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盗窃电动车案件持续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盗窃电动车案件持续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盗窃电动车案件持续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于先宝 魏长根
发布时间: 2010-03-25 13:30:56
近年来,随着南昌市有关部门对无牌无证助力车、摩托车上路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电动车以快捷、轻便、价廉的优势,逐渐成为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盗窃电动车案件持续高发状态。青云谱区人民法院2008年共审理“两抢一盗”案件172件,其中盗抢电动车案件60件,占“两抢一盗”案件34.88%;2009年共审理“两抢一盗”案件159件,其中盗抢电动车案件57件,占“两抢一盗”案件35.85%。笔者分析此类案件持续高发的原因如下:
车主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电动车不再属于“高消费”,车主往往将车随意放在居民楼下,或网吧、商场、医院门前等公共场所等无人看守的地方,使窃贼有机可乘。电动车防盗性能差。由于电动车大都轻便,装置简单,犯罪分子根据锁芯的口径,自制作案工具,便能迅速将锁打开,或是搭线启动,撬盗电动车的所需时间短,犯罪分子被当场抓获的机率减小。
销赃渠道畅通且稳定。电动车的销赃渠道畅通,且供销网络稳定。在被告人盗窃得手后,由专门人员到二手车市场进行兜售,或直接卖给贪便宜的市民。收赃者和贪便宜的市民帮助偷车者将赃车变现,稳定的供销市场极大地刺激了犯罪分子的盗窃欲望。
部分无业人员以偷车为生。社会上一些无业人员好逸恶劳,或工作技能低,有的是外地来昌人员,嫌工作累挣钱少,采取偷车这种来钱快的方式,还有的是吸毒人员为筹毒资将盗窃电动自行车作为解决日常开销的手段,挥霍殆尽手头没钱又进行盗窃。
此类案件追查存在一定难度。车主在电动车被盗之后,多数认为追不回来,疏于报案。即使犯罪分子被抓,能认定的盗窃犯罪事实较少,因而对犯罪分子判刑较轻,不能构成有力威慑遏制犯罪。为此,笔者建议:
加强安全防范宣传。通过法制宣传,加大群众安全防范的力度,不要随处停放车辆,减少案件的发生。同时教育市民不买赃车,不买无证、无牌车,同时选择防盗性能好的车锁,或是加锁,使用先进防盗锁,如电机锁,使用报警器等,从而增加犯罪分子作案难度。
加强对二手车市场的管理。对业主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守法经营。对来路不明的车辆要及时报告,堵塞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对那些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要严加判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取消其经营权。
失主摆正心态积极报案。以此便于认定犯罪
,不让犯罪分子逃脱法律惩罚,减少侦查机关的破案难度,帮助提高破案率。
严厉打击盗抢电动车犯罪。公安机关、保安人员加强夜间巡逻,对可疑人员驾驶电动车进行检查。对举报盗窃、收赃电动自行车的,建议公安机关予以奖励。一旦案件破获,司法机关从速从重从快予以严厉打击,法院在量刑时考虑这类犯罪的多发性和对百姓生活的较大侵扰,应当对犯罪分子在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
第二篇:扒窃案件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近期我市扒窃拎包案件高发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今年11月以来,全市共立扒窃拎包案件253起,与10月份同期立181起案件相比,上升了40%。其中崇安分局11月份51起,10月份46起;南长分局两月份分别为28起,14起;北塘为16起,5起;锡山15起,12起;惠山分局8起,11起;滨湖分局25起,30起;江阴42起,28起;宜兴12起,7起;新区66起,28起。除了惠山分局和滨湖分局扒窃类警情下降之外,其他分局均明显上升。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部署工作措施,避免此类警情继续蔓延,危害社会治安的稳定。
一、原因分析:
1、亚运安保效应。近期因广州召开亚运会,在广东全省加强了安保管控工作力度,他们才离开广东寻找其他作案地,继而将犯罪触角延伸至江苏等发达地区。也可能因为我市加强亚运会期间的打击力度,很多犯罪分子无法从别的渠道实施犯罪活动,转而扒窃拎包,以此获得一些现金、手机等容易脱手容易变现的物品,不易被查获。
2、城市化效应。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又是旅游城市,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对扒窃违法犯罪人员有很大吸引力。当地百姓比较富裕,加上无锡本地环境、经济、机遇等吸引外资等注入,一些生意人往往身上携带大量现金等,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指望通过犯罪活动,不劳而获,发财致富。
3、规范化执法效应。无锡警察以人为本,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做事规范,办案公平公正,执法文明规范,不管是被群众扭获或者警察抓获,一般都不会被打,不会严刑拷打,刑讯逼供。
4、季节性效应。无锡目前仍处在“后世博”时期,周末来旅游的旅客仍然较多。而且目前已到初冬,由于温度低群众衣物加厚,扒窃作案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当前也是扒窃拎包案件一年中固定的季节性高发期。
5、打击难度。因没有专门收治看押场所,市区部分扒窃嫌疑人因怀孕、怀抱婴儿或身患艾滋病、开放性肺结核等传染病而无法打击处理。既助长了此类人员继续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又可能使得此类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增加。
二、工作对策:
一是加强自身反扒专业队建设,警情研判精细化,加强治安信息员的管理使用,加强特勤物建,进一步加强对扒窃团伙的经营打击力度。
二是加强对辖区旅馆、浴室住宿的扒窃拎包高危人员的查证比对工作,加强挤压、管控和经营打击力度。尤其关注一些怀孕和有艾滋嫌疑的重点人员。做好处臵、劝返工作。
三是要根据当前扒窃警情季节性高发的特点,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尤其是注意公交等易发、高发地域,压降扒窃警情。
四是进一步加强面上巡逻防控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的警情压降。震慑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也给群众带来安全感。
