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促进县域全面赶超
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促进县域全面赶超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弯道超车”的战略构想。作为中部欠发达的县级市,津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决策,积极应对,重点突破,从而全面实现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
一、坚持科学定位,战略谋划
把握形势,准确定位,方能有的放矢,科学谋划。适度超前,敢于突破,整体推进,更是县域决策的关键。
1、把牢产业转移的承接点,瞄准“百亿工程”。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产业转移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作为区位和资源优势都不明显的中部县级市,要提振信心,逆势而上,抓住国家加大投入和出台行业振兴计划等机遇,做强企业,增强产业的支撑力,壮大园区,增强平台的承载力,优化服务,增强环境的吸引力,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近几年,津市推进工业立市战略,中联车桥、湘澧盐矿、娄星纺织、宏力纺织、雪丽造纸、鸿鹰祥、中意糖果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2007年,我们既立足实际,“量身定做”,又决心志存高远,跳起来“摘桃子”,提出了“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百亿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12年,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速达36%以上,实现税收4亿元的目标。目前,五大产业正以4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迅猛扩张。
2、把握自身优势的增长点,锁定“两先目标”。基于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来势,按照做“大而强”产业、做“小而精”城市的总体思路,津市敢为人先,鲜明的提出了打造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全面小康领先市的“两先”目标。作为省辖县级市,津市历史人文独特,工商基础雄厚,前些年虽因经济转型、体制转换、区位转变,发展一度放缓。当前,要实现全面赶超,还是要紧密依托扎实的工业、厚重的城市、殷实的农村等优势。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及人才积淀,为工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常德乃至全省的工业强市(县)提供了基础;城市建成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4万,54.6%的城市化率高居全省前列,加上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已具备在全省领先发展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优越条件;农村前几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和消赤减债,乡村两级基本无负债,是全省农村的“一片净土”,而镇村布局合理紧凑,配套功能完备,基础条件得天独厚,在全省率先发展城乡统筹优势明显。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条基本标准,津市城镇化率、恩格尔系数、城镇困难居民生活保障等6项指标目前已完全达标,按现有发展速度,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4项指标2-3年内完全可以达到,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不是梦想。
3、把准“一化三基”的融入点,实行“三新互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是省委提出的近一时期重点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主体。融入“一化三基”战略,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突出“三新互动”,统筹经济和社会、三次产业、城市和农村、发展和民生,整体推进,科学发展,既是县域谋划全局的辩证法,又是推动工作的方法论。在发展规划上,立足湘北,主动融入“一化三基”战略,充分对接长株潭和3+5常德城市群辐射,打造澧水流域中心城市。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四做”:通过大举措扩张产业、大手笔建设园区、大力度引进项目,把工业做强;通过搞好城市经营、优化城市配套、加强城市管理,把城市做美;通过积极争取、加大投入,把交通做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纳城市人气、主攻发展重点,把三产做活。
二、坚持辩证思维,积极应对
形势不断变化,津市作为中部欠发达的县域经济,由于区位的劣势和后发的落差,尤其需要辩证分析,逆向思维,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积极应对,逆势而上,一定要有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1、要把全面赶超作为最明确的方向。困难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中央迅速调整宏观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及时抛出了两年安排1.18万亿预算内投资、带动4万亿总体投资的宏伟方案。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将促使产业转移、技术升级、人才流动、资本流转进一步加快,危机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些重大机遇面前,如果我们的动作慢了,力度小了,就会错失良机、落后于人;如果我们动作快,措施硬,工作实,就能借机上一批大项目,办成一些大事。通过近几年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核心战略,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很好,多点支撑的产业抗风险能力很强,干部群众逆势而上的发展信心很足,完全具备化危为机、全面赶超的能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用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全面赶超”的奋斗目标。
2、要把工业立市作为最重大的战略。工业是津市经济的命脉。越是在当前困难环境下,越是要保持工业发展劲头不减、速度不缓、服务不软。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税收增长的主体,是扩大就业的平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企业“顺利过冬”,才能提振企业老板的投资信心,提振群众的消费信心,提振干部的工作信心。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市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提升,民本民生才能不断改善,稳定基础才能不断夯实。
