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总书记近期重要表态--论改革、论城乡、论环保
论改革
习近平:以更大政治勇气智慧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在听取了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习近平强调指出,这些重大问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要结合实际、结合未来发展来进行解答,不断给出准确、科学的答案。习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习近平: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卷起裤腿蹚水考察
21日上午,习近平一下飞机,就前往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他先来到中控室,听取港区建设情况介绍,然后冒着大雨考察作业码头。习近平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了解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光谷展示中心,习近平详细观看了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冒着酷暑查看水稻
22日下午,习近平冒着酷暑,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随后,他来到长港镇峒山村,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当天,习近平还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习近平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要求把准改革脉搏
调研期间,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习近平听取了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湖北近年来的工作。据新华社电
■五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镜头
与市民打招呼:美女,你好!
习近平在武汉视察过程中,可谓妙语频出,并且很多语言都非常鲜活,非常接近群众。
22日上午,习近平视察武汉市民之家,在与市民郭婷婷握手时,说了一句:“美女,你好!”周围的人都笑了:没想到,总书记还真会聊天!回到单位后,郭婷婷对着同事高喊:“看你们以后谁还敢说我不是美女,***都说我是美女了!”
这句话被报道出来以后,网民纷纷大呼,原来习总书记如此接地气,和网民的生活语言如此贴近,展现了非常好的亲民风范,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和赞扬。
“官衙”堂皇富丽,看着不舒服
23日,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在谈到对这次考察点的印象时说,“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有报道称,我国有些地方的政府大楼修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但却没有钱去修小学,没有钱去改善民生,可以说完全偏离了党和国家对于基层政府的要求。新华社的报道称,总书记此番表态,对于地方政府的执政方略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和风向标。
什么是作秀,百姓一看就知道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说,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新华社的报道称,这句话应该说是一句非常真诚的大实话。每个地方究竟是把群众路线落
实到了行动上,还是仅停留在纸面上?习总书记的此番表态值得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好好思考,有没有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习近平称要处理好胆子大和步子稳的关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习近平考察湖北强调改革 称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武汉7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盛夏的荆楚大地,生机盎然,到处呈现繁忙景象。习近平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省长王国生陪同下,来到武汉、鄂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乡村、社区,实地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听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21日上午,习近平一下飞机,就前往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他先来到中控室,听取港区建设情况介绍,然后冒着大雨考察作业码头。习近平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趟着积水,了解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听到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6月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9%时,他对此表示肯定。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习近平对企业运行和创新发展情况十分关心。21日下午,他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示范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在光谷展示中心,习近平详细观看了光纤通讯、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在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走进生产车间,考察生产环节和流程,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谈,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武汉重机生产车间,对围拢上来的工人师傅,习近平动情地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鼓舞了工人们,他们围在总书记身边久久不愿离去。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武汉市民之家,观看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展示,习近平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还前往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格林美高新技术公司武汉分公司考察,他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习近平在调研中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听取了农村产权交易探索情况汇报,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产权交易具体流程,认为这是一个积极探索。习近平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2日正是农历大暑时节,这天下午,习近平冒着酷暑,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随后,他来到长港镇峒山村,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6位村民代表踊跃发言,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调研期间,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听取了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对湖北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湖北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他要求湖北深入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始至终把握好活动定位,自始至终有序推进、内外结合,自始至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
论城乡
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
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习近平: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习近平:粮食安全要靠自己】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拔起一棵稻苗察看分蘖情况,夸奖“很壮实”。听说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负责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亿亩以上,总书记说,您辛苦了,感谢你们作的贡献,希望继续努力。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新闻背景:院士农业】院士农业是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逐步探索发展的农业经营新模式——主要通过请院士和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投资,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院士和农业企业已承包耕地面积1.5万亩,建立24个科研示范基地。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是推行“院士农业”的基地之一。
习近平:下一步改革好好研究土地流转问题 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他说,这是有益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为推动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激发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2009年4月,武汉市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成为农业部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监测点。迄今已办理1470宗农村产权交易,主要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交易额近90亿元,惠及16万农户。
论环保
习近平考察废弃物绿色回收:变废为宝是朝阳产业
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来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生产线上一台台废旧冰箱、电脑、电视机被拆解,铝、铜、塑料等被回收。总书记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开采“城市矿山”的企业,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电子废弃物等的绿色回收利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同年销售收入17亿,增长40%。
习近平: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图)中广网武汉7月22日消息(记者 温飞)习近平22日上午来到武汉市民之家考察两型社会展览。看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取得很多进展,习近平很高兴。他说,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是发展内在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因为地球没有足够资源支撑。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对人类有所贡献。
【新闻背景:武汉市民之家】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的武汉市民之家去年9月投入使用,集政务服务、规划展示等于一体,是武汉的城市客厅、办事大厅、展示大厅,66个单位设立318个受理窗口,办理426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内有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新闻背景:武汉城市圈】2007年,国家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以武汉市为龙头,由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
论环保
