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分析指标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
(1)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结构、流动性、职称等方面的指标;
(2)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员工关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1.1员工增长率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期新增员工人数/上年同期员工人数*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新员工入职人数
【定义】是指现有员工人数减去原有企业员工人数。
【说明】该项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考虑是否需要对基础职位的设置进行调整。同时,还与培训需求有较大关联。
新员工转正人数
【定义】是指获得转正的员工人数与新员工入职人数的比例。
【说明】对比新员工入职人数和新员工转正人数,可以看出员工招聘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对培训、薪酬、岗位设置等工作提供指导性数据。2.1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报告期一般为一年
【公式】流动率=(一年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公式】净流动率=(补充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分析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发展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其净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三者相同。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
【定义】当企业解雇员工或终止员工工作时,就发生了非自愿性的员工流失。其主要表现为:某员工因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不能达到绩效标准,或有严重的或故意的错误行为,不再满足运作要求而引起的员工流失。非自愿性的员工流失不但包括下岗、裁员、辞退等正常形式,而且包括因员工死亡或终生残疾等导致合同失效而引起的非正常形式的员工流失。
【公式】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解雇员工人数+因残疾而离岗人数+下岗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对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数据的分析,有利于辨识员工主要的离职原因,较低的非自愿性员工离职率有利有弊。我们可以通过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业绩和生产力问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自愿性员工离职率
【定义】是指自愿离开企业的员工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自愿性员工离职率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境况、公司的内部环境、行业的趋势和宏观的经济形势等。
【公式】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自愿性离职的员工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如果某一企业有较高的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可能是不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反映,或者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奖励计划没有被恰当地评估,以及领导不力也会造成该比率的上升,也可能是该企业应该对招聘程序进行彻底地检查以确保工作岗位和雇佣员工的能力相匹配。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关键岗位员工离职率
【定义】是指处于关键岗位而自愿离开企业的员工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此指标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境况、公司的内部环境、行业的趋势和宏观的经济形势等。
【公式】关键岗位员工离职率=(关键岗位自愿性离职的员工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如果某一企业有较高的关键岗位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可能是不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反映,或者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奖励计划没有被恰当地评估,以及领导不力也会造成该比率的上升,也可能是该企业应该对招聘程序进行彻底地检查以确保工作岗位和雇佣员工的能力相匹配。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内部变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部门内部岗位调整、在某公司内部调动的人数同总人数的比例。
【公式】内部变动率=(部门内部岗位调整人数+企业/集团内部调动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员工调动人次可以反映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可以使相关单位及时关注调动员工的工作情况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员工晋升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实现职位晋升的员工人数同总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晋升率=(报告期内实现职位晋升的员工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进行员工晋升统计可以反映出企业内部提升的情况,为改进员工发展通道,制定员工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员岗位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特定的岗位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岗位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各岗位人员数量以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数据为准。
【说明】通过数据,观察不同类别人员的变化以及同类职群不同级别人员的变化,可以得到组织人才结构性的变化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备注】人员类别划分依据企业所处阶段和行业状况进行再规定
人员入职年限分析指标
【定义】是指按照工龄区间划分,报告期末企业实有人员在各工龄阶段相应的人数以及比重。【说明】
(1)工龄指标为员工在某公司工作工龄,截至日期为报告期期末,工龄超过半年按一年计算,半年以下按半年计算。
(2)通常工龄越长代表员工忠诚度越高,经验越多,工龄区间划分为6月以下、5年-10年、10年-15年、15年-20年,20年以上五个区间。人员直接结构
【定义】是指按照职级体系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职称等级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各等级人员数量以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数据为准。
