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0: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第一篇: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也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业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般情况下,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服务在生产的同时,消费也即发生,两者的介入性与互动性较强。而制造业产品其生产与使用的过程是分离的,并且能够进入库存和进行多次交换。也正是由于服务业比制造业更为直接地面对客户消费,因此服务业受市场消费需求的波动较为敏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迅速。

(二)、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业满足的是非实物形态的消费需求,如教育、文娱、医疗、体育服务、公共服务,或是必须经由服务的传递才能实现的消费,如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这些服务本身都不可能形成库存。服务的一般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即时消费,因此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产业群、相对收入水平高和购买力强的消费人群是左右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服务业的个性差异化

服务业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产业,服务过程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型消费,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以及契合程度,因此服务的质量水平很难用规范、划一的行业标准去计量或评定,容易形成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优质服务和低质服务共存的局面。

(四)、服务业的收益递增特性

服务业的发展特性是形成一定的投资规模后,其收益呈现平稳增长。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来讲,中间投入的物质材料消耗比重较低,而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比重较高。在经营过程中,随着服务网络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逐渐规模化,服务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增值会带来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呈现递增发

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9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美国为 71. 7%,日本为 59. 9%,欧洲主要国家也都超过了60%,亚洲的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也分别达到了 50石%、52%、49. 9%和 44.5%,以后数年此比重还不断增长。而到199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增长到33%,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来看,1992年到 1998年间,中国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以上,这个水平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但与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相比,仍有落后。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之后,从1998年起第三产业对国家GDP的增长率贡献都有所提高,美国甚至也达到了2%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后列。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同时也落后于其它国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和其它国家相比也处于不利地位。1998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2%,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人均GDP收入还比美国低(1998年,按购实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平均GDP收入是3320美元)。与穷国相比,富国的服务业比重通常都比较高,因为随着平均收入增长,对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低比重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欠发达,因为即使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比中国还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以1998年为例,约旦、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分别是:约旦(平均国民收入3130美元)50%、牙买加(3210美元)58%、摩洛哥(3120美元)54%、菲律宾(3540美元)52%、印度尼西亚(2790美元)41%以及印度(1700美元)45%。

三、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原因分析

中国服务业的特点是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景象。这十年里,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遽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结果在过去十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1998、1999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每年都以10%增长。服务业有能力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可以提高价格,这种能力使服务业业主比工业同行出得起更高的工资,即使前者所雇佣人员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后者。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服务业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四、入世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入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入世意味着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幼稚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机遇。由于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对第三产业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一、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些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这种需求的扩张既可以由国内的服务供给来满足,也可以由国外服务供给来满足。在市场准入放松的情况下,外资服务公司会以其先进的营销手段与优良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对我们国内第三产业的增长的拉动效应则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一、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对生产性服务产生强烈需求,但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而近年来国外的生产性服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市场服务供给的短缺正好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机会。

2、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从1993年以来,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状况实际上是由一国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我国服务市场扩大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服务供给相对短缺,服务进口会有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太弱,而且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即我们是以附加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去换取发达国家高附加价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因此,我们服务出口额的扩大会大大低于服务进口额的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3、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人才是当代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内资企业争夺市场,还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他们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沙P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入世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的业务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

(二)、入世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机遇

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贸易而取得收益,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的条款,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安排,这将为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发展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1、通过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服务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现代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则越来越成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如金融、电信、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入世后,我国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放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同时会带来很多我们所缺乏的技术和设备,这不仅带动服务业的总量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与知识含量。

2、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新领域。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低,产业门类也不齐全,在WTO提出的140多种服务门类中,我们只能提供40多种。通过服务市场开放,可以引进我国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部门,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3、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可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也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1医务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旅游服务、外贸运命、对外工程承包、卫星发射等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对旅游L来说,市场的开放,中国与世界在商品、人员、金融等方面的流动巨加方便,将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需求。

4、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手垄断经营。我国一些重要服务部门的服务都带有很强的官商气息,消费者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对电信、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服务质量的投诉几乎天天见诸报端,但很多问题都是诉而未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打破垄断经营,改变市场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在生存竞争中,会迫使内资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五、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一)、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

