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基层党内监督和执纪办案人情干扰调研报告
破解基层党内监督和执纪办案人情干扰
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遇到人情干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仍然难以避免。通过调研,以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办案中的人情干扰。
一是注意严格保密。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从一开始起就要有计划地隐藏办案的真实意图和主攻方向,采取声东击西、旁敲侧击的迂回战术,尽量在不惊动主要被查对象的情况下,把重要证据掌握在手,形成突破。这样主要被查对象不知道要查的就是自己,自然想不到托人说情;或者即使主要被查对象感到了风吹草动,但由于捉摸不透,也不敢轻举妄动,找人说情,以致自投罗网。这样通过严格保密,隐藏真实意图,能有效达到减少和避免人情干扰的目的。
二是强调速战速决。对于一些线索较为清晰,不太复杂的案件,可以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即通过提高查办案件工作的时效性来减少和避免人情干扰。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经过精心准备周密谋划,掌握主要证据,以单刀直入的方式迅速与被调查对象接触,从而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令被调查对象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活动的余地。
三是用好初核权限。对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初步核实,是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基本权利。在查办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的案件中,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个别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往往会以维护工作大局和保护干部为由,干涉办案工作。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来自上级的人情干扰,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此类案件中,要善于运用初核权限,独立自主地做好案件的初步核实,通过严谨周密的工作,力争在初核阶段就一举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把证据抓准、抓全、抓牢靠,让被查对象在铁证面前,无从抵赖。
四是坚持集体讨论。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人情干扰要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要加强沟通联系,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构筑抵御人情干扰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对案件的定性量纪,更要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说情者的说情难度,而且在集体讨论中,办案人员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避免办人情案、关系案。
第二篇: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对策
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对策
摘要: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对策研究,是加强基层党内监督的重要理论课题,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在深入调研三明市三元区城东乡基层党内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的若干困难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城东乡基层党内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规范监督主体、内容、权限和程序,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1]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对策研究,是加强基层党内监督的重要理论课题,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在深入调研三明市三元区城东乡基层党内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的若干困难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对策。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面临“两大难题”
城乡结合部又叫城乡接合部、城乡交错带,其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有异于普通的农村。从城市的角度看,它是城市社区基层党内监督的前沿阵地;从农村的角度看,它是农村基层党内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集体非建设用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城郊村”。调查发现,当前在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困难问题。
1.1.1村主干的违纪违法问题防治难
例如:三元区城东乡城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拥有村集体账面资产近9亿元、净资产2亿多元,村集体收益性资产和土地资源众多,尤其是土地不断升值,三元区多个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涉及该村,村集体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村财收入每年达千万元,但这些村集体资产资源,却成了原村主任邓春生坐地起价的砝码”,[2]为村主干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给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带来了一些难题和挑战。
1.1.2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难
目前,城乡结合部基层“村党支部只抓党务,村委会大权独揽,村‘两委’干部工作‘两张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征地拆迁、土地管理、资产经营等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主要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由村委会组织实施。
1.2影响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的“四大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在加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四大因素”。
1.2.1基层党员干部监督意识淡薄
