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湘潭养猪协会的调查(模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最近,我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就湘潭市养猪协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湘潭市的养猪协会是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由农民和龙头企业自愿发起,政府引导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养猪协会l26个,共有会员5.4万多个,占全市养猪农户的13%,年出栏生猪138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数的30.25%。
从调查情况看,湘潭市的养猪协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湘潭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养猪协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由龙头企业带动创办的养猪协会74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如以分割肉加工外销为主的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养猪专业协会有40个,拥有会员3000余个,建立了年产优质安全生猪近80万头的供应基地。20xx年该公司出口创汇85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逾750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创汇近20xx万美元。二是基层组织举办型。全市由基层组织创办的养猪协会21个,占养猪协会总数的l7%。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就是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村支两委成员既是协会骨干,又是养猪大户。这种协会的形式深受群众欢迎。目前除了本村272户养猪户入会外,还吸引了周边9个村的800多户加入协会。20xx年,协会出栏生猪3.8万头,预计今年该协会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400元左右。村支书卢国良带头养猪致富,20xx年他家出栏生猪325头,养猪纯收入3.8万元,预计今年出栏生猪380头,养猪纯收入6万元左右。三是专业大户牵头创办型。全市由专业大户牵头创办的养猪协会22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17%。湘乡市东郊乡新塘村养猪协会由5个养猪大户牵头创建,发展会员165个,20xx年协会共出栏生猪2.96万头,会员人均养猪纯收入过20xx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四是技术服务部门领办型。全市这类养猪协会有9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7%。湘潭县石潭镇畜牧站与镇信用社联合创办的养猪协会,拥有会员758个。20xx年协会出栏生猪7万头,创产值5000多万元。通过创办养猪协会,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畜牧防疫部门的服务功能。
湘潭市养猪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从事生猪产业化经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1)统一引种。为确保生猪品质,协会帮助会员搞好生猪品种改良,统一引进种猪,并提供技术服务。(2)统一质量标准。协会印发《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会员严格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养猪。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实行联保户之间互相监督,对出栏生猪进行登记标志管理,强化了会员养猪的安全质量意识。他们还注意创建生猪品牌,申请了注册商标、无公害基地认定和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3)统一贷款。协会一般都建立了信贷联户担保制度,实行会员贷款联保责任制。由3—5户会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再由协会向银信部门申请贷款,协会和联保小组监督贷款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有效地解决了会员养猪贷款难问题。湘潭县石潭镇信用社通过这种方式今年已向养猪协会会员发放贷款1200万元。(4)统一防疫。协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自己的生猪疫病防治体系与制度。韶山市三旺公司聘请兽医,分片就近为l200多户养猪户提供服务,不收出诊费,只收药品成本费,兽医工资由公司负担,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例生猪烈性传染病,其它病死亡率也控制在2%以下。(5)统一饲料。协会组织供应的饲料不仅价格较低,质量有保证,而且会员还可享受赊销优惠。正大、正虹、汉德利等饲料加工企业与当地养猪协会签订饲料供应合同,降低了会员的养猪成本。(6)统一培训。协会注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养猪技术培训服务。今年全市养猪协会已举办技术培训班324期,培训会员2.8万人次。(7)统一销售。协会发挥外联市场的优势,统一对外签订生猪销售合同,减少收购环节的工作量,防止收购商对养猪户压价、卡秤,保护了会员利益。
二、主要成效
调查表明,湘潭市围绕壮大发展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养猪协会,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湘潭市生猪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规模扩大。20xx年,湘潭市出栏生猪457万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栏2.24头。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第二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湘潭养猪协会的调查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湘潭养猪协会的调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最近,我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就湘潭市养猪协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湘潭市的养猪协会是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由农民和龙头企业自愿发起,政府引导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养猪协会l26个,共有会员5.4万多个,占全市养猪农户的13%,年出栏生猪138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数的30.25%。
