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规划大项目 全面促进大发展
科学规划大项目 全面促进大发展
新余市举行重点建设项目表彰动员大会暨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仪式
李安泽刘捷黄国钧廖兰芳王庆胡高平廖晓凌卢伟平李绪先等出席
2月28日上午,新余重点项目建设表彰动员大会暨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仪式在该市会展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该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该市四套班子领导李安泽、刘捷、黄国钧、廖兰芳、王庆、胡高平、廖晓凌、卢伟平、李绪先等出席。
2月28日,新余市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按下开工启动球,标志着该市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会上,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作了讲话。他指出,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关系发展质量,决定发展后劲。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主抓手咬住不放,随着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的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涉及公共服务的民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延续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刘捷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稳中求进,是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把扩投资、建项目作为当务之急,努力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向上争取的力度,继续规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抓到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刘捷指出,今年该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00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其中38个新建项目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审批,实现100%开工建设。面对繁重而艰巨的项目建设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在保投资、保开工、保进度上下功夫。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做大投入总量;要保障项目用地、加快项目审批、加快前期工作步伐,促进项目建设;要制定计划、强化协调、加快进度,加速项目竣工见效。
刘捷强调,新余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管理,努力营造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要严格执行挂点帮扶制度、定期调度制度、每月通报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确保项目管理制度到位;要高度重视服务环境优化,结合“服务发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从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入手,整顿和治理手续办理、施工环境等问题,确保项目服务环境到位;要督促项目单位全面执行工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法人责任、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四项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安全质量的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安全质量监管到位。
刘捷最后强调,重点项目建设事关长远,涉及面广,工作十分具体。新余市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全年建设任务,为推进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高平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廖晓凌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市领导为2011年度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
高新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孔目江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各县(区)开工项目并作了表态发言。
今年一季度,该市各县(区)共集体开工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40余亿元,涉及工业、农业、城市矿产、科研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会议开始前,李安泽、刘捷等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县(区)集体开工项目展板。
新余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高居全省第一 20所学校列为江西省首批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2011年,新余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以99.077分的好成绩,高居全省第一。以常态教育为基础,以集中整治为重点,以和谐平安校园创建为目标,该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促进了学校周边地区治安持续稳定,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三个建设”促规范
随着《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理安综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新余市学校及周边综治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学校周边工作制度的出台,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了工作合力,促进了学校及周边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创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2011年,我市共有20所学校被命名为江西省首批“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系统建设,2011年我市安全隐患台账管理系统开通率为42.52%,使用率达100%,隐患整治率达45.5%,列全省第一。学校安全台账管理系统建设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三个教育”固防范
在日常安全教育上,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大日常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坚持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计划,通过安全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开展春季防传染病、夏季防溺水、冬季防火等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管理常态化。