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组织生活会虽是党内监督的最好途径,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却把民主生活会开成工作研究会、工作总结会或是评功摆好会,不少人“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过年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对防治村主干违纪问题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1.2.2村级党组织的监督功能弱化
根??《村民组织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由于家族势力、帮派势力等问题,村党支部成员往往被排挤在外,大部分支部委员连村民代表都选不上,更无从谈起参与重大村务管理。因此,逐渐形成了村党支部只抓党务、村委会大权独揽、村“两委”干部“两张皮”的工作局面,导致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监督功能严重弱化。
1.2.3基层党委的监督有所顾忌
作为城中村,根据《村民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征地拆迁与综治维稳是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旋律。而征地拆迁、综治维稳很大程度上需要村干部的支持、配合,个别村干部更是以此作为挡箭牌。基层党委在落实党内监督上也是小心翼翼、顾虑重重,生怕影响到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无法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责。
1.2.4村干部违纪行为日趋隐蔽
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规避监督,披“隐身衣”逃避检查。加上执纪审查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而乡镇纪委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接受专业学习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拥有量有限,执纪审查经验不够丰富,工作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大多缺乏金融、财会、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执纪审查工作的需要,往往在突破案件的关键时刻,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技巧,导致很多案件功亏一篑,查办大案要案能力明显不足,从而造成了基层党内监督执纪审查难。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有效途径及对策思考
2.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作用
2.1.1落实“三会一课”,提升“监督意识”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3]为此,必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认真地开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切实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娱乐化等突出问题,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监督意识。
2.1.2用好“监督武器”,净化“政治生态”
批评是监督的武器,基层党内监督离不开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因此,必须切实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党内错误思想、观点、行为勇于批评,对自己言行举止敢于检讨,是坚持党性的要求,也是我们党自觉进行和接受监督的重要特征。弱化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削弱党内监督;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法宝,就等于放弃党内监督。强化党内监督,必须提高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质量,营造党内监督的浓厚氛围,形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2.1.3用好“民主评议”,强化“民主监督”
要注重发挥好党员民主评议作用,切实运用好村两委主干的年终述职述廉评议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例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并使之与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结合起来,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的角度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作用,从而有效破解“村主干违纪违法问题防治难”和“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2.2强化村级组织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制约监督作用
2.2.1构建“一支两委”,实行“三权制约”
“一支”即村党支部,“两委”即村委会和村监委会,构建党支部决策权、村委会执行权、村监委会监督权三权分设互相制衡、三位一体聚集合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基层权力结构体系。通过优选干部、公开赋权、细化权责,推进村级同级监督,有效破解村级监督中的“村主干违纪违法问题防治难”和“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发挥难”问题。
2.2.2健全“村监会”,强化“民主监督”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的探索性实践,对于从源头上防治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应由3至5人组成,设主任1名,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主任,原则上不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规范监督主体、内容、权限和程序,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2.3完善“村代会”,强化“支委监督”
建议将现行《村民组织法》第二十五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修改为“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从组织结构上,让村级党组织在村务管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更好地监督村委会的工作,抓实抓好基层党内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态势,从而有效破解“村主干违纪违法防治难”问题。
2.3强化基层党委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全面监督作用
2.3.1履行“主体责任”,实施“全面监督”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委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因此,乡镇党委要在党内监督方面切实履行“五项主体责任”。一是监督检查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二是协助落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情况。三是组织推进责任。要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安排,结合乡镇基层实际组织实施、推动落实。四是教育管理责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党员干部坚守高尚道德追求,把握遵纪守法行为底线。五是支持引领责任。加强对基层纪检组织的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帮助解决问题,为基层纪检干部依规依纪履行职责提供保障。通过落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从权力控制的角度强化乡镇党委的全面监督作用。