习近平: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看到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成果,总书记感到很欣慰。他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暨“中国光谷”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2001年获批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目前,示范区注册企业达2万多家,初步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去年企业总收入5006亿元,增长31.3%。
习近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李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上午9时许,习近平来到中国科学院西郊科教园区,首先考察了高能物理研究所。习近平走进实验区3号厅,考察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的介绍下,他仔细察看对撞机加速器模型、储存环等,了解该所在粒子物理、先进加速器技术、先进射线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建设世界级科研中心的计划,不时同科研人员交流。
在北京谱仪控制室,习近平同当年参与对撞机建设的叶铭汉、方守贤、陈森玉3位院士亲切握手,感谢他们作出的贡献,祝他们身体健康。科研人员告诉总书记,今年3月科学家在采集的数据中发现一个新粒子,这一重大物理成果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习近平十分高兴,向科学家们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荟萃了一大批我国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火车头作用,这种拼搏精神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面向全社会开放,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科学装置,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公共实验平台。9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实验区12号厅,了解利用这一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科研人员介绍,同步辐射装置每年为来自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100多个单位的500多个课题提供服务,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果和重要应用研究成果。习近平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强调,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功能厅,了解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他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现在,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包括国防科技制高点。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
10时20分许,习近平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礼堂会议室,同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和科技人员代表座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汇报了中国科学院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生冯端分别就盐碱地治理、量子信息领域科研等先后发言。习近平不断插话,就有关问题同他们进行探讨。在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我国科技界寄予厚望。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习近平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临别时,一群研究生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询问他们学习生活情况。他对同学们说,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习近平: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
京华时报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昨天在武汉考察工作。他强调,工业化对于国家强大至关重要,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
卷起裤腿雨中考察
昨天上午,习近平来到武汉考察,一下飞机就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雨下得很大,积水没过了脚面。他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谈了10多分钟,雨水打湿了他的衬衫。习近平说,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据了解,武汉新港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4市港口岸线统一规划建设而成,目标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阳逻集装箱港是武汉新港的江北核心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6.48万标箱,今年上半年实现40.36万标箱,同比增长8.93%。
称科技是强盛之基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看到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成果,总书记感到很欣慰。习近平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据了解,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暨“中国光谷”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2001年获批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目前,示范区注册企业达2万多家,初步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去年企业总收入5006亿元,增长31.3%。
强国要靠实体经济
当天下午,习近平还来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看到这家老牌企业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习近平十分感触地说,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综合新华社新华视点官微
第二篇:习总书记论扶贫
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此,要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古时候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2013年11月3日至5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抓扶贫开发,中央有明确部署,这里我讲三句话。一是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既不能一味等靠、无所作为,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坚决守住底线。三是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调研考察时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批示
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福建调研时的讲话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
——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
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2015年10月16日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发表的主旨演讲
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教师习总书记论理想信念观后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总书记论理想信念 的八个关键词》观后感
鹰潭市第九小学党支部
盛晓琪
我们全体党员观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习近平论理想信念 的八个关键词》短片,会后我又仔细研读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收获颇丰。以下是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几点体会。
一、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同样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二、回顾历史。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我们党90年来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习总书记强调革命历史是营养剂,学习历史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政治修养,学习历史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历史的经验值得吸取,历史的教训值得警戒。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加有必要给孩子们传播我党的历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三、三种境界
所谓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教师的自身学习何尝不是可以借鉴习总书记的这三种境界,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肯刻苦钻研,同时也要把学习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做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第四篇:论医疗改革
论医疗改革
内容摘要:说到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医疗问题无疑是凸显的无法回避的,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百姓的口头禅,成了相声小品的段子,足以见得医疗问题有多么影响民生。医疗改革被视作医疗问题的救星,过去的医疗改革有没有成效,今后的医疗改革又要往哪个方向走。
关键词:医疗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 城镇
在中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看病难,看病贵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医疗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目的从我自己的看法上来说,一是要改善医疗经济体制,减少医疗成本,降低看病费用,二是完善行医道德标准,提高医疗机构的道德水平,让医疗真正去作用于治病救人,三是完善工作体制,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就医等候时间,提高医疗的便利性,进而达到普及。
这只是从整体角度上,细微些,尤其是对于农村,医疗点的建设上应该是以小以基本为主,更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城镇则以全以精为标准,政策应该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域,地区的需求,达到成本最优化,实用最优化,就医最便利,最便宜,服务大众。
一、当前医疗改革的思路诟病
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不少仍与医疗卫生事业基本规律和发展要求存在矛盾,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1.目前的不少改革思路与做法都值得商榷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开始进一步推进。能够面对问题、正视现实,加快推进改革固然值得肯定,但改革能否获得预期的进展及良好的效果则是另一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正在推行的不少改革思路及做法都值得进一步商榷。2.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政府投入不足的确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业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除投入不足外,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割裂问题、公共卫生组织体系之间的条块分割问题、公共卫生机构组织与管理上的体制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偏离等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没有综合性的配套改革,仅靠增加政府投入,解决不了以上这些矛盾。即使在投入问题上,也需要以体制完善为基础,尤其是要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机制。否则即使增加了政府投入,也无法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严重;
