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

时间:2019-05-14 00: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

第一篇: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

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

活动上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律师同仁,同志们:

我从事律师职业已有23年,对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倍感高兴和鼓舞。开展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律师行业的重视和对律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关心。开展这项活动也是我们许多律师所盼望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在这里作一个简要的表态发言:

第一,我将以身作则,带领浙江万盛律师事务所的全体律师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市司法局的工作,抓好律师的自评工作,认真、虚心地接受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服务对象对我们的评价。

第二,要以参加这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少收费,多服务,争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者、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

第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幸福江山”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要积极组织本所全体业务人员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活动;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热情周到的法律援助,弘扬律师应有的奉献精神,关爱民生,回报社会。

第四、恪守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珍视和维护律师职业声誉,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执业技能,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积极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做一个“政治坚定、精通法律、依法执业、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合格律师,努力提升律师队伍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讲话

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正式成立(简称新联会),这是开创我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更是全区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区委对新联会的成立和当选的会长、副会长和各位理事表示热烈的祝贺!烈的欢迎!

向莅临大会指导的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表示热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市委统战部、以及各有关部门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委十分关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成长与进步,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在区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区委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区委统战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市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规范有序的筹备工作。成立新联会,是我区统战工作的全新实践,为广泛联系和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创建了一个重要载体,成为区委和政府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一会儿,市委统战部部长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体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工作,谈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牢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新要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着力点,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中央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要认真落实“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牢政治方向,坚决守住政治底线。

一要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新联会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教育平台的作用,组织引导我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筑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要找准自身定位。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适应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对新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的研究和谋划,准确把握自身工作目标和社会定位,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思路举措和方式方法,切实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充分地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加强沟通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新联会要切实把加强党和政府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作为重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热情的服务、灵活的方式和丰富的活动,把新联会建设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引领者、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者。

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肩负重要统战职能的社会团体,新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和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最大范围争取人心、汇聚力量,凝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要促进参政议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行业分布广、文化层次高,可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新联会要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建言献策平台,使其充分参与我区的政治生活,积极为区委、政府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区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施策提供有价值的重要参考,做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践行者”和“助推器”。

二要服务发展大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分布于新业态之中,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群体。新联会要充分调动发挥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我区“三区目标”,推进“三大组团”建设,实现“三大突破”,特别是紧扣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领区的建设,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服务业、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上积极作为,不断发展壮大一批创业创新的领军企业、社会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履行社会责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联会要团结带领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贡献更多税收,特别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聚集的资源优势,切实发挥新媒体对于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书写好故事、传播正能量,自觉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三、凝聚工作合力,努力推动新联会健康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坚持党管统战原则,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强化队伍建设,凝聚起强大合力,切实把新联会工作推向深入,健康发展。

一要创新工作机制。要准确把握,系统分析新的社会阶

层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以创新精神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方法、搭建新载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探讨问题,有地放矢的做好联谊会各方面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搭建好组织平台、建言献策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发挥作用。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区委统战部作为新联会的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支持新联会按照章程要求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新联会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各部门、单位要热情关心新联会的工作,积极支持新联会发展,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环境。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群团组织要通过创新组织方式、运行方式、活动方式,增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要按照具有较高政治责任、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在所联系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标准,有计划地对我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行培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代表队伍,为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统战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积极向区委、政府反映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努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各位理事、同志们,新联会的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希望新联会在服务发展中大显身手,在社会建设中建功立业,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0 年 6 月,《国家中长 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将党外干部纳入我 国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随后,作为统一战 线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 培养的文件《2010-2020 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 展纲要》出台;2012 年2 月23 日,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全面部署,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 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些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都充分说明当前形势下加强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需要培养选拔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 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 是统一战线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一般说,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较深造诣或有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究竟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党外代表人士?从总体要求来 看,党外代表人士是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其 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意见》明确指出:“政治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 贡献力量。专业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 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 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这一标 准,既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特征,也是总体标准。然而,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具体工作中,除要考虑以上共性 标准外,更需要分析个性特征,明确个性标准。