五是加强宣传防范。一旦发现此类警情,提醒群众立即报警,不给犯罪人员逃脱的机会。另一方面,群众出门特别是乘坐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或者是出入人多的场所,要注意防范身上的财物安全,提高警惕,不要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扒窃亦称“绺窃”,是盗窃犯罪中较为常见、又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而公交车扒窃案件又是扒窃案件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一种。2009年,接报扒窃案件207起,占分局全部接报刑事案件的55.6%。其中公交车扒窃案件202起,占接报扒窃案件总数的97.6%。当前随着“大公交”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公交车扒窃案件也随之高发,严重侵害了群众的财产安全和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了扬州城市的窗口形象。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公交车扒窃犯罪,现结合工作实际,对此类案件的特点及防范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我市公交企业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公交公司两家,分别为扬州市公交总公司和扬州市时代公交公司,公交车总数为914辆,公交线路63条。2010年,公交总公司计划新增或更新400辆公交车,并且确立了每年新增或更新150辆的目标,争取到2014年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1300辆左右,公交线路总数达到68条以上,提高市民乘车舒适度和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与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高效快捷、线路基本覆盖城市乡村的公共交通系统。
二、公交车扒窃案件的特点
(一)从发案部位看。从发案线路看,主要发生在人流量大、线路长的公交线路上,特别是66路、19路、8路、29路公交车上,2009年共发生扒窃案件89起,占总数的44%;从具体发案部位看,主要发生在上车门、下车门,发案数约占总数的90%。
(二)从发案时间上看。多发生在群众衣着较厚的春季、冬季和上班高峰期。2009年,在春、冬两共发生146起,占总数的72%;每天高发的时段为8时至10时、13时至15时,共发生114起,占总数的56.4%。
(三)从作案成员看。在抓获的公交车扒窃犯罪嫌疑人中,以湖北籍和新疆籍犯罪嫌疑人为主,占抓获总数的85.7%,其中湖北籍扒手39人,占抓获总数的81.3%;新疆籍扒手3人,占抓获总数的6.25%。
(四)从作案手段看。扒窃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地域性特点较强,湖北籍扒窃嫌疑人多为3人以上团伙作案,他们常利用同伙做掩护,用刀片划割受害人衣服口袋盗窃财物,并且迅速转移窃得的钱物;新疆籍嫌疑人多为单人作案,他们常选择公交车到站时尾随被害人,以“挤车门”为方式钳物盗窃。
三、当前公交车扒窃案件高发的原因
公交车扒窃案件的日渐增多,已经成为影响扬州治安稳定和城市形象的热点问题。此类案件高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扒窃犯罪高发提供了外部环境。一方面随着我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公交线路、车辆猛增,人们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公交车辆逐步成为我市人口流动、聚集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拥挤的人群为公交车扒窃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动的公交车为警方实施查控造成不便,使得公交车上犯罪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随身携带的财物越来越多。这对物欲强烈的扒窃犯罪分子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二)犯罪成本低为扒窃犯罪提供了蔓延的土壤。一是作案过程简单。扒窃犯罪从选择对象到实施作案,过程简单,时间短暂,比实施其他犯罪更加方便,这无形中增强了扒窃犯罪分子的信心和犯罪欲望。二是作案成功率高。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公共场所,人员结构复杂,同时由于公交车少人多,乘客经常为了乘车互相拥挤,给犯罪分子实施作案有机可乘。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案件受害人都是在上、下车的瞬间被盗,犯罪成功率极高。三是法律法规对扒窃犯罪的处罚偏轻。多数公交车扒窃案件涉案数额较小,不够刑事处罚,工作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罚,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致使大量的扒窃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从目前我局抓获的公交车上扒窃人员看,达到处理标准,能够被逮捕起诉的不足4%。
(三)群众防范意识薄弱为扒窃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扒窃犯罪分子在实施扒窃犯罪中主要以钱包、现金和手机为袭击目标,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侵犯对象。主要因为是这类人群防范意识较弱、反应较慢,往往将财物不贴身存放,有的甚至游离于自己的视线范围,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同时,绝大多数群众缺乏“打击就是最有效的防范”的理念,而是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所左右,不愿意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更不愿意在现场挺身而出,在社会上形成对扒窃犯罪敢怒不敢言,“有鼠过街,无人碱打”的尴尬境地。2009年,群众能主动配合警方指认、作证的仅占接报扒窃案件的39.8%。
(四)打击惩处难为扒窃分子提供了侥幸心理。首先,反扒力量不足。我市的专业反扒警力严重不足,势单力薄,不能形成有效地打击合力,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扒窃犯罪活动。目前,我局成立了由3名民警、10名反扒队员组成专业反扒队,承担着914辆公交车和63条线路的反扒任务,反扒力量与公交事业的发展严重不适应。因公交线路涉及整个市区和周边城乡,处警线路长,工作量大,反扒民警疲于奔命,直接影响打击效能。其次,调查取证难。由于扒窃犯罪具有结伙作案、赃物转移快、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多数扒窃犯罪无现场可勘、大多数群众不愿作证,导致办案中取证难度大;公交线路沿线公安机关在先期处警中,往往不能及时调查走访,造成事后无法寻找目击群众,固定证据难。因而,时常出现因证据不足而抓了不能处、放了又被抓的窘境,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打击扒窃犯罪的震慑力。再次,反侦抗审能力强。在抓获的扒窃嫌疑人中,大多数是“久经杀场”、“多次进宫”的老扒手。他们长期在与公安机关较量中,反侦察意识和抗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少数嫌疑人还通过自伤自残,逃避打击。2009年,在抓获扒窃犯罪嫌疑中只有9名被依法处理,占总数的18.7%;其中逮捕或移送起诉2名、行政拘留5名、劳动教养2人;重复作案率达60%。
四、打击和预防公交车扒窃犯罪的对策
