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总结
板总结 板设计
1)从受力计算角度,一般板厚取值为:双向板按L/40(边跨时可适当加厚)、单向板按L/35(连续板)、L/30(简支板)。
2)跨度较大的板(板跨大于4m 时)及异形板的板厚,根据周边支座情况,酌情加大(一般可加大10~20mm)。
3)当板内埋的管线比较密集时,板厚应可取120~150mm。设计考虑加强部位,如转角窗、平面收进或大开洞的相临区域,其板厚根据情况取120~150mm。屋面板不小于120mm。
4)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取180mm(按嵌固在地下室顶板考虑);不嵌固时取160mm;覆土处顶板厚度不小于250 mm。
5)悬挑板的净挑尺寸不宜大于1.5m,否则应采取梁式悬挑。注意与厚挑板的相邻板跨,其板厚应适当加厚,厚度差距不要过大(可控制在20~40mm以内)。6)异形板的配筋应专门复核,不应直接简单采用PM的计算结果。
7)温度筋:较大板块的板面无筋区域,其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应在板面设配筋率不小于0.1%的防裂构造钢筋。
8)挑板配筋:注意转角挑板配筋时的角部构造(阳角、阴角)。挑板底部构造钢筋:当悬挑长度较小、板厚较薄时可不配筋。板筋绘制
首先,对板计算参数进行调整,钢筋级别要确定,其次,根据裂缝挠度进行配筋,若不满足,需反过来调整板厚;每一层都要进行计算。
如果计算的模型中存在异形板,则计算的结果就不能参照了,必须把异形板单独拿出来计算,可采用理正计算单块异形板。
边界条件的设定:边跨为简支,中间跨为固支,楼梯旁边的板也为简支。绘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层的设置,支座负筋与正筋需分层表示,便于查改;
2.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取板短跨的1/4,如果相邻板跨度不一样,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按跨度大的一跨取;
3.为了使图面整洁,一般对于按照构造配置的板筋,可以在图纸的文字说明里表示,图上只反映出需要计算的配筋; 4.板筋的配置选择以细而密为原则,可以控制裂缝。板筋间距可以做到多而密,不建议采用间距为200的板筋;
5.当板跨度较小时,可以把支座钢筋拉通,利于施工,节约成本; 6.当相邻板标高不一致时,支座钢筋需要断开,各自锚固在梁内,并保证锚固长度;
7.悬挑板锚入简支板内的长度应不小于挑出的长度;(?)
8.异形板不管配筋是否按计算,最好把钢筋的布置方式画出来,这样施工时不会放错钢筋;
9.楼梯在楼层处的板筋需要与楼层处的板筋对应起来; 10.对于一些形状不正的结构,钢筋线的方向不要搞反;11.卫生间盥洗室处板钢筋双层通长布置。
对于钢筋间距,一般板底钢筋的间距一般控制在150mm及以下,板顶钢筋控制200mm及以下的,对于支座有高差的,板支座高差小于等于30mm时,钢筋可以拉通,大于等于50mm,不宜拉通。楼梯间平台板配筋(注意)
对楼层平台板,其配筋见楼层板配筋,其板厚与楼层板一致;对半平台板,其板厚根据楼梯样式而定,若为BT或CT或DT型板式楼梯,平台板最好与梯段板一致,但是若为AT型楼梯,则平台板与梯板没有必然联系,一般厚度取为100, 8@200双层双向配筋。结构两端板由于受到较大扭转作用,其配筋最好双层双向拉通布置,在江苏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塑性计算方法,塑性系数(支座弯矩与跨中弯矩之比)β=1.4比较合理。板钢筋为一级钢时,为弯钩,二、三级钢时为斜钩。设弹性板并做整体分析 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是0.3%~1%。9 最小配筋率及配筋面积(采用三级钢)
板厚100时,As=0.2%*100*1000=200mm2,采用8@200=251mm2; 板厚120时,As=0.2%*120*1000=240mm2,采用8@200=251mm2;板厚150时,As=0.2%*150*1000=300mm2,采用8@150=335mm2。卧置在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最小配筋率0.15%,因板虽受弯矩,但板下有土作为支撑,受弯更有利;所以筏板基础中的筏板配筋,条基中的底板配筋,单独柱基础的底板配筋都应满足最小配筋率0.15%。降板时常见做法
a 板两边标高差小于等于30mm,两边板按连续计算,配筋取两边计算的大值,钢筋长度按大板跨度的1/4取,实际施工时钢筋是连通的。
b 板两边高差较大,已超出板厚的情况,比如卫生间沉板处,相连处支座定义为简支,钢筋长度按各自板块跨度大小的1/4取,构造配。
c 板两边高差在板厚范围内时,支座定义为固支,两边板按连续计算,配筋取两边计算的大值,钢筋长度按大板跨度的1/4取,施工时钢筋是断开的,但要求锚入梁内不少于La,梁考虑受扭。
》楼板计算跨度
板的计算跨度是指在计算弯矩时所应取用的跨度长度。对于弹性力学理论,计算跨度取两支座反力之间的距离;对于塑性力学理论,计算跨度由塑性铰位置确定。一般在实际设计时简化处理,偏安全地直接取支座中心线间距l。
》板设计绘图主要流程 1 估计板厚 整理荷载(恒荷载、活荷载、等效均布荷载)3 理正或PKPM计算 4 根据计算结果绘图