一、从横向上分析个性特征,突出领域代表性标准 代表性问题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核心问题,抓住代表性问 题就抓住了“牛鼻子”。所谓领域代表性,是指与党外代表 人士的社会活动范围相符合的身份资格。由于党外代表人士 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他们的个性特征必然要反映出领域差 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群体,即民主党 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 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 士。这六个不同的群体就是由六个不同领域中具有相同身份 的人员组成的集合,共同的身份就是各个领域的具体特性标 准。然而,目前在培养选拔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党外 代表人士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比如,某人本身是少数民族,信奉某一宗教,从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还加入(或未加入)民主党派,他就同时具有了少数民族身份、宗教身份、非公 有制经济身份、民主党派(或无党派)身份,这种现象在少 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具体标准,党外 代表人士的具体内涵和个性特点要求不够明晰,身份模糊或 身份交叉,往往使地方统战部门在培养选拔工作中难以把 握,也难以在党外人士中形成清晰导向。其结果,致使一些 动机不纯者趁机而人,而一些真正符合条件的却被拒之门 外,造成党外代表人士选材不准,代表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目前县级以上不同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分别由统战部 的不同部门联系,身份交叉或多重身份就容易造成多头联 系、多方培养,甚至出现重复培训、推荐、选拔和使用,其 结果是既影响培养效果,又浪费行政资源。因此,在培养选拔工作中,为充分体现党外代表人士的 领域代表性,应从横向上进一步明晰个性标准。民主党派代 表人士,应是正式加入某一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较强的党派意识、熟悉本 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的人 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员:在党派各级组织机关、基层 委员会工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组织能力,对本党派成员 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成员;从事某一行业,在本行 业和本专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成员;担任一定 职务,具有较强的合作共事能力的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应是既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对社会 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的成员:一是从事某一行业,在本行业和本专业 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二是具有一定 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 力的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是指本人是少数民族,拥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民族团结和祖国 统一,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在本民族中具有较高威信和较强 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应当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质上能服众、从事 某种宗教工作的人士。由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身份 和宗教界身份交叉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区别,一般都以是 否担任宗教教职工作或宗教团体工作,作为界定宗教界代表 人士的范围。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应是自觉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上有 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人民有贡献的非公 有制经济人士。尤其是所领导的企业,能在本行业处于领先 地位,并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主 要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拥护祖国统一并有 一定影响、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有学术造诣、有一定代表性的 人士。此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流动性的不断增 强,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不可避免,以某种具 体量化标准来衡量属于哪个方面的代表人士也很难做到。因 此,在培养选拔过程中,一方面,可采取动态分析研究,及 时协调沟通,考察这些代表人士在哪个方面更具代表性、更 有权威性、更能控制局面,同时还要结合他本人的发展前途 综合考虑,从而确定他的主体代表性,避免出现工作交叉重 叠;另一方面,可从物色、培养、选拔到使用,各个环节注 意其代表性的延续性,尽量保持一种代表性贯穿始终。对于 那些在一定群体中崭露头角、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党外人 士,他们是将来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础,要在物色时 注意体现代表性。对纳入视线的,要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 炼,因需施教、扬长补短,帮助他们增强在原有领域和所联 系群众中的影响力,做到培养时提升代表性。通过建立健全 各领域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使代表性具有可操作性和公 信度,做到选拔时注重代表性、坚持量才使用,以能够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和真正做到帮得上忙、说得上话、顶得上用为 标准,最终实现在使用时发挥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实至名归、堪当重任。