从调查情况看,湘潭市的养猪协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湘潭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养猪协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由龙头企业带动创办的养猪协会74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如以分割肉加工外销为主的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养猪专业协会有40个,拥有会员3000余个,建立了年产优质安全生猪近80万头的供应基地。2003年该公司出口创汇85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逾750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创汇近2000万美元。二是基层组织举办型。全市由基层组织创办的养猪协会21个,占养猪协会总数的l7%。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就是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村支两委成员既是协会骨干,又是养猪大户。这种协会的形式深受群众欢迎。目前除了本村272户养猪户入会外,还吸引了周边9个村的800多户加入协会。2003年,协会出栏生猪3.8万头,预计今年该协会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400元左右。村支书卢国良带头养猪致富,2003年他家出栏生猪325头,养猪纯收入3.8万元,预计今年出栏生猪380头,养猪纯收入6万元左右。三是专业大户牵头创办型。全市由专业大户牵头创办的养猪协会22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17%。湘乡市东郊乡新塘村养猪协会由5个养猪大户牵头创建,发展会员165个,2003年协会共出栏生猪2.96万头,会员人均养猪纯收入过2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四是技术服务部门领办型。全市这类养猪协会有9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7%。湘潭县石潭镇畜牧站与镇信用社联合创办的养猪协会,拥有会员758个。2003年协会出栏生猪7万头,创产值5000多万元。通过创办养猪协会,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畜牧防疫部门的服务功能。
湘潭市养猪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从事生猪产业化经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1)统一引种。为确保生猪品质,协会帮助会员搞好生猪品种改良,统一引进种猪,并提供技术服务。(2)统一质量标准。协会印发《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会员严格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养猪。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实行联保户之间互相监督,对出栏生猪进行登记标志管理,强化了会员养猪的安全质量意识。他们还注意创建生猪品牌,申请了注册商标、无公害基地认定和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3)统一贷款。协会一般都建立了信贷联户担保制度,实行会员贷款联保责任制。由3—5户会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再由协会向银信部门申请贷款,协会和联保小组监督贷款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有效地解决了会员养猪贷款难问题。湘潭县石潭镇信用社通过这种方式今年已向养猪协会会员发放贷款1200万元。(4)统一防疫。协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自己的生猪疫病防治体系与制度。韶山市三旺公司聘请兽医,分片就近为l200多户养猪户提供服务,不收出诊费,只收药品成本费,兽医工资由公司负担,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例生猪烈性传染病,其它病死亡率也控制在2%以下。(5)统一饲料。协会组织供应的饲料不仅价格较低,质量有保证,而且会员还可享受赊销优惠。正大、正虹、汉德利等饲料加工企业与当地养猪协会签订饲料供应合同,降低了会员的养猪成本。(6)统一培训。协会注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养猪技术培训服务。今年全市养猪协会已举办技术培训班324期,培训会员2.8万人次。(7)统一销售。协会发挥外联市场的优势,统一对外签订生猪销售合同,减少收购环节的工作量,防止收购商对养猪户压价、卡秤,保护了会员利益。
二、主要成效
调查表明,湘潭市围绕壮大发展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养猪协会,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湘潭市生猪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规模扩大。2003年,湘潭市出栏生猪457万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栏2.24头。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在养猪协会的带
动下,全市规模养猪户明显增多,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2家。岳塘区摇泉村党支部书记、养猪协会会长李国清今年已出栏生猪2000多头,全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生猪外销出口增加,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全市共有11家出口注册活大猪猪场,4家自营出口大中乳猪分割肉加工企业,l9家皮革加工企业和肠衣、骨粉等企业。2003年共加工出
口生猪24万头,创汇1400万美元,其中由协会组织供应l9万头,占出口总数的79.2%。生猪产业链得到延伸。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雨湖区砂子岭饲料、兽药批发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大小批发商50多家,年交易额达4亿元。目前,湘潭市已成为全省中仔猪出口、猪肉加工、猪皮加工、种猪生产、兽药生产的重要基地。
2.提高了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
一、手段落后、功能不强等问题。养猪协会的组建,通过对会员养猪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养猪户普遍面临的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问题,完善了生猪产业服务体系。湘潭县青竹村的群众说:“协会对我们喂猪实行一条龙服务,特别是解决了我们喂猪怕死猪怕卖不出的难题,养猪协会真是好!”
