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和执纪监督的情报分析方法(资料)大全
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和执纪监督的情报分析方法(资料汇编)
原创 2018-03-12 尺寸分厘
编者按较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要求多刊载一些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工作中的实务知识,特别是一些谈话技巧、调查方法、办案工作思考等,以便在工作中有所借鉴。今天,尺寸分厘整理出一套《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中的谈话技巧汇编》,摘要刊载与读者分享。需要《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中的谈话技巧汇编》完整电子版请加微信:执纪审查的谈话技巧和执纪监督的情报分析方法(摘要刊载)谈话是指在纪委监委在查办案件的特定条件下,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的心理交锋活动。在查办案件实践中,成功的谈话可以把小案件办成大案件,也可以深挖办成窝案和串案;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技巧,就会适得其反,查办案件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会造成所谓的案件最终不了了之。因此,讲究谈话的策略和技巧,对突破案件至关重要。
一、谈话初期要消除对象心里抵触情绪在执纪审查人员与被审查人进行谈话初期,被审查人一般主要存在恐慌心理、揣测心理和戒备心理,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违纪问题彻底暴露,急于了解被审查人员的提问,对个人得失考虑较多。在谈话时他们往往注意察言观色,显得紧张、谨慎,回答问题常常以虚代实,或避重就轻,或避而不答,以观执纪审查人员的反应。针对被审查人此时的心理特点,执纪审查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先端正其思想,同时可以通过拉拉家常或聊聊天等较为宽松的谈话,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戒备心理,以利于下一步谈话工作的开展。审查人员切忌刚开始谈话时就以教训人的口气问话,以免引起被审查人的反感和抵触,另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防止漏底。同时,要努力去发现可以唤起被审查人道德感和自尊心的积极因素,促使其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二、掌握主动,不说“没有气势”的话谈话取证中,常有一些被调查人自恃职务高、关系广、手段高明,气焰嚣张,不配合调查。纪律审查人员切不可在气势上输给对方,审查人员应时刻铭记自己代表纪检监察机关与被调查人谈话所肩负的使命,在谈话中牢牢把握主动,莫失正义之势。如某市纪委在对该市经信委原副主任邵某进行纪律审查时,邵某临近退休,曾长期担任过基层要职,阅历丰富。谈话初期,邵某大谈任职经历、工作成绩、领导表扬、付出的辛苦,等等。对此,纪律审查人员采取两种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被调查人负隅顽抗的心理防线。一是及时打断其“自我展示”式的表说,严肃地提醒当事人,谈话不是听他汇报工作、讲成绩,而是要他向党组织交代问题,正告当事人认清形势。二是主动出击,牢牢把握谈话主动权。当邵某在谈到自己在任职期间做出许多贡献时,审查人员则及时而主动地接过话题,将前期准备充分的证据——其任职期间所经手的项目资金一笔一笔和盘托出,让邵某自己考虑在经手这些项目资金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是交代还是继续对抗。当听到审查人员掌握如此清晰的证据后,邵某极度震惊,马上陷入沉默,其心理防线彻底被攻破,最终交代了受贿问题。
三、谈话的功夫要下在谈话外“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与腐败分子谈话较量是智慧与谋略的有机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谈话并没有什么灵方妙药,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与被调查对象谈话,最忌草率上阵,无备而战,认真细致做好准备工作是谈话突破工作的前提。谈话的功夫要下在谈话外。谈话前要找来前期调查的材料,认真翻阅、记录,特别是简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从政履历、性格爱好逐一研究透彻。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为顺利突破对象奠定坚实基础。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策略安排,但是每个成功的案件都必须实现谈话对象心理从抗拒抵触——接受现实——信任沟通——如实交代的转变。最开始谈话对象通常会抵触、抗拒调查,办案人员必须在谈话对象心中取得一个良好的“印象分”,让对象能接受被调查事实。取得良好印象分的基础是尊重,必须充分尊重谈话对象的人格、身份,甚至各种生活习惯。首次谈话时,办案人员会称呼对象的职务,比如陈市长、李厅长,到后来熟悉、信任了,就直接称呼老陈、老李。这种称呼的转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谈话对象逐渐接受了其身份的转变,也拉近了办案人员与调查对象的距离。对于那些难啃的骨头,则采取“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策略。在被留置之前,腐败分子会从各种渠道打听事态发展,想好了千百个应付调查的谎言,与家属、涉案老板建立攻守同盟,甚至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这时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将这些准备充分的腐败分子“晾起来”,让其自我发酵、自我加压,把那些应对调查的谎言都“烂”在肚子里。
四、“情报搜集”在执纪审查中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执纪审查工作从以往粗放型“大人海战术”向复合精密型“大数据技术”的自动化形态升级。运用数据情报实现对目标的科技“显影”将成为大趋势。做好情报搜集有利于案件树立及固定。案件的“首发情报”薄弱,便会让部署举棋不定,缺乏立案信心,领导也可能会左右为难,迟疑立案决心,涉及敏感时期、敏感人物尤为如此。信访件、办案部门移交线索等是案件来源,案源最初往往是模糊不清、要素不全、诸多疑惑的,必须下功夫对目标进行“画像”才能具备使用价值。因此,为案件初核提供情报支撑,是案件能“立起来”的重要前提,事关命中率。做好情报搜集有利于谈话突破和审查。如果说案件核查阶段是与对象背靠背的周旋,那么审查阶段就是面对面的博弈,如果前期情报搜集到位,能夯实整个案件基础,谈话人员针对目标的后期介入就更为心中有数,底气充足。更有助于审查时避免隔空喊话,隔靴搔痒的现象,能提升谈话的震慑力,推动案件突破和证据固定,事关杀伤力。《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中的谈话技巧汇编》目录