【说明】 某公司职称结构根据职能不同设定4-5个不同级别,具体参见《某公司职位职称体系手册》。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新增职位数量
【定义】是指每年比上一年新增加的职位数量
【说明】 该项数据可以反映职位管理系统的变化程度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某部门/职位人员更换频率 【定义】是指以年为周期,统计某职位上人员的更换频率。
【说明】 如果某个职位上人员更换频率太高,则需考虑该职位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安排更高职级的人员任职等问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
1.招聘指标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 1.1.1 招聘总成本
【定义】是指组织一次招聘活动所占用的全部成本的总和。
【公式】招聘成本=内部成本+外部成本+直接成本。
【说明】 内部成本为企业内招聘专员的工资、福利、差旅费支出和其它管理费用。外部成本为外聘专家参与招聘的劳务费、差旅费。直接成本为广告、招聘会支出;招聘代理、职业介绍机构收费;大学招聘费用等。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1.1.2单位招聘成本
【定义】是指在一次招聘活动中每招聘一位员工所占用的成本。
【公式】单位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录用总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各招聘单位、财务部
录用人员评估指标
录用人员评估指标是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招聘工作结束后,对录用人员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在招聘成本较低,同时招聘人员数量充足且质量较好时,才说明招聘工作效率高。评估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应聘者比率
【定义】应聘者比率是指某岗位应聘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应聘者比率=(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员工招聘的挑选余地和信息发布状况,该比率越大说明组织的招聘信息颁布的越广、越有效,组织的挑选余地就越大;反之,该比率越小,说明组织的招聘信息发布的不适当或无效,组织的挑选余地也越小。一般来说应聘者比率至少应当在200%以上。招聘越重要的岗位,该比率应当越大,这样才能保证录用的质量。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员工录用比率
【定义】录用率是指某岗位录用人数与应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录用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越小说明可供筛选者越多,实际录用的员工的质量可能比较高;该比率越大,说明可供筛选者越少,实际录用的员工的质量可能比较低。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招聘完成比率
【定义】招聘完成比率是指某岗位录用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招聘完成比率=(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招聘员工数量的完成情况。该比率越小,说明招聘员工数量越不足。如果为100%则意味着企业按计划招聘到了所有需要的员工。【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员工到位率
【定义】员工到位率是指某岗位实际报到人数与通知录用人数的比率
【公式】员工到位率=(到职人数÷录用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招聘员工数量的实际完成情况。该比率越小,说明招聘员工实际到岗人数越不足。如果为100%则意味着企业按计划招聘到了所有需要的员工,且所有员工按期到岗。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同批雇员留存率
【定义】是指同一批次招聘入公司的雇员直至统计时间为止,仍然在职的人数同同批雇员初始人数的比例。
【公式】同批雇员留存率=同批雇员留存人数÷同批雇员初始人数×100%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同批雇员损失率
【定义】是指同一批次招聘入公司的雇员直至统计时间为止,所有离职人员人数同同批雇员初始人数的比例。
【公式】同批雇员损失率=同批雇员离职人数÷同批雇员初始人数×100% 同批雇员损失率=1-同批雇员留存率
【说明】同批雇员留存率和同批雇员损失率反映了员工流失状况,员工流失状况又说明了员工满意度。同批雇员留存率越低(损失率越高),同批雇员员工满意度越低,需要及时找出并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实施补救;同批雇员留存率越高(损失率越低),员工满意度越高,组织满意度也越高。【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招聘渠道分布
【定义】招聘渠道分布是指某单位录用员工通过各渠道进入的数量分布及相应比重。招聘渠道主要有校园招聘、职业中介机构、现场人才招聘会、内部推荐、媒体广告、网上招聘、应聘者直接找上门求职。
【公式】按以企业为边界分为:内部招聘比率=(内部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 外部招聘比率=(外部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 以渠道划分则为各渠道录用人员的数量及比率。
【说明】公司在新员工招聘中最好不要局限于采用单一渠道,而应考虑各种渠道的特点灵活使用,来自不同招募渠道的应聘者适应于公司的不同岗位,在招聘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所偏重采用会得到比较好的招聘效果。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
【定义】填补岗位空缺的时间是用来衡量一个组织从某个岗位出现空缺到雇佣到该岗位候选人的平均天数。
【公式】填补岗位空缺的时间=填补岗位空缺所花费的总天数
【说明】填补岗位空缺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填补空缺岗位的需要被认可后通知人力资源部门的时间;将该空缺岗位登广告,公布在报纸或公司网站上的时间;候选人提交申请时间,招聘筛选时间,领导批准候选人时间,通知候选人 候选人接受公司提供的岗位所需的时间等。如果公司填补一个岗位空缺的时间高于行业标准,这会对组织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部门间的进一步比较可以帮助公司决定在填补空缺岗位的过程中哪些部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培训指标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
2.1.1 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n 其中N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1.2 内部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内部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n 其中N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1.3 外部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外出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n 其中N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1.4内外部培训人次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组织员工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两种形式培训人数的比例。
