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法治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目标,法治不仅仅要停留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执行上取得的效果。由于我们的国情,乡镇人口总人口占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是社会进行深化改革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生存的根本,要解决近13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发展好农业,农业的组成单位是农村,农民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起着生产资料供给的作用,能提供最为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只有法治。因为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农村意识、信息、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法治更能彰显其管理治理作用。(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让农民的生产产生最大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让让村民更加放心没有后顾之忧。通过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上智慧,以及靠自己的勤劳来过上富裕的生活。环境是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农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经营土地及生产。
(二)建设法治环境,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地执行不变样。农村是以村屯为管理单位,村屯的领导是当地最能直接接触与传达政策的人,农民是政策的最直接的受益人,村屯是最基层的执行单位,各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执行,看的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效果与扎实程度。法治能保证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群众的利益才会有所保障。所以,法治的环境可以让农民真正的享受国家的政策,得到实惠。(三)农村的良好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决定整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情况。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农村,农村的日子好了,才会安心进行生产,才能保证城市供应。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高了,全国的经济水平才会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才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真正带来效益,市场经济才会快速发展。
二、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思想深植,造成畏惧“法律”和“诉讼”解决问题模式。农民的意识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对法律的了解不是甚多,从心理上根本畏惧法律和诉讼,一方面畏惧对他们来说繁琐的程度,一方面畏惧是否能得到公正性以及因诉带来的费用。一般个人权力受到侵害的时候选择息事宁人,实在无法忍受的,选择暴力解决。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习惯与想法.认为 “打官司”是不普通老百姓的事。(二)“家族式”聚居习惯,有“理大于法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一般家族式的聚居区比较多。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家当以老为尊.在一个村屯各家都会各种各样排法的亲戚,而农村的村风相对比较淳朴。对亲族比较在意,发生了事情之后.不是选择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是选择威望较高的老人来对事实情况进行评说,对事实进行定论,而且通过调解一般一锤定音。在这种生活模式下,人伦的处理问题,忽视了法律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三)部分干部长期不依法行政,农村极大缺失法律信仰。在有些农村,村民无法依法行使自己手中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当地家族势力比较庞大的情况下,会有家族来承担当地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隐瞒欺压的情况。
三、如何加强前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农村是我国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真正从内容上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法治文化氛围。要想在基层农村建立法治文化,形成法治文化氛围。必须从农村的建设上下功夫,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家有所剩人员因年龄、学历对外信息接触的更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打破思想的禁锢,通过一些文化站的集体活动,调动大多数人参加,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了解法律、知道法律。
(二)增加司法公信力和政府信任度。乡镇会有相应的司法机构,首先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树立执法人员的威信,要秉公办案,依法行政,不可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响应中央的要求,真正的到群众中去.用适合本地的独特方法管理本,一切行为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不脱离群众。
(三)让农民真正享受公民的权利。在农村中最大的事件就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村干部不可以徇私枉法,剥夺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的人数要符合要求,选举的过程要公开,选举的结果要公示。公民的人身权利要得到保护,政府应真正的为百姓服务。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意义重大,基层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基础防线,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就是在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是最有讼效的保障。
第二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可以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繁荣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及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沿阵地,是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农村的村民自治,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为有关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暑期我们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我们经过对各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我想针对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关于村民居委会建设重要性的总体感受问题
村民居委会建设的重要性被普遍认可,10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村民居委会的建设十分重要。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是引领人民群众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带领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和街道各项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群众誉为“一座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村委员会领导班子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做好农村、社区工作最根本的保证。通过换届选举,搞好村委会的组织建设,把那些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创新、工作扎实、政绩突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南岗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领导农村和基层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搞好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凝聚村民的向心力,增强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驾驭力,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服务力,增强村级组织在全体村民中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关于村委会工作重点的问题
