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防止和预防井下生产过程中顶板冒落和片帮事故的发生,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巷顶板安全管理。3 措施
3.1冒顶片帮事故一般是由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
3.2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重视井巷的支护与维护工作。为防止松软岩层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冒落,要使永久支架落后于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3米,如顶板很松软时还需要缩短,同时在永久支架之间还必须架设临时支架。
3.3做好顶板鉴定与分级管理工作
3.3.1根据顶板岩石的软硬和稳固程度、地质结构和破碎程度、采场跨度大小、顶板原矿的透水性等不同,将顶板分为下列三个级别:
一级顶板: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均立为一级顶板。1)、岩质疏松、层、节理发育。
2)、有较大的断层或较大的地质构造错动,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角锥体(三角体)。
3)、矿体中等稳定,但顶板破碎现象或有假顶。4)、采掘面接近顶柱。5)、有渗水现象。
二级顶板条件:岩质坚固、层、节理比较发育,有时亦形成小型角锥体或局部渗水现象。
三级顶板条件: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育,只有少数小断层,形不成角锥体。
3.3.2对顶板鉴定的要求:
1)每个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必须根据顶板级别要求进行检查。2)用书面说明支护方法、开采顺序、顶板级别和安全技术措施。3)地质人员对采场地质情况进行素描和编录,在测绘图上标明断层、岩脉及大的层、节理的部位、方向,以供顶板鉴定之用。
3.4做好顶板鉴定与分级管理工作 3.5对顶板检查的要求:
1)当班班长班组安全员对一级顶板的检查,每班应不少于两次,第一次应在作业前进行,检查后向作业人员提出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第二次检查应在班中或班后进行,主要是复查清理情况及顶板安全程度,并将检查结果报告井下值班领导,并填写记录。对二、三级顶板每班检查一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均应下达安全整改通知书。
2)主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对一级顶板的采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生产技术部主任、安全部主任每半个月至少检查一次,矿山管理人员及地、测、采矿技术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3)现场作业单位必须设专人(至少两人)负责顶帮检查,定期下井检查处理各自生产中的天井、溜井、运输巷、作业面顶帮岩石,以防冒顶、片帮伤人。排险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同时作业,不准单人作业,排险顺序必须由人行道开始,逐次向前推进,爆破后未经爆破人员检查,排险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4)各采掘工、爆破员、出渣工等下井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检查各自作业面的顶、帮岩石并清理后方可作业。
5)在不稳定岩层中施工时,永久支护应根据现场需要,及时做好临时支护,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6)每次爆破后,对工作面的顶板边帮必须由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共同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检查和敲帮问顶,排除险情,确认顶板边帮安全,并在顶板边帮管理台帐上签字后,才能组织从业人员生产。
3.6及时处理采空区,预防地压危害,防止大冒顶事故发生。
3.7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采矿设计要求留足矿柱和安全隔离层。3.8顶板边帮安全管理和检查,要建立专用台帐,每次检查都要做详细记录。3.9凡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都要实行责任调查,如因不按规定管理好顶板边帮和由于敲帮问顶的检查不认真、不细致而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引用文件:《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5 记录
记录名称
保存期限
保存部门 顶板分级检查记录
2年
安全部
第二篇: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井下作业环境必须建立在稳固的顶板之下,而顶板岩石性质的差异又很大,因此,为了保证井下作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冒顶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井下掘进与回采作业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3.术语
顶板:分巷道顶板和采场顶板两种。巷道顶板是指由巷道墙面支撑并在两墙面之间的上部岩石或矿石的总称,通常有三心拱,半圆拱等形状;
4.主要职责
4.1地测部负责将顶板按岩石软硬程度不同进行分级,组织人员编写相关管理制度。