2.3.2落实“三项制度”,实现“四权隔离”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一要落实“公务零接待”制度。严格要求城乡结合部乡(镇)、村两级执行“公务零接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除村干部手中的公务接待特权,狠刹吃喝之风。二要落实“三资”监管制度。对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简称“三资”)的监督和管理,是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因此要通过“查(清资核产,查“三资”)、晒(建立平台,晒“三资”)、理(交易公开,理“三资”)、管(健全制度,管“三资”)、护(监管到位,护“三资”)”等途径,规范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处置、使用。三要落实“村账乡管”制度。统筹做好行政村的会计账目,促进村级财务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四权隔离”管理。同时,借助“村账乡管”契机,严格规范村级资源资产租赁、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承包?营、“三公”经费开支等行为,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以入账,直至整改到位。
2.3.3配合“四式巡察”,实施“巡视监督”
乡镇党委要配合区委巡视组,按照“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采用“巡查式”“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对行政村党组织开展巡察,增强巡视工作威慑力和实效性。
2.4提升纪检组织的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组织的专责监督作用
2.4.1实行“五个统一”,健全纪检组织
一是“统一人员提名”。乡镇党委要对乡镇纪检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要求,将政治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拔到乡镇纪委班子,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人员选配到纪检工作岗位。二是“统一考核待遇”。包括工作考评、实绩考核、落实办案补贴。三是“统一硬件配备”。完善乡镇纪委的办公设施,落实“五有”建设标准,即有专门办公室和谈话室、有专用电话(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有专用保密橱柜、有专用电脑和打印机、有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四是“统一经费保障”。乡镇党委要将纪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纪检工作运行和装备设施建设,纪检工作经费管理要单独设置“纪检监察事务支出”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五是“统一工作标准”。
2.4.2践行“四种形态”,精准执纪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内监督理论的重大创新。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的关键,在于提升纪检干部的“精准监督执纪能力”。“四种形态”内容具体、指向清晰,从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做起,用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党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两道堤坝拦截阻断党员干部滑向犯罪深渊,体现了对抓早抓小时机的精准把握。
2.4.3创新“三联机制”,审查问责监督
一是联合审查机制。完善区委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执纪执法机关在查办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协作配合,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形成震慑。二是联席协查机制。聚焦“蝇贪”“村霸”问题,推动各乡镇建立执纪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发挥基层所站发现并提供辖区内党员干部违反“四风”及其他违纪问题线索的协同效应,形成合力。三是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执纪审查片区协作机制,破解执纪审查“人情关”,开展“走下去、请上来”活动,区纪委班子成员按照联系分工,定期带队到挂钩联系点,检查工作开展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总之,要有效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中的村主干违纪违法防治难和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发挥难等各种困难问题,必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基层纪检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全面监督作用、基层纪检组织的专责监督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作用,从党内权力控制角度、纪检职能界定角度和党内民主政治角度同时发力,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N].新华社,2017-8-29.[2] 叶水江,陈亦鸿,罗兴根.张狂“村霸”终陷囹圄[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2-25.[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第三篇:基层纪委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调研报告
基层纪委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肩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正人必先正己,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则),工作规则是纪检机关强化自我监督,从严管好自己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中央纪委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工作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党委对纪委的领导和监督,有利于把纪委的自我监督同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纪委的权力不被滥用。
