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批 准: 校 核: 编 写:
目录 工程概况...............................................1 2 地质灾害情况...........................................1 3 领导机构...............................................1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2 5地质灾害治理措施.......................................3 工程概况 2地质灾害情况
***公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4月至10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3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组长: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负责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部门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组员:
(1)积极主动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实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3)建立和组织地质灾害治理队伍,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统一协调,及时赶到第一线抢险。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施工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以及爆破方法、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边坡的形态要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坡面等要平整,严禁产生超挖现象。
2.靠近最终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如预裂爆破或减少药量),临近最终边坡的一排炮,其装药量应比正常装药量减少20~30%,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坡面的稳定。
3.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加
固措施或适当减缓边坡角,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处理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胁的作业人员和设备要撤除到安全地点。
4、加强对已成型边坡和已有露天采空区的管理,在生产前必须先清除采空区坡面上的险、浮石。每次爆破后,都应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已成型边坡上的浮石和危石。
5.矿山开采石灰岩,在开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矿区内岩溶发育情况,矿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方,随着矿体的开采,应密切注意坡面变化,防止产生滑坡或者坍塌。
6.开采过程中定期清扫、清理最终边坡上的危岩、浮石。尤其是冬季,当岩体裂隙中有水时发生冻融,个别岩体极易滑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清理必须从上而下撬掉险、浮石。未清理前其下方不准生产,禁止任何人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处理边坡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保险带和安全绳。
7.开采终了,应在边坡坡顶线外3~5m处设置隔离栅栏,在上山公路进入最终台阶处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误入造成事故。
8.矿区东面地形坡度陡峭,为避免开采过程中岩石滚落、塌方、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应加强对边坡的监察与管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语、陡坡的安全检查记录。5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点上防灾预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发放防灾避险牌,组织开
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实战、协调、配合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加强监测预报。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是落实防灾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汇报制度,做好值班记录。(2)保证各施工区域排水系统的畅通,对已有排水设施等进行清理、疏通,保证雨季排水设施完好、畅通。
(3)组织分公司全体人员开展汛期险情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对汛期险情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特征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
(4)强化防汛管理,制定各项汛期管理考核制度,对失职或不落实者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5)对矿区的高边坡、塌陷区进行彻底清查,疏通排水涵洞,回填低凹处。灌浆堵塞各种裂隙,对受水害威胁的地点进行分级分区式监控,对各要害场所的排水设备和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做到全部完好,管、阀、引水装置等设施齐全完善,供电保护系统和各种电缆、防避雷装置可靠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6)对营地、各施工作业队营地等房屋进行排查。对墙体
破裂、有被淹坍塌危险的房屋进行拆除、封闭,防止汛期人员进入发生事故。
(7)特别抓好水泵检修、供电线路检修、保护预防性整定试验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和供电设备完好、系统可靠,备用能力充足。对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测定,合理匹配水泵管路,保证系统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水泵的联合试运转;努力抓好防治水工作,确保实现雨季安全生产。
(8)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凡是汛期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出现事故的一律加倍处罚,因制度不落实或失职行为造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严格追究责任。
(9)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相关村组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开展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我矿矿山开采等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规定实行备案登记。
第二篇: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及治理措施
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及治理措施
郭 靖
(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兰州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兰州市地质灾害现状提出几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兰州市 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兰州市的地理概况
兰州市位于北纬36°03′,东经 103°40′,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中国“陆都”。深居大陆腹地,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域而过,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适宜,海拔平均高度1518m,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量327mm。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市域总面积1.31万km2,其中市区面积1631.6km2。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起伏、沟壑纵横、谷深坡陡、黄土广布,气候干燥、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加之人口稠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非常活跃。2.兰州市地质灾害类型
