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

时间:2019-05-14 00: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

第一篇: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十三)第六部分

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市场经济就是主要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2.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体系的完善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市场运行的有序性。

3.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建立包括商品和资本、劳动力、土地、房产、技术等要素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系。

4.有序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保证公平交易。有序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主体的有序性;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的有序性;三市场正常运营的外部环境的有序性。

5.我国建立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会造成经济生活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总体结构合理;不能解决外部不经济行为;难以兼顾非盈利公益事业的发展。

7.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含有价格、供求、竞争三个市场要素。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形成的自动的有机联系的调控系统。

8.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是“看不见的手”。9.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自动调节功能。

10市场机制实现的条件:一是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主体;二是充分的市场竞争;三是灵敏的市场信号。

11.经济学中所说的供给是在一段时间里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有多少某种商品或劳务可供出售。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成本、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的租税政策。

12.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指的是想要拥有某种东西的欲望,以及为了取得这种东西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意愿和货币能力,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效用、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收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预期的该商品和其他商品将来的价格。13.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商品的供给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趋于平衡的客观必然性。供求机制是供求规律在市场运动中发挥的具体形式。

14.供求机制包括供求决定价格机制和价格调节供求机制。

15.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天然属性,也是作为商品经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

16.市场规则就是关于市场活动诸主体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市场以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的市场运行的具体管理规则,具体分为市场主体的管理规则、市场客体的管理规则、市场行为的管理规则。

17.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一是市场经济本身的特性要求法制建设;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求;三是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内在要求。18.市场主体的类型:企业(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居民(个人)(重要微观主体之一)、政府(通过政府的经济职能所表现出来的)、市场中介组织。

19.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利,即必须具有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

20.市场中介组织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价格或质量评估机构、资信机构和检验机构。

21.现代企业制度特征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2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就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法人治理结构。

23.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24.市场体系就是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的、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体系。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全完备的市场体系。25.市场体系的基础范畴是市场。

26.建立市场体系的目标:开放的市场;保证公平竞争;消除行业垄断;规范市场行为。27.市场分类: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经理市场)、金融市场(货币、资本、外汇、黄金市场)、其他市场(房地产、地产、建筑、技术、信息、产权市场)。

28.政府的经济职能:保障职能、参数调节职能(经济杠杆中的财政、税收、价格、利率、收入分配等)、间接的资源配置职能。

29.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是适应经济成分多元化的需要。

30.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社会公平。

30.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金融、产业、收入分配政策。

31.货币政策分为三类: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

32.产业政策是国家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3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主体形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34.多种分配的具体类型: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经济收益分配、按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福利制度分配、农村承包户的收入分配。

35.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多种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的基本要求。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必然是两极分化吗?(错误的,体现效率、公平,财政调节、税收调节、社会福利保障分配)

37.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权利与义务统一;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政策统一。

3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国际经济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2.进口大于出口叫贸易逆差,出口大于进口叫贸易顺差。

3.国际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对等贸易、易货贸易、租赁贸易。4.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中所施加的各种影响措施,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照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可以把国际贸易政策分为三大类:自由国际贸易政策、保护国际贸易政策、公平国际贸易政策。

6.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允许其自由竞争。1860年至20世纪初的英国的贸易政策比较接近于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和自由贸易政策相对立的贸易政策,它是指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干预贸易商品生产和贸易活动,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或限制出口的目的;公平贸易政策分为基于国际规则的贸易规则和基于单边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总体上讲倾向于自由贸易)

7.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发展的。1948.1.1起“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生效。

8.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议是1995年12月12日正式退出。9.世界贸易组织职能:多边贸易规则的管理组织;成员的谈判场;争端解决机构;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机构。

10.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所有各方限制和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提高本国市场的准入度)、透明度原则(各成员方一切影响活动的政策和措施都必须及时公开,以便于各方的政府和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允许例外和差别待遇原则。11.台湾为何能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成员包括国家和单独关税地区。12.所谓国际金融,是指通过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即国际汇兑),在国际之间实现的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

13.外汇市场业务种类:分为现汇业务、期汇业务、套汇业务。14.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单位兑换另一国货币单位的比率。

