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工作室如何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名师工作室如何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成立名师工作室是当前推动优秀教师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归家疃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之一,我已经主持自己工作室工作一年多的时间了。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我感觉要想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领优秀教师的快速发展,应特别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合理选择培养对象 这里所说的“合理选择”主要有五点:一是要选择那些发展欲望强、主动性高,有坚定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这既是对大量优秀教师成长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是工作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发展的一个新生资源,他不可能面向更多的教师,必须选择那些有内在动力的人选。二是选择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诸方面要有一定的积累。这里指的积累既包括表彰、荣誉、教研成果、公开课优质课等硬件的积累,更包括业务能力、业务水平的内功积累,以及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三是选择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个性方面应与导师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对象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四是导师和培养对象之间应互相认同、互相信任,建立良好发展心理基础。五是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的确定,要避免单纯的组织行政部门给配对的做法。应以教师个人申报(体现自主发展的要求及对导师的认可),业务主管部门的初步审查,导师通过听课、座谈等调研方式后拿出的初步意见和理由,最后由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要有科学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 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名师工作室,选择的培养对象都应该是系统中的佼佼者。对于他们的发展,应该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思想与观念、教学的风格与特色、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以及教研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总体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导师还应该结合不同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对他们提出具体的个性发展方向和要求。比如有的发展重点定位在课堂教学,有的定位在课题研究,有的定位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等,而且在每一个大的方向之下还可以追求更加具体的特色。总之,名师工作室的培养对象应该是追求成为全面优秀而又有个性的教师。每位培养对象应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定出自己在培养周期内的发展规划,设计自己成长的蓝图。
建立完备的活动制度和活动要求 无论是导师还是培养对象,他们在自己所在学校都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应在协调各方面工作状况和特点的前提下,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要求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活动形式上既要有导师自上而下的对培养对象的指导方式,更要有培养对象经常性的、带着问题寻求导师自下而上的交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还要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打破时空界限进行交流与研讨。在建立制度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名师工作室工作还要追求灵活与自由,因为导
师和培养对象的很多工作不是在八小时以内能够完成的,更多的是在业余时间,在双休日,名师工作室工作应寻求自由与纪律的结合。
注意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阶段性特点 前面谈到工作室工作的总体任务目标的确定,在工作展开时,还要注意阶段任务的不同。在工作室成立的初期,应以对培养对象的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任务为主。比如要了解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点等等。第二个阶段应着眼于培养对象的全面提高,这是完成培养任务和培养规划的一个主要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追求培养对象的个性发展阶段,应使培养对象在某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和进步。第四个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系统地对工作室工作、对培养对象的发展进行疏理提炼,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突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导师和培养对象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轨迹,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和活动内容,导师和培养对象的典型教育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将对区域内的教师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要求工作室的工作要能面向学科教师开放活动内容,扩大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名师工作室也应该安排一定数量面向区域内教师的指导性工作,担负起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强对名师工作室工作的管理与评价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和培养对象的专业自觉。为保证工作室工作的开展,相应的主管部门要抓好对其的管理与评价。一方面抓好导师对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调控,建立阶段总结汇报制度。
名师工作室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有很多问题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我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逐步完善名师工作室的机制与模式,名师工作室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优秀教师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室”引领教师成长
