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

时间:2019-05-14 00:3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

第一篇: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各位领导、理事:

大家好!

今天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代表参加贵校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感到非常高兴。按照程序,一会儿基金会将对章程进行讨论,并进行负责人的选举等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市教委对基金会的成立表示祝贺!

目前,以北京市教委为业务主管单位的教育基金会一共有17家,其中高等院校教育基金会11家(其中部委院校教育基金会8家)。近几年来,这些基金会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基金会一直运转良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拓宽了资金渠道和人才支持。

北京市教委对高等学校设立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向来高度重视,2006年经研究下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教人〔2006〕26号),对依法把好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准入关、加强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作用提出了若干意见。

下面,从业务主管单位的角度对贵校基金会今后的运作和发展,谈几点简单的希望:

1、加强学习,规范自身建设和运行

基金会设立后,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加强领导,发挥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各项作用,指导基金会依照章程开展活动,加强管理和自身建设,确保教育基金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2、树立品牌意识思想,创建精品工程

基金会成立后,要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合理募集、管理和分配使用资金。募集的资金可用于各种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制定诸如拓展活动和捐赠渠道,挖掘相关资源,可以设立品牌项目,强化品牌意识,做好品牌项目。

3、提高政治敏感性,杜绝外来势力渗透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9〕34号)文件,基金会成立后应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在涉外交往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刻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全力维护好社会政治稳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相信教育基金会的成立,通过规范的运作,能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新年将至,我代表市教委对基金会各位领导、理事,对外经贸大学领导、教师致以新年祝福,预祝各位虎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二篇: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

我市公益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

汪鸿鹏

【导语】12月28日,随着我市公益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公益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市领导马宇桢、孙占财、张举、王学宽、刘锦平、田桦、张金山、张武出席会议,市直相关部门、中宁县、海原县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配片】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建设“黄河善谷”、打造首善之地工作的开展,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让更多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市政府首先注资1000万元作为基金会原始资金,成立中卫市公益慈善基金会,得到了我市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马宇桢指出,公益慈善事业是已一项德行善、关爱他人的崇高事业,大力发展以爱心奉献为宗旨的公益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动员社会力量,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力,为困难群众提供资助,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关爱他人、热爱社会、热心公益的氛围,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马宇桢强调,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善款的使用及管理是慈善基金的重中之重,慈善基金会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机制,加强慈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把基金会扶贫济弱的职能与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结合起来,确保慈善捐助真正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真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困难的群众身上,把善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当天,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和监事,审议通过了慈善基金会有关章程及管理办法。

第三篇:第一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节宣传通稿

第一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节宣传通稿

第一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节

【活动导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将世界连成一体。新的世界格局下,不同地域利益交融程度提高,相互依存度增加。在纷繁交错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由“大国转强国”的道路愈加崎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推陈出新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亟需培养和储备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青年人才。

以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北京作为首都,率先提出了“要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城市发展目标,力争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充分利用奥运会成功举办所累积的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将北京打造成为一个“人文、科技、绿色”三体合一的世界城市,通过“软实力”的竞争力增强,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在北京奥运会余辉仍存,上海世博会日趋开幕之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校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奋进,和首都心相通,情相系,积极响应国家及首都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我校国际化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筹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一届国际文化节。力争在传承我校原有国际化特色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目标明确的文化节系列活动,逐步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贸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的指导意义,引发青年学子对于国际化发展的共鸣与思考,增强青年学子国际化发展的中的主人公意识,实现由学校“单边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向师生“共同促进国际化核心优势发展”的转变。

【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由学工部、校团委主办,国际处、外语学院、国际学院、英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金融学院协办,校学生会、外语学院学生会、国际学院留学生会、英语学院学生会、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会、校艺术中心、校志愿服务中心、社团联合会承办,活动分为九个部分:

一、第三届国际舞台剧大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国际舞台大赛为在经贸大学学习的中外学生提供了追逐梦想、一展风采的平台。无论是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还是关汉卿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中外青年热情洋溢、情感饱满的艺术表演,将引领青年人在文化交融中,探寻不同文化中,对于美好生活共同的追求,从而拉近不同民族间青年人的距离,搭建互信互助的友谊之桥。

活动时间:国际舞台剧大赛海选将从4月5日开始,于4月25日决出最后的冠军。

二、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大赛;