15.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不同货币所具有或代表的价值。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程度、利率水平、国际储备。

16.本币贬值,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本币升值,就会刺激进口扩大,限制出口发展。17.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一年以上)和黄金市场。18.国际金融组织包括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职能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用,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世界银行集团IBRD(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性贷款、资助其兴办特定的长期建设项目)、国际开发协会IDA(专门向低收入的国家提供贷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以下)。国际金融公司IFC(限于会员国的生产性私营或公私联营企业)。

19.亚洲开发银行,宗旨: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协调会员间的经贸政策,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2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包括长期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贷款)和短期资本流动。

21.国际金融贷款不以直接营利为目的,具有援助的性质专项贷款。国际银行贷款是以直接 盈利为目的的,利率较高,不带任何援助性。

22.跨国公司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控制和决策。23.跨国公司选择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

24.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国际投资合作、资本借贷、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利用外援。25.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宣告成立(APEC,目前2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1年11月加入。

2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27.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28.经济全球化它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而且对政治也产生影响,有正负面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篇:002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二)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二)哲学复习考试知识要点

(二)31.认识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3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直接性。

34.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深刻性、抽象性和间接性。

35.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辩证统一。

36.客观性是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所以真理又叫客观真理。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3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8.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3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判断任何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靠实践,实践作为区别真理和谬误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说是确定不移的,因而是绝对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这句话是错误的,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真理观。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如骗术对骗子有用,但不是真理;法轮功对李洪志有用,但不是真理)。凡没有反映客观事物的都不是真理。

40.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

4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

4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4.地理环境是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二者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45.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4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其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更替。

47.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4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意识形态和各种因素之间怎样相互影响,最终还是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4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二者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0.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特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51.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剧作者,领袖是剧中人)(英雄的产生是偶然的)、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形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体现经济运动的必然性。

52.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过程的真正主体。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54.唯物史观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从未否认个人创造活动的作用,而是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个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55.社会进步包括两种含义:一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二是一个社会形态内部的演变发展。

56.社会进步的实质是社会有机体的内在活力的充分表现。

57.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其前进运动的具体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甚至历史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停滞和倒退,然而这并不能改变社会进步总的历史趋势。

58.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满足程度。

59.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属性。60.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61.在历史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变革实践中,人自身也获得改造、发展与进步,并克服各种异己力量,最终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6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3.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和价值目标。

第三篇:006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六)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六)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有新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已经具有形成新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已经具有形成新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的主观条件(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宝贵的实践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四阶段。萌芽: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科学地认识和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理论。成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论持久战》(1938年5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十二大补充)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8.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9.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六大基本特点: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着;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作用;三是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后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专政;四是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五是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六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0.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 1 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1.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它许多特有的优点。最具革命性、比较有觉悟、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盟友。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12.资产阶级有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买办资产阶级总体上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两面性)的阶级。

11.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革命队伍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12.中国革命在第一阶段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义革命相比,“新”在哪里呢?毛泽东认为,一是时代不同(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二是领导权不同(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三是前途不同(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13.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1956年)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5.1928年10月、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6.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阵地。17.《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8.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其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19.毛泽东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地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用民主的方法教育人民,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同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问题,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21.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3.1927年8月7日,在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毛泽东鲜明地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5.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实行人民战争。民众的力量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26.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诱敌深入”的原则。

27.农民是无产阶级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一定 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28.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29.共产党要取得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首先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30.实现党对同盟者领导的重要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褔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加强政治教育。

31.毛泽东把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作为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原则。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标。

32.在同统一战线内部的资产阶级顽固派的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自卫、胜利和休战原则,就是有理、有利、有节。

33.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4.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政策策略是党和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

35.制定政策策略的基本依据和原则:要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要有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要走群众路线;要有所区别;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37.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专政)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民主)。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则分为不同的情况。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

38.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用民主的方法并不排斥强制性措施。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39.1956年9月党的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0.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41.1939年10月,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42.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最高目标和历史任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建设。政治路线确定后,党的建设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要用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党的建设工作。

43.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44.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世界观问题。

