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课围绕着我国的政党制度展开,学完本课之后学生最难把握的和最容易混淆的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表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的机关
人民政协
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和监督权;
②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方式
联 系
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表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性质不同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产生人大代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治力量。
基础不同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阶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成员以各界知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中识分子为主。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亲密友党。
①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相互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作用事业的领导核心。不同
联 监督的关系;
系 ②在组织上,他们是相对独立的;
③在法律地位上,他们是平等的关系。
地位 表3.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人民政协
中国共产党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中国共产党
全国人大是
国务院即中
我国的执政最高国家权力机央人民政府,是最是党,是我国社会关 高国家权力机关主义事业的领导的执行机关,是最核心 高行政机关
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拥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的行政工作部分,主要行使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它不是国家机构,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党不是国家
机关,不能直接
行使国家权力,作不能履行国家职用 能,它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 的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联 ②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做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 系 ③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建议和意见,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提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E.担任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始终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自己的主要职能。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及时有效地改正工作。当然,人民政协不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因而它的民主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关那种监督、检查、质询、弹劾等权力,更谈不上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征文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启事
人民政协网.cn日期:2011-05-24 10:36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人民政协事业的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办,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承办“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和理论研讨座谈会活动。欢迎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党政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踊跃撰稿、积极参与。
文稿应体现理论深度与学术水平,未在其他出版物刊登过,篇幅以5000-8000字为宜。来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相关信息,并标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字样。请于2011年8月20日前将文稿发送至邮箱:
yjhmsc@cppcc.gov.cnrmzxll@163.com
研究会秘书处初拟了部分论文参考选题,作者亦可根据征文要求,自行命题。秘书处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来稿进行审阅,选择优秀论文编入论文集,并邀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参加研讨座谈会进行交流。
联系电话:66192755
联系人:吴国挺 曹媛媛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参考选题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
1.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制度的设计和完善
2.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
3.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
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观点研究
5.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重要论述研究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人民政协理论科学体系
1.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
2.人民政协理论科学体系的框架研究
3.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
4.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形式”与人民政协
5.人民政协理论应当“进党校、进学院”
6.党政领导干部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素养与民主作风的提高
7.人民政协新闻宣传特点研究
三、中国共产党与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研究
1.中共党史与人民政协史关系研究
2.党的群众路线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党的群众路线与发挥政协界别作用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人民政协
5.党政科学民主决策与人民政协作用的发挥
6.党的建设科学化与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
7.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民政协的组织建设
8.党政议事规则与人民政协制度的衔接和完善
9.党内民主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相互促进 10.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加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关系的规范建设 11.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与服务国家工作大局 12.党际协商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 13.党内监督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14.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 15.人民政协党组的作用及建设研究