在演练体验教育上,坚持长期开展 “少年模拟法庭”、“我是一日小交警”等体验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和11·9消防日等,加强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和逃生技能。2011年全市学校开展紧急疏散等逃生演练,共计600余场。
在法律知识教育上,坚持定期进行法制讲座,全年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为学校法制、交通安全教育报告达400多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说课和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上竞赛,先后获得全省公共安全教育说课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中小学安全知识网上竞赛参与率全省第一名。
“三个整治”优环境
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了学校周边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2011年出动各类执法人员2000余人,破获13起涉及校园财产和师生权益的刑事案件,查处45起治安案件,调解纠纷292起;查处各种违规违法经营户和流动摊点1034起,收缴不合格食品392斤;搬迁违规网吧16家等,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及周边安全持续稳定。
抓好交通安全整治。对社会车辆违规在校园周边行驶、校车超载、使用改装拼装等不符合标准的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查处。对全市294辆校车进行摸排,查扣违法校车14辆。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对新余高能地产违规加高新钢一小围墙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督办,促使高能地产投入20余万元资金,对围墙隐患进行了整改;对新钢二小周边山体滑坡进行了督办,省国土资源厅拨付专项资金80万元,对新钢二小周边山体滑坡立项治理,确保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作者:周水根)
助推新余特色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李绪先调研江西渝州绣坊
2月24日,新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绪先深入到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李绪先一行参观了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工作室和研发室,仔细观看“夏绣”制作过程,详细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现状和销售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绪先在认真听取渝州绣坊负责人汇报后,对该公司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夏绣”是新余的一张名片,具有本土特色,渝州绣坊有限公司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大奖,在全国艺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渝州绣坊有限公司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多打造艺术精品,繁荣新余的文化产业,让新余更多文化产品走向全国。
李绪先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战略部署,各宣传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各新闻媒体要通过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基层,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亮点,关注民间艺人,找准新闻宣传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从不同角度报道具有新余特色的文化产业,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助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各文化单位要不断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多深入思考,创新工作思路,把繁荣文化产业的工作做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者:周水根)
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李安泽刘捷作批示 廖晓凌出席并讲话
2月28日,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暨机关作风整治动员大会召开。该市市委书记李安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分别对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作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廖晓凌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安泽在批示中说,过去的一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科学发展大局,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监管促稳定,以维权促和谐,全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安泽在批示中强调,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依法行政、科学监管、文明服务,努力在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支持非公经济成长上有新举措,在规范市场环境秩序上有新作为,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上有新成效,为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捷在批示中说,2011年,新余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战略部署,创新举措,强化监管,主动作为,忠实履职,在服务科学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实施商标战略,帮助恩达家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支持企业增资扩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市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作出了贡献。
刘捷在批示中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全市工商机关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奋斗目标,继续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为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廖晓凌在讲话中强调,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努力找准工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作用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当先锋,立新功。同时要抓重点,攻难点,提效能,毫不松懈地抓好市场监管,更好地担负起法律赋予的重责,努力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作风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能。
七旬老人唐才英演绎无私母爱
30年先后抚养6名弃婴为弃儿拾荒筹措大学学费
图为唐才英早年与双胞胎兄弟小港、小回的合影