45.整风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整风是在全党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46.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47.毛泽东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标,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48.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指出,我们党的干部路线,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和使用标准。49.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50.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生动地体现了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1.毛泽东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5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党执政以后的新考验,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3.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54.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55.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56.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57.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民主原则。5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59.“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去研究。60.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基本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是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6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2.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和建设,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第四篇:021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二十一)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二十一)

科学技术、民族、宗教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指明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方向的热力学定律,指出了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的理论是(B)。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分子运动论 D电磁理论

2.太阳系九个行星中离它最远的是行星是(D)。A木星 B火星 C海星 D冥星

3.大气层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A)。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氩气

4.携带遗传信息的RNA被称为(B)。A.nRNA B.mRNA C.dRNA D.aRNA 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是(A)。A.水 B.核酸 C.蛋白质 D.糖

6.最小的原子核是(D)。A.中子 B.电子 C.介子 D.质子

7.设置(C)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完成全球信息传递。A.1 B.2 C.3 D.4 8.人类的第二环境是(B)。A.陆地 B.海洋 C.太空

D.外层空间

9.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当达到(C)时就可以飞出太阳系。A.第一宇宙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 C.第三宇宙速度 D.第四宇宙速度

10.氏族是以(A)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A.血缘 B.地缘 C.部落 D.非血缘

11.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是(B)A.自然界 B.氏族制社会 C.部落

D.人们的认识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大气层中含量最高的两种气体是(BC)。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氩气 E氢气

2.化学键通常分为(ACD)。A.电价键 B.质子键 C.共价键 D.金属键 E.中子键

3.被称为“长寿命粒子”的是(ABD)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中微子 E.介子

4.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以归结为(ABDE)这些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A.引力 B.弱力 C.辐射力 D.强力 E.电磁力

5.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由(ABCDE)等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 E.英国

6.现代计算机的硬中央处理器由(BC)组成。A.CPU B.运算器 C.控制器 D.存贮器

E.输入输出设备

7.3C技术是指(BCD)。A.生物技术 B.通信技术 C.电脑技术 D.控制技术 E.微电子技术

8.按材料的组成,通常把材料分为(ACDE)。A.金属材料 B.无机金属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复合材料

E.无机非金属材料

9.20世纪的四项重大发明是(ABCE)。A.原子能 B.半导体 C.计算机 D.纳米技术 E.激光器

10.民族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ABDE)。A.民族共同语言 B.民族共同地域 C.民族共同文化生活 D.民族共同经济生活 E.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11.民族同化的主要类型有(CD)。A.融合同化 B.强迫同化 C.压迫同化 D.自然同化 E.自由同化

12.民族问题的特点有民族问题的(ABCDE)。A.普遍性 B.复杂性 C.敏感性 D.国际性 E.长期性

13.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ACD)。A.自然根源 B.经济根源 C.认识根源 D.社会根源 E.文化根源

14.我国宗教的特点有(ABCDE)。A长期性 B.群众性 C.民族性 D.国际性 E.复杂性

三、判断正误

1.最具稳定性、最持久和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特征是民族共同语言。(×)2.民族和国家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成长和发展的。(√)

3.民族问题比阶级、阶层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广泛、更复杂。(√)

4.毛泽东指出:“首先是阶级的消亡,而后是民族的消亡,而后是国家的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阶级消亡、国家消亡,尔后才是民族消亡)5.民族差异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外在环境。(×)6.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最高形式是军事对抗。(√)

7.在不同的时代中,民族问题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8.隋唐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的开端。(×)

9.各民族在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均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的。(√)10.民族平等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概念。(√)

11.邓小平指出:“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不赞成共产党一些主张的人,都不要大团结。”(×)(都要大团结)12.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3.经济问题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1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消灭。(×)(基本消失)

15.“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基本看法。(×)16.共产党员可以信仰宗教。(×)

17.外国人可以携带自用的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和其他宗教用品进入中国国境。(√)

第五篇:012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二)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十二)中共党史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把中心工作放在了领导(D)上。A学生运动 B青年运动 C农民运动 D工人运动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主力军是(C)。A中国农民阶级

B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 C中国无产阶级 D中国小资产阶级

3.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是在(D)上做出的。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瓦窑堡会议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A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

C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实现科学的现代化

5.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B)。A《哲学的贫困》 B《共产党宣言》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资本论》

