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显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显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已三年了,成绩巨大。如何认识鱼和渔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予鱼和予漁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预防对口支援新疆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十分重要。
一、新一轮对口援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和支撑力
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安排援助资金,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成了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切实解决受援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改变当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新疆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是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援疆,重点支持受援地区农牧业产业化以及工业、物流、旅游业、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有力的促进了新疆产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
三是积极推进智力援疆,把干部、人才支持作为重要支撑点。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多种形式支援新疆,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培养。除了党政干部外,专业技术人才涉及医疗、教育、卫生、金融、农业、工业等各方面。同时积极引导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援疆,增强受援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援疆不仅带来了资金、人才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通过三年来新疆与各支援省市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各族人民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
五是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状况大为改观,促使南疆三地州财政收支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告别“缺电时代”、以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为引导的大喀什龙头作用凸显。
二、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各支援省市的建设项目自治区总体规划及发展战略与衔接问题。由于新一轮对口援疆采取结对关系对受援地援助,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上容易出现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化倾向,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统计显示,到2013年,新疆的水泥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钢铁产能达到2400万吨,远远超出新疆的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由于钢材、水泥等项目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援疆项目,由于受区划行政体制和对口关系体制制约,区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内部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相邻区域的重复建设既不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些项目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
限,特别是部分“交钥匙”工程,从规划、施工、竣工等各环节,均以援疆省市为主,所以,大规模项目的建设中,部分援疆资金在无形中流回到援疆省市,留下来的主要是一些基础设施。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构成是新疆大部分县市的首要选择。以天山北坡区域为例,从东到西,几乎所有县市的重点产业都有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电煤化工,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将会不断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重化工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有限,无法有效解决区域内人口就业和人民增收问题。
三是资金、设施配套问题。随着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的大规模推进,与居民点配套的道路、学校、卫生院等项目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配套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援疆建设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各类住房项目,住房项目完成后,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配套,农牧民仍无法入住,这需要国家和自治区尽快解决配套资金,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这方面对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各类住房建设所需资金。
四是机构设臵工作衔接问题。目前受援地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少部分受援地仍未设立专门机构,很难协调解决援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机构级别设臵太低,不仅很难与正厅级的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之间衔接协调,而且不利于与地州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影响到援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干部、人才援疆问题。由于没有一个细致量化的标准,干部援疆政策的效益难以体现。受援地专业人才匮乏,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援地人才严重匮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援疆建设项目需要。另一方面,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劳动力也呈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南疆三地州和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普遍面临“用工难”的困境,同时受援地又存在着就业困难问题。这一矛盾现象出现与劳动力素质密切相关,不利于援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对口援疆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平衡的主要建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口支援,也是一种政府目标、政府行为和市场背景、市场行为大博弈大契合的过程。经过一年的调研规划和两年的实际运作,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提示今后改进加强的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水平,搞好综合平衡;二是需要强化协调服务,拓宽市场参与度;三是需要划分阶段,更有效的科学规划布局:第一阶段(2010-2012年)深入调研,整体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13-2015年)叠加效应凸显,促进发挥新疆优势,积极跟进全国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阶段;第三阶段(2016-2020年)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进入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发
展阶段。
1、自治区建立对口援疆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援疆工作
建立自治区层面的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协调19个省市的援疆工作。加强自治区级的统筹机制,协调各支援方、受援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行业、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新一轮援疆工作,为对口援疆省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要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使用和产业发展、产业布局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各援助省市的实力和受援地的实际需要,从有利于我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和自治区整体发展出发,研究制定援疆的整体开发战略。继续加强民生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解决新疆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加大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2、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设立相关专项资金
