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研究破解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基层基础问题的调研报告
乌兰傲都小学关于研究破解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基层基础问题的调研报告
应教育局及大学区调研活动要求,我校通过问卷、研讨等流程对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形成如下报告。
一、管理思路清晰,发展趋势良好
前郭县教育局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狠抓常规教学管 理。相关科室领导能经常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状况,对基层学校的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地指导。同时,通过目标管理,目标评价来督促和激励各个学校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长期的坚持,量变带来质变,现全县教育发展形势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家长不堪其累
中国学生“减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然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娇小的身影在本该休息的假日背上沉重的书包奔走于各色的补习机构,孩子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去,家长迫于担忧孩子未来的压力,不得不在压迫孩子的同时吞下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苦水。当然这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而每一个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也责无旁贷。
(二)基层学校接受高标准业务指导的机会太少
各基层学校在教育局的要求下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受人员能力水平的限制,结果大多不尽人意,流于纸面。当然基层学校也不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希望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但显然高度不够,提升速度缓慢,因此,基层学校需要密集的高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的业务支持,但受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队伍规模的限制,这种接受指导的机会平均到各个学校,每学期最多也就一次,可谓凤毛麟角,杯水车薪。
(三)教育局对学校的评价方法应予调整
教育局对基层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年末考核,考核大致有两个方面内容,其一为目标管理责任书,其二为调控项目,另参照督导和毕业考试成绩,两项成绩有排在全县或学区后面的则降档处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评价没有任何问题,调控项目分的高低则和学校教师总数有直接关系,教师多,获得加分的项的概率就高,他的悖论是,教师多未必教育质量就高,未必就应该获得高分的评价。另外,两个考试成绩属于抽查,每校只有一个班级参加考试,虽然看起来对每个学校都公平,但其实对每所学校来说又像是抽签赌命运,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学校各个班级的水平不可能相同。更为严重的事实是部分学校迫于降档压力,考试已经出现了成绩不实的现象。
(四)业务领导的选拔要重点考核业务水平业务领导是学校业务工作发展的推动器,因此业务领导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过去的领导任用选拔多数采取学校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再考察的方法,当然方法符合组织程序,不过这种印象式的推荐难免有失偏颇,且毕竟选用的是业务领导,如果缺少对实际业务的考量,怕是避免不了选中滥竽充数之人而阻碍学校业务工作的发展。
三、解决方法
(一)关于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期待的是国家层面能出台政策,社会就业更加多元,不唯名牌大学是瞻,弱化中高考压力,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可能。目前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做到的是加强宣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社会意识,加强对不按进度开展教学活动而靠开展课外补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管理,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教师,加强对课外补习机构的管理。
(二)关于基层学校接受高标准业务指导的机会太少的问题 教育局应该要求教师进修学校多下基层听课指导;应该给基层学校多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指导部室应多增加人员。
(三)关于教育局对学校的评价方法应予调整的问题 调控项目的加分应与学校教师人数相联系,按一定比例加分;取消两次考试成绩降档的规定,可以让成绩占一定的比例,但比例要小。
(四)关于业务领导的选拔要重点考核业务水平的问题 建议选拔主要业务领导之前要对备选干部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分应该成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业务领导至少具备合格的业务素质。
第二篇: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的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的
调研报告
兴隆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年外出打工,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难、党员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兴隆镇针对这一现实,在县委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从加快更新发展观念、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严把党员发展关口入手,努力工作、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兴隆镇改变大部分农村支部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而是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要求各农村党支部认真分析村里的人员素质状况,有条件的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料库,将村里公认的人才纳入人才库,并针对一些表现突出、思想上进同志要求支部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并主动上门进行宣传活动、积极启发,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同时,镇党委在每次的党支部书记会议上都把如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 一个专题列入会议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和不断努力,各农村党支部都能自觉的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在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为强化各党支部的责任意识,镇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将党员发展工作列为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在多年为发展党员的存,由党政领导具体联系点建立联系点,具体负责指导联系支部的党员发展工作,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了及时发现,认真加以解决;面上村由联村干部具体联系负责指导。