6.党的(C)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A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B党的民主生活制度

C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D党内生活制度

7.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主要是通过(B)。A党员、干部模范行动来实现的

B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实现的 C通过用法律管理国家实现的 D通过一系列制度管理国家来实现的 8.党性是(A)的集中表现。A阶级性 B先进性 C理论性 D党内规范

9.党内监督的重点是(B)。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B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C党的基层组织

D党组织的所有党员

10.党的纲领和路线是(C)。A是党团结的思想基础 B是党团结的组织基础 C是党团结的政治基础 D是党团结的制度基础

11.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特别是“六·三”以后,(C)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A青年学生 B知识分子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12.“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这是(D)在1929年10月提出来的。A毛泽东 B朱德 C刘少奇 D周恩来

13.党的十二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B)。A提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B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提出了党在生产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14.邓小平南巡讲话围绕了一个首要的理论问题是(A)。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 C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D“三个有利于”的问题

1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党的哪次大会的主题(C)。A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

B1992年10月12-18日党的十四大 C1997年9月12日-18日党的十五大 D2002年11月8日-14日党的十六大 16.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根本的工作路线是(D)。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D群众路线

17.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决定因素是(B)。A党的领导班子 B党的干部 C党的组织

D党的全体党员

18.民主集中制是党的(A)。A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B一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C特殊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D具体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19.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句涉及党的生死存亡名言是(D)。A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B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 C党内民主

D执政党的党风

20.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教育是(B)。A关键 B基础 C关键 D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的组成人员是(BCD)。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李达

2.1956年6月形成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简称“一化三改造”,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是对(ACD)的改造。A农业 B工业 C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3.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认定为(ABCD)。A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B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D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ABCD)。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D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5.党的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四项基本要求是(ABCD)。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6.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ABCD)。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ABCD)。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8.党的纪律具有的特性是(ABD)。A自觉性 B严肃性 C规范性 D统一性

9.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基础上的统一包括(ACD)。A思想统一 B行动统一 C政治统一 D组织统一

10.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原则是(ABCD)。A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党内实事求是 B认识党内矛盾的性质

C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D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错误的是(ABD)。A1919年的“五四”运动 B192年7月中共的成立

C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的“一大”

D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典礼

12.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上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指出的两类矛盾是(C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3.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南巡讲话中提出 “三个有利于”是(AC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祖国统一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C),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自我批评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领导机关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的群众观点是(BCD)。A一切向党负责的观点

B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16.党的十六修改过的党章提出的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ABCD)。A坚持标准 B保证质量 C改善结构 D慎重发展

17.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A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8.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党风建设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问题是(ABD)。A思想、学风 B工作和领导作风 C社会风气和会风 D干部生活作风

19.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所要坚持的原则是(ACD)。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 B互相监督 C互相尊重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20.党的十六大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追求科学性

三、判断题

1.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我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局部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运动。(×)

3.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4.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5.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但是还没有提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6.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7.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实现好。(√)

8.毛泽东指出:“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9.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建立严密完备的监督制度,形成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10.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收复了湖南、湖北等,攻占了武汉等中心城市,把革命势力从广东珠江流域推进到黄河流域。(×)11.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12.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主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3.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4.党的十二大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就是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纲领。其中提出的战略重点是农业、工业、能源和交通。(×)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6.列宁指出:“党的领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是一个稳定的领导集团。”(√)

17.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的部分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18.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强调,“四个服从”中,最为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19.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专指是保持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下载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01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08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八)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八) 邓小平理论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番号填写在括号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

    004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四)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四)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复习考试知识要点 1.生产方式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

    005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五)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五)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

    01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七)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七) 第八部分管理 管理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行政通常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对政务的研究、判断和推行。行政管理指的是政府利用合法权力,......

    00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七)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在和平......

    02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二十三)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二十三) 四川发展战略 “四川发展战略”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四川经济和社......

    018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八)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八) 管理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各项行政改革,最终都是为了(D)。 A精简机构 B节约经费 C任人唯贤 D提高行政效率 2.我国行政管理活......

    016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六)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六) 法律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法是(B)的体现。 A社会共同意志 B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意志 C统治阶级中某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