3、要把保持增长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保增长才能保群众就业,保增长才能保居民收入,保增长才能保地方财政。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全年GDP保持12%的增速,工业总产值保持20%的增速,达到66.6亿元。
4、要把扩大投入作为最有效的途径。津市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必须抓住国家启动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打破常规抓投入,打破常规争项目,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30%以上,努力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和民生改善项目,以大项目鼓舞人心,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5、要把惠及民生作为最根本的目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我们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增加群众收入,扩大群众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公共事业,维护安全稳定,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突出重点,全力突破
核心在工业,优势在城市,瓶颈在交通,希望在园区,这是当前津市的基本市情,也应是重点全力突破的落点所在。
1、大力度推动工业发展。一是抓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建设年”活动。加速壮大产业集群,力争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当前,汽配产业要确保中联车桥1万套工程车桥项目投产和后续技改投入,引导本地配套企业扩大规模,引进外地配套企业落户,使本地配套能力提高50%以上;纺织产业要完成益林纺织3万锭精梳紧密纺续建、宏力纺织新增2万锭生产线项目,引进织布、印染等下游项目,延长产业链条;盐化工产业要以盐化工业园建设为支撑,积极引进下游精细化工项目,力争促成轻盐集团和天盛集团合作成功;造纸产业要抓好新上1760纸机、碳酸钙综合利用、锅炉脱硫除尘、发电机余热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食品产业要完成中意糖果2万吨糖果、果冻生产线改造、十八子30万箱腐乳生产线扩建、赛康德1000吨肌苷和1000吨核糖新上项目,支持南北特、绿康、张老头、光华、湘泰等发展休闲食品、调味品扩能改造。二是抓招商引资。当前,要重点抓好省轻盐集团投资的离子膜烧碱、PVC、江苏富腾集团投资3亿元的13万锭棉纱、深圳润农公司投资1.2亿元的20万头生猪养殖和20万吨饲料加工等项目落户,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选派优秀干部赴珠三角、长三角,实行驻点招商;由市级领导牵头,高度关注,多渠道收集产业转移信息,重点攻关,以产业为单位派出小分队,实行产业招商。三是抓服务企业。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成立专门的企业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研究超常措施,保障项目用地,坚决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让利于企,帮助企业“顺利过冬”。强化银企对接,继续实行金融扶持工业奖励制度,加大企业融资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工作,推行“一厂一策、一事一议”制度,解决企业具体困难和问题,优化发展环境。
2、大格局统筹城市发展。以市区为核心,以集镇为据点,以村(居)社区为支撑,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打造“大城市化”格局。将新洲、灵泉镇纳入城市发展范围,整体规划城镇格局,深挖历史人文资源,彰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建设北区“宜居新城”、南区“工业新城”,着力打造中心镇辐射带动圈、环西湖生态自然保护圈、农业休闲旅游圈“三大特色圈”。突出经营城市理念,探索市场化建设机制。通过垄断经营土地市场,盘活土地资源,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实现以新城换旧城。以敢于负债的胆识,通过城建投开发公司平台,向银行贷款融资建设城市;继续采取“一年建设,三年还帐”的合作方式,广泛吸纳民资等各类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活城市服务业。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二十条”,坚持用就业的岗位稳住人,用宜居的环境吸引人,用优惠的政策招揽人。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房地产业的优惠政策,本级实行在年内首次购买普通商品房契税征收税率统一下调到1%的优惠政策,刺激住房消费;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设立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和创业扶持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投、补助贴息、专项扶持等方式推动全民创业,着力打造“湘西北最具活力的创业城市”。
3、大建设突破交通瓶颈。改善交通区位状况是加快津市发展的关键。去年,常澧高速津市段接线工程启动建设,S306保河堤至渡口段改造完工,窑火公路灵泉至烽火路段拉通,新灵、新棠公路硬化通车,城乡公路建设超历史。当前,要以常澧高速津市段建设为重点,抓好灵泉互通及开发区接线、S205津市渡口至良荆界、涔水大桥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继续加大通乡通村路建设。启动开发区500吨级综合码头工程建设,促成津市至南县茅草街航道整治,促进水运复兴,打造四通八达、水陆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4、大手笔打造一流园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不可失,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突破尚未取得省级开发区身份的限制,按照“打造常德市一流园区”的目标,通过财政投、银行贷、民间融等途径,拟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5亿元以上,全部拉开原规划2020年前要完成的主体框架,搞好“五路一园三配套”建设,启动高速公路接线工程和盐化工业园建设,形成“四纵三横”的园区路网框架,将园区规划面积拓展到8平方公里左右。以开发区为扩张平台,以高速公路接线建设为机遇,加快园区南拓、西拓与新洲、灵泉融合连接步伐。加速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商贸、餐饮、物流等生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综合配套能力。
第二篇:提高镇村干部素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推荐)
提高镇村干部素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刘博文