【公式】内外部培训人数比例=内部培训人数÷外部培训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1.5 依岗位类别计算的受训人员比率
【定义】受训人员比率用来衡量某一部门接受培训的员工人数,以及该部门受训员工数目在整个组织的培训人数当中所占的比例。
【公式】依岗位类别计算的受训人员比率=某一岗位类别受训员工的人数÷ 接受培训的员工总人数
【说明】这种计算可以明确显示出公司对各类员工的培训的投资水平与培训的重点所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2培训费用指标
2.2.1培训费用总额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员工培训所花费的费用总额,即内部培训费用和外出培训的费用之和,或者是岗前培训费用、岗位培训费用和脱产培训费用之和。
【公式】培训费用总额=内部培训费用+外出培训费用
=岗前培训费用+岗位培训费用+脱产培训费用
【说明】按照利用培训资源的不同,某公司的培训可以分为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所谓内部培训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所用资源包括培训讲师、场地、讲义、教具等等,都使用内部资源;相反,外出培训仅仅指脱产外出接受培训。其中请外部培训师来公司授课,或者参与某公司公司的培训也所归入内部培训。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2.2人均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位员工平均花费的培训费用。
【公式】人均培训费用=报告期内培训总费用÷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2.3岗前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对上岗前的新员工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产品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2.4岗位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以及产品知识更新而对其知识、技能进行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5脱产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因企业(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的培训(即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机会)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部门)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发生的培训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2.6培训费用占薪资比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培训各项费用之和同该时期内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
【公式】培训费用占薪资比=报告期内培训费用÷报告期内工资总额×100%
【说明】培训费用占薪资比并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培训费用占薪资比一般水平为2%-5%。一般情况下,如果培训费用占薪资比高于5%,表明企业(部门)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但培训费用过高,人力成本过高;如果低于2%,表明企业(部门)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或者说明为了节约挖潜,充分进行内部培训。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各单位
2.2.7 内外部培训费用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内部培训费用与外部培训费用的比例。
【公式】内外部培训费用比例=内部培训费用÷外部培训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3 培训效果指标
2.3.1平均培训满意度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对此期间内的所有培训的平均满意程度。
【公式】平均培训满意度=(TA1+TA2+……+TAn)÷报告期内培训次数
其中TAn是指某次培训的平均满意度。
或者:平均培训满意度=∑报告期内某次培训某员工的满意度÷报告期内培训人次
【说明】培训满意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3.2 培训测试通过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参加培训后进行测试的通过率
【公式】培训测试通过率=通过测试人数÷参加培训人数
【说明】培训测试通过率越高相对培训效果越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3.绩效管理指标
3.1 绩效工资的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获得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公式】绩效工资比例=(绩效工资总额÷工资总额)*100% 【说明】不同的岗位应该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具体请参见某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制度》
【收集渠道】各单位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类,各类别员工数量以及占总数的比例。
【公式】X类员工比例=(绩效考核结果为X的员工数÷员工总数)*100% 【说明】通常每类绩效评级员工的比例分布应符合正态分布,如果出现某一类员工过多的情况,则应该重新审视绩效考核的指标标准是否过低或过高、或者存在人为因素。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薪酬指标 4.1 外部薪酬指标
4.1.1 行业薪酬水平
【定义】是指行业平均薪酬水平状况
【说明】通过比较不同行业平均薪酬水平状况可以反映某某所处行业的特点和薪酬总体水平。
【收集渠道】外部权威网站、咨询公司、薪酬数据调查机构等
4.2 内部薪酬指标
人均工资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平均每位员工的工资额。
【公式】人均工资=报告期内工资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1)人均工资的统计,一般可以结合员工分类统计数据,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时间跨度统计,这样就可以通过二维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年工资总额增长率
【定义】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工资总额同上年度相比所增加的比例。
【公式】年工资总额增长率=报告年度工资总额÷上年度工资总额×100%-1 【说明】一般可以结合员工分类、分层级进行统计数据
年人均工资增长率
【定义】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人均工资同上年度相比所增加的比例。
【公式】年人均工资增长率=报告年度人均工资÷上年度人均工资×100%-1 【说明】一般情况下,同期工资增长率应该比销售收入增长率小。如果同期工资增长率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表明工资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企业的人力成本增长过快。