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具有交通、商贸、旅游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行业。

(四)、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公司。

(五)、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各种方式进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

(六)、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

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七)、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上述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八)、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

(九)、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资。

(十)、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

(十一)、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服务业竞争力:一个理论以及对服务贸易与零售业的研究》 王小平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如何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外经贸部 经济贸易网 2003年3月21日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5年3月5日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李广卿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也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业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般情况下,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服务在生产的同时,消费也即发生,两者的介入性与互动性较强。而制造业产品其生产与使用的过程是分离的,并且能够进入库存和进行多次交换。也正是由于服务业比制造业更为直接地面对客户消费,因此服务业受市场消费需求的波动较为敏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迅速。

(二)、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业满足的是非实物形态的消费需求,如教育、文娱、医疗、体育服务、公共服务,或是必须经由服务的传递才能实现的消费,如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这些服务本身都不可能形成库存。服务的一般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即时消费,因此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产业群、相对收入水平高和购买力强的消费人群是左右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服务业的个性差异化

服务业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产业,服务过程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型消费,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以及契合程度,因此服务的质量水平很难用规范、划一的行业标准去计量或评定,容易形成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优质服务和低质服务共存的局面。

(四)、服务业的收益递增特性

服务业的发展特性是形成一定的投资规模后,其收益呈现平稳增长。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来讲,中间投入的物质材料消耗比重较低,而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比重较高。在经营过程中,随着服务网络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逐渐规模化,服务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增值会带来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呈现递增发

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9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美国为 71. 7%,日本为

59. 9%,欧洲主要国家也都超过了60%,亚洲的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也分别达到了 50石%、52%、49. 9%和 44.5%,以后数年此比重还不断增长。而到199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增长到33%,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来看,1992年到 1998年间,中国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以上,这个水平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但与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相比,仍有落后。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之后,从1998年起第三产业对国家GDP的增长率贡献都有所提高,美国甚至也达到了2%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后列。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同时也落后于其它国家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和其它国家相比也处于不利地位。1998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2%,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人均GDP收入还比美国低(1998年,按购实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平均GDP收入是3320美元)。与穷国相比,富国的服务业比重通常都比较高,因为随着平均收入增长,对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低比重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欠发达,因为即使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比中国还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以1998年为例,约旦、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分别是:约旦(平均国民收入3130美元)50%、牙买加(3210美元)58%、摩洛哥(3120美元)54%、菲律宾(3540美元)52%、印度尼西亚(2790美元)41%以及印度(1700美元)45%。

三、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原因分析

中国服务业的特点是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景象。这十年里,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遽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结果在过去十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1998、1999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每年都以10%增长。服务业有能力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可以提高价格,这种能力使服务业业主比工业同行出得起更高的工资,即使前者所雇佣人员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后者。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服务业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四、入世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入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入世意味着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幼稚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机遇。由于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对第三产业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一、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些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这种需求的扩张既可以由国内的服务供给来满足,也可以由国外服务供给来满足。在市场准入放松的情况下,外资服务公司会以其先进的营销手段与优良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对我们国内第三产业的增长的拉动效应则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一、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对生产性服务产生强烈需求,但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而近年来国外的生产性服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市场服务供给的短缺正好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机会。

2、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从1993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状况实际上是由一国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我国服务市场扩大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服务供给相对短缺,服务进口会有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太弱,而且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即我们是以附加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去换取发达国家高附加价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因此,我们服务出口额的扩大会大大低于服务进口额的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3、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人才是当代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内资企业争夺市场,还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他们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沙P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入世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的业务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

(二)、入世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机遇

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贸易而取得收益,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的条款,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安排,这将为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发展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1、通过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服务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现代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则越来越成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如金融、电信、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入世后,我国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放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同时会带来很多我们所缺乏的技术和设备,这不仅带动服务业的总量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与知识含量。

2、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新领域。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低,产业门类也不齐全,在WTO提出的140多种服务门类中,我们只能提供40多种。通过服务市场开放,可以引进我国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部门,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3、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可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也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1医务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旅游服务、外贸运命、对外工程承包、卫星发射等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对旅游L来说,市场的开放,中国与世界在商品、人员、金融等方面的流动巨加方便,将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需求。

