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0: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

第一篇: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

目录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3

(一)国家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 3 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 3 2.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 ··········· 9 3.人才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 11 4.科技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需要 ········· 12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思考 ··········· 13 1.职业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 14 2.‚金砖四国‛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业调整带来新启示 ······ 21

(三)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期望 ······· 24 1.中国的总量地位 ···································································· 24 2.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与现状 ····································· 24

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25

(一)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 25

(二)深刻理解体系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 27

(三)准确把握体系建设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 28

三、着力解决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若干问题 ··························· 29

(一)转变职业教育理念 ··························································· 29

(二)准确把握体系定位 ··························································· 31

(三)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 32

(四)加强专业建设工作 ··························································· 33

(五)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 34

(六)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 35

(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35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36

(九)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 36

(十)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 37

(十一)推进全面系统培养 ························································ 38

(十二)重视复合人才培养 ························································ 39

(十三)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 40

(十四)加强职业教育管理 ························································ 41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在2011年度第一、二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2011年6月10日)

同志们:

2011年度第一、二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今天开班了,来自全国400多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齐聚一堂,共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我谨代表教育部党组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9年底以来,教育部举办了9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战线上反响十分热烈,在职业教育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两期研究班是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背景下举办的:一是今年3月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就了‚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与之前颁布的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共同构成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布局。目前,职教战线正在深

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三是去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进一步明晰,各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之中。四是去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明确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职业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阶段。五是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对今年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举办研究班,就是要深入学习国家有关大力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全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等关键问题,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和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始终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举办,一是提高校长能力,二是研究制度政策措施,三是研究重大科研课题,四是教育部征求意见,五是校长与教育部共同寻求落实工作载体。研究班将紧密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梳理制约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要求。

下面,我就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要成就,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对于职成教战线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国家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二是进入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三是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是进入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加速时期。五是进入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时期。体现时代特点,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教育、人才、科技规划纲要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都做出了部署和要求。

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1)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

过程和各领域。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谋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就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经济发展‚三个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包含六个方面:一是要改造提升制造业,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是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六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要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总体要求,调整专业设臵、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突出加强与国家装备制

造、网络通信、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新能源等行业的对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做出新贡献。

(3)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要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服务‚三农‛的能力明显不足。学习涉农专业的人数还较少,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专业、教学模式等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等涉农专业建设,解决好政府和百姓关心的‚米袋子‛、‚菜篮子‛问题,满足现代农业类企业用人的需要。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4)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十二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已明确今后五年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十

二五‛规划纲要做出了具体的安排,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大职业学校布局重组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所需的职业教育,例如要用营养学知识改造烹饪专业,要用市场营销知识能改造汽车维修专业等;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职业教育,比如金融服务业、生产性物流、电子商务等。

(5)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中央国务院近些年来制订了一系列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文件,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

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藏新疆跨越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等。通过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区域经济定位,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指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突出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坚持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

(6)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近年来,80%以上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农村,80%的毕业生去城市就业,促进了农村人口带技能有序转移到城市就业、生活,支撑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由原来的40%增加到47.5%,在转移的劳动力当中有30%左右是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具有中等职业技能和高等职业技能的人才。

今后五年里,我国城镇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转移人口4700万人。要实现这部分人口顺利转移并成为现代市民,职业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这部分人口带技能转移到城市;二是使这部分人口所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专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使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层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四是为这部分人口搭建一个贯通一生的终身学习体系。让转移到城镇的新生代农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

(7)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特别强调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对于教育而言,一方面要建立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培养支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各类技能型人才,要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如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所需的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8)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国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要求加强源头治理,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需要大量接受过职业培训的社区服务人才,这样的人才要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这需要我们的职业学校开展此类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2.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1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整体部署,绘就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1)《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这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第一,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所谓‚大力发展‛,在内涵上更加突出了两点:一是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二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第二,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所谓‚更加突出‛,是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就业、民生和农村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教育部门要负起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切实发挥好作用。

(2)《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形成、两满足‛是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两满足‛是根本,‚一形成‛是前提。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 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保障,切实加大投入;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就业准入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第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强调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第三,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调把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在政策和举措上给予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第四,增强职业教育的

吸引力。强调要通过强化政策保障、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发展空间、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开始了战略转移,即从‚重点扩大规模‛转向‚全面提高质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3.人才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5月25-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前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重点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三支队伍的培养,职业教育大有作为。人才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数量目标:一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

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三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职业教育要适应人才规划纲要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4.科技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需要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2006—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科技规划纲要》强调科技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的目标。确定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等11个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技术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的办学思想,围绕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等目标,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跟踪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调整专业设臵,更新课程内容,加大对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海洋经济和信息产业相关职业院校和专业的支持力度。要加快培养支撑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急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开发、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人才,高素质软件外包和电子信息设备生产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型人才,海洋能源、环境、渔业、生物、远洋运输等海洋经济相关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思考近十多年来,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具

体而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工业化重心正在转向东半球,二是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加快,三是服务业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方向加快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技能短缺问题凸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大教育科技投入,纷纷制定了通过实施教育发展战略走出金融危机的政策,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1.职业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1)美国:制订迎接挑战教育战略

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围绕着经济技术竞争力的提高,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措施。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国际竞争,美国政府认为要确保经济繁荣和国家竞争优势,巩固引领科技前沿和技术创新的优势,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了《职业培训合作法》,规定政府要为低收入、无业、没有技术而又面临就业严重困难的青年和失业工人提供职业培训经费资助。为帮助青年解决就业难题,美国政府专门制订了青年培训计划,一是对在校学生实施暑期就业培训计划,二是对在校生学生实施长期培训计划,即‚从学校到工作‛项目,三是对离校青年实施的

培训计划。这些计划由社区学院、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等机构承担,政府给予资金支持。2006年1月,美国教育部公布《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为21世纪而增强教育》报告。2006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两院下属的医学研究所发表联合报告《迎接风暴:振兴美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美好未来》。2007年5月,美国联邦教育部正式发布了《2007-2012年战略规划》。这一系列报告显著特点是,直面竞争危机、反思美国教育、凝聚危机共识、致力教育创新、着眼人才竞争,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就国家而言今天教育的滞后会导致在明天竞争中的出局,放弃在教育领域的主导权,就等于放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今天在教育上胜过美国的国家明天将在国力上超过美国‛。2010年3月,美国召开‚生涯和技术教育2010国家政策研讨会‛,会议提出,生涯和技术教育可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很多严峻挑战,包括较高的辍学率、中等后教育的机会和完成率、技能人才短缺、失业等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是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巩固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

(2)欧盟:制订欧洲2020战略

新世纪以来,欧盟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在颁布多个战略宣言中,都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对提

高欧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提出欧盟各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合作,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使欧盟经济更具竞争力。2010年3月,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提高欧盟的整体竞争力,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指引欧盟发展的“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欧盟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战略明确欧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3个方面:智能型增长(smart growth)——发展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可持续型增长(sustainable growth)——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绿色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共享型增长(inclusive growth)——培育高就业率经济,提高社会和地域凝聚力。该战略提出2020年欧盟要实现的就业、研发、能源、教育、贫困人口等5项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欧盟提出7项旗舰行动计划,其中,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实施‚青年在行动项目‛,通过学徒制等方式,促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提升劳动者工作技能和经验,降低失业率。通过实施‚新技能和岗位计划‛,建立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教育和培训战略合作框架,在不同教育和培训部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开辟灵活的学习途径,增强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吸引力,开发统一的欧洲技能、能力和职业框架(ESCO),培养劳动者的终身劳动技能,更好地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提高劳动生产率。2011年3月,欧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职

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走向‛的国际会议,会议提出,‚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欧盟2020目标’都能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得到实现,但是,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在没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实现‛。

英国:颁布国家技能战略。在1991年,英国就业部和教育科学部联合推出了《21世纪的教育和培训白皮书》,提出了“培训信用卡”计划,16或17岁离校青年可领取培训信用卡并获得培训津贴。2000年9月,英国政府推出了个人学习账户,加入个人学习账户的失业者将纳入‚重新上岗计划‛获得资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国制造业创造能力相对下降,就业也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240多万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48万岗位企业难以雇到所需的技术工人。英国政府认识到,实现英国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振制造业,这亟需技能水平更高的劳动力,而技能正是英国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领域。为此,2009年11月,英国政府颁布了《为增长而提高技能:国家技能战略》,提出了两个目标:第一,使学习者在各个阶段,都有更多更灵活的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第二,更注重现代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并提出六个方面建议:一是通过提升技能来实现经济繁荣,继续推动数以百万计的成年人掌握就业技能,让50%的年轻人进入到大学,接受高级职业教育。二是快速发展青年高级学徒制度。在未来两年增加35000人接受高级学徒训

练,并逐步扩大学徒人数。用于支持这一计划的资金,也将由2010-2011年度的1700万英镑增加到2014-2015年度的1亿1500万英镑。同时,设立学徒奖学金,资助优秀学徒工接受高级学徒教育。三是保证技能体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完善市场需求主导的技能体系,将技能预算中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到那些决定未来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行业和领域。四是确保所有成年人都有为未来工作而不断充电的权利。为每一个学习者建立‚技能账户‛,建立学校和课程公共排名制度,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学习场所。五是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投资员工技能的价值。支持企业家和工会建立行业最低技能标准,鼓励企业家投资培训。六是赋予学习者选择技能培训课程的权利,推动技能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英国政府又开始实施一项持续两年的刺激就业计划,规定企业每雇用一名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失业人员就可以得到1000英镑的政府补助,如果企业能为这名新雇员提供岗位培训,就可从政府获得2500英镑的经济补偿。初步估计,该计划将使50万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参加就业培训。

德国: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德国制造业水平能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在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之后能够快速复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依靠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流的技术工人。德国‚双元制‛模式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全国16-19岁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占到70%。德国实施了“立即行动项目”,专门向失业青年提供基础培训和提升技能的培训,缺乏新技能资格或其他技能的失业青年或即将面临失业威胁者均可参加此项目,项目经费来源于联邦拨款,失业者参加国家认可的企业内、外职业培训班,每月可获得1100欧元的补贴。2004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评估培训绩效的独立机构,负责核查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和培训质量。2005年4月,德国开始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国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重申了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法律地位,并力图通过改革与创新,主动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使职业教育既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个人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3)日本:制订职业教育综合计划