END
第二篇:《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测试题和答案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
1、线索处置不得拖延和积压,承办部门处置意见应当在收到问题线索之日起()日内提出,并制定处置方案,履行审批手续。
A、20 B、30 C、40 D、60
2、《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规定审查谈话、调查谈话,两者区别在于()不同。
A、谈话方式 B、工作对象 C、谈话地点 D、工作人员
3、执纪审查工作实行()负责制。
A、主管领导 B、分管领导 C、审查组长 D、审查人员
4、采取谈话函询处置问题线索,谈话过程应当形成工作记录,可视情由被谈话人在谈话后()个工作日内就谈话所涉及的问题写出书面说明。
A、10 B、15 C、20 D、30
5、监督执纪人员辞职、退休()年内,不得从事与纪律检查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5分)
1、监督执纪工作应当遵循()原则。
A、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体现监督执纪的政治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B、坚持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监督执纪工作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立案审查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
C、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规党纪为准绳,把握政策、宽严相济,惩
前毖后、治病救人。
D、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格工作程序、有效管控风险点,强化对监督执纪各环节的监督制约。
2、承办部门应当在收到问题线索之日起30日内,结合问题线索所涉及地区、部门、单位总体情况,综合分析,集体研究,按照()方式提出处置建议,报主管、分管领导审批后,提交问题线索集体排查会议研究决定处置意见。
A、谈话函询 B、初步核实 C、暂存待查 D、予以了结
3、初步核实工作结束后,核查组应当撰写出和情况报告,列明被核查人基本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办理依据及(),由核查组全体人员签名备查。
A、核查方式 B、初核结果 C、存在疑点 D、处理建议
4、未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不得()。A、将被审查人或者其他谈话对象带离规定的谈话场所
B、在未配置监控设备的场所进行审查谈话或者重要的调查谈话 C、在谈话期间关闭录音录像设备
D、要求被审查人在违纪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
5、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控制审查工作事项知悉范围和时间,不准私自留存、()、携带问题线索和涉案资料,严禁泄露审查工作情况。
A、隐匿 B、查阅 C、摘抄 D、复制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
1、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对纪检机关、纪检干部的监督,构建纪检机关自我监督体系,推进纪检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规定的监督执纪纪律是本质上是工作纪律,而不是政治纪律。()
3、纪检机关对反映同级纪委委员的问题线索和线索处置情况,应当向上级纪检机关报告。()
4、对党的组织关系在地方、干部管理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应当根据以地方纪委为主原则进行监督执纪,并及时向对方通报情况。()
5、执纪监督部门、执纪审查部门、干部监督部门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属本部门受理范围的,直接受理即可;不属本部门受理范围的,直接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由其按程序转交相关监督执纪部门。()
四、论述题(35分)
简述加强纪检机关监督管理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A
5、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BCD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论述题
答案参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管理相关内容。
第四十五条 纪检机关应当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自我监督,健全内控机制,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约束。
纪检机关应当严格干部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安全关,监督执纪人员必须对党忠诚、忠于职守、敢于担当、严守纪律,具备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
纪检机关应当加强对监督执纪工作的领导,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切实履行自身建设主体责任。
审查组应当设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对审查组成员的教育监督,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批评纠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十六条 对纪检干部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受请托人应当向审查组组长、执纪审查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登记备案。
发现审查组成员未经批准接触被审查人、涉案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或者存在交往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审查组组长、执纪审查部门主要负责人直至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登记备案。
