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 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 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第五条 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评审论证制度,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审计、专项核查、责任追究等制度。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与其承揽的治理项目级别、类型相对应的甲级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相同的不同施工、监理单位,不得承担同一治理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职责
1、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的核查筛选、招投标、勘查可研、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实施细则或规定;
(2)会同省财政厅编制省级年度治理项目与资金预算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及时下达治理项目任务;
(3)组织审查勘查及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技术报告,组织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制定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实施方案;
(4)组织、协调、指导治理项目实施;
(5)组织开展治理项目监督检查,上报督查报告;(6)协调解决治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7)组织特大型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省国土资源厅成立省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指挥部,对治理项目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2、省地质调查局主要职责
省地质调查局是治理项目技术总负责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起草治理项目管理办法配套实施细则或规定,拟定相关技术要求;
(2)汇总整理治理项目核查筛选信息,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省级年度治理项目计划建议;
(3)组织勘查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资金概算、施工图设计与资金预算的专家论证评审;
(4)编制治理项目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招标方案,具体负责前期工作招标的组织实施,编制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实施方案;
(5)组织开展治理项目相关技术总结与研究,针对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会商咨询;
(6)参与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工程移交、效益评估等环节的技术工作;
(7)承担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省财政厅主要职责:
1、参与治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2、参与开展治理项目管理、监督检查、专项核查等。第七条 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州(市)拟上报治理项目的核实、预选,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上报州(市)级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二)组织编制治理项目建议书,并审查、上报;
(三)组织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配合省地质调查局完成治理项目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的招标工作,组织完成治理项目施工、监理招标工作,确定第三方技术质量监督单位;
(四)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治理项目督促检查;
(五)组织特大型治理项目初验并参与竣工验收,负责大型治理项目竣工验收;
(六)督促指导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七)按照有关要求汇总上报相关信息。
第八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治理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称“建设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县(市、区)拟治理项目的初查、初选,向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治理项目建议书和县级年度项目计划;
(二)作为具体治理项目的招标人,负责与中标单位签订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协助、指导中标技术单位完成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
(三)负责治理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协调组建治理工程指挥机构,编制治理项目实施管理方案,报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组织治理项目自查自验,负责治理项目档案资料归档管理,按照有关要求整理、审查上报相关信息;
(五)组织、协调、监督竣工治理项目后期管护,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开展治理项目效益评价、绩效评价。
第九条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按照投标文件的承诺和合同约定,严格履行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十条 省地质调查局根据州(市)上报的年度治理项目计划或建议书,依照项目核查筛选规定,逐个进行核查筛选并向相关州(市)国土资源局反馈核查意见。根据核查筛选情况及《综合体系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编制省级治理项目年度计划建议,报省国土资源厅。
第十一条 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勘查、可行性研究(达初步设计程度)与概算编制、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编制。主要管理环节是前期工作招标、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概算评审、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图设计与预算评审。
第十二条 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招标,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调查局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省地质调查局根据经审定的年度治理项目计划和前期工作招标方案,在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相关工作原则上应在60天内完成。
第十三条 省地质调查局具体负责组织勘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的技术评审。第十四条 技术评审可行的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批次送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组织概(预)算投资评审。评审不可行的,项目前期工作终止。
第十五条 经评审认可的治理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联文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经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列为年度实施任务。
第十六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治理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省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图设计与预算技术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实施,项目前期技术工作结束。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施工图设计批复后,各相关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治理项目实施任务下达各相关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 治理项目所在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必须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建设单位在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监理、设计代表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协调地方群众与施工单位的关系;组织分项工程验收,为初验和竣工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整理项目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管理过程档案,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按照国家建设工程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实施工程质量检测,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二条
实体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预算及预算调整,施工合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以及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审计报告等是工程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工程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初验合格后经过至少一个汛期的试运行检验并形成治理工程试运行效果评估报告的,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特大型治理项目进行初验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完成各项治理内容,经自查自验合格并形成总结报告后,向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初验申请,由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并符合其他竣工验收条件,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厅组织竣工验收。