随着我市“大公交”事业的发展,市民出行对公交车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扬州对外活动日益增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交车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对外窗口,全力严厉打击和预防公交车扒窃,维护公交车治安秩序,对提升扬州城市形象,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积极争取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前,扒窃犯罪已经成为公交车沿线和车上治安秩序的“顽症”,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和谐扬州”的城市形象。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主力军,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和预防公交车扒窃犯罪。一要主动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公交车反扒工作涉及面广量大、打击难度大、制约因素多。公安机关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公交车反扒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和财政投入上的支持,确保反扒队伍建设、专业装备配备与公交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与公交扒窃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机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为实施精确打击、长效打击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二要主动沟通,争取公交企业的支持。要建立公交企业与公安机关联动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公交车扒窃犯罪发案情况,共同分析其规律和特点,研究防范措施,商讨应对办法,形成群策群力的部门斗争合力,解决公安单打独斗的现象。三要主动协调,争取兄弟公安机关的支持。积极争取公交沿线公安派出所的协作配合,按照就近接警、就近处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接处警机制,由发案地派出所先期处臵,及时调查访问,迅速控制扒窃犯罪嫌疑人,为后期打击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彻底解决因处警线路长、处警速度慢、证据固定不及时,造成打击不力的状况。
(二)创新工作举措,坚决遏制公交车扒窃犯罪的高发势头。一要成立机构,明确责任。近年来,我市公交事业日益蓬勃发展,公交车的数量和线路也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公交车治安防范问题也日渐突出。为此,要成立专门机构,充实专业反扒队伍,专司打击和防范公交车扒窃犯罪的职能,维护公交车上的治好秩序,让群众出行将更加安全、更加放心。进一步整合现有反扒队伍,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反扒队员跟踪、识别、抓获、审讯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催生战斗力。二要加强研判,重点打击。要树立现代警务理论,紧紧依靠信息化手段,做深警情研判、做细警力部署、做实勤务战术,确保反扒、防范工作科学化、实战化。要加强对公交车扒窃犯罪的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其规律和特点,摸清重点时段和路线,按照警力跟着警情的要求,及时调整反扒力量和反扒工作时间,重兵投入,重点打击,努力压降案件。三要突破常规,主动出击。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按照以物找人、以物破案的方法,将车上抓与地下查相结合,紧紧围绕“吃、住、行、消、乐”五个方面,通过跟踪、走访等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基础调查,摸清其在扬落脚点和活动规律,主动出击,适时组织集中清查,力争发现一批疑人、疑物,深挖一批犯罪。加强与周边城市公安机关的联系,积极探索建立交叉用警、异地办案机制,实行跨区域作战,解决反扒人员面熟难抓的困境,突破能发现、抓不到的瓶颈。四要“积累式”打击,严惩扒窃犯罪分子。扒窃案件往往因案值小、取证难等问题,造成依法从重处理难。加之,扒窃犯罪嫌疑人往往是跨地区流窜作案,各地公安机关打击处理扒窃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又不能完全共享,造成许多“老扒手”不能受到法律的严惩。为此,我们要充分用足用好现行的法律法规,采取“积累式”打击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该劳教的劳教,该判刑的判刑,依法严惩扒窃犯罪分子,坚决遏制他们的嚣张气焰。要在全省及至全国建立统一扒窃人员信息系统,加强信息采集力度,将各地抓获的每一名扒窃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体貌特征、照片、违法事实、犯罪经历、处理结果等情况详细输入系统,为“积累式”打击提供信息支持。
(三)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制作警方提示牌等方式,及时发布扒窃犯罪预警信息,公布报警电话,向群众揭示扒窃犯罪的新手段、新特点,介绍防扒、反扒常识,进一步强化意识防工程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自防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机关打击扒窃违法犯罪的成果和决心,营造严打的浓厚氛围。对与公交扒窃违法犯罪作斗争和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扒窃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让和谐正气深入人心,逐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扒窃分子陷于过街老鼠的境地。
(四)加快技防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交车科技防范水平。为积极预防公交车扒窃案件的发生,公安机关在加大打击力度,全面落实人防措施的基础上,政府和公交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公交车技防投入和建设,切实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当前,我市公交车视频监控安装数量不够,在914辆运营车辆仅有300辆公交车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仅占总数的32.8%。车内监控探头安装覆盖面不广,只对准了公交车前的投币箱,未能对车门和车厢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公交车科技投入,使我市公交车技防设施建设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要求,确保技防监控设施和GPS定位系统的安装率逐年增加,自身防范能力逐年增强。建设中,要布局合理,注重实效,分别在公交车内的前门、车厢中部和后部安装视频探头,使探头摄像范围在车厢内全覆盖,充分发挥技防设施在维护车内安全和震慑犯罪的作用。同时,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车内的视频图像、报警等信号向公安机关进行实时传送、实时监控,为提高警方快速处警、现场抓获提供科技支撑,为从严从快打击公交车扒窃犯罪奠定良好的基础。
