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07.21徐光春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徐光春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8-08-11 21:00:12 | 作者: | 来源:大河网 | 浏览:47次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 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 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徐光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大江南北涌动新一轮解放思想热 潮之时,在中原大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召开八届八次全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下半年各项工作;二是动员全省上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在全国上下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大江南北涌动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之时,在中原大地深入惯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召开把八届八次全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下半年各项工作;二是动员全省上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今天上午,庚茂同志代表省委常委会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安排了下半年工作,我完全同意。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基本面是好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增长,在特殊年份作出了特殊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抗震救灾工作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资金供应和煤电油运偏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偏高等突出问题,经济社会运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还在增加。下半年要保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努力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天上午,庚茂同志代表省委常委会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安排了下半年工作,我完全同意。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基本面是好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增长,在特殊年份做出了特殊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抗震救灾工作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大家表示中心的感谢!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资金供应和煤电邮运偏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偏高等突出问题,经济神会运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还在增加。下半年要保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呀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努力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并作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重要论断。省委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认识到,继续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都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贯彻落实的重要方面,必须统一起来,系统把握,整体推进,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新跨越新崛起。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继续解放思想讲几点意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并做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重要论断。省委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认识到,继续解放细想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扎,都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贯彻落实的重要方面,必须统一起来,系统把握,整体推进,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新跨越新崛起。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继续解放思想讲几点意见。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解放思想的丰富实践和基本经验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解放思想的丰富实践和基本经验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和之后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拉开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帷幕。神州大地从此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热浪,兴起了一波又一波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大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雄浑乐章。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河南同全国一样,三十年来迈着思想不断解放的脚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进入了发展河南、振兴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新时期,古老的中原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围绕“崛起”谋发展,围绕“跨越”做文章,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新征程。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和之后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拉开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帷幕。神州大地从此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热浪,兴起了一波又一波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大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雄浑乐章。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河南同全国一样,三十年来迈着思想不断解放的脚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进入了发展河南、振兴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新时期,古老的中原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围绕“崛起”谋发展,围绕“跨越”做文章,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新征程。
总结我省丰富而又生动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科学发展是要求,加快崛起是目的,四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线,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总结我省丰富而又生动的发展时间,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科学发展是要求,加快崛起是目的,四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线,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第一,把解放思想作为金钥匙,开启改革发展思路。我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资源型产业比例高,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始终面临着农业稳定增产和基本实现工业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两难选择,是摆在我省改革发展面前的首要课题。(下转第三版)
第一,把解放思想作为金钥匙,开启改革发展思路。我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资源型产业比例高,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始终面临着农业稳定增产和基本实现工业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两难选择,是摆在我省改革发展面前的首要课题。
(上接第一版)近年来,我们认真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子和工业化模式,明确提出了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方面,我们坚持工业与农业两篇文章联手做,大抓工业强省不动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狠抓农业基础不放松,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加大以工哺农力度,使工业大了,农业优了,形成了工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分别跃居全国第五、第四位,粮食总产近四年连创历史新高,近两年均突破1000亿斤;今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月首次突破600亿元,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得到确立,农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两大问题一起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大大增强。实践证明,这条发展之路符合我省实际,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这一新的发展思路的提出,就没有这几年发展的突破、实力的增强、影响的扩大和形象的提升,也就没有中央的肯定、外界的瞩目和群众的满意。实践在发展,条件在变化,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上接第一版)近年来,我们认真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子和工业化模式,明确提出了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方面,我们坚持工业与农业两篇文章联手做,大抓工业强省不动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狠抓农业基础不放松,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加大以工哺农力度,使工业大了,农业优了,形成了工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分别跃居全国第五、第四位,粮食总产近四年连创历史新高,近两年均突破1000亿斤;今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月首次突破600亿元,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得到确立,农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两大问题一起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大大增强。实践证明,这条发展之路符合我省实际,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这一新的发展思路的提出,就没有这几年发展的突破、实力的增强、影响的扩大和形象的提升,也就没有中央的肯定、外界的瞩目和群众的满意。实践在发展,条件在变化,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第二,把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推进改革发展进程。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针对市场化程度不高、开放度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锐利武器,在消除观念羁绊中冲破体制羁绊,在拓展思维空间中打开开放空间,在提升思想活力中激发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密切配合,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在强力推进股份制改造中振兴国有企业,在放开放心放手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积极培育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等市场中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在“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中不断扩大开放。
第二,把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推进改革发展进程。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针对市场化程度不高、开放度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锐利武器,在消除观念羁绊中冲破体制羁绊,在拓展思维空间中打开开放空间,在提升思想活力中激发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民且配合,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在强力推进股份制改造中振兴国有企业,在放开放心放手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积极培育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等市场中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在“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创路子”中不断扩大开放。