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各村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该工作与联村干部的年终福利、村干部的考核资金挂钩,大大增强了每位政府干部和各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工作力量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增强党员发展工作力量也是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兴隆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增强党员发展力量的重要性,要求各农村党支部在自己努力的同时,尽力调动村中积极因素为 党员发展工作增强力量。一是调动村委班子的力量。由村委负责各村先进人物、致富能手培养和推荐工作。二是要调动妇代会的力量。由妇代会负责妇女中先进人物的培养和推荐。三是调动组织力量,由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荐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定期组织三方面的量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其他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严把发展关口,改善党员结构
近年来,通过努力,兴隆镇党委党员发展的数量得到了保证,质量上也没有丝毫放松。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五查五不批复”和“四个倾斜”。“五查五不批复”即:一是查记录,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或者培训的不批复;二是查预审,直接填正式表格的不批复;三是查思想,入党动机不纯、认识不清,对党的知识掌握较差的不批复;四查表现,公示过程中群众反映有问题的不批复;五是查会议,发展党员没有经过党员大会讨论的不批复。“四个倾斜”即:向回乡创业青年、复退军人进行倾斜;向种养能手、科技人才、致富能人倾斜;向35岁以下优秀青年倾斜;向农村青年妇女倾斜。由于抓住了党员发展工作的关口,把握好了党员发展的范围,我镇党员质量才会逐步 提高,结构日趋合理。
从2008年至2010年底,我镇的党员人数由当初的638人增长至716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所占比例高达30%以上,并且呈现小幅度递增的趋势;相对2008年比较,由于我镇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做出的适时调整,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已有明显的提升,从当初的不足90人发展至12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增至23人,高中以上学历占到100人,党员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但是,初中以下学历的党员仍然占到总数的50%以上,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后党员发展工作需要转变的重点,力求发展更高素质,高学历的党员,以便今后党内工作有效进行。从职业身份结构方面来看,农牧渔民身份的党员达到507人,占总份额的80%,仍然是农村党员的主导力量。
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根本上提升党员的素质,改善党员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党员队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创福利。
第三篇:法院基层基础情况调研报告
法院基层基础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年初,*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和民一庭组成基层基础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全市人民法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强化*市法院基层基础提出工作思路。
一、*市人民法庭基本情况。
*市共有3个基层人民法院*个人民法庭,分别为*市法院*法庭、*法庭、*法庭、*法庭、*法庭、*法庭,*区法院*法庭、*法庭、*法庭,*区法院*法庭。除*法庭仍在选址重建、*法庭正在建设外,其他*个人民法庭均通过了*省高院“双达标”考核,其中,*法庭、*法庭、*法庭被评为示范法庭。(一)法庭基础建设。
20*年,*省高院决定在全省人民法庭开展“全面双达标”活动,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人民法庭全面实现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双达标”,并制定了工作评估标准。*市法院严格对标对表评估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人民法庭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规范化、开庭办案科技化、诉讼服务便民化、文化建设特色化、驻庭生活庭院化”,大部分指标达到了*省高院评估标准,仅个别指标未达标,如部分人民法庭从经济成本出发,未建设食堂和厨房,法庭干警在附近其他单位食堂搭膳;
所有人民法庭均未建设远程会议系统,法庭干警在院机关统一参加视频会议,主要是考虑到该系统建设成本大,使用频率不高;部分人民法庭对文化建设不重视,有的宣传栏内容滞后,有的法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有的格言警句含有西方元素,与当前人民法院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不符。
(二)法庭规范管理
1.人员配备和案件数量情况。除*法庭正在建设,尚未配备人员也未开始收案外,其他*个法庭均配备了至少*名员额法官,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法官助理或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符合人数要求。司法警察或安保人员普遍没有配齐,仅*法庭、*法庭各配备了*名法警,*法庭配备*名专职保安,且*法庭和*法庭的法警均从事司法辅助工作,不从事安保工作。
20*年,所有人民法庭人均办案量都超过了*件,结案率均达*%。对照人均办案量指标标准,*市法院仅*法庭达标;*区法院的法庭由于当年要办理执行案件,故全部达标,且远超指标值;*区法院*法庭员额法官配备充足,人均办案量远未达标。
2.司法服务情况。*市人民法庭均设有立案窗口,能够提供咨询、立案、受理当事人信访等服务。建立了节假日值班制度,在非工作日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认真落实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公开和裁判文书公开工作。部分法庭设置了巡回办案点,方便群众诉讼,如*法庭在辖区共设立四个家事审判调解室,作为巡回办案点与诉讼服务点;
