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民风 “诚、孝、俭、勤、和”我们应该怎么做?
新民风 “诚、孝、俭、勤、和”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从市委1号文件要求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新民风建设六大活动”,提出“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以来,我社区出台配套计划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诚”倡导的是厚道实在、诚实守信,就是要把以诚做人、坦诚待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准则,心怀善良、光明磊落、信义立身,重实诚、讲实在、守诚信,一诺千金、言而有信。旗帜鲜明反对耍弄小聪明、贪图小便宜,口是心非、投机取巧,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当“老赖”等不厚道、不诚信现象。
“孝”倡导的是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就是要把奉先思孝、善待家人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尊师重道、敬老助老,关爱子女、严格教育、淳正家风,家庭和睦、患难与共、传承美德。旗帜鲜明反对忤逆不孝、虐待老人,重养轻教、溺爱子女,亲情淡漠、家庭暴力等不孝老、不爱亲现象。
“俭”倡导的是节俭简朴、量入为出,就是要把节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时尚,让人情往来返璞归真,节俭办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性消费、注重积蓄、殷实家庭。旗帜鲜明反对人情风盛、大操大办得好处,恶俗陋习、奢侈浪费、摆阔气好面子等不节省、不俭朴现象。
“勤”倡导的是勤奋劳作、踏实苦干,就是要把勤恳工作、拼搏奋进作为生存之基和创业精神,传承发扬勤劳实干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诚实劳动,认真干事、不等不靠,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爱护环境、清洁家园。旗帜鲜明反对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重说轻干、小富即安,等靠要闹、玩风盛行好享受等不勤奋、不上进现象。
“和”倡导的是以和为贵、宽容礼让,就是要把和衷共济、崇尚和合作为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处事包容大度、有理让三分,邻里融洽、守望相助、礼善待人,有公心、讲大局、识大体,尊崇法治、团结和谐。旗帜鲜明反对损人利己、缠闹扯皮,蛮横霸道、撒泼耍赖,寻衅滋事、逞强斗狠、行事偏激等不和气、不宽让现象。
**社区是**镇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十分艰巨,要把助力脱贫攻坚改造不良习俗作为重点。
一要倡导“俭”,刹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我们要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聚焦重点、强化引导,以刹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作为淳化民风的切口,真正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二要倡导“勤”,树立贫困户是脱贫攻坚“主人翁”的思想。我们要以“勤”扶志,改变少数人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的习惯,让贫困户心存感激、向善好勤,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自强自立主体意识,把摆脱贫困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三要倡导“孝”,务必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我们要通过道德引导和法治规范双轮驱动,重振社会秩序,弘扬时代文明新风,让脱贫攻坚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让我们摒弃旧陋习,树立新民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镇**社区追赶超越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力量。
第二篇:五字“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核心内涵
“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核心内涵:
尚诚:厚道实在、诚实守信。就是要把以诚做人、坦诚待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准则,心怀善良、光明磊落、信义立身,重实诚、讲实在、守诚信,一诺千金、言而有信。旗帜鲜明反对耍弄小聪明、贪图小便宜,口是心非、投机取巧,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当“老赖”等不厚道、不诚信现象。
重孝: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就是要把奉先思孝、善待家人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尊师重道、敬老助老,关爱子女、严格教育、淳正家风,家庭和睦、患难与共、传承美德。旗帜鲜明反对忤逆不孝、虐待老人,重养轻教、溺爱子女,亲情淡漠、家庭暴力等不孝老、不爱亲现象。
倡俭:节俭简朴、量入为出。就是要把节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时尚,让人情往来返璞归真,节俭办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性消费、注重积蓄、殷实家庭。旗帜鲜明反对人情风盛、大操大办得好处,恶俗陋习、奢侈浪费、摆阔气好面子等不节省、不俭朴现象。
践勤:勤奋劳作、踏实苦干。就是要把勤恳工作、拼搏奋进作为生存之基和创业精神,传承发扬勤劳实干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诚实劳动,认真干事、不等不靠,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爱护环境、清洁家园。旗帜鲜明反对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重说轻干、小富即安,等靠要闹、玩风盛行好享受等不勤奋、不上进现象。