国有经济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98%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五年来资产总额增长63%,利税增长2.2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各类生产要素活力进一步迸发;对外开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分别是2002年的4倍、6.8倍和3.3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
国有经济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98%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五年来资产总额增长63%,利税增长2.2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各类生产要素活力进一步迸发;对外开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分别是2002年的4倍、6.8倍和3.3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
我们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普遍推行,在全国率先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财税、投资和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发挥得更有力。总之,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无不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认识,在解放思想中凝聚了力量,在解放思想中打开了局面。面对创新制胜的竞争态势和“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不停顿,深化改革不犹豫,扩大开放不松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我们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普遍推行,在全国率先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财税、投资和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发挥得更有力。总之,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无不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认识,在解放思想中凝聚了力量,在解放思想中打开了局面。面对创新制胜的竞争态势和“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不停顿,深化改革不犹豫,扩大开放不松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三,把解放思想作为突破口,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千难万难解放思想就不难。跳不出思想观念的局限,就走不出改革发展的困境。近年来,在国家严把“两个闸门、一个门槛”的新形势下,我们没有犹豫观望,而是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作为我省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把发挥优势和加强薄弱环节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借助外力、激活内力、挖掘潜力,有效地克服了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快了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推动了国民经济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我们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备足了发展后劲。我们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和紧凑型城镇,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厂房、楼宇经济、“飞地经济”等,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基本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我们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在极端困难中有效扩大了信贷规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抓好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充足“血液”。
第三,把解放思想作为突破口,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千难万难解放思想都不难。跳不出思想观念的局限,就走不出改革发展的困境。近年来,在国家严把“两个闸门、一个门槛”的新形势下,我们没有由于观望,而是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作为我省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把发挥优势和加强薄弱环节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借助外力、激活内力、挖掘潜力,有效地克服了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快了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推动了国民经济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我们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备足了发展后劲。我们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和紧凑型城镇,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厂房、楼宇经济、“飞地经济”等,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基本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我们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强做大金融产业,在极端困难中有效扩大了信贷规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抓好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充足“血液”。
第四,把解放思想作为望远镜,增强改革发展远见。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不仅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认清大势、顺应趋势、掌握主动。当今经济的发展,正在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当今区域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环境的竞争、大城市特别是城市群的竞争、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适应发展的新趋势,我们不失时机地把服务业发展摆上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服务业与工业双轮齐转、现代服 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双翼齐飞、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双手齐抓,积极打造中原崛起的双引擎、双支柱,2007年服务业增速创下近20年来最高水平。适应竞争的新特点,我们把打造“创业河南”、“诚信河南”作为区域竞争的最大品牌,把发展大城市特别是中原城市群作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撑,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力量,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优化发展环境,以大郑州建设为重点、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加快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企业战略重组力度,中原大地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中原城市群正成为全国新的区域增长极,安钢、平煤、永煤、双汇、宇通、金龙、许继、新飞、洛拖等一批大企业驰名中外。据权威机构研究,全国15个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竞争力位居第7,居中部首位。适应全国上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加快崛起、走在前列,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见势早、谋事准、行动快,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争创新的竞争优势。
第四,把解放思想作为望远镜,增强改革发展远见。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不仅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摸着势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之忧解放思想,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认清形势,顺应趋势、掌握主动。当今经济的发展,正在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当今区域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环境的竞争、大城市特别是城市群的竞争、大企业集团的竞争。适应发展的新趋势,我们不失时机地把服务业发展摆上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服务业与工业双轮齐转、现代服务
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双翼齐飞、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双手齐抓,积极打造中原崛起的双引擎、双支柱,2007年服务业增速创下近20年来最高水平。适应竞争的新特点,我们把打造“创业河南”、“诚信河南”作为区域竞争的最大品牌,把发展大城市特别是中原城市群作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撑,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力量,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优化发展环境,以大郑州建设为重点、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加快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企业战略重组力度,中原大地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中原城市群正成为全国新的区域增长极,安钢、平煤、永煤、双汇、宇通、金龙、蓄积、新飞、落拖等一批大企业驰名中外。据权威机构研究,全国15各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竞争力为居第7,居中部首位。适应全国上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加快崛起、走在前列,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见势早、谋事准、行动快,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争创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把解放思想作为大学校,提高改革发展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的实践者、组织者,也应是解放思想的排头兵、领头羊。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解放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改革发展的成效。大家都说,目前河南干部形象好了,发展视野广了,创业劲头足了,发展亮点多了,群众评价高了,关键是思想解放了,精神状态好了。
第五,把解放思想作为大学校,提高改革发展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的实践者、组织者,也应是解放思想的排头兵、领头羊。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解放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改革发展的成效。大家都说,目前河南干部形象好了,发展事业广了,创业劲头足了,发展亮点多了,群众评价高了,关键是思想解放了,精神状态好了。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让各级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这所大学校中,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让各级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这所大学校中,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能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头脑,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大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的意识强了、办法多了。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头脑,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大家着力转变不适应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的意识强了,办法多了。
加大海外培训和考察学习力度,搞好专题培训,在开放交流中推动思想交融,在学习借鉴中破旧立新,树立全球视野和现代理念,熟悉掌握现代知识,发展思路清了、目标高了。
加大海外培新和考察学习力度,搞好专题培训,在开放交流中推动思想交流,在学习借鉴中破旧立新,树立全球视野和现代理念,熟悉掌握现代知识,发展思路轻了,目标高了。