三、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是用来反映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对比的指标,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
1.全员劳动生产率
【定义】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员工内平均人数
【说明】
(1)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反映了人力资源使用的优劣程度。
(2)单位时间一般是指月度、季度或者年度为标准单位时间。
【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2.人均销售收入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的销售收入。
【公式】人均销售收入=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销售收入是考核企业效率的指标,尤其用在同行业之间相比较最有可比性,人均销售收入越高,企业效率越高。普遍适用于企业处于成熟期进行同业间的比较。【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3.人均净利润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的净利润。
【公式】人均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净利润是考核企业效益的指标。普遍适用于企业处于成熟期进行同业间的比较。
【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4.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平均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销售收入。
【公式】万元工资销售收入=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内工资总额
【说明】一般而言,万元工资销售收入越高,企业效率越高。
【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5.万元工资净利润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计算的平均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净利润。
【公式】万元工资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总额÷报告期内工资总额
【说明】一般而言,万元工资净利润越高,企业效益越高。
【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6.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计算的每投入单位人工成本所产生的净利润。【公式】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总额÷报告期内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工资总额+保险总额
【说明】人工成本属于企业新创造价值中的一个部分,是企业为取得新创造价值和利润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又是企业将一部分新创造价值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对职工的全部支出。理论上讲人工成本包含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及其它人工成本。
【收集渠道】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第二篇:煤质分析指标
煤质分析指标
为了解煤的质量和燃烧特性,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煤样进行的化验和测试工作。煤质分析按国家技术标准或专项试验工艺进行,它是为有关设备和工艺过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测定项目的不同,煤质分析可以分为常规分析和特种分析(或称非常规分析)两大类。
常规分析通常是指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测定煤炭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项目,主要有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煤、煤粉和灰分性质的测定等。
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有时还包括硫分和发热量等项数据的测定。
(一)煤的水分(M)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水又分为外在水分(Mf)和内在水分(Minh)。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需在100度以上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如煤中矿物硫酸钙(CaSO4.2H2O)中的水分子。游离水在105~110度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度以上才能分解析出。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二)煤的灰分(A)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因为这个残渣是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除水分外所有的无机质)在煤完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反应后的产物,所以确切地说,灰分应称为灰分产率。煤中灰分来源于矿物质。即煤中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灰分。
煤中矿物质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内在矿物质,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次生矿物质,是在采煤和运输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矸石。外在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外在灰分可用洗选的方法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煤中灰分是煤炭计价指标之一。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同样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用作动力燃料时,灰分增加,煤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减少。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影响了锅炉操作(如易结渣、熄火),加剧了设备磨损,增加排渣量。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还必须指出的是,煤中灰分增加,增加了无效运输,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三)煤的挥发分(V)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
(四)煤的固定碳(FC)煤中去掉水分、灰分、挥发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煤的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固定碳是煤的发热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的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发热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固定碳也是合成氨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煤中硫分(S)
