面临的问题和追求的利益也不尽一致,不易形成统一的组织或合作机制;美国与东亚地区的安全安排也是建立在双边基础上的,迄今未形成多边安全机制;东亚一些国家虽然支持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但并不赞成美国主导地区事务,对日本的军事作用也普遍存在戒心,这些国家对中国发展后起何种作用也有疑虑,但并不想与中国对抗,并愿意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更不愿因中美对抗而殃及自身利益。因此,日美同盟难以像北约那样“扩展”。第三,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利用北约和日美安保体制保持在欧洲和东亚的军事存在,控制欧洲和日本,维持其独霸世界的地位,但东亚与欧洲的安全格局不同。北约除继续抗衡俄罗斯外,美国不希望出现独立的欧洲,英、法、德相互牵制,有利于美国保持对欧洲的控制。在东亚,美国既要防范中国,也要抑制日本,需要不断平衡同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日本也不能完全置中日关系于不顾。因此,日美加强安保合作后,日美关系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中、日、美三边互动的关系并未消失。
五、新日美安保体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新日美安保体制是影响21世纪初亚太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
第一,日美同盟使美国在东亚继续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基点,巩固了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对亚太事务进行广泛的参与施加影响。日美同盟构成了美国营造冷战后亚太安全框架的基石。在日美同盟基础上,美国将加强同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同盟与合作,扩大对东盟地区论坛和其他地区多边合作的参与,积极营造以美国为主导,以双边同盟为基础,以多边安全对话为辅的亚太安全合作框架。
第二,日本的军事力量和军事作用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日本的安保政策也将逐渐转变,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美安保体制仍是日本防卫体制的核心。而日美安全同盟仍将是美国把日本的力量纳入可以利用和控制机制的最好框架。约瑟夫·奈不否认加强美日同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日本国内舆论将来向军国主义方向转变”(注:约瑟夫·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单位邀请来华所作报告,1999年1月4日。)。据报道,美国政府内对日本在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存在分歧意见,但日美双方对日本在现行宪法框架内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达成谅解(注:日《世界周报》,1997年4月29日。)。这对日本发展独立的军事力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三,美日凭借安全同盟,对中国推行“接触”战略,并牵制我实现国家统一。最近美国太平洋部队司令布莱尔直言不讳地把中国称作潜在对手(注:新华社2000年3月15日电。),尽管他没有使用“潜在的敌人”一词。这说明冷战后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两个阵营对峙的形势完全不同,在大国之间呈现一种复杂的关系,相互既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和对立,因此难以形成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日美通过加强双边同盟互为依托,对华开展“接触”战略,将中国纳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为牵制中国,日美不肯明确将台湾排除在防卫合作的范围之外,这无疑是对台独势力的支持,是阻碍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第四,美日在巩固双边同盟的基础上,将会推动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和协商机制。美日虽然都以双边同盟作为安全政策的核心,但鉴于东亚的政治、安全形势也都把建立多边安全机制作为安全保障的一种辅助手段。约瑟夫·奈在提出加强日美安全同盟的建议不久,也表示在亚洲要建立多边安全体制(注:日《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月24日;日《每日新闻》,1995年2月20日。)。日本为了减轻东亚国家的疑虑,也是为了避免美国作用的过分突出,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按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的设想,日本的防卫将由自助努力、日美同盟和多边安保三部分组成,并使这三部分保持平衡。
第五,美日同盟将导致地区军备水平的上升。日本军事作用的扩大必将导致军事能力和军备水平的提高。日美军事合作也将带动美国与地区内其他盟国军事合作的升级,特别是美日联合研制和部署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将使地区军备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六,新日美安保体制被赋予的对地区安全事务的干预能力,在缺乏国际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引发地区冲突和导致危机失控。
第四篇:坚决反对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
坚决反对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
2012-8-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蔡英挺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于20日抵达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先后会见了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卡特、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温尼菲尔德、美陆军副参谋长奥斯汀、美副国务卿舍曼等美方高级官员,参观了美军一些基地,并与美着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举行了座谈。
蔡英挺在接受中国驻美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向美方强调,希望双方按照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推进两国新型军事关系发展,深化在高层互访、磋商交流、军舰护航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增进互信,减少和避免战略误解误判。
蔡英挺说,代表团在涉及中国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中方强调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强烈主权意识,指出日本非法侵占钓鱼岛的行为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把钓鱼岛作为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敦促美国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维护中美友好关系大局多做努力。北京军区参谋长王宁、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郑群良、广州军区参谋长贾晓炜、战略规划部副部长陈守民等随同访问。
面对美日包夹,中国将如何突围
我认为现在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开目前困难局面,特别要认识敌人正在布置更大规模的进攻(无论是扩大领土争端,还是增强帝国主义的军事存在),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很快就要到来。
钓鱼岛、南海作战行动示意图