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设立相关专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两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达“两居”工程的相关任务指标需要考虑地方实际情况,随着“两居”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和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最初设定的援疆资金以及各援助省市的规划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新疆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新疆应进一步向国家争取资金,同时要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参加新疆建设。
3、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充分发挥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打破对口关系的限制,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疆的重点和优势领域,整合各对口支援省市力量,对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行业予以集中支持,以迅速形成突破,在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尽快形成新疆优势产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相关配套和服务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4、集中合作建设工业园区,提高产业的集聚度 在资源特点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的区域,选择配套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水土资源丰富的地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由多个县市联合共建、共同招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根据各县市在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这样,一方面能够全面提高园区的建设水平,增强园区对有实力企业的吸引能力,增强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了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争水争地现象,减少对新疆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完善职业培训和人才开发政策
加强协调衔接自治区对未就业大学生以及教师等人员培训制定年度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结合大的产
业项目落地,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运用股权激励、财政奖励、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引进全国乃至海外人才,同时采用挂职锻炼、培训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当地人才素质。积极发挥各类志愿者和老专家的作用。
6、进一步优化新疆经济金融环境
一是继续适度下调新疆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给予区别对待,放宽或者取消新疆地区的规模限制,实行相对宽松的信贷调控政策,对存贷比突破限制适当容忍;考虑到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优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信贷需求较多集中在中长期项目贷款上,应适度放宽中长期贷款占比限制。对新疆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能促进就业和民生保障的产业不应“一刀切”,应给予特殊信贷支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将核准权限下放到自治区。对已开工建设但尚未获得国家核准的优势项目,建议自治区政府协助企业争取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核准。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新疆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新疆涉农和小微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
7、形成稳定的人才选派制度。
尽快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派机制,选派人才要制度化。具体规定人才选派的条件、程序、待遇等,以确保对口援疆工
作顺利实施。
8、建立和完善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
在支援项目协议签订后,支援方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资金、物资以及人员等各方面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受援方应当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积极配合项目的落实。一些援建项目建设要开展中期和期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平衡的评价。加强和完善对口援疆工作的评估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查援疆工程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完善对口支援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评估指标体系衡量对口支援工作的绩效。从而保证对口援疆工作有效、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显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显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曹兹纲周立军
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已三年了,成绩巨大。如何认识鱼和渔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予鱼和予漁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预防对口支援新疆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十分重要。
一、新一轮对口援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和支撑力
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安排援助资金,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成了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切实解决受援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改变当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新疆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是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援疆,重点支持受援地区农牧业产业化以及工业、物流、旅游业、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有力的促进了新疆产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
三是积极推进智力援疆,把干部、人才支持作为重要支撑点。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多种形式支援新疆,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培养。除了党政干部外,专业技术人才涉及医疗、教育、卫生、金融、农业、工业等各方面。同时积极引导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援疆,增强受援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援疆不仅带来了资金、人才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通过三年来新疆与各支援省市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各族人民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
五是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状况大为改观,促使南疆三地州财政收支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告别“缺电时代”、以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为引导的大喀什龙头作用凸显。