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经济,创办村办企业,提高机体经济实力在村委会各项工作中应该放在首要地位,10%认为调解民事纠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应该是村委会的工作重点,其余者表示村委会的工作重心应摆在其他方面。农民的希望是什么?当然是希望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过得和城里人一样或者差不多的生活,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是村民你对现实生活条件并不满意。如今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村民工资增长幅度相对缓慢,所以最近村民生活较为吃紧。我所在的农村虽然依旧保留一部分农田,但务农已经不是村民的主要的生存方式,大部分村民在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内工作,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化速度较快。我认为如今要提高村民收入应按照“布局集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现代化、产权多元化、污染 集中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要想通过工业化来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入园,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三产发展,促进城乡繁荣。二是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促进乡镇工业集约、集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一支
重要力量,强县要靠招商引资,富民要靠全民创业,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要充分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大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活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农民身心素质,从而提高农民对知识、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3关于大学生当村官问题
80%认为大学生当村官对对农村村民自治建设有帮助,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发生大变化。要把战略部署化为现实,离不开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选用大学生当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这样做既拓宽了“村官”的选用渠道,也坚持了依法实现村民自治。帮助农民搞好村民自治,改善农村的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前提是村官必须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的疾苦有相当多的了解,对农村的发展,有足够的构思,能够被所在村庄的农民所信赖。这一切基本条件,不是一张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就能解决的。农民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大学生当村官凭一时激情到农村不难,但干出一番事业不容易。农村基层工作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绝不能把到农村任职设计成人生历程中的短期行为,绝不能凭着一时的冲动,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扎根农村、长期吃苦的准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走村官路只是一时选择,服务农民才应是一生追求。到村里工作,像是人生舞台拉开了大幕,但服务农民的大戏却永不会谢幕。一个大学生“村官”,得到群众的一时称赞不难,难的是得到群众的长久称赞。人心换人心,农民是最朴实的,也是最重感情的。你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农民心中就会装着你、拥护你。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引发大家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希冀对增加大学生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了解和农村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有所裨益。
第三篇: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近期,为了解我区党组织建设情况,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2011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
(五)健全工作制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交流会发言提要
一、支部组织建设概述
宝沙联公司党支部于2003年11月28日经沙井街道两新党委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党员共16人。支部成立八年来,共5次荣获上级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2007年被宝安区委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第一任书记为公司总经理陈玉祥,多次被各级党委评为优秀企业家,并于2004年被深圳市民营党委授予支持党建工作企业家称号。经过八年的发展,现在支部党员共28人,分布于公司本部四个部门及下属三个厂内,都是生产及管理骨干,其中三人为新发展党员。
现任书记陈志强同志,任职于公司外经贸主任。支部委员二人,分别为组织纪律委员曾寿稳和宣传群众委员崔治才同志。支部外围组织工会现有会员 人,主http:///席由文池发担任,副主席由支委曾寿稳同志兼任,在支部领导下定期开展群体活动并积极参与劳动关系调解,多次获街道及区、市总工会表彰。团支部于2010年10月经上级批准成立,团支部书记由刘自然担任,下设四名支委,分别由公司及下属三个厂方行政人员兼任。团员1660人。团支部成立以来已多次组织青年联宜及文体活动,英语、日语自学交流活动已经小具规模。通过党支部自身的建设和党团工作的开展,使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以及党员的责任感得到加强。
二、党建活动。
1、组织生活。支部每月过一次组织生活。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文件精神,学习党的新时期党建方针政策,并就特定时期的世界形式和国情党情展开学习讨论,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各位党员的党性得到增强,基础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与党保持一致。特别是通过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我们组织大家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对党的不懈奋斗史和党的建设发展有了系统的了解,更加坚定认识到我党带领各族人民开创伟大复兴之路的信心。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支部之间联动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认识的平台,通过联动我们从中得到许我启发,从而对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了更多活力。在建军节组织党员到洪田瞻仰烈士纪念碑并献花,常与居住于附近的东江纵队老战士话家常,聆听革命老传统和带有硝烟的战斗生活,着实令党员心灵得到净化,认识到当前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
2、义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参加,主要到人流量大的沙井车站开展交通信息咨询;参加公司所在地洪田郊野公园清洁工作;积极参与为迎大运而进行的新沙井保洁活动;迎大运登梧桐山活动;义务维持大运期间交通秩序。通过参与各种义工活动,我们更加团结有凝聚力,从而推动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创新精神及带头作用。
3、创新争优活动。支部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仅能达到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同时,我们认识到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每个党员都能带动一片,工作上出现新气象,能给企业带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但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而且把这动力和思想状态融入到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去,能自觉争当优秀乐于当模范。在该活动中,所有的参与党员都立足本职努力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务者及先进党员,受到上级党委表彰。
4、文体及宣传。支部在公司的支持下,开辟出一块宣传栏,定期出墙报,利用简短的小知识文章和插画等宣传法制及生活工作小常识,也有员工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定期举行群众体育活动,每的中秋运动会和春节联欢会都由支部和工会组织实施,员工的参与热情激励着我每次尽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定期邀请文化部门的演出团体来公司进行文艺宣传演出,每次演出中都穿插安全生产知识和文明新风小品等节目,不但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同时也带动一片精神文明好风气,普及了安全生产和法制知识。在原有支部办公场地小,不能更好开展活动的情况下,支部争取公司支持,重新规划出比以前大两倍的办公活动场地,并
在宝安区图书馆的支持下,创办流动图书室,尽力向企业员工提供精神粮食,提供补充学习的平台。