中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发展方针,亟待大批通晓国际语言,熟知国际商务游戏规则的青年才俊勇挑重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大赛,以商务谈判实战案例,让贸大学生加深对国际商贸领域认知,对所学知识通过模拟大赛的形式进行检验,促进贸大学子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不断开拓国际思维,不断增强国际问题处理能力。

活动时间:商务英语谈判大赛将于4月14日开始,活动持续到4月19日。

三、大使论坛; 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国大使云集经贸大学,分享成就,传授经验,将极大开阔贸大学子的国际视野,提升对于国际事务认识的高度。通过聆听,贸大学子将亲身体验外交官们在应对国际风云变化中,所需要的运筹帷幄的智慧、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大使们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还将启迪贸大学子对于培养自身国际化综合素质的思索,为青年学子可持续发展指点迷津。

活动时间:未定

四、国际文化节新闻发布会

国际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将公布此次文化节的会徽,向校内外媒体、校内各职能部门、学生组织,整体介绍、说明此次国际文化节的相关活动安排及首届文化节的创新点。

发布会时间:4月7日

五、国际美食节;

国际美食节将邀请各国饮食风味的餐厅,为全校师生现场烹饪各国原汁原味的美食,使得惠园学子能够零距离体验浓郁的异国风情。通过对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了解,及对异国美食的互相欣赏,实现不同国家青年人之间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的活动意义。

国际美食节举办的时间为4月21日。

六、国际文化节开幕式系列; 国际文化节的开幕式定于4月22日14:00至17:30,系列活动包括:

1、大使寄语惠园;

邀请各国大使为贸大国际化发展出谋划策,并将各国大使的祝福语句作为我校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激励珍藏。

2、文化节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国际文化节介绍与中外文艺表演共同构成启动仪式。在国际文化节介绍环节,将向各国大使及我校师生集中展现我校在国际化战略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在新形势下,我校推出首届国际文化节的意义及目标。力争通过介绍环节,让各国大使了解我校在国际化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探索,并以此为契机,争取到大使们对我校今后国际化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外文艺表演环节,将组织多种形式新颖、特色突出的节目,包括中国民乐表演、现场泼墨挥毫、太极表演、小合唱、京剧,及留学生带来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节目。节目表演将由中外学生共同合作参与,力图一起演绎中西文化魅力。

3、大使、同学互动活动;

(1).大使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宁远楼四层TBC办公室将组织我校相关语系的师生、相关国家的留学生,及感兴趣参与的同学,与大使嘉宾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通过由学校组办方搭建的平台,让大使们了解我校的育人理念、中国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及在进过我校悉心培养的外国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也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国际事务处理问题权威一起,共同探讨国际时政热点问题,交流信息,增信释疑的宝贵机会。(2).观摩商务辩论。邀请大使嘉宾于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参观中外学生组织的商务谈判和辩论,拉近一线国际风云人物与世界未来领袖——中外优秀青年的距离,增强大使们对我校“财经、外语”双轨培养模式的认同感。活动还将邀请莅临的嘉宾们对我校学生进一步提升国际事务处理能力的建议和看法,旨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仅为贸大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现风采的机会,更在于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建议。

(3).大使植树活动。邀请大使嘉宾参与植树活动,实践全球倡导的绿色环保工程。在活动中,向各国大使介绍我校为落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更换节能电灯等项目上所作出的努力,加深大使嘉宾对我校坚持的“与时俱进、立足长远”的理念的了解,全面提升大使们对我校育人模式中,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建设者的认识。

(4).大使参观广场。邀请大使嘉宾参与开幕式当天设立的:美食区、游戏区、各国风情展区以及街头表演区的相关活动,和我校中、外学生一道享受“足不踏出贸大校门,眼前尽收异国风情”的文化盛宴。其中,街头表演区将表演如舞龙舞狮、少数民族节日歌舞及我校留学生带来的多国舞蹈串烧、服装表演等节目。而各国风情区将重点展示由我校留学生精心准备的,体现本国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手工艺品、图文资料、民族服饰。为突出我校国际文化节“一枝独秀”的特点,结合我校经贸领域的优势,各国风情区还将配以各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全球化新经济格局下涌现的各领域经贸往来的商机的相关资料介绍。

七、“欢乐世博游”中外学生游园活动; “欢乐世博游”将以上海世博园园区图为蓝本,设计游戏地图,营造出微缩版的上海世博园,并在“园区”内各“场馆”内设置体现不同文化和世界风情的知识问答及趣味游戏。让中外学子在惠园内,提前领略上海世博会的风采,丰富同学们国际知识,提升国际化眼见。同时,“欢乐世博游”还将设置一个上海世博会的模拟体验区,运用网络媒体技术,让我校学生提前领略上海世博会的精彩。