“抓大放小”难以保证“可及性”。尽管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已经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至今国内学术界对此不愿意进行认真的反思,商业化、市场化的舆论和呼声依旧很高。很多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实际推行的改革措施依然是进一步商业化、市场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化。如果这种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
在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急剧恶化、恢复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普遍失败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于2003年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思路,明确提出了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问题在于制度设计原则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发挥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作用。
问题之一: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缴纳费用。这事实上就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以至于最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这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需要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一般性原则是明显矛盾的。另外,自愿参加的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群体区分,难以避免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资源的侵蚀问题。
问题之二:政府的补贴与自愿参加相结合。由于自愿参加必然形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能够参加的是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就变成了一种典型的逆向转移支付,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对贫困者进行转移支付、以缓解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则。
问题之三:保障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医疗卫生投入的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
问题之四: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一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乏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同步支撑,以至于不得不突出对患者的约束。制度设计中也引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分段按比例报销等做法。这些做法对于维持资金平衡是有益的,但对患者过分严格的约束特别是过高的患者自负比例必然会导致参保积极性的下降。
问题之五:缺乏组织能力和管理成本上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以县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费用发生后,以县为单位集中审核、报销。表面看来,统筹层次已经很低了。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县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且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合作医疗面对千家万户,县政府是否有足够的组织能力,管理成本有多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今后应如何确立医改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结合以往经验教训以及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立法
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权利。建设社会注意法制国家,强调立法先行。尽快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政策,确保医疗改革法制化和科学化。
2.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也可以避免体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团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矛盾和冲突,还能够从根本上扫清传统医疗体制对劳动力流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等形成的障碍。
3.明确政府职责
医疗制度改革仍要走市场化的方向,这是被各国验证了的,但市场化必须走有管理的市场化之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化之路。各级政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政府要强化在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疗的公益性。
4.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
在具体运作上,公众就医时可以只支付需要个人付账的那一部分,其余由医院定期凭详单向医保机构结算。医保机构聘请专家项目和价格进行审核,然后商谈价格,约束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5.优化卫生投入结构
确定保障重点,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落实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医疗保障补助经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防止资源向高端服务、高购买力地区集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中的作用,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6.建立并逐步完善筹资与组织管理体制
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费用负担方面的比例。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可以考虑增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以减轻个人负担。
总的来说,保障所有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是中国医改的目标与方向,才是我们国家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未来,中国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医疗面貌,看病不贵,看病不难。
参考文献:
[1] 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话说北京医疗改革..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12 [2] 编委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解读与新型城乡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构建实施手册,2008 [3] 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4] 欧高敦.医疗改革从何入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5] 金大鹏, 医疗卫生绿皮书.医院院长论坛,2006.3 [6] 杜乐勋/张文鸣/黄泽民.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人保部.医保付费实行三大改革.人民日报,2011.6 [8] 弋玄.中国医疗体制改制规划书.个人博客,2007 [9] 金光华.农村医疗项目商业计划.农村医疗专项研究服务站,2003.4 [10] 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6
第五篇:论高考改革
论高考改革:英语退出高考,评分准则需更细化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与此同时,高考制度也在酝酿重大变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平性与权威性几十年来得到全社会较大认可的高考制度改革要是想让公众满意,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高考评分、高校招生、中学生培养制度及公司招聘等方面也需要大动刀斧。本文就高考评分谈谈自己的拙见。
5月8日,一条“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
5月10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此帖为不实消息 5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高考方案将于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英语退出高考”的话题再一次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5月18日,顾明远表示消息是误读,英语并非退出高考,而是由原先的统一考试改为社会化考试。
在分数与考大学切身利益相关的高中学生和家长的眼中,学生英语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英语科目的取舍。理工科学生支持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在他们看来这样高考竞争的优势更大;而对于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保持英语的统考资格,因为这是他们拿分的科目之一;对于大多数“唯分数论”的家长而言,有利于孩子“加分”的就是好的。“功利化”的英语学习使老师、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忘记了英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语法,而是要通过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性强”的外语,而非“哑巴英语”。
作为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老人,我对高考“开除”英语于考生有利这一观点不敢苟同。以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现阶段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和综合考试。语数外总分皆为150,但是在题目数量上就差异很大,英语除去最后一道30分的写作题共有80道题,平均一道题1.5分,而且大多是选择题,即使考生做错,那么也只是1.5分的差距。但是其他科目就没有这样的福利,数学的选择题一题5分,综合的选择题一题4分,语文的选择题一题3分,如果在这三个科目中做错选择题,一个就是3到5分的差距,两个就是6到10分。在山东省,6分的差距可能是2000多个名次差别,它可能会让一个考生由重本落到普本。其次在高考阅卷中,理工科类的试题答案至关重要,答案正确得满分,答案错误则是找点给分,这样的话即使你只是因为紧张或者算数疲劳而将最后答案算错,而阅卷老师又是走马观花而过的话,那么你最多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分。
寒窗苦读九年,若是这样而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想必很多考生都是极其忿恨的。所以高考评分需要随高考改革而改革。
评分准则需更细化——无论是综合还是语文和数学,必须摒弃以点给分的惯例,世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评分过程要更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等等。同时,选择题的分值需酌情减少,高考要更注重考查考生的主观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