4、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手垄断经营。我国一些重要服务部门的服务都带有很强的官商气息,消费者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对电信、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服务质量的投诉几乎天天见诸报端,但很多问题都是诉而未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打破垄断经营,改变市场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在生存竞争中,会迫使内资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五、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一)、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

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具有交通、商贸、旅游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行业。

(四)、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公司。

(五)、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各种方式进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

(六)、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

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七)、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上述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八)、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

(九)、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

资。

(十)、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

(十一)、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服务业竞争力:一个理论以及对服务贸易与零售业的研究》 王小平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如何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外经贸部经济贸易网 2003年3月21日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经济信息网2005年3月5日

第三篇:中国商务服务业分析

中国商务服务业分析

一、引 言

中国商务服务业设已经历了4个阶段。最早是EDI网络,它基于点对点的连接,不能够提供社区化交流和市场透明度。EDI的标准非常复杂,其建立和维护需要高昂的费用,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无力承担。第二阶段称为基本商务服务系统。企业自建商务服务网站来发布信息,少数可以有交易功能,用户上企业的网站便局限在这个企业,选择面窄,不易比较,灵活性差。第三阶段是商务服务社区,通过第三方将各交易伙伴聚集到一个公共社区,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社区的买方和卖方如果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就有可能产生交易。在第三阶段基础上,增加交易之前、交易期间和交易之后的其他商业过程的支持,即是合作型商务阶段(第四阶段)。合作型商务更全面地反映了供求之间复杂的工作流,超越了纯粹的交易。商务服务第三和第四发展阶段都需要商务服务平台的支持,这个商务服务平台既可以由买方企业建,也可以由卖方企业建,还可以由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企业建。从宏观上分析,卖方企业自建商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顾客更多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买方企业自建商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使自己以更低的价格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显然,不管是由买方还是由卖方搭建商务服务平台,其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很难保证,平台的利用率也受到限制。

二、中国商务服务业特征

由第三方建设的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为多个买方和多个卖方提供信息和交易等服务的电子场所。其特性包括:保持中立立场以得到参与者的信任、集成买方需求信息和卖方供应信息、撮合买卖双方、支持交易以便利市场操作。买卖双方企业与第三方平台集成,能够很好地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规模效益。因此,选用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买卖双方企业应用商务服务的一种好的选择。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中立商务平台,是一种有盈利潜力的商务服务模式,其以创新的方式提供传统的功能,用增值的形式服务于买卖双方企业。这个解决方案对买方和卖方都有益处:

1.使交易双方不需要直接连接对方网络或昂贵的增值网络(VAN),只需要访问第三方界面,而不是多个被交易方界面,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2.大量卖方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买方访问平台,从而增加卖方的商业机会;

3.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可以使买方搜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买方不限于和特定的卖方交易,这使卖方不只在价格上,还要在质量、交货时间、定制化等方面竞争;

4.中小企业与单独的买方或卖方一般没有大的交易量,因此相比买方系统或卖方系统,这样的市场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企业更实用,为中小企业应用商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商务服务业与直销型企业间商务服务根本区别在于,直销型的商务服务服务平台是由参与交易的一方提供,一般是产品服务的销售方;而中国商务服务业则是交易双方都参与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平台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交纳一定佣金费用即可。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一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或者大企业建设自己商务服务站点不合算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方式。由于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模式服务的对象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没有限制,因此这种方式形成的交易平台也称为电子虚拟市场。

根据提供服务的层次不同,可以将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模式区分为简单信息服务提供型和全方位服务提供型。前者一般主要是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通过中介服务买卖双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成交对象,选定交易对象后并不直接在网上交易,而是另外接触和签订合同。这种方式中介无法全面深入参与交易,提供的只是简单的信息服务,如阿里巴巴网站。后者是指在网上不但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还提供全面配合交易的服务,如网