穿过繁华的分宜县城,沿着铁路旁的蜿蜒小路往前走,眼前出现的两排低矮砖瓦房,仿佛把人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75岁的唐才英老人就住在这里,在拉扯大自己亲生的5名儿女后,她又先后抚养了6名弃婴。
2月17日,在唐才英位于分宜县分宜镇圹下巷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过度的操劳和奔波,使她那干瘦的身躯几乎佝偻成90度,深深的皱纹像刀刻一样遍布在她那慈祥的脸上。当记者握住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谈起她和孩子们的故事时,她的眼睛里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寒风里的一声婴儿啼哭
1983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46岁的唐才英天不亮就起床了,在医院当清洁工的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当她沿着平日上班路匆匆前行时,路旁的一个襁褓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走近一看,襁褓里包着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婴,小脸冻得发青,正在呱呱啼哭。热心肠的唐才英赶紧抱起孩子赶到了民政局,可由于当时的民政局经费紧张,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唐才英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她取名芳芳,半年后办理了正式的收养手续。
当时,唐才英的大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儿子也已经13岁,一家人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和乐融融。看着抱回来的小婴儿,家里人都很喜欢,平日里都帮着唐才英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从牙缝里省下钱来给孩子买奶粉。一包奶粉4元钱,小芳芳每月要吃4袋,这对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00余元的唐才英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孩子,唐才英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下班后又到医院后勤部门帮忙洗衣服、被子等,贴补家用。在唐才英的精心呵护下,芳芳踉踉跄跄地走路了,上学了„„这期间,唐才英多少次背孩子去看病,多少次在风雨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她自己也记不清。但芳芳却始终记得,雨大伞小,母亲总会宁愿自己淋雨,母亲对怀抱中的书包像腹中胎儿一般爱惜,拉开拉链看到书没淋湿就会万分喜悦。
如今,29岁的芳芳中专毕业后,和同学在深圳合伙开了一家家政公司,事业发展顺利。虽然离家远,但她经常给妈妈唐才英打电话,买礼物。春节回家过年时,芳芳给唐才英买了一对金耳环和一枚金戒指,还一口气给她买了3双鞋,让唐才英穿在脚上、暖在心里。
医院门口光着身子的小婴儿
转眼到了1992年,唐才英遇到了第二个孩子珍珍:“也是3月的早晨,我在医院门口看到她,光着身子、头上的胎盘都没拿掉,是一个只有2斤左右的早产儿。我听她的哭声很宏亮,估摸着应该能救活,就把她抱到医院拨给我住的一间小房子里,把她和热水袋一起放到被子里,终于,体温慢慢地回升,孩子保住了。我寻思着这孩子本来身体不好,如果把她送到福利院,那里一个保育员同时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我怕孩子出问题,就把她留下来了。”
由于当时唐才英的大外孙女都已经9岁,再收养一个孩子当女儿已经不合适。唐才英便让自己的二女儿办理了收养珍珍的手续。在珍珍离家到外地上学之前,她一直和外婆唐才英生活在一起。从卫校毕业后,珍珍成为了一名护士,在一家乡镇医院上班。说起这个名为外孙女、实际上却情同母女的孩子,唐才英说:“珍珍蛮好,性格很温柔,做事蛮细心,和我很亲,和她妈妈感情也很好,放假了经常回来看我们。”
唐才英正在翻看孩子们的照片和奖状 最多时家里有6个吃奶的婴儿
唐才英的工作要求她每天要早起,因此她经常能发现被人遗弃在医院附近的婴儿。每次她都要把孩子抱回家养得结实健康之后,或者送去福利院,或者被好心人领养。遇到体质弱一点、别人不敢领养的孩子,她就一直留在家里悉心照顾。30多年来她先后捡到过20多名弃婴,最多时家里同时有6个吃奶的婴儿,实在照顾不过来,她就花钱请家附近的老人过来帮忙照看。唐才英笑言:“我这辈子没存到钱,钱都给孩子们买奶粉吃掉了。”
与之前收养两个孩子的顺利相比,1993年收养的琳琳,1997年收养的丹丹、双胞胎兄弟小港和小回,都让唐才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丈夫和儿女们极力反对,特别是5个亲生儿女,看到母亲年纪这么大,照看捡来的孩子很费心,他们都觉得很心疼。反对无果后,他们就四处托人打听,希望有人能领养这些孩子,减轻母亲的负担。2011年,经民政部门同意,丹丹和小回分别被一个教师家庭和一个医生家庭领养,琳琳和小港继续留在唐才英身边。丹丹和小回离开唐才英家后,还经常回来看望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关系也非常亲密。
被领走的孩子她花钱领了回来
其实,琳琳和小港也被其他人领养过,可其中的经过却让唐才英伤透了心。2000年底,琳琳被一户人家领养3个月后,对方找到唐才英,说琳琳在家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他们想把孩子退回来,而且要唐才英付1000元作为这3个月的生活费;小港的经历也和琳琳差不多,他曾经两次被人领养后又送回来,其中一次他在对方家待了4个月,唐才英花了2000元才把他领回来;看着受尽委屈的孩子,唐才英心疼得不得了:“他们领走一次,孩子就得改一次姓,要改口叫别人爸爸妈妈,已经够让孩子委屈了。他们还要从我这里讹钱,把孩子送回来,孩子得受多大伤害呀。我虽然不能让他们锦衣玉食,但至少能让他们吃口饱饭,这两个孩子以后谁来领我都不给了。”
关键时刻,家人的支持给了唐才英继续前行的力量:“我老伴虽然说不同意我领养这么多孩子,和我闹经济独立。可是接琳琳回来的那次,付给对方的1000块钱就是老伴出的。平时他带着琳琳去超市,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我自己生的几个孩子和他们爸爸一样,虽然对我的行为不赞同,但是对这些孩子却从来没给过脸色,孙子辈和这些孩子都打成了一片。”
拾废品给孩子筹措大学学费
随着唐才英年龄增大,清洁工的工作慢慢无法胜任了。从1998年起,她只能以微薄的退休金维持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并靠开荒种菜和养猪贴补家用。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唐才英却从不吝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小港爱好美术,从他上小学开始,唐才英就出钱供他每周上一节校外美术辅导课;后来发现他数学跟不上,又出钱供他上数学补习班。老师们听说唐才英的事迹后都非常感动,主动减免了小港一半学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才英的悉心栽培下,琳琳和小港成长得非常快。今年19岁的琳琳已经长成身高172cm的大姑娘了,在学校表现也非常出色,小学曾担任劳动委员,初中、高中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小港的画作还在2008年中国—澳大利亚“和平杯”书画国际联展青少年儿童艺术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铜奖。
眼看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唐才英又开始为他们的前程谋划起来:自己已经年逾古稀,这些年也没存下什么积蓄,得给孩子们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啊。年纪大了干不动别的活,养猪也没有了场地,她就每天抽空出门拾废品换钱。孝顺的琳琳和小港发现外婆的行为后,每次都硬拉着不让唐才英出门。可是只要孩子们一眼看不见,她就推着装废品的破童车出门,甚至有时候趁着琳琳和小港晚上睡着了再出门拾废品。下雨时,浑身湿淋淋,头上戴着塑料袋在外面捡;炎热天气她在垃圾堆旁擦着汗,把童车装满后回家放下再出去。邻居们经常在半夜听到那辆童车吱吱呀呀来回路过的声音。别人问她晚上出来拾废品累不累,她说自己习惯了一天只要睡两个小时,况且晚上拾废品比白天方便,一来晚上拾废品的人少自己收获更大,二来晚上车少更安全,经常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在大爱和被爱中体验莫大的幸福