“班主任工作室”引领教师成长
“这就是我眼中的张老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位让人敬畏的严师,一位呕心沥血的母亲。纵有千言万语都无法说尽我们对您的感激。最后请允许我代表12电气自动化和13机械试验班全体同学对老师说:“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希望您保重身体,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如果人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因为,那里有一位不一般的老师:张赛芬老师。”
这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12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黄正雄在张赛芬班主任工作报告会上题为《老师,你不一般》的演讲。张赛芬出生于1969年1月。身为中共党员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的她长期担任职校男生班的班主任工作,于1997年从定海岑港中学调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任97级船电班班主任,后又分别担任06船舶修造(2)班、08船舶修造(3)班、10船机安全班、12电气自动化、13机械试验班等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有好几年同时带两个男生班级。张赛芬所带班级因班风正、学风好、考证率高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每届都有部分学生考入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张赛芬老师先后获得“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一、二、三届优秀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黄正雄的演讲像一面镜子,通过张赛芬老师的形象折射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秉持“箭头型”班主任队伍建设理念,以张赛芬老师和她的工作室(班主任班)为引领,以班主任的“分阶段培训”和班主任工作教学研究为双翼,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智慧型班主任队伍。
突出引领,成立工作室
班主任是团结班集体的黏合剂,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指路明灯,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桥梁,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计划的排头兵。正因为班主任工作如此重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就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带动班主任快速成长。
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由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名班主任张赛芬组织成立,聘请舟山二中张永田老师、南海高中才立侠老师、舟山市技工学校朱春丽老师担任研究员,招收舟山建筑学校傅舟颖老师、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黄莹老师、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郭怡老师、舟山市技工学校夏波老师、舟山市技工学校秦凌鹰老师、金鹰技校侯燕波老师等为学员。
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班级主题活动为抓手、以激发工作室成员的自身潜力为目的、以集聚和传递工作室成员的群体智慧为宗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和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使学员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班级管理的能手、教育科研的先锋,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岗前岗后,分阶段培训
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后,对学校中青年班主任开展分阶段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一是开展岗前适应性培训。对于初次上岗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室组织他们参与“班主任读书节”活动,让读书成为班主任的一种生活常态。读书节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通过工作室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读后感,增强班主任素质。阅览范围囊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等学习杂志。
此外,班主任工作室还开展班主任结对帮带活动,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领新班主任深入教室、学生寝室,现场观摩,逐项讲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确保班主任培训落到实处。新班主任还要试水班会课,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让班主任在具体环境中感受工作的方法,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工作室还组织新班主任现场聆听校内优秀教师讲课,让新班主任记录讲课的亮点和技巧。
二是开展专业成长培训。班主任工作两到三年后,工作室定期举行班主任专业成长培训,通过每个月召开主题沙龙、案例分析会、主题班会研讨或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形式,确保班主任业务能力与时俱进。
每期主题沙龙通过设置不同的主题展开交流,对班主任的各项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培训,让班主任的各项能力变得更扎实,例如“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如何协调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等。
工作室规定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完成一定量的案例撰写工作,记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收获的感悟,通过案例分析会集思广益,探寻解决办法。
召开班会是班主任每周例行的工作,工作室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研讨,确保班会开得生动、活泼、有意义。
通过定期组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落实形成班主任定期考核,将班主任工作能力当做技能来培养。大赛分为班主任理论考察、情景分析和主题班会设计等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研究,引进来走出去
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搭建起学校班主任队伍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邀请其他学校的名师来学校讲座,又竭尽所能回馈社会,让更多的班主任和学生共享育人成果。