活动时间:“欢乐世博游”的时间定为4月23日下午。

八、世界优秀电影展播;

电影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是反映各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世界优秀电影展播活动通过放映外国知名影片,并配上简短的介绍和点评,让贸大学子更多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同时通过人文艺术的普及,增强我校学生的文化底蕴,打造“软实力”的竞争优势。

活动时间:世界优秀电影展播将从4月8日开始,连续利用3个星期的周五进行集中放映,活动将持续到4月23日。

九、第五届北京高校魅力之星大赛暨第一届国际文化节闭幕式;

北京市高校魅力之星大赛是由我校主办,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打造的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比拼的舞台。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本次北京高校魅力之星比赛将着重选手国际知识、国际思维能力、国际问题处理能力的考量,评选出符合国家国际化发展所需求和要求的高校魅力之星。时间:4月23日

【活动主题】We Are the World, the World We Are.首届文化节的主题立足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Small in size, but large in vision and global reach ”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以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指导,充分利用学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已取得的成就,倚重我校留学生数目北京市排名第三的优势,突出了“世界由我们构成,我们代表着世界”的核心构想。

【文化节会徽】

会徽的主体为英文小写字母“i”

释义:

1、形同阿拉伯数字1,寓意为第一届国际文化节;

2、圆球形部分将由地球图案代替,下半部分将以丝绸特效处理,寓意为象征着中西商贸和平往来的古代“丝绸之路”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焕发活力,搭建中西和平通商往来的桥梁;

3、与我校校名UIBE的结合——UibE,形如:

4、“i”的三层含义:(1)I 我;

(2)Involvement 参与;(3)International 国际化;

会徽紧扣学校特色,主要强调青年学子主动参与国际化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当代青年参与国际化发展通过求同存异、和平友好的方式进行。

【活动思路及亮点】

本次国际文化节遵循着“眼见,心动,身行”的活动设计思路:

眼见: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国际电影展播、国际美食节、世博会游园及开幕式当天广场异国风情展现区、表演区等活动的设计,让我校每一名中外学生能够置身于世界文化的交汇点,足不出贸大校门,即可亲眼观赏到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巡展。

心动:汲思问道,怦然心动。邀请各国大使、中国驻外使节等活动,通过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引起贸大学子对于国际时政问题的思考,启迪中外学生对于国际新形势下关于如下三个方面的思索:国际化对于青年人意味着什么;世界一体化多元发展发展需要青年人具备哪方面的素质;如何从现在开始,借助经贸大学的国际化舞台,切实培养自身的国际化综合素质。

身行:心动不如行动。国际舞台剧大赛、商务英语谈判大赛及高校魅力之星大赛等活动为贸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检验自身国际文化熟悉程度、国际语言掌握程度、国际问题处理能力的平台。除了比赛的设计,国际文化节更重要的是引领我校每一位同学在“所见、所闻、所感”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将国际化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培样,能够在自己的日常计划目标中融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我校“财经、外语”的比较优势。

首届国际文化节活动的设计及开展上,从以下三个方向上着手打造活动的亮点:

1、坚持科学引领青年学子价值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总需要;在世界格局日趋复杂多变的大环境背景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国际话语权的日益增加,需引领贸大的青年学子以“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为个人的发展目标,通过循循善诱、逐层递进的活动思路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经贸大学的每一名同学,将个人成长成才与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总目标紧密联系,实现经贸大学国际化精英人才的培养理念。

2、坚持全校统筹优化国际化资源,打造精益求精的品牌活动;此次国际文化节由学工部、国际处、校团委三个职能部门牵头,校学校生会、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校志愿服务中心、社团联合会、校艺术中心8个学生组织承办,实现了全校国际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国际处提供我校外事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的、正式的活动说明,保证国际文化节的高质量、高档次;学工部、校团委从全校的团学活动中整体统筹,科学规划,为国际文化节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国际学院充分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积极争取多国大使参与我校首届国际文化节的相关活动,并为努力搭建中外学生共同参与文化节日盛宴的平台;其它学生组织运用丰富的学生活动开展经验,为国际文化节的提供坚实的载体。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青年的理念,鼓励活动国际化大胆创新;本次国际文化节的活动旨在为经贸大学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提供一个全面提升国际化综合素质的舞台,活动影响范围将辐射全校每一个同学,活动受益群体也将创历史新纪录。此次活动,将强调听取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心得体会,搜集广大同学的反馈意见,切实做好服务青年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工作。与此同时,对于活动参与过程中,鼓励广大同学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及创新性的建议,为我校团学活动今后的国际化发展争取到更多宝贵的参考材料。

【结束语】

我们热忱欢迎我校近40个国家、26个地区的青年朋友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首届国际文化节中来,共襄这一文化盛举,共度这一节日盛会,共同谱写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新篇章!