第四十七条 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审查审理人员是被审查人或者检举人近亲属、主要证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查审理情形的,不得参与相关审查审理工作,应当主动申请回避,被审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选用借调人员、看护人员、审查场所,应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第四十八条 审查组需要借调人员的,一般应从审查人才库抽选,由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办理手续,实行一案一借,不得连续多次借调。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监督,借调结束后由审查组写出鉴定。借调单位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借调人员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等事项。
第四十九条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控制审查工作事项知悉范围和时间,不准私自留存、隐匿、查阅、摘抄、复制、携带问题线索和涉案资料,严禁泄露审查工作情况。
审查组成员工作期间,应当使用专用手机、电脑、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实行编号管理,审查工作结束后收回检查。
汇报案情、传递审查材料应当使用加密设施,携带案卷材料应当专人专车、卷不离身。
第五十条 纪检机关涉及监督执纪秘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
监督执纪人员辞职、退休3年内,不得从事与纪律检查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第五十一条 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对谈话对象检举揭发与本案不直接相关人员并属于按程序应当报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的问题线索,应当由其本人书写,不以问答、制作笔录方式记载,密封后交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径送本机关主要负责人。
第五十二条 执纪审查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查组组长是执纪审查安全第一责任人,审查组应当指定专人担任安全员。被审查人发生安全事故的,应当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及时做好舆论引导。
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省级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检讨,并予以通报、严肃问责。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开展经常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督促整改。
第五十三条 对纪检干部越权接触相关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人,私存线索、跑风漏气、违反安全保密规定,接受请托、干预审查、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以违规违法方式收集证据,截留挪用、侵占私分涉案款物,接受宴请和财物等违纪行为,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处理。
第五十四条 开展“一案双查”,对审查结束后发现立案依据不充分或者失实,案件处置出现重大失误,纪检干部严重违纪的,既追究直接责任,还应当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
第三篇:基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学习资料(二)
基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学习资料汇编
(二)目 录
★纪律审查理念 1.办案为何改叫纪律审查?……………………………………………1 2.从“查办案件”到“纪律审查”意味着什么………………………3 3.纪律审查工作如何冲着纪律去………………………………………8 4.纪律审查如何体现政治性?………………………………………11 5.纪律审查
就当以纪律为尺………………………………………14 6.关于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处置方式进行调整的通知………18 7.中纪委明确5类线索处置标准防止“吃线索”……………………20 8.精准把握运用问题线索处置方式…………………………………22 ★纪律审查方法及技巧
9.纪检监察纪律审查(案件检查)基础知识…………………………25 10.谈话工作四步法……………………………………………………45 11.怎样做好与被调查人的第一次谈话………………………………48 12.如何做好与被调查人首次谈话工作………………………………50 13.纪律审查过程中如何谈话“突破”……………………………55 14.纪律审查谈话“十二生肖”突破技巧……………………………59 15.谈话调查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66 16.与被调查人正面谈话取证的主要方法……………………………70 17.“两规”谈话“十要点”…………………………………………79 18.案件快查快结的六个谈话取证原则………………………………83 19.如何在案件初核中以智取胜……………………………………88 20.案件初核要注重摸清调查对象的“三个异常”…………………91 21.如何进一步提高案件查办初核成案率…………………………92 22.浅析当前案件初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7 23.纪律审查初核环节应当注意的6个关键问题………………103 24.办案谈话的艺术………………………………………………106 25.查办案件要注重三个谈话技巧………………………………112 26.谈话调查中“攻与守”的策略运用…………………………117 27.办案“三十六计”……………………………………………120 28.浅谈兵法谋略在案件调查谈话中的方法运用…………………124 29.调查谈话中的应答技巧…………………………………………127 30.浅析纪检案件谈话成功的方法和技巧…………………………131 31.纪律审查谈话的方法与技巧……………………………………138 32.案件调查工作中的谈话谋略和技巧……………………………141 33.有效查办案件的十个突破口……………………………………178 34.查办案件中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特征初探………………………184 35.案件调查指挥者、调查人员心理素质要求……………………189 36.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须必备“十心”…………………………198 37.