日本实行的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政策,强大的制造业在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中起了主导的作用。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日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发展需要,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作为一贯战略。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出台“职业教育综合计划”,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以

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以大学生、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这种合作在该计划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4)瑞士: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链条的重要一环 瑞士也是一个资源稀缺型国家,产业结构不完整,没有重工业,只能靠进口原料加工业立足,这对工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瑞士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链条的重要一环。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享有立法权和管理权,唯独职业教育由联邦政府和各州共同管理,并有专门的国家机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主管职业教育工作。早在上世纪30年代,瑞士颁布第一部联邦职业教育法。2004年,颁布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政府和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专业教学和学徒培训内容、从业人员资格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做出明确规定。2007年,瑞士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比普通高中高出4个百分点。2010年,瑞士拥有超过200个职业教育项目。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衔接高等教育、面向终身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体系,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65%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获得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文凭,可以就业,也可进

入高等职业学院,或通过会考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乃至联邦理工大学继续学习。

发达国家在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政府购买技能教育成果。一是政府购买基础职业技能,二是政府购买择业基本技能,三是政府购买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成果。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和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战略和条件支撑。二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发达国家仍然把职业教育作为迎接未来挑战,争取21世纪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大国家战略。三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发达国家在反思中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作用。四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充分就业、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巩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竞争力优势地位,一项重要的战略仍然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五是发达国家政府非常重视购买技能教育成果,包括基础职业技能、择业基本技能和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等,并把购买培训成果作为政府推进就业、促进公平、实现稳定的重要责任和举措。

2.‚金砖四国‛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业调整带来新启示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是新兴经济体中最强的国家,被称为‚金砖四国‛。虽然‚金砖四国‛产业发展态势并非一样,但是都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的重要战略。

(1)俄罗斯: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俄罗斯利用得天独厚的石油和天然气建立起‚能源经济‛。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在推行经济改革过程中,大力调整经济产业发展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俄罗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公民一生,主要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后职业教育以及补充职业教育五个阶段。俄罗斯联邦政府为确保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9 年初成立了由俄罗斯科学院、联邦教科院、联邦委员会以及国家杜马代表参加的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确定国家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政府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俄罗斯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渠道是联邦政府拨款,64%的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并且专门颁发了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凡是中央政府拨款成立的职业学校,其固定资产均属于联邦政府财政;国立、市立企业私有化范围不包括职业学校;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在关闭或者出售转让职业学校时,学校一切财产包括房舍、教学设施设备的变动,都必须征求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2010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为满足行业和求职者的需求,要对职业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

革。为此,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了中等、高等教育体系与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2)印度:大力推行“中等教育职业化”政策 印度政府目前致力于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技术教育较为出色,培养的软件人才享誉世界。政府制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摆脱失业和贫困;传授与生产、经济发展和个人前途相关的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对熟练和中等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吸引公民学习各种职业课程,为学生的自立和就业做准备。2010年10月,印度人力资源与开发部部长卡皮尔〃西巴尔(Kapil Sibal)宣布,2011年印度将重点开发并实施更加灵活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木工、医疗、建筑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3)巴西: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巴西政府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多样化改革,使高级技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全面设臵职业教育课程,目前各高校已开设近千门课程,选择职业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数量已接近40%。非学历职业教育形成S系统,即成立了国家工业、商业、农业、交通培训中心(在葡萄牙文中均以S开头),构成非学历职业教育的S系统,并发展成为终身教育体系。

(三)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期望

1.中国的总量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国际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余额现在已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产品已有220多种,国民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可以说,中国步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与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实现的,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总体上处于下游和低端位臵,产品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许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虽

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国内。比如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40%都要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三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缺少知名品牌,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都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很大冲击,受外需不足的影响,不少加工贸易型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关键是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战略层面必须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到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根本上要依靠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落实国家‚十二五‛和教育、人才、科技规划纲要做出的战略部署,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巩固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一)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职业教育已经基本解决

了规模和数量的问题,高中教育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强化内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支撑国家制造业由大到强、服务国家教育由大到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提高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选择。

当前,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还有十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亟待转变;二是教育行政管理观念亟待更新;三是系统培养人才的制度建设还是空白;四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念亟待更新;五是职业教育之间的断层问题、脱节问题、衔接问题没有解决;六是教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够;七是顶岗实习的管理和实际效果需要加强;八是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很不完善;九是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很不健全;十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在这十个问题当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个核心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深刻理解体系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准确把握这个体系的时代特征和内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关系,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相应的教育规模和结构布局。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关系,要更加灵活开放,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三是中职和高职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处理好职业教育内部中、高职的关系,要加强对中职和高职的统筹,促进中职和高职的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要形成一整套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突出强制性、规范性、操作性和保障性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确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使命;二是从教育资源的角度,要形成满足不同社会成员接受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需求的平台和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及实施形式的体系框架;三是从培养模式的角度,要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熟模式,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

过程;四是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要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相协调的互动机制,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结构、内容形式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因此,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职业教育内部的改革,更是涉及整个教育体系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宏观问题。其根本途径是加强统筹,包括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其鲜明特点是灵活开放,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三)准确把握体系建设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我们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阶段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入手、科研先行、分类试点,力争十年内建成完整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建设这样一个目标长远、内涵丰富、满足各方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的《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年)》,将进一步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框架、各类职业教育目标任务,以及与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

我们的初步考虑是,今年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做起,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初步形成体系架构,力争十年建成符合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近期重点研究制订《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10个方面的统筹与衔接,力争今年有突破性进展。

三、着力解决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若干问题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期盼,职业教育必须做出新的贡献。这要求我们要统筹安排,抓紧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职业教育理念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必须首先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一是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职业技

能,就是要把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就是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做事‛,实现就业目标,更能学会‚做人‛,实现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二是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未成年人,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只有坚持人人都能成才,才能对这些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切实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三是树立多样化人才的理念。在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中,如果缺乏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有力的支撑,单凭高端人才是无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只有坚持多样化成才,才能真正把技能型人才培养摆上重要位臵,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的深入,各个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终身学习成为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和支持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不仅是职业学校学生不断提升文化和技能素养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声。五是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企业要与职业学校共同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对教学、实习、教材编写、评价、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需求和专业布局等环节加以指导,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二)准确把握体系定位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为了实现一次就业,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使他们能持续地发展。不仅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具备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基础。因此,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社会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与职业生涯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三是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教育,也是改善民生的教育。职业教育对改善民生,增

强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发展很快,初步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但是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无序招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的需要,积极调整本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二是深化中职招生制度改革。要继续深入地推进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拓宽招生面向和招生渠道。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要与普通高中招生统一制定招生政策和措施。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等劳动者(成人学员),应当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三是严格依据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规模。要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招生计划的安排要坚持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情况挂钩。四是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优质

职业教育资源在招生工作中的辐射带动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培养水平显著提高。五是继续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管理服务平台。六是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

(四)加强专业建设工作

科学设臵专业,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职业教育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要创新专业设臵,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专业设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实施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臵。新的专业目录列出了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工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继续学习专业举例五大系列,要通过实施新目录,推动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二是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臵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包括开发专业设臵、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开发新专业申报、数据申报管理系统,开发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专业人才

培养信息与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对接平台,形成专业设臵与需求预警机制。三是开发专业设臵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臵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臵标准。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为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必须要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现代产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还要让学生具有现代人才的知识结构。比如烹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炒菜和雕花,还要掌握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汽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维修,还要具备基本的市场营销技能。要做好: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标准(大纲)。二是开展课程创新实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

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学期结构改革,推动课程设臵更加符合职业市场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岗位实际。

(六)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是创新教学环境。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技能教室。二是要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适应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三是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让教学方式和方法变得生动多样。四是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们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一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要把全面培养、系统培养、终身培养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是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方式,在安排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资源配臵、能力建设、绩效评估等工作时,把提高质量放在首要位臵,把学校工作重点聚焦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上来。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标准,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拓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渠道,不仅欢迎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任教,还要鼓励学校从企业、行业引进专业人才任教或兼职;三是要健全职业教育教师管理政策和制度,如制订灵活的编制政策来吸引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教,制订政府购买教师企业实践岗位的制度来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提升技能水平,完善学校人事分配制度以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养的提高。四是要加强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和考核等制度,着重提高校长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在职业教育领域造就一批教育家。

(九)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改革学生评价模式,一是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全面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重点考察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切实改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特别是要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十)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在法律层面上实现‚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整合设计、一体运行。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各地形成、总结和表彰一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苏州工业园区与数百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德国、韩国、荷兰等跨国企业加入学校董事会,与世界500强当中的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项合作办学。天津等地职教园区实现产业园区和职业园区融为一体,校企合作双方在利益链、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融为一体。这是都是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要在理念、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学校的发展战略、管理层、教师、生产教学和实训教学、产业链和专业群上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和本校实际,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如:‚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鼓励职业学校和有关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同设立优秀技能人才奖学金等。

(十一)推进全面系统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是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树立系统培养理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企业要与职业学校共同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对教学、实习、教材编写、评价、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需求和专业布局等环节加以指导,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二是树立职业教育系统培养的理念,要在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职业教育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科学布局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三是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合办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积极营造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的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四是完善顶岗实习相关制度。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类型和教学规律,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方式,科学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

(十二)重视复合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岗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单

一、技能结构不完善、文

化素质基础过于薄弱,就不能适应现代岗位变化加快的趋势,也难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着力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必须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臵、教学内容都要体现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十三)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们要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的融合与衔接,使两者相互促进、避免脱节。校企双方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组织顶岗实习,要做到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搞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切实维护好实习学生的正当权益。要探索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推行学生实

习责任保险工作,不仅涉及实习学生安全和平安校园建设,也涉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一要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精神,做到人人参保、应保尽保。二要尽快落实实习风险管理工作责任。各地要落实牵头部门,尽快成立地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落实‚有人管‛的问题。三要努力扩大实习保险参保学生范围。各地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为职业院校实习学生提供全面充足的保险保障。四要大力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保险机构、实习企业和学校要加强合作,加大对职业院校实习学生的风险教育和培训,引导学生主动规避和防范各类实习安全风险,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五要积极探索实习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教育部将与财政部、保监会密切配合,研究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后续政策。考虑将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纳入国家项目考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十四)加强职业教育管理

