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国强-浙江工商大学校友办公室
施国强,我校(原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法律专业首届毕业生。从1990年起先后任杭州市人大法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委办公室主任、代表工作室副主任、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现任中共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在法治工作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记中共杭州市委政法委员施国强校友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施国强校友长期从事普法、”立法、执法及司法监督等法律事务工作,在杭州市“依法治市”和“法治杭州”建设进程中,他不仅是一位直接而忠实的历史见证人,更是一位踏踏实实的践行者。
普法教育工作的探索者。1983年,施国强毕业后成为杭州市司法局干部,随即投身于杭州市普法教育事业。此时的普法教育事业尚未起步,几乎是白纸一张:没有教材、没有师资、没有经验……然而,所有的艰巨任务没有让施国强后退半步。没有教材,他自己动手,连日连夜地编;没有师资,他四处寻觅,向高校和各政法机关求助,自己也免不了亲自登上讲台授课;没有经验,他就在实践 1 中苦苦探索……就这样,数百人一期的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全市各区、县和市直各系统都有了普法骨干,普法教育的成果逐渐显现,更重要的是,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在人们的素质中逐步生长。有人说,全市各地、各系统尤其是组织、人保部门的普法骨干都是施国强的学生,他是“导师级”的人物。而使施国强感到欣慰的是,杭州市的普法教育,从“一五”普法开始,就已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地方立法工作的推动者。地方立法是法治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副省级城市的杭州市,立法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或许是看中了施国强这方面的专长和潜能,1988年3月,他被调入杭州市人大工作,先后任法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委办公室主任、代表工作室副主任,但所从事的最主要工作,则是地方立法。为了做好这项同样是开创性的工作,施国强四处取经,深入调研,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从关注民生入手,理出思路,积极参与。《杭州市建筑工程防火条例》、《杭州市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办法》等7件地方性法规,其草案的调研、论证和初审他参与了;《杭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杭州市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统一审议,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市推进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议》、《杭州市统一审议地方性法规 2 案办法》、《杭州市冤假错案责任追究监督办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提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办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法官检察官法律职务任职资格审查办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书面述职评议的实施意见》等草案和草稿,他亲手参与起草了……一丝不苟的个性使施国强从不放过任何一处小小的纰漏,提高立法质量始终是他的座右铭。事实上,凡是有他参与的法规草案,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首肯。当然,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推动了“依法治市”工作。
人大日常工作的创新者。施国强从不固步自封,在任何一个岗位上,他都力图创新,开创新的工作空间,探索新的工作路子。在市人大任职的几年中,通过广泛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征集民意,反复论证,他首创了在乡镇(街道)建“代表之家”、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并在全省率先设立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强化了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对拟任法官检察官进行资格审查、开展书面述职评议工作、实行领导干部任前表态发言,以及改进政情通报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强了组织、参与执法检查等活动,并负责起草了《实施执法责任制监督检查标准》;同时突出重点,抓好代表议案督办工作……这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措施,不仅为人大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付出了长期努力,还为提高人大工作的地位、发挥人大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市” 3 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贡献。
服务基层群众的践行者。施国强虽然长期在市级机关工作,但始终做到眼光向下,关注民生,并在具体工作中主动为基层群众服务,还倡导同事们多深入基层,多为群众办实事。1998年至2000年底,市委组织部选派施国强到桐庐县旧县镇挂职锻炼两年,担任党委副书记。由于他先后分管工业经济、城建城管和综合治理工作,这为他积极服务于基层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期间,他主持完成新型墙材农居示范点工程,参与该镇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恢复和建立了镇法律服务所,指导当地少数民族村——大山湾村5.7KM长机耕路的拓宽修建、架设户户通有线电视光缆、开发石矿……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使一个连村委会办公室和办公经费都没有,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000元的村,改变成为一个年经济收入超20000元的村,还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90多平方米的村综合楼,大山湾村的变化远近闻名,村民们无不赞叹。
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的促进者。2005年,施国强调任杭州市司法局,担任副局长,先后分管办公室、法规处(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律师管理处。曾经在此挥洒汗水,如今再度大展宏图。担任此职期间,施国强主持了《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工作,制定了《杭州市司法局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杭州市司法局违法行政决策程序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杭州市劳教执法工 4 作规程(试行)》、《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谈话函询制度》、《律师事务所百分考核制度》和《实习律师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全市律师中提议和开展了“创品质律所,做品位律师”活动,创设了律师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述职制度,进一步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尤其是律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为了提升杭州市律师整体素质,让更多的青年律师脱颖而出,施国强积极争取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律师工作的意见》,争取市政府每年由市财政出资60万元用于青年律师的培养……在他的努力下,杭州市的律师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无论是规范执业还是律师队伍精神风貌,每年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每年都有新的气象。然而,施国强还有新的大手笔:为了增强律师队伍的凝聚力,提升广大律师的社会责任感,他亲自组织策划了“杭州市纪念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系列活动”,而其中的一项活动“浙江省暨杭州市律师行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现场会”,其目的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在杭高校法科学生的就业率。这场现场会就安排在他的母校浙江工商大学举行。省市领导来了,无数学子来了,社会各界来了,而现场会为学子们提供的500余个见习和聘用岗位,一时间炙手可热……