3.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协会的发展,使分散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或大规模的生猪生产基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养猪协会组建后,一家一户不再直接面对市场,由协会统一承担生猪购销任务,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近三年来通过协会收购、外调生猪485万头。湘潭市的养猪协会大多与伟鸿、心连心、三旺等公司签订了长期的生猪购销合同,解决了协会会员绝大部分生猪的销路问题。
4.增加了农民收入。2003年湘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6元,新增收入中有50%以上来自生猪产业。湘潭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8元,增长7%,其中以生猪为主的畜牧水产增收148元,占农民新增收入的69%。青竹村成立养猪协会前的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l930元,到2003年达到3680元,增长90.7%,其中养猪收入由380元增加到1130元,增长1.97倍。今年由于生猪价格好,养猪规模效益增加,农户出栏一头生猪一般获利200元以上,养猪已成为湘潭市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几点启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湘潭市引导扶持养猪协会发展的做法,为我们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壮大优势产业相结合。只有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湘潭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养猪协会的发展,通过协会的发展,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各地在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来进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优势产业得到壮大,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湘潭市发展养猪协会注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协会发展的“双赢”。各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类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带动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等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他们或者掌握一定的销售渠道,或者掌握生产技术,或者有较强的外联能力。通过他们领办专业合作组织,能较好地解决信息、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他们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湘潭市养猪协会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在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民办,就是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民管,就是要由农民自己参与协会的决策与管理;民受益,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突出为会员服务,为会员增收。
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大政府引导扶持的力度。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中央1号文件指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这一要求,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要制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种措施,采版权所有
取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从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提供检验检疫、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口各有关部门要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列入本系统的项目支持范围;农村信用社应当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为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贷服务。
第三篇: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一、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老莱镇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只应该说是雏型,合作社的更深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不平衡。村与村的不平衡,至少有一个合作社的村有8个,一个没有的村有2个。发展速度不平衡,发展好的仅占30%。有组织不紧密,有制度不规范,有活动不正常,作用一般的占30%。基本上名存实亡的占30%;合作社的不规范性最为突出,有其形无其意,并不是打的形意权,只重内容,不重实质。流于形式,没有过程,严格来说只是空壳子、虚架子、俗套子,比如没有基本的入退社手续,没有利益分配机制,没有独立的财务,没有发展显而意见的效果等等;没有形成稳定基地及规模,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上;政府具体的优惠政策模糊,扶持资金面小额少。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群众认识不高,对于什么是合作社,它们的作用,产生的效果等等不明白、不关心、不热衷。有的还以为是政府行为,村级任务呢。即使参加了合作组织也是我行我素,不统一于合作组织的安排。更有些合作组织在镇里、村级帮助建起来后,就以为达到目的了,没有实际的运行,又影响了一大批人的积极性。一些村级干部也还都停留在合作社的表层建立上,没有去帮助沟通合作社的运转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是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不清晰,也知道组建,知道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合作组织纠竟如何发展,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组织才算是真正发展了,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安排,使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前进的动力和过程中的活力,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出现了消极的因素,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不快。
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草根”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自发创造的,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可或缺。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又是“弱势群体”创办的“弱势组织”,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困难很多,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是指导、培训机制不健全。加强指导、培训是世界各国推进合作事业的共同做法。近年来, 我市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及市站强化培训、悉心辅导、加大扶持的结果。而面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及时的、有效的辅导和培训。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如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就会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加速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国家已经以法的形式确定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合理地位,形成了发展合作组织的良好氛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其次,随着农业市场化和专业化、规模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要求获得信息、销售、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产销合作深受农民欢迎;再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充分尊重农民,营造宽松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当前,专业合作组织应主要承载两大功能,一是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二是成为政府扶持“三农”的新载体,从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只要坚持入、退社自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为社员服务,坚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管是由谁创办或领办,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都应该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判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标准在于农户受益,合作组织发展并有生命力。同时,政府应当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修正发展方向,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向规范化的合作社不断靠近。