1、群众缺乏防范意识。近段时间群众到赶庙会场所内消费一般身上都携带大量现金,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的侵害目标,群众自身的防范意识比较差,将现金、手机等物品放在外套的外面的口袋内,或者将装有现金、手机等物品的衣物没有放臵在自己的视线之内的地方,给犯罪嫌疑人进行违法活动的机会。
2、现场证据较少,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不足。公安机关打击扒窃犯罪往往面临缺乏证据的局面,由于案犯偷窃完就离开现场的特点,此类犯罪一般都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现场证据,只能靠抓获现行来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在量刑方面又比较轻,犯罪嫌疑人容易再次犯罪,给公安机关打击处理此类案件造成了困难。
3、赃物流向控制难度大。扒窃类犯罪一般以现金或者其他贵重物品作为侵害目标,而且一般不在本地销赃,给公安机关控制赃物流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作案形式隐蔽,难以发现。扒窃犯罪一般都是结伙作案,犯罪嫌疑人在盗窃得手后立即将窃得的赃物转移给其同伙,其手段一般较为难以发现,发现后在其身上也已找不到赃物。
三、打防措施:
1、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提醒携带现金等贵重物品的群众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将贵重物品放在衣服的内袋里,并不要将装有现金、手机等物品的衣物放臵在自己视线外的地方,在外面的时候不要露出现金等贵重物品,以免被犯罪嫌疑人作为侵害目标。
2、加强巡防工作。要加强对人群聚集的集市、商场、超市等场所的巡防力度,组织反扒队伍进行防范,注意发现那些不选购商品,反而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的形迹可疑的人,加强盘查力度。
3、加强接处警工作。基层单位在接到此类报警时一定要对现场进行仔细的走访,积极搜集破案线索。
4、加强此类案件的串并工作。通过案件的串并工作,发现此类案件的特点,及时了解周边地区同类型案件的发案情况,对有扒窃前科的人员进行布控,对案件特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新的苗头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打击工作。
“湖滨辖区平面图”。“平面图”详细标出了三门峡最繁华的商业区——黄河路精品一条街、百货大楼周边等商业区的街道、建筑物位臵以及连接各街道、建筑物之间每一条小路的位臵。一份地图在握,反扒队员们就可以对辖区的街道建筑物、通道、小道、暗道都了如指掌,更有利于分工,对逃窜的小偷们形成围、追、堵、截之势。
台账的第二部分是“扒窃案件分布图”。这是民警们根据发案的情况,以月为单位,在湖滨平面图上标出每天、每一起扒窃案件的具体发案位臵、日期、时段和受害人、被盗物品等的基本情况,以及扒手得手后的逃跑线路。分布图有利于更好的对高发案地段进行分析和布控。
接着,是“扒窃案件登记表”,这是对每一起扒窃案件的受害人的身份、联系电话、被盗情况、损失状况做的详细登记。登记使得每一个反扒队员交接班时对每一起案件都能做到胸中有数,从而更好地打击扒窃活动。“反扒经验交流园地”则是反扒队员们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电话等各种手段,与外地公安机关的反扒民警交流后,总结记录得出的经验、教训,以及案件串并案信息、新发扒窃案件类型等信息。
“见招拆招”,列举了街头扒手常用的“扒窃招式”并针对这些“招式”详细阐述了防范和破解这些招式的方法。
“老贼档案”则是通过公安机关的信息档案,将一些顽固的扒窃犯罪分子的照片、基本情况、前科证明甚至常用招式都装订成册,以便在平时的反扒工作中对这些人员予以“特别照顾”。
“吸毒扒窃人员档案”则主要是针对吸食毒品的扒窃人员进行专门研究,这类人群往往迫切希望扒窃得手,并迫切希望将盗窃所得财物转化为毒品以供其吸食,他们心高手黑、无所顾忌,是扒窃人群中“心狠手辣”的狠角色,还与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还从下手、销赃、购买毒品等多方面阐述了针对吸毒人员扒窃的专治方法。
“控制销赃投诉箱”也是打击街头扒窃案件的一把利剑。湖滨辖区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全市90%的二手手机回收商店和黄金回收商店都集中在这里,这是通过销赃侦破街头扒窃案件很好的线索源,广布投诉箱、投诉有奖,都有利于激发群众反扒的积极性。
第三篇: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某区的盗窃案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根据笔者调查统计,某区2005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仅为11件14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15%;2006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为36件47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32%;而2007年1-10月份已批准逮捕盗窃案件37件68人,件数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42.5%,人数占批捕犯罪嫌疑人的50%。盗窃案件的逐年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笔者欲通过对今年37起案件的分析,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一、盗窃犯罪的特点
1、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农村居民和城市无业人员。68名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居民51人,占75%,其次为城市无业人员12人,占18%。
2、犯罪嫌疑人以青少年居多。68名犯罪嫌疑人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有10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青少年31人,共占到了批捕犯罪嫌疑人的60%;25岁以上的成年人27人,占批捕犯罪嫌疑人的40%。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批准逮捕的68名犯罪嫌疑人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的62人,占91%。
4、“白日闯”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为青少年,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的也只有22岁,且多为连续作案,结伙作案。共批捕此类案件9件19人,其中,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8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11人。如刘某等6人犯罪团伙在2007年6月至7月间疯狂作案20多次,盗窃金额3万余元。