三、不忘宗旨献爱心。重阳节是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支部都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国家每有重大灾难发生,支部都会带头捐款,组织工会发动群众献爱心,并将各款项及时交到民政部门;历年来公司下属厂都会有员工因患重病陷入困境的事件发生,这时支部也会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老书记每次都带头大笔捐款,激发党员群众的捐赠热情。党员陈创波从网上了解到贵州很多地区学生因贫困而缀学,便主动联系“蒲公英”助学会,在他的带头下,支部大多数党员及工会会员都积极参与。先后资助高中学生167人,小学生201人,学生遍布于贵州凯里、http:///都匀、龙里惠水等地,截止2011年已有36名受资助高三毕业生考上各类大专学院。努力帮扶贫困人员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作为一共产党员认真践行服务于人民的宗旨的根本需要。
四、为企业分忧解难。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员工的自觉维权行为已经十分普遍,但因工厂管理条规和现实述求存在差异,所以劳资双方经常出现纠纷,为了不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和员工权益,工会积极介入并协调双方妥善处理。今年十月十日运至十一月三日间,所属冠星表链厂发生罢工,原因是上班时间内小休息是否计算为加班工资,党支部前任书记陈玉祥同志(总经理)与工会主席文池发及时介入,支部其他成员也都出策出力,协调员工和厂方,在了解情况并咨询法律顾问后,得知工人要求得不到劳动法律支持,然而工人理由在法律上也难以驳斥。在双方都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停产多日给厂方带来约2000万港币的损失。最后在陈玉祥同志及工会主席文池发的调解下,经过与劳工代表及厂方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妥协并顺利复工。为厂方及时免除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1、在2008年金融危机面前,支部同样也表现出色。经过内部讨论和向厂方协商,支部形成三点方案:
1、申请工商、税务政府单位适当减免部分费用,为企业减压。
2、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难及利息负担重的问题,在特殊时期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发放低息、贴息贷款。
3、由负责外经贸的书记出面与海关方面勾通,及时提高行政效率及服务企业的质量,为企业做好后盾。通过多方努力,三个月后,三家厂商都陆续度过难关,企业被海关授予诚信企业,订单和招工同期增加。
宝沙联公司党支部
2011年11月26日于深圳沙井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各级党委在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腐败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注重提高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实行政务、村务公开,以及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等,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为维护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创造了良好环境。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特点: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稳定带来了影响。这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一些基层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满足于开会,读读文件、报纸、上几节课,领导说说大道理,没有对本地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机械地应付上级要求,反正上面要求什么就组织学什么,没有创新方法,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使人感到厌烦,提不起精神来,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对党风廉政教育习惯于应付,重开会部
署,轻检查落实,极少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任务后既无检查也无总结,使严肃的党风廉政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比较突出。从总体上看,村镇干部主流是好的,思想进步,品行端正、作风优良、工作扎实,联系群众,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但不可否认,村镇干部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员的违纪问题应得到重视。
3、村镇干部作风懒散,缺乏上进心,干群关系不好。而一些村镇干部方法简单粗暴、不廉洁自律,言而无信,尤其是有的村干部在上任前靠乱许诺讲谎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使群众对干部、对基层党组织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以致干群党群关系紧张。
4、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而且后继乏人。村干部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很少。很多村干部沿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来应付当代农村。而且,村干部断档现象比较突出,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素质最好的,一般都上大学不再回来;第二类是头脑灵活,身体好,各种素质都不错,一般参军、经商或外出打工;第三类是留下来的,干什么都不怎么行的,因而接班人问题突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基层的权力机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在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要使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基层取得明显的成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维护发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切实解决好世界观、权利观和监督意识问题,强化道德约束,提高政治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此,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切实解决好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教育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党风廉政教育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象抓经济一样抓好落实、抓出成果;二是解决好党风廉政教育“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注重对重点部位、重点对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达不到目的就放手:三是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党员干部确立不同的主题,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效果。党风廉政教育要结合实际去操作,要了解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把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为群众事结合起来,使教育效果实实在在。
2、强化责任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网络。要把党风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延伸,由各镇与村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责任状,明确村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的共同职责,班子成员的个人职责、执行检查考核办法、奖励和追究办法等内容。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在村一级实行责任制联系村民小组制度,把村“两委”领导成员分别与村民小组对口挂钩联系,把责任延伸到村民小组。