*法庭在*核心景区设立了旅游速裁巡回办案点,快速调处旅游纠纷;*法庭在高速交警、地方交警各设立一个巡回审判点,在*办事处设立一个诉讼服务点,专门调处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诉源治理,去年,*市人民法庭以“一站式”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了“*”工作室、“无讼乡镇”中童经验、金融纠纷“调解速裁一条龙”机制等工作品牌。
3.审判质效和案件类型情况。20*年,所有人民法庭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均达到了*%以上;调撤率总体不够理想,仅*法庭、*法庭、*法庭达到了*%以上的目标;发改率有*法庭和*法庭未达到低于全省法院平均值的目标;一审服判息诉率普遍较高,仅*法庭未达到*%以上的目标;诉前调解、委派调解案件占案件受理数的比重也基本超过了指标要求,仅*法庭未达到*%的目标。
4.党建工作情况。*市人民法庭党员人数普遍不足*名,人民法庭均成立联合党支部,*市法院人民法庭联合成立第二党支部,*区法院人民法庭联合成立第三党支部,*区法院*法庭与院机关部门联合成立第四党支部。所有法庭均设有党员活动室,与会议室兼顾设置,按照“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党建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三)*市中院对法庭业务指导情况。
*法院的法庭数量和民事法官人数均不多,存在地方小、圈子小、关系熟的现象,*市中院民事审判部门与人民法庭沟通联络更为容易,有利于市中院对法庭开展审判业务指导。法庭法官在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时,经常会请示市中院民事法官,市中院民事法官在审理上诉案件遇到疑问时,会经常联系一审法官,或深入案件发生地与一审法官现场交流,共同开展调查或调解工作。近年来,*市中院针对人民法庭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等问题,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提高审判指导的覆盖面。上述业务指导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法庭审判质效。(四)专业化法庭建设情况。
*市人民法庭除*法庭为城区法庭外,其他均为乡镇法庭。所有法庭为综合性法庭,未建立专业化法庭,部分法庭结合当地的案件类型特点,在综合性审判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专业化审判,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化法庭建设基础,如*法庭早在20*年5月就成立了家事审判工作室,多年来致力于家事审判;*法庭辖*景区,很大一部分案件为旅游纠纷,该庭积极开展旅游速裁,有效化解涉旅纠纷;平定法庭主动深入乡村,开展法治宣讲、以案释法,抵制天价彩礼,助推移风易俗;*法庭除审理辖区综合性案件外,专门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示范法庭数量勉强达到省高院要求。根据省高院《关于抓规范管理促内涵提升强基层基础的指导意见》(*高法[20*]*号)要求,每个地市示范人民法庭占比不低于*%。*市现有*个人民法庭,按照该要求,示范法庭数量应当不少于*个,当前,*市仅*市法院*法庭、*区法院平定法庭和*区法院*法庭为示范法庭,勉强达到数量要求。
2.*市中院对法庭审判指导有待加强规范。*市中院民一庭负责对辖区法院民事审判和人民法庭业务指导,在具体指导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判指导没有归口管理。市中院民事案件由速裁团队、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审监庭等多个部门审理,基层法院法官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主要向市中院办案水平较高、关系较为密切、热心答疑解惑的法官请示,市中院民一庭的业务指导职能未能得到体现。
二是审判指导工作不够规范。
去年,*市中院制定了《关于办理基层法院请求指导案件的规定》,但在具体的落实中,两级法院为图方便,民事案件请示大多按照非正式请示案件办理,且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多是通过电话简单沟通,没有经过讨论研究并报分管院领导审查即直接答复,受法官个人办案理念、认知程度等限制,其解答指导有时不具有权威性。三是主动指导意识薄弱。
*市中院对法庭的业务指导工作未形成常态化,基本处于被动答复的状态,未能主动梳理分析法庭审理案件的情况,总结经验,指导法庭开展审判工作。3.管理相对松散考核缺乏常态化。在法庭管理上,由于法庭远离法院机关,上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存在困难,只能采取抽查、暗访等形式进行,人民法庭主要依靠自我监督,管理是否规范主要依赖人民法庭庭长管理能力。在监管内容上,近年来,*省高院和*市中院重点检查是否落实驻庭工作制度,对审判质效只通报到基层法院一级,对安保、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组织检查不够,产生了上级法院检查什么,人民法庭只重视什么的倾向。在法庭考核上,多年来,*市中院和基层法院未对人民法庭开展考核,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开展后,*省高院每年组织一次对当年申报“双达标”的法庭进行考核,并评定是否达标。通过考核后,省高院不再对该法庭进行考核,仅不定期开展抽查、暗访,发现问题和不足,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报省高院党组研究摘牌。
4.法庭安全保卫存在风险隐患。今年年初,*市中院司法警察支队对全市法院开展了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其中涵盖了所有的人民法庭,检查结果显示,法庭安保工作普遍不受重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是法庭干警没有充分意识到法庭安保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审理的案件为一般民事案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极低,且多年来未发生恶性突发事件,造成思想上松懈麻痹。二是安保力量和装备配备不足。除*法庭配备一名专职安保人员外,其他法庭均未配备专职安保人员。所有法庭不同程度地存在安保设备配备不齐的问题,有的法庭安保设备处于年久失修、无法使用的状态。三是应急联动机制缺失。基层法院普遍没有针对法庭实际制定专门的安保方案,司法警察大队与法庭日常联络较少,缺乏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法庭与所在地派出所缺乏制度层面沟通,在打击扰乱法庭工作秩序行为方面力度不够。对于上述问题,*市中院发出整改通知后,部分法院还在整改当中,安全隐患未完全消除。