第四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北京普通高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

工作基本标准(试行)》的实施意见

(2004年2月24日)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北京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执行《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不断提高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校党委决定,自2004年起在全校开展党建“达标创先”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落实《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为重要措施和有力载体,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通过对照检查,寻找差距;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加强建设,改进工作;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以促进学校教风、学风建设和凝聚力的加强,为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特别是为本科评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对贯彻落实《基本标准》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为贯彻落实《基本标准》,加强对开展党建“达标创先”工作的组织实施,实行校党委、党委职能部门和党总支(直属支部)、党支部三级负责制。

(1)党建“达标创先”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是在校党委常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对党建“达标创先”工作的整体领导和宏观管理,研究决定工作任务和步骤方面的重大事项,部署全校性工作任务,评估各单位的工作状况,指导各单位的相关工作,决定人员调配的重要事项。

领导小组组长:许其立;副组长:陈准民、贾怀勤(常务)、陈建香、胡福印;成员:袁利新、周玉梅、李景瑜、蔡少英、王强、李保元、赵梅、张德义、刘园、安玉华、杜晓、崔玉良、朱忠田。

(2)党建“达标创先”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是校领导小组下设的办事机构,其工作对领导小组负责。负责处理相关事项,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办公室主任:贾怀勤;副主任:袁利新、周玉梅。

(3)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作为本单位党建“达标创先”工作的领导机构,其工作对校党委负责,接受校工作办公室的协调。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是相关工作的主持者和责任人。

(4)各单位党支部委员会

全校各党支部委员会对所在党总支负责,负责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党支部书记是相关工作的主持者和责任人。

三、工作步骤

贯彻落实《基本标准》,开展党建“达标创先”工作(时间为2004年2月——2007年1月),采取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即按照“自查自评,基础性建设;总结创新,形成工作亮点;全面达标,迎接检查”三个阶段进行工作。

第一阶段:自查自评,基础性建设(2004年2月——2005年6月)

1、学习、动员和部署阶段:(2004年2月19日—3月19日)

(1)制定《基本标准》实施意见。

(2)细化工作项目和要求,明确责任和进度。

依据《基本标准》和《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检查参考手册》(以下简称《检查参考手册》)的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我校党建检查工作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明确划分各系统、部门、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进程,从而明确各单位的责任。

(3)召开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会议,布置工作,并下达任务书。

(4)各总支(直属党支部)按照党委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作好思想宣

1传教育工作。

2、自查、建设阶段(2004年3月——2004年12月)

(1)对照工作任务进行自查

依据《基本标准》和《检查参考手册》,所列各项指标涉及的工作任务,对2003年1月以来的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使本单位工作达到《基本标准》的要求。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依照《基本标准》和《检查参考手册》所规定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要素”,及任务书的工作要求,对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研究订立相关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工作

依照《基本标准》和《检查参考手册》所列“二级指标”、“测评要素”和“检查要点”所体现的工作要求,做好各类会议记录、工作档案归档、支部手册的使用及各种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4)完成自查报告,报党委办公室。

3、自评、验收阶段(2005年1月——2005年4月)

(1)学校组织专家组以各单位自查为基础,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评估验收。

(2)由专家组根据《基本标准》所列的测评要素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向党委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总结、表彰阶段(2005年5月——2005年6月)

(1)召开自查自评工作总结会,提出整改工作意见。

(2)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七一”进行表彰。

第二阶段:总结创新,形成工作亮点(2005年7月——2006年7月)

1、各单位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

2、继续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活动。

3、启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形成一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4、研究总结特色工作。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的和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挖掘、提炼出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与工作特色。

第三阶段:全面达标,迎接检查(2006年9月——2007年1月)略

四、工作要求

1、各党总支要以“抓基层、打基础、促落实、上台阶”为目标,认真开展党建“达标创先”活动。将党支部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支部建设,激发党支部工作活力,增强工作实效。