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202 38.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6 39.收集审查间接证据要找准关键点………………………………215 40.案件检查工作中涉案信息动态收集和综合运用………………218 41.如何突破查办新型腐败案件的难点……………………………223 42.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运用组织处理措施…………………………228 43.“情况说明”不能太随意…………………………………………233 44.查处“小金库”违纪案件的切入点………………………………235 45.纪检监察案件谈话笔录制作规范………………………………241 46.纪检案件谈话笔录的制作(含例文评析)……………………257 47.制作谈话笔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5 48.纪律审查应对谎言10策…………………………………………269 49.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273 50.如何使谈话笔录具有无可辩驳的效力…………………………282 51.纪检谈话笔录制作秘籍…………………………………………287 52.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295 53.基层执纪审查要克服三种倾向…………………………………303 54.对各级纪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纪律审查的思考………………305 55.纪律审查工作如何把好“三关”…………………………………309 56.如何围绕违纪构成做好调查取证………………………………312 57.当被审查人员拒绝签署违纪事实材料的时候,怎么办?………317 58.一案涉及多人怎么立案?………………………………………320 59.纪律审查中如何中止和恢复党员权利…………………………321 ★执纪审理的方法及技巧 60.审理工作怎样体现“纪在法前” …………………………………324 61.中纪委变“案件审理”为“执纪审理”有何深意?……………328 62.关于在执纪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挺纪在前”的思考…………330 63.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基础知识……………………………………335 64.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质量常见问题剖析……………………351 65.纪检监察机关自办案件装订顺序及质量要求………………360 66.案卷封皮制作提示语……………………………………………364 67.案卷材料移送审理需规范………………………………………365 68.查否材料是否移送审理…………………………………………366 69.审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实战指南…………………………372 70.从案件审理看执纪办案需把握的几个问题……………………379 71.纪律审查中如何把好“审理关”…………………………………389 72.如何运用纪律语言描述违纪事实………………………………393 73.善用辩护思维提升案件审理质量………………………………397 74.如何听取审理对象本人申辩……………………………………401 75.认真听取本人申辩
从开除党籍到不予处分…………………405 76.案件审理谈话“六忌”…………………………………………408 77.创新审理谈话技巧 提高案件审理质量…………………………412 78.从审理角度看当前案件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416 79.从审理角度看证据收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420 80.如何正确处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425 81.驾驭案件审理的“三大秘笈” ………………………………429 82.突破四个“瓶颈”
提升审理质量……………………………434 83.案件审理必须发挥好五种作用…………………………………438 84.受处分党员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443 85.从四个方面挽救受处分党员干部………………………………447 86.应重视纪律处分的矫治功能……………………………………448 87.如何界定公务员纪律惩戒中处分决定机关…………………450 8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权限若干问题研析………………………455 89.中央纪委法规室:能给副调研员“撤职”处分吗?……………458 90.公务员受党纪政纪处分衔接问题研究………………………459 91.涉刑案件审核认定结果差异解析……………………………466 ★基层纪检监察业务
92.当前基层纪委案件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3 93.被判处刑罚缓刑的人员是否必须开除公职?………………478 94.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被判处缓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479 95.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存在问题………………………483 96.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办案难过“五道关”………………………485 97.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难点及对策……………………487 98.基层纪委办案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490 99.当前基层纪律审查安全需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493 100.基层纪检机关问题线索处置中存在的问题……………………495 101.关于提升乡镇办案水平的几点思考……………………………496 102.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案件相互移送中存在三大问题…………………………………………………………………499 ★文书