他仍然在探索着前行。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如今的施国强,工作岗位更重要了,任务更重了,但他秉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勇于创新,默默地探索、前行。日常工作之余,他还把 5 调研时获得的素材、工作中引发的感想,撰写成一篇篇论文,并先后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着力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做好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认真贯彻代表法,不断创新代表工作》、《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法治杭州”的现实基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着力提高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杭州市法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屈指一算,竟已有80余篇!这说明,施国强有了新的目标,并继续执着地前行。
第二篇:苏为华-浙江工商大学校友办公室
苏为华,1963年出生,浙江玉环人,我校计8001班毕业。统计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委员、第十届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学位论文及教学课件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学会理事、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统计学会副会长、杭州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杭州市综合考评专家,分别于1991年、2001年在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与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讲师,1994年任副教授,1998年评为教授。1997年被授予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0年)、第一层次人选(2006年)。先后担任《统计学》(本科)、《统计软件包》(本科)、《综合评价学》(研究生)、《市场统计分析》(研究生)、《高等综合评价理论前沿》(博士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义乌指数项目”在内的各类横向合作项目10多项。在《统计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公开出版《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合评价方法的扩展与集成问题研究》、《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等著作8部,主编、参编写《统计学》、《统计学学习指导》、《统计学教程》等教材多部。有10多项成果(主持)获省部级(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等)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曾任国家特色专业(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专业)、省重点专业(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专业、浙江财经学院统计专业)、省精品课程(统计学)、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工商大学“应用型高级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负责人。目前主要从事社会经济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重点是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市场统计与商贸统计、科技与教育统计、金融与保险统计、各类统计指数与评估方案编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中国的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专家
——记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苏为华校友
深造之路
1980年的夏天,具有良好数学的苏为华以全县文科第一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成绩不太理想),也是当年全县考上大学的四个应届生之一,如愿收到了来自杭州商学院商业计划统计专业的通知书。面对渴望已久的大学,面对陌生的统计专业,苏为华格外珍惜,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兴趣与勤奋的结合,1984年7月,苏为华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四年均为“三好学生”)毕业留校任教。从此,苏为华走上了教学科研之路。
留校任教不单单是母校给予苏为华事业的一个起点,也是奠定他事业方向的一个基础。可是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苏为华慢慢发现自己所学的学术理论知识难以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不久后,他就着手自己的深造之路,1987年他以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计统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苏为华不但系统的细化和加深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让他第一次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1989年以优异成绩研究生班毕业后(1991年获硕士学位),苏为华再次回到母校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从讲师破格到副教授,再破格到教授,苏为华在教学中摸索着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
1999年,凭着自身的学术兴趣和工作需要,苏为华申请进入厦门大学统计学专业从事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开始了边教学边研究的生活。在统计学名宿黄良文教授门下,苏为华开始了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的系统化研究之路。在导师的精细指导之下,苏为华在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在统计指标、统计评价方法等方面发表多篇深受学术界好评的论文。2001年5月,苏为华完成的4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答辩。在这篇博士论文中,苏为华通过对国内近二十年来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的总结,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或方法。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受到了统计学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11月以《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为题正式出版。原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原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著名统计学家邱东教授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邱东教授看来,此书是继其本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一书之后国内又一部系统总结与发展统计综合评价技术的力作。在2002年国家统计局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会上,邱东教授力荐苏为华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该书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这也奠定了苏为华以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研究方向的雄厚基础,堪称国内一流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专家。
2001年6月苏为华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母校专心教学与科研工作。当年7月,出任新组建的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即现在的“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从此开始了步入教学、科研、管理三者并举的工作轨道。
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之路
学术科研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苏为华还是凭借着自身的兴趣、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极大的耐心与毅力,从未停止过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脚步。在继续研究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苏为华也十分注重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自己在统计评价与统计指标设计学术方面的优势,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先后主持了10多项的横向科研课题。