4.2安全监督管理处(以下称安全监督处)负责监督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4.3工区安全员、安全监察员、工程技术人员、找顶工、支护工等井下作业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并严格执行顶板分级管理制度。工作内容及程序 5.1顶板的分级
5.1.1按岩石稳固性对顶板进行分级 1)(Ⅰ级)开挖后稳固、无坍塌或经撬检后无大块围岩。特征有:单一岩性,均质块状;风化不明显;节理不发育。
2)(Ⅱ级)开挖后围岩脱落或经检撬法难以处理。特征有:岩体构造呈块状;节理不发育,但有较大裂隙;受地压或震动后出现各种结构的危岩块。
3)(Ⅲ级)开挖后较稳固;长时间会出现危害脱落或局部倒塌;受爆破影响有危险脱离。特性有:岩体构造呈块状且破碎;一般风化不明显;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
4)(Ⅳ级)开挖后极易倒塌,有时突然脱落或一层一层脱落。特性有:岩体呈碎石状压碎构造;岩性复杂多样,构造发育;层节理发育,裂隙中有泥岩;各种软弱的蚀变岩浆岩;严重风化带。
5.1.2按顶板岩性的强度大小和冒落难易,对矿体顶板进行分级;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岩性复杂多样,主要有黄斑岩、泥质灰岩、裂隙发育的变质岩以及严重风化带,顶板易冒落。
2)中等冒落的顶板,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闪长岩及风化闪长岩,冒落后上部坚硬顶层呈悬空状态,随着悬空面积增大,产生初次来压,以及随后的周期来压,威胁顶层的稳固性。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中等强度的灰岩和矽卡岩,不随岩柱和邦壁垮落,但采空区悬空时间长,压力大,周期来压明显,需加强监测。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厚度大、整体性好的灰岩和坚硬的矽卡岩,这些顶板悬空时间长,面积大,平时来压小,突然来压大,可造成压垮工作面的严重冒顶事故。
5.2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5.2.1巷道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1)对于Ⅰ级岩体顶板,一般无需任何支护。
2)对于Ⅱ级岩体顶板,一般采用锚杆支护或支持支护。3)对于Ⅲ级岩体顶板,一般采用方式有三:临时支护跟上推进,不准空顶;用锚网永久支护;当冒落高度超过1.5米时,架棚支护。
5.2.2矿体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1)对于易冒落的松软顶板,由于其顶板支得住,放得下,比较稳定,因此易于管理,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来压和冒顶事故。
2)对于中等冒落的顶板,由于其随着悬空面积增大,产生初次来压,以及随后的周期来压,威胁顶层的稳固性,因此要加强监测,掌握初次来压和周期性来压步距和规律,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对于难冒落的坚硬顶板,由于其采空区悬空时间长,压力大,周期来压明显,因此必须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对于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由于这些顶板悬空时间长,面积大,平时来压小,突然来压大,造成的危害大,因此,为避免事故,常需充填接顶或封闭处理。
5.3采场顶板管理
5.3.1矿区每天由安全员对采场顶板、邦壁等部位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进行专项检查与隐患整改;做好季节性的顶板管理,发现顶板有异常,如突然渗水、有响声、裂缝等应立即停止作业,会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并查明原因,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作业。
5.3.2采场回采施工中,应对顶板稳定进行观测,按稳定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并分别制定出安全防范措施。
5.3.3采场回采时,采场浮石清理干净,敲帮问顶,对于松软破碎矿岩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轻对顶板的震动破坏作用,保证顶板稳定,发现悬拱应及时处理,严禁人员在悬拱下放作业。
5.3.4采场内暂时停止回采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矿岩自然冒落的措施
恢复生产时,各矿井负责人必须组织凿岩工、爆破工、安全员等到现场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
5.3.5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明显地压活动的采场,应有专人负责地压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现场实测、定期观测、积累资料,掌握地压活动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建档工作。
5.3.6 发现有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设备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5.3.7 矿石松散破碎及断层、节理发育不稳固的采场,对顶板必须加强支护、采用锚杆、锚杆金属网、长锚杆或用控制爆破与锚索联合控顶,在爆破后进入采场凿岩、装运等作业过程中,都必须注意观察顶板和支护发生的变化,发现冒顶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设备;经妥善处理后,方准恢复作业。
5.4 顶板浮石的检查与处理
5.4.1 工人进入工作面,首先要详细检查工作面15米以内及主要通道的顶板,发现浮石要及时处理,禁止冒险作业。
5.4.2 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每班至少对工作范围的井巷检查一次,发现浮石要及时处理。