工作室邀请其他学校的名师来校讲座,吸取他人学生管理的宝贵经验;引进班主任教育书籍,如《班主任兵法》《优秀班主任60个管理创意》《班主任专业成长》《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魅力班会课》等;通过互联网搜集全国名师育人文章,在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网站进行分享,以更高效的途径助力班主任能力提升。
工作室还组织班主任送教下乡,去周边教学力量薄弱的农村民工子弟学校,无私传授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当地教师上课,还亲自示范讲课。为了进一步提高舟山民工子弟学校班主任工作水平,积极推广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力度,张赛芬还赴舟山教育学院,为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和市直属共8所学校(幼儿园)的215名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作班主任经验交流。张赛芬结合自己24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列举了一个个亲身经历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包括不少民工子弟学校毕业的“问题生”转变为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张赛芬还与定海明珠学校青年教师王丽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
受嵊泗县教育局之邀,班主任工作室挂牌名师张赛芬专程赴嵊泗为全县教育系统600多名教师奉上精神大餐――《走进心灵,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张赛芬老师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艺术两个方面着力,给班主任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为加强教学研究,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优秀班主任报告会以及班主任培训,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充实自己,启发他人。
张赛芬工作室成员还赴舟山市田家炳中学开展访学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经验交流、现场互动研讨、主题班会点评等活动,积累班主任工作经验。
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还与高亚莲班主任工作室连线,交流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操作实务。两工作室成员就班主任业务技能、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主任工作机制等进行了交流,并实地参观了张赛芬老师所带班级的7间寝室和2个教室,细到牙膏牙刷的朝向、进教室手机上交编号袋、课间离开教室椅子的摆放都进行了交流。
一路走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以张赛芬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培养出越来越多“张赛芬”式的班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名师工作室成长心得
名师工作室成长心得
会泽县东风小学
张正秋
时光荏苒,三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我有幸加入郭晓琼名师工作室已经有三年了。回顾在工作室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三年来我收获了很多,丰富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一、与名师对话,洗涤我的心灵。
郭老师亲切、可人,走进她,如沐春风,在娓娓道来中,关于数学教学的真知灼见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每每让让我豁然开朗。犹记得郭老师课堂上灵动智慧的教学策略,亲切民主的师生交流;犹记得郭老师谆谆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做一个敬业的老师,做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
虽然名师工作室是以学科名义建立的,然而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专业知识,更从名师身上看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在学科上、做人做事方面,郭老师从来不和我说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引导我,让我逐渐明晰了要成为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各种涵养。她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指导我,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为人师者要有大爱,为人师者要志存高远,为人师者要从心做起”的道理。
在跟随郭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我时时感受到郭老师对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同时,以她高尚、优雅的人格洗涤我们的心灵。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每每聆听到郭老师关于学科教学、关于做人做事各方面让人茅塞顿开、高屋建瓴的点睛之语,内心常常涌起相见恨晚的惆怅,终于有缘相识了,我要用心品读、潜心学习郭老师勤业、敬业的精神和精深的专业造诣。
二、与学员对话,碰撞我的智慧。
我们的工作室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学习的团队。学员们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我们喜欢来工作室,这里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在这样一个团队中能时时感受到热切的学习氛围、学习思辩的快乐,因为值得学习的对象就在身边。工作室学员各有特色,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探讨,总能感受到伙伴们闪耀智慧的思维火花,分享学习成果让我视野开阔,思想升华。
每一次的聚会,都是我们互相问候、交流谈心、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不避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为同伴们一起讨论一起帮助,可以消除困惑,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交流感想,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经常争论,各抒己见,却又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博采众长。
三、与“书本和网络”对话,沉淀我的思想。
郭老师经常提醒学员要多看书,多思考,以积淀我们的思想。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感觉自己的理论功底也随着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在逐步提高,有时对于教学中产生的一些想法、疑惑等等,会自觉去书中找一找相关解释。
工作室的活动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展示活动、课题培训、外出观摩学习,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历经一次洗礼,每一次活动都给了我新的思想、新的启发。工作室的每次活动因为有了心与心的对话、交流,有了这份相约变得让人期待。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新一年的活动中,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感谢名师工作室的平台!感谢郭晓琼等老师不辞辛苦的付出!