总有人好奇,唐才英明明可以凭借退休工资过着享清福的日子,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这么辛苦,她图的是什么?每次面对别人的疑问,唐才英总是说自己其实很幸福:“我这个人蛮能吃苦,多做点事、多吃点苦我不怕。对我的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我都一样爱他们,一心只希望他们过得好,看他们过得好我就开心。”
在源源不断付出爱的同时,唐才英也在享受着被别人爱带来的幸福:“孩子们都很懂事。大儿子给我买了部手机,方便我打电话,只是我不习惯用手机经常把它放家里;二女儿住得近,经常过来帮我干活,老伴前段时间感冒住院,她过来帮忙做了十几天饭,忙前忙后照顾,小港也每天到医院给外公送饭;琳琳从小就特别爱劳动,在家里闲不住,放学回家就开始打扫卫生,哪怕只有一件脏衣服也要立刻洗干净;我的小孙子小宝和我生活在一起,琳琳和小港虽然自己的功课也很忙,却还是经常辅导小宝写作业,上学、放学都领着小宝一块走,让我省心不少。有时候我从外面拾废品回来淋了雨,琳琳和小港两个人就忙开了,拿毛巾给我擦,用电吹风给我吹头发,有他们这样对我,吃再多苦也值。”
来自社会上的关心也让唐才英感动不已,从2001年起,分宜县公安消防大队每名官兵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和津贴中自愿捐出20元作为助学基金,为琳琳和佳港缴纳学费。十年来,大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资助从未间断。逢年过节,官兵们更要把孩子们接到营地,和他们聚餐联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问起今后的打算,唐才英老人表示,如今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申请到低保补助,这样一旦自己撒手人寰,琳琳和小港的生活就能有最基本的保障,以后他们上大学也能顺利申请到助学贷款。
第二篇: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多项目促进快发展
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多项目促进快发展
今年,左权县以全省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多元招商,推进项目签约。今年以来,左权县研究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办法,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将招商重点向转型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倾斜,营造了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投资环境。该县创新招商模式,实行“以商招商、以商招企、以企招企”,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同时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沟通接洽,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建转型产业、循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左权县已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晋中智能物流中心项目、山西国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代物流商贸城和滨河西树林旧城改造等项目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40.15亿元。
创新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左权县简化审批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行“干部在一线指挥、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对项目落地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全力推进项目落地,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加强协调对接,帮助项目单位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目前左权县已落地项目6个,落地资金2.6亿元。
强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左权县确定重点工程项目20项,计划投资58亿元。为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左权县积极推行四套班子领导包项目、主管部门包进度、项目单位包任务的“三包”责任制,倒排工期安排进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项目建设氛围。
立足转型,精选储备项目。左权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转型,在煤炭工业、电力、冶金、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水利、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精选储备了一批前景好、投资额度大的转型项目,总投资988.2亿元。同时,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和服务业领域策划符合左权县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项目、大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李海俊)
第三篇:建设大项目 带动大发展
建设大项目 带动大发展
张 腾
〔内容摘要〕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今年,盘县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树立两种思想,抓住两个关键,做好两个服务,实现两个目标”,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关 键 词〕 项目建设经济发展
〔作者介绍〕 盘县财政局
盘县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人口118万,境内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煤质优、易开采,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被誉为“西南煤都”下的“金三角”。境内拥有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盘江煤电(集团)公司、贵州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的黔桂发电厂,以及在建的设计能力为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和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
近年来,盘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在全省20个建设经济强县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七位,各项经济综合指标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3.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增幅均超过45%,是2000年同口径比较的4.46倍和2.96倍。
盘县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关键是围绕重点建设项目,确立了“树立两种思想,抓住两个关键,做好两个服务,实现两个目标”的发展思路。
一、树立大煤电和大项目的思想,明确经济发展思路