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健康有序的组织生活,先后建立了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基层、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广大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积极到艰苦地方、困难地区和基层一线“冲锋陷阵”,破解难题的招更硬了,为民解忧的法更实了。
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以及其它各种健康有序的组织生活,先后建立了党政领导定点联系阶层、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广大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积极到艰苦地方、困难地区和基层一线“冲锋陷阵”,破解难题的招更硬了,为民解忧的法更实了。
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理念,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事先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完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统筹处理利益关系的办法更科学了。
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观念,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事项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反映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统筹处理利益关系的办法更科学了。
目前,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发展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必须继续办好解放思想这所大学校,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强、观念新、品行正、有能力、服务好的领导干部,使其成为加快中原崛起的中坚力量。
目前,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发展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必须继续办好解放思想这所大学校,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强、观念新、品行正、有能力、服务好的领导干部,使其成为加快中原崛起的中坚力量。
二、科学判断河南发展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有灿烂辉煌的昨天,也有蓬勃发展的今天,更有充满希望的明天。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有3000多年河南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度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南宋以后,由于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河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一度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用创新的思维和勤奋的双手逐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省。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有灿烂辉煌的昨天,也有蓬勃发展的今天,更有充满希望的明天。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有3000多年河南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度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南宋以后,由于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河南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一度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用创新的思维和勤奋的双手逐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慢毛,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发张中大省。
从经济发展看,我省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参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国际国内竞争合作中,开始了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从经济发展看,我省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参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国际国内竞争合作中,开始了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从社会发展看,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群众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难度加大,和谐中原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
从社会发展看,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群众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权力意识不断增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难度加大,和谐中原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努力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是时代的呼唤、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努力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是时代的呼唤、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原崛起也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我们要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必须从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发展动力、完成中央嘱托、满足人民期待、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原崛起也处于机遇 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松懈解放思想。我们要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必须从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发展动力,完成中央嘱托、满足人民期待、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极要性。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有的习惯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下子还转不过来;有的对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不够、琢磨不透,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为导致经济社会粗放发展和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我省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1.8倍,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到5倍。据测算,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要赶上城市目前水平至少需要几十年。问题之突出,可见一斑。推进科学发展强烈呼唤继续解放思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在审视当今世界众多发展模式中认识科学发展的正确性,在放眼未来发展的进程中认识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在清醒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中认识科学发展的紧迫性,从而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克服就发展论发展和只顾当前忽视长远等片面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观念、协调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破除多年以来形成的求快求量的发展模式,确立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建立起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执行、动力推进、激励约束等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有的习惯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下子还转不过来;有的对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不够、琢磨不透,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为导致经济社会粗放发展和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我省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1.8倍,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到5倍。据测算,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要赶上城市目前水平至少需要几十年。问题之突出,可见一斑。推进科学发展强烈呼唤继续解放思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在审视当今世界众多发展模式中认识科学发展的正确性,在放眼未来发展的进程中认识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在清醒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中认识科学发展的紧迫性,从而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克服就发展论发展和只顾当前忽视长远等片面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观念、协调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破除多年以来形成的求快求量的发展模式,确立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建立起 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执行、动力推进、激励约束等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当前,我省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领域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直接影响了改革发展的整体进程。从反映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证券化率看,全国为88%,而我省仅为20%。又如,我省对外开放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经济外向度仍明显偏低,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6%,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3.7%,与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开放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对此,有的地方和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认识到了但缺少思路和办法,有的裹足不前、听之任之,有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暴虎冯河、急躁冒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供新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可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坚定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可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掌握开放的规律性,增强开放的有效性,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协调推进,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相得益彰,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开放水平低、对经济带动能力不强的发展软肋。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当前,我省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领域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直接影响了改革发展的整体进程。从反映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证券率看,全国为88%,而我省仅为20%。