5.4.3 对用检撬法不能处理的大块浮石,班组工人要及时向矿区报告,矿区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向健康安全环保部汇报,处理不好,健康安全环保部有权停止该工作面作业。
5.4.4 进入长期不用的旧巷道,要经过矿区批准,由矿区组织检查,发现问题要妥善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准工人进入作业。
第三篇: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各个采场在建设之初,由地质人员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其采场的顶板等级;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生产科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通知书中说明,下达给施工单位。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设计人员与生产科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各个中段的顶板隐患排查成员及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生产科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和各个中段的安全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生产科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科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采矿区队主持。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各个中段负责人要建立本中段“采场检查日志”,将检查的情况及处理意见、结果记录在“日志”内,生产科不定期的检查“日志”记录情况。
四、每个采场在提出设计时,地质人员和采矿设计人员应对顶板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安全程度进行鉴定并提出顶板管理措施。
五、切割施工时,除按设计留有临时矿柱外,还要随切割进展用木柱或木垛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六、在切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切割与漏斗开凿之间的关系,使之尽量接近。
七、切割层中临时矿柱的回采应随采矿和崩矿的推进逐步用中深孔一次崩掉。
八、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九、在采矿过程中.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面板的变化情况,可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
十、在同一矿房内,禁止凿岩和撬浮石平行作业。
十一、采场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十二、作业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敲帮问顶,发生空响时要及时处理。
十三、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十四、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及采准、切割巷道采取支护措施。
十五、工程地质复杂,有地压活动的采场,应有专业人负责地压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现场实测,定期观测、积累资料、掌握地压活动规律,作好预测、预报、建档工作。
十六、发现有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将人员、设备撤至安全地点。
****年**月**日
采场顶板专项治理方案
序言
目前-170水平南区各个矿房已形成,矿体基本以层岩为主,层理、片理、节理非常发育,产状非常不规则,主要以波浪形、倒三角形、褶皱形为主,这给我们的施工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下一步采矿工作重心又转入24#-29#采场的顶板不好控制、难以预防地段,这给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更大难度、更艰巨的任务。如何去预防事故的发生,解决管理上的不足、制度实施不力等问题已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作为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如何来看待这些存在的问题呢?又如何解决呢?随之任之、事后管理吗?我们都是乘凉在项目部的这颗大榕树下,她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欢天笑语、促膝长谈的港湾,我们更应该尽心尽职的去维护她。更应该明白我们是项目部核心力量、中流砥柱,是生产一线上的尖刀,是解决问题的排头兵。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前管理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思想,而齐抓共管是我们的手段,制度措施是我们的管理方向。思想、手段、方向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没有方向,我们就失去向前发展道路;没有齐抓共管,我们就是一盘散沙,谈何团结,谈何为项目部着想;没有事前管理总体思想,我们的安全意识就会原地踏步,就会偏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就会永远踏步于事后管理的局面,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局面还会再发生。