2.开展指导、培训,创新工作机制。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就是要求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拓展服务领域,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我镇已经专门研究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农经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组织,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把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村级目标考核一个专项,作为主抓干部目标考核的一个专项。同时寻找工作的抓手,创新专业合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市农经部门建立辅导员制度,派出辅导员向农民宣传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的意义和条件,培训合作社基本知识。
3.加大扶持力度,培植经济实力。我镇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中一方面注意培植产业化高,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组织;一方面建立通南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和沟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就是积极总结经验,向外推介自己,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4.抓好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近年来我镇发展专业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我镇现有典型专业合作组织4家,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它们,现在合作组织达到了24家。今后我们更要从辅导、扶持等等角度去抓好典型,推介典型,带动发展。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合作组织发展中通过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延伸努力促成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与整合,农村进一步细化分工与合作,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基层的一个主导团体。□(编辑/刘佳)
第四篇: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情况的调查
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2007-02-10 16:47:1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好处多
——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某县在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作用如何,今后怎样发展?就此,县委研究室进行了调查。
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从事某一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力,增加组织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某县,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类专业服务协会。协会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吸收为会员,进行无偿和低偿服务。入会农民根据专业协会的要求进行生产等。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建设农村“新两室”(党支部办公室、农业协会办公室)。目前多数村建成了专门的协会办公室,实现了“四有”,即有协会章程和标牌、有组织机构、有学习材料、有学习和活动记录。某县乡村两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168个,其中,县级7个、乡级35个、村级126个。按行业分:行政服务的21个,科技服务的35个,养殖33个,种植27个,其它52个。从组建方式看,主要有四种:一是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型。如回隆镇依托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和绿洲兔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养猪协会、养兔协会,为群众提供幼仔、技术和饲料,带动起周边群众发
展起猪、兔饲养业。二是部门依托型。如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牵头组建的县鸭梨协会、蔬菜协会、养牛协会等。三是能人大户依托型。棘针寨乡南寺庄村运输大户、支部书记郭汉章,扶持带领本村20多户购置大型车辆跑运输,2004年组建了南寺庄村运输协会。一年多来,协会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新两室”,硬化了道路。四是农民自发型。东代固乡鸭梨种植大户史查等人1999年发起组建了鸭梨协会。在乡党委、政府的推动和协调下,2004年12月注册为东代固乡果品协会,并在乡内12个村成立了果品协会科技服务站,联销农药、化肥等农资。该协会体现了“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发展原则,是今后合作组织发展的主导方向。
主要作用
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在解决农产品卖难,连接市场,盘活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
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是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潮流,有效地解决了单家独户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相连结的矛盾,实现了市场、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生产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在连结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户、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回隆镇糖果协会定期组织生产企业召开交流会,互通信息,并在河北电视台制作播放了糖果园区广告,较好地连接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东代固乡翟小庄村会计王德恩,懂砖瓦建筑,他看到建设沼气池的机遇,与外地施工队联系,组建了沼气服务队,统一购料,统一采购灶具,为村民提供建池、安装、维修等全程服务,不仅方便了群众,每个池还可节省200多元。目前,已为该村建沼气池50多个。下一步,他们计划成立沼气协会,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
了规模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后,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牵头组建专业协会,以合作组织为阵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东代固乡果品协会今年为会员统一购进梨袋1500万个,共节省资金万元。回隆镇南栗庄养猪协会初步实现仔猪和饲料供应、防疫、销售“四统一”,解决了农户养猪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同时,由于形成规模优势,购进环节节省了开支,销售环节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两头赚”,使协会与农户实现了双赢。
三是盘活了市场流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农民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和销售,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改变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如2004年东代固乡果品协会与华腾果蔬公司合作收购鸭梨5000件,出口或转销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近日,华腾
公司又委托协会收购鸭梨2500吨,全部出口。棘针寨乡王横村蔬菜协会积极与外地商户联系,寻求西红柿销路,并为收购方提供了组织货源、过秤等各项服务,有效解决了卖难问题。
四是加快了“精品名牌”战略实施步伐和先进技术、产品标准的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重视农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创建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如东代固乡果品协会积极建立万亩标准化果园鸭梨出口基地,正聘请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认证。