第四篇:校长引领名师成长
【名师成长】我的成长历程:校长是我成长的引路人
原创2016-04-01名师名校名校长开学前,一位教师不无担心地说:“不知道今年来的是什么校长。”我说:“你管他是谁,做自己的工作得了。”他说:“不一样的,校长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好校长,工作再累也轻松愉快;孬校长,工作再轻松心里也累。”仔细玩味,这话对极了!回顾我的教学之路,如果有点成绩的话,那就是遇到了不少好校长。
一、长征路上引一引
我1982年中师毕业,寿宁县清源中学的胡校长“走后门”把我要了去,人生的“万里长征”将从那里起步。在那里,他让我教初中三个年段的政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青少年修养》。这和我所学完全不粘边,能否胜任完全陌生的政治学科教学,我心中没底。胡校长鼓励我要向陌生学科挑战,尽最大的努力教好它。为了让我尽快熟悉教学工作,他要我先听他的课,也许从中能得到点启示。于是我就隔三差五地去听他的课。听他的课我受益匪浅。他教数学,对教材的理解十分透彻。例题中包含哪些知识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个例题和下个例题构成怎样的关系,吃得很透。教学中哪道题目在哪里,例题学完布置哪几道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做完布置哪些巩固练习,他都了然胸中,从来不需要查看教材翻阅教案。他的教学令我羡慕,我准备学他,我不计较政治和数学教学的不同。我从备课开始,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点都精心筛选,考虑要点和要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背诵下来。政治学科要记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又比较抽象,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怎样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呢?我查找很多资料,收集诸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理解“犯罪”这个概念,先用非“犯罪”的故事引入,再用“犯罪”的故事与之对比,从中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犯罪”知识分析案例,最后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学生学着有趣,记得牢固,运用概念也正确而灵活。每上一节课,我尽量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不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当年中考,毕业班政治学科成绩优异,我担任班主任的初二(2)班也被评为县先进班级。胡校长的极力推荐,1983年8月我调往清源学区担任教导主任。
二、双重担子压一压
信任与关心是教师成长的肥沃土壤。我调往凤阳学区当教导主任,是1986年。虽然说不上背井离乡,却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遇到了刘经纪校长。我和他素不相识,他听说我是清源学区的“大将”,觉得我去他那里不能受委屈。他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不遗余力地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决心兢兢业业工作。他给我两项任务:一是毕业班语文教学,二是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士为知己者死”,我义无返顾!权衡轻重,我把教好语文定为重点。我教语文注重三点。
教学前的预习。预习注重三点:会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会写字,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能正确书写;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预习是学生自己该做的事,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低年级的课内预习也好,中高年级的课外预习也罢,就学生方面说,是通过教师指导前的自学,确定哪里理解不了,哪里揣摩不出,到需要教师指导时求教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教师方面说,了解学生哪里理解不了,哪里揣摩不出,指导就具有针对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自己主动练习的机会。练习久了,习惯成自然,是终身受用的好事。
教学中的指导。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寻找教材中蕴涵最丰富的部分重点教,抓住教材中学生最不好理解的地方详细教,选用学生最喜欢的方法教,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教。比如《黄河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用中心突破法和质疑法教学,《今天我喂鸡》用读写结合法教学。讲读课文相当于数学中的例题,详细教,重在感悟方法;阅读课文相当于数学中的课堂练习,精要教,重在巩固所学方法;独立阅读课文相当于课外练习,提纲挈领教,重在运用方法。
教学后的延伸。注重“每课一练”,每节课的学习有练笔,每篇课文的学习有书面延伸训练,如引导课外阅读和习作练习。当时没有配套的阅读训练,我就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学生不可能每人一本,我就用蜡纸蜡笔一笔一画刻着手工印刷发给学生。学生的阅读量增多了,作文练习的次数增加了,语文能力也就大大地提高了。每年初考,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40分的作文平均分在35分左右。
我以自己任教的班级为基地通过研讨课、观摩课,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以研讨课、观摩课为素材,组织教师围绕教研专题展开讨论,哪是可取的,形成共识加以学习推广;哪是不足的,认真思考加以纠正。老师们各抒己见,教学研究氛围十分浓厚。教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变教师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教学凝聚力。我整理自己所上的公开课,经过理性思考写成的教学论文先后获寿宁县小学教学研究会1987、1988和1989年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1990年8月,我调入县教师进修学校。
三、学术殿堂登一登
到了教师进修学校,我才知道是陈元度校长为首的进修校领导们亲自打报告点名要我来的。我受宠若惊又心存感激。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导主任,居然得到这么多专家的首肯,居然挤身于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实属有幸!要知道,过去的教师进修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业务尖子,都学有专精。陈元度校长更是文化界、教育界的泰山北斗,1959年厦门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当进修校长,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他博闻强记,知识丰富,才思敏捷,口若悬河,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他。他处事有度,领导有方,什么人做了哪些工作,适合做哪些工作,他了然于胸。他平易近人,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不断给我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要我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的厚爱,我要有所建树。