崇和:以和为贵、宽容礼让。就是要把和衷共济、崇尚和合作为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处事包容大度、有理让三分,邻里融洽、守望相助、礼善待人,有公心、讲大局、识大体,尊崇法治、团结和谐。旗帜鲜明反对损人利己、缠闹扯皮,蛮横霸道、撒泼耍赖,寻衅滋事、逞强斗狠、行事偏激等不和气、不宽让现象。
第三篇:我家的家风家训——孝、俭、勤
我家的家风家训——孝、俭、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很孝顺,父母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父母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有儿子的时候我也在教育、影响着儿子,逢时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长辈们还没到齐,儿子就开始动筷子先吃了,我看到后马上教育儿子,“以后吃饭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要等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能一起吃饭”。还有就是教育儿子要主动给长辈盛饭,通过我的教育,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些习惯,从小时候起儿子就帮我照顾患病的妻子,为缓解妻子精神压力,儿子周末放假时候经常带妻子出去走走使她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发病几率,大家经常看到儿子与妻子手拉手在公园散步,亲戚、邻居看到后都夸我儿子的都会夸他孝顺。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父母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抓不住为止;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过年的压岁钱我从不乱花。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我也以此来教育儿子,让他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儿子小时候很挑食,不是挑菜就是挑肉、而且还常常剩饭,吃不完就倒掉,每次洗手洗脸的时候都要用大半盆水,我发现了他这两个不好的习惯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还给他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吃的都是用玉米珍做的饭,做的馍馍都是用大米磨完的米麸子做的,黑黑的。可要吃肉还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每人才能吃上一点。而水就更珍贵了,我们都是很珍惜的用水,不浪费一点一滴。每天回家还要帮父母们做农活,晚上还要学习。儿子回想他现在几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而水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将水龙头一开就可以用水了,也不用帮爸爸妈妈做农活,回家吃过饭就可以写作业了。此后,儿子真的做什么事都不在浪费了,一块橡皮用了还剩一点他也要将它用完。这便是我的另一条家规“勤俭节约”。
“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父母和我那个年代由于家庭等原因没有机会好好念书,我经常教育儿子要勤奋,要努力,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在每个阶段,都要做不同方式的督促、交流、沟通,当他遇到困难时,帮他分析困难,引导他自己解决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从小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和勤奋学习的能力。在不同场所,不同时间遇到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小就让他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我专门订阅《家庭与教育》,学习杂志中专家的指导,来对孩子进行引导、督促。由于他英语是短板,从小就重视孩子在英语上下功夫。每到周六和周日,他总是陪孩子上奥数课、英语课,在我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身体素质锻炼的也比较好,学习任务繁重时,也没有特别疲劳。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他的英语也赶上来了,中考考了140分,高考英语成绩121分。他的数学天赋突出,我就培养孩子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方面的知识,在我的指导、引导下,在小学、初中阶段,每一年都在数学奥赛中获奖,奥赛不仅是一个荣誉,同时让他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正是奥赛获奖,凭这个优势,在09年被鞍山新元实验特招录取。初中毕业后考进了鞍钢高中,孩子在鞍钢高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儿子马德浩今年二十二岁了,现在东北财经统计学院就读。现他正处于大学三年的最后一学期,我一直鼓励孩子考取研究生,孩子也充满自信,向美好的未来冲刺。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设备检修作业区 马启博
第四篇:“孝、诚、俭”——我家的好家规好家训
“孝·诚·俭”
——我家的好家规好家训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东部 四(3)班 徐逸炀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说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家庭有家庭的规矩。说起国法,大家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提到家规,估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了。可是仔细一想,生活中,父母亲人教育我的许多话中不就有好家规好家训的身影吗?