5、作案手段呈现多样化。盗窃手段、方式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入室盗窃外,还出现了用渔杆掉鱼方式从窗户粘取室内财物,盗窃未入住新房内的铜芯线,盗窃停放路边车辆驾驶室内的财物,盗窃工地工程车柴油的案件。特别是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攀爬入室案件逐渐增多,如一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韩某先后窜至市内多个住宅小区攀爬入室盗窃,共作案四十余起,涉案金额2万余元。
6、流窜作案比例有所上升。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涌入,由于流动人口来去自由,思想行为难以约束控制,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混迹期间,使流窜犯罪呈上升趋势,成为重大治安隐患。今年以来共批捕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20人,占批捕总人数的29%,流窜作案现象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二、盗窃案件上升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较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形势依然存在。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由于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多数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由于历史、社会原因,文化素质较低,且没有一技之长,就业遂愈发困难,有的民工因无技术、生活无保障,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从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受不良风气、不良文化的影响,自我控制力较弱。当前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以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过渡阶段,求知探索欲旺盛,模仿性极强,做事不计后果,尤其对坏事物的接受力强,感染快,再加上现代信息的传播便利,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在青少年中的传播速度很快,此时若没有积极引导,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好奇冒险的心理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跟不上。首先,法制教育并未真正进入中小学范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忽视,生活在这样的法律真空或准真空中,学生不知法,不懂法,自然就谈不上守法。其次,农村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还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极其淡薄。这对农民本身守法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甚至由于不知法而不自觉地触犯了法律。
4、社会和个人防范意识不强。盗窃手段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但部分住宅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门卫疏于职守,监控设备形同虚设,一些不明身份人员可以随意出入,一些住宅区甚至根本没有安全保卫措施,加之部分居民防范意识较差,从而为窃贼作案提供了便利。
5、社会管理不到位,犯罪分子销赃便利。社会上一些人贪图便宜而不问来源,甚至有的人明知是赃物却仍然购买,一些废品收购站更是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专门负责销赃,从而解决了盗窃分子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目前,大多数城市只对常住人口进行管理,而对外来打工暂住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而这部分人员由于归属感欠缺、流动性强、生活较贫困等原因往往易实施盗窃犯罪。
三、几点对策
1、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如可以结合典型案件,以案说法,使人们充分认识盗窃犯罪的危害性、打击和预防盗窃犯罪的必要性,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图片的展览,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司法机关要充分利用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机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其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针对违法、后进青少年,落实帮教措施。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针对违法和问题青少年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教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如我们办理的盗窃案件中有的未成年人因未满16周岁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放走后因缺乏必要的管理教育,又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形成了一个逮了又放、放了又犯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司法机关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有关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3、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巨大。要千方百计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逐渐建立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4、突出工作重点,规范管理制度。在经济开放的同时,要严格管理好外来人口,公安机关可制定管理外来人口的措施,做好外来人口登记,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严防流窜作案。针对住宅小区频繁发生的盗窃案件,要严格贯彻落实治安保卫制度,纠正形同虚设的值班或门卫失职现象。再次,要加强对废品收购、二手市场的管理,堵住销赃渠道。
第四篇:关于流窜性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对策分1
关于流窜性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对策分析
