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5:3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在建设的重点之一,而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确切,更真实地了解当前农村法治建设情况,我本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提高运用学科理论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社会科学源于、服务于社会为目的,对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街镇崇福集村进行了走访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村委工作情况,社会治安状况及社会保障落实情况,以及村民的法律观念和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并据此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家庭势力强大 女性参与民主政治少 外出打工者权力缺失

社会保障实施不好 社会治安不稳定 法律意识薄弱 老人赡养问题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农村法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农村法治建设情况,我于2010年2月对崇福集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本村社会治安稳定,但家族势力对村委会的影响较大;女性和外出打工人员基本不参加民主政治;村民的法律意识薄弱,甚至有部分人不相信法律的正义性;老人的赡养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本村的一个显著问题。

一、崇福集村的法治建设情况

(一)什么是村委会及其作用?

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产生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

(二)崇福集村的村委现状

1、村委会的内部状况

在村委办公室,我们看到了村委的成员名单:李景来、李景泉、李景良、李景安、李景生。由此名单我们不难看出家族势力对村委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均为男性(据当地老人张贵之讲“从未有一位女性当过村官,村里的女性也从不会过问村委的事,那些都是外头人(即家里男人)的事情”)。这些成员的学历都成为高中,其中,李兆来、李景良两人为党员。

2、崇福集村村委工作情况及作用

本村的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都有村委会经办的;村里的重大事务的决定,村委会先征求村民意见,依从少数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原

则;村委对村民的社会保障的实施也很重视,村民赵刚诉说了自己的故事:赵刚从小父母双亡,靠捡破烂为生,后来娶了一个被别人称为“傻子”的女人,生下了一男一女。儿子和女都很争气,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学校考虑到他们的家境和成绩,决定免除兄妹两人的学杂费,以减轻赵刚的负担。但是人有情天无情,一场大火烧光了赵刚一家的所有家当。就在他百般无奈、深痛焦虑的时候,村委会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但号召村民们捐钱捐物,还为赵刚一家办理了低保户、申请了贫困生奖学金。在村委会的管理下,村里的社会治安很好,村民的满意度很高。

但本村村委也存在一些工作漏洞。比如村民间发生矛盾后,常以吵架或打架的方式解决,村委却很少过问;还有就是老人赡养问题很大(基本上是因为无儿无女或子女婚后很少问及老人,但后者占多数),而村委却一直没有去解决这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三)村民心目中的法律

据调查,多数村民认为现在的法律不健全,不到位,因为村里曾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犯罪人王春因故意伤人罪被判刑5年;恰好邻村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二犯罪人却以同王春的罪被判刑10年。村民们表示这种事情非常不可理解。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情重”。即说现在的法律还算健全,但是人情太重,导致司法机关在履行工作时因个人感情而出现差别。所以,持这两种观点的村民都说自己是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同时,村民们也不否认法律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作用的。比如法律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解决“人情重”的问题,像上面的事例,如果村民上访,不但可以使公民得到平等的待遇,还可以使那些以权谋私的高官落马,受到法律的惩罚,防止“人情”的蔓延。

二、崇福集村法治建设落后的原因

1、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本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也就不强。

2、法律应用过程中“人情重”,使部分村民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怀疑,而不愿去接触法律,并表示自己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法律去解决问题。

3、村委对法律和上级决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我的走访调查,本村村委除了在墙上张贴了一幅漫画式的防火防盗瓷砖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关于法律知识和上级决策及精神的宣传。

4、现在的法律不健全,民告官的代价太大,导致村民在与村委发生矛盾时,只能与其吵一次后不了了之,也导致80%以上的村官说出“你去告吧”之类的话,这更加使有些村民认为“法是保官而非保民的”。

5、低保本是国家在再分配中对低收入者照顾的政策,但是现在的低保名额多半被中等或高收入阶层占据,使得更多的村民不愿去过问法律问题。

三、解决目前农村法治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1、加强宣传法律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只有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法治建设。

2、建立健全法律及法律监督制度,以解决“人情重”的问题,恢复项目对法律公平正义的信心。

3、提出孔子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讲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悌”赡养老人,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关心老人。

4、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低保批准,社会保障完好实施,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5、村民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行为能力,提高法律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6、村民自治委员会要认真为村民服务,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的监督;减少家族势力对村委的影响,保护妇女和外出打工人员的民主政治权利。

第二篇: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整治治安重点‛三项活动,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修水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是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

一、中国进入依法治国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

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2014年1月7—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执政理念的重大变革。过去共产党执政实际上是‚两杆子‛,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靠笔杆子把群众发动起来,靠枪杆子打倒反动派。

今天共产党执政靠什么治国理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强调四轮驱动——枪杆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刀把子就是法治。

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对刀把子的问题做了专门的讲解,他说,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公安机关是刀把子的刀尖和刀刃。

第二个维度:执政基础的重大变化。历代领导集体执政最根本的权威性、合法性、合理性基础是什么?老百姓凭什么支持拥戴共产党执政?