5.法庭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严重。*市人民法庭党建工作较为薄弱,法庭干警普遍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建就是组织学习、抄抄笔记,业务工作才是硬指标,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更没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除按照硬性要求开展规定动作外,基本没有自选动作,甚至有的人民法庭规定动作都没有做到位,如组织生活会不合格,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党支部会议记录过于简单等。作为联合党支部,各法庭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在业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抽出时间集中开展支部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6.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不够。此次调研邀请了基层党组织、政法单位、自治组织人员参与座谈,上述单位人员反映,与法庭的协作配合主要依赖于和法庭干警的私人关系,他们认为,基层党组织、政法单位、自治组织与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共同体,如果纠纷无法化解,最终要进入司法程序,因此希望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市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个案指导、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工作中,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体系主动性不足,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法庭干警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委政府部门的事,体现不了法庭工作量和业绩,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审理案件上,对如何延伸法庭审判职能思考不多,缺乏举措。在诉讼中,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没有树立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理念,在调解过程中不善于和当地党委政府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效果还有待提升,集中反映在去年全市法庭案件调撤率不够理想。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1.持续开展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根据省高院《关于加强“双达标”人民法庭规范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高法[20*]*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法院工作的意见》(*高法[20*]*号),省高院将持之以恒地推进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继续组织对“双达标”法庭的考核、复核工作。*市法院尚有*个法庭未参加“双达标”考核,*法庭今年完成建设后,如果人员配备到位并开始收案,要积极争取评为示范法庭;雷溪法庭待选址完成后,要以示范法庭为目标,高标准推进重建工作,上述*个法庭要确保至少*个被评为示范法庭。省高院每三年对已评定的“双达标”人民法庭进行一次复核,*市已达标的*个法庭要继续对照“双达标”评估标准,逐项提升,尤其是部分软硬件基础较好的法庭如*法庭,努力达到示范法庭标准,待省高院启动复核工作后,逐级提出申请,向省高院申报示范法庭。
2.加强对人民法庭的审判指导。法庭案件类型主要是婚姻家庭与合同纠纷,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婚约财产纠纷中彩礼返还问题。从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角度出发,建议将全市法庭案件请示明确归口*市中院民一庭办理。民一庭要督促法庭严格按照《关于办理基层法院请求指导案件的规定》,开展好案件请示工作,即使是非正式请示案件,也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便于市中院法官更好地掌握案情,作出更加准确的答复。
鉴于法庭上诉案件分布在*市中院各民事审判部门,为提升民一庭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中院院领导在集中调研法庭工作中收集到的审判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民一庭,其他民事审判部门审理法庭上诉案件中,发现类案不同判、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也要及时反馈给民一庭。民一庭应当通过日常梳理、分析、反馈法庭案件审理情况,定期召开人民法庭审判工作会议、发布典型案例、通报负面案例等多种形式,总结经验,推动法庭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3.对人民法庭实行常态化考核。在*省高院《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工作评估标准(修订)》(*高法[20*]*号)基础上,融入省高院对人民法庭工作制定的相关制度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人民法庭考核办法,对全市人民法庭实行考核。为提升法庭考核成效,*市中院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建立中院院领导联系人民法庭制度,坚持院领导集中调研常态化,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市中院由办公室牵头,政治部、机关党委、督察室、审管办、立案庭、民一庭、行装处、法警支队等部门联合成立督查指导小组,定期通报审判质效,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相关情况纳入考核结果。人民法庭考核结果作为法庭干警提拔重用、交流轮岗的重要依据。
4.建设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人民法庭要强化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和地方社会治理工作,找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联结点,探索总结适合当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式方法,从源头上预防纠纷。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基层政法单位、村居两委、仲裁机构等基层国家机关、群众自治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数据协同共享,汇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合力。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以审判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群众自治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样本和导向指引。根据辖区纠纷的类型和特点,推动在法庭成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或将符合条件的人民法庭转型为专业化法庭,通过专业化案件类案专审、简案速裁,提高对类型化案件的解纷能力,加强对行业的约束和规范,进一步预防群体性、类型化矛盾纠纷产生。*市中院立案庭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成效,帮助打造更多特色亮点品牌。
5.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安全管理。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要充分认识法庭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基层法院院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法庭庭长要切实肩负起主要责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法庭发生安全事故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月底前,所有人民法庭要严格按照最高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装备配置标准》,至少配备*名专职安全保卫人员,配齐安保设备,并确保会用、能用、有用;