工作规则明确了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工作领导体制、请示报告、线索处置、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规程,表面看来是对纪检干部的约束,实际上是对干部的保护。可以说,贯彻执行工作规则既是中央纪委对各级纪委的刚性要求,同时也是各级纪委监督执纪工作的现实需要。然而,工作规则颁布施行以来,部分基层纪委在重视工作规则的同时,也对如何贯彻执行工作规则产生了困惑和疑问,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基层纪检机关在贯彻执行工作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以下几方面肤浅认识:
一、基层纪委执行工作规则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工作规则颁布施行以来,各级纪委高度重视,以各种形式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进行了学习,监督执纪相关业务部门也对如何贯彻执行工作规则作了思考。然而,基层纪检机关如何才能做到不打折扣的把工作规则执行到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纪检机关执纪队伍不稳定,缺乏执纪知识和经验的沉淀,不能正确看待工作规则对监督执纪各流程的规范,对执行工作规则存在抵触情绪。工作规则是中央纪委在总结多年来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查找风险点制定的全面系统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的重要制度。如果对监督执纪工作没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自身没有感受到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风险,就不能充分理解工作规则的目的和意义,就会片面认为工作规则要求过于繁琐,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对执行工作规则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基层纪委硬件设施不足,执行工作规则存在困难。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审查谈话、重要的调查谈话和暂扣、封存涉案款物等调查取证环节应当全程录音录像;纪检机关应当设立专用账户、专门场所保管涉案款物。目前,县、乡纪委普遍存在无固定谈话场所或有固定谈话场所但无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陈旧老化,达不到工作规则所要求的条件;乡镇(街道)纪(工)委及县以下部门纪委,难以做到设立专用账户、专门场所保管涉案款物,执行工作规则客观上存在困难。三是乡镇(街道)纪(工)委及县以下部门纪委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执行工作规则存在疑惑。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函询应以纪检机关办公厅(室)的名义发函给被反映人,监督执纪各环节均涉及承办部门集体研究的事项。目前,乡镇(街道)纪(工)委及县以下部门纪委未单独设有办公室,且乡镇纪委委员多为兼职,县以下部门纪委更是存在仅有机构和纪委书记无其他人员的情况,如何执行工作规则存在疑问。四是基层纪委使用工作规则规定的审查措施存在困难。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审查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经审批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谈话,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查询有关信息,暂扣、封存、冻结涉案款物,提请有关机关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目前,工作规则存在纪法衔接不畅的问题,工作规则中提到的“有关机关”行使权利有其自身法规限制,工作规则作为纪检机关自身工作规程,如何实现与“有关机关”的衔接目前尚不明晰。以查询涉案人员存款为例:以往基层纪委需查询涉案人员存款,依据的是行政监察法,因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因此党纪案件也是以监察局名义到相关金融机构查询,相关金融机构配合监察机关的依据则是商业银行法,行政监察法与商业银行法之间衔接规定较为明晰,因此便于操作。工作规则规定了纪检机关较为宽泛的调查手段,然而在法规制度的衔接上又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纪检机关开展纪律审查工作,最大的优势是政治优势,而政治优势在基层纪检机关日常执纪过程中并不突出,因此基层纪委执行工作规则规定的审查措施存在实际困难。五是与工作规则相配套的文书样式不统一,基层纪委执行工作规则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工作规则规定初步核实阶段成立核查组、立案审查阶段成立审查组、审查期间对被审查人以同志相称等一系列的规定,体现的是纪检机关执纪理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更加突出了党纪审查特色。目前,与工作规则相配套的执纪审查文书尚无规范统一的样式,各地基层纪委仅凭经验和各自对工作规则的理解,尝试在执纪审查文书上体现工作规则要求。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执行工作规则,不但存在执纪文书五花八门不够规范严谨的问题,而且也存在执行工作规则不够到位的问题。
二、基层纪委贯彻执行工作规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纪检机关执行工作规则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存在的困难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既有硬件不足的问题也存在自身“软件”不达标的尴尬。首先,基层纪检机关执纪人员流动过快,缺乏执纪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导致学习工作规则过于教条,不能全面理解工作规则相关条款的初衷和意义,断章取义因而感觉难以执行,并由此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基层纪检机关对当前执纪理念、要求及未来监察体制改革的趋势缺乏预判及必要的准备,面对工作规则较之以往更为严格的要求,缺乏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人力资源)准备,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工作规则要求,执行即难以到位。最后,工作规则作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的重要制度,其工作要求对各级纪检机关是刚性的,但其规定的权利却与相关法规欠缺相应的衔接机制,使得基层纪委在执行工作规则过程中实际出现了调查手段没有得到丰富,但内部规程过于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因而对工作规则产生了怨言。
三、基层纪委如何贯彻执行工作规则的思考和建议