》PMCAD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PMCAD一般的双向板计算结果和理正等其他软件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2 单向板时长边配筋计算结果有误 3 异形板计算结果不是非常准确
》只要满足跨中弯矩加上支座弯矩之总弯矩大于ql2/8,就都是合理的,因为板内弯矩的分配是按照钢筋极度分布的,钢筋集中使用在支座,那么支座就会相应的多些承担弯矩,跨中相应少一些。》挑板板厚的经验确定
挑板板厚的确定,一般经验为净挑跨度的1/12~1/10,后者用于轻挑板,这是针对荷载标准值为15KN/m2左右的取值。
挑板在一般民用荷载下,最大净挑尺寸不宜超过1.5m。
注意:悬挑构件的安全储备比常规构件要大些,所以要对计算结果乘以足够大的放大系数,配筋配大些。
挑板的板厚一旦确定后,与其相邻的作为支座的板块板厚,应尽量与之相同或接近,不宜厚度小很多,否则挑板相邻的支座板块与挑板相接处,要构造加腋以平衡内外的负弯矩,同时也避免了挑板支座梁受扭或剪力墙的平面外受弯矩,现在一般内外板厚均取相同的板厚。
挑板下铁虽然正弯矩为0,可以按照最小配筋率0.2%配下铁,但对于大挑板板下铁应配置足够的受压钢筋,以减少因板徐变而产生附加的挠度,笔者一般下铁配筋为上铁的1/3~1/2,而且间距为150mm左右(间距稍密些,为了防止混凝土板开裂)
第二篇:结构设计中框架梁设计总结
梁配筋总结
简单点讲就是复核纵筋、箍筋、腰筋面积等是否与计算简图结果吻合;但前提或者说基础是你对输出结果的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必须搞明白,与采用的结构体系相对应的规范的规定也必须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对PKPM自动出的配筋图的结果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建议你把PKPM的说明书仔细看一遍;把相关的规范条文(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理解透彻!加油!多做几个项目,你会发现梁、板配筋图是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
理论上,根据计算弯矩,可以在正负5%范围内配筋,但是实际上都是放大的,没有比例。如果觉得PKPM出图太乱,可以指定某几种钢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钢筋为例,3/2表示钢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通长筋是用结构主筋兼作架立钢筋。因为架立钢筋仅是构造需要,并不受力,所以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钢筋。
关于钢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构造规定的。最外排的钢筋净距一般不小与25mm,靠内排要求更大。具体数值记不得了,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这么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浇筑混凝土时,石子能够顺利通过钢筋,进入梁内。
G0.5-0.5 意思:前一个为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后一个为非加密区箍筋需2要面积。单位为CM。8-0-7 分别为8、7梁上部左右支座的需要的配筋面积,单位CM2。中间的0表示按照构造配筋。5-5-5 第一个5为梁下部最大的配筋,CM2.第二个5为梁受扭所需纵筋面积,CM2,第三个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面积 CM2。在此,就详细说一下箍筋的。例如:8@150(2)为2*0.5*100/150=0.66,10@200(4)位4*0.785*100/200=1.57 100为软件设置固定值。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G不是构造性钢筋,是“构造性腰筋”。
1、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腰筋的最低配筋。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梁随着跨度的提高,高宽比也在增大,截面越来越接近于杆型。为了增加梁截面的抗扭和抗斜截面剪力,配置腰筋。而腰筋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和梁自身(如混凝土防裂)的要求,必须设置最低配筋率,也就是构造上的最低配筋要求。称为构造性腰筋。
2、而N是抗扭腰筋,这时候的腰筋最低配置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抗扭的需要。增大钢筋型号,从而使钢筋更多的发挥抗拒功能。
3、简单的说,抗扭钢筋比构造性腰筋粗。G很少有超过14的,N则不然。
构造钢筋即腰筋主要起构造作用和主筋,箍筋一起形成整体钢筋骨架.抗扭钢筋主要是梁在受力时起到抗扭作用防止梁产生变形.具体见GB101-1图集
各项数字代表以下含义: GAsv-Asv0 Asu1-Asu2-Asu3--------------------------Asd1-Asd2-Asd3 VTAst-Ast1 其中:
Asu1-Asu2-Asu3 梁上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 梁下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Asv0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抗剪箍筋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 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Ast-Ast1都为零,意思是不用配置抗扭钢筋,就不输出这一行。
SATWE计算结果中,需要配抗扭筋的时候:VT Ast-Ast1 Ast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总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这个Ast是表示抗扭纵筋双侧的配筋值,如:VT2.0 则配N2 根12,除此之外,抗扭纵筋根数仍需满足11G101-1中对构造钢筋根数的要求。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我刚用PKPM08做了个工程,纯框架8层,用SATWE和TAT两种计算,结果出的层位移比差了将近一半,satwe的结果就不满足规范,tat显得刚度还很有富余。很无语。
跟院长商量了一下,结果还是加大了一下柱截面,用tat的结果报审。以前听说PKPM的配筋有时候会有些问题,但是内力计算还是很准确的,现在也有点怀疑,参数挨个看了没有问题。板的配筋一般不用管,因为配筋是根据弯矩最大值来通长配的,实际上真正用到这么大钢筋的地方只是一小处区域,只要板厚满足挠度就可以了。
柱的配筋也没什么问题吧,要注意楼梯或者局部层形成短柱的部位要全长加密。角柱不要忘了点,有需要的情况下角柱的下几层也点上角柱。除角柱外,配筋比周围柱大许多的要注意判断其合理性,看一下各工况内力图有无异常,如果有的话要检查模型。读取一下底层中间柱的轴力,根据估算柱截面的那个公式反算,看看是否在12~16间,荷载千万不要落下,要一根梁一根梁的对!
梁的配筋复杂一点,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挠度和裂缝,尤其挑梁,切记!我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根梁用什么材料多大截面能承受多少荷载是有数的,很简单就可以算出来,可以选几个典型的梁算一下。实际上读取内力包络图也可以,一般不会有大的偏差,谁知道呢,哈哈!慢慢积攒经验吧。
2.梁
1)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参数确定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注意连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抗震等级亦同剪力墙)。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弯矩,剪力,扭矩及对应配筋面积都要查看。2)连梁、框架梁的梁高不宜小于400mm。
3)尽量避免多级次梁:一般而言,传力路径越短,越具经济性和合理性。4)梁的布置要考虑对下层建筑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在上下层建筑平面功能变化时,特别注意避免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或者对下层净高的影响。5)外围梁(含阳台边梁和阳台门顶梁)的高度应结合建筑立面要求。
6)内部各梁高尽量控制,尤其当梁底下空时,在满足结构要求(合理的配筋率、扰度等)的基础上,梁高尽量做小,给建筑留出尽量大的净高。
7)注意建筑对各处的净高要求,以及设备管线的主要走向,尤其是采用集中空调时,注意是否有穿梁套管;当不能避免穿梁时,需根据穿梁的构造要求适当加大梁高。
8)主梁梁高应大于次梁。当非要做次梁梁高大于主梁时,设附加吊筋。9)当楼板存在高差时,确保高差分界处梁底低于低侧的板底或次梁底。10)不是所有隔墙下都需设梁,在合理板跨范围内,可适当取消次梁设置板内加强筋。
11)梁高一般取值为L/12~15,且应考虑梁的经济配筋率,钢筋排数及建筑净高要求。
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8%~1.5%,并控制排数不宜过多,当梁截面高度不大时,一般不超过两排;地下室有覆土的梁或者其他地方跨度大荷载也大的梁可取3 排。也可适当加宽梁宽,当梁宽大于350 时,箍筋采用4 肢箍。
12)梁的命名: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连接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垂直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顺接按KL,但梁支座一端取消箍筋加密区;两端与剪力墙顺接、跨高比≤5 时按LL——当此梁上有次梁时,宜编为K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转角窗处不应分开编为两根XL,而宜按LL或单跨的KL(并注明为水平折梁);与剪力墙顺接的梁(L),如果按铰接支座时,注意实配负筋应大于梁底筋的1/4。13)梁配筋的放大:一般而言,梁配筋不需放大;对于悬挑梁,顶部负筋宜根据悬挑长度和负荷面积适当放大1.1~1.2 倍;