2000年,沅江市茶盘洲从农场体制改革为乡镇体制,行政级别由正处级降为正科级,农场干部精简70%以上,农场职工变成农民,失落的人群形成多种复杂的矛盾群体,上访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近几年来,茶盘洲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干部是化解一切矛盾的中坚力量,十分重视对镇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大力提高镇村干部化解矛盾和发展经济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作风过得硬、工作喊得应的基层干部队伍,镇村干部化解了不少矛盾,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突出教育重点,与时俱进抓培训
培训教育是提高镇村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镇党委认识到,镇村干部长期忙于生产第一线,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大多数靠过去的经验和朴素的感情去做工作,期盼能经常得到“充电”,尽快掌握本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与时俱进培训教育镇村干部。
一是抓思想培训。8月下旬,镇党委邀请市委组织部领导就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辅导课,与会的140多名镇村及涉农部门干部体会深刻,受益匪浅,增强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心。
二是抓业务培训。今年9月上中旬,镇政府先后举行了村主任农业知识培训班、村计生专干计划生育知识培训班、村会计业务知识培训班及村治调主任法律知识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既有主管局的领导同志授课,又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授课,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镇村干部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了镇村干部的行政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是抓廉政培训。镇党委、政府分别组织镇村干部学习《镇机关干部财务管理制度》及《村干部各项费用开支规定》,实行干部手机费定额包干, 非公务用车不得租车, 严禁干部到餐馆公费开餐, 规范干部费用支出行为, 加强干部廉政意识。据统计全镇今年四月份实行“村帐镇管”以来, 就拒报各类不合理开支达两万多元, 树立起以制度管钱的权威。
二、主攻工作难点,坚持不懈谋发展
为了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党委、政府要求镇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新农村工作,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大力促进了全镇新农村的繁荣与稳定。
一是科学分析市场形势,引导农民调优产业结构。年初,镇党委、政府引导镇村干部科学分析市场形势,统一了“压麻扩粮稳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路,今年全镇涌现出了合兴村的祝德强、南港村的刘礼顺、陈高余等一批种粮大户,《益阳日报》、益阳电视台、沅江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市主要领导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粮食生产,充分肯定并积极推介镇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二是严格执行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减轻农村负担的新举措,也是市改革办督办的工作。镇村干部吃透上级税费改革文件精神,组织有关人员到大通湖区进行学习,并深入到全镇各村调查,最终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茶盘洲镇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细则》。全镇的税费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落实不走样,今年上半年共向农民清退资金537万元,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农民的一致称赞,也赢得了上级改革部门的表扬。同时,2008年国家对全镇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近600万元均已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农户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尽快实现工业强镇。几年来,镇村干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弘扬项目兴镇的执政新理念,克服区位不佳、交通不便等劣势,在软件上下功夫,以优
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赢得投资商。先后有鑫海麻纺、超腾棉麻、渝湘化工等规模企业落户茶盘洲镇。今年又成功引进金洲电子元件厂、华康饲料两家骨干企业。这些规模企业相继落户茶盘洲,为尽快实现“沅江第一工业强镇、第一经济大镇”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关注民生热点,全心全意办实事
近年来,茶盘洲镇党委、政府要求镇村干部重视财政管理工作,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廉政建设和资金运作模式,节约资金加大惠农项目的投资力度,为人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
1、注重通村公路水利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200多万元,修建50公里通村公路,大力改观了全镇交通状况,改变农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每年投资20多万元,加大沟港渠道的疏洗力度,确保农业旱涝保收,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投资60多万元,培修加固加高原联运公司大堤。到目前为止,全镇一线防洪大堤全部达标,确保安全渡汛。
2、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投资140万元新建自来水厂,改善了水质,让全镇一万多居民喝上了放心水;投资35万元修建了茶盘洲镇文化广场,今年8月份竣工以来,每天晚上有200多名舞蹈爱好者到文化广场跳舞健身,丰富了群众娱乐生活,提高城镇文化生活品位;投资15万元维修改造镇区下水道,确保街道渍水及时排放,受到了街道居民的一致好评。
3、注重关心照顾弱势群体,促进全镇社会和谐发展。茶盘洲镇撤场建镇9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各项社会事务全面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增收困难。为了确保弱势群体衣食无忧,镇党委、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予以照顾,能享受低保的尽量享受低保,能进敬老院的尽量进敬老院,能减免税收的一律免税,并且还对弱势群体患病住院的采取政府救济等措施。全镇每年组织一次镇村干部给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干部职工踊跃捐钱捐物,提升了干部的形象,较好地解决了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促进了全镇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沅江市茶盘洲镇副镇长
