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引领我成长
名师引领我成长
飞雁学校
杨丽华
又是一年秋收季,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在这里参加名师论坛,此刻我的心情万分激动!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什么名师!而能和在座的各位名师坐在一起交流我感到万分荣幸,在座的各位名师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今天我谈的算不上什么经验,只能说说我在教育教学和几次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听课中顿悟
机缘偶得,2014年去长沙学习,现场领略了名师的教学艺术,面对面的聆听了名师高屋建瓴的教育建议,让我深感到在名师的引领下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名师的课堂总是那么丰满?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反思自己的课堂,觉得差距真是太远了。“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作为老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而不听课,不学习,是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从别人的课堂上吸取精华滋养自己。而名师讲课更是让我获益匪浅:“潘小明的本事在于他捉得住学生。一堂课40分钟,学生一直在思考,这是因为他一直用有吸引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徐斌的课堂教学“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春风化雨中提升,他的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和智慧的教育;吴正宪总结了十几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凡此种种,举不胜举。当然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模仿,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学习名师,使我深受启发。
二、在读书中积淀
当我们年复一年奔波忙碌的时候,似乎忘记一件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事——学习。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徐斌老师的成长历程更是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可以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为了掌握教学规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听懂,他每天听鞠萍讲故事一小时。他的案头、床边,随处都是书,光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才可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挥洒自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造就了他们丰富的知识背景、开阔的认识视野和厚实的文化积淀。
三、在练笔中升华
今年2015年8月27日至9月2日我又有幸参加了华中师大学科带头人的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在学习又上了一个的平台。教授的现场执教,专家当面解惑释疑,引领指导,同行交流,畅所欲言,几天学习,更是让我一生受益。每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叙事”和“课后反思”,总是匆匆完成了事,并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经历“学习——实
践——反思”过程。这次学习中余映潮老师对教学的认真态度深深教育了我,他的语文教案,每节课都分为“知识点及教学程序、预想学生的学习、意外及反思”三个部分来写;每上完一节课,只要有点滴的感触,就会用笔记下来;发现有价值的课例,就会及时写下来。而对于每一次公开课之后的反思,更是从不懈怠。而且每年规定自己要发表文章多少篇,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课时的应对自如。“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刻苦钻研的教师,别看我上课时潇洒应对,其实,课前我所做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每一个提问,学生会有几种回答,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我都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曾经被名师精湛的教学设计所倾倒,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折服,却未曾想象名师课后对教学的钻研精神,对事业的无上追求。
四、在课堂中实践
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
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第一次来到名师论坛我暗自欣喜,也忐忑不安.忐忑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欣喜是对名师工程的憧憬。通过两次零距离的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我们一定会站在名师工程的大舞台上,一步步从青涩走向成熟,一次次为成功选择执着.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引领,名师工程一定会如这丰收季节、大地展开的美丽画卷,装扮我区乃至我市教育五谷丰登,色彩绚丽的秋天。
第二篇:名师引领我成长
名师引领我成长
唐春弟
回顾自己三年成长的道路,我还历历在目,曾记得,我们希望小学每一位教师都进行了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当时我最敬仰名师窦桂梅,决心与名师窦桂梅牵手,“学名师 促发展”于是我模仿名师窦桂梅的教学特色,“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引领我走上个人成长的第一步。
三年前,当时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不用嗓子的歌手》。《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低年级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教学中设计随课文让孩子认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音、形、义,采用个人读、小老师领读、小组读,比赛读的方法,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重点指导孩子书写“找—我”区别它们的音、形、义。
一、角色体验,朗读生趣,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例如: 师、老师声色并茂地范读全文,时而模拟动物的叫声,时而模仿动物的动作。生、小组开火车进行朗读接力赛,边读边思考: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谁?他们用什么来唱歌?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说的话,老师适时作出指导。各小组先分角色比赛读,读懂神奇的歌手它们用什么来唱歌的?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尤其通过感情朗读、配动作表演读等形式,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二、读说体悟,改编激趣,我让孩子们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小黄莺和蝉会说些什么? 再小组合作,模仿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三、延伸存趣,课外查找资料,到大自然去找找还有哪些动物有奇特的发声方法,引领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三年前的我是边走边扶着孩子们从字、词、到句的理解。老师扶得多,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朗读感悟的机会少。如何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如何进行生本教学,这是我们当时没有听说,也根本没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在脑海中这就是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传道,解惑。看看当时的课堂,如果在今天的教学中对第二小节时让孩子们找一找,第三小节让孩子们说一说,第四小节让孩子们编一编的方法就更有趣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追求,扬长避短,发挥教学优势,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名师引领我成长(范文)