贯彻执行工作规则既是中央纪委对各级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工作的刚性要求,也是各级纪检机关规范监督执纪工作、保护干部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提前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必备的缓冲和练兵。如何确保基层纪检机关工作规则执行到位,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进一步扩充基层执纪人员待遇晋升通道,尽量让基层执纪人员流动成为内循环,保持基层纪检机关执纪队伍相对稳定,为工作规则的执行储备一批业务精通、年富力强的执纪骨干力量。一方面,任何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工作规则也不例外。要确保工作规则执行到位,执纪人员要能够理解工作规则所提要求的初衷和目的,并且会用工作规则规定的措施和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规则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督执纪工作是政治性、原则性、斗争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执纪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需要一个渐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熟练掌握工作规则是确保工作规则执行到位的前提和保障,而要做到熟练掌握工作规则,反复抄写、死记硬背是做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监督执纪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对党内法规的研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熟练掌握、运用好工作规则。综合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保持基层纪检机关执纪队伍相对稳定,是确保工作规则执行到位的首要措施和保障。二是加强县级纪检机关执纪能力建设,依托县级纪检机关打造县、乡两级监督执纪协作指挥平台,辐射带动乡镇及县以下部门纪委执纪能力提升,解决基层纪委执行工作规则存在的实际困难。当前,为解决“苍蝇扑面”的问题,各级纪检机关层层传导压力,工作规则也明确规定监督执纪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因此,乡镇及县以下部门纪委也从之前的不开展或很少开展监督执纪工作,逐渐回归主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两个情况:一个是乡镇及县以下部门纪委由于自身人员及硬件设施的不足,执行工作规则存在困难。
二是县级纪委在承担本级监督执纪任务的同时还负责指导乡镇和部门纪委监督执纪业务、审理乡镇自办案件,所承担的监督执纪任务大幅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县级纪检机关监督执纪能力建设,建立县、乡一体的监督执纪协作指挥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应以县级纪检机关为中心,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多个谈话对象的谈话场所,乡镇及部门纪委审查谈话、重要的调查谈话必须统一到这个谈话场所进行,乡镇纪委自身的谈话室只能作为一般约谈使用。其次,在建设县级谈话场所的同时,考虑建设一个专门规范的涉案款物保管场所,统一保管全县纪检机关暂扣的涉案款物,在此基础上在县级纪检机关设一个专门账户,统一收存全县纪检机关涉案款。最后,由县级纪检机关统一调度全县监督执纪人员力量,形成全县一盘棋的监督执纪格局,切实增强监督执纪力量。以县级纪检机关为中心,统一协调指挥全县纪检机关监督执纪工作,做到审查谈话、重要的调查谈话统一,保管涉案款物统一,人员调度统一,就能很好的解决基层纪检机关执行工作规则硬件及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大基层纪检机关监督执纪人员培训力度,在各地对工作规则进行自学的基础上,建议对基层纪检机关从事监督执纪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项集中培训。在培训的同时,结合工作规则要求对日常监督执纪常用文书样式、表述等监督执纪具体业务作规范和统一,让基层纪检机关执纪人员便于操作,也能确保工作规则执行到位。四是自上而下尽快建立纪检机关与其他“有关机关”的衔接协作机制,让工作规则规定的审查措施和手段便于基层执行,让“有关机关”配合纪检机关有据可依。
总之,基层纪检机关贯彻执行工作规则,不但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和执纪装备,更加需要自身执纪理念的转变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贯彻执行工作规则的关键在人而不在物,只有执纪人员本身对工作规则学习深、理解透,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才能确保工作规则在基层监督执纪工作中执行到位。
第四篇: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调研报告(定稿)
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调研报告
2009年09月09日 09:57:25来源:党建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Email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各级党组织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通过从小到大扩大覆盖,自下而上提升层次,由内向外多方带动,在公推直(公)选基层干部、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委工作运行机制、党务政务公开、保障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等方面不断突破,创造了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认真总结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对于把党内民主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与经验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四川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不断深入的发展历程,总是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创新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力指导,上下互动使党内基层民主在正确的方向下充满活力地推进。对基层的创新,上级党组织总是加强指导、及时规范、总结推广。1998年的巴中会议,不仅使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在全省推广,更加快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工作的推行。2005年新都会议,确定了30个党内基层民主试点县,党内民主开始从扩大公推直选、实行社会评价、推行三联制度、开放基层党务、扩大全委会权力五个方面系统推进。2007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时,全省有几十万人报名参选,竞争空间激烈。正是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拥护,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才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程序性民主+实体性民主。四川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既注重通过制度规定赋予党员切实的民主权利,又注重通过程序设计确保这些民主权利的落实。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强调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从程序上保证了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初始提名、考察谈话、任前公示、票决任用等诸多环节的落实。为了拓展党代表的行权空间,各地通过建立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在保证党员享有的权利外,赋予了党代表审议权和表决权、视察权、监督权、评议权、建议权,并通过建立年会制度、视察制度、提案制度、评议制度、列席党内有关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和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等,保证了党代表真正享有和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创新性+实用性。四川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既强调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又强调必须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如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书记,实现了选好人与选好的任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无疑是选拔基层干部的一种创新之举。但在民族地区,由于考虑到宗教信仰等因素,公推直选一般是谨慎推行。再如,在干部民主推荐过程中,一方面强调扩大群众参与面,另一方面又强调信息对称,注意把参与推荐的群众限定在知情者范围内,较好地避免了民主推荐的“失真”。