第三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四篇: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座谈会综述
商务部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
展水平若干意见》座谈会综述
2005年04月25日 10:27
张瑞华
4月6日,商务部外资司在京召开专题座谈会,传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由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联合起草的《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并对《若干意见》的具体落实开展研讨。与会者有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林哲莹,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等领导,及北京、天津、漕河泾、广州、青岛等13个开发区的代表。
林司长首先对《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指出《若干意见》在国务院相关部门都过了一遍,已经取得共识。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2、发展方向方面,在重申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会议提出的开发区新时期“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指导方针基础上,更加明确的指出了开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为:努力建设成为促进国内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推进所在地区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排头兵。
3、管理体制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精简高效的管委会体制,指出管委会是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经济协调与管理等职能。声明中央政府不提倡开发区与行政区合并或取消管委会建制。
4、土地利用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因发展所需扩大面积或调整区位,中央政府是支持的,但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总体规划修编,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要符合所在城市的城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次是报批程序,要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规定报批;第三是土地集约利用,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承接服务业外包为主,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5、政策支持方面,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继续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其他还有,鼓励开发区引进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实现贸易与投资互动;鼓励开发区发展
现代物流业,在国家相关的试点政策中,将对开发区给出特殊安排;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开展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联动试点;等等。
总体来说,《若干意见》在去年开发区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开发区的方针、体制、政策等给出了更全面、更系统的指导,将成为开发区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
与会开发区代表在听取了林司长的介绍之后,分别就落实《若干意见》提出建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若干意见》中的各条款都还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够;二是要求开发区保持精简高效的管委会体制不改变,但是随着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是客观规律,管委会的职能如果仍主要局限于经济管理方面,将显然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三是当前不少起步较早的开发区,已经在面临着繁重的社会事务,特别是经常遇到各方面的执法问题,但管委会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执法主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四是地方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的授权目前受到《行政许可法》和中央机关部门法规两方面的制约,前者使授权本身不合法,后者则造成授权落不到实处。五是土地利用上,提高集约利用的水平没有问题,但在土地报批程序上如果严格按照目前的法规框架来进行,环节过多,时间过长,恐怕无法满足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要求。
林司长表示会认真考虑代表们的意见,特别是对开发区的体制问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他还透露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一是经过多年的酝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有望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林司长称,在商务部的大力推动下,国务院各部门对《条例》的意见逐步趋同,商务部将争取使其列入国务院法制办今年的一类立法计划,相关工作5月份开始进行。二是内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方面,开发区与高新技术园区享受同等待遇已得到财政部认可,但由于我国的税收制度将进行重大调整,所以相关条款暂时没有列入《若干意见》之中。三是商务部已取得国务院的同意,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之后,保证开发区“三免两减”和15%的税率政策得以延续。
以上情况表明,中央政府目前对国家级开发区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无论是《若干意见》,还是其他方面的信息,都向开发区传递了比较乐观的信号。可以说,国家级开发区在经受住去年清理整顿开发区的风暴之后,以自身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赢得了中央各部门的认可,并且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和重视。
(天津开发区)