上结算和配送服务等,这类站点要求中介机构对贸易特别熟悉,特别是国际贸易业务更要非常熟悉,如专门针对中国商品出口的网站“相约中国

三、中国商务服务业功能

中国商务服务业是为企业之间、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服务的,是为最终消费者从事信息沟通和获取、产品传递、资金流转以及辅助决策,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服务的。它是构成交易环境的主要因素,为买卖双方提供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交易途径,使买卖双方可以因时、因地、因物、因人和因事制定对双方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中国商务服务业是实现市场一体化机制的渠道机构,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其显著功能归纳如下:

1.最基本功能是为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服务。买方或者卖方只要注册后就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采购信息、或者产品出售的信息,并根据发布信息来选取企业自己潜在的供应商或者是客户。网上发布的信息一般是图片或者文字信息,随着带宽增加,发布信息将越来越丰富。

2.提供附加增值服务。即为企业提供相关经营信息,如行业信息、市场动态。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沟通渠道,如网上谈判室、商务电子邮件等等。阿里巴巴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期将客户关心的买卖信息发送给客户。

3.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第三方平台商务服务的产生源于交易费用的控制,交易费用包括使当事人相互搜索的信息费用;收集和传递有关交易条款的费用;起草合同、履行合同的费用等等。交易费用是市场价格机制运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既然交易费用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损失,那么,对于一个给定的产出,组织交易的费用大小反映了交易的效率。提高效率就要节约交易费用。中国商务服务业使得商品买卖双方不必去两两交易,不必单独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最终消费者和原始材料供应者,他们只要加入到市场中去,与自己最接近的市场中介交易即可,寻找这种市场中介的交易费用相对要小得多。

4.提供与交易配套的服务。最基本的服务是提供网上签订合同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等实现网上交易的服务。相约中国网站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帮助客户申请报关和联系认证等贸易服务。

5.提供客户管理功能服务。即为企业提供网上交易管理,包括企业的合同、交易记录、企业的客户资料等信息的托管服务。当然这些属于企业的保密资料,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有一个安全保密的托管服务机构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以接受的。

6.防止市场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国商务服务业在确保市场交易安全方面有较高的激励,并且确保交易中的双方实践其交易谈判的结果。因为交易中每一方在未来都必须同第三方商务服务联系,市场第三方商务服务可能处于一种较有利的位置来防止机会投机行为。而且,市场第三方商务服务比任何单个的生产商或者消费者所处理的交易都多,所以,他们在其投资监控技术方面就会产生规模经济,或者他们能够更好地确保市场的存在。

四、中国商务服务业应用

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也就是那些急需拓展市场,但又缺乏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企业。对于大型企业,他们可以凭借自己资金实力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服务更贴切的企业间商务服务系统。

与网上零售不一样的是,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的产品是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是工业品、消费品,也可以是科学技术成果等无形的东西。只要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可以通过网上中介实现交易。如阿里巴巴网站提供的中介服务覆盖了17个大行业。

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商务服务服务实现网上交易,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市场范围拓宽。可以将市场覆盖到原来难以覆盖的地区,同时向国外延伸,因为网上市场是无国界的,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利用网上第三方商务服务服务,买卖双方可以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原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还可能出现网上来的新竞争对手。因此,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市场对中小企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中小企业必须不失时机上网参与网上交易。

企业利用网上第三方平台实现企业间商务服务的应用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自身力量和情况。首先,企业如果自身有力量建设以自己为主的直销型的企业间商务服务系统,则应该考虑自行建设;如果企业缺乏力量,则可以利用中介服务实现网上交易。其次,企业在选择中介服务时要慎重,一是要选择提供的服务与自己行业比较相近的中介服务,二是要选择有一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中介型网站,企业可以选择几个中介网站提供服务,但不宜过多,如果选择过多可能影响到企业收集到商业机会信息的质量,有的网站提供中介服务信息缺乏有效控制,导致虚假商业信息过多,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五、中国商务服务业发展

中国商务服务业系统一般是由新兴的第三方屯子商务服务公司提供。这类公司在建设初期,一般通过风险投资推动市场的发展,对加入客户一般采取免费策略。网上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网站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由原来的综合型服务向专业型服务转型,如针对性的市场(如相约中国就是服务于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或者针对性的行业(如书生公司服务的是图书出版行业)。二是由提供初步的信息服务,向提供全方位的交易支持服务发展,如提供支付结算、配送全方位服务。