103.诫 勉 谈 话 笔 录(模板)……………………………………501 104.函 询 通 知书…………………………………………………504 105.《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505 106.关于拟对××违纪问题进行初步核实的工作方案……………506 107.关于案件调查前准备工作的几点说明…………………………509 108.××案件“两规”措施安全方案…………………………510 109.××案件“两规”紧急情况处置预案…………………………511 110.“两规”“两指”对象应遵守的纪律…………………………514 111.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注意事项…………………………516 112.基层党组织召开支部大会讨论违纪党员处分基础知识介绍………………………………………………………………………517 113.宣布和执行处分决定注意事项………………………………522 114.××在宣布××处分决定时讲话………………………………524 115.××负责人在宣布××处分决定会议上讲话…………………527 116.在王某违纪事实情况通报会上的表态发言…………………535 117.案件移送函………………………………………………………538 118.××涉嫌犯罪的有关问题和线索………………………………539 119.纪 律 检 查 建 议
书…………………………………………540 120.关于免除××同志职务的建议…………………………………543 121.对××机关党组落实主体责任的建议…………………………544
第四篇: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
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执纪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实际,将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监督队伍专业化的问题。
随着转录融合和派驻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内部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也得到了不断强化。新形势下,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执纪监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执纪执法一专多能。当前执纪监督队伍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随编划转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距离专队伍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派驻纪机构检监察干部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的机会相对较少,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执纪监督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矛盾不断突显,问题线索不断增加,随着干部转录一起从各级检察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较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消化积淀的问题线索,只有不断强化执纪审查力量,将专业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安排到案件查办上,执纪监督队伍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二)执纪监督机制规范化的问题。
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畅。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分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实现整体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党风政风监督与执纪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工作联动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当前执纪监督大多停留在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层面,难以深入发现问题,要深入、系统、精准地掌握被监督地区和单位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只有探索拓展监督办法,真正实现执纪监督“长牙”“带电”。(三)执纪监督定位的问题。
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没有站在纪检监察视角剖析问题,有效破解执纪监督短板。一是过分依赖主责部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的行业监督,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财政等责任部门的业务监督,监督发现的问题停留在主体责任部门业务监督视点层面。二是监督没有紧扣纪检监察职责。执纪监督发现的问题很多是主责部门程序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执纪监督变成了为主责部门拾遗补漏,发现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契合度较低,与六大纪律和违法犯罪关系不紧密,没有深入发现或者刨根问底存在问题“表象”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四)执纪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纪监督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更多是运用“第一种形态”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执纪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督,目前尚无准确界定。二是谈话函询后续工作深入的问题。当前由执纪监督部门负责处置的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为主,对于党员干部矢口否认、避重就轻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实践中通常情况是转为初核后交执纪审查部门办理,让“第一种形态”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助长相关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谈话函询工作的震慑力。二、对策分析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优化线索管理机制。执纪监督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专人管理问题线索,对重要问题线索要严格实行室务会议集体商议、领导层层审批制度,防止有价值的线索流失。二是探索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信息互通机制,由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互相通报办结的问题线索情况,并可在开展重点执纪监督检查和重大审查调查案件过程中,及时通报、交流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对外协作联动机制。针对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对外协作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强化司法、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前置监督职责的履行,提高监督的规范化水平。(二)强化运用“四种形态”。