为了寻找切合本县实际的语文教改专题,我深入调查研究。全县15个学区基本走了一遍后,发现教学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没有深入解读教材,无法捕捉生成信息向纵深发展。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一定要教的内容着力教,应该着力教的内容又蜻蜓点水似的教。③教学过程没有优化组合,每篇课文千篇一律不知变通。④教学思想不端正,只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很少着眼于学生的学。⑤教学的效率意识不强。⑥方法机械呆板。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当时语文教改的方向,我确定了“以整体思想控制与优化课堂教学”的教研课题。该课题包括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感悟方法,讲究教学效率等等。
根据教研专题,我确定了当时被称为寿宁的“西伯利亚”的一个学区作为重点,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举办教学讲座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听课,从中心校到完小校,再到初小校。每到一所学校,来不及喝杯茶就进教室,听完课没有课间休息马上交流点评。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再进教室继续,听完课马上接着交谈评点,就这样连续不断听课评课。由这所小学到那所小学,由这个村庄转到那个村庄。没有公路没有车,就徒步走上十几里崎岖山路;没有电灯没有蜡烛,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评课交流。
到了星期六,集中教师座谈,交流探讨本周教研活动的得失。哪些是好的,为什么好,具体案例摆出来认真分析,让大家分享。哪些是不足的,为什么说是不足,把现象列出来让大家分析。好的怎样总结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并加以推广,不足的怎样克服,不让它们继续滋生蔓延,都进行了具体的研讨,让老师们有足够的反思空间。因为素材来自听课,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课堂,所以交流的问题很具体,指向很明确。大家畅所欲言,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因而积极性很高。最后,围绕教研专题给教师们开讲座,总结一周教研活动的基本情况,形成一定的理论导向,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使这个学区的教师提高了业务素质,端正了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效率。短短两年时间,该学区的教学质量从原来的全县下游水平提高到全县中上水平。
这个学区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他们尝到了站在县教育质量授奖台上领奖的甜头。其他学区也不甘落后,纷纷行动起来要求指点他们确定适合自己的教研专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这样教研活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以整体思想控制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总课题之下,他们也都确定了自己的子课题,如:《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优化的基本轨迹》、《把握目标分层递送,了解教材编排意图》、《三环多思教学法实验课题》、《用一点突破法教语文》、《语文多思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小学生习作的求实与创新》、《作文教学如何从内容入手》、《从阅读的基本特点出发建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毕业班语文复习的系统性》、《树立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观》等等。他们围绕自己的专题开展活动,全县教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我就是这个网络中快乐的一员。
经历告诉我,教学上成为教师榜样的校长,他的教师能在学习中成长。行动上让教师带着感激之心工作的校长,他的教师会在勤奋中成长。学识为人上让教师佩服尊敬的校长,他的教师能在追求中成长。
第五篇:名师引领我成长
名师引领我成长
唐春弟
回顾自己三年成长的道路,我还历历在目,曾记得,我们希望小学每一位教师都进行了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当时我最敬仰名师窦桂梅,决心与名师窦桂梅牵手,“学名师 促发展”于是我模仿名师窦桂梅的教学特色,“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引领我走上个人成长的第一步。
三年前,当时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不用嗓子的歌手》。《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低年级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教学中设计随课文让孩子认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音、形、义,采用个人读、小老师领读、小组读,比赛读的方法,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重点指导孩子书写“找—我”区别它们的音、形、义。
一、角色体验,朗读生趣,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例如: 师、老师声色并茂地范读全文,时而模拟动物的叫声,时而模仿动物的动作。生、小组开火车进行朗读接力赛,边读边思考: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谁?他们用什么来唱歌?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说的话,老师适时作出指导。各小组先分角色比赛读,读懂神奇的歌手它们用什么来唱歌的?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尤其通过感情朗读、配动作表演读等形式,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二、读说体悟,改编激趣,我让孩子们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小黄莺和蝉会说些什么? 再小组合作,模仿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三、延伸存趣,课外查找资料,到大自然去找找还有哪些动物有奇特的发声方法,引领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三年前的我是边走边扶着孩子们从字、词、到句的理解。老师扶得多,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朗读感悟的机会少。如何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如何进行生本教学,这是我们当时没有听说,也根本没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在脑海中这就是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传道,解惑。看看当时的课堂,如果在今天的教学中对第二小节时让孩子们找一找,第三小节让孩子们说一说,第四小节让孩子们编一编的方法就更有趣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追求,扬长避短,发挥教学优势,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