名师引领我成长
-----向往名师,走向名师
张晓华
今天坐在这里,我感到十分有幸,每个人都有梦想,大部分做教师的人都有想成为名师的梦想,我也一样向往能成为名师。从小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我心里的名师在也不断得增多和变换,从万世师表的孔丘,理学巨子朱熹,到“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于漪,魏书生、窦桂梅灿若群星,璀璨夺目。那时看着这些名师的事迹介绍,我心里除了崇拜就是自卑和沮丧,感觉他们和我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高不可攀。虽然如此,可是踏上三尺讲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近二十几个春秋,一路走来,回首之时,我看到自己一路留下的扎实平稳的脚印,也算了无遗憾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在天山中学教英语,因为年轻和盲目,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长远规划,就凭着年轻,想着把学生的成绩抓好,把班级带好,可是也因为年轻,自己教的又是初中生,我比那些学生大不了多少,上课的时候教学秩序很是不尽人意,有时还被学生气得偷偷流眼泪,父亲也是教师,见此情形常常会语重心长的教导我,别心急,要慢慢来,只要你好学,有一天学生会喜欢你的。我从小敬佩父亲的勤奋好学和爱岗敬业,作为五八届新疆第一师范毕业生的父亲,因为当时家庭成分高,毕业先是被分到现在的市一小,一年后就被“贬罚”到了偏远的东泉村,到80年代才调往滋泥泉中学。虽然人生坎坷,父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未泯灭或减少过,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我有了坚持的信心并一直默默努力。可是那时因为交通和信息的闭塞,我所做的努力是非常有限的,记得我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总认为只要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小心翼翼把背的教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后来因工作调动,改教语文后,我开始认真钻研《语文课标》,订阅了有关语文教学的报刊杂志,每次上课前,都尽力抽空去看网上的优质课视频,然后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精心备课„„连续几个学期我都是这么坚持过来的,当时也没什么雄心大志,一心就想像那些名师学习,把课上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我的课,想法就是如此简单。通过这样大量的学习,我从中吸取好的经验方法,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身为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的叶澜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那时每堂课后,我都及时反思课堂中的得与失,可以说是“心随课动”---为课欢喜为课忧。上好一节自己满意的课,那一整天心情都好,如果哪节课没上好,就会整天情绪低落,心情沮丧,但是无论课上的成败,我都会及时地写下反思,并虚心的不厌其烦地去和同事商讨请教,就是这样长期的学习和反思让我的教学经验逐渐丰富起来。网上学习和同伴互助让我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终于发现原来名师不仅仅是那些“一省几市甚或全国,多闻之”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有名师,虽然他们不像那些真正的名师那么有名,那么出彩,但是他们却和享誉全国的名师们一样有着对教育事业不变的情怀和执着的追求。
一路走来,我渐渐的在教学方面变得成熟,现在的我对教学工作可谓是一往情深,尤其是从事小语教学已是我的一大乐趣,生活中的我安静内敛,可是每当我踏上讲台,面对学生时,就会变得激情满怀,与台下的我判若两人。那天我们去参加一个教学交流活动,同行的一位教研员对我说,你讲课的时候和平时太不一样了,我都觉得那不是你。回顾将20几年的教学经历,欣喜、激动、振奋、自豪,不时令我信心倍增。后来的我参加过校级市级的研讨课、汇报课等,还参加了其他课题研究工作,成为一名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积淀的语文教师,这一切都源自当初的那个小小的梦想—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是梦想的力量成就了今天小有收获的我,是身边的“名师”和那些真正的名师引领着我,让我在追梦的路上一步步接近我的梦想。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我渐渐对名师的形象和认识清晰明了,名师的成长之路充满着艰辛和汗水,这也是一条探索求知之路。
1、勤于读书是名师成名的基础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神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避免陷入这种俗气的最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读书。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读书不能改变人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读书就是打通精神的穴位和经络。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置书,怅然若失。”“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叶圣陶先生更是掷地有声。
我们教师阅读的范畴大部分也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用书。这是小备课之需。课改中的教师应该有大备课的观念。该怎样进行大备课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博览群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雅起来,课堂上才会呈现一派春色满园的景象。在阅读中,我们体会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正含义;在阅读中,我们滋生了梦想。因为,读书的力量就是我们的力量。学习名师就是要学习他们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2、追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本色教学
本色语文,才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所以说,所有形形色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都必须接受“有效性”的考验。例如,最近观摩来自全国的“新课堂行动”教学活动中,杜郎口学校的孙海军老师的《目送》一课设计的简单,朴实而又精巧,只是巧妙地设计了几个问题,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贯穿全文的效果,且看第一个问题,认真读课文,说说文章的题目还能怎么改?为什么?学生们认真读文之后,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改为《孤道》《背影》等,在阐述理由中,学生已经熟知课文内容了,真是“四两拨千斤。”教学中还有很多精彩而回味之处,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孙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没有一句废话,没有重复学生说的一个字,不记得是那位教育家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孙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当然我所说的仅仅是这节课中的一些小小的闪光点,但是透过这些,你对这堂课也就可见一斑了。
是的,我们在追求形式多样,贪多求全的同时,已经失去了很多。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简单、实在,讲究有效。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追求朴实的教风,扎实的效果,把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课堂是永无止境的一片茫茫大海,我们直一程,曲一程,只要身向课堂那畔行,教学常追思。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之窗会越来越明亮,会向特级教师的课堂越来越靠近。我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不只是上好一堂课,改好一次作业。更好的教书、育人、做科研,才有终极的意义。我们的教育事业好比一座山,山上风光旖旎,而所有的培训、学习、实践是一条条不同的路径,引领我们去攀登。让我们在学习名师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在名师的指引下练就一双有力的翅膀,在教育的蓝天上飞得更高!