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总是与人民民主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要借鉴人民民主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来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又要把党内民主的一些新的探索运用 1
到人民民主之中。如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同步推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模式之一,“公推”扩大的是党外群众的发言权,体现的是党外群众的参与;“直选”扩大的是党员的选举权利,体现的是党内的公认。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同样也带动和促进了基层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探索,如党务政务公开的相融互动、同步推进,一些地方开展的公推直选乡镇长候选人、乡镇人大代表试点等。
问题与困境
改革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虽然各地在推进基层民主选举上创造了不少模式,但是哪些是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现在尚无法律、制度方面的明确规定。在基层干部公选、直选工作中,如何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不让老实人吃亏,也是工作中的难点和焦点。一些地方重选用轻管理,不少公推直选产生的基层领导干部上任不久便被调离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等后续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同时对没有选上的优秀干部也没有及时储备、培养、使用,缺乏二次开发的机制。
推进党务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不少地方虽然已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总体来看比较笼统、原则,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存在公开事项不统一、内容单
一、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事项公开不够等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务公开统筹考虑较少,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从内容、程序、办法和效果等方面对党务公开工作作出科学评价的机制。
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后,党代会闭会期间对党代会和党委全委会这两个领导机关的职能怎样区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处理好二者关系?应尽快予以规范。增加党代会年会后,客观上会造成与全委会对同一问题重复决策的现象。一方面,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协会形式上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从代表结构来看,一些代表同时身兼“双职”,存在决策内容、代表身份、提案议案和活动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
规范地方党委工作运行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对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党委“一把手”直接面对的工作面更宽、量更大,担子也更重,要求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有的常委个人素质还不适应,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工作指导不到位,影响分管工作的开展,给全局工作带来被动;有的常委不能自觉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出现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在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对重合的情况下,着力在运行机制上对书记和常委进行工作监督,落实“向授权者负责”的原则,形成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监督全委会、全委会监督常委会的党内监督链条,防止监督失位、缺位、虚位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思路与方向
科学规划,统筹部署。要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规划,明确着重点、关键点和突破点,进一步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要将党内基层民主的带动模式由当前的以公推直选、党代会常任制带动型为主,拓展到党务公开、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委工作运行机制等多种带动模式并重,不断拓宽新渠道、开辟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体现和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参与
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落实。要构建自上而下的规范指导与自下而上的逐步开展的联动机制,坚持点面结合、整体联动,注重合理布点、统筹推进,切实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覆盖面、影响面。
突出重点,找准突破。要深入推进党务公开,着力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健全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要进一步改革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范围,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推荐方式、介绍方式,明确划分违规拉票与正常争取民意的界限,扩大提名、推荐和竞选环节的差额比例,完善干部届期任职管理和竞选承诺目标兑现制度。要不断健全地方党委工作运行机制,着力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建立议事决策、分工协作、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制度。要继续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着力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党委会关系和职能。要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着力发挥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的积极作用。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党员旁听制、党员评议制等,确保党员民主权利落实。