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民群众支持拥戴的基础在于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决了政治解放的核心问题。第二代领导集体,人民群众支持拥戴的基础在于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解决了经济解放的核心问题。

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中国社会公平正义起来,解决社会解放的核心问题。

第三个维度:执政主体的重大变更。

第一拨干部打江山坐江山,干部队伍的主体是军转干部。

邓小平时代的干部队伍的主体构成,主要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组成的,因为要解放发展生产力,要更多地创造财富。

现在,干部队伍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到一个以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背景为主体,国外一些法治国家,总统、国会议员、公务员整体的构成状况,也是如此。这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基本格局,也是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基本趋势。

1996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是依法治国。江泽民说:“我们这代人没有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的权威,没有邓小平他们这一代人的智慧,我们靠什么来管理国家?靠什么来治国理政?不靠法治不行,不靠依法治国不行。”

毛泽东说: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无天;邓小平总结历史的深刻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搞人治危险得很,搞法制才靠得住。”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过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以‚破‛为主的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习惯用政策、拍脑袋。今天,要靠‚法治思维‛的智慧,用法治理念去破解,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

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进程处于重大历史关口——

从文明进程看,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国家外树形象、内聚民力、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明国家的崛起,从未离开过法治能力的彰显。

从历史方位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培育制度优势、建设法治文明是复兴之梯、崛起之魂。

从现实挑战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亟须凝聚共识、建立诚信、维护权利,法治建设亟待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法治中国建设之路还有很多关隘要闯——

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2012年12月28日,湖南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527名市人大代表出席。在差额选举省人大代表过程中,发生严重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有56名当选的省人大代表送钱拉票,涉 案金额人民币1.1亿余元,518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会工作人员收受钱物。(代表受贿率98.3%,受贿人均近20万,行贿人均近200万)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时任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失职渎职,对本案负有直接领导责任。2013年12月18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8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童名谦作出一审宣判,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湖南华容县公捕公判大会案。10月23日,四中全会闭幕。也就在这天,媒体曝出,湖南华容县在17日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对13名犯罪嫌疑人实行依法公开逮捕,对2名犯罪嫌疑人公开刑事拘留,对6名罪犯进行了公开宣判。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和公、检、法、司“四长”出席会议,5000多人观看公判活动。

早在1988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就已联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明确指出: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必须坚决制止。宪法规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这反映,在法治建设大势下,有些党政干部柄权乱为,不知法、不信法、不守法,法治观念不强、法治思维不彰、法治能力不足。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必须紧紧依靠法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

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指出,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立法领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立法实际上成了一种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造成障碍,损害国家法治统一。

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

《决定》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进行论述和部署。

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严格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法律得不到实施,形同虚设。

法律的实施,就是要让权利得到实现,义务得到履行,禁令得到遵守。然而,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谁耽误发展一阵子,就让他难受一辈子‛的强悍标语,不难听到‚我有关系‛‚我上面有人‛的故事;常常不相信法院会做出公正的判决,担心对方‚关系硬‛;遇到难以维权的事情,常常选择上访而不走法律程序。

公正司法: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英哲学家培根

全民守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全会精神对我们的影响

这次全会的精神有些什么内容,对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更严密充分的保护

——财产权得到更好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在现实中法律实施存在一定问题。如拆迁,官员‚大手一挥拆迁‛,‚官本位‛、‚唯上是从‛,使得以言代法、特权压法现象并不鲜见。

法治和居民财富有什么关系,用最通俗的一句话来说,风可进、雨可进、皇帝不可进。不论我的房子有多么破旧,风雨都进来了,但是对不起,国王不能进来,因为这是我的私有财产。只有健全的法治,才能为公民提供最严格、最牢靠和最可信的财产权保障制度。‛

——蓝天碧水有望回归。“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公权力与私权利边界更清晰。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习总书记讲,‚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现在公权力太大了,公权力侵犯私权利。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涉案金额200多个亿。2014年1月12日,在河南濮阳老家,其被查抄的财物装满四辆卡车,其中包括一艘寓意‚一帆风顺‛的大金船、一个寓意‚金玉满盆‛的金脸盆以及一尊纯金毛泽东像,仅军用专供茅台酒就装满了两卡车。**在老家占地十几亩,仿造故宫的建筑风格建造了‚将军府‛,结构匠心独运。在上海,一块军产卖了20多亿,大约6%为**的回扣,回扣就一个多亿,触目惊心。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长武长顺案涉案金额高达74亿多元。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一个副司长家里,搜出两亿的现金。发改委刘铁男打个招呼,儿子的账户就可以进帐上千万,说明审批权腐败的能量有多大。

李克强总理讲,‚私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 公权力无限扩大,私权利受到打压。有些干部动不动就斥责老百姓:‚谁让你这样干的?‛‚谁给你的权利?‛凡是没有明文禁止的,老百姓就可以干,这是天然的权利,并不需要谁授权。

公权力行使必须授权,也就是于法有据。看外国或者香港的警匪片,警察把枪指向犯罪嫌疑人时,说‚因为你涉嫌某某犯罪而逮捕你‛,这是讲法律的授权。我们的警察抓人,被抓的人问警察:‚你凭什么抓我?‛警察反问:‚你说凭什么抓你?怎么不抓别人单抓你呀?‛不讲抓人的依据,反而问被抓者。

现在提出政府要制定权力清单,明确享有哪些权力,哪些是不应该享有的。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已经成为这两年法治建设方面的重头戏。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开展清理工作,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一年多来,已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保证司法公正。“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决定》还明确指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领导批示),笔头不如口头(领导交代)‛,形象地描绘出了行政机关‚权大于法‛‚以权压法‛严重问题。

安徽检察官举报自己,称曾被行政干预制造冤案。《北京青年报》2014年10月23日报道,安徽一名检察官,65岁的孟宪君,称临退休前,一起自己认为‚明显无罪‛的案子被办成有罪。八年后,他去最高检举报自己,作为案件检方承办人,提起诉讼和抗诉是出于被迫。

2005年8月,孟宪君接到一起案件。他两次提审嫌疑人,仔细阅读案卷。得出结论:这是个民事案件,不能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意见报到市检察院,但分管政法的市领导意见,‚无罪也要起诉‛。

这是一起罕见的案件,因为提起诉讼和抗诉的检察官居然为被告人喊冤,权力干扰司法的问题严重性大曝于天下。

自2013年以来,河南李怀亮案、浙江张辉叔侄案、福建念斌案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相继被平反。