制度建设是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从宏观管理到学校内部管理体

制,从人才培养模式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教育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上,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为载体,加强部门之间的对话合作,共同构建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教育内部的管理体制上,加强中、高职的统筹管理。今年年初,教育部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划归一个司局管理,在国家层面理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要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制度和国家指导下的学校制度。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和落实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为职业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加紧制定和颁布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专门法规。二是完善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如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制度、专业建设制度、师资建设制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各类应急管理制度等,健全并完善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规范职业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坚决杜绝管理缺位、违法违规办学等现象。

各位校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线校长和教师担负着重要使命。希望大家通过本次研究班的学习讨论,结合

学校办学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央部署,着眼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上,把主要力量放在改革创新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质量上,为新时期经济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第二篇:部长在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大家即将到村履职之前,组织部专门举办这期培训班,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我市农村的基本情况,学习基层工作的必备知识,切实增强到村工作的信心决心,努力成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立足大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大学生到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选派大学生到村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332个村(社区)都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我们要立足大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大学生到村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到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大学生到村工作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大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我市要在201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高开高走,但与小康建设的序时进度相比脱幅还比较大;就是今年被列入小康先行镇村建设的村(社区),有关指标的差距也比较大。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并将大家重点安排到小康先行村(社区)。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你们的优质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全面小康建设的新空间;充分激发你们火热的青春激情,进一步焕发全面小康建设的新动力。

2.大学生到村工作是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关键取决于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村干部素质工程、“双强”工程(带头创业能力强、带民创业能力强),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但对照建设全面小康的要求,对照百名“双强型”书记创办规模企业、千名“双带型”村干部创办公司制企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公开选拔大学生到村工作,作为推进村干部活力工程的重要举措,发挥“鲶鱼”效应,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3.大学生到村工作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毛主席讲得好:“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当前,*大地以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高潮迭起,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如火如荼,环境打造亮点纷呈。这为我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广阔舞台,虽然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必须做到“乘风破浪恰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挑战自我,奉献青春,磨砺成才,建功立业。

二、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在农村这个 “练兵场”、“大熔炉”,大家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升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助推腾飞,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农村形势的错综复杂、工作任务的繁重艰巨,都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紧张繁忙之际,尤其需要我们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将之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挤时间学,有针对性地学,持之以恒地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容应对复杂环境的本领。二是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我们要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村级实际和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和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的学习。当前要重点学习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市委关于开展小康先行镇(区)村(社区)竞赛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把握全市大局,弄清工作职责,明确主要任务,理清工作思路。三是要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农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组织部要求镇村干部与大家建立帮带制度,希望大家真诚拜师,虚心学习,向他们学业务、学干事、学做人。尽快进入角色,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中遇到矛盾与难题,要多向同事请教,多向群众问计,多与大家交流。要注重学思结合,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及时总结工作得失,不断促进自我提高。

2.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一是要深入调查,熟悉情况。到村任职后,大家一定要迅速沉到基层,弄清村情民情,弄清所在村(社区)经济发展思路,弄清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弄清主导产业特点及资源、地理优势等,明确工作努力方向,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找准工作的突破口,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不仅要通过参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来熟悉情况,还要通过走家串户、访问群众熟悉情况;不仅要通过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来熟悉情况,还要善于利用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在8小时外熟悉情况。二是要扎实工作,多办实事。要立足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围绕主要职责,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工业小区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深入思考,创造业绩,要围绕本村工作的重点、难点,去推进,去攻坚,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围绕所学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工作特色,培育工作亮点。努力做到整体工作全面推进,亮点工作特色鲜明。三是要增强协作,形成合力。大家要主动为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自觉在村(社区)党组织特别是村(社区)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工作上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与其它村“两委”干部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工作上成为好伙伴,生活中成为好朋友,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搞好。

3.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们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是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群众是我们奋发进取、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事做起,带着真诚与群众交流思想,带着热情为群众搞好服务,带着智慧促群众创业致富,真正做到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二是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紧紧依靠党组织。镇党委、村党组织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要紧紧依靠广大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他们是农村中中坚力量。尤其是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老同志,他们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工作依靠他们,发挥他们作用。要积极培育各类先进典型,通过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三是要在致富上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要及时向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现代农业,以此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要善于动员各方力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发挥扶贫基金、爱心超市等载体作用,努力消除贫困户。

三、自加压力,不断进步,自觉树立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的良好形象

选拔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这是一种光荣、一种骄傲,更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仍然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群体。希望不要辜负组织寄予的厚望,要增强团队意识和自律意识,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是旗帜”,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是要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形象。为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村(社区)干部扎根农村,建功立业,市委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管理的意见》,对大家给予充分的物质奖励、政治激励、精神鼓励。对成绩突出的,组织上将给予奖励;对锻炼好、成才快的,还将提拔重用。当然,对于工作不胜任的,我们也将按照合同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理。希望大家牢记组织寄予的厚望,以“学赶张家港、建设新*”活动为动力,弘扬“三创”精神,确立一流意识,始终追求卓越,争当岗位标兵。我们要“每日三省吾身”,经常想想制订的工作目标是不是高点定位的,推进工作的办法是不是注重创新的,完成的工作质量是不是属于一流的,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二是要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形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每一个大学生村(社区)干部都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善于做好“结合”文章,自觉地把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的岗位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决不能纸上谈兵,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要多作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把工作需要、群众要求与现实可能有机结合。

三是要树立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形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虽然组织上考虑了大家的食宿等生活问题,但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单调、工作压力较大等等。对此,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因为条件艰苦、矛盾复杂、工作压力大而影响心情、削减激情、衰退热情。要牢固树立奉献农村、服务群众的思想,主动要求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主动要求到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的地方锻炼能力、服务群众;主动要求到群众意见最多、困难最大的地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四是要树立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形象。大家比较年轻,发展潜力大,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家必须严格要求。既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的境界,又要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操,还应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追求,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珍惜机会,从严要求,圆满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同志们,为期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安排很紧凑,这是你们走向社会的第一课。在此,我想就办好本期培训班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为办好这期培训班,我们从课程的安排、授课老师的挑选以及培训活动的组织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大家通过培训,能尽快进入角色,做称职的村干部。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全力以赴地抓好学习。

二是要严格培训纪律。强化管理、严守纪律,是办好培训班的关键。希望我们培训班的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希望每一个学员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要请假,课堂上手机一律关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是要做到学以致用。培训期间,大家要加强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终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宽裕的实现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村容整洁的引导人和管理民主的践行人。

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并预祝此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局长在市直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同志们:

今天是培训班的最后一天。9月份就要开学,学校事情很多,小学还正在忙着招生,套话我也不多说了,下面,我就举办这期市直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背景和原因、学校存在问题及一些想法讲一下:

一、办班背景及原因

(一)近几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积极落实“科教兴濮”战略,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市教育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同时,教育也受到了人民群众很大关注,大家都在盯着教育。一方面,人民群众盼望教育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水平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也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落后了。还有一些同志在思想上、行为上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个别人受不良风气影响违法乱纪。据《大河报》报道,教育乱收费已列在我省六大行业不正之风之首。另外,大家都知道,今年发生的“********高招舞弊案”,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师风、校风、学风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高招舞弊案”的发生,损害了我市的教育形象,降低了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使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心理上也产生了消极思想。举办这期培训班,就是要在开学前统一思想、充电鼓劲的,开学后市教育局要开展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活动,希望在座的各位学校领导从高招舞弊案中吸取经验教训,抬起头往前看,脚踏实地抓工作,重塑形象,重振雄风,为创建教育强市打一场濮阳教育翻身仗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3月底—4月中旬,人事科对市直19所直属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可以说,“感觉不错”,但不是“形势一片大好”。对成绩,局党组要对在座诸位的辛苦努力表示感谢!但是,还要提醒各位,问题不是没有,还有很多,有一些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不解决,日积月累,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局面。

(三)教育要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要发展关键看校长,校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校长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必须善于学习,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办学理念。而我们的校长正是缺乏这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缺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能力。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校长面对改革,茫然失措,搞形式,走过场,靠加班加点,靠题海战术来解决所谓的“教育质量”问题,靠几名尖子生展示办学水平的学校是有的。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即使有一些优秀校长,数量也少,但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校风与校规。究其原因,主要是校长的教育理论功底较薄弱,教育思想不够活跃。缺乏理论功底,立足点不高,看问题眼光狭窄,想问题缺乏深度,解决问题因循守旧,缺乏创见;学别人的经验也容易照抄照搬,不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有些校长虽有较长期的工作经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缺乏理论素养,无法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上加以认识,因此就难以步入新的境界,走上新的台阶。如果校长队伍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上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更谈不上办特色学校,出一流质量。

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局党组研究决定举办这期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帮助大家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和个人素质,把市直学校办成濮阳教育的窗口、创建“教育强市”的排头兵。

二、市直学校领导班子现状及存在问题

今年对市直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不同以往,主要是找问题,经过考察、总结、分析,对市直学校班子现状进行了整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条理,下面,我重点就存在问题给大家讲一下,也就是集体谈话,有些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领导班子整体评价

从考察情况看,整个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思想明确,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争先进。班子成员大部分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心全意干工作。学校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校建设、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1)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放松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建设工作和对教学的评估、指导上力不从心,正所谓“当了官,丢了业务”。(2)一些同志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份外的工作关注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有时还表现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3)个别学校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有些学校班子成员勾心斗角,搞内耗,拆台不补台。(5)有些学校领导老好人思想严重,遇到矛盾绕着走。(6)有个别学校领导见荣誉就上,缺乏公开、公正、公平气氛,民主作风不够。(7)个别学校有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无视财政纪律现象。(8)部分校长在领导艺术上还需要加强,谈话方式、处理事情技巧等方面需要改进。(9)学校班子总结工作成绩多,查找不足、反思教训不够。

2、学校管理方面:(1)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禁令,个别学校存在阳奉阴违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乱招生、乱收费、乱办班”三乱现象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现象仍有存在。(2)学校出台的各项制度不多切合实际、不够科学,特别是不够人性化,以至制定制度多,贯彻落实少。(3)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方面仍有欠缺,学校的重大决策虽都经教代会通过,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到位。