各基层法院要建立应急处突机制,对内加强司法警察大队和法庭工作配合,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对外建立警务联防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人民法庭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培训和演练,增强法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市中院和基层法院司法警察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人防、物防、技防全面落实到位。
第四篇: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二00六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层基础年,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实战单位,对我们派出所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是通过此项工作能求真务实地使责任区民警五项工作(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得以扎实而不走过场,挑战的是我们全体民警的综合素质,必须经过此项工作得以提高,为即将开展好此项工作,根据我所及辖区整体情况,并依据县局的调研题纲,我作如下汇报:
一、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所的想法和建议性的办法。
(一)、狠抓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打牢执法为民,执法为国的根基。
大家都知道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我们派出所才能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要做好这一系列工作,我们全体民警就必须不断学习政治、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们派出所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从而去规范我所的执法行为,作为最基层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对队伍统一、规范、严格的管理,是促进优良警风、密切警民关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的重要前提,从目前来看,我们派出所民警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与管理的正规化程度不高和自身缺乏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民警你不去学习,你就不知道当前的政策和新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你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就跟不上当前的执法环境,因此,二00六年我们派出所必须把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置于最高的位置,作为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这个当务之急就是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并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如果偏离这个轨道,你说把基层基础工作搞好,那是空话。
(二)、以入户走访为基础,加强人口管理。入户走访是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在入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社情民意,掌握辖区社情动态,掌握破案线索,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看到,民警的入户走访工作不实,不能真正沉到管区中去,当然了这也与我们领导和派出所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导致民警没有深入群众中,使得很多防范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在二00六年的工作中我所要改变这一格局,以管区为为重点,派出所为休息点为原则,让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在管区进行入户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以保证民警每周至少有二十小时在责任区接触群众,对白天家里无人的住户争取夜间进行走访接触。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公安派出所的一项重要业务内容,也是公安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不仅仅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违法犯罪关系密切,而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及时掌握和分析流动人口的现状,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形势所需。
由于国家政策的开放搞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辖区流动人口近年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旧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机制上沿用至今,因此在管理制度上要落实凡流入流出某户籍所在地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必须办理暂住证,实行以村级治保会为单位,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由治保会先行登记,管区民警调查核实,并要求办证、发函、建档达到100%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法上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分层次、突击检查和长效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在全面摸清流动人口的前提下,对身份情况、流动理由、户籍所在地情况、现实表现情况熟悉掌握的工作管理机制,并且做实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工作,做好流动人员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