2、各单位要对照《基本标准》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要在解决学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以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3、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做好自查自评的各项工作。通过此次活动,达到对党员进行一次党性教育。

中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报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报告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校在教育部面向世界办学的方针指导下,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需求为根本,以特色与品牌求发展,向管理与服务要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留学生规模与国别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主要学科的国际认知度不断提高。目前,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校高等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加速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部分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一、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阶段

我校留学生教育从1954年起步,发展至今已历经了50余年。按留学生规模、发展速度与特点,我校留学生教育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与缓慢发展阶段(1954-1991)

在建校初期的1954年9月,我校迎来了波兰、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之后,学校又相继招收培养了来自阿尔巴尼亚、日本、蒙古、也门等国家的留学生。至1991年底,我校在校长期来华留学生约30名。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5)

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我校的韩国留学生人数剧增,留学生规模也迅速扩大。1993年秋,我校长期留学生人数达到118人,接待短期进修学者、学生近400人次,并招收了首届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的来华本科留学生。至1994年底,我校半年以上长期留学生人数达到174人,接待短期进修生约427人次。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5-2002)为了适应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于1995年2月成立了留学生部,作为我校专门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归口管理机构。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校以拓展跨文化交流平台、加速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指针,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留学生规模逐年增加。(见图1)

(四)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新阶段(2002-今)

为了确保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12月学校组建了国际学院。在学校政策的扶持下,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国际学院、接收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社会效益与办学效益均获得全面提升。

2003年秋季学期,我校正式报名注册的学历留学生与非学历留学生共计953人,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SARS之后我校留学生规模不减反增,比当年春季学期新增加了145人,继续保持了自1995年以来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我校学历留学生人数达到506人,首次超过非学历人数的447人,这标志着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校留学生教育的突出成绩也得到了教育部、市教委、全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等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学校留学生教育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在学留学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2005年更是跃上1500人的重要台阶,学历生也创纪录地占到了总规模的55%,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所制定的留学生发展战略目标夯实了基础。(见图1)

二、我校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发展状况

留学生教育办学层次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关键指标。大力发展留学生的学历教育、提高办学层次一直是我校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993年我校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留学生,标志着我校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开始起步。1996年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我校招收了首届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998年又开始招收了留学生博士研究生。现已在博士、硕士、本科不同层次招收与培养来华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与学科范围进一步扩大。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见图

2、图3)

1995年与2005年我校学历留学生与非学历留学生规模的对比

2003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依托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推出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项目。2004年9月,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学员。该项目的成功启动,标志着我校品牌专业正在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全英文授课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带动下,我校国际商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也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着手全英文授课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师资源的整合工作。其中,国际商学院计划于2006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国际MBA课程。与此同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全英文授课本科项目。

为保证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国际学院和各接收院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本科生源的选择上,我校的录取率仅次于北京大学。留学生在学期间,由于各接收院系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组织了大量的企业参观、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校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并使我校在北京留学生教育领域留下“以严著称”的美誉。2003—05年我校学历留学生报名、录取及毕业情况一览表

学生类别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报名

录取

录取率

毕业率

报名 录取

录取率

毕业率

报名

录取

录取率

毕业率

本科生

333 150 45.0% 97.4% 460 150 32.6% 97.7% 450 303 67.3% 93.3%

硕士研究生

40 63.0% 91.3% 60 42 70% 94.7% 49 48 98.0% 96.2%

博士研究生 5 100% 50% 2 2 100% 100% 4 4 100% 无

三、我校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状况

多年以来,国际学院以学校雄厚实力和学科特色为依托,大力发展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招收与培养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短期培训生等不同类型的来华留学生。

为减轻学校编制压力,国际学院一直坚持以“专任教师、全时兼职教师、普通兼职教师三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来完成我校非学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各项工作。2005年秋季学期,国际学院汉语教学周课时量达到900余课时,同时还承担了4个一年级本科教学班的基础汉语教学任务。目前,国际学院专任教师仅为5人,他们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肩负着近700名留学生、70余名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重任。2004年,国际学院制定并实施了外聘兼职教师阶梯式薪酬结构,以吸引高学历的优秀师资加盟,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德高尚、技能过硬,同时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我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力,国际学院不断推出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课程项目以吸引生源,提高UIBE在留学市场上的美誉度。

中国商贸文化系列讲座是我校在国内非学历留学生教育领域中首创项目,因其独具特色与魅力,深受广大留学生的好评和欢迎。该项目现开设有国际管理行为学概论、世贸组织与中国、营销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法律结构、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商业伦理学、现代中国经济讲座、中国经济环境分析等系列课程,并聘请校内外资深教授分别用英语、日语和韩语授课。