2015年3月12日,周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最高法院工作,各级法院依法宣告778名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让平安就在身边。“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将有更多的尊严。‚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

尊严,就是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宪法规定:“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003年,一个名叫孙志刚的青年在广州街头因为没有暂住证,被执法人员送至收容人员救治站,受到野蛮殴打,三天后不治身亡;

2009年,上海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式执法‛,18岁的他愤而断指自证清白……

2013年7月,歌手吴虹飞在微博上声称想炸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和建委,并无任何行动和后果,被刑事拘留;

2013年8月,安徽砀山一名网民将10死5伤的交通事故说成16死,被行政拘留。

维护公平正义,首先在于维护像农民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这样弱者的权益能不被侵犯。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了2.74亿人。他们正当利益能否得到维护,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和家庭,更关系到背后几亿农村人口和谐稳定。

自身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和落实,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需求。从全会决定具体的措施可以看到,党和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将更加畅通。

(二)更完备便利的服务

——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 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为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公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避免法律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每个人得到的法律服务更加充分。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作出重要决策,直面矛盾和问题,以法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三)更广泛深入的参与

——参与立法。“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过去想决策就决策,多半是‚一把手‛提出来,叫‚一把手工程‛。‚三拍‛:做决策是‚拍脑瓜‛,执行决策是‚拍胸脯‛,决策执行完是‚拍屁股‛走了。现在要公众参与,要专家论证,还要风险评估,更重要的合法性审查。

据新华社10月14日报道,广州市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短命建筑‛挥霍谁的血汗钱。

10月22日报道,安徽萧县2000多万的办公大楼慑于八项规定不敢用,如今成了羊圈。2012年,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因贪腐问题落马,导致工程搁浅至今。修水:(1)黄山谷塑像2005年11月26日揭幕,2006年拆除;(2)县委县政府2006年南迁;(3)西摆改造2012年底拆迁;(4)老城区拆除办公楼。

——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

——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

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立法中,可以让其过程更加透明,使公众意志更好地上升为法律,这也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表现。公共政策制定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协商的过程,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让大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可以使公共事务决策和政府行为更加合理合法,这也是法治精神培养的重要过程。

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一)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到《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土地管理法》到《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为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部分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但许多地区仍旧保留着部分传统观念。

去年,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村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农民的法治观念存在着‚重守法,轻用法‛等误区,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主要面临着四大瓶颈。

一是于法无据。法治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如土地流转之后种粮补贴发给谁?是真正在‚种粮食‛的承包者,还是已经离开了农业生产的流转户?一些地方为完成指标,强制、强迫进行流转等现象,都需要借用法治的力量进一步规范。

再如,目前征地补偿标准低,且补偿款常被挪用、截流,失地农民常常会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上访,许多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也因此而来。频频发生的各类征地诈骗以及群体性事件的背后所折射的便是法律在此方面的薄弱。二是有法不依。法治运行不规范,基层政府不依法办事、侵害农民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存在‚执法不公‛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五成农民认为当前法律执行缺乏公正,认为存在‚权大于法‛现象占比66.3%。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司与农户互相‚撕毁合同‛问题;毁占耕地,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案件屡见报端。

三是有法难用。法治服务形式单

一、载体缺失、内容缺乏。调查数据显示,由农民、社会团体或个人组织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占比合计仅为8.5%,64.7%的村庄未开展过法律援助服务活动。

四是有法不用。农民法治意识薄弱,用法意愿较低,信‚访‛不信‚法‛的观念盛行。调查数据显示,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67%的农民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诉诸法律‛,有52%的农民表示‚打官司太麻烦‛。

调查显示,在发生民事纠纷时,43.3%的农民首先选择自行协商解决;23.1%的选择上访或者找熟人关系;22.2%的选择由村干部进行调解;6.7%的选择其他居民调解;2.2%选择由乡镇政府进行调解;只有2.2%的农民选择走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绝大多数农民都将司法机关视作纠纷解决的最后途径。即使是遭遇犯罪,也仅有49%的农民会选择到派出所报案,寻求公力救济。

村民们遇到纠纷、遭遇犯罪时不愿采取法律途径维权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法律的不了解、不信任。繁杂的司法程序、高额的诉讼费用往往会让他们望而却步,但最主要的还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厌诉心理作祟。

在农村,一旦选择对簿公堂就意味着撕破脸,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很多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把关系搞得太僵。

司法途径‚不受宠‛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解决纠纷方面的效率问题。很多时候,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村干部、找政府反倒要比诉讼程序更快。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心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问题。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农村社会治安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

1、土地权益问题

近年来,围绕农民土地权益的矛盾纠纷增多,征地、拆迁补偿的信访案件呈上升态势。近两年,我县受理涉及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权属不清以及征地补偿等案件共计信访件183宗,占信访案件的50%以上。

造城运动下的村官贪腐现象日益严峻

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官‛渐成腐败重灾区。从大吃大喝、奢靡浪费,到蚕食扶贫资金、粮食补贴,再到鲸吞征地补偿款、土地出让金。少数村官成了基 层治理的‚病原体‛,甚至成为触发集体上访、群体事件的火药桶。一项调查显示,‘村官’腐败所引发的群众上访、举报,占到了总量的70%以上。

去年7月,中央巡视组工作报告指出,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案件有12起,总金额高达22亿元。

2013年1月24日,深圳市纪委发布消息称,深圳龙岗区南联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副董事长周伟思担任南联村村委会主任期间,非法变卖村集体土地,违法承接商业开发,并以村委会名义向政府部门行贿,个人拥有物业包括私家住宅、别墅、厂房、大厦超过80处,豪车超过20辆,总资产超过20亿元。