最近日本政府加紧对包括我国钓鱼岛部分附属岛屿在内的三十九座离岛重新命名意图圈海,以及疯狂地在我东海布置以劫夺登岛为目标的军事作战准备(包括美日多次联合军演、日本严密侦巡和警戒监视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周边海域,并将其单方面纳入“日本防空识别圈”,以及叫嚣要向钓鱼岛派遣自卫队驻军等),与提出“购岛计划”和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登记为国有财产,明显地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企图缓和其同美帝国主义相互间的尖锐矛盾,企图求得美帝国主义的暂时庇护,一致地来将矛头指向中国,侵占中国之领土岛礁与反对中国之崛起。而美国一面正散播着“美国将不会参与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期待相关国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一面又自诩是“太平洋总统”、“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范围”,来掩饰其帝国主义纵容战争、挑拨战争和扩大战争的阴谋野心。这种言论和狼狈为奸的“大合作”,完全表明美日的帝国主义的新的侵略进攻已经十分逼近,中国之国防业已到了十分紧要之关头,战争的阴云威胁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和一切海外华胞。
日本在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周边海域的新行动,同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对我国南海岛礁及所属海域的大举围逼是完全配合一致的。美国深感中国对其太平洋战略之威胁极大,遂于策动日、菲、越等国,分路向我东海、南海地区大举围攻,企图遏制我力量之崛起、影响之扩大,以及压迫我放弃岛礁及海域领土,退回至内陆,以保障其太平洋军事部署的安全。似此,美国主导世界上廿二国、二点五万军力、四十二艘舰艇、六艘潜艇和二百多架飞机,以及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和“埃塞克斯”号两栖突击舰,正进行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环太平洋联合军演;菲律宾政府将中国黄岩岛单方面更名为“帕纳塔格礁”,并宣布计划让美国派出间谍飞机,帮助菲律宾监视南中国海上有争议的地区,以及在该地区“充当警察”(菲律宾人民对此是反对的,认为此举是“为了把菲律宾再送给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和菲律宾“肩并肩”联合军演亦于近期进行,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首次派军事人员参加军演;越南妄图单方面通过侵犯我国主权的《越南海洋法》将我西沙、南沙纳入管辖范围,并派出战机由中部空军基地侵入我三沙市南沙群岛巡视,并策动民众反中抗议活动(但也有民众参与南部大城胡志明市抗议反中活动),日本方面亦公开介入中菲南海争端,承诺将帮助越南加强海岸巡逻能力和提供装备力挺菲律宾对抗中国。日本、菲律宾和越南政府企图挑起战争,做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尽职的走狗,一致地来侵占袭扰中国。这是目前时局的特点。
钓鱼岛和南海问题涉及中国主权领土问题,不存在中国屈服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坐视其邻国侵占而置之不理,扩大战争的责任应由侵略者担负。我认为现在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开目前困难局面,特别要认识敌人正在布置更大规模的进攻(无论是扩大领土争端,还是增强帝国主义的军事存在),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很快就要到来。为着把我国海防之发展放在更为巩固、更为有力的基础上,为着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侵略行径或大举进攻给以坚决有力的粉碎,我军必须勿失时机地采取行动,变动敌情,争取有利于我军彻底消灭敌人的条件。就具体情况和布置似宜如下:
(一)美日虽非全力军援南海之敌,但仍企图完全陷我入两头作战之被动地位,我现在如能马上展开钓鱼岛对日作战行动,的确对于越、菲等国是直接震慑,并能够打开目前困难之局面。但在目前敌情与驻日美军、美第七舰队现有力量的条件下,如攻钓鱼岛,难保必引起美国之强大增援,两路夹击,将陷于不利。若因求战心切,鲁莽从事,结果反而会费时无功,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
(二)此时,因美日菲越已沆瀣一气,且在美军全力增援日敌遏制中国业有完全可能,南海问题没有解决,钓鱼岛问题亦不能速决。故我军似宜直出南海以利变化敌情,即在南沙群岛一带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背靠南海采取游击战术,不打硬仗,敌虽欲求速决而不得),给美日敌后策应以严重的威胁。南沙群岛之地形地势,有聚歼敌主力之可能(在不断的运动中歼灭敌人)。如美日之敌深感我军对菲越敌军威胁极大,令其一部兵力增援南进,则我军向东钓鱼岛礁一带迫近,或奇袭登岛,或伏击援军。若美日之敌不入南海援兵,则我军可完全歼灭南海之敌,打击敌之嚣张气焰,相机收复南沙岛礁(第一步计划)。似此,无论美日敌军增援与否,我军皆可完全调动两面敌情,以造成有利条件,使敌完全陷入被动地位,我对此已考虑再四。为了使作战行动成熟起见,第一期似宜以南沙群岛一片地区就地整训待命,并作战斗之准备,随时打击菲越进攻,或南沙诸岛礁海域的袭扰兵力。同时注意政治攻势,争取东盟各国和美日菲越国家中间同我们友好,或业已认清帝国主义之阴谋野心和从新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觉醒起来的大部人民。这自然是积极的防御。
另关于南海作战之战略方针、基本部署和作战原则等事宜,见之于我于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撰写的《关于南海军事战略问题的几点建议》,兹不作赘述。
(三)加强我沿海兵力和火力部署,布置积极防空,要估计日敌向我东海进犯、强占我钓鱼岛,或在我钓鱼岛礁采取直接行动之可能。兹钓鱼岛毗连东海和台湾海峡,东距美驻日冲绳军事基地约四百公里,北距日本东京约一千九百公里,南连我台湾宝岛,西靠我内陆腹地,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意义和战略枢纽作用。似此,如有必要,我军待机直击钓鱼岛礁,迅即布置积极防御,设置有关军事机构、导弹部署、哨所或营房驻军,以及建立战时后勤补给线(总的方法是依靠内陆沿海和动员地方群众,但特别要注意动员台湾同胞与争取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工作之具体进行等)。奇袭登岛和攻打增援部队必须确有把握,若日敌在我军抵达前驻岛作战,而我军不能迅速展开,则可采取分割围困、伏击打援的办法(无论美军增援与否,亦作美军参战之准备),断敌后路。若因美军之增援威胁而不能打,将是极大错误。
(四)必须不失时机地锻炼我们的队伍,至要至要。战争是由若干个战役组成,而战役又是由若干个战斗组成,兹上述一切之作战行动,不仅是为了歼灭和驱逐敌人,巩固和收复我大片岛礁及其海域领土,扩大我党和我军的政治影响,而且进一步鼓舞我部队战士和广大群众的士气,团结巩固与台湾同胞的统一战线,稳定了我沿海地区的局势安全,对进一步贯彻党对军队的指挥,以及为反对或将到来的第三次帝国主义的世界战争作完全之准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全球能源格局巨变下中国战略突围