农村的出租房屋主要是用来居住,我辖出租屋主要集中在市场街面一带,也主要用于商业性出租,而在居民区中出租的也有,真正要掌握这些出租屋的情况,只靠民警个体的力量是不够的,这要与各村各组联合起来,发挥治保会的作用,对出租房屋进行建档,进行检查,落实“谁出租,谁负责”制度,对不按规定申报的将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积极发挥当地治保会,联防组织,调动群众的积极因素。目前的治安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责任区民警入户走门串户,即“串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事”,是落实以“知身份情况、知暂住理由、知户籍所在地、知现实表现”,但实际工作中,民警不但要承担常住、重点、寄住人口管理,还要承担大量防范、调处、纠纷、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查处责任。按要求责任区民警每周下责任区不得少于20小时,但根据实际工作,因为各种治安案件、纠纷、刑事案件的发生破案和查处治安问题,执行临时任务等,从能力上民警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但深入责任区时间减少,做群众工作、抓基础工作的能力则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所为促使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积极与*****乡综合治理部门联合,对各村、组原有的治安联防队及“十户联防”重新进行了安排,进行训练,落实检查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进行,对预防一般刑事案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所计划加强治保会的工作,将流动人口管理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总站,对发现的流动人口及时报派出所,派出所发现了流动人口也及时向治保会通报,民警在做法制宣传时也能够贴近群众,信息来源也扩大了。
二、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中我所计划做以下计划。
(一)、加强责任区民警的职能观。首先要使责任区民警明确自已在责任区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民警在责任区的宣传职能,利用各村的有利条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通报治安状况。其次充分发挥民警的防范职能,民警深入辖区就是辖区治安的管理者,要指导辖区治保会工作,充分发挥治保会作用,配合民警形成以治保会为依托,以村民为群防群治、看村护院为主要内容的三级防范网络体系,使可防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充分调动民警的服务职能,要立足辖区在向群众作承诺服务后,立足本责任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安全防范,实现点面结合,强化网络建设。
在各村、组进一步推行落实“十户联防”及看家护院制度,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识。要做到这点需要调动各方力量,首先要调动广大群众对治安的自觉性,使群众能够自发的进行巡逻,树立“我为别人一天,别人为我一年“的思想,第二调动治保会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组长、包联村干部、村委会检查职能使群众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在科技强警方面的好的建议和举措。
要想实现科技强警,就必须加大经济投入力度,现我所已基本实现宽带上网,在以公安网为平台的信息建设,我所将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民警快速查询,不单只是对此一项,被盗车辆的查询,在逃人员查询,都能及时发现在逃人员。
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所计划为管区民警配备一定的警务装备,增强民警在管区中的实战能力,如电脑、警务通等。
第五篇: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的保障
——关于永川区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教育,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今,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则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和人民思想意识的逐渐开阔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渐渐明白,如果想要自己的未来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想要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一、基层教育现状分析
优:永川是重庆市著名的职校城,坐落于永川区内的职业名校很多,这些职校为永川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永川区领导都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把教育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按照“基础教育创特色、职业教育铸品牌”总体要求,深化城乡教育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谐,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为加快建设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劣:尽管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国家政府也在不断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我区乃至我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
就我们永川区来看,城区中小学教师与乡镇中小学教师收入相差太大,致使乡镇教师争相进城,城区中小学又借机挖镇街学校“墙角”,优质师资向城市学校集聚,镇街学校师资水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镇街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教育资源被人为割裂,除区单设中学外,各镇都有一所中学,致使各镇在师资、资金、教学设施、土地等方面产生大量浪费,而且,各镇街中学都出现“吃不饱”的招生状况,相互争抢生源,形成恶性竞争。这些都是导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如下:
1、对低年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2、对教育资源配臵的合理性不够;
3、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4、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5、政府责任不明确,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6、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7、农村人民群众知识水平低。
二、优化基层教育的措施方案
基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众多不足,让我们都意识到优化基层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着实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是优化基层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实施布局结构调整
1、制定永川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城镇化建
第1页(共3页)
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好人口增长、教育容量需求调研;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先建后撤”的原则,结合人口变动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永川区教育发展建设规划和事业规划,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