3、教育教学方面:(1)受传统教育观念制约,学校没有从应试教育管理中跳出来,对教育教学仍用传统评价方式。有的学校仍在搞时间战、疲劳战,题海战术,搞得教师、学生身心疲惫。(2)强调教学多,对教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少;重视国家、省级课题研究,轻视校本课题研究。(3)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添置,忽视管理使用。

4、教师管理方面:(1)对教职工重视教学管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致使部分教师师德不良、师风不正,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严重。有个别教师有“吃拿要”现象;为各种考试提供方便,败坏考风考纪,影响教师形象。(2)对教师安排工作任务多,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少。(3)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少。(4)对教职工强制管理多,人文关怀少。

5、学生管理方面:(1)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2)制定制度多,养成教育少。(3)个别学校仍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4)个别学校仍有歧视差生、开家长会指责家长现象。

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一)校长要有大局意识。

讲大局,不是空泛的政治表态,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有些同志,明明自己那个局部的工作没做好,出了问题,却不是着重从自身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怨社会环境不好,怨上级支持帮助不够。这样的思想态度不仅做不好局部工作,还会拖全局的后腿。就像是休息日、节假日补课的问题,教育局党组严加禁止,几乎每次重要会议都要讲,但是,学校在实际执行中是不是都按要求做到了?我看不一定,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日、节假日是缩水的,不够数。还有前一段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些学校确实有压力,但在压力面前没有迎难而上,而大都存在畏难情绪,有求稳怕乱等待观望思想。面对改革,大家都在观望,困难让别人上,硬骨头等着别人啃,自己等着吃现成的,原地踏步,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这决不是好现象,我想只要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出主意,任何困难都是能够解决的。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县区骨干教师流失的问题。县区的事情为什么拿到市直校长培训班上讲,大家都很清楚,县区骨干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流到了我们这些市直学校,每年各县区骨干教师都是几十个几十个地流到市直学校,流失人数确实是触目惊心!今年人大会上人大代表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市直学校有很多便利条件,一来可以靠自身的优势培养本校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二来可靠优厚待遇,招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几年时间就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但是,我们的某些学校领导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年轻教师,不引进大学毕业生,非要跑到县里去挖人家的墙脚,造成县区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教育每况愈下,步履维艰。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大家都要有点“甘做铺路石”的思想。人大的议案已经反映到教育局了,我们看了也有同感,在县区教师无序流动上是很有必要好好解决一下了!县区教育发展是全市教育发展的大头,县区教育上不去,全市教育发展就无从谈起,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局党组已经下发了一个意见,严格限制市直学校不按程序乱招县区教师,开学后局里要检查。所以说,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组决定要求,以富于创造性的工作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实好,保证经得起检验。这才是具有大局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大局最实际的维护和支持。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二)校长要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负责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概念,它的四大构成要素是 :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这四者不是简单的“四合一”,而是有机的结合。一方面校长有职有权,要真正对学校负起责任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决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家长制。校长是以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的身份负责领导全校工作的,必须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办事。校长的权力也不是毫无限制的,绝对不能违背局党组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和法规。校长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双重监督。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全体师生员工,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学校的主人。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都有发言权、监督权。校长无权压制和取消他们这种应有的民主权利。校长的决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计划的制订,都必须建立在这种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一经集中群众意见作出决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当然,在执行过程中,师生又必须服从校长的统一指挥,必须维护校长的权威,不能各行其是、搞极端民主和无政府主义。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校长自然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实践的检验,重视信息反馈,必要时还得修改或补充自己的决定。从本质上说,校长负责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制。

对于校长负责制,我们的校长有误解,一说校长负责制,认为学校的一切都归校长管,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领导。这种理解是不对的。作为校长,要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要服从上级领导,不是一切由校长一人说了算。有极个别校长,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所欲为,车自己坐,钱一支笔,什么副职,一切都得听校长的,这是绝对不对的。

(三)校长管理学校要尊重教育规律

校长管理学校要尊重教育规律。按规律办学,可以端正办学方向;按规律管理,可以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并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按规律教书,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健康发展;按规律育人,可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新世纪的要求。教育规律来自学校这一事物的内在特性、本质关系,来自学校各类活动的根本特点。

尊重教育规律更重在对教育规律的探索。苏霍姆林斯基精神是校长们学习的典范。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从来没有脱离教学实践。他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并身体力行,一直坚持既当校长又兼语文老师,既教书又当班主任,他曾试办六岁儿童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坚持以不同的身分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全面、细致地考察和研究教育现象,几十年如一日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然后离开住处来到自己窄小的校长办公室,从事研究和写作,一直到八点正,才离开办公室,到学校走廊上去迎接前来上学的孩子们。整个白天都用来做班主任工作,上课或听课,晚上则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他亲手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有两千多本。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应深入研究和充分了解这个世界。为此,在三十年间,他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许多不同家庭的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为了研究道德教育问题,他对三千七百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那样:“三千七百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一个人——我的一个学生。”他始终亲自带着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他每学期都要听每个教师十五节课,听每节课都认真地做好笔记。有时因公外出,原听课计划落了空,隔天一定补听、补记。他还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全校各种各样的统计数字,无论上级需要什么样的数据,都能随时做出准备无误的答复。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活动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是尊重教育规律的最重要的保证。校长应当深入教育实际,同时进行一些理论研究,把自己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实践。在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尊重教育规律,研究教育规律,热爱儿童,细心研究儿童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在座校长们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依法治校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校长要有“法”的头脑,做依法治校的能人,要切实落实好教育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好国家的课程计划,使学校教育在正确的、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执法需要有懂法的人来实现,要懂法首先要有强烈的学法的意识。意识决定着行为。只有有了法制的意识,才会自觉地学法,才能有守法、执法的行动。学校是精神建设的重要场所,是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的主体。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管理的最高负责人,负责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中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校长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制意识,并且要求其他行政领导也要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学校工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行为。

有计划地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学校现在培养的学生是21世纪的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校长一定要注意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使他们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在教育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是以课程为基础的,所以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执行课程计划是依法治校的核心。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设学校课程是校长必须履行的职责。我认为执行课程计划关键在于做到“开足、上齐”“不占不让”八个字。事实上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有的教师重主轻副,认为语数外课一定要上好,其他课程有无无关紧要;有的把劳动、科技、文体、班会等活动课干脆上成语数课,课程计划形同虚设。针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站在执“法”的高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育需要法制,法治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把这一治国方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必将对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依法治国的高度,促进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们有些学校开不齐课程,只注重主课的行为,上升到高度认识,就是违法。昨天王教授对依法治校问题讲得很多,不在多讲。但是从今以后,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依法办事,不能凭校长意志想怎么就怎么。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更要注意,因经济问题落马的人已不少了,要引以为戒。

(五)班子内部要尽力避免能量“内耗”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学校兴旺发达,必定有一个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领导集体,一个学校如果长期搞不上去,往往是因为班子成员相互磨擦、造成能量“内耗”。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内耗,学校“一把手”一定要正视它、重视它,并要不遗余力地消除这种内耗。其办法为: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克服班子内耗,有赖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学习。这是克服内耗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

2、谦虚谨慎,宽以待人

为人谦和,人皆敬之;自满自足,人皆弃之。凡成大事者,无不重视群体的力量,而且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欣赏的目光看别人,以挑剔的目光看自己,对待同志的不足或失误,能理解、能包容,真正做到“腹中无地阔,常有渡人船”。

3、循循善诱,讲究策略

化内耗为共进,必须经过一番循循善诱,一个比较成熟的校长,往往比较讲究方法和策略。一是善于放弃局部利益而服从整体利益,二是善于改变对方的意见而保全对方的面子。三是善于以退为进,适当让步。非原则性问题或无碍大局的事,可以作一些让步,或者作一点变通处理。事情往往是这样,你校长显示了一种大度,他也会见好就好,甚至回帆转舵,从而达成新的统一。

4、建章立规,依法办事

班子内耗,意见不一,往往是因为规章制度不健全引起的。对待同一件事,因为学校没有规章可循,往往会褒贬不一,看人办事,处理问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此带来班子意见的不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碰到具体问题,大家都按规定办事,没有明确规定的,按民主程序办事。这样做,校长不但省力,而且班子也容易统一。

5、民主治校,和衷共济

校长的职责比较繁多,但归根到底就是两件事:“决策”与用人”。因此,校长的工作如果出问题,也就出在决策和用人上。决策是否科学,是否规范,关键是看其决策的民主性,学校的事不能校长一人说了算,要增加透明度。常规工作分工负责,重大问题和非常规的工作,要民主决策。学校现在有不少敏感的问题,比如招生、人事和基建,这些事如果不透明、不公开,定会带来不少猜忌和误会,如果说,校长能注意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并放手由分管领导具体去负责,校长的工作就会更主动、更超脱。

6、严肃纪律,组织调整

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班子成员的有力武器,但也并非能解决所有人的思想问题。因此,必须强调严肃纪律、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有些单位不团结、不稳定往往是一个人所为,搬一搬这个人,学校便会“泰平”。对那些一贯搞内耗、搞阴谋、谋人不谋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人,要坚决把他从位置上拉下来,以严肃党纪和政纪,让干事业的人上台,搞内耗的人“下岗”。

谈到“内耗”这个问题,在咱们市直学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触目惊心。我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千万要注意这个问题,搞“内耗”对谁都不利!我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今后凡发现有人搞内耗、搞阴谋、谋人不谋事,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六)学校层级管理与越级管理的关系

首先,正职与副职之间是有个主从的关系,副职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星星就是星星,不要和月亮争辉”。正职应多与副职通气商量,尊重副职的意见,凡事尽量让副职出面,自己在后台,进退也自如。

其次,层级管理与越级指挥,应有特别的限定。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应该是一级管一级,实行层级管理,但对于那些事关大局或有特殊意义的工作主要领导应该事必躬亲,甚至不乏越级指挥。

学校工作也是如此。在学校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常规的事务性的工作,这些可按层级管理的原则来办,但事关重大的工作主管领导必须一竿子捅到底,否则出现问题纠正也来不及。