3、制定村级党员干部行为规范。要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最容易引发腐败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党员干部行为规范。从制度上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4、建章立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党务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宣传工作,抓好纪律普及,按照条例要求,抓好监督制度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健全。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征租地款管理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力度。注重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5、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成效,感受到损害自己利益的突出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好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教育乱收费、医药费偏高、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对哪些容易引起民怨民愤、引发群体事件的问题,如一些村征地款分配,资金使用不透明以及少数村干部腐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注重在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并实行财务公开,组财村管、村财镇管、会计委派、离任审计等制度,要按照“求真、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求真务实精神贯穿于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全过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办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6、加强法纪惩处机制,通过查处机制警示人。通过建立定期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通过推行村干部述廉考、民主评议、廉政谈话(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现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村干部廉政情况,建立廉政档案,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密切关注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等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和建议。对群众的各类信访年,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问题,要严肃查处。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
第四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1
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是争创 司法行政工作一流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2004年8月6日在全市司法局长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创一流工作水平,不仅在于工作本身,更加关乎法治全局。在城市的区域内,何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流水平?本人以为要立足于我们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主体,着眼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局,从工作的理念、制度、成效三个方面体现出一流水平。
一、明确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理念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包括司法行政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持,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责和活力所在。为此,我们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充分认识和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司法行政机关要着力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坚持做好“四个服务”:即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服务,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司法行政工作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为民,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怀着深厚的感情,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如,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民间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困难群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不懈努力,等等。只有如此,司法行政工作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第三,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不进行改革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对那些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南京作为司法部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部领导要求我们要种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上个月中旬,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的战略决策,要求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要发挥示范窗口作用;年初,市委提出为建设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要坚持实施“依法治市”战略。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要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始终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突破和进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从司法行政机关来说,所追求的政绩必须是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政绩;必须是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必须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要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和政绩的根本标准。此外,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对具体工作成绩的归属,上下级之间、同级内设机构之间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只有以宽阔的胸怀开展工作,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旺盛斗志。
二、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制度上
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由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安置帮教等工作,对于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化解诸多矛盾,建立良好社会秩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市司法局和区县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还分别承担着市、区县和街镇三个层面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从职能发挥、工作优势和发展创新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承担重要而艰巨的责任。
建设法治政府,转变行政模式,我们面临挑战,也具有从未有过的改革发展良机。司法行政机关不仅要自觉地严格依法行政,而且更应当自觉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积极推动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为自觉的追求和永远的鞭策。当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的传统行政正在走向现代行政,强制型行政走向说服型行政,对立型行政走向合作型行政。其中立法的导向,最典型的是《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特别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除了规定一般行政管理法律都必须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外,更侧重运用行政指导、行政服务、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等柔性的公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公民的行为。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再完备的法律也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有限的法律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必然存在大量的空白地带。按照积极行政、服务行政的要求,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行政指导。何为行政指导?在理论上讲,行政指导属于任意行政行为范畴,即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示范、建议、劝告、警告或鼓励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其特征表现在:主要为引导、服务行为;遵循非强制、无偿的原则。但由于没有法律的具体规范,所以在实践中要防止将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命令、行政强制。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除少数工作是直接履行法定职责外,大量的是依靠行政指导的方式开展和推动工作,尤其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更为明显。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在于熟悉和运用行政指导行为的能力。