五是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乡镇体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办成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事情,不仅解决了“农业结构调什么”和“农民种什么,谁告诉我”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因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用水等方面出现的纠纷问题。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工作职能
。当前,随着停收农业税和乡村计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乡村干部工作职能也必然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村也普遍认识到,成立合作组织是分流人员、转变职能、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南双庙乡今年3月初成立了乡养殖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东代固乡在狠抓果品协会基础上,还准备成立养殖协会、农资服务协会、劳务输出协会等,以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
某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时间短,处于很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合作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登记注册。据了解,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需要具备5000元的资本金,交纳50元的登记费,并提供验资
报告、申请书、协会章程、会员名册等6类20多项材料一式三份,仅打印费就需三、四百元。这些协会注册县级和乡级合作组织,需要的资本金和登记费更多。每年还需年检繁琐的手续使歙和组织望而却步。目前,某县除县鸭梨协会、食用菌协会、回隆糖果协会、东代固乡果品协会、县农协办和21个乡镇农协在民政局注册外,其余都未注册。不注册的合作组织,不能上网发布信息。在对外招商、推介产品时,没有主体资格。二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个别合作组织连章程都没有。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多的专业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四是许多专业合作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带来会(社)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许多成员认为协会或合作社是领办部门或领导的事,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些都限制了合作组织的发展。
2、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手段落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尚起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本乡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大多数没有电脑、传真机等现代通讯设备。信息不灵通,反映迟缓,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引进,交易时掌握不准行情,这些都降低了会员的收入,阻碍了合作组织发展。
3、资金运作困难,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合作组织普遍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短缺,许多合作组织运行不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绿色通道”不畅。一些合作组织反映,今年以来,交警等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绿色通行证”很难管用。
4、官办色彩较浓。部分农民合作组织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兴办,农口部门
和乡村干部牵头,这在组织发展初期是对的,应值得提倡和肯定。但是怎样把农民引导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办成真正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各乡村办法不多,有些地方还是领导说了算,社员跟着干。一些村的专业协会,村支书是会长,长此下去很容易办成“二级政府”。这种官办组织往往急功近利,变样收取各种费用,群众不买帐,会员不认可,使合作组织难以长久。因此,各级各部门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引导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办农民自己的事。党委、政府只负责指导、扶持、监督,不参与或少参与具体运作,这样才能真正使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对策和建议
首先,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发生重大变革和激励竞争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型合作组织。它弥补了目前
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是广大农民自觉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乡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安排上,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市、县里每年应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临时用地应比照农业设施用地
办理,建设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初级加工用电,要执行非普通工业用电电价,优惠农民,让利于农民。
第三,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建立规范的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民政等部门要减化手续,尽最大可能降低注册门槛。要帮助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指导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专业合作组织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确定双方的权力与义务,保护社(会)员的利益,保证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搞好试点,加强规划。建议各县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引导乡村建立一批专业协会。为搞好
示范,各县应选择一批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合作组织作用发挥较好的乡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引导面上发展。
第五篇:天水市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天水市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1现状
截止2007年,全市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66个、会员l万余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其中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2个、民政部门登记10个、科协部门登记21个、未登记的有33个。这些组织从会员所在区域内,涉及乡内和跨乡:从服务形式看,以提供良种、良料、良医(技术)为主,包涵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从其内部结构看,有猪、鸡、兔协会39个,牛、羊、蜂协会27个。通过积极与政府、农民以及畜牧养殖、加_T龙头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带动力强、示范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领域延伸到养殖、运销、加工等方面,促进了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拓展了产业链条,对加快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来看,我市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1.1主要类型
1.1.1协会+农户型通过养殖规模户自发成立协会,统一养殖品种、生产模式、营销和技术服务,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这样的类型在我市生猪、肉鸡生产中较多,约占全市类型总数的70%左右。如甘谷福庆养殖小区依靠协会牵头,把已形成的20个养殖户以“协会+农户”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由协会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饲养基础母猪800多头,肥猪存栏6000多头。
1.1.2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农户型天水利东公司、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秦安兴源源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其规模和品牌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组织和吸收养殖户,建
立生产基地,形成松散的利益联结体或协会,农户负责养殖,企业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从而大大避免了双方的市场风险.,有效保证了双方的经济利益。这种类型在我市蛋鸡、肉兔和养蜂业上发展快,占到全市的15%。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成立蜂业协会,建立直销网点200多个,带动了2000多养蜂户’,产品有四大系