《决定》指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征地补偿滋生的诈骗犯罪增多

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征收。由于没有关于征地补偿的相关法律,且补偿程序也多有漏洞,利用相关制度漏洞而进行的犯罪屡见不鲜。

2012年8月17日,华西都市报一篇题为‚四川宜宾一夫妇骗取拆迁费闪离,女婿迎娶77岁丈母娘‛的报道。根据当地按人头补偿的拆迁政策,与妻子商议离婚,并与77岁的丈母娘结婚,骗取了10万余元的拆迁补偿款后,再与丈母娘离婚,和妻子复婚。最后,被当地检方以诈骗罪提起公诉。这荒唐的事件,折射出的是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灰色一角。

失地农民问题易成突发事件导火索

与土地征收相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失地农民‛的生存权益保障问题。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现在累计的失地农民可能已达8000万至1亿,已成为很庞大的社会群体。

失地农民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并没有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措施的跟进,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另一重大难题。

在当前中国的1亿多失地农民中,绝大多数都只是获得了货币补偿,既没有社会保障,也无法安排就业,同时货币补偿的数额也是很低。在物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当失地农民花完了手中的积蓄,在无法就业、也没有社会保障时,将很快沦为城市中的贫民,这必将对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

2、民间借贷问题

农村民间借贷现象非常普遍,这中间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一方面,借贷手续不全,民事纠纷难以举证并化解;另一方面,当这些民事纠纷难以化解时,往往会转化为性质更为恶劣的刑事案件,如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农村民间借 贷还滋生了新的职业——讨债组织。讨债组织的组成人员多为社会闲散人员,尤其以外来无业人员居多,此类群体流动性较大,给司法机关打击此类犯罪增加了难度。同时,讨债组织的存在也使得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另外,以高利诱惑,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现象。现今农村的特点,譬如熟人社会、简约单纯、高息诱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当投资渠道、金融监管缺位,等等,易导致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频发。如何让农民融资投资渠道更加畅通和规范,‚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发文规范民间借贷。

3、婚姻家庭问题

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不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在农村依乡俗举行婚礼即视为‚结婚‛,不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这样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护,一方可随意提出解除同居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存在‚婚姻‛显然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第二、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受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农村传统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农村家庭的和谐稳定受到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加上农村法治建设基础薄弱、文化生活缺乏,家庭暴力多发,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

第三、妇女权益不能受到有效保护。在绝大多数财产分割案件中,妇女权益往往不能受到有效保护。由于很多财产特别是房产,男方出资比例较大,女方往往操心费力,而且男方是主要劳动力,女方往往整天围着锅台、孩子转,无形的劳动较多,很难用有形的货币等来衡量。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很多女方对男方隐匿的共同财产毫不知情,往往造成夫妻共同财产的漏列漏判,特别是在农村外出打工时的财产分割分歧很大,很难协调。

离婚案件往往存在财产分割不公现象,造成离婚后的女性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农村多元化调处化解婚姻纠纷机制,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四、家庭暴力现象普遍存在。现在离婚案件多数是女方提起,多数起诉书中都会不同程度的提到有殴打的情况。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婚姻法》,已经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但是对农村存在的家庭暴力现象,社会关注度显然还远远不够,而受害者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救助。

第五、高额彩礼,娶妻变‚买‛妻。高额彩礼娶妻难,‚乡村爱情‛变了味。‚乡村爱情‛,是‚淳朴‛、‚单纯‛的,然而,如今的乡村爱情却成了‚高额彩礼‛,乡村爱情变‚昂贵‛。农村娶媳妇儿必备彩礼——‚一‘动’一不‘动’,三金一钻石‛。一动是车,不动是房彩礼钱(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的,一千张100元的和一大片50元的;‚三金‛即:手镯、耳环、项链,钻石即:金钻戒。

定亲送彩礼是整个婚姻中的关键环节。农村的婚姻彩礼市场有着一套地方性共识,就是常说的‚随大流‛,彩礼要得太少或者过多都是不大合乎规矩的,难免被说闲话。相较于前几年的三五万元,近两年的彩礼数额有了明显的提升,十几万元是现在彩礼市场上的‚大流‛。

《婚姻法》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订婚、退婚是民间的一种订立婚姻契约和解除婚姻契约的古老风俗习惯,这种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但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即财物纠纷,可以按法律规定予以处理。现时农村中有‚女退男全部还,男退女不给补‛的顺口溜,与法律规定相悖。男女双方不论哪一方退婚,彩礼均应当返还。

第六、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堪忧

法院受理的农村赡养案件调查,此类案件现状如下:

一是原告大多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且有超过一半的丧失配偶。

二是独生子女很少出现赡养纠纷,多为一个家庭中的几个子女。

三是多数案件只起诉自己儿子。农村沿袭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儿子继承祖业并赡养父母,女儿一般不继承祖业,在赡养义务上对女儿也没有要求。

四是被告不尽赡养义务的抗辩理由基本相似。多因父母不愿照顾孙辈或分家析产不均等农村生活琐事,拒绝赡养父母。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子女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子女众多,对赡养老人相互推诿。二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外流。打工者中有孩子需要老人照料的,尚能寄钱物回家,如不需要老人照料孩子的,老人便很容易被遗忘。

三是儿子不满父母行为。一些老人年轻时对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不够孝敬,甚至虐待父母,没有给子女树立榜样,在孩子眼里没有威信,年老不受尊敬。

四是基层治理弱化,农村基层组织的调解力度不够,部分干部图省事,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拖办或不予处理,致使矛盾激化。