2005年,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体制下,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由各类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市场行情变动的市场指数开始出现,9月份,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在视察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时,便提出了编制“义乌小商品市场指数”设想。不久后义务市的领导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考量,经过相关人员的推荐,了解到时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的苏为华在这一方向有着较深的学术研究,因此,决定与其探讨指数编制的可行性。义乌中国小商城的领导专程来杭州与苏为华探讨编制义乌指数的可行性问题。苏为华很明确地说,这是一个统计评价问题(当时设想只编“景气指数”),方法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难度是有但可以克服。
2006年初,通过与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房爱卿司长(现部长助理)、徐加爱副司长(现金华市市长)、李习榛处长、义乌市吴蔚荣市长、前任现任义乌商城集团吴波成总裁、林子宙副总裁等有关领导的多次交流,明确领导的设想,同时充分听取小商品市场管理者及经营者的需求,苏为华带领的课题组把十分明确的“义乌指数”的基本框架与理论模型结构的构想交给了义务市的相关领导,得到了肯定。2006年3-6月份,在获得商务部立项的情况之下,课题组正式开展了“义乌指数”编制方案及软件实现的研究,经商务部同意确认指数名称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近10个月后,在义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下,指数编制方案与软件系统通过了为数几个星期的检验调整与试编制,并在2006年9月下旬顺利通过了国内专家的方案评审论证。一个月后,也就是2006年10月22日下午,作为“2006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会”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义乌指数”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随着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先生、金华市委副书记兼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先生的双手触摸到启动仪时,“义乌指数”信息系统及首期义乌小商品批发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通过大型电子屏幕展示在人们面前。以引领世界小商品市场行情风向为己任的“义乌指数”宣告正式诞生。当天晚上,CCTV-1新闻联播对之作了报道,各大报纸与国内外主要网络也相继对之作了报告。
义乌指数设计的完成,为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栏目提供了很好的预报项目,也宣示着苏为华开始了中国专业市场“统计指数”研究设计之路。2007年,他带领课题组又成功完成了“中国柯桥纺织指数”课题的研究与指数发布工作,2009年他又顺利完成了“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暨报价系统”项目的研究。目前,苏为华及其团队又在着手编制农产品市场、中药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价格指数,并且进一步拓展到金融、民生、科教等领域的专业评价指数的编制与研究,并且每一个指数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系列市场指数的产生和发布,标志着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必然产物。这些专业市场经济指数研究,不单定期在国家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栏目、香港凤凰卫视金石财经栏目上播报,而且在反映产业状况和市场价格、调整利益关系、产生和传递信息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苏为华最早设计的专业市场指数体系成为目前其它研究人员编制同类指数的经典范本。
这一系列市场指数课题研究的完成,也正式宣告了苏为华——一位中国市场“指数”研究设计的专家诞生。
从最初的陌生到渐浓的兴趣,到踏实认真的努力,再到深入研究的学习,苏为华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了不同的台阶;从最初的专业学习,到专业的教学工作,再到教学工作中的学术研究,苏为华勤勤恳恳地实现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中国市场“指数”专家的转变。如同学海无涯,学术研究永无止境,苏为华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专家的路也将进一步延伸与拓宽。
第三篇: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我校“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深入持久开展,规范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程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管理机构为:
(一)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部、科研处等四家主办单位联合成立“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简称“实施办公室”)。校团委主要负责协调与经费管理工作,教务处和研究生部分别负责各类项目的具体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科研处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工作。
(二)各学院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实施细则及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负责本学院项目的指导工作,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包括人才、技术、法律、资金、设备和实验场地等综合资源支持。
第三条 申报条件为:
(一)项目申报人必须是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项目必须在本省的行政区域内实施。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团队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专业交叉融合。
(二)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期限一般为两年)。项目完成时间必须在项目申报人毕业离校前。
(三)申报项目必须包含实质性的科技成果,或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的创新创业创意。项目无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四)项目负责人同期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数限于一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除项目负责人外前2位)同期参与承担的“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
(五)承担在研项目已达上述限定数的,不得参加新的“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申报,也不得因申报新的项目而退出在研的项目。
第四条 申报对象为: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其团队。旨在培育一批大学生
— 1 — 创新研究成果。
(二)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其团队。旨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申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及其团队。旨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服务、交流平台,为研究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场地环境、创业指导和培训等相关服务,培育和发现优质的科技经济项目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第五条 项目申报与审批程序为:
(一)学生申报,学院初审。每个项目均应有指导老师,团队指导老师由1-3人组成,指导老师须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学院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通过公开答辩等形式对初审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选拔,再向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部分别推荐各类项目。
(三)经教务处和研究生部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项目,由学校科研处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终审。
(四)经公示无异议,或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由校团委报送至“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简称“省实施办公室”)。
第六条 项目立项与管理
(一)省实施办公室将当立项项目下达至学校后,由校团委负责公布。
(二)项目申报人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更换,对研究项目负全责,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的各项任务。
(三)学院应定期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中期或阶段性检查,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不定期向实施办公室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办公室将组织项目专家进行抽查。