第五篇:提高科学素质 促进科学发展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宣恩县科协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现将我县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情况概要汇报。
一、工作概况
全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其列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重点事项予以督查。“十一五”时期,主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发„2006‟7号)及其配套规定开展工作。进入“十二五”,要求更细,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新文件,明确了新要求、新措施。比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国办发„2011‟29号)、《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鄂政办„2011‟96号)、《恩施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 年)》(恩施州政办发„2011‟29号),各级《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出台了实施细则,并努力实施。
我县的《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科协协调、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被誉为“宣恩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加压力上台阶,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在州政府“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检查考评中受到好评,荣获全州科普活动第一名奖、科普宣传第三名奖。2011年9月,在州政府“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宣恩县做了典型发言。全面推介了宣恩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共同推动科学发展的成效,受到与会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然等州“四大家”领导和州直各单位、各县市政府领导和同志们的广泛赞誉。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结合宣恩实际,明确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抓《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以《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促进全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定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比如:围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药品安全县”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化虚为实”,工作有声有色。《科学素质纲要》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今年,我们不仅完成常规工作任务(比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宣恩科普季活动),而且优质高效完成了省政府安排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任务,优质高效完成了国务院《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任务,并获“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奖(全州唯一),副省长、省科协主席郭生练亲自给宣恩颁奖;贡水白柚科普示范基地荣获省科协、省财政厅“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先进单位奖;贡水白柚协会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奖。
二、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检查考评
县委、县政府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2009年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科技的副县长等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实行工作考评,并对考评获得前三名的乡镇和县直单位分别予以表彰奖励。今年的全县综合目标考评文件,只对乡镇科技工作考评,未将县直单位纳入,和政策法规、和上级考评 3 要求有差距,建议按照规范要求,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纳入《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考评。
州政府《科学素质纲要》考评组将于12月上旬对县政府开展2012工作考评,涉及到很多成员单位的工作,请县政府明确各成员单位 “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主任(联络员)为具体责任人,予以落实。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宣恩实际,查漏补缺,协调配合,确保达标。
(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2012‟12号”《州委常委会议纪要》决定,“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全州标准化社区建设范畴进行考核”,建议我县予以落实。
(三)提请县政府出台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文件。2013年,是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创建年。若能创建成功,将对提升宣恩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将《科学素质纲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009‟13号《州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实施《纲要》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设并利用好一批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恩施州政办发„2011‟29号”文件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建议县政府每年预算《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经费5万元。
(五)实行科技乡镇长的委派和选派制 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2012‟12号”《州委常委会议纪要》决定,“继续实行科技乡镇长的委派和选派制”,建议我县按此要求予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