首一条,“孝”。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孝”在甲骨文里的写法,上为老,下为子,是一个少年人牵着老人的手慢慢地走,从字形上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孝”字的含义,就是:善待父母、长辈。
而这个“善待”,不在大节,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的小节上:早上6点20分,闹钟响了,我赶紧关闭闹铃,生怕把隔壁的爸爸妈妈吵醒。穿衣叠被后,我悄悄地走进卫生间洗漱,并为妈妈挤好牙膏,倒好热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才去妈妈房间把她叫醒;放学回家,看到奶奶正蹲在井边洗菜,我赶紧搬把小凳子给她:“奶奶,您坐!”又想:“这么冷的天,奶奶的手一定很冷吧?”就跑进厨房,拎来了一瓶热水,冲一些到冷水里;奶奶洗完了,我又抢着帮她端盆子,拿篮子,奶奶舒心地笑了,说:“真乖!”爸爸出差去了,我打电话提醒他开车注意安全„„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体贴的举动,更能温暖人心。
再一条,“诚”。
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字旁,告诉我们,诚的第一要义是说话做事要真实讲信用,不弄虚作假。然而,前几天我就犯了这个字规。
自从我一年级开始学习写书法,每逢周末假日,妈妈规定我每天都要写两张大字。可是那天,写完一张后我实在不想再继续写了,就心虚地对妈妈笑笑,说:“妈妈你上楼去休息会儿吧!”等妈妈上楼,就慌里慌张地从以前写好的纸张里抽了一张,故作镇定地在书桌前坐下,捱了一会儿,觉得差不多了,忐忑不安跑到楼上对妈妈说:“妈妈,我写好了!”
结果可想而知,妈妈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把戏,她只对我了一句话:“添添,诚实做人!”我一下子就脸红了,惭愧地低下头,默默回到书桌前,老老实实地拿起了笔从新开始写。末一条,“俭”。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了教导他的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写过一篇《训俭示康》,文中提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是流传千古的真知灼见。可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对身边物品不珍惜的坏习惯:新买的本子还没写过就拿来撕下折纸飞机;看到有兴趣的玩具无论什么价格就一定要买下来,没几天玩厌了就丢一边;铅笔橡皮丢了就丢了,都懒得去找„„想想真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啊!
好在,我家的“孝、诚、俭”这几条家规家训一直约束着我,指引着我,让我慢慢改掉身上的坏习惯。
让我把“孝、诚、俭”牢记在心,不断努力,发扬光大!
第五篇: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虎妈和狼爸教育方式有感
说到爱孩子,似乎没有比中国父母更“爱”孩子了,为了孩子,父母代办一切生活琐事,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决策他们人生的重大事项,升学就业成家等等;父母提防他们人生中所有可能的错误,以使他们顺利成长。父母排除一切干扰,督促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此以严格苛刻,甚至棍棒训斥等极端的教育方式,但是这样就是爱孩子吗?
2011年,两起典型的教育案例“虎妈”和“狼爸”在网络引发了一场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华裔美籍的“虎妈”坚持严格教育,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名校和卡内基音乐大厅。香港籍商人“狼爸”用“棍棒”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与之相反的案例是另外一位著名的“猫爸”,他采取宽松的的个性化教育,将女儿也培养进了哈佛大学。这些 “成功教育”案例引发了中国家长及教育专业人士的热议,一些父母们聚焦于“哈佛、北大”等字眼,恨不得一棒子也把孩子打进这些高等学府,也有一些专家和家长在反思这种进入名校是否就是教育的成功,以及父母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在国内某著名网站上有一个 “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是一个拥有近3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这些 80后子女用如此惊悚名字形容50后父母,认为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过度束缚和控制,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焦虑以及紧张的家庭关系,因而认为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祸害”!