又如,我省对外开放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经济外向度仍明显偏低,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6%,;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3.7%,与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开放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对此,有的地方和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认识到了但缺少思路和办法,有的裹足不前、听之任之,有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暴虎冯河、急躁冒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供新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可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坚定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可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增强改革据侧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掌握开放的规律性,增强开放的有效性,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协调推进,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相得益彰,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开放水平低、对外经济带动能力不强的软肋。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跨越式发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跨过先行者某个发展阶段的赶超行为,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大跨度发展、超常规发展、高水平发展和创新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我们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科技新变化新特点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要求做出的科学决策。虽然近几年我省的跨越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南正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双重压力。2007年排在我省之前的浙江省生产总值比我省多3500多亿元,紧随我省之后的河北省仅比我省少1100多亿元。可以说形势逼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继续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站得更高,把本地区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来审视,清醒认识自己在大局中的地位,清醒认识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差距,清醒认识自身实力尤其是人均发展的不足,清醒认识跨越式发展对河南的决定性意义,使跨越发展的步子更大;有利于我们放眼未来,看得更远,确立更高的定位,有更高的追求,不为取得的成绩而自满,不为任何困难所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改革的锐气和进取的朝气,使跨越式发展的脚步更快;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把握发展规律,谋得更深,抢抓发展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在总结自身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扬长避短,使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跨越式发展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跨过先行者某个发展阶段的超赶行为,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大跨度发展、超常规发展、高水平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我们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科技新变化新特点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要求做出的科学决策。虽然近几年我省的跨越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南正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双重压力。2007前排在我省之前的浙江省生产总值比我省多3500多亿元,紧随我省之后的河北省仅比我省少1100多亿元。可以说形势逼人,不仅是退,慢进也是退。继续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站得更高,把本地区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来审视,清醒认识自己在大局中的地位,第四,继续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选择。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当前,我省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逐步增多,容易引发冲突和摩擦;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以及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特殊省情,决定了我省和谐社会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还用老观念来看待新问题,用老办法来化解新矛盾,势必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在思想上领先一步,在观念上超前一步,才能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正确有效地解决矛盾。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科学有效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最大限度地反映和体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推动经济发展。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创新理念、体制、手段和办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和冲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五,继续解放思想是加快中原崛起的动力之源。中原崛起是全省人民共同的事业,是近亿中原儿女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其显著标志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发展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前列。实现中原崛起说到底就是如何富民强省的问题,就是如何化农民为市民、化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民创业,充分激发每一个社会细胞活力,充分释放每一个市场主体潜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问题。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创业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千人有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有20到30个企业,我国每千人有8.5个企业,而我省每千人仅有4.6个企业;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创业率为20%,而我国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仅为1%,我省则更低。反差之所以这么大,观念落后是根本原因,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在许多人脑子里根深蒂固。针对这种情况,去年底我们召开了全省促进全民创业座谈会,响亮地提出了让全民创业之歌响彻中原大地,经济发展活力空前增强,今年前五个月,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民间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6个和10.7个百分点,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全民创业威力初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实现中原崛起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远远不够,应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任务更重,路子还很长。要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彻底荡涤头脑和行为中的惰气、小气、暮气、娇气,增强干事创业的锐气、大气、朝气、志气,使千百万群众在闯荡市场激情创业中奋发有为,在参与竞争勇于创新中大显身手,在同台竞技善于创造中各展所长;使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开明开通,为全民创业这一发展工程、富民工程、崛起工程播撒更多的阳光雨露,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大业、善创业的人创伟业,为中原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明确方向,把握重点,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解放思想的领域和重点也各有侧重。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思想解放,重点是突破发展的禁区和障碍,着力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使全党全国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二次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的思想解放,重点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的是发展方向、道路、重点和框架问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次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重点是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从突破发展禁区到明确发展方向,到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新一轮解放思想是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的思想解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破除客观方面的不符合,不断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丰富理论武装。继续解放思想首先要武装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促进继续解放思想。新时期加强理论武装,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在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一要坚持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三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衡量工作的标杆、破解难题的利器、谋划工作的指南,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要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从认识论角度看,解放思想既是不断认识未知事物、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各种既有的已经不合时宜的认识中摆脱出来的过程。解放思想关键是要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不断扫除思想上的灰尘,勇于冲出因循守旧的“大山”,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冲破牢笼,认识得到飞跃。
一要在克服物本发展思想中确立人本发展观念,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要在克服孤立发展思想中确立协调发展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改变一谈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一谈经济发展就是速度加快、总量增长的片面认识,在发展中确立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友好等方面相统一的发展理念,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四元互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要在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思想中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改变发展不计资源环境代价的错误思想,从传统“三高一低” 的“黑色发展”模式中跳出来,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清洁节约利用,更加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
四要在克服狭隘的开放发展思想中确立开明的开放发展观念,改变小打小闹、小进即满的保守观念,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推动我省发展由内源型经济增长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