4、非法上访问题

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可避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涌现,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加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风疲沓、民风不正、道德滑坡等现象,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而导致上访事件不断。少数人在上访时,采取违法方式,如围堵塞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公路等,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访、闹访、缠访、越级形态出现的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损害社会治安秩序,恶化地区建设发展环境,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为均属非正常上访。

‚官风‛不正。一些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处理问题上,认人唯亲,拉帮结派,亲亲疏疏,对农民反映的问题不予及时处理。

‚政风‛不振,有的基层干部怕影响政绩,解决问题轻视或忽略法治,引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畸形现象。

‚民风‛不纯。一些群众‚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信奉潜规则,信访不信法。仅凭个人喜好处事,不考虑是否合法、是否合规。

5、打牌赌博问题 农村赌博的特点:

第一、小赌公开化,大赌隐蔽化。小赌多在白天,地点多在农户家中,隐蔽性并不强,有的甚至把赌桌摆到了院外,路人皆知。大赌则利用黑夜作掩护,聚集较为偏僻的房屋里进行活动,为了避免被发现,甚至有专人放哨。

第二、参赌人员多元化,男女老少齐上阵。由青壮年为主,发展到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均参与;由无业人员参与,发展到现在的退休教师、职工,下岗工人,学生,社会闲杂人员均参与的一种活动。

第三、赌博方式多样化,花样不断翻新。以前的赌博多以打扑克牌,麻将为主,方式比较单一,现在的赌博方式则是层出不穷,赌博机,自动麻将机,少数打工仔从大城市带回来了利用网络参赌和 ‚买码‛博彩的赌博游戏。

第四、赌博时间无天无夜、无闲无忙。现在农村赌博的时间不再局限于过春节,不管是农闲,还是农忙;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只要一坐上赌桌,短则三四小时,长则通宵达旦。

第五、赌资越来越大,赌注越大越下。随着参赌人数的增多,赌资也越来越大。在‚输了想扳本,赢了更想赢‛的心理支配下,赌资由几元、几十元逐渐上升到几百、几千元,有的甚至达到了几万元。再加上少数打工仔在外挣了点钱,回到村里显富,在虚荣心的驱动下,赌注越下越大。

农村赌博风的影响:

第一、赌博败坏乡风民俗。赌博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陋习,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一种恶性辐射。第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现在的农村,不管是农闲,还是农忙在牌桌上都能够见到农民的身影,总有人忘不了要摸几把。

第三、赌博诱发家庭和邻里矛盾。赌桌上,在利益的驱动下,因为一句话不对或是一个错误的动作都会引起纠纷,与邻里不和,加之有时输钱心情不快,吵嘴、打架等事一触即发,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和邻里团结。

第四、赌博易发生治安刑事案件。‚万恶赌为首‛,赌博有百害无一益,因赌博输光了钱,变卖家产的不在少数,可赌瘾依然存在,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盗窃,抢劫等,引发治安刑事案件。

6、侵财犯罪问题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增多,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农村‚两抢一盗‛(抢劫、抢夺、盗窃)以及诈骗等侵犯财产犯罪高发势头。

2014年以来,修水县公安局共破获各类侵财犯罪案件998起,打掉侵财性犯罪团伙16个,为群众追回现金205万元、85辆被盗摩托车、35部手机、40余台电脑和电视机、8条金银首饰、50余条高档香烟,有效遏制了侵财犯罪的高发态势。

短信诈骗。以‚100860‛号码发出的短信:‚您帐户余额少于10元,请适时充值以免停机,发短信请回复号码(免费)!‛由于该号码与中国移动客服电话‚10086‛极为相似,一些人遂按短信要求进行回复,结果手机话费被莫名扣除。此类诈骗类型比较新,类似响一声就挂断的电话诈骗。警方提醒:收到短信要看清楚短信内容和来源,接到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按照短信内容操作。此外利用非法集资、迷信活动等进行诈骗。

(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相对于前十一个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第一次讨论法治问题、法治建设,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中央高度关注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困局。

一号文件从三大方面部署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工作,即积极推进农业立法,着力强化农业执法,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立法,用法律来保护农民的权益。

‚一法定心‛,保障权益: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抓紧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修改工作,抓紧研究起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

农村产权保护的法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这是一 个重要产权,集体资产所有权怎么量化到每个成员头上,目前在法律是个空白,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宪法规定的,什么叫集体?集体范围是什么?谁来代表集体?这都没有说清楚。农村还有集体资产,这个集体资产谁来代表?怎么量化、怎么落实到每一个成员头上?这些都需要法律来进行界定。

‚二法定制‛,规范秩序: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市场调控、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覆盖农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方面法律法规。

举个例子,看到上海水产品价格高,农民说我们自己去卖水产,都是大户,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他们一去上海就掉价就赔,然后就回去了,回去了之后又涨价,为什么呢?非政府的因素控制了流通。政府要管这个事情,国外国外的合作能力很大,挣的垄断利润可以给农民分一些,我们的合作社没有发育起来,弄了一批假合作社,所谓的龙头企业,农业部对龙头企业是百般呵护。

‚三法定责‛明确责任:健全‚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各级政府‚三农‛事权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法规,推动农村金融、扶贫开发等方面的立法。

研究制定规范各级政府‚三农‛事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责任。

健全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耕地、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当前最重要的是,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

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农责任。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无法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解决,需要适时启动相关农村金融立法。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和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当前需要通过立法予以推进的重点问题。