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甘 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5年在全区进行了调查、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754处,其中泥石流218处,滑坡181处、崩塌102处,不稳定斜坡236处,地面塌陷17处,分别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8.91%、24.0%、13.5%、31.2%、和2.2%。2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预测评估、潜在危险程度特种的隐患点有96处,占总数的12.9%;潜在危险程度重的隐患点有131处,占总数的15.0;潜在危险程度较大的隐患点有414处,占总数的55%;威胁程度一般的113处,占总数的17.1%。初步评估,兰州市有105678人,196371万元的财产处于地质灾害的威胁之中。2.1泥石流
泥石流是兰州市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山基岩出露地带,如城关区的青白石东部、白塔山至沙井驿等地段。泥石流暴发的频率约为每年2~3次至几十年一次。泥石流以冲毁灾害为主,淤埋灾害次之。如1966年8月8日晚,盐场堡地区降暴雨和冰雹,大砂沟山洪造成罕见的稀性泥石流,冲毁农田2334亩,瓜菜等农作物损失严重,冲坏住房300多间,受伤群众69人,死亡72人。泥石流涌入甘肃任命广播电台发射台等单位,致使电台短时间停播。2.2 滑坡
滑坡是仅次于泥石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分布面广,密度高,规模较大,活动性强。兰州是滑坡灾害主要有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和基岩滑坡滑。黄土滑坡滑体主要由各种成因的黄土及此生黄土组成。分布于市区南、北河谷Ⅳ级阶地前缘及各沟谷台地前缘和黄土丘陵区。堆积层滑坡,其滑坡体由各种成因的残积、坡积物组成,主要分布有南北的基岩出露地带,该区域山体坡度较陡,残积物厚度较小,一般2~5m,若遇大雨或暴雨,堆积层即可突然发生滑动,滑坡前兆不明显,该类滑坡规模较小,多为潜层滑坡。2 基岩滑坡滑坡体由坚硬的层状、层块状岩石组成。滑坡往往分布在斜坡临空条件好,冲沟发育,地形陡峻的地段,其规模较大,如皋兰山南部、阿干镇一带。2.3 崩塌
兰州市地质灾害的崩塌类型按分类依据划分为黄土崩塌和基岩崩塌两种类型。黄土崩塌主要发生于河谷阶地前缘及黄土丘陵区的高陡斜坡地带,其起始远动形式为倾倒式或滑移式。兰州市高陡斜坡脚往往有人居住,一旦崩塌发生,便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3年10月12日发生的由海石湾镇沿301线进入享堂峡向窑街镇方向行进6公里后的灾害,导致公路毁坏,6辆车被推出路面坠入享堂峡大通河,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灾情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基岩崩塌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基岩出露的南北两山红层出露地带和基岩出露的青白石东部,白塔山至砂井驿、七里河区、西固区南部山区、红古窑街一带。2.4 地面塌陷
兰州市窑街煤矿、阿干镇煤矿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矿业基地,长期地下开采造成地表严重沉陷,地表裂缝纵横交错,陷坑、陷槽大量分布,山体开裂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2005年2月18日新增塌陷面积1025m2,使185户200多间房屋受到影响,变形开裂。3.地质灾害现状 3.1 地质灾害的分布
全市现有地质灾害754处,其中城关区140处,占18.56%;七里河区98处,占13.00%;安宁区37处,占4.91%;西固区54处,占7.16%;红古区65处,占8.62%;皋兰县47处,占6.23%;榆中县77处,占10.21%;永登县236处,占31.30%(表1)。表1
兰州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单位:次
行政区 城关区 七里河区 安宁区 西固区 红古区 皋兰县 榆中县 永登县 合计 滑坡 32 31 3 12 19 7 25 54 181 崩塌 8 4 2 6 8 0 22 52 102
不稳定斜坡
31 10 12 14 26 0 76 236
泥石流 30 27 22 24 23 14 24 54 218
地面塌陷 5 0 0 3 0 6 0 17
合计 140 98 37 54 65 47 77 236 754
所占百分比(%)
18.56 13 4.92 7.16 8.62 6.23 10.21 31.3 100 3.2 地质灾害灾情
经调查统计,1919年以来,兰州市累计发生地质灾害237起,其中特大型8起,大型15起,中型53起,小型161起,已造成656人死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7.56亿元。其中城关区死亡290人、西固区死亡269人,分别占全市的44.2%和41.0%;红古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为3.0亿元,其次七里河区是1.58亿元和西固区1.35亿元(表2)。
表兰州市地质灾害危害
单位:次
行政区 城关区 七里河区 安宁区 西固区 红古区 皋兰县 榆中县 永登县 合计
灾情等级
特大型 4 1 0 2 1 0 0 0 8
大型 0 5 1 8 1 0 0 0 15
中型 15 14 8 8 4 2 2 0 53
小型 28 31 7 16 35 16 6 22 161
人员死亡(人)290 59 0 269 12 6 10 10 656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1241
15770 1820 13565 30417 538 540 1686 75577 4 4.地质灾害成因
陡峭的地形、充沛的降水和流域内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日益活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速了地质灾害的爆发强度和频率。
据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斜坡坡度在30º左右,坡高在100~200m,容易产生滑坡灾害。另外黄土斜坡上大量发育的串珠状水洞、陷穴等黄土溶蚀地貌,有利于降水入渗,增加坡体自重,降低抗滑力,诱发滑坡崩塌的发生。
兰州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大部分地段属强烈上升区,因地壳上升引起构造剥蚀作用加剧,区内河谷、沟谷强烈下切,相对高差加大,为滑坡。崩塌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临空条件,另外老断裂带的复活,造成岩体破碎,是滑坡、崩塌较为发育。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十分发育,使得岩体十分破碎,极易遭受暴雨和水流的侵蚀,形成崩塌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区内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而且往往以一次或几次大(暴)雨的形式降落,极易诱发泥石流的暴发。降水通过岩体节理裂缝面、黄土落水洞及地裂缝渗入斜坡体,加大斜坡体自重并软化岩土体,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指标,使斜坡失稳,导致滑坡、崩塌产生。降水形成的洪水,冲刷、掏蚀斜坡坡脚,消弱斜坡体的支撑部分,促发滑坡、崩塌的产生。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居民建设中不合理的认为削坡,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二是采矿、开挖洞穴造成滑坡灾害。5.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应本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对兰州市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重要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评估,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5.1搬迁避让
针对兰州市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度大,规模小、危害、威胁成都小,地质灾害治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当地居民搬迁避让,恢复当地的地质环境。5.2地质灾害治理
根据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对稳定性差、危害性较大,需要进行治理的重点灾害点,采用招标的形式,由具体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治理、监护等。
生物治理主要用于对泥石流的防治,该项目应配合南北两山绿化工程、重要交通干线绿化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展开。5.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5.3.1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在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址灾害易发区图,开展降水特征、暴雨特征、气温及地质环境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的相关性研究,建立兰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在汛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电信等媒体向全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同时,建立地质灾害预报的反馈制度,验证预报的准确率,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完善预报预警模型。
5.3.2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预报