由此看来,不需急办、对大局影响不大的常规性的工作,通常可按层级管理的方式去操作;事关大局或有特别意义的工作,主要领导必须事必躬亲,甚至不乏越级指挥。当然层级管理与越级指挥,凡事都有一个度。在学校之中,事无大小都按层级来办,则难免会贻误时机,如果什么事都越级指挥,则无法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正职、副职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要有正、副之分这根弦。正职尊重副职,副职必须服从正职。有些学校领导就不是这么回事,正职对副职不是尊重,而是指挥,副职对正职不是服从,而是抗命,以致有些学校正副职摆不正位置,闹不团结。在管理上,有些正职大权独揽,只要是有利的事一切由自己去办,认为没利的让副职去办;有些副职把住自己分管的一块不放,谁也不能插手,包括正职也不得过问。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希望这些同志们要回味一下我刚才讲的,不要意气相争,要心平气和,和平共事,为了搞好工作这个目标,共同努力,成绩、荣誉是大家的,都知道团结出政绩、团结出干部。

(七)学校办学要有远见卓识,不能急功近利

校长办学要有远见卓识,不能急功近利,贪图一时的虚荣,要坚持“三个面向”兴校育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发展水平。几乎每一位校长对这个道理都十分清楚,但真正到了办学管理过程中,校长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任职期间如何使学校迅速办出“声誉”,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为一些传统教育观念或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所支配,而不去考虑学校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特别是从培养未来人才的高度来规划学校,改革教育教学工作。

有这样一位校长,刚刚上任,为了迅速显示自己的能力,改变原先每年学校中考总是处于全市中等水平的现状,从各班抽出部分优秀学生,拼成了一个拔尖班,选派学校最优秀的教师任教,还是每天黑进黑出,加班加点,其他大部分学生由一般的老师进行放鸭式教学,结果连续几年中考成绩达到了上等水平。一些家长向这位校长提意见,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谁让你孩子不好好学的。”看似这位校长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像这样“应试型”校长在我们中小学也大有人在,虽方法不一定一样,但也有这种作法,这迫切需要校长们真正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办学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中,使中国的素质教育理想尽快变为现实,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接受现代素质教育。

我们在改革学校教育时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校长要卓有远见地使自己学校的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基本的学习内容,掌握完整而非割裂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科学的预测未来、构造未来生活的能力。

因此,一个现代化学校的校长应当高瞻远瞩、视野广阔,能从总体上设计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划学校的未来;能从时代的高度上经常想一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学校提出了哪些人才方面的新要求;想一想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向教育提出了哪些课课题;想一想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哪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薄弱环节等等。由此去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深化教育改革,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思想,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真正纳入“三个面向”的正确轨道。

(八)校长办事要讲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学校中最忙的当数校长,前勤、后勤,党、团、工会,样样要抓,事事要管。校长工作怎样才能做到忙而有序、多而不乱呢?有经验的校长总结了他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上共同的体会,就是:管理、管理、要管先理。具体说,就是一要理正教育思想,二要理顺管理规程,三要理清工作思路,工作讲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讲究效果、效率、效益。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他说:“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所以,理正了教育思想,理顺了管理规程,理清了工作思路,就能使校长的工作忙而有序、多而不乱,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工作办事的效率。不过,各种繁杂的学校事务有轻重、缓急之分,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先后次序呢?对此,一些校长往往感到困惑;也往往会由于安排的失重,而丧失了时机,影响了效率。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安排轻重缓急的先后次序呢。国外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企业家查尔斯·史瓦,他在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向管理顾问艾伦·莱金请教说:“请你告诉我如何能在工作时间内做妥当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顾问费。”艾伦·莱金把一张白纸给他并说:“请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事,并按其重要性排列先后次序。第二天当你走进办公室,先从最重要的那项工作做起,并持续进行到完成此项工作为止。然后,你再重新检核你的办事次序,着手进行第二项工作,即使着手进行的那项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一定要这样坚持下去,养成自己每天做最重要的工作的习惯,而且,还要让你的下属也这样做,并养成习惯。当你觉得这样做效率高的时候,你再付给我报酬。”果然,试行结果效果明显。几周后这位企业家付给了艾伦·莱金顾问费25000美元。这便是著名的“莱金原则”,即:把时间用到最为重要的事情上去。

轻重和缓急是两对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些事情重要,但并不急;有些事情并不重要,却很急。因而,处理学校事务时,有些校长很容易犯按缓急程度而不是轻重程度去安排工作顺序的毛病,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效管理。管理学上的“八·二定律”告诉我们:事物百分之八十价值,往往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目标上;抓好这重要的百分之二十,就容易获得百分之八十价值的管理效果。因此,在工作安排上,要按照首先考虑事情的轻重,然而再考虑缓急的思维顺序,运筹自己的时间和力量的投入。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好最重要的工作之上,不要忙于应付急迫的琐碎事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应当灵活运用“莱金原则”。学校管理事务很多,一天内不可能件件办完。所以,要将事情分成三类。一类的事情很最重要、最急迫;另一类次之;第三类就是可从缓处理的,暂时放一放。如果把前两类事情办好,就完成了领导职责的工作事项的80%;如果有人电话催问暂缓类的事,就可以将此事划入第二类;要是有人亲自来找,并催促处理,就可将这事划入第一类。莱金把缓处理次要工作的办法称做“有计划的拖延。”这样,校长就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到最为重要的事情上面,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校长要使工作效率提高,还可应用“前馈”方法寻找工作捷径。具体方法是在你进行任何工作以前都要问三个“能不能”,即: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完成?经过这“三问”,“三择”能取消的取消了,能合并的合并了,能简化的简化了,就能把校长的主要精力运筹到最为重要的事情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授权是校长的分身术。它是让校长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事项,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授权法是指凡是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工作,校长自己可以不必样样去管。当校长发现自己忙不胜忙,下属事事请求之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做了下属可能做的事,就要把一些权项分授下去。

授权是科学。欲要有效授权,就需自觉遵循授权的科学原则。如:授权对象应是自己的直接下属,不能越级授权;因事择人,授权予能者,方能使受仅者有效地完成所受的任务;授权时要使受权者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还要注意授则不疑,疑则不授。

授权又是艺术,要讲究方式。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在授权时应注意到,既然是授权就必须保留授权于何人,授权至何种程度,授权至何时等以控制授权的决定权与主动权。

总之,提高工作效率即是科学又是艺术,校长要善于运筹,科学安排,方能奏效。

(九)校长要掌握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校长治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可以是“糖衣片”、“热水瓶”,也可以是震惊四座的“醒堂木”。

“糖衣片”使“良药不再苦口”。很显然,这里喻指“忠言但不逆耳”,让人容易甚至乐意接受进而改正不良言行的一种批评策略。

用这种策略,校长们应注意自己的神情、言语和态度,使被批评者感到是善意的、诚恳的、尊重其人格的。有时,批评的语言比较含蓄幽默,有“弦外之音”,但又不隐晦,受批评者能够比较快地领悟、反思并随之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向,如,某老师热心写教研文章,但对教学工作不够热情,课堂质量不高,学生时有怨言。校长看到他是个可造之材,只是一时思想有所偏向,因此不同意教导主任公开批评该教师的建议,而是私下里跟他谈心:“小陈,我拜读了你发表的不少文章,我很欣赏你的钻研写作精神,但是,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我认为,真正的教学专家应该在教学和教研上都取得卓越成绩,我也衷心希望你能成为这样的专家。”校长只字未提该教师的不足,而是讲的特长并寄予厚望,但聪明的小陈自然明白校长谈话的含义,也领会校长的良苦用心,于是开始潜心于教学。几年后,他获得全省青年语文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见诸报刊的文章也更多,质量更高,他成了省、市知名教师。他颇有感触地说:“是校长的谈话启发了我。”

有时形体语言也能很好地传递校长对下属某一件事的态度,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应。有一次一位校长看到一名年轻教师趿着拖鞋进出教室。抑制住心中不满,若无其事地走近他,踩上他的脚后跟,使他一个踉跄,然后“环顾左右而言他”,随便和他聊了几句就走开,校长回过来再次看到他,他早已换上鞋子,在认真辅导学生。这个平时不拘小节的教师从此也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了。校长本来可以和他大谈“教师无小节,事事是大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等道理,却没有这样做。这个不失幽默的动作与语言相比,将在该教师心里,留下更深的烙印。

“醒堂木”不言而喻,它是指校长对个别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下属提出的严厉批评和严正警告,而且,一般出现于集会等公共场合,以期收到“敲山震虎”、“惩一儆百”的功效。某校有位教师经常外出兼课,影响本职工作,屡劝不止,结果使所在班学生该科成绩急剧下降,家长意见很大。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不点名地厉声批评该教师这种行为,并声明如再不改正,下学年将不再聘用。这个教师掂出校长话的份量,从此痛改前非,一心一意地投入教学,此种现象在该校也销声匿迹。

用“醒堂木”式的批评,校长可以有严肃的表情,尖锐的语言,但更要有言之凿凿的事实论据,鲜明有力的法规论据。要使被批评者自觉理屈辞穷,使旁听者明辨孰是孰非。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批评的方式方法自然不止这些,但他们有一定代表性。如能比较深透的领会以上诸种批评艺术的精髓,那就能举一反三,在更多时候,娴熟地驾驭种种批评技巧,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应当强调,“醒堂木”式的批评是不是得已而为之的,动辄用之就会失去人心,众叛亲离。校长事先要精心设计,包括措辞、语调、表情、动作等等;要防止过多的“临场发挥”,避免一发不可收的失控局面;更要杜绝言过其实、危言耸听的现象。

这三中批评人的方式,希望大家要认真揣摩。若认为有道理,可以试着用。往往我们的一些校长批评人不讲场合,只要发现教职工使校长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大声呵斥,使被批评者下不来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换位思考一下,你能承受了吗?要注意尊重人,不要伤害人。有些校长讲,我批评他没私心。不错,但是你可伤了人家的心!批评要讲场合,要搞清事情真相,千万不能盲目批评。据考察,有些教师反映,我们有些校长在校园内整天板着脸,没见过笑容,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严,让群众害怕。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作为一校之长,如果能做到让群众敬重而不是害怕,才是让群众满意的校长。

(十)校长要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全校师生的航标。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校长灵魂与航标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师生,更主要的是教职工。如何使全校教职工心齐气顺,形成合力才是校长最感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好,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校长要管理好人,就必须做到以下十六字诀:德才兼备、情法并重、廉洁奉公、身先士卒。