二、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各支援省市的建设项目自治区总体规划及发展战略与衔接问题。由于新一轮对口援疆采取结对关系对受援地援助,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上容易出现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化倾向,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统计显示,到2013年,新疆的水泥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钢铁产能达到2400万吨,远远超出新疆的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由于钢材、水泥等项目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援疆项目,由于受区划行政体制和对口关系体制制约,区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内部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相邻区域的重复建设既不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些项目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特别是部分“交钥匙”工程,从规划、施工、竣工等各环节,均以援疆省市为主,所以,大规模项目的建设中,部分援疆资金在无形中流回到援疆省市,留下来的主要是一些基础设施。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构成是新疆大部分县市的首要选择。以天山北坡区域为例,从东到西,几乎所有县市的重点产业都有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电煤化工,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将会不断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重化工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有限,无法有效解决区域内人口就业和人民增收问题。
三是资金、设施配套问题。随着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的大规模推进,与居民点配套的道路、学校、卫生院等项目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配套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援疆建设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各类住房项目,住房项目完成后,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配套,农牧民仍无法入住,这需要国家和自治区尽快解决配套资金,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这方面对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各类住房建设所需资金。
四是机构设置工作衔接问题。目前受援地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少部分受援地仍未设立专门机构,很难协调解决援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机构级别设置太低,不仅很难与正厅级的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之间衔接协调,而且不利于与地州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影响到援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干部、人才援疆问题。由于没有一个细致量化的标准,干部援疆政策的效益难以体现。受援地专业人才匮乏,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援地人才严重匮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援疆建设项目需要。另一方面,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劳动力也呈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南疆三地州和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普遍面临“用工难”的困境,同时受援地又存在着就业困难问题。这一矛盾现象出现与劳动力素质密切相关,不利于援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对口援疆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平衡的主要建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口支援,也是一种政府目标、政府行为和市场背景、市场行为大博弈大契合的过程。经过一年的调研规划和两年的实际运作,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提示今后改进加强的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水平,搞好综合平衡;二是需要强化协调服务,拓宽市场参与度;三是需要划分阶段,更有效的科学规划布局:第一阶段(2010-2012年)深入调研,整体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13-2015年)叠加效应凸显,促进发挥新疆优势,积极跟进全国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阶段;第三阶段(2016-2020年)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进入与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发展阶段。
1、自治区建立对口援疆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援疆工作建立自治区层面的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协调19个省市的援疆工作。加强自治区级的统筹机制,协调各支援方、受援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行业、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新一轮援疆工作,为对口援疆省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要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使用和产业发展、产业布局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各援助省市的实力和受援地的实际需要,从有利于我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和自治区整体发展出发,研究制定援疆的整体开发战略。继续加强民生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解决新疆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加大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2、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设立相关专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两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达“两居”工程的相关任务指标需要考虑地方实际情况,随着“两居”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和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最初设定的援疆资金以及各援助省市的规划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新疆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新疆应进一步向国家争取资金,同时要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参加新疆建设。
3、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充分发挥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打破对口关系的限制,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疆的重点和优势领域,整合各对口支援省市力量,对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行业予以集中支持,以迅速形成突破,在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尽快形成新疆优势产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相关配套和服务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4、集中合作建设工业园区,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在资源特点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的区域,选择配套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水土资源丰富的地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由多个县市联合共建、共同招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根据各县市在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这样,一方面能够全面提高园区的建设水平,增强园区对有实力企业的吸引能力,增强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了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争水争地现象,减少对新疆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完善职业培训和人才开发政策加强协调衔接自治区对未就业大学生以及教师等人员培训制定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结合大的产业项目落地,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运用股权激励、财政奖励、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引进全国乃至海外人才,同时采用挂职锻炼、培训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当地人才素质。积极发挥各类志愿者和老专家的作用。