结合实际,务求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建设模式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相协调。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作为检验标准,在扩大民主中集中民智、凝聚民力、赢得民心,使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过程,不断提高群众对扩大党内民主的支持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要自觉适应广大党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日益迫切的新情况,加快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同时要考虑基层党员的民主素养和民主权利行为能力现状,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使党员群众有序参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构建党内基层民主的物质保障机制,保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要的经常性投入,同时也要重视民主的成本考量,注意实际操作的简便易行和资源的整合利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民主效能。
(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
第五篇:市直部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调研报告
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的典型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
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提出的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思想的延伸、深化和具体化,是我们当前监督执纪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纪委的派驻机构,如何理解和实践“四种形态”,客观评估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准确分析原因,合理制定对策措施,更好地把“四种形态”落实到位,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种形态”的现实意义
一是“四种形态”体现了纪法的区别。法律约束的是全体公民;党纪是党的内部规定,管理的是全体党员,从逻辑上讲一个组织的内部规则必定比国家法律严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要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纪律严于法律。“四种形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党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用纪律对绝大多数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把极极少数的涉嫌违法的交由约束普通公民的法律来制裁,体现了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的思想。
二是“四种形态”彰显了党管党治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正风反腐的强力举措,一批“老虎”、“苍蝇”应声落马,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这些“老虎”、“苍蝇”毕竟只是少数,只管少数是治标,管全面、保证大多数党员是好的才是治本。“四种形态”正是通过教育多数、医治少数、挽救极少数等层层努力,最终让绝大多数的党员都能“健康”而充满活力地为党工作,为人民奉献,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领导力和战斗力。“四种形态”从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做起,用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党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两道堤坝拦截阻断党员滑向犯罪深渊的过程,体现了对抓早抓小时机的精准把握。
三是“四种形态”指明了监督执纪的步骤。“四种形态”层层递进,对应的问题越来越重,适用的人数越来越少,指明了监督执纪的环节和步骤,划出了治病救人的层层防线,是党内监督特别是纪律审查的实践遵循。第一步,“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重在“治未病”,搞预防,让大家远离纪律底线。第二步,“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重在“治微恙”,对触碰纪律底线的党员,抓早抓小,及时点刹、叫停,防止小错变大错。第三步,“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重在“治重疾”,对那些前两步措施没有产生明显成效或者“漏网”、严重违纪但还没有违法的少数党员,下猛药、出重拳,作最后的挽救。第四步,“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重在“处不治之症”,对完全突破纪律,已经触碰法律底线的极极少数党员,交由法律惩处。
二、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纪律观念淡薄、缺乏一定敬畏心意识和纪律观念的问题。主要表现:对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大家都很现实,党员也是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对党员管是应该的,但没有必要管得这么严、这么紧;对纪律要求学习掌握不到位。把纪律放在一边,不学习,不了解,触犯了纪律还不知道,讽刺性地践行了“不知者无罪”。对纪律的严肃性认识不清。认为违法是大事,违纪是小事,背个处分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怕处分怕通报,把面子看得比纪律更重要。
二是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派驻机构的纪检监察干部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着责任担当不够的问题。“四种形态”要求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
成为大多数,这对派驻机构的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还存在不担当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做“和事老”,拉不下脸。在派驻纪检干部中表现较明显。他们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清,觉得到纪检监察岗位就是组织给安排个位子、提个职级,作为驻在单位的党组成员,不敢监督一把手,对于其他同事下不了手,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混个好人缘,只要不被外界发现问题就行了。第二是当“和平官”底气不足。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自身要求不高,把自己完全等同于一般党员,在监督执纪上腰杆不直,瞻前顾后。第三是怕“找后账”。心存顾虑,怕得罪人。落实“四种形态”,那些被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或党纪处分、组织处理的人都还在岗在位,会不会心存怨恨、明里暗里挟私报复,考核测评还在本单位进行,害怕跑票。这些客观上都会让纪检监察干部有所顾虑,产生怕的心理。