当然不能说虎妈和狼爸就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走进了心仪的高等学府,享受到了付出的回报,体验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历程。虎妈的大女儿曾在以公开信的方式为母亲辩护:“我承认我有一位不可违抗的母亲,但现在18岁了,即将离开老虎笼上大学,我很高兴你和父亲如此教养我们。许多人指控你只会培养不会自我思考的机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你的严格作风让我们更独立;每个人似乎认为艺术属于天分,但你却教育我们,即使是创意亦需努力;另一个我经常听到的批评,是指你造成子女视野狭隘,但事实上,你和父亲却教导我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他条件或目的。”但在一个针对虎妈
和狼爸教育方式的讨论会上,有一位女儿抱怨她的母亲没有像虎妈和狼爸那样用强制的手段督促她学习钢琴,或许她日后也会有一番成绩。她的母亲回答,是有父母这样做,可是孩子离家出走了,而你说你要跳楼。是的,在孩子的快乐和生命面前,学钢琴成大家,读名校得高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因此,狼爸和虎妈的做法是否可取?是让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一帆风顺的去成长还是让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自主去抉择人生道路?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快乐的人生重要还是成功的人生重要?是否培养成功的孩子才是对他们的爱,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中西方主流教育观念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中国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获得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名望,比如体面工作、高薪收入。西方认为要培养孩子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人。中国父母推崇学历教育,希望“授业”和“传术”,强调学会、学到、学以致用,结果导向。比如,在幼儿时期学习数数和加减法。通过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训导式学习,避免错误和争论,千万不要行差踏错,悔悟终身。西方父母希望“传道”和“解惑”,强调理解、和体验,过程导向,比如,让孩子体验多与少,长与短。而西方的父母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理念,提倡尝试,宽容错误,在课堂、家庭和社会,在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互动,甚至争执和冲突中学习,犯错才能让孩子成长。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汇和融合,教育观念在不断的碰撞和发展,但上述迥然相异的教育观念在中西方得到普遍认可,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首先,从一个社会整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首要是让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被社会需要和得到尊重,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得父母要按照社会实际来培养孩子。比如,在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重仕农轻工商,因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革期间打倒臭老九,手艺人吃香,“有艺在手,生活不愁”,所以辍学当学徒工比比皆是;现在科技兴国,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反其道而去培养孩子,父母觉得那真是在害孩子。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中,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成年后,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权限是非常有限的,标准答案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已定好的,不容许太多的质疑和异议的,特立独行
是高风险的个体行为,所谓枪打出头鸟。宽松和包容的家庭教育氛围可能培养出老师眼里不听话的学生、上司眼里不懂事的下属,反而影响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造成孩子与他人的冲突,社会认同感差。而聪明、勤勉、谦恭的品行是能得到赞扬的,成绩好的孩子会受到追捧,也促进了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积极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固然过于残忍,但不论是否闯过这桥,何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最佳体验呢?而在西方,西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给了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自主选择,家庭教育中的宽松和包容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面对学业和工作的自由选择,包括升学、就业、交友、成家等这样重大的人生路口,孩子们也能独立作出决择。但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宽松包容的成长氛围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渗透,也导致西方教育的“反智主义”在中小学比较盛行,成人文化中的毒品和性对于教育也是很大的干扰。
其次,从孩子的个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感受到爱、关怀和尊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未来幸福而不仅仅是成功的人生。父母应该按照契合孩子个性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比如,对于服从型性格的孩子,应以主导式为主,如果采取放任的方式,孩子反而无从选择,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而对于叛逆型性格的孩子,则应该以宽松的方式,协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施以威权,有可能在表面上压服了孩子,一旦孩子可以独立自主时,他们就会做逆反的事情。再如,对于一些资质平常的孩子,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水准,让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切实的进步,获得自信。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则尤为重要,约束和管制会使得他们的才能被抑制甚至扼杀。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爱”的教育方式也得因时而异,比如在婴幼儿期期,自由宽松的方式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在少年期,适度的民主和约束有助于培养自信和自律,而在青春期,则科学引导和平等对话才能彼此尊重减少亲子冲突。父母还要意识到避免不恰当的抚育方式对孩子未来造成的影响。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成人的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可以从幼年经历上找到根源,比如成年人焦虑和自卑可能源自于幼年时期严格管控和过度批评等,责任感缺失可能源自于父母疏于照顾和自由放任等。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育责任被沉甸甸的压在父母的肩上。在今天这个社会,如何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个很让父母头疼和困扰的问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西方式民主还是中国式专制?导师式指导还是朋友式引导?作为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才不是害孩子?这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虎妈和狼爸的方式也不具备普遍意义,即便是“虎妈”,在对她两个孩子的教育选择上,也并没有把对第一个女儿的教育方式全部复制到第二个女儿身上,大女儿比较乖巧,二女儿比较叛逆,所以她对大女儿相对专制,对二女儿相对民主。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要了解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去引导孩子学会必备的生存技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得到社会需要,体现社会价值,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另一方面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同成长时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施以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行和精神面貌,实现个人的价值,培养幸福感强的孩子,而不仅限物质生活的成功。这才是最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