去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负增长的水平。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评论员 张茉楠)BP发布2012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去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中国高达8.8%,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负增长的水平。事实上,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巨变,与此同时,全球能源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依托“能源独立”战略和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北美地区已崛起为可跟中东比肩的全球能源高地,世界能源、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版图正在经历着深刻改变,而这必将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挑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发布的《2012年能源展望》报告,美国2010年能源自给率为78%,美国能源自给率创20年来新高。实现“能源独立”是历任美国总统的理想目标,在“能源独立”战略的推动下,近些年,近海石油开采,新能源发展,以及页岩气等替代能源的爆发式增长,使美国逐步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并有望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版图中隆起的板块,这不仅增强了美国的战略腾挪空间,也必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以及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两次石油危机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承诺采取措施实现“能源独立”。1974年尼克松的《独立运动计划》、1975年福特的《能源独立法案》、1977年卡特的《国家能源计划》、1987年里根的《能源安全报告》、1991年老布什的《国家能源战略》,还是1997年克林顿的《联邦政府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源研发报告》和2001年小布什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都将“能源独立”作为政府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
奥巴马入住白宫后则以新能源为主要切入点,设定了自己的战略:“一是在本土寻找和生产更多的石油;二是通过更清洁的替代燃料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全面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在未来十余年内把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削减1/3,提高美国能源的独立性。近年来,由于美国油气产量尤其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产量大幅增长,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石油需求减缓甚至负增长,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取得显着进展,已经彻底扭转了能源自给率下滑的态势。过去的6年里,美国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在2011年达到81.4%,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87%。
2000年以后,由于页岩储层描述技术以及钻井和完井技术的进步,以及天然气价格较高,美国页岩气产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率。根据EIA在《2011年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35年,美国的页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的比例将上升至45%,美国能源总消费中的净进口比将由此降至17%。页岩气的迅速发展不仅在改变美国的能源结构,也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原本为世界最重要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国之一的美国,因页岩气产量的增长正在减少来自加拿大的管道天然气和中东、非洲地区的液化天然气量,并大幅降低天然气价格(美国天然气价格自2008年以来降幅已超过80%)。而页岩气的开发使得美国可能成为“准出口商”,由此而产生的挤出效应正在改变世界天然气贸易的格局。
全球能源格局巨变让中国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更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因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导致的全球能源格局和战略布局的调整将使中国能源发展和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能源安全受到威胁。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致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远超美国。2011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每桶107.46美元,以每吨为7桶来进行大概计算,我国2011年原油进口花费1910亿美元,接近新增GDP中的两成,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其次,能源需求“东移”使中国周边环境更趋于复杂。亚太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消费中心,由于区域内能源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也面临着能源资源的竞争,特别是我国与印度、日本等消费大国可能面临着比较激烈的竞争。如果再加上因海洋油气开发而涉及海疆主权的,还要被迫应对来自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挑衅,能源问题政治化倾向将更为突出,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将更加复杂。
再次,面临角色转变,“搭安全便车”将受到严峻挑战。过去30年中国的崛起,得益于建立在美国所主宰的国际秩序基础上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一秩序中,我们享受着安全的能源通路和庞大的海外市场,处于“搭安全便车”地位。然而,随着美国调整中东战略,不再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维护全球能源通道安全上,全球能源投资和能源通道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进而放大我国能源外部供应的风险。
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能源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美国“能源独立”的经验表明,国内石油资源是保持石油安全相对独立的重要基础。从中国石油资源情况看,尽管难度越来越大,但仍具有保持石油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我国东部石油仍有增长空间,估计待发现资源量为180亿吨,待探明石油资源潜力为68亿吨左右;西部地区处于勘探中早期,待发现石油资源量超过114亿吨;我国近海待探明石油资源量为86.31亿吨,石油探明程度仅29%,尚处在储量发现的高峰期。加快海上和西部石油勘探开发将是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战场。
此外,必须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强化全球能源供应能力建设。中国要必须有“大能原观”。要进一步地与东亚地区的能源进口国加强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如中亚、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同开发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输油输气通道和战略管线,增加多元化能源供给,增强中国的全球能源供给能力。
能源革命的瓶颈是技术,只要技术攻破了就会爆发出产业聚变的能量。事实证明,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握有核心技术的美国公司和机构正在成为国际能源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届时会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对外输出技术、设备乃至标准,美国将控制新能源领域的制高点。因此,中国必须在技术和创新上夯实基础,积极研究和跟踪重大能源技术的变化趋势,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投入,特别是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为新一轮能源革命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第五篇:湖南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确认程序