安全问题来不得疏忽大意,管理上来不得手软。我相信我们都清醒的认识到矿房顶板存在的隐患,但仅清醒,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关键的是要按制度措施共同赴之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效果,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作为。严格贯彻项目部会议决策精神,豪不手软,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一条安全纪律,隐患排查治理是我们落实安全责任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就是查找作业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监督检查各类作业规程、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查处“三违”现象,贯彻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管理
有效控制。
为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规范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生产过程的安全保证,必须标本兼治,才能根除侥幸心理,才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现依据项目部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列为9月份专项治理。重点治理顶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井下用电存在的问题。
计划安排如下;9月1日-9月15日为顶板管理专项治理;
9月16日-9月30日为井下用电专项治理;
一、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提出制度要求:
1、带班领导必须严格贯彻领导带班下井制度。
2、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确认制度,不安全不生产。
3、启用熟悉撬毛安全操作规程和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排险工。
4、要求排险工对 落矿采场全方位检查和处理,不留死角。
5、严格监督采矿员工是否按落矿方案施工。
6、严禁同一矿房存在多重作业。
7、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8、及时对滞空采场和有地压活动的采场通道围上护栏,并悬挂“禁止进入”警示标志牌或挂上红灯。
顶板隐患排查成员及安全员对采场的顶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或带班领导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人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对以难以解决处理的问题给予技术支持。
二、具体方案实施和相应的处罚细则
1、施工现场安全确认制。
1)、每班施工作业前,必须由施工队长或带班领导和施工人员共同对施工现场全方位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未能处理的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召开现场分析
会给予解决。(处罚细则:施工现场未经双方确认安全就盲目施工的,给予施工队长或带班领导扣发一分;施工班组处罚100元;通知相关负责人到现场而无故未去的罚100元)。
2、排险工处理顶板的规范要求及处理措施
1)、进入工作面要详细检查工作面有无残炮、残药、雷管等。如有应找爆破工及时处理。
2)检查顶板排险工作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并携带好照明用具,全面彻底敲邦问顶。
3)排险杆不得短于1.5米。排险时,排险杆仰角不得超过60ºC。4)检查排险时,应从外向里仔细检检查处理。
5)排险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持灯人不得站在排险工作人的前面,应站在斜后方,要相互配合,监督排险人员及注意顶帮变化。
6)排险时,必须站到稳固安全的地点进行,集中精力,注意落的石块不能碰伤自己和滚落伤害他人。
7)禁止站在下坡进行作业,应站上坡面,以免撬落的浮石滚动伤人。8)排险处理时,禁止有人从附近通过,并随时注意脚下碴堆是否移动。9)撬棍嘴要放在活石上面或侧面,不可放在活石下面撬,撬时向上抬,不可向下压,预防用力过猛,造成扑空跌倒。
10)排险作业前,应着重检查所撬浮石周围,有无因撬毛带动其他浮石的可能,以免对自己作业时产生危险。
11)主运输道、溜井口,天井口,巷道交叉口及滴水处,应仔细检查岩石的层理、节理构成,有无因撬毛而引起更大落盘危险。
12)有冒顶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报告,并撤出全部人员。13)、发现有更大落盘危险而又无法撬动时,应及时做好记号和记录,及时向施工队长或带班领导汇报。(处罚细则:违反规范要求给予经济处罚100-200元)
3、采矿员工控制顶板的规范要求和措施。
1)严格遵守凿岩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爆炸物品管理规定。
2)施工作业前,必须与施工队长或带班领导共同执行安全确认制,及时处理排险工留下的危险源标志,如放小炮处理或锁锚杆等安全措施。坚决杜绝冒险作业。
3)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确保间柱的平衡稳定,顶板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4)为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宜采用4m纤杆落矿,炮眼间隙控制在0.8m-1m之内。5)落矿方向应从下盘往上盘水平落矿,严禁倾角超过5°。(处罚细则:违反以上规定按100元-300元给予处罚)