五要在克服常规发展思想中确立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确立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总之,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破除“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这“十重十轻”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体制机制创新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标志。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们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绩评价和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科学等,影响着科学发展的进程。继续解放思想,就要坚决摈弃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扫清障碍。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四种意识、深化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要增强市场意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坚决革除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弊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各类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百花齐放、万木争春。进一步完善资本、人才、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我们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走向市场,文化产业增加值近三年翻了两番多,成为生机勃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的软实力日益彰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要增强开放意识,完善开放发展机制。牢固树立“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理念,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带全局。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开放贯穿到其他战略举措和工作部署之中,向开放要资源、要市场、要活力、要动力,尤其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在大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方面有大思路大举措大突破。
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两转两提”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全面创新,切实解决好政府职能存在的“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放宽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条件,率先下放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限,率先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程序,率先实行外商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免费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推动了对外开放超常规发展。
四要强化导向意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研究改进过去那种重物轻人、重产值轻效率、重投入规模轻成本核算、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事业的片面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确保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继续解放思想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由于受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惯性作用等因素影响,我省目前经济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真正确立起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的发展思路,才能转得主动、转得有效、转得有力、转得坚定。
转得主动,就是通过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更大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积极推进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努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转得有效,就是通过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更大魄力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大力推进传统支柱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步伐。
转得有力,就是通过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所在,在更大范围深化改革开放,向改革要活力寻出路,向开放要动力借外力,在内力外力的共同作用中形成科学发展的巨大拉力。
转得坚定,就是通过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以更硬手腕推动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务必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比如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建立小火电退出市场补偿机制,实行“以大代小”,促进了电源布局的优化,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为“河南模式”。
第五,继续解放思想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解放思想的重要领域,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现阶段构建和谐中原的首要任务,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社会总体呈现出安定祥和新气象,重特大事故、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省公众安全感达到93%,大家都感觉,这几年是河南少有的比较太平的几年。但深入分析,目前的社会状况还不能说是“稳定状态”,而只能说是“稳而不定”状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影响和谐稳定的问题,如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重发展轻稳定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群众观念和法治理念还不强,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还不牢,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管理的方式还相对滞后,群体性上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强化群众观、法治观和共建观,努力实现全面、动态和可持续的和谐稳定。
一要强化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筑牢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作决策、定政策、部署工作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解决好“三就两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切实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要强化法治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筑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法治理念,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使法律手段成为执政行政的根本性手段。要加强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公正、文明、和谐司法执法,让人人能够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享受法律公正。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反映利益诉求。
三要强化共建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形成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要适应社会流动性加快、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新情况新挑战,在加强政府行政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中介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格局。
第六,继续解放思想要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干部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目前我省干部队伍状况总体是好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也有较强的科学发展意识和科学发展能力。但也不可否认,仍有一些干部的理论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难以承担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崇高使命,必须在解放思想中全面提高素质。一要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增强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二要积极实践,做务实型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体察民生民愿;坚持重大事情、重大问题靠前指挥、亲历亲为,真正做到抓落实不留余地、抓监督不留空白、抓整改不留死角;要多做少说、甘于奉献,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破难题、解民忧的事情,多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三要勇于创新,做开拓型干部。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开拓的精神。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克难攻坚的志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畏首畏尾,敢于正视矛盾、触及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创新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第七,继续解放思想要在创新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创新党的建设既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方面,又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是党保持先进性、永葆青春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动员亿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中原崛起宏大工程的关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新发展、新变化,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中原崛起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广大党员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骨干力量。
一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学会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来配置和运用权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抓好组织制度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
二要紧紧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根据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以“三级联创”、“双强”工程和实施“大学生干部计划”等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以搭建“金桥工程”为着力点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以抓组建、抓共建、抓服务、抓队伍、抓活动为载体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实现“五有两保”为目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以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协助和监督职能的方式方法为重点推进机关党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三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做到“忧、廉、勤、俭”。“忧”就是要忧国爱民,增强责任意识;“廉”就是要廉洁亲民,增强廉政意识;“勤”就是要勤政富民,增强发展意识;“俭”就是要俭朴为民,增强节俭意识。
四要紧紧围绕增强党的免疫力,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以改革统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廉洁兴省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四、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
解放思想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为实现中原崛起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一,要高度重视。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无时不需,无事不用,无处不要。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不断推向深入。
第二,要把握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措施方法,激发全省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因此,解放思想既不能偏离党的基本路线又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超越现实,既要善于扬弃又不能简单否定,既要鼓励探索又要防止头脑过热,切实做到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确保解放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第三,要创造环境。解放思想是思想的开放性、变革性、创新性活动,必须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人人敢创新、求创新、思创新、谋创新。要形成开明民主的良好气氛,虚心倾听不同声音,开明对待不同看法,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留心留意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火花,从中发现闪光点,选准着力点,使创新之火成燎原之势,使全民创业的热潮在中原大地涌动。要形成崇尚创新的价值导向,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让创新者思想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利益,使创新的激情永在,创新的源泉涌流。