1、德才兼备是校长管理人的内在根本

校长是学校教职工的表率,其自身的思想修养,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校长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为人大度,心胸广阔;要谦虚谨慎,务实肯干;要勇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校长只有做到以上五要,才能在教职工中树立威信,才能有感召力。另一方面,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才能和超群的业务才能。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要想教师有一桶水,校长必须是长流水。”这就要求校长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运用成功的管理方法,要向前人学,要向书本学,要向下属学。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其次,校长的业务能力也不容忽视。校长虽然不能像教师那样上课,但要听课、评课。这就要求校长有比教师更高的业务才能。校长要带头学理论,用自己的学者形象影响教师。这样才能唤起教师的饥饿精神,才能使教师注重学习,有危机感。

2、情法并重,是校长管理人的基本途径

情、法本身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要与广大教职工建立亲密的感情,使其带着那种“士为知己死”的心情工作,校长要善于运用一个“情”字,要尊重教师,设身处地移形换位,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热情关心爱护他们,从一句问候、一件小事做起,以情动人,诚恳待人,以情感人;要充分信任人。有一些校长,平时不苟言笑,成天板着脸,不仅学生怕,老师看见还要绕着走。虽然我们的校长心是热的,但这样总是不好,会给校长与教师交流造成障碍,校长与教师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的步子就会慢很多。要让教师既觉得领导尊重自己,又觉得领导可亲可近,干起工作来就会倍加努力,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健全的规章制度,又是校长管理好人的保证。常理说的好:“人管人,人难管;制度管人,人服管。”现代管理呼唤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有的学校量化考评方案,教职工反映比较大,就是还不够细节化、科学化,有的甚至产生了不好的作用。比如有的学校教师反映,为了能在量化考评上得高分,人人各自为战,有一点心得经验捂着盖着,生怕别人知道学了去,造成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这就是制定方案时没有考虑到而产生的负面作用。另一个反映较大的就是教师作息签到制度,一些学校教师早出晚归,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休息的时间很少。如有些学校让老师一连上了两节课,还不能走出办公室,强迫他坐下来,写教案,改作业,这些有点不现实,他累了,不休息,怎能干好?有些教师又是家务劳动主力,连买菜,送孩子上学的时间都没有,怎能安心上课?每天我们的教师疲于奔命忙于应对,搞疲劳战,这样的制度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只有建立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大家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制度一经建立,不得随意更改,坚决照章办事。只有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如期兑现,才能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3、廉洁奉公,身先士卒是校长管理人的外在保障

廉洁是为官之大节,是树立领导者自身形象的道德支柱。“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校长自身廉洁,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之威信源于廉,校长廉洁奉公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教师产生很强的自然征服力。同样,岳飞有句名言:“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教职工把校长看作为人的师表,行动的楷模。如果言行不一,对人对己不一,这样的校长很难令教职工信服。因此校长要身先士卒处处带头。这样校长勤政务实,清正廉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教职工心里就会树立高尚的楷模形象,就会时时激励着教职工急校长之所急,想校长之所想,群策群力,拧成一股绳,在校长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校长只有把握住十六字秘诀,具备德才兼备,情法并重,廉洁奉公,身先士卒这几个因素,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人,才能创设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使全校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学校的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十一)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占据学校主要时空,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层层展开有序运转的轴心。治校有方的校长,总是始终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开展工作。

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这些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前通知教者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课校长当然要听,因为这些课常常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还常常能听到不少优秀课。

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主要取决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状况,而不是一两节优秀课所能奏效的。因此,校长格外重视和经常进行的当是检查式、调查式的随堂听课。就是不必提前(尤其是不必过分提前)通知的常规课。

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强调:“校长除了要经常听课以外,还要对一系列的课进行分析,这在他的整个工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校长有了明确的目的,有了充分的准备,有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听课素材,有了科学的评课标准,再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就可以“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为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教育实验”。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吸取过来,变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财富”,校长本人也能“逐步认识一些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那么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就能提高”。

我们的校长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看有一部分可以,大部分做不到。在校长工作计划中,对自己一学期内听多少节课都有计划,而实际上除抓教学的校长基本能完成外,绝大部分完不成。听课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于评课,有相当一部分校长还达不到评课水平,所以希望大家今后要放下繁杂的行政事务,从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多读几本书,多听几节课,将主要精力用到抓教学上,听评课上,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校之长。

(十二)校长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方式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前进的一个方向,教育信息化不仅仅使教学手段、教学设施发生变化,而且会使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我们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怎么使课堂教学、现代化设施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高度概括说:“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我们要很好地理解这句话,抢占这个制高点,以此带动教育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学校的教育活动将得到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非常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去年已经建起来了城域网,市直学校校园网已全部纳入其中,这是一个相当优越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条件,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作出成绩。希望各位校长书记一方面要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

(十三)校长要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观念

古今中外无数杰出校长的实践证明,尽管每个人成功的具体途径千差万别,但是,渴望求知,勤奋学习,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学习是先导,不学习,政治上就会不成熟,思想上就不能清晰,工作上就束手无策,精神上就会感到空虚。校长的学习包括理论的学习,实践的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前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等等,要有强烈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凡是有所作为的校长,他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供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我们都知道,上海的校长水平高、能力强,主要原因是人家爱学习、会学习、时刻在学习,我们也和上海的校长接触过,论酒量没我们大,论谈吐咱不如人家。今后校长们一定要挤时间学习,多读一本书就长一份才干。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清晰地告诉我们: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校长没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就会落后于教师,甚至落后于学生。

校长要真正成为“师者之师”必须读更多的书,向更多的人学习。不是单纯为了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什么。这就告诫校长不但要学习,而且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善于学习,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善于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用心地去研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同志们,你们是市直基础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是党员队伍中的排头兵,是学校教职员工的领头雁,希望你们成为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校长,把这次学习的过程,当作启迪思想、悟出道理的过程,当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校长的杰出典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作为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相信大家都能当好这个指挥,奏响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前进的号角,奏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忠诚教育、发展教育的最强音!

第四篇:某县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校长研修班上的讲话

某县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校长研修班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辛苦了!

很荣幸参加X县2020年**校长研修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次培训我们以钉钉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这是我们首次这么大范围、这么长时间用视频直播的形式来进行培训,也为我们今后的培训打开了新渠道。从大家脸上我看到了喜悦和收获,从大家的交流发言中我看到了培训的成功与效果,倍感欣慰,我认为这次视频培训是成功的!短暂的两天,大家聆听了X场报告,分享了XX的成长经历和XX名代表的交流发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校长成长的路径与应具备的素养。专家讲座高屋建瓴,地气十足,理念前卫,案例经典,见地独到,引领到位,为X县**校长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为X县推动教育家办学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代表X县教育局对各位专家辛勤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对获得**校长研修资格的学员表示祝贺,这是对大家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各位镇直学校校长、直属学校校长、局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参加培训,必将促进大家的成长,帮助大家炼就卓越,推动X县教育家办学。

借此机会,我想谈一些观点和意见。

一、为什么举办X县**校长培养研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有好的校长,才有好的教育。近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驱动三驾马车,打造四大校园,X县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办学条件大力改善,教师结构渐趋合理,内部管理日益规范,均衡迎检通过验收,新教育实验彰显特色,素质教育得以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我们应该清醒看到,我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领军人物缺乏,敬业精神不强,整体活力不足,没有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X县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一批教育家式的教师和校长引领。启动“十百千”工程,组织X县**校长研修培养,正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我县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家办学的重要举措。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近年来,教育家办学的思想已成共识并逐步得到贯彻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开展名师名家的培养探索,涌现了如大家熟知的XX等。2019年我提出了X县要摸索实施自己的“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十个名师工作室、百名名师名校长、千名骨干教师)。这次培训就是继教中心根据教育局“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的具体落实。这个工程是继“国培计划”、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市“215”名师(名校长)工程之后,我县为大家专业发展量身打造的一个新型成长平台。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在我县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名师队伍,培养一支有卓越影响力、执行力、领导力的专业化卓越校长团队。

启动X县**校长培养工程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全县近X名专业教师,我们抓住了X名骨干就是抓住了关键少数,必将辐射带动引领全县大多数。“十百千”工程为四年一个周期,从2019年开始,滚动累计培养骨干教师(校长)1000名,每年择优100名开办名师(卓越校长)研修班,每年从名师(卓越校长)培养对象中遴选人员参加“国培计划”、省级素质提升工程、市级“215”名师(校长)工程培训,综合考评,产生X县名师(卓越校长)100名,评选X县名师(卓越校长)工作室10个。此工程旨在为X县乡村教育的发展探路。这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引领性,是引领大家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开端。可以说这种研修班,就是X县教育的“黄埔军校”,2019年研修的你们就是X县教育的“黄埔一期”。

二、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名师,什么样的校长才算卓越?

卓就是不平凡,越就是超过,卓越就是高超出众,见地独到,它与平庸相反。卓越校长要比优秀校长更优秀。卓越校长应该首先是名师。什么样的教师是名师呢?我认为师德、才能、智慧、师魂是名师应该具有的四要素,作为X县名师更应具有如下八特点:

一是理念先进、思想独特。名师要掌握先进的的教育理念,扣准时代的脉搏,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推动课堂改革。名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具有独特的思维视角。比如现在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校长,你是否弄明白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你是否在拓展教学载体、建构创意课程、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探索与尝试。

二是人格健全、师德表率。名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让学生终生受益。他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知识,还应有优良品质、进取精神、思辨能力、正义感。名师近乎学生的精神领袖,必须身正、品正、行正、德正,名师应是教师中的师德典范。

三是知识渊博、拥有智慧。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孩子们的视野很广阔,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知识需求,更无法激发孩子们的探知欲望。名师拥有一般教师不具备的教育智慧,他能用一把钥匙打开不同的锁,他们就是一把万能钥匙。

四是教艺超强、业绩显著。名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同时必须有骄人的业绩。论文再多,不是名师;没有科研成果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李镇西院长用爱的艺术让学生感受教育的魅力与强大,他的教学效果引人注目。X校长用“教、学、练、评”四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黄石八中的质量奇迹,全方位开掘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一片天地。所以他们被称之为**校长!