为了突出专项治理的效果,规范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应尽心尽责,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齐抓共管。在执行执法检查处理过程,严禁来自任何一方的阻力。未尽事宜,按矿山规范和项目部有关制度执行。
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 高管营铁矿项目部 2011年8月31日
第四篇: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各个采场在建设之初,由地质人员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 出其采场的顶板等级;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技术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通知书中说明,下达给施工单位。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设计人员与技术部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技术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和各个中段的安全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技术部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 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采矿区主持。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各个中段负责人要建立本中段“采场检查日志”,将检查的情况及处理意见、结果记录在“日志”内,技术部不定期的检查“日志”记录情况。
四、每个采场在提出设计时,地质人员和采矿设计人员应对顶板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安全程度进行鉴定并提出顶板管理措施。
五、切割施工时,除按设计留有临时矿柱外,还要随切割进展用木柱或木垛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六、在切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切割与漏斗开凿之间的关系,使之尽量接近。
七、切割层中临时矿柱的回采应随采矿和崩矿的推进逐步用中深孔一次崩掉。
八、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九、在采矿过程中.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面板的变化情况,可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
十、在同一矿房内,禁止凿岩和撬浮石平行作业。
十一、采场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十二、作业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敲帮问顶,发生空响 时要及时处理。
十三、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十四、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及采准、切割巷道采取支护措施。
十五、工程地质复杂,有地压活动的采场,应有专业人负责地压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现场实测,定期观测、积累资料、掌握地压活动规律,作好预测、预报、建档工作。
十六、发现有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将人员、设备撤至安全地点。
第五篇: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一、一般规定
1、掘进巷道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遇到断层、破碎带等情况,需要改变支护方式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补充施工措施,经集体审批后方可执行。
2、架棚巷道支架规格及支设质量要符合规程措施规定,支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背紧背实,不得空顶空帮。金属支架棚梁接口处要有防掉棚梁的装置。棚腿两端必须焊接金属垫板,以增加与棚梁的接触面积和减少棚腿钻底量。棚腿要支到实底,腿窝深度不得小于0.2m,有水沟一侧至水沟底以下0.1m。使用U型钢或工字钢棚腿,要采取防止钻底措施。当底板松软或棚腿不能支到实底上时,棚腿下要穿鞋,鞋的材料、规格和使用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3、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靠近工作面10m内的架棚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并采取设撑杆等防倒措施。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及工作中,必须随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顶帮和支架情况,发现隐患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4、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放炮。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适当,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5、倾斜巷道的支架,必须有保证支架稳定的防倒措施,具体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6、要加强贯通巷道的顶板管理。对围岩破碎、顶板不好,压力较大的巷道,应缩小支架间距和最大临时控顶距,并加强临时支护。要提前排除被贯通巷道内的积水、瓦斯,提前支设抬棚,防止贯通时倒棚冒顶。