入室盗窃犯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案件,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急剧增多,且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据调查统计,2010年市公安局共立刑事案件40338起,其中入室盗窃案件立案8974起,占接案、立案数的22.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377.2万元,而破案率仅为30.1%。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不仅使辖区单位和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给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也带来负面作用。因此,严厉打击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治安环境,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市流窜入室盗窃案件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具有三大特点:
1、流动作案是流窜入室盗窃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所谓流动作案,就是作案地点不固定,即犯罪分子从一个地方流窜到另一个地方,不断转移,到处作案。据统计,这些作案犯罪分子主要来自湖南省宁远县、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永新县、四川省昭觉县、贵州省德江县等地人员。
2、流窜入室盗窃犯罪还具有随欲性。由于当前流窜犯罪嫌疑人的生活习性无定规,流窜案犯往往一会儿身处某县,一会溜进南昌市,一会跑到农村。犯罪动机特性中的并发贯通和随从贯通,在流窜性犯罪身上都有在发挥作用。由于流窜作案所具有的随欲性,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就决定了流窜犯罪难以把握犯罪的深度。
3、难查性更使流窜犯罪份子胆大妄为。因此,客观上刺激歪理形态与犯罪分子神经联系系统非常牢固。他们这些人流窜性作案手段不同于“盲目流动”,初犯极少,惯犯较多。凡是属于流窜性质作案的犯罪分子,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作案本领,即一定的作案技能和一定掩护手段的经验。
二、流窜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
1、社会的防范力不够,给犯罪分子留下可利用的空隙和漏洞。一是一些居民区和单位的意识相当薄弱,保卫力量少质弱,物防设施简陋,技防设施匮乏,这些都给犯罪分子留有可趁之机。二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淡薄,使盗窃犯罪分子频频得手,甚至失窃后不亡羊补牢,给了犯罪分子再次作案的机会。
2、公安的基础业务不牢,问题多。对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等销赃场所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赃物流向社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市场。派出所也没有及时掌握本辖区内重点人口的情况,对一些“两劳”释放人员也疏于管理,致使他们又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3、群防群治工作跟不上,公安机关不能很好的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目前公安机关是社会的主要治安防范力量,主要的巡逻任务由公安机关来承担,社会上的治安防范力量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4、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打击不力,破案率不高。大案要案多且难以侦破,使大部分犯罪分子逃避了打击。
5、公安机关的情报信息工作滞后,作案手段的变化没有及时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新的入室盗窃手段不断出现,有的公安机关没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造成防范和打击措施的相对滞后。
三、对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和打击对策:
1、坚持以防为先。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以城市店铺为主的110联网报警体系建设、居民小区社会化防控监控系统建设,主街道及重要路口的红外监控系统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2、坚持以巡为要。发挥基层派出所辖区情况熟的优势,形成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巡警队为主的有效巡防机制。责任区刑警中队要和辖区派出所紧密结合,在有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基础上,要建立社区民警、管段民警责任制,在重点区域加大便衣的巡防和蹲坑守候,重点应盘查街面小巷内2人以上可疑人员,对携带断线钳、手电、改锥、千斤顶等工具或者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应立即带回审查,指纹、足迹要及时进行比对,从中带破一批案件。
3、坚持以打为路。加强信息研判,建立合成作战长效工作机制。流窜入室盗窃团伙的作案时间长、流窜区域广、犯罪成员多且分散,甲地作案,乙地藏身,丙地销赃,单靠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公安机关,很难发现、证实犯罪和抓获案犯。这就需要各方各警种之间的相互配合,成立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合成作战工作专班,从刑侦、技侦、网安、情报等部门抽调人员常驻刑侦支队工作专班,建立统一战斗部队,各警种共同协同作战,针对多发性侵财案件进行专业研判,精确打击犯罪份子,完成破案使命。从而改变以前的只把主要警力投入到对一些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等重大案件的侦破上,而忽略了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局面。
4、坚持以查为重。加大对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人和乘坐人的辑查工作。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范围内驾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往往是街头抢夺或入室盗窃案件的嫌疑人。为此,各级交警部门应积极与各派出所配合,展开辑查工作,对驾驶和乘坐无牌无照或牌证模糊不清的人员,要全面进行审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对其住所进行搜查,以获取赃物罪证。