加快扶贫开发立法。目前,扶贫开发立法缺失,制约了各级扶贫发展战略的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依照国家有关文件在执行,明确了奋斗目标、基本方针、对象与重点、内容和途径,以及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但作为一定时期印发的文件,显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着力强化农业执法,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合理配臵执法力量,积极探索农林水利等领域内的综合执法。健全涉农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增强各级领导、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法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法治宣传教育的问题:2012年5月3日,湖南邵阳市霸气广告牌。‚谁不加快发展,谁就是邵阳历史的千古罪人!谁不加快发展,谁就是邵阳人民的不孝子孙!谁不加快发展,谁就是邵阳今天的混世魔王!‛

2012年12月,南京六合区长芦街道拆迁办门口有一副对联霸气十足。上联‚拆天拆地拆天地‛,下联‚安民安心安民心‛。

‚野蛮标语‛‚霸气标语‛盛行,折射执政理念落后反映,执政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深层次问题。一是民本意识的缺位。制作‚野蛮标语‛,以为自己是来‚治民‛的,老百姓只有服从的份儿,把自己看成是高踞于群众头上的霸主,完全颠倒了官民关系。二是法治意识的淡薄。‚野蛮标语‛的内容,有的是对法律断章取义,有的完全违反法律,却又打着法的旗号吓人。三是暴力思维的盛行。‚野蛮标语‛凸显的是‚暴力治民‛的思维。

(三)要学法、守法、用法

最后和大家讲一讲我们老百姓要学法、守法、用法。

1、要学法知法。学法不是要记住多少法律条文,而是要培养一种法治意识、法治精神。中国人最缺什么法律知识?宪法知识,权利意识、法治精神。

中国普法从1985年开始已进入‚六五普法‛,但并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还是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权大于法。

普法内容上,几乎都是专业性的法律。对非法律人士,只要知道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干就得了。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人,谁不知道杀人放火不行?谁不知道奸淫偷盗不能干?谁不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

普法形式上,普法工作仅停留在‚购一本法律书、参加一次普法考试‛,说考试,实际上是抄答案。

有人发帖说,‚一年一度的普法考试又到了。还好,今年省去了许多麻烦,考试试卷就是让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试题抄答案不需要自 己动手。然而考试费用是照收不误的,与往年一样,每人30元。‛

2012.3.11,汪洋在全国两会广东团讨论上说,官员不是当律师,普法考试不是要让官员会背多少法律条文,而是要培养官员的法律意识。

要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学习一些法律知识,知道那些是能做的,那些是不能做的,免得以后吃亏。不爱看法律书的,没事多看看法律宣传的电视,中央12台、江西的经视、都市频道都有很多这样的节目。

2、要依法守法。

中国式过马路。南京交警整治行人过马路,一位五十多岁的‚哲学大妈‛迎着红灯,淡定地穿行在疾驰的车流中。交警将她拦下,她冲着交警发火‚拦我干吗?‛交警劝导绕行,她淡定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闯红灯怎么了,我都闯了几十年了。反映的是公众守法意识淡泊。

中国‚不差法‛,缺乏的是法治信仰。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找律师而是找关系、托人情,寻求法外解决;信访而不信法,把希望寄托于‚清官‛。

思想家托克维尔说,在美国,所有问题都会转化为法律问题。在中国,所有问题都可能转化为上访问题,且很多法律问题也变成上访问题。

连警察、法官都不相信法律了!?

湖北法官冯缤穿法袍举“冤”字牌上访为妻维权被免职。妻子工作10年却被辞退,身为法官的冯缤为帮助妻子维权,穿着法袍多次上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7月26日,湖北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免除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有人将其遭遇看作法律的悲哀。

警察身着警服进京上访举报公安局长。2010年10月11日,15名警察实名举报山东郯城县公安局长孙钦刚贪污受贿、变卖国家资产、违规集资建房等问题。警察陈卓等人穿警服、携签名的告状信进京上访。现在有些人‚信访不信法‛,信访部门也是要依法办事的。

2014年国家信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员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该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在信访活动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哪些情况?

(1)集体上访:指人数超过5人的来访。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2)越级上访: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人没有向有处理权的机关提出而是上访到更高一级国家机关,就是越级上访。

比如某乡镇信访人反映土地纠纷问题,他的有权处理的本级机关是县国土局,其上一级机关是县政府(其指定接待场所是县信访局)和市国土局,如果信访人没有到县信访局反映而直接到市信访局走访,那么市信访局将不予受理。

逐级走访要求信访人必须到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的指定场所提出,而不是一级一级地向上反映。一个信访问题,无论向哪级机关反映,最终都要由有权处理的机关来办理,这是由行政级别管辖决定的。

(3)暴力上访:信访是一种法律救济渠道,信访人必须遵守信访规则,依法信访,维护信访秩序,但是有少数信访人却采用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

(4)长期上访:信访问题经过初步处理、复查和复核三个环节就已经终结。为满足自己不正当要求,利用信访为手段,就相同问题上访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就是典型的长期上访甚至叫‚缠访‛。这种行为不能允许,其要求也不能被满足,如果信访人存在违法行为,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哪些信访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不能破坏信访秩序,一定要按照规则行事,遵守法律和有关规定,‚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想法是错误的。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时,应当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并禁止有下列行为:

(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非法聚集、静坐、散发信访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出示状纸、穿着状衣、围住、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2)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危险物质或者管制器具,在信访接待场所、国家机关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实施自伤、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的;

(3)在信访过程中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将老人、病人,残疾人、婴幼儿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摆花圈、停放尸体或者因抬摆花圈、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

(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对于信访人违反上述规定的,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由接待信访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劝阻、批评和教育;第二,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第三,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臵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明确: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对反映涉及刑事、民商事、行政、国家赔偿、执行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的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部门依法处理。

各级信访部门对到本部门上访的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应当引导其到政法机关反映问题;对收到的群众涉法涉诉信件,应当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处理。信访部门不受理、不交办、不协调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现在有很多人‚信访不信法‛,现在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归根到底也就是要依法办事。