7、锚喷、锚杆、及锚杆加锚索等巷道支护,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采区地质说明书和采区设计,在对设计巷道工程附近巷道变形和破坏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原理,利用矿压力观测资料和围岩稳定性分类成果,运用锚杆支护理论和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数据,经综合分析研究,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和实测法等方法,作出该巷道锚杆支护设计。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要叙述计算过程和支护参数选取的根据。
(2)、采深超过400m的巷道支护、其锚杆杆体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5#钢(A5)螺纹钢筋或等强度螺纹钢筋等材料;杆体直径不小于18mm;杆体尾部需要作螺纹时,应采用滚压工艺或热处理措施,使螺纹部分的强度不小于杆体的强度;杆体的屈服载荷不小于7t,其螺母应选用配套标准螺母,强度与杆体相匹配,每500根抽检2根。锚杆托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钢板制作,其尺寸应不小于120×120mm或圆形直径为120mm,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应不低于设计锚固力,每500个抽检2个。
(3)、锚网应采用直径不小于3.5mm的冷拔丝制作的经纬网或菱形网,网片的宽度应与锚杆的排距相匹配,长度可根据巷道顶宽和拱的弧长而定,煤巷和半煤岩巷用的网格一般不大于60×60mm,岩巷锚喷巷道可根据岩性条件设计网格,一般不大于150×150mm。
(4)、钢带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A3#钢的圆形钢筋焊制而成,其宽度为60~100mm。
(5)、锚索应选用Ф≮15.24mm的标准钢绞线型锚索,其外端的夹紧装置应与钢绞线强度相匹配。
(6)、树脂锚杆锚固剂要符合原煤炭部MT146.1-95标准,根据设计锚固力的大小,可以作端锚、半锚或全锚。
(7)、锚喷支护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及配比、速凝剂的掺入量、水灰比等,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要求执行,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砂子和石子要用水洗干净。
(8)、锚喷、锚杆支护巷道要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设计断面形状施工,坚持画线点眼,实行光面爆破,拉线喷浆。锚杆位置,角度等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锚杆的间排距不超过设计100mm,孔深不小于锚杆体的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角度应垂直煤层顶板或巷道周边,偏差不大于150。
(9)、锚网支护巷道,两网片搭接长度要不小于60mm,并按设计要求连网,网片要拉紧,并要与巷道周边岩石密贴,应将两网片搭接处压于锚杆托盘和钢带之下。为便于网片搭接和连网,靠迎头的第一排锚杆可只铺网,不上钢带,待下一片网铺上连好后,再上钢带,并上紧托盘。
(10)、锚杆安装应使用锚杆钻机一次完成,锚杆螺母的拧紧用力矩,M18及以上螺纹的不小于120N.m,使锚杆具有初锚力。锚杆托盘点要密贴岩面,有网梯时要压紧网梯不松动,锚杆尾部外露长度不大于50mm。
(1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打钻前、挂网前,要将危岩活石及时处理掉。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
(12)、所购进的快凝水泥、树脂药卷,必须是经过有关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否则不准采购。失效的药卷严禁使用。
(13)、每安装300根锚杆或独立工程小于300根的,至少要选一组(3根)作锚固力检测,对重要工程适当增加检测组数。要求检测的锚固力不小于设计值的90%为合格,如检测其中一根不合格,需再抽查一组(3根),再达不到要求,上报总工程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检测,并现场记录,建档备查。
(14)、施工现场必须至少保持有一个合格的力矩扳手,对螺母扭矩进行检测,要求每班至少抽检一组(3根),由班组长负责检测,跟班检查员要班班抽查。
(15)、生产技术科要定期对锚喷巷道喷射砼的厚度进行检测,应用钻眼法测量,凡独立工程每50-100mm、大型硐室每10-25m须检查一个点,每点至少检测三个检查孔,当全部检查孔的喷层厚度75%以上符合设计规定,其它检查孔厚度不影响安全使用,且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的50%,该检查点为合格。如达不到要求,要采取复喷处理。喷射混凝土强度要按规定进行检测,其检测数据要存档备查。
(16)锚杆/锚喷支护巷道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原则上巷道每40—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当出现地质构造和巷道交叉口时,要增设数量。顶板离层仪的监测频度与距工作面的距离有关,一般正常生产情况下,在距工作面0—10m范围内,每班观测1次;在10—20m范围内,每天观测1次;在20—50m范围内,每三天观测1次;其他位置的每周观测1次;停工地点的每周观测1次;当出现顶板异常或构造时要适当加大观测频度。