5、坚持以治为本。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防范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要加强阵地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防止这些场所成为滋生犯罪的场所,治理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手机收购业、礼品回收者,规范这些行业,防止成为销赃的场所,堵住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对于“两劳”释放人员,要防止从操旧业,再次犯罪。三是派出所要加强对本辖区的旅馆、出租屋的管理,防止这些地方成为犯罪分子的栖身之所。同时,要及时掌握外来人口的动态和重点人口的情况。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两个积极性,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形成安全防范体系,对流窜入室盗窃犯罪重拳出击,做到既准确又快速,及时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到侵犯,促进社会安定,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社会治安长治久安,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治安环境。
第五篇:关于对盗窃电动车案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 践 课 题:关于对盗窃电动车案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 名 徐少华 教育层次 学 号 1237001410620 省级电大 专 业 法学系 分 校 指导教师 王峰 教 学 点 日照电大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
实践情况 实 出勤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实践活动时间
实践课题
践 单 位
意 见
实践单位(章): 教师指导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成绩
学历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专业
日 年 月
日 初审意见: 复审意见:
市 教
级 学
电 点
初 盖章 大
盖章
成绩
复 成绩
审
审核人(签章): 审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社会实践报告(由学生填写):
终审意见:
省
级
电
大
盖章
终 成绩
审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关于对盗窃电动车案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区盗窃电动车案件呈快速、大幅攀升趋势,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安全感。近期,笔者跟随东港公安分局对我区盗窃电动车案件的打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通过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分析有关接处警数据,实地走访相关派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形式,对今年我市东港区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案、防范、打击等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盗窃电动车发案的特点
今年截止4月15日,全区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299起,较去年同期191起上升了56.5%。通过对299起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案情况及抓获犯罪嫌疑人审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发案时间主要集中白天及傍晚。在所发299起盗窃电动车案件中,0至4时发9起,占发案总数的3%;4至8时发13起,占发案总数的4.3%;8至12时发60起,占发案总数的20.1%;12至16时发59起,占发案总数的19.7%;16至20时发95起,占发案总数的31.8%;20至次日0时发63起,占发案总数的21.1%。其中,8至20时这个时段内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214起,占发案总数的71.6%;16时到20时尤为突出,发95起,占发案总数的31.8%。犯罪分子选择傍晚前后作案主要由于此时大部分居民已经在家中休息或在外休闲购物,这个时段群众警惕性有所下降,居民区防范力量薄弱,作案容易得手,且能够迅速逃离现场。
发
案
时
段
表
时段 0时—4时 4时——88时——1212时16时20时——0
时 时 ——16时 ——20时 时 4.3%
20.1%
19.7%
31.8%
21.1% 发案数量9(起)占总发案3% 数%
(二)发案地点多发生在大型超市、商场、轻轨车站和沿街门市门前。在此区域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198起,占发案总数的66.2%。其中,海曲路沿线发案64起,占发案总数的21.4%,仅百货大楼周边就发案9起,占发案总数的3%、占海曲路沿线发案数的14%;黄海一路沿线发案33起,占发案总数的11%。居民区发盗窃电动车案件101起,占发案总数的33.8%。其中,开放式的居民小区发案55起,占发案总数的18.4%;封闭式住宅小区发案46起,占发案总数的15.4%。嫌疑人选择在商业网点和沿街门市门前作案,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车辆密集,人员复杂,容易物色作案目标,同时该地段秩序较为混乱、人群流动频繁,群众的警惕性不高。选择开放式小区作案,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人少僻静,容易得手而且便于逃跑,特别是这类居民小区保安巡逻措施不到位,不易被发现和抓获。
(三)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多为无业人员及吸毒人员。从今年抓获的6名盗窃电动车犯罪嫌疑人来看,均为无业人员,其中2名为吸毒人员。这些人文化程度低,无经济来源,急于捞钱。对他们来说,盗窃电动车是一条捷径,“成本低、回报快”。而且多为1至2人作案,团伙作案较少,团伙成员一般较松散、纠合性强,但作案时望风、撬锁等分工明确,得手后立即将电动自行车骑走,逃离现场。
(四)作案随意性较大,作案方式较为简单。犯罪嫌疑人多数是整日在市区的商业网点和居民区寻找目标,一有机会就实施盗窃。作案时使用的撬锁工具,多为专门改装的平口锥、十字锥或用收集的钥匙,采取对锁进行撬掏方式,一旦成功就会将被盗电动推骑至偏僻处,再用平口起子撬开电门锁或搭线发动盗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作案方式出现新动向,这些人开始使用摩托车和面包车进行盗窃,甚至开始出现利用解码器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作案的迹象。
(五)销赃渠道多元化。犯罪嫌疑人盗窃后,一般将赃车暂存放到出租房或公共场所的存车棚,然后物色买主。有的出售给电动车修理店,有的出售给专收二手车的个人摊贩,有的直接将盗窃来的电动自行车以较低价格出售给流动收废品的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流动性大,给侦查人员的查证及追赃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盗窃电动车案件高发原因分析