五是学生喜爱、同行佩服。名师是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教师,这样的老师一定具有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如澴潭涢水小学的王从伦老师,他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融洽,他能把河边的石头开发成课程,让学生乐此不彼,用课程激活课堂,用课程走向卓越。

六是富有个性,敢于创新。教师这个职业有共性,但重要的是要有个性,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我曾经在构建生态课堂中提出“各自不同,大家都好”的观点,就是鼓励教师在创新中形成自己个性。我喜欢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创新,有个性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名师或卓越校长。

七是引领示范,勇于担当。教师一旦成了名,其影响力就很大,名师就要有担当精神,要引领示范,要辐射带动他人进步。名师不能躺在荣誉上睡大觉,要发挥教育家办学的作用。

八是精于学习,不断提高。名师应是终身学习者、终身实践者。要学深、学高、学精、学通。学习贵在坚持。毛泽东曾经调侃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话一是夸刘少奇聪明睿智,更重要地是在给自己敲警钟。大家今天是名师培养对象,如果你不学习,不进步,明天你就是名师退役的对象。

总之,名师应是拥有超前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思想、显著的教学业绩、丰富的教科研成果,并在一定的教育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倡导者、带头人。

名师和名校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名校必是名师云集。在名师影响下促进和带动一批骨干教师成长,可以提高整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名师是一所名校发展的支撑,在名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必将形成一个名校的特色和文化。同时,名校也成就名师。名校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传统承袭,有利于名师成长,名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成长环境,是名师成长的摇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学校必有一个好校长”,卓越校长与名校也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有一本书《名校与名校长的诞生》(陈华著)讲到,一所好学校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校长的努力。说起北大,人们就会想到蔡元培;说起南开,人们就会想起张伯苓。还有北京十一中学与李希贵,杜郎口中学与崔其升等等。名校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所言)、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语)、南开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张伯苓要求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与时俱进)。

校长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所望。卓越校长更应如此,而不仅仅限于“三力”的一般要求。

卓越校长首先要有充满智慧的办学思想。它是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着学校的品牌形象。

卓越校长还应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教学管理中,校长的文化素养和学校文化建设是相生相动的,以文化的引力、张力、推力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方式,并造就学校文化个性特色。

卓越校长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的领导力。因为校长要协调一个高度知识化的学习共同体,不能仅仅靠个人的良好品性,更需要追求治校有力,更讲究以制度的张力维持学校的人际活力。

卓越校长还要有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吃苦精神和体魄。校长首先是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各校长必须具备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真本领,才能或才有资格带领教师推动自己所在的学校向名校迈进。

如果说,名师应该点燃学生生命的光辉,各校长就应该点燃教师生命的光辉!名校点燃的也就是教育创新的光辉!从这个意义上说,“十百千”工程又可称之为“三名工程”。可见,卓越校长与名师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三、怎样从优秀成为名师走向卓越?

纵观名师成名,卓越校长成家,都必备三个核心要素:人格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

人格即个性,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一个名师(卓越校长)是要有超凡的人格魅力的,他首先要具备名师应有的专业理论、文化背景、教学实践等知识结构,更要有严谨态度、敬业精神、执着理念、敏捷思维、启发能力、宽宏视野,要温文尔雅,要善于合作,而这一切必以爱心为基础。教育是要有温度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名师和卓越校长要有大爱,要有奉献精神,要把教育当事业而不仅仅当职业。

行为即行动表现,是人的心灵和思想的外显。名师和卓越校长要不断修缮自己的行为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他首先要精于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要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从同行那里获取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专家教授学,专业引领是名师和卓越校长成长的催化剂、助推器;向学生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放下师道尊严,为学生树立谦虚好学的榜样,与学生共同成长。其次,名师和卓越校长要善于反思。日复一日写教案难成名师,一直坚持写反思极可能成名师。名言“三日必醒我身”正是名师的成长标配。名师和卓越校长还应大胆实践实验,实验是最好的科研,实践出真知,教学实践出名师出教育能手出大师,教育实验出特色出名校出卓越校长。

环境即成长外因,外因不是决定因素但是重要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大凡名师和卓越校长都要有家人的支持、理解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有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和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有学校发现、培养和指导,学校文化的影响如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文化积淀、学习氛围都对名师和卓越校长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省更没有全国名师、名校、名校长产生。为了让大家成为名师,走向卓越,引领X县,走出湖北,面向全国,我们以“十百千”工程为大家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继教中心极力争取培训项目,创新培养思路,物色名人名家,积极开辟X县名师培养的新途径。综合以上观点,我从“三个结合”谈谈X县**校长培养的路径:

一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就要在自己的理想下开展自主学习。没有理想,就没有自愿,就不可能坚持;没有理想支撑,就不可能走向成功。理想不同,收获就不同,所以要说在自己的理想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最经济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包括书本阅读和网络阅读。自主阅读是走向成功的第一基石。没有阅读,不可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饱读相关教育经典是成不了名师的。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教育经典。如《论语》等古代经典、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等外国教育家的作品,李镇西、朱永新等现代教育专家关于教育的有关论述、黄俞全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丛书以及《人民教育》等核心期刊。没有阅读,你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在自主阅读同时大家应在各自岗位上开展自主研究。如开展校园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开展生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开展课堂教学的简约性研究、开展构建课堂教学的新价值研究、开展拓展专业成长的新空间研究、开展课程研发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各自专业领域的驾驭能力。阅读擦亮的是底色,研究造就的就是个性。

集中培训是我们主动引导大家成长的具体体现。继教中心要根据培养计划搭建四个研修平台,促使培养对象实现专业成长,加快教育家办学的步伐。

(一)是依托X师范大学等高校(机构)搭建理论研修平台,通过专题理论集中培训、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碰撞、择优外出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研修培养,适时组织特别优秀的对象到高校(机构)兼职授课,做培训者、本科生教师、研究生导师,促进名师和卓越校长成长,这方面已有行动和意向;

(二)是依托区域整体试点县项目搭建全县一体化研修平台,通过种子教师脱产研修、名师访名校、校(园)长到高校和优质中小学跟岗实践、名师送教下乡和混合研修等进行培养;

(三)是依托基地学校搭建展示交流服务研修平台。通过挑选,建立一批融管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基地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沙龙讲坛、展示观摩活动,进行研修培养;

(四)是依托微信、QQ群、公众号搭建岗位网络研修平台。创建X县**校长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岗位研讨、网上交流等互动活动进行研修培养。

二、岗位实践与总结反思相结合。大家通过学习,要构建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支撑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变革。没有实践的理论就是空中楼阁,闭门造车。新教育实验提倡专业写作,就是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因此大家要在实践中积累案例资料,在案例分析中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要让“看网、读书、写作”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有实践有反思就要创新,名师就要有前沿意识、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我在一次生态课堂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模式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处理。生态课堂一般都是“标—学—展—点—练—测”这几个基本环节,看到很多教师因时间不够,没能完成教学任务感到遗憾。我在听课时就想,老师们为什么不研究如何用拓展的形式来构建不同的课型,比如,能不能用“目标认定+自主学习”构成自主学习课?能不能用“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构成展示交流课?能不能用“当堂测试+拓展应用”构成反馈拓展课?如果这样做,时间还会不够吗?如能真这样,对已有的课堂模式来一点创新,X县的生态课堂就会百花齐放,X县就一定会出现很多的课改名师名家。

三、严格管理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十百千”培养工程四年一个周期,对培养对象实行考评,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淘汰:受党纪、政纪处分者、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者、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学校声誉者、教学质量在所在单位(区域)倒数第一者、不能按时参训完成培训任务,考核不合格者。对有强烈学习愿望和良好发展愿景的优秀年轻教师由学校推荐,县级考核后纳入补充培养对象。2022年将开展周期考核评估,据考核评估结果授予“X县名师”“卓越校长”荣誉称号,并评定X县十大名师工作室。我们将坚持名师(卓越校长)专业优先发展,坚持名师(卓越校长)优先选拨任用,坚持名师(卓越校长)优先向上推荐为市、省、国家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校长,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名师(卓越校长)工作室。因此“十百千”工程要实行三级管理(教育局、中心学校和名师所在校),三级考核(局考核继教中心、中心学校、学员,中心学校考核学员所在校和学员,继教中心考核学员)。继教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了近100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数据库,要对名师和卓越校长培养对象进行严格跟踪管理,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落实考勤通报制度,对优秀学员要优先安排培训,重点进行培养,推荐提拔任用,实行庸者退,优者进。副局长X要任研修班班主任,副局长X研修班副班主任,X同志任执行班主任。各中心学校和学员所在学校要严把人员推荐关,确保年轻优秀爱学的教师推荐得出,确保培养对象按时参训得了,更要确保培养对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助名师(卓越校长)专业成长。

一位名师带出的是一个品牌班级,如XX班;一个卓越校长带出是一个品牌学校,如XX集团。今天的培训可能会培养出一批种子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起着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培养出一批种子校长,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领头代跑,来寻找撬动X县乡村教育发展的支点。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培养有关系。名校就是卓越校长领导的一群名师名生共同体。如果学校有一个领军人物,就会带动或促进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就会促进这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一个乡镇名师培养搞的好不好就可看出中心学校校长领导力强不强。我认为,能推举培养名师的领导一定也是卓越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要提拔重用,因为他造福了老师、学生和一方的教育!