14)为经济性考虑,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贯通筋量的基础上,可尽量采用小直径的贯通筋。跨度较小(2.4 米)的框架梁顶部纵筋全部贯通。15)梁的跨数判断:主次梁和梁的线刚度有关,梁的截面高度不是判断梁跨数的唯一依据。实际配筋时应根据梁的支座条件、内力性状、弯矩包络图形状等综合判断跨数。
16)支座梁两侧配筋不同时,纵筋的排数、每排的根数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17)非直线梁(弧梁、水平折梁)等受扭梁,应特别注意其支座条件,一般应为连续支座或固端。并注意抗扭配筋(纵筋、箍筋)加强。
当次梁按主梁输入时,调铰不调铰的区别?如何调铰? 答:次梁调铰不调铰对整体结构计算有影响:
a, 次梁不调铰,在计算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时,将会考虑次梁刚度的作用,计算出的抗侧刚度比调铰时大,结构水平位移角容易算过。
b, 次梁不调铰,在楼面梁计算时,次梁将对主梁产生一个扭矩,扭矩大时主梁的抗扭验算会不过,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小。反之,将对主梁不产生扭矩,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大。
c, 次梁不调铰时,因PKPM采用的是空间计算模型,次梁机算和手算结果误差大,而且因次梁参与空间计算,个别主梁计算结果比手算偏小,而框架梁是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所以会使主体结构有隐患。反之,次梁刚度可做为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安全储备。
d, 次梁不调铰,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时,会造成主次梁传力关系不明确,这与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综上所述,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调铰与不调铰,按理论上说都可以(设计与假定相符,假定与规范相符),只要结构参数算过,主次梁传力明确且内力算过就行。但从结构安全的富余量和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角度考虑,调铰应该更好一些。
调铰的原则:单跨次梁和连续梁均两端跨端部调铰。但当主次梁关系复杂时,必须强制连续梁每跨都调铰。
另: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节点间距比较小时,次梁按主梁输无论调铰或不
调铰都有可能会出现框架梁地震力异常的现象。此时次梁应按标准的次梁输。
梁配筋设计要点 箍筋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 2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 注意梁箍筋加密区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 注意框架梁通长筋 注意梁宽范围内钢筋摆放的最多根数,上下铁不同;梁底部钢筋配筋第三排,净间距增大一倍,顶部未限制 7 注意梁配筋直径柱方向截面尺寸1/20的限制 8 框架梁支座上铁钢筋配筋率不能超过2.5% 9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不能小于最小配筋率 对点铰接 的次梁要注意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应小于1/4,采用铰接计算的比较容易疏忽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注意配筋增大,考虑裂缝和变形 12 抗扭钢筋不应小于总说明的腰筋,且注意间距问题;不要忘记腰筋 不要忘记附加横向钢筋
》2Φ25+(2Φ14)用于四肢箍,其中2Φ25为贯通筋,2Φ14为架立筋。
》梁配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SATWE配筋计算结果实配纵筋和箍筋; 2 利用自编LISP程序查梁端配筋率是否超2%; 3 获取SATWE计算剪力图,补充吊筋; 4 补充相关说明; 5 特殊部位梁加强。
》平法编号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编水平梁,后编竖直梁。
》次梁配筋
次梁计算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在边跨有两种处理方式,点铰接和不点铰接,对点铰接计算的次梁,边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能小于1/4。
次梁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次梁对上铁通长筋没有要求,中间可以全部为架立筋。
》悬挑梁配筋
大跨和悬挑梁必须特别注意。悬挑梁上铁一般将SATWE计算结果适当放大,一般放大1.3倍左右,上铁通长布置,箍筋全长加密,悬挑梁一般是裂缝或挠度控制配筋。
》附加横向钢筋