二、从纵向上分析个性特征,突出层次代表性标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统战部门都在做党外代表人 士工作。从工作的对象范围看,党外代表人士应分为不同层 次,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承担的职责必然 会体现出层次差异,自身影响力的范围、程度及其代表性的 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层次标准和要求,仅 靠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这样笼统的概念作为培养选拔的 依据,往往使得培养选拔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难以发挥出应有 的代表性。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 的范畴,这既是统一体,也是矛盾体,这种矛盾在实际工作 中的突出表现就是在强调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容易忽视 群众性,甚至使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不升反降。如有的领导和 部门单纯从政治角度考虑,只看重政治标准,而忽视个人能 力素质和群众基础,搞“临时空降”、“少数人中选人”,使 其缺乏应有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有的只考虑专业性而忽视群 众性,如一些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本行业本领域是行业专 家和学者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他们平时与本民族 群众缺少广泛联系,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 题缺乏深入了解,参政议政的关注点多偏向本领域本行业,因而在本民族群众中影响力不大,作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 挥作用有限。在有了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进入体制后的代表 性人士中,有的仍将大量精力放在个人专业发展上,对各种 社会事务和公益性事业关心不够、参与不多,不愿意也不注 重与所代表群众的联系;有的由于各自所承担业务任务较 重,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方面受到影响和局限,表现为 主动接触社会不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代表人士作用 的发挥稍显不足;有的对自身职能认识不到位,代表意识不 够,由于利益关系处理不妥当,在社会群众中影响力出现弱 化;有的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享受相应级别待遇,生活和 办公地点远离原先工作和活动场所,与原有群体的联系和感 情日渐疏远,知名度越来越小,当推荐领导班子成员时,推 荐结果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民意要求;甚至还有个别代表人士 进入体制后,热衷于权位追逐,与群众越走越远,出现了“社 会上认同度不高,群众中影响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发挥应 有作用”的状况。党外代表人士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代表 性鲜明,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因此,在培养选 拔党外代表人士的过程中,既要分析横向标准,又要分析纵 向标准,按照不同层次需要突出不同范畴的代表性。从党外 代表人士的层次上看,既有全国性的代表人士,也有基层一 级的代表人士。总体来说,对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其政治 代表性和专业代表性要求会更高。例如,各民主党派、全国 工商联和省级组织负责人,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担任地厅级以上职务 的党外领导干部等,他们的代表性更多应突出在政治性上,应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强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而那些在全国有影响力 的党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其代表性更应体现在专业性 上,他们的专业成就、参政议政能力、人格品行和示范带头 作用都更为显著,为人们普遍熟知和认可,深受人们敬仰和 尊重。对于基层的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 区的代表人士,代表性不仅要体现政治性、专业性,更应突 出群众性,因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都 需要代表人士具有群体的代表性和社会的代表性,能为群体 说话,反映群体利益。只有那些群众基础好、说话办事能服 众、在一定领域和范围或区域内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的 党外代表人士,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高层 次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干部,主要由中央统战部负责协 调培养选拔工作并发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的主阵 地作用,着重突出代表人士的政治性和专业性,在做好培养 选拔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地方统战 部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指导,做好高层次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 衔接工作,为高层次队伍输送人才作准备。对于基层部门而 言,在培养选拔工作中则应侧重于突出代表人士的群众性。

三、从特点和规律上把握,培养选拔侧重点

(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高学历、高职 称、高技能”,创业、创新人才高度集中;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注重个人 价值的体现,政治参与意识强;相对集中于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传统领 域。其成长始终伴随着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尤 其足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营造 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制度需要”和“制度安排”成为 他们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中央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为民 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和发展构筑了更加宽阔的政治舞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基本上是从专业性人才成长为政治 性人才的,一般都要经历崭露头角、纳入视野、推荐使用和 日臻成熟四个阶段,即凭借自身努力和突出贡献而初露锋 芒,在个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经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引导,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发挥专业优势参政议政,再经 过组织推荐选拔开始担任领导职务或社会职务,通过实践锻 炼能够较好地发挥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及引领带动作用,成 为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同盟者。因此,在培养选拔工作 中,要着眼“先专业、后政治”的成长轨迹,坚持理论培训 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既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全面把 握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学习、继承多党合作的 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合作共事能 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又通过设立实践锻炼基地、搭建任职台 阶、加强岗位交流等方式,使他们得到全方位锻炼,更加适 应合作共事的需要。