6、进一步优化新疆经济金融环境 一是继续适度下调新疆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给予区别对待,放宽或者取消新疆地区的规模限制,实行相对宽松的信贷调控政策,对存贷比突破限制适当容忍;考虑到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优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信贷需求较多集中在中长期项目贷款上,应适度放宽中长期贷款占比限制。对新疆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能促进就业和民生保障的产业不应“一刀切”,应给予特殊信贷支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将核准权限下放到自治区。对已开工建设但尚未获得国家核准的优势项目,建议自治区政府协助企业争取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核准。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新疆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新疆涉农和小微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
7、形成稳定的人才选派制度。尽快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派机制,选派人才要制度化。具体规定人才选派的条件、程序、待遇等,以确保对口援疆工作顺利实施。
8、建立和完善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 在支援项目协议签订后,支援方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资金、物资以及人员等各方面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受援方应当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积极配合项目的落实。一些援建项目建设要开展中期和期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平衡的评价。加强和完善对口援疆工作的评估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查援疆工程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完善对口支援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评估指标体系衡量对口支援工作的绩效。从而保证对口援疆工作有效、健康的发展。
(社科院副研究员曹兹纲 新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立军)
第三篇:新一轮对口援疆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新一轮对口援疆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2012-05-11 14:23:13 来源:学习时报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作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的战略部署,开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中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补短与跨越、阶段性任务与长远目标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为此,笔者认为当前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八个关系。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是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基础和条件。对口援疆,首先要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等“硬件”工程,让新疆各族群众真实感受到援疆所带来的实惠。但“硬件”建设是为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改善和精神境界提高这个“软件”服务的,“硬件”是表面的东西,而“软件”则是深层次的东西,“硬件”建设容易做成,而“软件”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援疆工作当中,既注重抓工程上项目,也要注重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硬件建设与软件服务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与精神培育结合起来,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的新疆。
“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关系。如果把对口援疆工作比作一个人的肌体,通过援助方直接给钱给物,是一个“输血”过程,而通过援助方物质与精神、资金与项目、人才与技术全方位援助,着力培育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则是一个“造血”过程。“输血”是对口援助所必经的阶段,想要把发展做大做强做久,终究需要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的统一,就会使援受双方眼界更加开阔,避免短期行为,自觉把有限的支援资
金用的更合理,重点投入民生服务、基础建设、智力支持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就可以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练内功增添自我发展后劲;就可以将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统一。
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速度和质量,是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对关系。处理好援疆工作中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给予新疆的优惠政策,抓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各族干部群众尽快感受到援疆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发展速度必须服从于发展质量,必须做到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有机统一。没有一定的速度体现不出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但不顾客观因素一味强调“新疆速度”也不可取。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切实把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同夯实经济长远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意义、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统一规划与“点对点”对接的关系。科学规划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援疆项目要强调规划的整体性,树立“一盘棋”和“整体战”思想,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综合中央和地方“点对点”援建计划,统筹作出自治区受援十年建设整体规划方案,明确区域发展目标,合理分布援建项目,整合各类援建资源,分步有序组织实施,防止资源浪费,要强调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确保规划得到贯彻实施。
依靠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实现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新疆需要得到中央支持和兄弟省市支援,依靠全国之力。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终究要靠新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新疆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
优势,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新疆观念”,锤炼“新疆精神”,发扬“老边疆”、“老屯垦”传统,提升“新疆效率”,打造“新疆品牌”,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展示新疆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口支援与互利互惠的关系。各省市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把对口援疆当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服务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锻炼干部人才成长等重要责任,双方要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才能使对口援疆工作永葆活力。一方面,援助方舍得拿出人财物,加大民生服务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另一方,受援地要积极为支援方来疆投资援建、创业置产、干部人才成长锻炼等创造条件,特别是发挥好新疆资源优势,为内地来疆开发创造条件。
发挥援疆干部作用与调动当地干部积极性的关系。援疆干部来自中央大机关和东部发达地区,具有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和所派出单位支持的优势,他们珍惜机会,工作积极性很高,作用发挥很好。但援疆干部不管从数量还是实际作用上看,与新疆干部比还是非常有限的。新疆干部长期在新疆工作,更了解和热爱新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以新疆的广大干部群众为根本依靠。因此,新疆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处理好“主”“客”关系。援疆干部也要摆正角色定位,既要大胆创新奉献,更要谦虚谨慎,自觉树立援疆干部良好形象。