提供中国商务服务业服务公司由原来的专业性信息技术类公司,扩散到传统企业参与进来提供中介服务。如目前许多传统企业,在行业内纷纷联合建立网上虚拟的采购市场,实现原材料的统一采购,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如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联合建立网上汽车零配件的采购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企业联合建立网上市场时,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而对于产品的销售则是企业倾向于建设自己专用的网上销售渠道。

一般而言,第三方的成本包括前期建设商务服务平台的巨大投入和之后的维护费用;其收益来自收取加入方的服务费(包括注册费、建设费、维护费和按交易量或交易笔数收取的费用),还可以按照交易双方的市场力量对交易双方收取不同的费用。第三方为吸引企业应用其商务服务平台,在企业开始应用平台的一定时期内只收取企业加入平台的服务费,超过这一服务期之后,可能会按交易量或交易笔数收费,这个服务费既是第三方的收益,也是企业加入平台的成本。然而,第三方提供商务服务平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它必须提供满足买卖双方企业要求的有效的商务服务解决方案,使得企业应用商务服务平台能减少其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二是要保证自己能通过提供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获得收益。

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商务服务的现状是:技术问题不是实现商务服务的主要瓶颈,由于配套环境发展的滞后(如基础设施、相关法律、物流配送及社会意识等),商务服务的实践相对落后,此时市场上可能的情况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商务服务平台功能较弱,自建商务服务平台成本较高,商务服务还不够普及。

六、结束语

商务服务的作用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重复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行业范围内实施商务服务显然比单个企业实施商务服务要经济、高效得多。将企业聚集到一个第三方的大平台,将为商务服务联盟中的成员带来新的采购、计划和决策优势,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为不同企业提供商务服务交易平台和解决方案,是开放的系统,是多对多的商业模型,特别重要的是,这种第三方平台最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尚没有能力也没必要投巨资建一个商务服务系统,它们通过加入中国商务服务业进行企业联盟并实现网上交易,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同时对于第三方而言,目前正是发展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的有利时机,从长远来看,建立这样的公共平台将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效益。

文章由《中国商务服务平台》http:// 提供

第四篇: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农村服务业为农业的生产化社会化经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而制造业、农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并未形成联动机制。目前我国服务业许多领域,由于体制和政策约束仍处于国家垄断较多、政府管制较严的状态,市场在这些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服务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也处于效率低下能力偏低的状态。本文就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下手对如何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

3、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

4、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国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国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宏观方面的对策:

1.培养要素环境。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1元的研发经费可增加30.26元的服务业产值。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2450亿元,占GDP的1.34%,与发达国家2%的比重还存在差距。增加研发投入,一方面需继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措施,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

地投入科技研发。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是累积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除了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外,还需要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增加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资格标准体系。

2.创造需求环境。从目前来看,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信贷,有助于在短期内增加对服务的消费需求;而从长远看要实现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还应在加快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专业分工,并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将刺激产生对生产服务的更大需求。

3. 培育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垄断性服务行业和公营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依据市场准入原则,逐步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与入世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行业中各类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4.完善制度环境。设立服务业全国性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管理并加强协调配合。

(二)微观方面的对策

1、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国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

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4、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国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5、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国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6、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

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7、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班级:11国际贸易(2)

姓名:黄婷婷

学号:1150510083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开始出现“服务化”的趋势,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所占比重分别超过50%,而有发达国家甚至突破了80%。与此同时,各国、各地区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也推动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1995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正式生效,WTO首次将国际贸易多边框架从货物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其必将对世界服务也以及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正逐步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向服务业转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势必与发达国家在服务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在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在我们运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我国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最早由Vollrath(1992)在研究了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分析了某国某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某国某产业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克服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只考虑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对产业的影响。

以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研究,主要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运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来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现在我们先对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简单的介绍一下: 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是指某国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的差。公式为:CA=[(Xi/Xt)/(∑Xi/∑Xt)]-[(Mi/Mt)/(∑Mi/∑Mt)]。