四、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1.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研究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加强政协的作风、学风建设 3.党的组织路线和政协干部的任用、交流和培养 4.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作用的发挥 5.政协界别的合理设置和调整 6.中共界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研究 7.委员推选、管理、退出机制研究 8.政协专委会的合理设置与调整 9.中共党员委员作用发挥研究 10.政协机关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提高 11.政协工作如何向基层延伸
第三篇: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谈谈你理解的“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某一群体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度、奉献精神以及归属感,尤其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也即认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较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为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以及在国家成立后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利益的一种努力。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标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与西方碰撞之后,包括三个方面:排外,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
2、,一是“自省的民族主义”,一是“反帝的民族主义”。两者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压迫都有切肤之痛,但前者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中国弱是由于中国自己不争气,自己的缺点太多,并不是外国的压迫,更不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有内应、工具。”这种民族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然而其表现形态却是对本民族的深深自责与反省。与之不同的是,后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连年内乱,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势力的持续在场。它们甚至与国内的某些特权阶层--军阀、官僚、地主阶级--相勾结,选择他们做自己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因此,中国若实现强国梦,就必须将兵锋直接对外,以暴力反抗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3、“反省”的民族主义,是中国在屡受列强打击之后所自然生成的一种思想,而不是西方人有意灌输导致的。大多是强调反求诸己,强调遭受打击的己方原因,认为中国人应该主动承担遭受列强打击的一切责任,发愤图强,学习西方,抵御外辱。“反省”的民族主义的核心诉求,是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性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呼唤,也就是对启蒙的呼唤。
4、反帝的民族主义”种思想形态纯粹是由苏俄输入的,在国内并没有任何原生性的基础。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本源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万恶之源。为了谋求民族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直接面向帝国主义进行国民革命(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军阀,在农村中打倒帝国主义的所有走狗--土豪劣绅。
联系:
1、所面临的时代主题背景和基本精神一致。近代中国面临着民族生存危机与民族文化危机的双重危机,二者都认为民族国家利益为至高无上,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救国
2、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理性的产物。自省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大致相当于盛行于西欧的经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主义与启蒙共生;反帝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列宁、马克思、黑格尔等的思想,是启蒙以来理性体系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自省的民族主义者和反帝的民族主义者大都是开眼学习西方的人(晚年孙中山是个例外),这一共同特点使他们与文化保守主义划清了一道界限。
3反省的民族主义和反帝的民族主义,从最为纯粹的学理角度来讲,都是不完善的。
反省的民族主义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省,并且提出了启蒙式的主张,那就是,改变国民性、改革中国内政,建设现代国家,外患自然消弭。但是,自省的民族主义在实践方面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反帝的民族主义虽然来源于一个继承了实证传统的理论--帝国主义论,但却难以跻身严肃理论的行列。其证过程充满了未经证实的跳跃在有效统治建立之后,启蒙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个常态国家不能长期将对外的民族主义作为凝聚国力的救命稻草,而且在当代中国这种民族主义的口号越来越失去实际意义。
区别:
1对民族危机的体认与回应方式不同.反省的民族主义以思想为根本来解决迫切的社会政治问题,反省以痛切的自责、深刻的忏悔为特征,以针砭民族文化的衰病为重点,以实现民族的改造与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实现民族的新生与民族文化的复兴为目标主张从民族文化入手谋求民族自救之路。
反帝的民族主义认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尤其是列强的军事政治侵略是造成亡国灭种惨剧的祸根,更倾向于通过争取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的手段来回应危机
2、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的选择不同。
反省的民族主义认为民族的劣根性与民族文化的落后性是造成中国积贫积弱局面的根源,认为要解决民族生存、民族命运问题,必须改造病态的民族性与整体上拒斥传统文化。
反帝的民族主义主张建立中西会通基础上的民族新文化。
3、学理渊源与话语形式不同。
反省的民族主义诉求的基本话语有自强、自存、自立、民族自救、民族建国、民族反省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更多地接受了进化论、自由平等学说、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观、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等西方思想的影响。
反帝的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思想,并把反帝、反封建军阀,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均受到了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有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民族自决思想的影响。
区别
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之所以遭到列强的侵略,是因为自己太弱,不能怪外人太强大;因此,中国要强盛起来,就要学习西方列强是怎么变强的,从而改造旧中国的一切陈规陋习。将中国贫弱混乱的根源归结到帝国主义身上,因此,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独立,就必须直接反抗帝国主义。
目标上的不一致:反省的民族主义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到列强的侵略,是因为自己太弱,不能怪外人太强大;因此,中国要强盛起来,就要学习西方列强是怎么变强的,从而改造旧中国的一切陈规陋习。反帝的民族主义则将中国贫弱混乱的根源归结到帝国主义身上,因此,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独立,就必须直接反抗帝国主义。
理论来源不同:反省的民族主义它是中国在屡受列强打击之后所自然生成的一种思想,而不是西方人有意灌输导致的。而反帝的民族主义这种思想形态纯粹是由苏俄输入的,在国内并没有任何原生性的基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反省的民族主义没有将其指责为不道德,而至多将其作为“非道德”来处理。反帝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是不具备任何道德正当性的,因此中国人民在对其进行革命的时候不应对其所谓“文明”再抱有任何幻想。
理论与实践的区别:自省的民族主义在理论上是可爱的,在实践上是软弱的。反帝的民族主义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一套科学解释理论,而是政治行动依据。