一般是在主次梁节点处,主梁每侧附加三组箍@50,附加箍筋规格同梁内箍筋,附加箍筋不够的,再附加吊筋。根据SATWE计算结果,查《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的表或者自编表格,查出需要的吊筋数。
第三篇:楼板设计要求(规范总结)
楼板设计要求
(一)为规范我院常规结构楼板配筋及构造,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楼板部分造价,特制定本要求。
板配筋图(原则上每层一张,多层相同时可合并为一张)应包含以下内容:(具体详我院设计样图中所做说明)
板厚,配筋及板顶标高信息、局部升降板处剖面、板配筋说明
一. 内力计算方法:推荐采用弹性分析法进行设计,只有在对实配钢筋进行结构安全复核时,才允许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复核设计。但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楼板、无防水层的屋面板、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楼板只能采用弹性分析法进行设计、复核。
二. 楼板设计条件设定及注意事项: 1.边支座约束条件及负筋净长度:
1.1混凝土结构:边梁、混凝土外(边)墙支座(含错层处板支座)按简支计算,按构造配置钢筋:边梁、外墙处负筋净长度取L0/4)。
此项在“画结构平面图-计算参数”里进行设置。
注1:对于外墙(边梁)侧有悬挑板时,应注意画图时对设置悬挑板的支承边板支座钢筋进行间距及长度调整(必要时同时调整直径),保证悬挑板内外侧的构件安全。
注2:当实际工程板梁墙的受力状态与此要求差别较大时,根据实际工程具体情况再 1 另外设定。
注3:考虑尽量减少板钢筋含量,板顶负筋长度取整模数按10mm,使钢筋长度尽量接近L0/4。
注5:边支座实配负筋不应小于同方向单位宽度上板底配筋的1/3.1.2砖混结构:外墙、边梁支座(含错层处板支座)按简支计算,按构造配置钢筋:外墙、边梁支座负筋净长度取L0/7。
注1.负筋净长度指自梁墙柱边伸入板内的长度
注2.边支座实配负筋不应小于同方向单位宽度上板底配筋的1/3.2、中间支座约束条件及负筋长度
2.1多跨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选取 “程序内定”,一般情况下均满足1/4跨长。
2.2当相邻跨跨度大小不等(跨度相差不大于20%)时,应注意选取: 两边长度取大值为 “是”。当满足2.3条要求时应对成图后的局部钢筋长度进行人为调整。
2.3对于相邻的大小跨板板跨相差较大的情况(板大小跨度之比不小于1.2,或大小跨恒活荷载总值之比相差较大时<如消防车道处,活荷载特殊增大处.),应按连板进行补充计算(参数选取见下图二)并按此补充计算结果配筋,此时应在机器成图的基础上对大小跨处支座负筋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实配钢筋长度,并不得小于较大跨度的L0/3.注1:程序内定内容:q<3g时,负筋长度取跨度的1/4, q>3g时,负筋长度取跨度的1/3.q—可变荷载设计值
g—永久荷载设计值
注2:对于板顶负筋,外伸长度均自梁、墙边起算
注3:注意程序对于边支座,其表示的长度为自边支座外边缘(扣除保护层厚度)至截断位置的长度。手工绘制时注意与此协调。总说明详图应按此调整。
注4:对于单向板,出现第2.3条的情况时,应严格按此要求进行钢筋配置,同时分布钢筋也应满足《混凝土规范》的相关要求。
3.对于大跨板(一般板跨不小于4.8m)及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应按裂缝、挠度控制配筋,准永久值系数按规范相应的房间功能选取。常规楼板裂缝0.3,防水楼板裂缝按0.2控制;挠度按《混凝土规范》第3.4.3条要求控制。
4.对于异形板、楼板开大洞、承托隔墙大跨板,应按实际形状及实际荷载布置情况进行有限元补充计算,可采用理正5.62中单块异形板进行计算。计算时注意应准确输入局部荷载。
三、板配筋参数设置要求:见图一~图三。
楼板配筋 参数选取 图一
图示最小配筋率0.18适用于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钢筋为热轧三级钢时 图示最小配筋率0.20适用于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筋为热轧三级钢时
楼板配筋 连板及挠度计算要求 图二
图示支座条件是连板计算时所选的最外边的支座为楼板中间支座时
当连板计算时所选最外边的支座是外墙或边梁时,图示支座条件均应为铰支
楼板配筋 板绘图要求 图三
四、图纸绘制要求及特殊部位做法要求:
推荐采用PKPM软件绘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修改,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即可出图。当设计人根据计算书自行绘制时应满足此要求。
1.对于板内局部阳角处,为防止此处开裂,对此处配筋进行加强,加强做法可参考图
四、图五做法。当工程中具体情况与此不同时,应参考此做法进行适当调整,但应征得总工及所长、项目负责人同意。
板阳角处钢筋做法
楼板阳角配筋构造 图四 板阳角处钢筋做法
楼板阳角配筋构造 图五