列30多个。总投资1360多万元的建设生产区,已加1浓缩蜂蜜1500多吨、蜂王浆70多吨,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利东公司充分利用“一品红”鸡蛋这一无公害产品品牌,在三新阳地区联结蛋鸡养殖专业户60多户,成立养鸡协会,养殖蛋鸡5万多只,公司及时收购并统一包装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养鸡户的买难、卖难等问题,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既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又促进了蛋鸡产业的稳定发展。
1.1.3支部+协会+农户型由村党支部一班人组织农民建立相应的农民养殖协会,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类型在我市林缘等偏远乡村较多,主要为牛羊生产方面约占全市的15%。如甘泉镇归凤村、麦积镇卧虎、红崖、草滩村、党川乡党川村等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兴建黄牛冻配改良和肉牛养殖协会,种草面积达1000多亩,饲养肉牛2000多头,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多元,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1.2主要作法
1.2.1加强引导,搞好宣传各县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农户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尤其自2006年10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牵线搭桥、提供市场信息、创办经济实体、建立销售组织等方式有效地将分散单一的农户组织起来,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又不能包办的事情,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养殖广1依靠联合的力量,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展了产业链条,降低r畜产品生产成本。秦安县专门成立了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组,提出了《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经营333计划”实施方案》,将“规范与发展”作为全年发展的基点,通过“三个规范、三个提高、三个监督”重点强化对示范合作组织的业务指导。
1.2.2完善机制,促进养殖户增效增收不断规范其运作机制和经营方式,把扩大养户组织起来,把农村闲散资金整合在一起,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局部资金优势。年终进行分红或二次返利,提高了养殖户资金利用率,实现了增效增收。
1.2.3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养殖者的自身素质各县区每年对农民协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同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一同安排,通过建设和运作,经营、销售等方面相互协作,彼此联系,提高了管理水平、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
1.2.4搞活经营,提升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协会与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为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上市场竞争力。
1.3问题和困难
1.3.1重视不够,认识不明确,缺乏组织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农民没有真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其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绝大数农民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仪从登记管理来看,在工商、民政、科协、农业主管部门都有登记,绝大多数只是以协会的形
式存在,按照有关要求不能依法登记。总体上仍处在低水平状态、初级阶段。
1.3.2管理体制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各种制度还不健全,内部组织比较松散,缺乏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1.3.3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规模偏小,基本局限于本乡、本村的农民,且不少组织仅仅是亲朋邻居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带有明显的自然经济痕迹和烙印,服务范同窄,服务项目单一,经济实力弱,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不强。
1.3.4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目前在我市的合作组织中非常缺少。2建议
2.1加强组织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精神,现代农业体制建设的重点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礼,其发展需要政府扶持和组织引导,要提高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其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件大事,加强领导和扶持,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对已建成的养殖小区、重点专业村、规模大户要积极引导,鼓励典,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做到年初有标、有计划、年中有检查有指导、年底有总结有表彰。
2、2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快速发展
2.2.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合作,落实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扶持,形成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在项日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和认证,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宽松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扶持资金,同时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加强农民专、I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农民联系。
2.2.2突出重点,注意实效。力争3年内,我市养殖小区、重点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养殖规模户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占到养殖总户数80%,80%的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加工和销售。
2.2.3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在组建形式上,农民自办为主,也可以与技术服务部门、龙头企业等联办,可以是养殖大户、加工企业、运销大户和农民联办。在组织类型上应该完善和规范,向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多项的、综合的;可以是技术信息服务型,可以是加工、销售型,电可以是集服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在利益联结上,可以是松散型的,也可以是紧密型的。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是龙头企业办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是合作经济组织办龙头企业,也可以是“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进发展,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2I3规范运作机制。提高整体水平
2.3.1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精神,坚持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规范组织章程,从法律地位、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经营范同、财务核算等方而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按章按法,规范运作,提高整体水平。
2.3.2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行加入自愿,退社自由,农民可以加入一个或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经济组织,既要
积极引导和扶持,不搞强迫命令、行政捏合,更不能干扰,甚至随意解散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2.3.3坚持以民办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章程为依据的原则。按照“责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机构民主选举,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实现成员利益的最大化,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收益和分配。
2.3.4加强培训,做好合作组织内部和负责人的法律知识,管理理念、营销策略等培训,注重“民办、民管、民受益”,健全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建没憬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