第四篇: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根据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论述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人数较少,不发行股票,股份不得随意转让,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划分成等额的股份,其股份以股票形式依法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一种公司企业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其股票是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义为: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承担责任。
两者具有公司的一些共性特征:
1.都遵守公司资本三原则,即公司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原则;
2.都贯彻了有限责任原则,无论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还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的范围,都是以股东公司的投资额为限,区别于无限责任公司和合伙组织等经济实体。在投资公司后,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股东将财产投资公司后,该财产即构成公司的财产,股东不再直接控制和支配这部分财产;
3.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对外都是以公司的名义从事;
4.一本都是盈利性的组织,和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事业机构有明显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是人合还是资合。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质,股东之间需要一定的信任基础。股份有限公司是彻底的资合公司,其本身的组成和信用基础是公司的资本,与股东的个人人身性(信誉、地位、声望)没有联系,股东个人也不得以个人信用和劳务投资,这种完全的资合性与有限责任公司不同。
2.股份是否为等额。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必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只须按协议确定的出资比例出资,并以此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一般说,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将股份化作等额股份,这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
3.股东数额的多少。有限责任公司因其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股东人数较少,股份有限公司是纯粹的资合公司,一般股东较多。如我国的《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额上下限均有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则只有下限规定,即只规定最低限额发起人,实际只规定股东最低法定人数,而对股东的上限则不作规定.这就使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相当的不确定性。
4.募股集资是公开还是封闭。有限责任公司只能在出资者范围内募股集资,公司不得向社会公开招股集资。股份有限公司募股集资的方式是开放的,无论是发起设立或是募集设立,都须向社会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募集资本,招股公开,财务经营状况亦公开。
5.股份转让的自由度。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证明不能转让流通。股东的出资可以在股东之间相互转让,也可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但受到公司法规的限制。如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的表现形式为股票,一般允许其自由转让,符合有关规定后还可以公开上市交易。
6.设立和监管的宽严。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较为严格,其管理机构、公司治理要求较多,规模较大,财务一般要求公开,在法律法规上一般有很多监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门槛较低,管理机构也较为简单,一般来说,规模也较小。
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
1、股东人数有下限上限的限制。法律规定股东人数必须在两人以上,不超过50人,但国有独资公司除外。
2、只能由各股东出资设立,在公司成立后由公司签发出资证明书。
3、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4、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但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经全体股东半数同意,股东可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视为同意转让。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形成的启动者,是权利义务的承受者,有些主体的特殊性还常常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经济权利和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确定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既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经济权利和义务也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立法宗旨,是制定法律时所要体现的内容和精神,所有法律条文的内容都要紧紧围绕法律所要求的立法精神,充分体现立法宗旨所要求的内容。《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一条的规定,明确了《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对《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立法宗旨,是制定法律时所要体现的内容和精神,所有法律条文的内容都要紧紧围绕法律所要求的立法精神,充分体现立法宗旨所要求的内容。《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一条的规定,明确了《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对《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立法的意义:会计是进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搞好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将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方法、程序及法律
责任进行统一的规范,才能使经济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对经济工作各环节的运作有清楚的了解。
2. 以立法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会计法》立法宗旨的首要一项。原会计法没有将
这项内容明确在立法宗旨中,并且在法律条文的规定上过于原则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这次会计法将这一项内容作为立法宗旨,是根据一个时期以来会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
3. 通过立法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会计法》最重要的立法宗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手段和条件,而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职能作用,才是会计工作的根本目标。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只有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才有实际意义;没有规范的会计行为和高质量的会计资料,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也就难已成为现实。累进税率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类型。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采用累进税率时,表现为税额增长速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速度。它有利于调节纳税人的收入和财富。通常多用于所得税和财产税。累进税率对于调节纳税人收入,有特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现代税收制度中,各种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
第五篇: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