第七条 项目结题与验收
(一)项目组在项目结束后,需及时向学校实施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填写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交成果报告、相关技术资料等辅助材料。项目完成时间一般应为结题的4月中旬,未到结题的项目递交进展报告。
(二)根据项目研究期限,校科研处组织评委会,对申请验收的项目参照项目申报书及验收申请报告,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验收。对无正当理由,自
— 2 — 行中断的项目,学校实施办公室将取消该项目计划,追回已拨项目专项经费。对项目管理不力的学院,实施办公室将予以通报并酌情递减下该学院该项目的审批数量。
(三)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部分别撰写项目验收报告提交实施办公室,并由校团委汇总后上报至省实施办公室。
第八条 推广与奖励
(一)学院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在学年评奖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优秀项目经学院认定,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项目结题验收合格的本科生,担任主持人的可记创新学分2分(其他参与成员折半计算学分),也可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代替毕业论文(设计)。
(二)对省内结题验收抽查获得优秀的项目或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奖励的本科生立项项目负责人(限1人),担任主持人的可记创新学分3分(其他参与成员折半计算学分)。
(三)学校鼓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团队的成员报考本校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考虑。
(四)项目成果取得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中研究生参加者可以作为研究生社会实践荣誉称号和社会实践类奖学金评比的重要依据。
(五)优秀的结题项目由校团委优先推荐参加浙江省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
(六)校团委适时组织成果展或成果交流会。
(七)指导学生开展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的教师,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计算教学实绩分,发放奖励津贴。
第九条 项目经费管理
(一)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的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一般为5000元左右。学校给予项目1:1的配套经费支持(包括前期已提供的校级学生科研立项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科研经费。
(二)项目经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省财政厅根据实施办公室资助项目立项情况,将项目预算下达到学校。校团委制作项目研究经费使用卡,经科研处、财务处确认后启用。项目立项后先拨付项目经费的50%,项目合格验收后再拨付项目剩余经费。项目经费由项目团队成员共同使用,经项目经费使用者、项目负责人分别签字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教师审批签字后报销。其中,论文
— 3 — 版面费报销前需到校团委核实刊物级别(参照科研处相关规定执行)。
(三)经费使用范围为:图书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购置800元以上设备,报销时应作为固定资产在学校备案,离校时须将设备退还学校);论文发表版面费(本科生项目论文发表在二级以上刊物全额报销,其他刊物报销50%;研究生项目论文发表在中文非核心期刊的版面费不予报销);调研差旅费;参加学术会议费;打印费;其他与项目研究有关的合理费用。
(四)项目申请人在学院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资金的管理,专款专用,专户核算。实施办公室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一经查实,中止项目资助。取消该团队负责人今后申请本计划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查处。
第十条 本办法由校团委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2008级函授毕业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一、WTO问题研究1.WTO多哈回合谈判的难点及出路 2.WTO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3.WTO与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 4.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5.WTO与贸易保护 6.WTO相关案例研究 7.WTO政策效果研究 8.WTO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9.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二、跨国公司问题研究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趋势探讨 2.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3.跨国公司的东道国战略管理问题 4.5.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6.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成长与重构 7.跨国公司的生产外包战略 8.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
9.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影
响
10.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跨国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三、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1.我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2.浙江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3.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4.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5.流通产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 6.普惠制的利用问题 7.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8.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9.外贸企业管理
10.浙江“三资”企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11.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困
境及对策分析
12.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 13.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四、中国外贸的现实问题研究1.如何应对反补贴 2.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 3.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4.我国的出口退税改革问题
5.我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6.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7.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8.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9.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10.经济特区发展问题研究 11.我国外贸体制改革问题
12.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13.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多元化问题研究 14.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问题研究
15.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16.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7.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五、浙江对外经济与贸易问题研究 1.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2.浙江农产品贸易战略的选择
3.浙江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4.浙江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5.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浙江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浙江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及前景分析 9.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研究 10.浙江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11.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