煤炭资源优势是盘县的最大优势,煤炭工业是盘县的龙头产业和支柱财源,是盘县经济和财政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县80%以上的税收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煤炭。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历史性机遇之际,提出了以建设中国煤电大县为首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走大煤大电大发展的路子。明确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煤电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经过不懈努力,盘县在2001年9月建成全省首座百万千瓦级火电站的黔桂发电厂后,又积极建设总投资140亿元设计能力为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和总投资13亿元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同时一批大中型项目开始建设。为确保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盘县严格实施国家关井压产和取缔“两土”政策,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产能力较弱、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窑和各种土法炼焦进行淘汰取缔,炸毁1840个小煤窑和取缔8800多个土法炼焦点,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建成了200对骨干矿井和22个机械化炼焦厂,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此外,还通过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和推广壁式采煤等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系数和资源开采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二、抓住大项目落户盘县和在盘建设成功的关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为争取重大项目落户盘县,盘县政府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数百万元项目前期费,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争取国家重点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引进外来投资铺平道路。同时,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兑现各项优惠政策。靠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加上宽松优厚的政策,还有诚信为本的态度,各类大项目纷纷在盘县扎根。预计到“十一五”末,盘县的电力装机将达500万千瓦,原煤产量将近4000万吨,成为国家“西电东送”能源建设重点县和贵州“黔电送粤”的主要电源县。
三、做好对重点项目和失地农民的服务,积极支持大项目建设
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盘县政府积极做好建设服务工作,尤其是把解决项目“落地难”放在服务工作的首位。一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加强协调服务。坚持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群众能自觉树立“舍小家保大家为国家”的意识,让广大村民实现了“政府要我支持建项目到我要支持建项目”的观念转变,形成了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成立了由一名在职副县级党委或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常住基层的支重协调办,专门负责协调服务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协调办和各有关部门、乡镇的作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日常纠纷的调处工作。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工农矛盾和纠纷,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认真调查研究,广纳群策,集思广益,分清责任,注重平衡,妥善处理。三是坚持群众路线,推行阳光政务,本着体民情、重民意,诚心待民,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的原则,积极做好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等工作。在整个盘南电厂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完成征地7000余亩,拆除房屋16.9万平方米,拆迁1401户5792人,迁坟2873座,新建房屋26万平方米,拆迁农户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四是加大投入,解决好搬迁农户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问题,仅盘南电厂建设,除企业兑付群众的7197万元征地拆迁款外,县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共投入5100万元用于四个拆迁安置区“三通一平”和安置区道路硬化、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搬迁农户正常的生产生活。五是多方努力,齐心为民,切实解决失地农民能致富的问题。在有关乡镇和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新办石料场及砖厂70余个,发展运输、汽车修理、餐饮、百货等个体户200多家,煤矿招工55名,培训并补助办理驾驶证140个,妇联对170余名女同志进行餐饮技术培训,畜牧部门培训养殖技术245人,办理“农转非”4268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73.7%,解决“低保”1741人,占失地人口总数的30%。由于服务到位,措施有力,工作扎实,盘南电厂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规模大、速度快、效果好,至今无一人上访,创造了我县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奇迹,被省领导誉为重点项目建设的“响水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盘县在想群众之所想,做好为失地农民服务的同时,也急项目之所急,全力为大项目服务。一是扎实抓好煤、电、路、水、征地拆迁安置等配套服务工作,出色完成“配角”任务,为大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步伐。如盘南电厂工程于2002年12月破土动工,预计2006年3月首台机组将提前三个月发电。与之配套的总规模1000万吨(首期400万吨)响水煤矿预计2005年年底投入生产,投资3亿元库容量3340万立方米的响水水库也预计2005年年底下闸蓄水,2006年初可向电厂供水。短短3年多的时间,上述项目在响水镇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阶段建设任务,没有惊人的协调服务,就不会产生惊人的建设业绩。二是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盘县结合实际,在积极争取建强贴息资金扶持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突破单一财政资金投入的观念,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体制激励的有机结合,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政策、国有资本运营、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手段,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和银行投资,加大对项目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县财政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多渠道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为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运作土地资产成立了投资公司,融资两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参股大型项目,取得明显成效。政策方面,对在建的重点项目,在征地、补偿等方面都给予力所能及的方便和照顾,在建设期间所收营业税全部用于项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拆迁农户发展第三产业给予政策内减免税收、贷款适当贴息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让大项目轻装上阵,实现项目业主与地方的共同发展。