推动新疆后发赶超与确保廉洁援疆的关系。目前,新疆区包括援疆反腐倡廉建设,既存在“三个并存、两个依然”、“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一些共性情况,同时,还存在与兄弟省市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必须充分认清反
腐倡廉建设对于确保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的重要意义。在实施对口援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预防为主,经常教育,及时提醒,防微杜渐,确保项目、资金和干部安全,谱写援助新疆和廉洁援疆两篇壮美篇章。
(姚雪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七批援疆干部、新疆区纪委执法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冰雅]
第四篇:对口援疆
对口援疆:扩容就业“蓄水池”
“免费吃住,每月纯挣3000多元,这工作好着呢,我们都十分珍惜。”帕提古丽•吐尔逊是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成立时进厂的老员工,现在已成长为生产骨干,先后介绍了50多名老乡加入工厂。她对记者说,企业的工作环境、后勤保障和薪水都令人满意。
与帕提古丽•吐尔逊一样,近1500名维吾尔族群众在这家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绝大部分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的乡村。据介绍,华孚色纺所在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由浙江省援建,目前吸纳了百余家企业,已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侯立贤介绍,按照新疆最新出台规定,今后,包括央企在内的所有驻疆企业、政府投资以及各类援疆项目,70%以上的新增用工指标需用于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19个援疆省市都十分注重产业援疆吸纳劳动力的作用,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职业培训等方式,扩容就业“蓄水池”,帮助新疆各族群众实现就业梦。
浙江省在援疆工作中,坚持引进一家企业、促进一批就业,努力构建就业、产业和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产业援疆格局。北京市在对口支援和田地区过程中,产业援疆和招商引资项目吸纳近万人就业。喀什地区从今年起,每年从援疆资金中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劳泓表示,只有产业还不能实现充分就业,还要推进劳动力就业培训。
阿克苏地区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实训大楼是浙江省援疆“交钥匙”工程,投资逾2000万元。“目前在校生近1400人,如果没有援疆项目,学校最多招收800名学生。”副校长李喜民告诉记者,今年浙江省又支援建设了后勤综合楼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让我们吃住都不用出校园,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青年教师迪里拜尔•胡达拜地说。
河南省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建设了哈密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三煤”人才培养基地、兵团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受援地急需的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同时,促成河南4所院校与哈密地区的3所学校结对,组织1300名技能人才赴河南培训,努力为受援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援疆省市还以援建劳动力市场为抓手,搭建中介平台,促进就业。浙江嘉兴市对口支援沙雅县,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王碎社告诉记者,今年将重点援建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6月中旬开工,10月底就能建成。“沙雅是棉花生产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但往往用工方与求职方不能有效对接。”王碎社说,“这个项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需求,针对性很强,以后老乡们会更容易找到工作。”
第五篇:对口援疆汇报材料
今天,我怀着感恩之心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感激、充满希望,也充满了责任,首先向我们的党和祖国,向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向各援疆省市表达最真挚、最热切的感谢!
参加第二批未就业大学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学习培养,我深刻认识到这学习机会难得,也深刻体会到各级党委组织实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的良苦用心。组织实施培养计划不是简单地解决就业问题,也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利用对口援疆渠道,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送出去进行为培养锻炼,让我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切实为新疆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培养一批能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5月28日,我带着父老乡亲的厚望和家人的期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福建的列车,经过三天的颠簸到达了闽江学院。在闽江学院全体师生的欢迎下,我们45位培训学员正式成为闽江学院的一份子。这里有太多的“感动”让我无法忘怀:专门的清真食堂、整洁的公寓、已经准备好的被子,床单等生活用品,独立的教室等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感动。闽江学院领导们考虑的太周到了,对我们都非常的热情,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般呵护这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当中。
到福建学习培养了一个月的时间,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可谓煞费苦心,根据我们的岗位实际,确定了以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学院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开设了社会保障学、保险学,书法,礼仪,实用汉语等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课题相穿插的授课方式,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和反复思考,我发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防止所学知识的片面性,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闽江学院期间带队老师非常的关心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还是思想上时时问寒问暖,不停的进行安排,根据我们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有生病的学生及时带去医院检查还去慰问等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我们。
在学习培训中,我们还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安排我们参观了福建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在每一层概述船政各方面内容。从一到五层依次为我们展示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要、发展,船政科教发展历程,船政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马尾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有爱国自强、改革创新、科教人本和海权意识几方面,但其核心是强烈的爱国自强精神和强烈的海权意识。这种精神是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近代的升华。同时我们还参观了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这儿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
通过这些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培训学习,我的知识水平有了增长,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民族团结意识有了提高,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学习、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将感恩之心化为不懈努力的动力,我相信只有一心学习,夯实基础、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发展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新一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全能型人才,为** 经济社会新跨越、奇台新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