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煤中的有机硫,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与煤中的硫,其结构复杂,至今了解的还不够充分,大体有以下官能团:硫醇类,R-SH(-SH,为硫基); 噻吩类,如噻吩、苯骈噻吩;硫醌类,如对硫醌;硫醚类,R-S-R';硫蒽类等。煤中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硫。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黄铁矿硫,少部分为白铁矿硫,两者是同质多晶体。还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盐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
煤中硫分,按其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又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机硫、硫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是可燃硫。硫酸盐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不可燃硫。煤燃烧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盐硫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机硫、硫化钙和硫化亚铁等为主),称为固体硫。煤燃烧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随煤气和焦油析出的硫,称为挥发硫(以硫化氢和硫氧化碳(COS)等为主)。煤的固定硫和挥发硫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燃烧或焦化温度、升温速度和矿物质组分的性质和数量等而变化。
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称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盐硫(Ss)、硫铁矿硫(Sp)和有机硫(So). St=Ss+Sp+So 如果煤中有单质硫,全硫中还应包含单质硫。
硫是煤中有害物质之一。煤作为燃料在燃烧时生成SO2,SO3不仅腐蚀设备,而且污染空气,甚至降酸雨,严重危及植物生长和人的健康。煤用于合成氨制半水煤气时,由于煤气中硫化氢等气体较多不易脱净,易毒化合成催化剂而影响生产。煤用于炼焦,煤中硫会进入焦炭,使钢铁变脆。钢铁中硫含量大于0.07%时就成了废品。为了减少钢铁中的硫,在高炉炼铁时加石灰石,这就降低了高炉的有效容积,而且还增加了排渣量。煤在储运中,煤中硫化铁等含量多时,会因氧化、升温而自燃。
(六)煤的发热量(Q)把一克煤样放在高压充氧的弹筒中燃烧,由量热计测得的发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QDT).当煤在弹筒中燃烧时,在高温高压下,氧生成硝酸,硫生成硫酸都放出热量,这部分热量也包括在弹筒发热量内.另外,水分在弹筒的高压下保持液态,也放出冷凝热.而煤在空气中燃烧时,硫成为二氧化硫放出,而水分仍保持水蒸汽状态,故弹筒发热量减去硫和氧的校正值后的发热量称为高位发热量(Qgr)。
工业上多采用应用煤的低位发热量(Qnet)作为计算和设计依据.低位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发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燃料中碳、氢、硫元素含量的多少。高位发热量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低位发热量是指从燃料高位发热量中扣除燃烧过程中氢燃烧生成的水和燃料带的水分汽化的吸热量。我国电厂锅炉技术中常采用低位发热量。
煤的成分基准
煤的成分基准通常分为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收到基是以进入锅炉的工作煤为基准来表示各种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r”字样表示。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2煤的空气干燥基
空气干燥基是以自然干燥法去掉外在水分的煤样作为分析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d”字样表示。
3煤的干燥干燥基
干燥基是以去掉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后的煤样作为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字样表示。
干燥无灰基
从煤中除掉水分和灰分后的剩余部分作为试样,以此为基准的成分含量叫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af”字样表示。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标准煤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9kJ/kg的煤称为标准煤。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规定的。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的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表1-1 除水分和低位发热量以外,不同基准成分数值间的换算系数见表1-1。
第三篇:财务报表分析常用指标
利润表分析:
1、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分析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变化,分析其行业竞争结构及行业利润情况
2、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
对比历年比率变化原因并预计出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状态
3、运营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分析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
4、成长性分析
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
5、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及流动资产比率
6、成本费用分析
销售成本率、管理费用比率等
7、经营状况综合分析 环形图表分析各比率的变化
以上各项分析都用图表形式(柱形、曲线等)列示,下面加以文字分析效果会比较好。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1)存货周转率
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第四篇:指标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技术分析指标的研判作用
二、实验内容
趋势指标: 趋势指标(cye)就是是根据市场趋势理论,趋势一旦形成就将延续,该趋势运行一定幅度后又完结这一原理而设计的。动量指标: 动量指标(mtm)也称为动力指标。在证券市场上有类似于物理学上的恒速原理的现象:如果股价的上涨(下跌)趋势在继续,则股价的上涨(下跌)速度会大体保持一致。动量指标(mtm)正是从股票的恒速原理出发,考察股价的涨跌速度,以股价涨跌速度的变化分析股价趋势的指标。人气指标: 人气指标(ar)和意愿指标(br)都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其中人气指标比较重视开盘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买卖的人气;意愿指标则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两项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追踪股价未来动向的共同目的。人气指标是以当天开市价为基础,即以当天市价分别比较当天最高、最低价,通过一定时期内开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人气。