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加强形态间相互转化,切实提高执纪监督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好谈话函询的作用,以采信一批、处理一批、通报一批的方式加强谈话函询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探索“谈话函询+核查”工作模式,选择部分反映相对具体、有一定可查性的问题线索,在开展谈话函询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建立谈话函询倒查制度,凡被反映人有新的问题线索需要进入初核的,对其已了结的谈话函询问题线索一并开展核查。(三)不断创新监督方式。
探索研究将监督范围扩展到监察全覆盖公职人员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单纯的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到善于挖掘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转变。采取“准初核”“准审查”“准调查”“谈话函询+”“面对面”谈话等方法,增强执纪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精准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中,重点要督促主责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并整改,执纪监督中要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为重点,把执纪监督重点放在违反六大纪律、违法行政、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苗头和问题线索上,让执纪监督工作“长牙”“带电”,充分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四)强化监督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将执纪监督业务素质强干部派出去培训,派出去的干部回到单位后要对单位干部进行培训,将学到的知识传达给所有执纪监督人员。二是加强业务指导。通过抽调人员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等形式展开实战指导,让执纪监督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水平。三是加强监督。由执纪监督部门加强对对应联系的派驻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纪监督工作进行再监督,积极探索与被监督单位党委(党组)沟通联系、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派员专项督查相关工作、发放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第五篇:县区纪委监委信访、案件监督管理、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相关工作办理审批流程
县区纪委监委信访、案件监督管理、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相关工作办理审批流程
一、信访室
1.信访室归口受理管辖范围内反映党组织和党员、监察对象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统一接收派驻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组织报送的相关信访举报。
2.信访室提出拟办意见——分管常委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批;——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上级交办要果件、巡视件等——书记主任审批——分流至案件监督管理室、干部监督管理室及相关部门、乡镇。
1.二、案件监督管理室
2.1.案件监督管理室统—受理信访室移送的,上级纪委交办的、县委领导批办的,巡察机构和审计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单位移送的,以及县纪委监委机关各部门、派驻(出)纪检组移送,乡镇部门纪委或者其他渠道获取的除信访举报外的其他问题线索。
3.2.案件监督管理室提出分办意见——分管常委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批;——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上级交办要果件、巡视件等——书记主任审批——分办于执纪监督室或审查调查室(直接初核、上级交办追责案件等)或干部监督室(涉及纪检干部问题)或审理室(法判案件)。
4.三、执纪监督室
1.执纪监督室提出线索处置意见(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分管常委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书记主任审批。
2.确定为初步核实的问题线索,移送案件监督管理室。
3.对直接了结需要提请纪委监委专题会议的,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由书记主任主持,分管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执纪监督工作领导参加,案件监督室主任列席的纪委监委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会议纪要和会务工作由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
4.对暂存待查的问题线索,应当每6个月重新研究确定处置方式。
5.执纪监督监察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应当报书记主任批准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其中:执纪监督室、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发现的问题线索,属于本室受理范围内的,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不属于本室受理范围的,移送案件监督管理室。