第四,要广泛发动。省委决定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是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改革大深化、开放大带动、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为科学发展备足精神食粮和发展后劲。各级党委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提供保障。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领导机关要率先垂范,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注重发挥人大政协的建言献策作用,使“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成为全省上下的主旋律。各类媒体要把引导推动大讨论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大力宣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大讨论的进展情况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全面反映各地各单位解放思想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展现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呈现出的饱满热情和崭新风貌。
第五,要扎实推进。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推动进步。解放思想不能虚化、泛化,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发展实际,切实增强解放思想的务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勇于正视差距,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思考谋划,认认真真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解放思想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反对空对空、走形式,使解放思想成为干部群众打开思路的窗口,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好工作的动力,做到解放思想和抓好发展两促进、两不误,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同志们,解放思想创造历史,改变现实,开辟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开拓进取,不断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积极创造跨越发展新业绩,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
第二篇:市委领导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不平凡奋斗历程全市人民心血智慧结晶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基本建成了现代工业基地,全面增强了辐射和服务功能,滨海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这是全
市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温家宝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亲临滨海新区视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率先下放了天津港的管理权限,首批建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较早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所有这些,都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十多年来,我们把中央的精神与天津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
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之初,我们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大面积的危陋平房急需解决,很多国有老企业急需改造,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急需更新完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全市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坚持统筹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新区,明确提出了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的思路。这些年,市财政通过地方收入全留、税收返还、以港养港、专项补助等多种方式,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增强了新区快速发展的活力。我们着力提高新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区的载体功能,壮大新区的整体实力,预计到今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80亿元。建成了比较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建成了国际性的深水大港,建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建成了一批水电气热统一配套的公用设施,滨海新区的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内吸引和对外输出的双重作用更加明显,发挥着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
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优势产业
生产总值由112.3亿增至1500亿
我们结合全市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在新区培育和壮大了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群。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由当时的112.3亿元增加到1500亿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建立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始终是滨海新区的根本之策。我们大力建设开发区、保税区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对外开放功能区。预计到今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世界500强中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市的65以上。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
初步形成具有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
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新区的总体布局上,我们注重体现规划的先导性,制定了基础设施规划和总体规划,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在新区的功能定位上,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新区管理上,我们既强调加强统一领导,又注意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
十年重要启示:四个“坚定不移”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天津的综合实力,拓展了天津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事实充分表明,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是加快发展的制胜一招。认真总结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许多深刻的启示。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十多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推动工作,努力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在高度开放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准确把握大势,善于抢抓机遇,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不断增强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增强辐射力和凝聚力。
确定新区发展目标完善新区功能定位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以前瞻性的思维谋划未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辟未来。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促进天津发展和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确定新区的发展目标,完善新区的功能定位,必须认真借鉴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经验,必须充分考虑环渤海区域的特点和天津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新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四个“率先”做大做深新区文章
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一篇很大很深的文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行先试、锐意创新,在深化改革中发挥综合试验作用;率先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显著提高国际化程度,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率先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在加快区域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总起来说,就是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遵循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重要准则
全面构筑六大优势打造三大世界水平
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是滨海新区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准则。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和水平决定着滨海新区的未来,影响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我们要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构筑交通航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科技研发优势、信息服务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旅游休闲优势,努力做到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滨海新区的产业层次要处在世界先进水平,壮大提升已有的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形成科学布局、合理分工、衔接紧密的产业群,形成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高新技术引领的产业群,形成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群,在关键领域建成若干个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滨海新区的研发能力要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聚集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成为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滨海新区的航运功能、物流功能要处在世界先进水平,海港、空港、信息港的作用更加突出,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国内外货物大进大出的重要通道,成为联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枢纽。我们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全面加快新区建设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事关重大,举国关注。进一步搞好规划建设,时机宝贵,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多谋善断,真抓实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把滨海新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滨海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要珍惜资源、用好资源,特别要加强土地管理,合理使用土地,节约使用土地。新上项目要实行严格的技术、能耗、环保等准入标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好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处理好新区建设与全市发展的关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全市经济工作是“一盘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与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新区建设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统筹兼顾,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要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全市和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通过产业集聚、技术引领、功能辐射,成为强大的引擎,主动支持区县的发展,更好地带动全市的发展。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滨海新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以发达的第一生产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越是重视自主创新,越能聚集人才,越能实现人才的价值。我们要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千方百计吸引领军人物和尖子人才,形成雄厚的人才资源。