四、实现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一方面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协调三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基础农业,立足盘县丰富的国土资源和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凭借国家小额扶贫贷款政策,抓好畜牧品改和养殖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大农户在畜牧养殖中的主力军作用,扩大小额扶贫贷款规模,大力扶持农户分户饲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良种率、存栏率和商品率,努力形成“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的产业化格局,积极构建贵州畜牧大县。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和提升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深化城镇建设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树立经营城镇的观念,实施重点突破战略,走多元化梯级发展的城镇化路子,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加快以红果新城为中心,以城关、柏果、响水等大项目所在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在实施大项目建设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企业在建设项目时,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现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如在盘南电厂建设中,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电厂场平后的边坡、保坎、厂区绿化及生活污水进行了治理。此外,还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措施,使植被得以恢复。努力打造“珠江上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改善人居环境,让盘县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一方乐土。
第四篇:落实科学人才观 促进金昌大发展
人才发展 以用为本
“二十一世纪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这是本世纪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在我大学毕业后去人才市场招聘时常常会听到这句话,大学生们向招聘单位自荐时说自己是人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掌握了某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招聘单位的主管对你说一句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一句话让你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但是国家、单位、企业等都一直在不停的说我们缺少人才,缺少人才储备。这是什么原因,当然国家就不用说了,国家缺少的是高端的、顶尖的技术人才,这个是缺,缺了上百年了。可做为地方,小地方,小单位为什么也要说缺少人才,他们用得上高端的高技术人才吗?我看未必!国家都提出人才要以用为本,才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我认为地方人才很多,就看你怎么用,用了就有人才。不用,什么人才也不会自己飞出来,就算飞出来那么几个,我看用人的也未必能看到。对此,我就对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谈下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以用为本”的科学内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发展要“以用为本”,这是新时期人才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落实,是对科学人才观的精辟概括,深刻理解、把握和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将对我国未来人才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也只有通过“用”,人才才能成长。胡锦涛同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深刻揭示了“以用为本”的科学内涵。“人岗相适”,就是要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使其能力、水平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统一,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的目的,是量才录用、各得其所的内在要求。人才各有所长,能力有大有小,岗位性质和职责各有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体现出人的才能。现在金昌市的大学生就业后在岗位安排上就能体现出很多“业不专岗,岗不专业”的好多问题,尤其在乡镇政府中这种问题最为明显,一个大学本科体育专业生能给你分到计生站去当个“四术员”,一个会计专业的能给你分到农技中心去搞农技推广,一个学农业园艺的能分到村镇办去做城镇规划等等的,虽然这些优秀的大学生们在新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出色的成绩,但比到用自己的所学之长大多人也就是只能胜任现任的工作了,出类拔粹就有点难度了,这也许就是“人岗不相适”了吧,也许这样的分配有着各种的原因,这个在这里我也就不过分追究了。我们的人才使用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以用为本”既是人才发展的衡量标准,也是人才发展的最终目的。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内涵,是科学人才观的最新发展。把握和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必将对我国未来人才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二、不符合“以用为本”的现象
我们强调人才以用为本,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不符合以用为本的现象。比如,对人才不是使用,而是利用。有人把用人分为几
个档次:重用,使用,利用,不用,弃用。利用,带有机会主义特征。不是真心用人,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利用人家一把。人才本人也会产生被利用感。这么做,并不能产生向心力,而且影响领导者的声望。
再如,对人才只知使用,不加培养。这样下去,就是非常能干的人才也会才情枯竭。如果在发达国家,人家管这叫“被剥夺了发展权”。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潜人才当初曾经显露出较为突出的才华,也作出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领导者对其只是使用不加培养,以致日后没有能够成长起来,而落入自生自灭的境地。每当看到、听到这种现象,常常让人为之惋惜。
再比如,对人才用而不信。有的人才,也曾得到领导的使用,但是时隔不久就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是有人从中挑拨,用谣言、不实之词离间了他们的关系。从此,人才不再被信任,也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晏子,看穿了离间者的把戏和领导者的糊涂,指出“国有三不祥”:有才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对人才的不信之举,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止是人才的悲剧,也是事业的悲剧。怀才不遇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延续了多少年?