(二)无党派代表人士 无党派代表人士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一样,都是多党合作的参 与主体。他们大多崇尚个性独立,愿意保持政治身份的超脱,同时又渴望获得组织依靠,以实现情感归属、拓展社会联系。而在寻求组织依托的过程中,他们又不愿意被“组织化”,不希望受到较为严密的组织约束。除一些传统领域外,自由 择业和留学人员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是无党派代表人士工 作的新领域。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普遍要经历政治启蒙和角色转 变两个过程。最初,大部分无党派代表人士只专注于自身业 务发展,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 突出贡献,许多人还获得过国家及省、市的各种奖励和表彰,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拔尖人才。但由于束缚于业务圈内,他们主动接触社会不多,不愿单纯为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 学术前程,或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虽有关心国事的情怀但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虽有表达诉求 的愿望但不了解反映意见的渠道,自身定位于知识分子或专 业人士,甚至不清楚“无党派人士”的概念和内涵。在纳入 视野后,随着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了解,对参政议 政、民主监督内容、程序和特点的熟悉,其政治参与的态度 从自发到自觉,视野从单一到全面,行为从感性到理性,最 终明确了自身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定位。可以说,无党派代表 人士是依赖专业成就的影响力,在成为专业领域的骨干、学 科带头人甚至领军人物后,才脱颖而出走上政治舞台的。虽 然他们从政比较晚、从政时间比较短,但起步高、进步也快,越级提拔、破格提拔现象在无党派代表人士中较为普遍。但 是,由于他们参政议政活动的经验比较少,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尤其需要在实 际工作中加以锻炼和提高,因此,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 拔工作,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 调作用,建立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少数民族代表人士 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党 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方针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的保证。通过他 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激发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尤 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需要大批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少数民 族代表人士队伍中,存在着有影响力的缺少业务水平、有业 务水平的缺少影响力的两头重现象。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 其是基层的代表人士方面。这些代表人士土生土长,熟悉本 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懂得本民族的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天然的感情,对改变本民 族地区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但 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和带领少数民族 群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的要求。二是在大中城市的代表人士方面。他们在本行业本 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与本民族群众联系不多,在本民 族群众中影响力不大,以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身份发挥作 用有限。为此,对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不能简单地 用定指标和划范围的办法来确定,也不能简单地凭学历、论 职称、看地位,甚至讲关系。如果只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 职务而没有群众基础,那么,在关键时刻要依靠他们担负起 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韧带作用就难以实现。因 此,要综合考虑在一定领域、范围或区域内,对具备一定的 代表性和影响力、为人们普遍熟知和认可、深受人们敬仰和 尊重、政治思想进步、群众基础好、说话办事能服众、有较 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人格品行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的少数民 族人士重点加强培训,使其在文化素质、政治信念、政治参 与能力和政治影响力、个人威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得到较 大提升。

(四)宗教界代表人士 宗教界代表人士多数是由宗教界教职人员产生的。目 前,宗教界教职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中专以下学历的 占 70%以上,经过正规宗教院校大专以上教育的教职人员只 占总数的3%。宗教界人士的成长,早期都是受各宗教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方式多样、各具特点的人才培养传统教 育,如佛教的师徒传法和寺观教育、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等,这些教育方式目前仍与宗教院校教育一起在宗教人士的成 长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培养选拔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工作中,一是要充 分发挥宗教院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正确办 学方向,突出爱国主义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学内 容,根据各宗教的不同特点,逐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规 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臵,并以宗教界学员易于接受的内容和 形式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二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各级宗教 团体紧密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的优势,规范和提 升传统宗教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为其赋予新的内涵和科学方 法;三是要在团体的日常管理和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代表人 士的作用,使各级宗教团体成为代表人士丰富阅历、增长才 干的实践平台和成长阶梯;四是要进一步扩大视野范围,对 于同样在信教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能反映部分信教群众要 求的普通信徒多加关注和培养。