三、实验步骤(具体操作流程):
计算公式如下:
expma1=(当日收盘价-昨日expma)/12+昨日expma expma2=(当日收盘价-昨日expma)/50+昨日expma 首次计算时,昨日expma用前一天的收盘价代替。
应用原则: 1)当expma1曲线由下向上穿越expma2曲线时,expma1对股价有助涨作用。2)当expma1曲线由上向下穿越expma2曲线时,expma2对股价有助跌作用。3)股价由下向上碰触expma时,很容易遭受很大的阻力而回档。4)股价由上向下碰触expma时,很容易受到支撑而反弹。5)当expma1向上交叉时,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高点,然后微幅回档至expma2附近,此时为最佳买入点。6)当expma1向下交叉时,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低点,然后微幅反弹至expma2附近,此时为最佳卖出点。7)当股价瞬间行情波动过大时,应放弃使用expma指标,改用顺势指标(cci)加变动率指标(roc)研判。3 分析参数,提炼信息。
四、实验结论:
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8.5 亿,eps 为1.29 元,因增发摊薄后为1.034,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净手续费收入超出预期,信用成本低于预期。截止9月底,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19% 和7.09%,资本水平稍显不足。但是,公司向中移动的定向增发股份已经在10 月14 日完成了过户登记,共募集资金392亿。增发后,公司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一举提高到了12%和8%以上。
预测公司10、11、12 年的eps 和bvps 分别为1.25、1.66、2.18 元,最新收盘价对应的10 年动态pe为11.7倍,具备投资价值。
从技术上看如果当前是一轮牛市刚刚开始的话,现在浦发正处于历史的相对底部区域,目前仅是一浪上涨后的二浪回调,前期量能的明显放大说明是有大资金进入的,近期的横向整理中保持一阴一阳的走势说明现在仍然处于吸筹和洗盘的阶段,真的正的第三浪拉升还没有开始,不过在这样的调整中kdj摆动指标已经调下来了,从均线系来看,价格运行在30天线和年线之前,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比较集中,说明这个位置也是长线筹码和短线资金的成本位,从长线来看风险也是比较小的。最后再用波浪理论来预测一下股份,按照三浪上涨至少是一浪上涨的1.318倍的理论来看,600000的中线目标位应该在19块钱附近。
以上共有 3块区域,分别标示了1,2,3;而且该3段都处在下跌浪之中,一般情况下,就是通过中间第2段与前后下跌段的下跌力度进行对比,由此判断下阶段走势和拐点,也就是买点在哪里。由观察得知,2段与1段在macd附近发生背离迹象,显示至少下阶段下跌走完了,另外3段又与(1+2)此两段出现力度背离,显示回踩后的安全买点显现。补充:如果要找到较佳卖点,我想至少要找三个以上理由。个人经验是,首先是技术背离理论寻找,有背离就会出现卖点;其次,从历史成交密集区,这是心理压力点位,十分关键;最后是从头部形态形成,尤其是头部组合形态形成,这样必然形成卖点。一半正常情况下,三根k线就可以组合成一组头部形态。仔细研究每次大顶部的头部形态形成特点,只需要看最高价位k线与之前后两根k线组合即可判断。
记住,做图形分解应该是技术分析的第一步,是第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而且分解技术和正确点位也十分关键,不能够分解错误了,否则出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expma均线指标用于取代移动平均线,可以随股价的快速移动,立即调整方向,解决移动平均线落后的问题。1.该指标一般为中短线选股指标,比较符合以中短线为主的投资者,据此信号买入者均有获利机会,但对中线投资者来说,其参考意义似乎更大,主要是因为该指标稳定性大,波动性小。2.若白线和黄线始终保持距离地上行,则说明该股后市将继续看好,每次股价回落至白线附近,只要不击穿黄线,则这种回落现象便是良好的买入时机。
3、对于卖出时机而言,个人认为还是不要以expma指标形成死叉为根据,因为该指标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超级短线指标为依据,一旦某只个股形成死叉时,则是中线离场信号。
对于对大小盘、k线图进行技术分析指标时,我们不一定只使用一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分析指标来进行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收集到更好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是否选择这支股票提供有力的证据。篇二:综合指标分析实验报告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实
验
报
告
2012 年
5月
24日 篇三:财务报表分析单项实验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
实习报 告
实习名 称 课内单项实验 学 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08财管(2)班 学 生 姓 名 张琪 学
号
20081501224
实习地 点
教室 指 导 教 师 张淑云
2011年 月 日至 2011年 月
实习起止时间: 日 篇四: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证券投资分析
专业班级: 金融双学位 学 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11年 12月 5日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目的通过周k线和移动平均线判断价格变动的趋势,通过分析典型形态和有关技术指标确定价格变动的方向以及预测变动的幅度,并作出投资决策。(二)内容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等实验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设备、证券交易分析软件等。
三、实验原理
(一)证券资讯阅读分析
1、熟悉“通达信”证券分析软件的系统功能架构主要有大盘分析、报价分析、当日个股即时分析、技术分析、多股同列、特别报道、公告信息、系统工具、进入系统及错误信息提示和退出系统。
2、熟悉获取证券信息的渠道和手段。
3、了解证券交易的相关名词,如分时、内外盘、换手率等。
(二)上市公司基本分析
1、对宏观经济的分析
从国家经济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对投资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个股所处行业进行分析
从经济结构、行业的生命周期、政府的产业政策、行业的定量对个股所处行业进行分析。
3、个股公司分析
对公司的基本分析(行业地位分析、产品分析、成长性分析等)、公司的财务分析(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主营业务等)、公司的重大事项分析(公司的资产重组、公司的关联交易等)对自己所选的个股进行公司分析。
(三)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1、k线理论分析
从不同的单根k线所表示的含义、不同的k组合对所选的股票进行分析和判断。
2、形态理论分析
从反转形态、双底反转、v形反转等形态理论对所选的股票进行分析。
3、技术指标分析
利用移动平均线、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随机指标(kdj)等技术指标对所选的股票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
所选股票及代码:格力电器 000651