“强化汉语”是国际学院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独具自身教学特色的强化汉语培训精品项目。该项目借鉴了北京师范大学普林斯顿项目、英国外交官培训项目以及清华大学IUP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高强度、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课外辅助手段,使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步。2006年春季学期,“强化汉语”项目将正式启动。多年来,国际学院围绕“入口”——“在学”——“出口”这条主线,实施全方位统筹规划的过程管理。同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组织架构,细分各科室责权,以消除工作责任盲区,提高了学院整体执行能力。

2003年,国际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国商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太子奶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留学生实习基地,并已安排近50名留学生参加了毕业实习。

四、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及目前社会地位

“十五”期间,学校坚持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我校留学生教育在为本校学生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为世界培养大批熟悉我国经济、法律、文化和教育的人才,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做出了贡献。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接收院系和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下,我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不断提升。2005年秋季学期,我校长期在学留学生规模达到1530 人(不包括休学72人)。其中,在学学历生848人,占总规模的55%,非学历生682人,占总规模的45%,国别总数达到69个。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生源总数达到276人,占总规模的18%。目前,我校中国学生有6162名本科生、3400名研究生。以此数量计算,我校中外学生之比为6.25 : 1,中外学历生之比为11.28 : 1,留学生占到“三生”总量的13.8%。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我校留学生规模位居北京高校前五,名列全国高校第九,中外学生规模之比排名稳居全国高校“三甲”,为我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2001年我校成功承办了大型“全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术研讨会”,同年在北京市外事工作会议上,我校应邀就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做了经验介绍;2002年在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中,我校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专家组评为工作先进单位,王正富副校长应邀与北京大学共同在评估总结大会上做了专题经验介绍;2004年,我校成功承办了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高级研讨会;2004年我校被北京市公安局评选为2001-03北京市高校留学生管理先进单位。

第二部分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十一五”发展战略

伴随着盛世中国快速发展的铿锵脚步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即将走过“十五”、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一五”发展阶段。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一所始终站立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高等学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时代要求,抓住发展机遇,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面向世界、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大学,实现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质的飞跃。

一、“十一五”期间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与定位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考核的关键年份。因此,国际学院、接收院系以及各职能部门必须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扎扎实实地做好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各项基础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以此来促进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把评建标准作为日常工作规范,并将其转入长效工作机制,使我校各项留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一)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实现办学效益的同时,也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改造以及教职员工福利改善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十一五”期间的来华留学生教 育战略规划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狠抓质量和品牌建设;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促进留学生学历教育在全校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源好、效益高的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积极开发影响大、有特色的新项目;建设有我校特色的留学生教材体系;到2010年,实现在校留学生2000人的规模。

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提高办学层次,培养市场忠实度较高的生源,2010年我校在学2000名留学生的目标将被细分为:1200名学历生,占总规模的60%;800名非学历生,占总规模的40%;在1200名学历生中,研究生(硕、博)将占到20%—25%。

为规避2008奥运经济过后的风险,我校应尽可能在2008年秋季学期前实现2000名留学生的目标。具体分阶段发展规模如下: 学生类别

05秋季 06春季

06秋季

07春季

07秋季

08春季

08秋季

学历生

848 830 1000 985 1120 1105 1200

非学历生

682 720 740 760 780 800 800

总规模

1530 1550 1740 1745 1900 1905 2000

净 增

210 5 160 5 100

增 幅

13.7%

9.2%

5.3%

注:根据以往经验,每年学历生都将有小规模流失,因此每年春季学期学历生人数将少于上一年秋季学期。

(二)定位

来华留学生作为我校“三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学院、接收院系以及各职能部门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十一五”期间,国际学院、接收院系以及各职能部门应以大力发展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为己任,发扬“两创”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留学生教育的各项工作,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准则,努力实现我校留学生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稳步提升与发展,并在全国高校中继续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在同类院校中树立起“标杆单位”形象。

二、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果把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比喻成为UIBE的一项产品,可以说这项产品正在从高速发展期向相对成熟期过渡,这也是我们集中精力打造品牌、细分市场、培育新客户群的重要时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我校留学生教育做成一个成熟品牌,将是我们今后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然而,目前我校依然存在大量的制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负面因素。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统一思想,同心同德,消除影响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资源瓶颈,实现“十一五”规划2000人的目标将是一纸空谈。