8、料石砌碹巷道支护,除掘砌按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放完顶必须先找掉活石,控制好顶板,然后才可按施工措施要求立碹胎。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碹拱上部必须充填厚度不小于0.5mm的不燃物垫层。
(2)、对砌碹顺序、碹胎材料、结构形式、固定方法、放顶步距、一次砌墙长度和撤胎时间等,必须在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中具体规定。
9、溜煤眼和煤仓的施工,要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在作业规程中制定特殊的顶板管理措施。
10、顶板永久支护要杜绝采用木支护,若临时支护等采取临时措施采用木支护时,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相关规定。
二、临时支护
(一)、架棚巷道临时支护要符合以下要求:
1、新开门巷道支齐三架棚(锁口棚)后,要采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可用11#工字钢或15Kg/m钢轨制作。每根前探梁的固定点不少于3个,采用40T型溜子链条、联接环和螺丝连接,螺帽要满扣,用木楔打紧,严禁重楔。
2、前探梁的长度不小于4m,前探距离要根据循环进度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前探梁的根数,当棚顶净宽在2.5m及以下时用两根,大于2.5m时用四根,均匀布置。
3、前探梁上方用长度比巷道顶部毛宽小0.4m的木板梁(宽*厚=150×60mm)和小杆或板棚接顶,控制前探部分顶板。有条件时可将棚梁预放在前探梁上,接顶架牢。
4、采用木棚支护的巷道不能使用前探梁时,要采用点柱等临时支护控制顶板。临时支护方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炮掘迎头外10m内的支架,除了撑杆(拉杆)外,还要有其他可靠的防倒措施。因放炮打倒打歪的棚,必须待吹散炮烟后,从外向里,在支架和前探梁掩护下,敲帮问顶,逐架扶正,背牢架实。
6、在移动、支设前探梁时,要从外向里,在支架掩护下操作,严禁空顶作业。
7、巷道坡度大于25º时,要制定临时支护特殊措施。
(二)、锚喷(锚网索)巷道临时支护要符合以下要求:
1、锚喷巷道要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前探梁可用11#工字钢或15Kg/m的钢轨制作,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倒梯形,宽面朝上,防止前探梁滚动。每根前探梁不得小于2个吊环,吊环螺纹拧入长度不小于30mm。安装吊环的锚杆长度不小于巷道支护锚杆的长度,水泥药卷不少于3卷,锚固力不小于40KN,树脂药卷不少于2块,锚固力不小于64KN。
2、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大于1.2米。前探梁的长度、根数和接顶方式,可根据循环进度和巷道断面大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3、前探梁必须保持紧固有效,除锚杆锚到迎头无空顶或迎头喷浆外,不得取下前探梁。顶板铺网的巷道,要在移前探支架前铺好网。
4、固定前探梁吊环的锚杆必须在下一循环放炮前安装好。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其结构有无裂纹、开焊或变形,不合格必须立即更换。
5、迎头(含裸体巷道)要时时备足5架与本巷道断面相适应的架棚支护材料,当遇到松软岩层或破碎顶板时,要及时改为架棚支护。
(三)、砌碹巷道,要尽可能采用锚喷做临时支护。在围岩松软、压力较大或巷道支架变形严重处砌碹,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其它临时支护措施。若围岩较稳定,采用点柱做临时支护。砌墙及挖底槽时的护帮措施要在作业规程和措施中作详细规定,以防溜帮和落石伤人。
三、巷道新开门与交叉口
1、巷道交叉口,包括巷道内新开的所有大、小门子口,如壁龛、水窝、躲避硐、信号室、小绞车窝、泵站、配电点和两巷立体交叉口等。这些交叉口新开门前,必须有符合实际的开门口施工大样图,标明开门口的位置、开门口中线点到原有巷道导线点的距离、中线方向、门棚长度、中线到两帮的尺寸及叉梁长度等。如开门口是砌碹碹岔、则应设计相应的临时支护大样图。
2、新开门口的位置,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应避开断层带、岩石破碎带、老巷、三叉口以及实体煤与老空的交界处。
3、架棚巷道新开门口必须使用顺槽抬棚,顺槽抬棚可用不小于11#的矿工钢或不小于25#的U型钢制作,也可使用直径不小于150毫米的圆木制作,但不得使用桦木等脆性材料。抬棚腿不得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磨擦支柱,抬棚要同时托住开门口范围内及其两侧各不小于一架原棚梁。抬棚与棚梁、插梁间的空隙用木楔或木座要加紧、加牢,但不得重楔重座,插梁与门棚及棚腿接合处都要焊档板。当门棚净宽<2.6米时,可使用单门棚,当门棚净宽≥2.6米时,要使用双门棚,当顶板破碎压力大时,要视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加强支护的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将门棚支设牢固,可以采用锚杆配夹板等措施将交岔门口门棚两端加固紧牢。
4、架棚巷道开门要浅打眼,放小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基心及门口两侧岩体的破坏,若基心岩体破坏严重时,基心处要用小杆一层层正规架实接顶、背牢。门棚与相邻支架必须用小杆背牢,打上撑杆。不准有四不靠的门棚。
5、锚喷及锚杆支护巷道的开门口,要有加强支护的措施。跨度较大,压力较大的地点,如用锚索加固时要在措施中明确规定锚索的长度、数量、布置方式。
6、两巷道立体交叉净岩帽小于6米时,要制订专门加强支护的措施。
7、开门口形式的小绞车窝,门棚与门棚以里第一架棚的棚距不准大于0.3米,两棚必须互不关联,以防意外撞倒门棚时,影响小绞车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