虽然分局不断加大了对于此类案件的侦破力度,已破获了不少此类案件,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但盗窃电动车的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其中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打击弱、处理难。一方面,盗窃电动车案件作案时间短、逃跑快,案发后现场往往没有留下有价值线索和有力物证。一些受害人电动车被偷后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或及时报警,致使嫌疑人有充分的逃跑时间,加之嫌疑人大多是屡次作案,屡受打击处理,具备一定反侦查能力,被抓后往往只供认即时犯罪,极力逃避打击,造成很多犯罪事实难以认定。由于此类案件取证难、认定难,致使部分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辖区内极少数盗窃电动车嫌疑人因身体疾病,屡次被抓获后,都不能进行有效打击,使这部分高危人群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实施作案。
(二)意识弱,防范差。部分居民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存有侥幸心理,电动车仅配备简易锁,而未购置相对难以开启的防盗锁和防盗报警装置。更有甚者,将车辆随意停放在楼梯口、街巷角落、小街小巷等无人看管的地方,很容易成为作案分子的作案对象。有一些受害人电动车被盗后自认倒霉,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导致案子虽然破了,但查证落实困难,这也是此类犯罪累犯居多、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些大型超市、商场、轻轨车站周边及居民住宅区停车棚数量少,停车场所无人看管等因素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三)销赃易、利润高。一部电动车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盗来的电动车据嫌疑人交待卖价一般在300至1000元之间,并且电动车无牌无照,容易销赃,而且风险很小。也有很多群众贪图便宜,对来路不正的车子也选择购买,这些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此类犯罪活动的多发。
(四)管理散、控制难。电动车不像自行车打钢印,也不像摩托车有牌照。电动车还没有纳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内,虽然电动车也有车架号和电机号,可许多失主却无法提供,给赃物控制增加难度,对是否为被盗车辆也难以甄别,从而给销赃人员有可乘之机,也有很多盗来的电动车卖给了不认识的群众,根本无法找到,这都给公安机关寻找、比对、查证增加了难度。
三、盗窃电动车案件防范和打击的对策
(一)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各所要加强对盗窃电动车警情的分析研判,将此类案件的发案特点、作案方式、手段和防范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方法和措施,通过在居民小区、大型超市、商场、轻轨车站张贴警情通报、提示牌,包括使用街头图片橱窗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有效遏制发案。同时,营造全社会公开参与同盗窃电动车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氛围,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抓现行。
(二)加大打击力度。针对当前盗窃电动车案件多发的实际,要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一是加强刑侦基础工作。强化秘密力量和刑嫌调控工作,广布特情,多方位多渠道获取犯罪线索。在调查盗窃电动车案件中,要认真收集视频录像等各类证据,妥善保管,作为串并案件、破系列的有力证据;二是根据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发案快、逃跑快的特点,组建一支专业的、长期的打击队伍,实施精确打击,形成露头就打的局面,遏制此类案件的高发态势。三是根据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具有同伙性、连续性的特点,加强审讯深挖工作,对抓获的嫌疑人要组织精干力量,深挖余罪,力争抓住一个,挖出一串,端掉一窝。四是用足、用好法律。对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要严格依法处理,杜绝降格处理。同时,要切实用足、用好劳教和强制戒毒等法律手段,最大限度的打击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面防控。针对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各所要科学布警,按照“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时段、路段巡逻防控,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全区治安值守点、治安卡点要充分发挥作用,在重点时段认真开展电动车盘查,对电动车车主身份和电动车相关信息要仔细核对,上网比对,力争查获一批赃车、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同时,适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电动车集中大盘查集中行动,营造打击盗窃电动车违法犯罪活动的声势。
(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动员辖区商业网点建立专人看守的停车点或停车棚,在门前加装监控摄像头等技防设施。督促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积极落实“三防”措施,严格出入车辆检查,从中发现嫌疑人和可疑车辆。开放式小区要加强防盗门、停车棚、监控摄像头的安装,逐步实现封闭化管理。
(五)加强人口、房屋管理。落实“两实”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暂住人口、外来人口以及私房出租户的管理,防止出租房成为盗窃电动车犯罪分子的落脚窝点。适时开展对涉车行业的暂住人口、外来人口的清理整顿。
(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一是全力收戒辖区吸毒人员,有效净化辖区,消除发案隐患;二是对近年来打击处理过的盗窃电动车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全面清理、摸排,并通过日常检查、定期访问和秘密力量贴靠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现实表现,发现违法犯罪的及时予以打击。三是依托大情报系统动态信息的分析研判对高危人群实时掌控,实现快捷行动,精确打击。
(七)加强阵地控制,强化管理。根据盗窃电动车案件的销赃特点,要重点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修车行、典当行、流动收废品人员的管理与控制,采取公开、秘密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定期不定期检查,掌握行业底数及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等基础资料。鼓励经营业主积极提供线索,对有违法犯罪情形、知情不报的给予严厉处罚。同时,教育广大群众不要购买来历不明、证照不齐的车辆,堵住销赃渠道。
(八)规范电动车管理机制。建议对电动车根据车架号、电机号统一对车辆进行编号,发牌发证,纳入公安信息网,使交管、治安、刑侦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查控被盗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