2.对于楼板开洞,开洞尺寸不大于1000mm时,孔洞每侧的附加钢筋面积不应小于孔洞宽度内被切断的钢筋面积的一半,且不小于2Ø10,开洞尺寸大于1000时应设置边梁,如确实无法设置边梁时,应按异形板开洞,采用有限元计算后配置钢筋。此时应在洞边设置暗梁,BXH=400X板厚,暗梁配筋值应不小于被截断的钢筋面积的2/3且不小于有限元计算的洞边配筋值。暗梁做法可参考下图,配筋值按计算配置。
3.对于楼板配筋为双排双向时,应注明钢筋编网关系,指明哪个方向钢筋在下,哪个方向钢筋在上。
4.本要求配合单体工程的结构统一技术措施执行。
5.当具体工程有特殊性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方案评审阶段对此要求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执行。
6.对本要求未涵盖的情况或考虑不周之处,请大家随时指出,在以后陆续推出针对具体工程的补充要求。
2012.07.03 8
第四篇:结构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我的工作总结中节选。
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
从事工程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对其他环节有所了解。对于设计环节的人员而言,这是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所必备的: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设计--甚至超出工程范畴之外,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包括后期制造和调试,包括回访,包括成本控制,也包括设计本身。
以上这些应该形成一套针对设计人员自身的逐步完善的设计准则:
要把握各种基本情况--包括加工装配调试过程、工作流程以及紧急状态等;
要尽可能多的掌握突发情况--老式卷眼打捆机在急停时极其危险的“甩带”就是由于缺乏对紧急状态下的过程控制造成的。一个设计要经过安全、功能、人机和成本等不同角度的考证以尽量减少在后期的负面影响或加大正面影响。
比如,设计阶段考虑欠充分会在调试阶段造成难点或者至少是不方便,这些难点的解决成本要远高于在设计时避免它们,而如果难点得不到解决流入下一环节则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具体的实例是,对于一个一般的设备调试人员需要人工开孔上百个用来配管布线,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工作比如焊接等。这是一项强度大、效率低的工作,而大部分工作内容只要在设计时输入就可以在加工阶段完成,人工开孔只用作临时的修改。结果就是在设计阶段节省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后续环节却要多支出多几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劳动强度。
设计意图传递的过程中,在图纸语言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增加辅助理解的元素。比如“关键尺寸再现”在国标中的缺失,这种“再现”对于理解图纸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结构设计总结[模版]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
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
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
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
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
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
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
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
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
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
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 / 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
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
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
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
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
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的变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