三、怎样才能做到“以用为本”
做到人才以用为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既需要国家、社会舆论的积极倡导,又需要各级各类领导者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掌握用人科学、用人艺术。
要做到人才以用为本,一方面需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以致用、以用为本。人才的评价和发现,要坚持实践第一、德才兼备,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以贡献评价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坚持民主、公开、择优、竞争,唯才是举、机会均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才的科学配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务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的激励保障,要结合工作业绩、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使用效能才会不断提高。
我认为政府、领导在用人上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学习知人之术。不会知人,何谈用人?要知道你的部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包括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人品,才能特长,脾气秉性等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有的人不是不能干事,而是被领导者放到了他并不擅长的岗位上,别别扭钮难受了一辈子,最后退休。第二是在认准一个人才能的前提下,还需努力做到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酬。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都是不宜的。时机因素也不能不考虑。一个有才能的人,一拖再拖不加任用,也会造成人才埋没的悲
剧。第三是要把人才才能是否得到发挥,是否作出贡献当作人才是否用好的检验标准。人才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大致有五个: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其中,任用是带有根本意义的重要一环。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一环节而运转的。抓住了这个环节,就抓住了人才工作的根本。
为了让金昌能够继续在经济大发展中不断的腾飞,全市不仅要拥有人才这第一资源,更要注重开发利用。人才本身具有理想抱负,渴望施展才能,期待成就事业。大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如果拥有人才,却没有人才施展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人才就无异于常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失去人才这个创业之本,事业发展的机遇就彻底丧失。
第五篇:泰宁县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力打好
泰宁县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全力打好“五大战役”
3月22日,在总投资1.5亿元的松竹湾大酒店建设现场,施工队正在进行清理垃圾、绿化等最后的扫尾工序。松竹湾大酒店位于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对面,占地面积4329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泰宁又一国际四星级大酒店。该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包括旅游、会议及培训、度假等功能为一体,将于今年“五一”旅游小长假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泰宁县围绕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安养休闲小城”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项目强县、品牌兴业”战略,脚踏实地,大干快上,加快把泰宁建成旅游旺、城市美、文化兴、生态优的海西旅游强县。
为了实现目标,泰宁县用项目作支撑、转方式、促跨越,全力打好“五大战役”。该县结合实际,明确重点打好工业项目建设、旅游项目建设、新农村和农业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五大战役”,今年共安排战役项目180个、总投资1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确保年内完成投资42亿元。
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方面,泰宁县今年共安排项目110个、总投资124.4亿元、计划投资40.4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7个、市级重点项目9个、市重点跟踪项目10个,并从中筛选出56个县重中之重项目,每个项目原则上均由一名县处级干部挂包推进,确保项目快动工、快建设、快投产。“三维”项目方面,重点推进与华闽集团的战略合作,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启动年可创税2500万元以上的海西再生资源交易总部项目;力促总投资10亿元的金湖体育休闲公园、总投资4亿元的国际户外拓展运动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成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力争在大项目、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对接、争取和引进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泰宁县还按照前期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竣工、投产项目抓达产总体工作思路,实行“一名县领导、一个部门”挂包项目制度,月工作通报制度和开展“下基层、进企业、驻现场、解难题”活动,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序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