湖南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确认程序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夫妻双方或一方为城镇居民;
(二)持有有效《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终生未生育子女也未收养子女;
(三)城镇职工达到国家规定退休条件并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其他城镇居民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
(四)属于城镇职工的,必须是2003年1月1日以后退休,且未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增发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五退休金待遇。
程序:
1、本人申请。城镇居民在规定时间内由本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乡级计生办出具的《无子女证明》等材料和彩色1寸近照2张,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申请人属非国有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退休职工的,除上述证明材料外,还应提交《退休证》、所在单位出具的“未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增发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五退休金待遇”证明。
2、居(村)民委员会审议公示。居(村)民委员会对申请对象,要逐人逐项核实,提出拟上报的奖励对象名单,提交居(村)民代表大会或居(村)民议事会审议,并将审议通过的对象名单张榜公示5日,同时公布县、乡两级举报电话。公示结束后,居(村)民委员会签署审议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向申请人说明原因;符合条件的,要将《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
3、乡级初审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居(村)民委员会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将审定的《申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等资料,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批确认,并建立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信息库,妥善保存申请人申报资料。
4、县级审批确认。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查、立卷存档和录入奖励对象个人信息数据,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确认的奖励对象名册报送市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市级人口计生部门汇总奖励对象名册后报送同级财政和省级人口计生部门备案。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每年要组组织街道、乡镇对奖励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检查奖励金领取情况。因故未确认为本奖励对象的,应在下一按程序确认。发现不符合奖励条件的,要取消其资格,并追回已发奖励金。
病残儿医学鉴定办事程序
1、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2、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
3、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4、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行,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5、本市人口计生局每年组织两次鉴定,分别为5月15日和11月15日上午各一次(如有特殊情况临时通知)。
6、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将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的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2个工作日内分别向社会和各县(特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公示鉴定准予生育的结论一个月,并同时向县局和申请鉴定者发放鉴定通知书。
7、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根据各级公示鉴定准予生育无异议的结论下发准予生育的文件。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的鉴定标准、鉴定程序
一、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受理范围是:育龄群众依法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时所发生的并发症。
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的诊断标准依据1989年国家计生委转发卫生部颁发的卫妇字(89)第6号《男、女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在发生身体健康损害后,有权选择申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发症鉴定或医疗事故鉴定。
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的申请,应当从当事人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一年内提出书面申请。但对于从医学和法律上能交出有效的证明除外。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应逐级进行,凡要求鉴定的并发症者,应持有效证明和相关的技术服务资料,向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领取并填写并发症鉴定表。乡(镇、街道)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申请鉴定者提供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报县(区、局)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区、局)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申请者的技术服务资料全面收集、审查,进行初级鉴定后,提交地区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组进行鉴定。
六、被确定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要3—5年进行复查一次。并发症的收费标准按 [2004]17号执行。确定为并发症的鉴定费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承担。未定为并发症的鉴定费用由申请鉴定者承担。
七、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和单位,可在接到鉴定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对终局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既向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并发症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不予受理;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已受理的,应当终止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