同志们:你们是X县**校长培养对象,要理解驱动三驾马车,构建四大校园,实现生态教育的内涵,要明确X县教育发展的方向。面对X县教育:乡村是实情,美好是朝向,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探路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志坚则智达。教育就是在用生命歌唱。只要我们的培训研修踏石留印,抓铁留痕,只要我们的培养对象引领带动,榜样辐射,只要我们的基地学校创建特色,示范推动,我们X县的教育就能树立形象,教学就会提升质量,核心素养就会生态课堂中培养。

我真诚地希望几年后,你们各自的教学或管理更有个性,各自的班级或学校更有特色,一个个、一步步走向卓越,X县的教育在你们的引领下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关于转发黄振兴副局长

在2014年暑假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的

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各学校:

黄振兴副局长在2014年暑假校长培训班上的《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的讲话,对中小学校长、对新学年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应一些校长的要求,现将该讲话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西华县教学管理中心

2014年9月9日

强化质量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在2014年暑假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西华县教体局副局长 黄振兴(2014年8月25日)

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话题,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靠质量立校,教师靠质量立身,学生靠质量立命。在知识资本化、创新加速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质量、没有精品、没有品牌,那么,社会不认可,领导不认可,家长不认可,学生更不

认可,学校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或者无法很好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咬定质量这个青山不放松。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管理者要干事,更要能干成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说大话说出来的,必须通过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一件事一件事干,一点一滴积累。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正处于爬坡时期,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都已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抓好落实。抓落实,关键在管理者,关键是管理者要干事,更要能干成事。我们的事业等不来、盼不来,而是要靠我们的管理者带头干起来,率领师生员工同甘共苦干成事。为此,管理者要干成事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第一,要高站位虑事,正确地干事。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事当前,必先考虑全局之成败。身为管理者,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明确应该干哪些事、怎样干事,而不能干傻事、乱干事。干正确的事是干成事的前提,正确地干事是干成事的保证。我们只有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干一事成一事,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就当前来讲,干正确的事,最重要的是要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科研水平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正确地干事,重要的是要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重实际、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要抓具体、具体抓,每项工作都要目标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实实在在地把每一件事办好。

第二,要高水平谋事,用心去干事。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很难出亮点、出新意。做事之前谋与不谋不一样,效果也截然不同。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心才会做好事情,才可能事半功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每个管理者都要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理念,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干、多一些巧干,少琢磨人、多琢磨事,真正把心思花在工作上;要时刻把事业摆在第一位,用细心谋事,下决心干事,以恒心成事;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多的回报、最佳的效果。

第三,要高效率办事,用勤干成事。做事高效,在乎一个“勤”字,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腿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学校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年级、本处室、本班工作信息及时上报、反馈。腿勤,就是要多深入一线、多深入班级、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工工作动态、学生学习情况,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应该作出什么部署;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从教工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与此同时,我们要坚持把“干成事”做为抓班子、带队伍的根本措施,做为检验管理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积极营造“无功是过”、“任人为能”的浓厚

氛围,为干事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四,要高风格处事,用合力成大事。高风格处事,就是干事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说的和做的一致,人前和人后一致,要求别人的和要求自己的一致,一切以干好工作为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用合力成大事,就要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加强沟通协调,增进理解、减少误解,增加动力、减少阻力,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致力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管理者之间要多支持,不拆台,增强协调性;多担责,不争功,增强自律性;多体谅,不计较,增强包容性,切实做到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合心合力合拍,能干苦干同心干,形成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谋事干事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在教学质量提升的攻坚阶段,干事是凝聚人心的磁场,干成事是鼓舞士气的法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实为先,以干为贵,少说多干,只干不说,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在实干中担当无愧于学校发展的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一方人民的满腔赤诚,铸就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宏伟事业。真诚期待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都能:把发展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把教学作为我们的第一职责,把质量作为我们的第一追求,把管理作为我们的第一基点,把服务作为我们的第一宗旨,把创新作为我们的第一动力。胸中常有一团火,带着激情去工作,不屑唱功重做功,奋发有为结硕果。要多一些上进,少一些消沉,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扯皮,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多一些正直,少一些圆滑,提高团队的决策力;多一些实干,少

一些品评,提高团队的感召力;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提高团队的发展力。要固化质量观念,进一步保持昂扬斗志,增强追求卓越的超越意识:强化常规管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增强专业发展的危机意识;细化备考策略,进一步加强备考工作,增强丰产丰收的收获意识;内化服务理念,进一步践行大后勤观,增强心系师生的服务意识。

基于以上理念和观点,再对各位同仁提出十点要求:

一、注重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

必须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搞好班子建设,只有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有事业心,决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才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因此要注重与班子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使班子成员思想达成一致,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想,克服内耗,这样大家工作起来,不仅心情舒畅,而且效率也高。要紧紧依靠大家,发挥大家智慧和积极性,尤其是班子成员的力量,要首先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开好班子成员会是关键,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你的工作也就好干了。

二、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我认为当教师要为人师表,当校长你必须是一名严谨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人师表,而且要为师师表。无论是工作中的原则问题,还是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自己应该做到,通过自己的立身行为给全校教师树立榜样,从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

到开会时手机关机等,凡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校长必须严格遵守,只有这样校长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跟。试想,如果你说着一套,做着一套,言行不一,你的公信力从何而来?

三、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社会对教师的品德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员的要求更高,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规范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师德建设,要通过规范教师自身言行来提高师德水平,从而树立起全新的学校形象。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动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当作第一要务抓紧抓好。

四、坚持客观公正,平等待人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必须有各类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据可依,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做到奖励不吝啬,处罚不手软,不能因为是领导和优秀教师触犯制度而包庇、袒护、隐瞒不处罚,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搞亲疏„„尤其是在评优晋级时要特别注意其公正性和公平性,这样才能使教师们在一种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愉快地工作,使老师认识你这个人办事做事还比较公平公正,树立起民主意识,也就避免了教师间的勾心斗角。

五、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理念的更新,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满意的质量;没有校长的引领,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没有持续课改,就没有学校的提升。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沟通合作的能力。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先人一步,比别人先一步,多一手,高一层,才能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你学校领导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只有你有这个意识,你才会考虑搭建创新的平台。在这一点上思想要开阔一点,办法要多一点,要以多种活动为载体,让师生展示创新的才能。

六、切实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没有来自一线的意见、建议,所出台的措施及制度是没有根基的,因此到一线了解情况,至关重要。

其一是校长深入课堂倾听。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校长的教育思想,以及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最终落脚点就在课堂,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在课堂上体现与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以讲学校的发展系于课堂,校长必须走进课堂去倾听课堂的“交响乐”。

其二常去教师办公室。课改初期流行一句话: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我认为说的很实在,也说明教师在新课改中作用的重要性,但把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是不对的。教师是课改的具体执

行者,新课改的理念,校长的教育思想,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去实践检验,不断丰富其内涵,所以校长要常去办公室坐坐,切忌只坐在自己办公室里“孤芳自赏”。

其三是校园里走动。育人工作系统而复杂,校内的管理不仅在课堂上,更在课间和课余,学生的个性往往在此呈现多样性。在课堂上看学生有可能是雾里看花,看的不甚真切,而在下课脱离了教师的视线,不少学生就会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说不定会闹出一些什么事来,暴露出一些问题。校长到校园里转转就能反馈到学生课余、课间的真实活动情况,也可以校正我们老师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如早晨你在校园里转转,爱迟到的老师怕你常看见,上课期间爱走出课堂的教师也怕你看见,久而久之也就规范了我们教师的一些不良行为,总之别常坐在办公室。

其四是常到学生中间走走。通常情况下学生不愿给教师说的他们会向校长说,因此校长和学生谈心交流时会反馈到很多信息。比如学习中有那些困难,希望老师怎么教,希望学校开展那些活动,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倾向等等,这些信息是学校有针对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和老师以及学习上的抵触情绪。

其五是到教师中了解教师的真实情况。每个教师都是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校长多到教师中走走、看看、听听,捕捉教师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同时可抽空到教师家坐坐,送去校长的关爱,学校的温暖,而回报校

长的是轻松与高效的教师管理,这样既让教师对你校长心存感激,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花半小时的时间家访,可以胜过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几小时声嘶力竭的训斥。

七、具有正确的权力观

俗话说“人和事不违”。校长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设计师,是引领教师队伍发展学校的火车头,因此校长的权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责任,这种责任又要通过有效的服务来完成,所以我们校长的权力应服务于日常工作实践,经营好基本的人、财、物,服务好学校的教师、学生的发展,激活学校的造血功能;服务于学校文化构建,凝聚精神力量,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服务于资源建设,打通内外沟通的渠道;服务于目标实现,把握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立校之本,努力追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恋感,这样才能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工作才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八、坚持开好每周例会

我觉得校长开好每周一次的例会非常重要。例会是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内容的会议,会前校长应精心准备,会上内容安排应主题突出,条理清晰,会后上传下达,齐抓共管。对于所安排的内容要熟记于心,清晰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唤起教师的激情,开例会虽然很普通,但却是一位校长工作态度的折射,也是校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体现。

九、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校长的精神面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校长的精神面貌决定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面貌,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在何处,不在口头上,不在表面上,而在身体力行上,人格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没有宽阔的胸怀,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创新的精神,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校长是不可能搞好一所学校的,心胸狭窄的人也当不好这个校长,更不可能带出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一名校长代表着一所学校,校长的形象反映着学校的素质和修养。谨以一首小诗与各位同仁共勉:“胸襟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若一平原”。

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大家都清楚,布置了不落实等于零,作为校长,我们应加强常规工作的督查与落实,严格实行考核制度,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到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抓落实,有始有终,有奖有罚,有表扬,有批评,当然还是以激励、表扬为主。

各位同仁,学校管理是十分艰巨而又繁杂的工作,限于学识和水平,我也谈不出高深的理论,但我想用上海市名校长张雪龙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尾:“一个校长,惟有把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学校的发展,才能获得自身的成长。校长的成长不在速成,而在养成;校长的水平不在记性,而在悟性;校长的成功不在权力,而在借力。”

借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下载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部长在中职校长班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委组织部部长在全区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在全区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区村领导班子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

    校长在中职学校家长会讲话

    2017年秋季在创业服务部家长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充分体现了各位家长对学校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对......

    徐部长在换届纪律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定稿)

    在全省严肃换届纪律 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徐 泽 洲 (2011年5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专题培训班是经省委同意举办的,炳轩同志对办好培训班高度重视,提出了要高规格、高质量,确保换届风......

    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司法厅(局)长研讨班上的讲话

    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司法厅(局)长研讨班上的讲话2011年7月18日至20日,司法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全国司法厅(局)长研讨班,研讨会上,吴爱英部长发表了以下讲话: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

    农村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农村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第一块,我先谈谈我们校长队伍的现状。当然了,谈的不一定都切合实际,就请各位校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今天在座的有我们两个乡镇的校长,从今天来看,年轻......

    陈局长在培训班上讲话 1210

    在市区房屋拆迁工作人员政策法规 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陈恒 (2009年12月10日)各位学员、同志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个硕果累累的严冬时节,和大家聚在一起,参加拆迁工作人员......

    院长在护士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院长在护士长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护士长培训班,是按照全省护理岗位培训制度总体要求和医院发展的需要而举办的,办得非常及时。在此,我代表医院对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护士......

    院长在护士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护士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护士长培训班,是按照医院护理部2014年工作计划和医院发展的需要而举办的,办得非常及时。在此,我代表医院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各位护士长表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