第四篇:名师引领 促我成长
名师引领 促我成长
——“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有感
兰考县兰阳第一小学 吴凤玲
迎着凛冽的寒风,2017年12月2日--3日,万众期待的河南省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如期在邓州市范仲淹公学和城区四小北校区举行。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也阻止不了我们学习的步伐。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专家的教育理念阐述和名师授课这一环节,带给我更多的先进数学理念。在学习中碰撞思想,在互助中寻求策略,在反思中引发感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分享中引领成长。
短短两天的学习时间,让我们因忙碌而变得浮躁的内心渐渐安定下来,使我们的思想在专家的引领下再一次沉淀升华。名师专家的无痕教育理念和课例、名师工作室成员精彩的课堂,让我在领略着课堂魅力同时,又一次领悟了“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是引领辐射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平台。活动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徐斌教授的无痕教育理念,徐教授阐述了无痕教育的内涵、数学教育中实施无痕教育的可能、数学教育中实施无痕教育的价值及实施无痕教育的策略。徐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听众如沐春风。他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生动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报告结束后,徐斌老师与大家进行了精彩的现场互动,气氛热烈,点赞无数。他给与会老师分享的他对无痕教育的研究,使我知道学生喜欢无痕的教育,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句叮咛、一个拥抱、一句安慰,只要有爱,别人无理由拒绝,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影响。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爱、心中有梦,让我真正领略了 “大家”的风范,使我耳目一新。
在交流会期间,部分名师工作室也推出了一些精彩的课堂。名师们巧妙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参会者受益匪浅,同时感悟着名师良好的专业内涵。就像名师刘忠伟所说:“数学老师必须要跳出数学看数学,数学老师必须要跳出数学教数学。”
短暂的一天半时间,我们流连于听课、观摩和讲座间,海量信息排空而至,各位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使我明白了我在教学上的差距,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反思,砥砺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第五篇:名师引领我成长
名师引领我成长
1997年我来到株洲县龙凤乡中学,学校安排我教数学,当时我是一名非师范类的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教学经验和方法。而刘仁良老师是龙凤中学德高望重的名师,专业知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于是我拜刘老师为师,刘老师也乐意收下我这个徒弟。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老师对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全过程指导。
一、教我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刘老师虽是教体育的,但小学就是我学数学的启蒙老师,他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中他给我总结归纳以下几点:
1、教师上课要有良好的情绪,表情要丰富。
2、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多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随时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变化。
5、关注“两头”的教学,既要让“后进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注重培养优生。
二、教我写教案
记得在第一个学期里,每次备课时,刘老师在旁边细心指导,告诉我备课有那些主要环节,那些步骤可以不写,那些要写,备课要注意的问题等。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写教案。
三、教我做人
刚当上教师,在这方面我什么都不太懂,刘老师教诲我: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踏踏实实,要有热情;要积极进取。特别是当老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言行要是学生的表率,要关心体贴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刘老师的教诲,我至今难忘。
四、激励我求知
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刘老师及时给我指明方向。如:刘老师要我参加成人高考,给予我鼓励、支持、指导。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后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刘老师及时鼓励我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去探究新课程的学法与教法,从而使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我的收获
在刘老师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迅速成长,由一名“无知无能”的老师,成长为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2009年我晋级为中学一级教师。在教学中多次教毕业班,每次毕业会考的成绩在朱亭片是一、二名。在全县为前十名。我指导了数十名同学在全县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县、市一、二、三等奖,并且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在片上教学比武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些荣誉都凝聚着刘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总之,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老师给予了我精心的、全过程的指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我内心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培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刘老师的期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龙凤中学 彭伟雄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