(一)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外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客观差异

出于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外交、培养国际友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目的,我国政府一直提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最近,北京市 政府设立了每年额度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市外国学生与学者奖学金”,旨在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到北京学习、进修和从事研究活动,培养更多对我友好人士,这对北京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北京政治影响力的拓展,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树立,北京市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诸方面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我校而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它所带来的高额的经济回报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改造、教学设备的更新、员工福利的提升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来我国学习汉语、攻读学位的海外学子逐年增多,尤其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同时,中国政府奖学金促成了一大批非洲以及欧美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差异,使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校教师普遍认为教授留学生课程困难重重:首先是留学生汉语不过关,其次是留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同样课程,教师教留学生要比教中国学生付出的更多。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盲区:我校的中国学生是千里挑

一、万里挑一选拔上来的,而招生阶段几乎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留学生教育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像中国学生一样大的生源选择空间。虽然报考我校学历教育的留学生的淘汰率在北京高校中已非常高了,但依然在整体水平上与中国学生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客观面对这一现实,就无法在我校营造良好的留学氛围,也就不可能形成吸纳优秀生源、不断提高我校留学生教育整体水平的良性循环。

(二)如何调动各院系招收留学生的积极性,开发面向留学生的专业,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解决院系留学生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目前,我校的留学生学历教育涵盖了博士、硕士和本科层次,专业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和企业管理等学校重点学科,规模也由1995年初的23人发展为目前的840余人。虽然接收院系已发展到8个(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人文与行政学院、金融学院、英语学院、外语学院、WTO研究院),但招收留学生的本科、硕研、博研专业只有19个,且有65.56%的学生集中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发展严重失衡。此外,有些招收留学生的专业还没有针对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方案,现有的培养方案也亟待根据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完善。

(三)学历及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的培养质量问题

教育质量是一所高校办学的生命线。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如何确保我校留学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是我校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关系到我校留学生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套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则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为此,如何进一步协调与整合各方力量,统一并且提高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度,加强对留学生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强化对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尽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则是我校各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首要任务之一。

(四)留学生管理队伍和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优秀的师资则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国际学院非学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而且还影响着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基础与质量。通过多年的努力,国际学院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但是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是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进度缓慢。专职教师尽管在教学第一线和日常教学管理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但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却无法成为主力。国际学院作为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务的行政归口管理机构,除肩负非学历留学生的教学、教务管理等工作外,还全面负责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招生宣传、学籍管理、涉外管理,并提供日常生活、心理咨询、住宿等方面的服务。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我校的美誉度,国际学院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留学生规模,目前这支严重缺编行政管理队伍根本无法将管理与服务工作做细。

(五)招生渠道需进一步拓展,生源结构应进一步优化

几年来,尽管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姜太公钓鱼”式的招生办法,无疑已经不适合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留学中介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和长远的情形看,我们的招生渠道还比较窄,生源数量很难保持稳定,生源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这就需要我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拓展渠道,有选择地争夺生源。当然,学校各相关部门也须通力合作,在惠园内形成良好的留学氛围,这也是吸引海外生源的重要保障。

(六)、投入力度不够,办学基础不实

赴国外参加教育展是拓展生源渠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家留学基金委、北京市教委等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了大量的海外教育展览,各高校通过该途径走出国门,直接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我校国际学院与各接收院系也相继派人参展,有针对性地推介新开发的留学生教育项目。但由于出国参展成本较高,我校每年都不得不放弃大部分出国宣传的机会。

随着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国际学院仅有2个多媒体教室、6个语音室(其中4个语音室设备严重落伍)可供对外汉语教学使用,这也严重影响我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留学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各院系积极开发面向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基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活动的组织、基地的开发需要接收院系、国际学院在精力和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由于对外汉语教师需求激增,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同时吸纳社会上高水平的教师加盟,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适度提高教师的课酬标准,确保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如何有效发挥学费分成政策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近几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员工福利的提高,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为摆脱“手中无钱,心中没底”的尴尬局面,学校做了大量的开源节支工作,留学生的学费收益也就成为学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但在制定政策时,绝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解燃眉之急。

三、落实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

就目前全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综合指标而言,我校很早就进入了 “大校”系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留学生教育市场上,“大校”之间比的就是谁的决策失误率低、谁能不断推陈出新、谁能吸纳更多生源。因此,不断强化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做正确的事,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正确地做事,则是我们成败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将继续采取“主体并进,局部超越,重点突破”的策略,并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与服务水准严格要求各相关部门,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学规模2000人的战略目标。