大型治理项目,按照本条第一款要求完成有关工作后,由项目所在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完成竣工验收,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完成及预算执行情况、实体工程建设质量及监测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等。提交验收的资料包括:验收申请、竣工报告、监理报告、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审计报告、竣工图纸等。竣工验收还应提交工程试运行效果评估报告。
第二十五条 验收合格的,主持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意见书;验收不合格的,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规定问责,并限期整改至合格。
第六章
后期管护
第二十六条 初验合格后的治理工程试运行期内,施工单位负责治理工程的管理维护。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因施工质量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修复。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根据治理工程所在区域、保护对象、受益主体等情况,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指定工程后期管护单位,办理资产和后期管护移交手续。
第二十八条 办理工程管护移交手续后,由管护单位负责治理工程的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置,超出管护单位处置能力的,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监督各参建方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申报到工程验收各环节的文献资料;在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技术档案归档和移交手续。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独立开展或参与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治理项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建项目进行绩效跟踪和完工项目进行专项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十二条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一经查实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玩忽职守、工程质量不达标、无故延误工期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或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治理”,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进行的工程整治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是指《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灾(险)情等级。
第三十四条 各州(市)国土资源部门须参照本办法,制定“中型”、“小型”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5日起施行。
第二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文盛
2005年5月20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二章 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人。
第六条 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的数量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七条 同一资质单位不能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
第八条 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第三章 审批和管理
第九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四)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五)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六)单位主要监理设备清单;
(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材料;
(八)近五年内无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一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二条 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审批,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等级条件的,由审批机关换发新的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不符合原定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等级条件的资质单位,可以在获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重新审批,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 资质单位遗失资质证书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十八条 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监理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监理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四条 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对承担的监理项目,应当在监理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监理项目跨行政区域的,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审批及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实施后六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到审批机关申请领取新的资质证书。逾期不申领的,原资质证书一律无效。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其分级标准,依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发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
(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2005年5月20日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人。
第六条 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的数量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七条 同一资质单位不能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
第八条 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可以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业务。
第三章审批和管理
第九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四)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五)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六)单位主要监理设备清单;
(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材料;
(八)近五年内无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一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二条 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审批,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六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等级条件的,由审批机关换发新的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不符合原定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等级条件的资质单位,可以在获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重新审批,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 资质单位遗失资质证书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十八条 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监理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监理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四条 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对承担的监理项目,应当在监理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监理项目跨行政区域的,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审批及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实施后六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到审批机关申请领取新的资质证书。逾期不申领的,原资质证书一律无效。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其分级标准,依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2013年7月14日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预防、消除事故,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事故教训,根据县煤炭局的要求部署,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地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并成立了地质灾害排查治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特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地质灾害治理领导组:
组长:杨恩伟
常务副组长:康继生
副组长:刘继祥曹彦明李铁强
李新建张军田任玉平
成员:郝小军赵西广官铁伧
2、地质灾害类型:
雨季来临可能发生地面洪水灾害,发生地面洪水灾害时,如果河道及山沟排水不畅或洪水过猛过急,就有可能出现山洪灌
井、山体滑坡、临时自建房及危房倒塌等严重情况,公司有住宅楼、办公楼、和生产性厂房、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遍及整个矿区的各个角落。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虽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灾害原因:
进入汛期,由于雨量充足,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发生建筑物倒塌事故,山体渗水,出现弱面,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发生。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排查,对出现的塌陷区裂缝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并回填出现的低洼处,对山体的挡墙与排水沟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排水沟杂物,保证排水畅通无阻,防止雨水从山体裂缝灌水。
5、发生地质灾害时救援、演练:
当发生山体滑坡事建筑物倒塌事故后,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应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排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井然有序地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要及
时将抢救物资和设备运抵抢救现场。医务人员在事故区域附近抢救,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矿每年要编制地质灾害演练计划,规定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等,组织或协调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演练一次。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的演练和实施工作由调度室总负责,各专业科室具体负责分管专业的地质灾害演练工作。
第五篇:《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办法》
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监理招投标评标办法
目 录
总则...................................................2评标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评标报告...............................................6定标办法...............................................7评标纪律...............................................8附则...................................................8附录...................................................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活动,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配套管理文件,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工作。
第三条 评标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和择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
第四条 评标工作必须进入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封闭进行,并接受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招投标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严禁场外交易。
第五条 治理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办法实行综合评估法。
第二章
评标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 评标工作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建评标委员会;
(二)评标准备;
(三)资格审查;
(四)初步评审(形式评审和响应性评审);
(五)详细评审;
(六)提交评标报告。
第七条 评标工作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七人或七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除招标人代表外,评标专家必须从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国土行业地质灾害专业和造价专业)中随机抽取。
评标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招标人代表不得担任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由全体成员推荐产生。
第八条 评标准备。评标委员会主任应组织评标委员会成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获取评标所需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和工程特点;
(二)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三)招标项目的主要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及其它与评标有关的内容。
第九条 资格审查。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提交的资格审查资料和审查标准进行审查,并作出资格审查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只有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文件才能进入初步评审。
资格评审因素及标准由招标人参照《招标文件范本》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招标人不得设置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第十条 初步评审。初步评审包含形式评审和响应性评审。初步评审实行合格制审查。投标文件有一项不符合评审标准的,初步评审不通过。
初步评审因素及标准由招标人参照《招标文件范本》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招标人不得设置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第十一条 详细评审。评标委员会对通过初步评审的投标文件,按照本评标办法附录进行详细评审并评分。
第十二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最后得分中扣分:
(一)投标人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在通报或处罚有效期内每次投标扣4分;
(二)投标人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者,在通报或处罚有效期内每次投标扣4分;
(三)投标人有违反建设工程项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行为,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包括:通报、经济处罚、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列入不良信用登记)的,在处罚有效期内一次投标扣3分;
(四)投标人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有不良记录的,从每次不良记录生效之日起一年内每次投标扣3分,按次数累计扣分;
(五)投标人拟定项目经理所承建治理工程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者,在通报或处罚有效期内每次投标扣3分;
(六)投标人拟定项目经理所承建治理工程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者,在通报或处罚有效期内每次投标扣3分;
(七)投标人拟定项目经理有违反建设工程项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行为,被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包括:通报、经济处罚、停 4 业整顿、限期整改、列入不良信用登记)的,在处罚有效期内每次投标扣3分;
(八)投标人拟定的项目经理有其他建设工程项目行为不良记录的,从每次不良记录生效之日起一年内每次投标扣2分,按次数累计扣分。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不良信用登记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辅助招标人通过本省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检索、查询资质单位被通报或处罚情况并及时提供给评标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标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作投标被否决处理。招投标管理机构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形决定立案调查,对认定为围标串标行为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多处错漏一致;
(二)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的;
(三)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同一个人编制的;
(四)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人员全部或部分相同的;
(五)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的;
(六)不同投标人授权同一人作为投标人代表的;
(七)不同投标人使用同一单位账户交纳投标保证金的;
(八)有证据证明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或其他投标人串通的。
(九)《云南省招标投标条例》禁止的其他围标、串标情形。