三是能力不全面。落实“四种形态”是新实践,需要新的全面的综合能力素质来支撑。首先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抓早抓小首先就是要发现问题,早发现才能早提醒、早教育、早处理。其次要有良好的沟通的能力。批评、处分、处理都是手段,目的是要让被批评、处分、处理对象改正错误,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且自觉自愿地改正,而不是对组织、对纪检干部心生怨恨,情绪对立,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和沟通技巧。第三是运用和掌握处理尺度的能力。落实“四种形态”是要通过四种手段来管理党员,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同类问题的处理上尺度要一样,不能有的轻有的重,产生党内不公平现象,也就是不能解决掉一个问题,同时又出现出新的问题,这样执纪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上述种种能力都是亟待提高和增强。
三、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对策建议。
一是夯实“两个责任”。落实“四种形态”,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并且相互促进。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履行得好,纪委的监督工作就会更顺利,效果也会更明显,反之亦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主动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语的武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深化”三转”,回归主业主责,把职能转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把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到监督执纪上。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旗帜鲜明地进行纪律宣传教育,真正唤醒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和纪律意识,让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载体和途径,确保教育效果。做到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突出重点、连续不断;实行正反面教育相交叉,实现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实行点面结合统一,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大力宣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
律处分条例》,让广大党员真正做到遵规守纪。
三是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四种形态”是执纪、执纪要依纪。党中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当前党建工作新形势制订或者修改完善各项纪律,确保纪律管用、有效,为监督执纪提供依据。“四种形态”是新的实践指导,各级纪委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逐步形成规范,建立制度,从而更好地推动 “四种形态”的落实。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力度,打牢愿担当的思想基础,增强敢担当的硬气和底气。不断加强培养培训,要通过双向交流、上派挂职、下派锻炼、交流轮岗、以案代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干部,围绕落实“四种形态”的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管理学、心理学等内容的学习。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组织不同范围和层次的研讨会、交流会,推动互相学习提高,从而促进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创新。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探索实践“四种形态”,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教育先行。必须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的态度抓好纪律教育。督促驻在部门党委、指导机关和系统党组织加强对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党章党纪党规学习教育,强化不敢的氛围,促使全体党员将党纪党规熟记于心,知高线、守底线,切实做党纪党规的坚决维护者和自觉执行者。
注重制度规范。坚持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及时健全完善各种制度规定。结合实际,推动驻在部门建立廉洁执法登记、主体责任报告、谈话、问题线索处理、支部纪检委员职责、机关财务报销等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从严执纪的法规依据,筑牢“不能”的基石。
借助压力传导。利用工作约谈和诫勉谈话是传导压力,组织对提拔任用的干部集中进行廉政谈话;对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干部档案清理、个人事项报告方面发现的问题,督促党组专题研究处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约谈或诫勉谈话,积极释放执纪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的施压环境。
盯死关键节点。盯住重点、抓关键点、持续发力才能有效防止“四风”反弹。坚持定期对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签字背书、对履行主体责任进行述职报告、重要节日查“四风”苗头、业务工作盯廉洁行政等,环环相扣,紧抓不放,抓早抓小,动者则咎,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保证廉政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抓住线索治病。问题线索处置是营造遵规守纪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驻在部门纪检组要认真核实市纪委转办、督办和群众信访等涉及行政审批、综合监管、企业改制、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线索。通过问题线索初核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推动驻在部门严格内部管控。
自身示范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的示范表率非常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必须从严管理,提升自身素质。要努力规范学习、教育、培训等制度,注重修炼内功,借助各类学习载体,勤学习多思考,切实提高执纪能力,真正体现党的忠诚卫士的良好形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