证研究
六、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2.试析我国引进FDI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3.我国引进FDI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4.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5.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6.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策略分析 7.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8.我国利用外资的效应分析
9.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10.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11.新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 12.我国出口鼓励政策机制探讨
13.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14.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未来取向研究 1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16.新型工业化与中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
1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取向
18.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19.我国服装出口的竞争优势问题研究 20.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对华投资战略分析
21.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22.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23.开放和收入差距的研究
七、贸易政策问题研究1.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2.战略贸易问题研究
3.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4.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效果评析 5.21世纪全球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6.贸易政策的经济效果研究 7.亚洲贸易政策的改革
8.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政策研究
八、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我国建立两岸三地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
2.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互补性分析 3.海峡两岸产业与经贸的比较研究
4.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与模式研究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益协调机制分析
6.“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7.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贸易利益
分析
九、世界经济问题
1.国际储备管理问题研究 2.东亚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3.欧盟的对外贸易问题 4.环保与经济发展
5.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6.世界能源问题研究 7.欧盟农业政策的改革 8.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9.欧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十、国际贸易实务问题研究 1.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防范
2.国际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防范 3.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4.信用证的结算风险及防范 5.我国现行外贸代理制度评析 6.如何看待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
7.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加快发展国际保理的探讨
8.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风险比较 9.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研究
备注:除以上选题外,学生可自选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题目。
浙江工商大学成教学院函授部2009年10月20日
第五篇:党员个人总结 - 浙江工商大学
汤轶丽个人事迹
回顾过去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活动方面我都不断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习方面:在学习方面,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上,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并指出我学习中的缺点,同学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学习上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专业成绩位于班级前茅。取得高级口译证书。在《青年文学家》《人文社科论坛》发表文章,连续两年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
活动方面:在大学期间我获得了浙江省首届口译大赛优胜奖,CCTV希望之星杭州赛区英语比赛三等奖,下沙高教园区第六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英语演讲比赛专业组二等奖浙江工商大学英语演讲竞赛二等奖,浙江工商大学希望杯英语演讲三等奖,view杯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以及英文辩论比赛等等,且被评为国际邮政会议,中国首届轮滑大赛担任语言翻译志愿者,活动后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以及浙江工商大学优秀志愿者。此外我还参与了很多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等。
工作方面:连续三年担任0802班长,英语1001班助,外国语信息员并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信息员。工作能力突出,并多次评为学风积极建设分子。担任英语0802班长(从大一下至今),英语1001班班级助理,外国语学院信息员。帮助辅导管理08一本班级事物,1001班级事务以及学院信息工作及时向学校汇报学院情况。与班级同学一起努力策划团日活动,所在班级获得校优秀团日活动及优秀团支部。该内干部考核均为优秀。被评为校优秀干部。在班长任期中,我积极调动同学学习以及参与活动气氛,通过班级聚会,班刊的制作以及春秋游等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班多次评为优良学风班,且代表学院参加了特优班评选。
社会实践: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工商大学暑期实践先进个人,获得一次优秀论文。2010暑假参加学院校友寻根实践活动,担任嘉兴地区组长,并获得校暑期实践优秀个人。曾组织策划班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手核心”,赴千岛湖,受到当地村民表彰,获得学院暑期优秀实践活动三等奖英语1001班的班主任我也尽心尽力,努力为他们解决问题。
思想方面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关怀下,在党员同志的悉心帮助下,我积极参加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团学会组织的实践活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通过对党章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我也于2009年为大学中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严于律己,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考核中也一直为优秀。我深切地感到了党员只有起好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才能有号召力和战斗力,这样才能带动广大同学一起进步。
此外我在综测中:综合能力排名年级第一,获得一次三好学生 两次优秀干部。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展示完善自己,有付出有收获,也有遗憾和不足,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总结,我一定会表现更好。
英语0802 汤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