必须坚持高度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始终是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决定着新区的地位和作用。高标准、高水平,都离不开高度开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扩大开放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大胆探索,率先改革。要加大综合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到新区投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区面积大、单位多,既有功能区,也有行政区,健全富有新区特点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总的要求是:有利于维护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形成强大的合力,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管理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创新管理体制,关键在于建立能充分发挥新区整体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需求。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观念,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必须坚持服务第一
滨海新区既是天津的新区,也是环渤海的新区、全国的新区,必须打好服务牌,打好中华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和工作联系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合理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加强协商,沟通情况,真诚听取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巩固和拓展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要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新区真正成为成本低、回报高、最有吸引力的地区。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树立宽广的视野,主动把滨海新区放到全国和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中去考察、去谋划、去衡量,以更大的魄力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要把创新作为新区的灵魂,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战略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查找差距,集中精力干大事,努力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第三篇: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 1 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 2 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 3 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 4 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 5 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
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 7 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 8 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 9 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 10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 11 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 12 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 14 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 15 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 16 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 17 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 18 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 19 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21 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 22 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23 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24 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云南的美好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
2010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
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
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
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
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云南的美好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孙春兰原稿)
在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2日)
孙春兰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任务,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 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好这次全会,对于团结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 策部署,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任务,推动福建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今 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和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等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 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迅速传达学习并及时对全省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 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学习会、研讨班、专题调研等活动,深入领会总书记提出的抓住‚两个重大历史机遇‛,以‚三个更加‛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 ‚三个切实‛的要求,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省委不失时机地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实现跨越发展上来,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开展对九个设区市工作检查,通过互看互比互学,在全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 围,增强了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省委各位常委分别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开展了17项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交本次全会的《若干意见》。
二是加大力度,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持 ‚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年l-6月,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61.87亿元、增长15.5%,工业增加值2863.84亿元、增长21.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61.20亿元、增长 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80.8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总额498.45亿美元、增长42.8%,财政总收入1032.93亿元、增长25.7%,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省36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6亿元,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近90%。围绕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的实施,加快建设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9.73亿元,同比提高92.2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增速较快。‚6〃18‛成功对接5千多项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严格产业政策,下大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明确时限关闭‚五小‛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21个 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
点,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陆续启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有序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环三都澳、古雷半岛、武夷新区等十大重点发展区域,发展 壮大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石化项目已启动,PX、PTA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厦门湾、湄洲湾、福州港口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厦门经济特区扩区到全市获国务院批准,并同意厦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实施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七大举措,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 197项,增长77.5%,服务业合同外资增长1.1倍。加快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新兴市场出口显著增长。
三是发挥优势,闽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赋予其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成立‚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实验区总体规划上报待批,组建四大投资公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近三年安排投资900多亿元,推进50项重点项目。目前,台湾产学研各界对平潭开放开发的‚五个共同‛模式积极认同,希望参与建设共同家园。大力推动闽台多领域合作交流。研究制定加快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意见,认真落实部分特定区域合资项目核准特殊政策,引进台湾友顺科技、鼎元光电等一批重大台资项目,闽台贸易额达51亿美元,增长78.6%,加快建设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第二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规模、参与人数和涉及领域都超过了首届。省经贸文化交流团成功赴台参访,进一步增进了闽台亲情、友情和乡情。