第十四条 经评标委员会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主任委员签字可以书面方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以书面方式进行并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投标人拒不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其投标。
第十五条 评标委员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界定为否决投标后,因有效投标不足三个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全部投标,当有效投标不足三家但评标委员会认为仍具有竞争性,可以继续进行评标工作。
第十六条 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四章
评标报告
第十七条 评标工作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应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评标委员会根据各投标人投标的最终评分,按高低次序确定投标人最终的排列名次,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推荐不超过三名有排序的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如果投标人的最终评分相同,则投标报价低的投标人排名优先。
第十八条 评标报告应当如实记录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包括招标项目基本情况和数据);
(二)招标过程和开标记录;
(三)评标工作(包括评标委员会组成、评标标准与办法、资格审查、6 初步评审、详细评审);
(四)投标人投标被否决说明及投标被否决的依据;
(五)评标结果;
(六)对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与他人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以及投标弄虚作假情况的报告;
(七)评标附表及有关澄清记录。
第十九条 评标报告应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对评标结论持有异议的评标委员可以书面方式阐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评标委员会成员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且不陈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的,将视为同意评标结论。评标委员会应当对此做出书面说明并记录。
第五章
定标办法
第二十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评标委员会推荐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因前款规定的同样原因不能签订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第二十一条 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第六章
评标纪律
第二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严谨、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其他参与评标活动的人员在评标过程中不得发表有倾向性或诱导、影响其他评标专家的言论。
第二十三条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包括招标人或投标人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督部门的人员,与投标人有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可能导致投标产生不公正评审的人员),或曾因在招标、评标以及其他与招标投标有关的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一经发现,应当立即更换。
第二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后自动解散。评标工作中使用的文件、表格以及其他资料应当同时归还招标人。
第二十五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其他参加评标活动的人员不得与任何投标人,或者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私下接触,不得收受投标人和其他与投标有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它好处。
第二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其他参加评标活动的人员,不得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它情况。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州(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定,制定 辖区内“中型”、“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办法,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对治理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活动进行监管,对过程中的违法活动进行监督执法。
第二十九条 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负责对治理项目监理招投标评标活动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八章
附录
1.详细评审内容与对应分值
1.1 监理大纲65分。其中:项目监理组织措施20分、项目目标控制的监理措施30分、监理人员资格评审15分。
1.2 监理资信20分。其中:类似业绩15分、企业信誉及服务质量承诺5分。
1.3 监理报价15分。2.详细评审内容与评分标准 2.1 监理大纲评分标准(65分)2.1.1 项目监理组织措施(20分)
2.1.1.1 项目监理组织措施的相适及合理性程度(10分)。
第一档:项目监理组织措施设置得当合理,能满足本工程需求的得8-10分;
第二档:项目监理组织措施设置得当合理,基本满足本工程需求的得5-7分;
第三档:项目监理组织措施设置一般,基本满足工程需求的得2-4分; 第四档:项目监理组织措施设置不当,不能满足工程需求的不得分。2.1.1.2 人员的专业配套、年龄结构、技术职称等(5分)。第一档:人员的专业配套齐全、年龄结构和技术职称匹配的合理的得4-5分;
第二档:人员的专业配套基本可行、年龄结构和技术职称匹配的合理的得2-3分;
第三档:人员的专业配套基本可行、但年龄结构和技术职称匹配的不合理的得1分;
第四档:专业配套不合理,不能满足本工程需求的不得分。2.1.1.3 机构岗位分工、职责明确程度(5分)。第一档:机构岗位分工及相关职责完全明确的得5分; 第二档:机构岗位分工及相关职责基本明确的得3-4分; 第三档:机构岗位分工及相关职责基本明确但有瑕疵的得1-2分; 第四档:机构岗位分工及相关职责不明确的不得分。2.1.2 项目目标控制的监理措施(30分)2.1.2.1 质量控制监理措施(10分)。
第一档:质量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强的得8-10分;
第二档:质量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一般的得5-7 分;
第三档:有质量控制监理措施,但措施存在瑕疵,针对性一般的得2-4分;
第四档:无质量控制监理措施的不得分。2.1.2.2 进度控制监理措施(8分)。
第一档:进度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强的得7-8分;
第二档:进度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一般的得5-6分;
第三档:有进度控制监理措施,但措施存在瑕疵,针对性一般的得3-4分;
第四档:无进度控制监理措施的不得分。2.1.2.3 投资控制监理措施(8分)。
第一档:投资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强的得7-8分;
第二档:投资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一般的得5-6分;
第三档:有投资控制监理措施,但措施存在瑕疵,针对性一般的得3-4分;
第四档:无投资控制监理措施的不得分。2.1.2.4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监理措施(4分)。
第一档:安全文明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强的得 4分;
第二档:安全文明控制监理措施科学、合理,措施得当,针对性一般的得2-3分;
第三档:有安全文明控制监理措施,但措施存在瑕疵,针对性一般的得1分;
第四档:无安全文明控制监理措施的不得分。
(注:所谓措施针对性系指在深入了解本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编制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能根据工程特点提出重点难点分析及相应对策。)
2.1.3 监理人员资格评审(15分)按下列标准累计评分:
2.1.3.1 总监理工程师资格和能力及类似工程监理业绩,满分为10分。第一档:满足资格条件得基本分4分。第二档:基本满足资格条件得基本分2分。
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加2分;每增加一个类似工程业绩加2分,分数加满为止。
2.1.3.2 专业监理工程师资格、经验和业绩综合评审5分。第一档:专业监理工程师资格、经验和业绩满足工程需要,各方面相 对较好的得5分。
第二档:专业监理工程师资格基本满足工程需要,经验、业绩一般的得3分。
2.2 监理资信评分标准(20分)2.2.1 类似业绩(15分)按下列标准累计评分:
投标单位近三年来承担过n项同类监理工程的得3分。每增加1项同类业绩加2分,最多加满至15分。(业绩n值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设定,n一般情况为1、2或3)
2.2.2 企业信誉及服务质量承诺(5分)
第一档近年来无违约等行为,服务质量承诺完善合理的得5分; 第二档近年来无违约等行为,服务质量承诺较完善合理的得3-4分; 第三档近年来无违约等行为,服务质量承诺不完善合理的得1-2分; 第四档 无描述的本项不得分。2.3 监理报价评分标准(15分)
2.3.1 投标报价等于评标基准价的,得15分。
2.3.2 投标报价与评标基准价相比,每向上浮动1%扣2分,每向下浮动1%扣2分,扣完为止(扣减分值中间值用插入法,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3.3 评标基准价确定方法:P= F×(1-A)式中:P-评标指标价;
F-复合平均价; A-合理低价期望浮动值
(A值区间为1%、2%、3%,A值具体取值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F-复合平均价的确定方法: F-复合平均价相关计算公式 F=(t1+t2+…tn-2)÷(n-2)
其中:t1、t2、…、tn-2指去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后的投标报 价;
公式中参与复合平均价计算的投标报价及投标报价个数须具备以下条件:
1、资格审查及初步评审都通过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
2、投标报价中若有算术性错误,已进行修正后的所有投标人的有效投标报价;
3、投标总报价被认定为有效的投标总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