根据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特侦,选择典型的、危险性大、危害、威胁严重,灾害形成后社会影响巨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预警预报。同时,总结检测结果,分 6 析被监测灾害体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总结经验,指导邻近同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在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选择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必要的监测手段进行监测预警。5.4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人类工程活动是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当地居民保护地质环境及防灾减灾意识,使当地居民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规律性及掌握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自救知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5 广泛应用“3S”技术,建立动态预警信息系统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对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3S”技术建立和完善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数据库以及地质灾害动态预警信息系统。5.6 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地质实施受地质灾害威胁。
实施地质灾害威胁居民的迁安工程。对位于山区或农村且单点威胁人数较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登政策相结合,对受威胁的群众有计划的实施搬迁、避让妥善解决好搬迁居民的生产生活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5.7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充分发挥省、市、县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居民的迁安工程。参考文献:
[1]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http://www.xiexiebang.com/,2009.12 [2] 吴伟江.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6, [3] 吴伟江,王念秦.甘肃省滑坡灾害[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3 [4] 丁祖全.兰州市地质灾害与防治[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三篇: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措施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绪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以及其他高新行业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中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中的一种表现。本文就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论述,针对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改善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不断推进可持续性发展。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使得地质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地质灾害的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威胁,地质灾害对人类而言是非常可怕的,为了能够缓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就必须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使灾情得到有效缓解。针对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过程中,必须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x]。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调查、分析、评估等。在评估矿山地质灾害严重程度过程中,首先要对矿山进行现场勘察,收集并有效利用先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留下的生产资料,利用有关的评估方法,结合相关的评估理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结果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其次,在评估矿山地质灾害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采用相关评估方法的时候,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矿上存在的不同地质灾害需要进行就地考察和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矿区在评估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预先分析,并勘察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矿体分布和矿物质的性质,并对矿山的开采设计方案进行调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对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x]。
三、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从环境质量出发,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具体的环境范围内,总体环境和某些关键要素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适宜程度的影响。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环境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适宜程度造成的影响,如果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改变了地质环境原本的适应力,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而言,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失[x]。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气候多变,导致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较多,造成的损失较大。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间接影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而言,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影响各生物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越严重,造成的危险越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越严重[x]。
四、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分布较广,造成的影响较大。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之一。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在开采和开发矿山过程中过分的开采、错误开采以及随意开采等导致。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以及水位变化等,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环境污染也是矿山灾害的一种重要表现,由于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对三废进行有效、科学处理,将三废未经允许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江河湖海受到污染,从而出现各种自然问题。同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盐渍化,不利于地下水顺流,出现地下水断流等现象。其中最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表坍塌以及矿山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等[x]。
(一)山体滑坡
从斜坡上的物质组成分析主要包括松散的土层、碎石土以及各种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下滑的岩土层。当这些岩土层在暴雨侵袭过后受到水的浸泡,降低了抗剪强度,容易导致这些松散的土层、碎石发生滑动现象从而造成山体滑坡现象。在矿山开采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挖掘过程中容易造成矿山表面碎石也较多,使得岩土层较为松散,从而容易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矿山山体滑坡现象[x]。