实施行政指导,要注重制度建设,包括体制、机制建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法行政机关本身的制度建设,二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来规范行为、推进工作,努力实现“变‘小马拉大车’为‘四两拨千斤’”。
三、创新工作实践,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5月份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根据上述指示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做好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关工作,争取实实在在的成效。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广大的村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生动实践。我市实施依法治市以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依法治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落实省委《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和市委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部署,按照部、省关于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创建活动的要求,保障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在基层落实,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好“三个创建”活动:一是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二是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三是以“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中小学校、民营企业等基层企事业单位民主法治建设。这是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南京实际,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它使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更加全面,载体更加丰富,更具有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特征。国家司法部和民政部提出在农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江苏省提出在农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城市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我市又增加了一个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活动。这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时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此外,南京的依法治市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实践,已经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客观上具备了开展“三个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条件。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三个创建”活动,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中,市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各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民政局和司法局要结合职能,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指导、协调,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区(县)办公室、区(县)民政局与司法局组织对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命名表彰。”同时,还要求“全市各街镇基层依法治理的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街镇司法所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工作优势,与民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形成创建活动的合力。”这样,既有利于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也能够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职能,促进自身建设。因此,建议各区县在组织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三个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推广基层创建活动的新鲜经验,引导基层单位不断取得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成效
第五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动身,掌控大局,整体谋划,突出重点,遵守规律,扎实推动,确保实效。
一、掌控大局,整体谋划,扩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张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调和配合。
(一)纳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目标。积极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予以高度重视。要从我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进行通盘问虑,整体谋划。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同一指导下,在“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建设的同一规划下,积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并纳进城市文明和谐建设考核评估体系,进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
(二)融进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过程,深进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具体细节中。要牢牢捉住发展这一中心工作,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融进到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全过程当中,融进到基层工作的各个角落,融进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和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社会的各项实践中,积极展开各种活动,大力展开法制宣传,宏扬法治精神,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增进干部依法办事,企业依法经营,群众依法维权,完善基层管理民主自治,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整合资源,构成协力。社区、村和单位是社会基层组织的基本细胞,构成了深进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大网络。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基层事务民主管理,建立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构成和谐幸福的社会基础。这项工作触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必须动员社会各方气力,特别是发挥政府各部分的资源上风,将本职工作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目标,细化分工,相互调和,积极配合,构成整体协力,争取最大成效。避免各自为政,只顾本身的工作和利益,乃至相互掣肘,浪费资源,构成内耗。
二、掌控关键,突出重点,激起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活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内容繁多,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尊重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激起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活力。
(一)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所以要十分重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关注基层党员和党支部一班人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组织领导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将党内民主建设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党内民主建设,增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构成良好的民主政治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