式中Xi表示某国第i类商品出口额,Xt表示某国商品总出口额,∑Xi表示世界第i类商品出口额,∑Xt表示世界商品总出口额,Mi表示某国第i类商品进口额,Mt表示某国商品总出口额,∑Mi表示世界第i类商品进口额,∑Mt表示世界商品总进口额。计算结果:CA>0,说明该国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大于进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则该国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数值越大,出口竞争力越强;CA<0,说明该国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小于进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则该国进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数值越大,进口竞争力越强。

由于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分别计算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作差,将产生两种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于是,做进一步拓展,首先分别调整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母,得到:

RXA=[(Xi/Xt)/(Mt/∑Mt)] RMA=[(Mi/Mt)/(Xt/∑Xt)] 其中,RXA代表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MA代表进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指数取对数之后作差得出显性竞争优势指数(RC),公式为:

RC=ln(RXA)-ln(RMA)计算结果:RC>0或RC<0的经济意义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其中RC所反映的竞争优势,由于排除了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的因素,所以更加准确。

上述我们对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了解,然后我们就我国、日本、美国还有印度四个国家在服务业的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的竞争力。

查阅资料查找出:下面是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四个国家从1991年—2002年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比较显示表:

(一)服务贸易产业贸易指数比较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三)显示性优势指数比较

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在1992年—2002年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如上表

(一)。由表

(一)可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9附近,更是在1992年的时候指数甚至接近1,而日本只是在0.7左右,美国也只是在0.8左右,印度确是仅略低于中国。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高,出口量和进口量几乎相当。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中国、日本、美国、印度的具体数据见表

(二)。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美国的RCA一直都大于1.2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美国在世界服务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其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的RCA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小于1.25,但从1999年开始大于1.25,从中可知印度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份额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日本的RCA为0.7左右,略高于中国。然而中国的RCA最低,仅在0.6左右徘徊,低于0.8,仅是美国和印度的一半而已。可见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在1991年—2002年CA数据见表

(三)。由表

(三)可知,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它的CA指数均大于0.5,仅1991年为0.481,和1995年的-0.592.说明美国的服务贸易具有优势。印度的CA指数仅在1999年、2000年、2002年为正数外,其余几年均小于零,约为-0.274---0.015之间。说明印度的服务贸易处于竞争劣势状态。日本则更糟糕,它的CA指数均低于零,说明日本在服务贸易中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中国的服务贸易由于在进口上的优势,其CA指数值略小于印度,大于日本。但除1991年和1993年其值大于零外,其余年份指数都小于零,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但是从上图还可以看出中国的CA指数的发展趋势是呈上升的趋势的,从1997年的-0.242逐步上升至-0.163.由此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基本结论及对策:

通过对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对比与了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才更加完整的体现出国际贸易竞争力。再次通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四个国家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完全处于劣势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大的优势,他们不仅实力雄厚,而且贸易的要求和方式比我国都要高和先进。但是我国和日本相比,我们却占有一点点优势,这是因为我国的在进口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际竞争力总是靠依靠进口优势来比较是永远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服务出口贸易。虽然我国CA指数正呈上升趋势成长,但是上升的速度极其缓慢,所以我们就要寻求能够提高我国CA指数的方法。

依据基本结论,可以提出一下建议:

(一)、继续保持我国在进口中的竞争优势;

(二)、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份额;

(三)、保持我国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份额高于我国的进口份额。

下载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解第五大客源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排名第6位。中国......

    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结构“头重脚轻”重点突破基础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

    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

    网吧竞争力分析

    网吧竞争力分析 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有一种特殊的上网服务机构,这就是网吧。网吧的产生源于很多特定的环境。 在开始的时候,网络普及率很低,大多数网民都还没有自己的网络或设备。......

    华为竞争力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介绍 背景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它致力于......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果名称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成果类型研究报告出版时间2006年6月出版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成......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排行榜”驰名商标价值风向标"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大奖" 由巴菲特杂志,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共同发起主办,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年吸......

    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市场消费能力明显萎缩,餐饮企业面临的环境也相对变得严峻起来,受 到以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