(一)加大宣传力度,广开生源渠道

为实现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我校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发展目标,肩负着留学生“入口”重任的国际学院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大力发展各国来华留学中介,建立稳定的生源渠道;

2.加大面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以及北京市招收留学生的中学的招生宣传力度,吸纳优秀生源;

3.有计划、有选择地发展学历教育层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4.协助接收院系,开发和推广全英文授课项目,吸纳欧美生源;

5.在招生宣传阶段对新专业做重点推广,并通过引导生源,扶持新专业,尽可能缓解院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6.本着服务于外交、服务于国家的宗旨,做好政府奖学金生的培养工作;

7.抓住北京市设立“外国学生与学者奖学金”的大好契机,吸引欧美名校学生来我校留学,鼓励在学优秀学历留学生继续在我校深造;

8.协助学校及各接收院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从中国政府援非项目、巴基斯坦项目中“瓜分”更多生源,以提高我校声誉;

9.大力开发短期团队项目,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培育长期生源市场;

10.不断提高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质量,为学历教育输送高质量的生源。

此外,各院系及职能部门也应把握一切与国外高校和中介交流的机会,宣传学校品牌,创造交流机会,培养生源市场。

(二)全面推进机制和理念的创新,做好留学生学历教育专业的开发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学历教育是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目前,我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本科、硕研、博研专业只有19个,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满足日趋扩大的留学生教育市场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各接收院系需在面向留学生的专业开发工作上做足文章,尽早拿出成熟的专业和培养方案,增加学科点的供给量,给留学生以更大的专业选择空间。在未来几年中,商学院和金融学院将成为我校来华留学生中文授课学历教育的增长点,但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推行“趋同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以稳定生源,避免流失。

大力开发全英文授课学历项目,是我校拓展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生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宣传我校办学特色、弘扬学校外向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应当形成从硕研到博研的较为完善的全英文授课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向本科教育延伸,使全英文授课成为体现我校国际化特色的、完整的、高层次的留学生教育产品。经贸学院的“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项目日臻成熟,商学院的MBA项目2006年9月正式启动,金融、法学硕士项目以及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项目的培养方案也在完善过程中。2006年9月,经贸学院的全英文授课本科项目也将启动。所有这些全英文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以一支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强、专业知识水平突出的师资队伍为前提。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各接收院系、英语学院以及外聘教师资源,制定学费收益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将是我校全英文授课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基于留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现状,学校是否可考虑适当降低学历留学生的培养难度,使更多留学生能在正常的培养计划内完成学业,获得学位。

(三)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学校品牌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教学质量是实现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我校留学生教育良性发展的事实也印证了我校强调“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的正确性。目前,国际学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对提升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历及非学历留学生在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完善留学生辅导员建制,积极推行学历教育“导师制”;

3.落实本科留学生不同年级的汉语水平标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4.做好学历留学生考勤制度的执行工作;

5.定期召开留学生班长、学历毕业生座谈会,以促进院系教学及管理工作; 6.做好我校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激发在学留学生的学习热情; 7.积极组织好留学生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活动;

8.接收院系应有计划地开辟面向留学生的实习基地。

(四)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学历留学生的“出口”工作

做好学历留学生的“出口”工作,不但可以树立UIBE的良好社会形象,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来我校攻读学位。为此,“十一五”期间,各接收院系及国际学院应通过以下举措提高“出口”工作质量:

1.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增强我校留学生就业面试的竞争力;

2.开辟留学生实习基地,在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企业运作机制的同时,也为其将来就业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3.搜集在华独资、合资、中资以及海外企业的用人信息,为我校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4.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通过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在让已毕业留学生感受到母校关怀的同时,吸引毕业生有机会回母校继续深造。

(五)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我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的层次与影响 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一直是由国际学院独立承担的。“十一五”期间,国际学院将在不断突出我校非学历教育经贸特色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

1.不断完善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 2.不断优化教学法,更新语言教学设备,提高语言授课质量;

3.利用现有数字化语音室设备,开辟留学生自修场所;

4.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力争在短时间内把“强化汉语”做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5.协同学校有关院系,加大科研工作力度,争取尽早拿出属于UIBE的高水平教材。

各位同仁,在“十一五”第一缕曙光即将普照中华大地之际,我们相聚在此,达成共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创我校留学生教育的美好明天!

下载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加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讲话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