2.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程。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规定,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时,规划和建设好普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推动“高中布局调整,高初中分离”,推进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办好永川职教中心,迁建永川工商学校。
(二)建设标准化基础教育学校
1.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重庆市学校校舍建筑、学校用地规定标准,加强学校改扩建工作,落实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村小改造、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四项工程,资金、项目按照标准化要求逐校安排。
2.实施中小学设施设备配臵标准化工程。逐镇逐校配足配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到2012年,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基本建成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市级重点中学建成400米塑胶跑道。
3.实施中小学教职工配备标准化工程。探索城乡教师编制制度改革,城乡学校教师实行同一标准。统筹配臵城乡师资,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倾斜配备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按规定配备镇街中心幼儿园教职工。
4.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化工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靓化工作,建设环保校园、节能校园、森林校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
(三)实行基础教育优质师资、优质管理
1.建立城乡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实施“名师迁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标切块分配”办法,建立教师合理分流机制。改善城乡教师职称结构,在岗位设臵、职称评定中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比例,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机制。制定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实施方案,推行“一校两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核编”和“一个法人代表、两个法人单位、经费独立核算、办学效益和质量统一考核”的两种管理模式,抓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扩大“捆绑”发展范围,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目标。
3、.建立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机制。建立市级重点中学联盟发展机制,促进永川中学、萱花中学、北山中学良性互动发展。建立普通高中联盟发展机制,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发展水平。
(四)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内涵
1.创新学校内涵发展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级干部民主评议制,支持学校构建校本化管理模式。
第2页(共3页)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搞好新课改成果展 示,积极推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3.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重庆市规划立项课题“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工作的实施,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框架。
(五)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永川区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原则和“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要求,突出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计生、农资商贸”五大功能,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综合楼一栋、标准篮球场一个。综合楼内分别设立了村两委会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会议、文化活动、图书阅览等)、警务室、医疗卫生室、商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成了村干部办公、村民办事、开会、培训、购物、就医、娱乐的活动中心。
此外,永川区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乡村广播的普及,播放新闻、名人故事、红歌传唱等,另外还及时地为人民群众带来天气信息,减少各种灾害的破坏度,同时可以有效地普及农村人民群众的认识面。
三、永川区基层教育发展方向
1、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臵、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努力把永川建设成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示范区、区域基础教育强区和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把职业院校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通过调整职业院校在城市主轴和辅轴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中有校、校中有城、城校融合、协调发展”。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2、基层教育不仅仅只包括学校里的教育,各类干部领导、政党机构也是属于被教育范围之内的,因此,基层教育的发展也应该把这些归属其内。为此永川区司法局以“三个活”推进公正廉洁执法集中教育整顿,旨在提高各司法部门的廉洁度以及各司法人员的职业素质。
3、永川职教城走不同于大学城的发展道路。它不是单独开辟一个地方,把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圈入其中,而是按照26所职业院校所在的位臵,有的就地扩大规模,有的进行资源重组。在建设中突出了“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的理念。按照这个理念,城市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社区发展途径、文化繁荣空间、群体消费市场。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