(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成 长起来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 开放的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成长,是以其自身 企业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们绝人多数既是企业出资人又是经 营者,处于市场经济第一线,职业风险较大,拥有大量的财 富,社会关注度高,同时受经济情况的影响,企业的兴衰成 败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代表性。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代 表人士的民主意识普遍较高,比较重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 生活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话语权。其意愿及利益需求的表 达,正由单纯注重物质利益向利益需求多样化转变,由注重 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向谋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转变。他们 善于表达所联系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能够积极反映社情民 意,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但 在热心参政议政、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同时,他们往往将 积极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追求独立、自 由和个性的张扬,对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培养选拔工作中,可通过规范一定的培养选拔程序,加大后备人才储备,避免临时找人或降格以求;坚持“凡进 必评”原则,避免“重财轻德”以经济实力和纳税情况代替 政治表现;在安排使用后,还应加强教育管理、考核履职等。

(六)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 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涵盖港澳台海外不同领域、不同界 别、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士,具有资金、智力优势,不 仅能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而且能为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服务。在培养选拔工作中,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培养 规划,加强对代表人士的培养培训,提高港澳台海外代表人 士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国情教育研修班,对代表人士进行 国情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培训;根据社团领袖、参政人才、专业人士、管治人才、中青年骨干等不同领域代表人士的特 点,建立重点联系名单和培养档案,明确对口联系、专人负 责;着眼组建队伍、凝聚乡亲、培养骨干,着重将爱国社团 作为培养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通过发挥海外联谊会、欧美 同学会、统促会、台联、侨联、黄埔同学会等团体的作用,有意识地推荐代表人士担任团体骨干,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台 阶、提供机会;通过组织参加国情考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 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第四篇: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培养选拔机制研究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培养选拔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是当前高校统一战线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目前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全盘规划欠缺、工作方法单

一、实践锻炼缺乏等问题。通过对进行调研,管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实践锻炼,提出应创新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以促进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的的台阶、新的水平。

【关键词】 高校 党外代表人士 实践锻炼 培养选拔

高校历来是党外代表人士集中的地方,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重要阵地、重要力量。其统战成员包含了民主党派识分子、海归、民族、宗教等多个方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相对集中、知识层次普遍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基础支撑。因此,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当前高校统一战线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高校作为统一战线中各方代表的重要源头肩负着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责任,承担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

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道路,受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群众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离不开党外代表人士的广泛参与,他们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重要推动力量。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十余年的大众化发展,已经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力量。应该激发和调动党外代表人士推进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高校发展中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作用;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去,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为高校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方面的优势,推进高校教育创新改革发展和稳定,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人才规划的科学性不足。笔者通过对多所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在高校中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情况下,将党外代表人士的发展和培养纳入高校的长远规划存在着难点,目前也很少有高校将其纳入正式的制度

性建设当中[1]。目前在高校中,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依附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党内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往往纳入大的干部工作当中,很少有高校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综合考评体系中。这种情况下,也使培养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在高校中缺乏主动性,在没有外界施加压力的条件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缺少了内部的主动性。

培养任用与管理机制不协调。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中,一般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2]:一种是将党委统战部独立出来,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办学规模较大的公办高校。第二种是将党委统战部与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三者其一合署办公。第三种是把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等党委部门合署组成党委工作部门或党群部门,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办学规模较小的公办高校或民办高校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都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尤其是作为主要部门的党委统战部和党委组织部,两个部门之间由于相互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往往出现各级组织中优秀的党外代表人才首先被中共认为是中共党员的培养对象,然后被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考察,这就直接减少了他们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可能性。由于培养与任用管理机制不协调,缺乏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就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发展壮大。

地方党委和政府吸纳高校党外干部数量太少。对多所本科院校进行调研的有关统计中,高校中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处级以上职务的人数占干部总数的两成,此比例已属比较高,也可见各高校已十分重视培养和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然而,毕竟岗位有限,仍有较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实践的机会。从目前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行政部门的用人特点来看,大多是关注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等社会新阶层的人水却较少关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如果高校培养的党外代表人士只有大量的储备但未能有效使用,长时间积压后将影响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和才能优势未能得到发挥,这必将是高校乃至我党的一大损失。

党外代表人士受监督的力度不够。在党内,不受监督的权力很容易出现腐败萎靡,这种现象对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也同样会发生。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在培养选拔时成绩突出,表现良好,群众评价也很高。但是,一旦担任了单位的领导职务之后,由于组织对他们的管理监督缺失,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很容易放松警惕,放松了对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我行我素,以权谋私,有的甚至最终腐化堕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总体来说,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和业务大多是称职的,但现实中高校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监督确实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的思路