(一)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分析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是最有变化的一年,也是最有生机的一年。中国经济保增长历来问题不大,调结构问题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结构矛盾沉淀得太深。简单概括一下,内需和外需结构严重失衡。再看投资领域,投资里面中国产业结构矛盾存在一系列的失衡。再看消费,消费结构里面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再进一步看收入分配,其实收入分配里面不仅是水平问题,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居民的收入增长,城市快于农村,这里面真正的消费者是居民,显然内需不足。再说政府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大概超过50%,地方财政收入占收入总盘的45%。但是财政支出里,地方财政支出将近80%,中央是20%。这是严重的财政收入支出不匹配。
在2009年预计今年的时候,大家说今年的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从今年三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就出台了。包括限制房价的政策。到了5月份,当时在人民银行开会的时候,很多学者又担心中国也会出现通货紧缩,那个时候觉得中国经济的复苏强于任何国家的程度。3月份,又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开始货币放量政策。中国通货膨胀成为比较大的解决。今年9月份以前,控制通胀预期还是有成效的,但是9月份以后,为什么突然全国的价格在上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胀预期发生了变化,这和美国的放量货币政策分不开的导致,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引发了中国9月份物价上升。
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第一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就业,通过就业解决收入分配。没有就业,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我们也提出来,要防中国收入陷井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怎么样保证就业,除了发展经济,第二块就是加快培训。中国提出来叫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概念。第三个办法,这两个问题肯定解决不了收入分配问题,提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的教育保障、医疗卫生,以及刚才说的新农合、农村的养老保险,这些改革的意
义是重大的。
(二)家电行业分析
受经济周期向下及政策效用递减的影响,2011年是家电行业景气度从高点回落的一年。从月度数据看,空冰洗的内外销增速已有明显回落,液晶电视销量增速较为平稳。
与销量趋势相符,企业收入与利润的增速逐季下降。分子行业看,白电、小家电、厨卫的景气度都有所下降,而彩电今年的表现平稳,持续的新品推出是彩电企业抵抗周期的利器。
家电板块2011年以来下跌10.65%,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为1.88%,板块收益位于全市场第五,总体表现尚可。分子行业看,白电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率为0.99%,彩电为10.68%,小家电及厨卫为-6.59%,彩电受益于基本面的平稳,今年取得了较好的相对收益。
中报开始,市场对家电行业的业绩进行了下调,家电板块整体净利润的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29%,市场预期开始逐步回落。今年家电板块股价调整比较充分,目前市盈率水平已经位于历史底部。
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成本的变动是比较敏感的。白电、小家电、厨电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商品,彩电的主要原材料是液晶面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些原材料的价格目前已经显现出颓势。2012年,家电企业的成本压力将有所减小。
价格方面,空调价格持续上涨,反映了行业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冰洗今年的价格前低后高,主要是美的系上半年冲规模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下半年战略转向保利润,行业竞争趋缓,预计宽松的竞争格局仍将延续。彩电产品的价格今年以来保持平稳,企业经历了去年年初的价格战后,囤货普遍比较谨慎,行业竞争趋缓,同时,led、3d、智能电视等新品占比的持续提升也对均价维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彩电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处于比较好的水平。在2012年价格平稳,成本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将稳中有升。
第五篇:财务分析主要指标
财务分析主要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或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
二、营运能力指标
(一)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
1、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营业收入净额
2、存货
(1)存货周转率(次)=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
3、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率
=(平均流动资产×360)÷营业收入净额
(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指标
1、固定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
(三)总资产周转情况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三、盈利能力指标
(一)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100%
(三)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四)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五)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已交的各项税款;
(六)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四、发展能力指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二)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三)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五、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一)净资产收益率(自有资金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二)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三)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六、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分析
(一)市盈率(倍数)
市盈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数
(二)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
(三)市净率(倍数)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期末所有者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