6.采取谈话函询方式处置:拟订谈话、函询方案和相关工作预案——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批;——谈话函询对象为下一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书记主任审批——书记主任认为必要的,向县委主要领导报告。
7.承办室根据审核及核查情况写出《谈话(函询)情况报告》——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书记主任审批。
8.谈话函询情形处理:
第一,反映不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存在问题的,予以了结澄清;
第二,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务责任的,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并明确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对采取诫勉谈话的,应当明确诫勉方式(谈话诫勉、书面诫勉);
第三,反映问题比较具体,但被反映人予以否认,或者说明存在明显问题的,应当再次谈话函询或者提请开展初步核实。需要再次谈话函询的,不再重新履行审批程序。需要进行初步核实的,移送案件监督管理室,由案件监督管理室按照有关规定交由有关审查调查室办理。
四、审查(调查)室
1.初步核实
第一,《初步核实呈批表》——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书记主任审批;——被核查人为下一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县委主要领导批准。《初步核实呈批表》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
第二,《初步核实工作方案》——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书记主任审批。
第三,初核结束后,核查组应当集体研究后形成初步意见。核查组的初步意见应当经承办室专题会议研究,综合分析初核实情况,按照拟立案审查、予以了结、谈话提醒、暂存待查,或者移送有关单位处理等方式,提出处置建议。
第四,核查组根据专题会研究结果撰写《初核情况报告》——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书记主任批准。必要时向县委主要领导报告。
2.立案审查(调查)
第一,《立案呈批报告》、《立案呈批表》—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核——(1)党纪立案:书记主任批准;——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书记主任审批——县委主要领导批准;——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纪委监委委员、正科级实职干部,以及疑难、复杂、敏感案件——书记主任审批—市纪委监委分管联系第三纪检监察室及分管领导同意——县委主要领导批准;拟对其他县管干部立案审查的,需在立案前将立案呈批报告呈报市纪委监委分管联系第三纪检监察室,无需经市审批程序(2)政务立案:书记主任批准。
第二,批准立案后,《立案呈批报告》、《立案呈批表》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制作《立案决定书》,并通知被审查(调查)人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属县管干部的,应当抄送县委组织部。属政法干部的,应当抄送县委政法委。属全国、省、市、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应当抄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或县政协党组。
第三,《审查(调查)方案》——分管常委委员同意——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同意——提交书记主任主持,分管该案的委领导、承办室主要负责人、审查(调查)组组长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会议纪要和会务工作由承办室负责。
第四,承办室主任与审查(调查)组应当根据审查(调查)方案,共同研究提出《谈话方案》和《外查(外调)方案》——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审批。
审查(调查)期间确需调整《审查(调查)方案》、《谈话方案》和《外查(外调)方案》,应当按原批准程序报批。
第五,留置措施审批:承办室提出——分管委员审核——分管副主任审批——提交监委专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专题会议由监委主任主持,分管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审查调查工作的委领导,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承办室主任、调查组组长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纪要和会务工作由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留置措施需按程序报经市监委审批,审批对采取留置措施的,除有碍调查的情形外,承办室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被留置人员的家属。需对外公开发布的,由承办室报分管领导批准,经案件监督管理室核稿后,送宣传部按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
第六,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走读式谈话——分管常委委员审核——分管副书记副主任批准;情况特殊时,口头报告后及时办理报批手续。其中,谈话对象为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纪委委员、正科实职干部,应当按程序报书记主任批准。
第七,审查(调查)工作结束后,审查(调查)组应当集体讨论后形成初步审查(调查)意见。
第八,审查(调查)组根据初步审查(调查)意见撰写《审查(调查)报告》——分管常委委员签批——分管副书记副主任签批——书记主任审批。
第九,《审查(调查)报告》经批准后,对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或者处理的党纪案件、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移送审查起诉或者其他处理的案件,承办室将案卷材料组卷并依照规定移送审理。同时,将《审查(调查)报告》、忏悔反思材料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
注: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