作为党政部门,面对群众正常信访,应改变‚怕访‛‚压访‛‚躲访‛思维,主动迎访、入村听访,尤其要发挥司法调解、法律救助的作用。不仅要给农民表达诉求的平台,更要以法治手段实现公正公平的结果,确立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促进干部办事依法、群众遇事找法。

不要在网上传播不实言论,网络谣言传播不是言论自由。现在,农村也有电脑,有很多人上网。在网上传播谣言和不实言论的可以构成犯罪。大家看电视的就可以知道这两年党和政府已经处理了很多这样的事件,有的人因为情节严重还被判了刑。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例如,2011年2月10日江苏省响水县谣言称,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洪昌、殷浩被刑事拘留。

习近平说,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查处了100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其中,4名副国级及以上官员;14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

十八大以来,到2015年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问题数80759;处理人数106371;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33970。事实证明,党纪国法是带电的“高压线”,决不容逾越。推进依法治国,权力的笼子只会越来越紧,制度的篱笆只会越扎越密。

去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依纪依法反腐,以高压态势、制度约束、精神补钙等,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毛泽东:两袖清风,邓小平:百万富翁;江泽民:国库掏空,胡锦涛:腐败成风,习近平:如鸟惊弓。

3、要信法用法。

近些年来发生在农村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中,重大刑事犯罪少、激情犯罪多。一般社会治安案件(不构成刑事犯罪)和一般刑事案件(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居多,严重刑事案件较少,不仅起因简单,其社会危害性也往往较小。同时,发生在农村的刑事案件也多为激情犯罪,在这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事前并无预谋,在强烈的情绪冲动支配下迅速暴发犯罪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矛盾纠纷往往是‚诉诸拳头或以拳头相威胁‛,却几乎成了一些人的‚看家本领‛,遇事不用法、出事不靠法、办事不依法,‚底气‛就是力量,力量来自拳头,‚不服,老子打死你‛。

要依法行事,用法维权,不能情绪冲动,意气用事,用‚拳头‛说话。特别是不能暴力抗法,动不动就搞么得堵路、围堵政府。大家要知道政府也要依法行事,以后不可能再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事了。

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5-4-6 20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九溪江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谌广

——九溪江乡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资料 加强和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对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与良性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法治宣传体制不健全,法治教育乏力。目前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体制很不完善,普法有待扎实深入,还有部分村没有成立普法小组,有的普法宣传教育往往是应付式、运动式“、一阵风”,因而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效果。

二、农村法治建设开展难,落实更难。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旧淡薄,很难集中起来进行法治教育;开展的“送法下乡”活动,也只是把普法资料送到农民家里;农村有50%左右已审结的案子没有得到执行或没有全面执行。由于法治宣传教育不到位,使得农民对法律条文一知半解,法治观念无法得到提高。

三、农村基层干部执法不严。村干部是国家法律的宣传者、执行者,理应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宣讲国家法律,并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但由于有的村干部自身素质较差,对法律学习不深人,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准确,再加上个别同志思想动机不纯等原因,从而导致在法制宣传中“变味”,身教中“走样”,使老百姓对干部失去信任,对法律失去信心。

四、农村社会治安影响农村的稳定。一是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二是侵犯财产犯罪日益猖獗;三是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出现和蔓延,如黄、赌、毒、淫秽物品在农村流行,并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

五、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在农村呈冒头态势,流氓恶势力抬头,村霸、乡霸不断出现,封建宗教宗族活动频繁。

六、自然灾害事故防御能力下降,由于农村人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新的矛盾埋下了隐患,还有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农村多是老弱,缺乏防护和救援力量。八是民事纠纷、家庭暴力事件增多,家庭婚姻、分家分产等民间纠纷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之一,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

尽管当前农村出现上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继续抓紧法制教育,深化法治建设,诸多问题和矛盾还是可以化解的,针对实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全面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增强农民法治观念,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二、要从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特别要把农村广大青少年作为普法及教育的重点对象。

三、普法的重点内容不仅应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常用法规;还应包括农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企业法》、《税法》、《选举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这些法律的适应面广、针对性强,必须要求重点掌握。

四、要讲究普法形式,通过轮训的方式培训干部,对广大党员和乡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法治教育,要以乡镇司法所为核心,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展开生动扎实,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

五、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要很好地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同时也要迅速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成员法律素质;这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四篇:基层法治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目标,法治不仅仅要停留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执行上取得的效果。由于我们的国情,乡镇人口总人口占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是社会进行深化改革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生存的根本,要解决近13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发展好农业,农业的组成单位是农村,农民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起着生产资料供给的作用,能提供最为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只有法治。因为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农村意识、信息、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法治更能彰显其管理治理作用。(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让农民的生产产生最大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让让村民更加放心没有后顾之忧。通过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上智慧,以及靠自己的勤劳来过上富裕的生活。环境是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农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经营土地及生产。

(二)建设法治环境,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地执行不变样。农村是以村屯为管理单位,村屯的领导是当地最能直接接触与传达政策的人,农民是政策的最直接的受益人,村屯是最基层的执行单位,各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执行,看的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效果与扎实程度。法治能保证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群众的利益才会有所保障。所以,法治的环境可以让农民真正的享受国家的政策,得到实惠。(三)农村的良好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决定整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情况。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农村,农村的日子好了,才会安心进行生产,才能保证城市供应。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高了,全国的经济水平才会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才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真正带来效益,市场经济才会快速发展。