强化部门间相互协作和沟通机制,形成培养选拔的合力。高校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党委职能部门间特别是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协同工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的

外部环境。部门间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要共同研究部署工作共同制定下发文件共同商定配备方案,共同考察人选、共同向党委推荐,共同完善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统战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组织部门,认真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举荐的工作。组织部门应不拘一格地对统战部门推荐的优秀人才大胆放心地使用。在党委对党外干部作出任免调动交流决定前,组织部门应征求统战部门意见。两个部门之间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联系制度,把党委领导书记主管统战和组织部门牵头,人事部门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在党委的统筹总揽下,就优秀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共同研究商量,考察了解,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避免两部争夺人才的不和谐现象,共同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健康发展。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必须明确部门职责。高校党委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尤其是党委统战部和其他党委职能部门之间,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效的协调,部门间发挥自身优势,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叻力共同研究和部署工作,商定培养方案、下发文件,共同考察与推荐人选,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统战部门应不拘一格地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进行选拔、发现、培养和推荐。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应对统战部门推荐的人才放心地使用。高校党委在对党外干部作出相关调动或者提拔决定时应该征求高校统战部门的意见,把党委领导下的由统战、组织和人事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规划。培养党外代表人士是一项目的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高校党委应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按照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背景,进行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规划。主要包括两大方面[3]:第一,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预测和摸底调查。高校应根据当前党和国家的形势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提前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全面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及时修订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多党合作需要和党外代表人士个人发展需要的计划。第二,坚持突出人才规划重点和分类培养的原则。重点培养是指高校培养教育的党外代表人士首先应当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们肩负着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责任。分类培养,则是指为了迎合世纪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应大力培养两类党外代表人士,一类是学者议政型,主要体现在“议”上;另一类是行政参政,主要体现在“参”上。

遵循德育为先、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首先是统战思想认识的提高。高校要根据形势和事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需求和统战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战理论和我省经济社会形势及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必修课。要切实做好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重并长期坚持对他们思想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使他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高校统战成员的思想理

论素养;举办多种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为高校统战成员就重大理论政策问题交流思想相互学习提供平台,推动他们在学习研讨中深化对科学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解;进一步增进共识;组织高校统战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考察活动,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国。世情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个体发展规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鉴于高校内的锻炼岗位有限,目前高校里仍有较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建立一种稳定、合理、科学的实践锻炼制度,拓宽渠道,是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质量的关键。一方面,高校内应争取更多地给予党外代表人士岗位安排,尤其是实职锻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党委要推动高校与党委政府、企业的合作、积极鼓励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地方的党委政府和企业管理工作,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高校党外干部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增强代表性,核心是发挥作用。实践锻炼是党外干部成长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途。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应该有意识地组织持轻的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学校自身专业领域省市甚至国家的一些社会热点或重大议题调研。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实践和锻炼中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在困难和挫折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实力是实践锤炼的积累,作为是解决问题的体现。加强实践锻炼,是他们加快成长不可替代的途径。

利用综合协调规律,构建高效党外人士的工作机制。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重要的保障。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注意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统战部门的重要作用和广大师生员工甚至社会广泛参与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高校党政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明确具体要求,加强沟通,建立统战部门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机制。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统战部门要通过不断建立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同组织宣传教务科研后勤等部门的协作,强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形成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加基层工作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4]:“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首先,高校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高校人才发展战略。由统战和组织部门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任职结构等方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使党外代表人士能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中共党员干部保持动态的稳定,为合作共事提供组织保障;从制度上明确学校、学院(或系)两级领导班子都应配备党外代表人士,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合力。其次,高校党委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把中共基层组织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绩效纳入考核和评议体系、考核和评价基层领导班子,要把有没有统战意识、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等作为重要内容;考核和评价基层组织建设,不仅要看培养发展中共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也要看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质量,两者不可偏废。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再次,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竞争是