(二)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是山区或者山体中地形险峻的位置,由于长时间受到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导致山体发生滑坡现象,在山体出现滑坡现象过程中携带有大量的泥沙、碎石以及沿途,导致这些泥沙形成特殊的洪流,从而造成泥石流现象。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主要包括地形需要较为陡峭的地方,并堆积有大量的松散泥沙、土壤,并爆发较大的具有突发性、持续性的暴雨,在雨水的连续冲击下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从而出现泥石流现象。典型的泥石流主要是由各种粉砂、黏土形成的泥浆构成,当含水量较大时,这些泥浆在自身重力牵引下发生运动,形成泥石流。矿山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现象,爆发较为突然,来势猛烈,并伴随有矿块等,由于加速度较大,聚集的能量较大,所以具有极大的破坏力[x]。
(三)地表坍塌
地表坍塌是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地表坍塌主要与矿区在开采过程中保留的矿量不足、矿柱受到损伤,失去支撑力,从而导致矿山采空区发生塌陷情况。尤其是针对矿体掩藏较浅矿物质质地较为松散的矿山,例如煤矿等发生地表坍塌的现象更为明显。针对矿体埋藏较深的矿区,如果没有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当规模达到一定面积时就会出现地表塌陷的危险,另外由于矿区昼夜温差较大,季节变化也会加快矿山的岩石风化速度,在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下会导致矿区的填充物出现软化裂痕等现象,从而造成地表坍塌现象发生。地表坍塌,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危险情况发生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破坏耕地资源,使建筑物受到影响,破坏道路、水库等公共建设,甚至发生淹井事故,使得矿区停工停产[x]。
五、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措施
(一)防治山体滑坡
在治理山体滑坡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矿山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在开采过程中就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相关的预防工程。在预防山体滑坡过程中,需考虑两个方面,要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山体的威胁。通过降低地表水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岩土发生软化和分解现象,并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对岩体的冲击作用。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边界修建水沟,在滑坡区内修建排水沟,并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点,设计地下水的排除工程,通过水平钻孔疏水法、竖井抽水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排除,从而有效预防山体滑坡[x]。
(二)防治泥石流措施
泥石流是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的一种灾害之一,在防治泥石流措施中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需要消除或者将泥石流物质进行固化处理,第二是消除发生泥石流的条件。首先在消除泥石流物质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山体斜面的碎石、泥土、岩土的进行清理,避免出现大量的松散碎石、泥土堆积现象,如不能及时清理,需对这些泥土进行固化处理,例如利用水泥砂浆等对其进行固定。消除泥石流的诱发条件就必须确保水源得到有效控制。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山体修建排水沟、排洪渠,使水能够有效排出,防止泥石流发生,同时还要做好绿化工作,通过种植植物等方式,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三)防治地表坍塌措施
在防治地表坍塌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的具体特点,合理设计回填参数和边坡参数,并加强对采空区的监测。为防止出现地表坍塌现象,需要加固矿柱,并做好稳固边坡工作,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出现开裂变形现象,就要立即停工,然后让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勘查,并针对开裂变形现象制定合理的措施,同时在坑道内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矿顶出现坍塌现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表坍塌等,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是一项重要、长期工程,矿山在开采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和防治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环保理念,重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通过采用科学防治的方式,使中国矿业得到有效发展。
第四篇: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2013年7月14日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预防、消除事故,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事故教训,根据县煤炭局的要求部署,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地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并成立了地质灾害排查治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特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地质灾害治理领导组:
组长:杨恩伟
常务副组长:康继生
副组长:刘继祥曹彦明李铁强
李新建张军田任玉平
成员:郝小军赵西广官铁伧
2、地质灾害类型:
雨季来临可能发生地面洪水灾害,发生地面洪水灾害时,如果河道及山沟排水不畅或洪水过猛过急,就有可能出现山洪灌
井、山体滑坡、临时自建房及危房倒塌等严重情况,公司有住宅楼、办公楼、和生产性厂房、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遍及整个矿区的各个角落。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虽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灾害原因:
进入汛期,由于雨量充足,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发生建筑物倒塌事故,山体渗水,出现弱面,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发生。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排查,对出现的塌陷区裂缝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并回填出现的低洼处,对山体的挡墙与排水沟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排水沟杂物,保证排水畅通无阻,防止雨水从山体裂缝灌水。
5、发生地质灾害时救援、演练:
当发生山体滑坡事建筑物倒塌事故后,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应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排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井然有序地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要及
时将抢救物资和设备运抵抢救现场。医务人员在事故区域附近抢救,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矿每年要编制地质灾害演练计划,规定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等,组织或协调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演练一次。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的演练和实施工作由调度室总负责,各专业科室具体负责分管专业的地质灾害演练工作。
第五篇:地质灾害监控措施
地质灾害监控措施
一、地质普查:
聘请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对东沟村5.58km2矿区进行采空区普查。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图。
二、监控分工: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对矿区所有危险源点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选矿厂和矿山办每星期对管辖区域内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矿山各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监控,每天巡回检查。
三、应急措施:
1、各单位发现险情(地面裂纹、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迹象)后,立即上报公司,公司将根据险情大小,及时上报地方政府部门。
2、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根据险情大小,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