二、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思想深植,造成畏惧“法律”和“诉讼”解决问题模式。农民的意识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对法律的了解不是甚多,从心理上根本畏惧法律和诉讼,一方面畏惧对他们来说繁琐的程度,一方面畏惧是否能得到公正性以及因诉带来的费用。一般个人权力受到侵害的时候选择息事宁人,实在无法忍受的,选择暴力解决。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习惯与想法.认为 “打官司”是不普通老百姓的事。(二)“家族式”聚居习惯,有“理大于法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一般家族式的聚居区比较多。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家当以老为尊.在一个村屯各家都会各种各样排法的亲戚,而农村的村风相对比较淳朴。对亲族比较在意,发生了事情之后.不是选择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是选择威望较高的老人来对事实情况进行评说,对事实进行定论,而且通过调解一般一锤定音。在这种生活模式下,人伦的处理问题,忽视了法律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三)部分干部长期不依法行政,农村极大缺失法律信仰。在有些农村,村民无法依法行使自己手中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当地家族势力比较庞大的情况下,会有家族来承担当地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隐瞒欺压的情况。

三、如何加强前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农村是我国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真正从内容上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法治文化氛围。要想在基层农村建立法治文化,形成法治文化氛围。必须从农村的建设上下功夫,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家有所剩人员因年龄、学历对外信息接触的更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打破思想的禁锢,通过一些文化站的集体活动,调动大多数人参加,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了解法律、知道法律。

(二)增加司法公信力和政府信任度。乡镇会有相应的司法机构,首先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树立执法人员的威信,要秉公办案,依法行政,不可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响应中央的要求,真正的到群众中去.用适合本地的独特方法管理本,一切行为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不脱离群众。

(三)让农民真正享受公民的权利。在农村中最大的事件就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村干部不可以徇私枉法,剥夺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的人数要符合要求,选举的过程要公开,选举的结果要公示。公民的人身权利要得到保护,政府应真正的为百姓服务。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意义重大,基层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基础防线,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就是在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是最有讼效的保障。

第五篇: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因此,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新时期,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建,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法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土地征用、村委会直选,以及家庭、债务、违章建筑、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村肌体的毒瘤。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大力推行问责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做到干部依法办事,不以权利谋私。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犯罪活动,特别是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二是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事情的真善美,人起到决定的作用,村镇干部的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改变干部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大力推行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

二、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工作必须加强的六项制度建设之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实行民主选举机制,实现村官村民选

实行民主选举,实现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亲民为民之举,安民为民之道。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内推荐、群众推荐、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实行“公推直选”,即由村民公开推荐、村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针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不同方式选举产生,两者群众基础各不相同,导致互不“买帐”的问题,采取民主管理的办法,着力理顺村“两委”的关系,确保“两委”协调运转。村干部是老百姓自己选举的,自然信得过,村民就会齐心协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能够迅速地步入快车道。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对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把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公开、民主、规范”的轨道。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

(二)要抓好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从深化村务决策机制入手,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从制度上保证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凡对关系村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的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本村各类经济合同完善、变更和解除,集体财产发包、处理,土地承包、税费征收、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由村“两委”会议商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做到会前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会后公布表决结果。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前,村民代表主动征求村民的意见,让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酝酿是否切实可行。遇有重大事项,根据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议,随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决定重大问题要进行票决,获得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意见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决定的事项,先缓议,待意见基本一致后,再讨论表决或请示上级组织裁决。实行民主决策,村干部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民主决策,体现了民意,集中了民智,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要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实现村事村民管,村情村民知。要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年初,对每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目标进行全村公示,请村民监督。年底由上级党委派人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成员、村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考虑德能勤绩情况打分,评议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达到干部有压力,群众有动力,干部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干部的目的。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将“两公开”作为落实“四民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要将村务、财务及党务工作中不涉密的有关内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合作医疗、土地征用、财务收支状况、农村“两个直补”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对财务公开这个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公开模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以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约束。这样,可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激发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进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

首先要抓好村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党建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大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宣传方法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重点抓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监管、帮教和安置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充分发挥村级关工委的作用,努力把辍学生、失学生、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作为关心的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教育作用。结合“严打”整治斗争,继续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标志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农民从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为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三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能不能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和机制是两大重要因素。党领导下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机制,经过不断创新、规范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比较科学的治村好机制。有了好机制,还需要有好人,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做保障,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抓住了这个根本,新机制的运行才能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好人与好机制实现有机的结合,才能开创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又概括出“五个好”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培养锻炼一支好的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这“五个好”中,最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尤其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有了好班子、好支书,还要选好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这在当前显得很重要。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不少:一是许多后进村一般都地处偏僻地区,条件差,基层干部观点滞后,思想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转化难度大。二是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村级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与村民之间缺泛沟通。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存有一定问题,发展新党员任务很艰巨。近几年农村新经济组织大量发展,而党的工作跟不上,有的至今还是空白点。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乡镇工作发展的整体规划,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要大力加强派出所、法庭、司法办等基层政法组织的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治保调解会等配套组织建设。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的落实,使其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重点把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班子建好,同时要选准、配好治保会和调委会主任,只要他们“两个人”真正负起责任来,许多治安问题不出村就能解决。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下载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调研时间:2012.7.12——2012.8.20 调研地点:邯郸县邵庄村 、东扶仁和贾口 调研人员: 年级:专业: 姓......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基础建设的情况,我们于2011年11月中旬,深入淮阴区北吴集、袁集、南陈集、王营等地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公路、通讯和卫......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

    农村法治

    选择判断题50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50分。 1.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简答) ① 法制统一原则; ② 公平原则; ③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④ 可持续发展原则。 2.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调查思考[摘要]:基层民主是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意义重大。建国六......

    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

    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的一个保障标准,是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制,是实践“三个代表”......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意见,我们于2004年3至4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深入青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