培养选拔优秀党外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重心要下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基层工作经历。各级党委要大胆把党外代表人士选派到基层锻炼,基层组织要多给党外干部分配任务、压担子,使之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锻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健全高校培养与地方使用协调机制,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储备党外代表人士是手段,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目的。高校应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建立沟通和联系机制,向社会举荐党外代表人士,拓宽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地方应根据高校举荐的党外代表人士的具体特点,安排适当的岗位,放心大胆地使用,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所作为这是发挥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关键地方党委要认真物色吸纳。高校中政治素养强业务能力精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等部门进行政治安排,或通过轮岗、下派挂职等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实职安排,让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党外干部的交流和使用上应与党内干部同等对待。党外知识分子干部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培养教育锻炼后,应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加大交流和使用力度。要不断巩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成果,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研究.公共治理,2012,(11).[2] 朱坚.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的思考.理论观察,2010(1).[3] 张广鑫.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的创新.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

院学报,2010(2).[4] 梁捍东.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探析.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13(10).5

第五篇:商都县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研究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研究

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在要求。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与管理,已成为我县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近年的工作实践,商都县统战课题调研组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基层有如下心得和建议。

一、发现是前提

如何建设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现是前提。如果不能大量地发现党外代表人士的存在,就无法谈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因此,我县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社会性要求,积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发现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等党外代表人士,同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党外后备干部自身的情况,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经常性的开展调查、摸底,采用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多种形式,及时从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选拔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党外人士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调整补充,实行动态管理。去年我县新物色 名新的党外代表人士。近年来,我县先后从机关、乡镇等部门先后发现党外代表人士 人,目前,已作安排的达 人。

二、培训是基础

一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为党外代表人士讲课、组织到区市社会主义学院集中学习等方式,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加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力度,促使他们增长见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着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与我党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2009年6月月我县县举办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2010年选送10名非公经济党外代表人士代表到市党校参加了民营企业高峰论坛,2010年6月又选配了4名党外干部到内蒙古社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深造,并赴江西进行了参观考察。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促进了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各项工作。我县近年来,先后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 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受到党外代表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使用是关键。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我们要从完善机制体制等制度建设上来确保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安排,着力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安排:一是要加大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要在政府各部门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担任正副职务,并不断地提拔重用和交流使用,给他们煅炼的机会,给他们施展领导才能的平台,二是要在各级人大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担任人大代表,以满足其政治诉求,让他们参政议政,为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提供舞台,三是要在各级政协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为他们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建言献策发挥作用,近几年,我县在政府部门安排党外干部 名,其中 个必配部门已配备党外副职 个,个乡镇配备了党外副乡镇长,在各级政协安排党外代表人士人担任政协委员,在各级人大安排 人担任人大代表,较好地发挥了党外代表人士在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管理是保障。

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后,要加强跟踪管理。要在日常的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中强化管理,在实际的岗位上考察党外代表人士的能力。考察他们在群众中的代表性和公信力程度,一是任用中要加强任职交流,多岗位锻炼党外代表人士,让他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二是要建立各级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对口联系;经常了解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动态,切实帮助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确保党外代表人士有一个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三是是对特别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要小步快跑,加快培养步伐,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舞台,更高的层次施展他们的才智,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县近年来,先后有 党外干部成长为处级以上干部,有一名成为厅级领导干部。先后有 名党外代表人士当选为全区劳动模范,有 名当选为市级劳模,有 名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各部门担任副科以上实职,党外代表人士活力不断增强。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宽、更好的平台。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五、服务是根本

把为党外人士做好服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真诚服务,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不断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凝聚力。一是实行党员县领导挂钩联系党外人士制度,根据换届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党员县领导挂钩联系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名单,加强沟通与服务,及时了解党外人士情况,及时反映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及时帮助党外代表人士解除后顾之忧,对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在生活待遇方面与党内领导干部一视同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2010年,我县统战部重点联系名党外代表人士,县委常委每人联系 名党外代表人士,共联系名党外代表人士。二是建立非党高、中级职称人员档案,不定期走访了解非党知识分子工作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环境。

下载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律师行业中选拔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