四是为民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实效。我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安排134.7亿元财政资金投入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上半年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达80%以上。扎实推进‚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一步提高,新农保试点扎实推进。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38元,最高上调达45.8%。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实现‚双过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4%和10.l%,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和6.7%。大力扶持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20个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32个革命老区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其他部委给予的支持政策也已陆续兑现。省里对革命老区在统筹省级资金时实行同等优先,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给予重点倾斜。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认真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要工作,确保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顺利举办,组织开展校国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督促企业改善用工环境,进一步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有力开展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6月,我省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全省9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受到严重损失。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转移群众103.84万人,妥善安臵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大力抢修基础设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省委省政府在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又安排省级财政性资金2.37亿 元投入抗洪救灾,并迅速组织灾后恢复重建,确定由福州、厦门分别对口支援三明、南平,及时出台支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灾毁耕地复垦等多项政策措施。在抗洪 救灾斗争中,全省党政军民团
结一心,众志成城,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宝贵的抗洪救灾精神。
五是服务发展,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总结收尾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意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抗洪救灾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我省《实施意见》,研究加强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开展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出台引进、培养、服务人才的三个政策性文件。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保持惩治腐败力度,深化源头预防工作,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力。1-6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件2995件,同比上升0.10%,其中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62件,同比下降8.82%;挽回经济损失4557.47万元。
今 年上半年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 府、政协和工青妇等各人民团体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发 展后劲还显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仍然要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 盾和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减缓苗头、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出口持续增长压力较大、群众收 入增长不快等问题,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推动跨越发展
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这 是省委对全省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意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来 闽考察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完全符合福建的实际,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学习贯 彻,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了这个《意见》。我们要认真落实好《意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福建跨越发 展。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先行先试,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导和动力。最近,贾庆林主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只要是有利于加快海西建设的,有利于加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都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特别指出,‚如果福建经 济总量达到或超过台湾的水平,福建在闽台合作中的发言权就会更大,在两岸关系上的影响力就会更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也会更重要,我们做对台工 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也就更加坚实‛。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努力以先行先试为先导和动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从 天津经验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关键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发展思路,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天津以滨海新区开发开 放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津经验不仅给我们以启示,也给我们以信心。天津能办到的,我们福建也应该能办到。
我 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探索、创新创造,营 造敢闯敢试、奋发进取、激情创业的环境氛围。以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 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办祛,切实把中央给予我们的政策用足、用活、用好。
要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抓紧准备,先行试点,争取率先落实ECFA的早收清单和有关内容,为全面正式实施提供示范。要加强研究,继续推动不同阶段、相关领域的闽台合作先行先试内容列入ECFA补充协议,努力巩固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加快转变,这是各项工作的主线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成效。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当 前,我们正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上,又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后金融危机时 期,为重塑长期竞争优势,各国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 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已成为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福建发展要融入世界潮流,就必须 充分利用世界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利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导致外需增长放 缓,我省经济外向度较高,必须把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转到外需与内需并重、消费与投资并重;我省资源能源相对紧缺,必须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找到更多办法、更好举措,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 际国内的经验充分证明,早转要比晚转好,快转要比慢转好,主动转要比被动转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立 足高起点、瞄准制高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壮大 创新主体,丰富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机制,聚集创新人才,集中力量攻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要保护生态 资源,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强节能降耗减排,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力争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5年内形成 50家 百亿企业和若干千亿产业集群。以有效措施搞活国企、壮大民企、引进央企、配套外企,生成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符合产业政策、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项目,鼓励和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
机制、协调会商推进机制、联手督察机制、考核通报机制,十大新增长 区域每年都要有若干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重大项目滚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民生优先,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臵,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继续办好为民惠民实事。优先安排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围绕就业、医疗、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重大民生领域,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住房、医疗保障覆盖面,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要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特别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我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率先缩小教育发展差距。要抓好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有关地方和各职能部门要立足实际,通力合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省里确定的支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灾毁耕地复垦等各项政策措施,要抓紧实施,落实到位,主动研究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好事办好。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我 们正处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时期,必须把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建设的方向,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 群众权益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党建科学,这是各项工作的保障和支撑。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拼搏、高效务实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各行各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自觉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要针对不同基层组织的特点,全面推广‚168‛工作机制,实施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使基层各类组织和各类队伍争创有目标、干事有舞台。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建立和完善符合福建实际、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最近,习近平同志提出干部选用的‚四有论‛,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他 批评一些干部在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习近平同志特别提出要重视对 庸官、懒官的治理。庸官、懒官最大的特点,是散漫拖沓、暮气沉沉。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党就会失掉在艰巨复杂的革命、建设、改革考验中形成的蓬勃朝气、昂扬 锐气、浩然正气,变得迟钝、保守甚至麻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最后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要像治理腐败一样,加大治庸、治懒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要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少发文,多于事。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制、领导问责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我省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日新月异,肩负的任务繁重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跨越发展,开创‚十二五‛时期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