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家乡献一策[寒假社会调研报告]
我为家乡献一策
一、基本市情
世界客都梅州,位于粤东北山区,北邻赣南,东连闽西,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5.27万人,辖8个县(市、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梅州坚持“不等不躁”的指导思想,坚持探索从“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到“绿色崛起”的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坚持抓好建厂、办学、治水、修路、种树、惠民、用贤七件大事,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梅州是魅力独具的世界客都。梅州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千百年来,客家人从中原越过黄河,跨过长江,进入鄱阳湖,沿赣江上溯至赣州,越过武夷山到长汀,最后来到粤东深山——梅州,然后又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二、发展优势和劣势
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建市20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外”、“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探讨符合山区特点的外经贸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把扩大利用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抓住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1999年国家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以及2004年外贸经营权向所有企业组织和个人放开的机遇,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来投资和鼓励外经贸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投资软硬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外经贸事业发展,外经贸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梅州是充满资热土。梅资源富集石灰石、稀矿产资源的活力的投州是矿产区,铁矿、土、瓷土等潜在价值达4000多亿元。梅州有独特区位环境,是珠三角沟通内陆腹地的重要门户。梅州交通便捷,被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境内有两条国道、三条高速公路、两条航线、两条铁路,市到县、县到镇均实现“1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均居广东省山区市前列。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四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至2012年梅州8个县(市、区)全部开通高速公路。我们大力倡导“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全力承接产业转移,全市先后建成2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在开发建设总规模达47平方公里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承接珠三角和港澳台企业3000家。烟草、建材、电力、矿业、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20家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全市上市公司达7家,上市公司总数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居第五位。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0.2%,近20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7%、11%、18.5%和3.5%.今后,梅州将继续以
广东省梅州经济开发区(东升工业园)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魅力独具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劣势:
一是区位劣势成为我市加快外经贸发展的瓶颈。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紧缺,平台软、硬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 不利于我市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制约外经贸进一步发展。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外资项目(意向)较少,外资来源单一,外资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延期出资甚至撤资的情况时有出现。四是我市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牌少,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五是大部分外向型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机制不完善,人才缺乏,粗放经营,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六是县级外经贸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力量薄弱。我市8个县(市、区),单独设立外经贸局的有梅江区、梅县、兴宁市和大埔县等4个县(市、区),其中梅江区和大埔县外经贸局为县级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梅县和兴宁市外经贸局为赋予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4个县撤销了单独设立的的外经贸局,职能、人员合并到县经贸局,一般设立1-2个业务股室,但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人员仅有2-3人,岗位职能与人员配制不相适应。同时,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有待好地落实、兑现。
三、关于如何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外经贸重要性的认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最大的差距,是观念、认识方面的差距。建议各级要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加强对外经贸工作的领导,把外经贸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要求、出主意、给政策、抓协调,通过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举措,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和吸收利用外资,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独具客家特色的旅游文化。我市发展旅游可以打造“三张王牌”,即“中国客家文化生态区”、“广东自驾游天堂”、“世界客家文化节”。其中,“中国客家文化生态区”就是要把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与生态相结合。梅州可以凭借客家文化遗存的典型性、集中度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抓住最近文化部评选首批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机遇,打造全国首个“客家文化生态区”。客家文化生态区应该是“形神兼备”的生态区,不光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市政经管,还要对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筑以及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创新。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文君认为,梅州是旅游后发地区,现在是旅游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如果自己有好东西,却不去宣传、不搞营销,也照样会输给别人。这几年,梅州也注意到这一点,注重品牌营销,推出了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叶帅纪念园等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有一定规模的精品旅游项目,对梅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拉动作用。接下来梅州还可以加大力度进行“整合营销”、“文化营销”。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首先要看这个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自身的特色以及它在一定区域内的个性化程度。就我市而言,本身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特质,旅游发展后劲强劲。客家文化是梅州旅游发展的灵魂、绿色生态则是梅州旅游发展的架构,若把两者有机融合,必定能产生巨大的竞争力。
(三)、看好生物能源的发展。原任广东梅州台商协会会长的台湾新北市客家局局长何培才,出席目前正在梅州市举行的“二OO九·世界客商大会”时表示,海内外客商应借助客商大会,深挖梅州“绿色崛起”力量,到梅州发展生物科技,共同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生物能源又称为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得到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熄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其转化的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能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理论上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因此,利用我市拥有的庞大的物质资源,同时结合我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我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至今在梅州仍拥有家族企业的何培才认为,“客都”梅州拥有“绿色资源”,除了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外,生物能源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发展生物能源确实为一个深具战略性的一个建议。一方面符合我们发展“绿色梅州”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市的长久发展。
一言以蔽之,我市发展时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外资经济,牢记改革开放的策略,是走上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较好的风光美景,别具特色的文化,富裕的物产储备,可以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逐步发展生物能源。只有在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美丽的梅州走上真正的臻荣。
09
机械师
彭添华
2009.2.25
第二篇: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
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的西北角——杭州富阳区,这里有孙权的故里龙门,郁达夫的记忆。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将我的家乡的淡雅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随着经济对的发展,那样的美丽也成了记忆。我清晰记得儿时的欢乐时光,“水净、天蓝、地绿、景美”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憧憬,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流失的不仅仅是时光,还有我们的家园。看着家乡美丽容颜今非昔比,还在等什么?拯救家园,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五水共治,迫在眉睫,当全力以赴。在此,我为家乡献一策:
一、做好深层次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全市干部群众开展“五水共治”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此项工作最难的是老百姓的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与观念的转变,同时受重经济轻环境观念支配,且老百姓个人素质存在差别,会出现个别坏榜样影响了一村人心态的同化,成“你丢我也丢”的难管局面。为此要深入农户做好思想引导与感化工作,让行为成为真正的好习惯,不再随意乱丢垃圾和排污水,爱护环境,美化村庄村民们开始由“知之者,变成好之者”。
二、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加强监督力度。
优美的环境是“三分建、七分管”,各部门乡镇成立专职督查队伍,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落实重要主干道及主要河道路段的“五水共治”监管督查工作,不定期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赏罚结合,带动积极性。同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约束监督,多措并举,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抓住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整治工作。
一是专项整治生猪禁养工作。作为“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的重点项目之一,前期必须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掌握全面信息,进村入户,逐一传达上级政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养殖户全面配合政府工作,尽量避免出现矛盾纠纷。二是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定时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对村庄主干道、田间地角、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理。生活垃圾采用“户集、村收、街统一处理”的模式,进行分类减量集中收集处理,确保日产日清,切实改善卫生环境。三是整治生活污水排放工作。截污纳管,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根据地形、水系走向、房屋的分布及污水排放情况,科学设计,因地而异。
四、完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生活环境。
根据环境卫生现状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配备垃圾箱,建设垃圾池、垃圾中转站,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解决垃圾无处堆放的难题。根据市、区工作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和“五水共治”行动的要求,安排必要的经费,整体环境进行统一整治,确保完成 “五水共治”行动整治工作任务。
三衢儿女,凝心聚力,绘制生态蓝图;你我携手,不遗余力,共建美好家园!
第三篇:我为普法献一策
我为普法献一策
加强普法教育
共筑美好明天
俗话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来的箴言,法律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保障,大到国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运营,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整个社会坚实的保障,依法治国,德服天下,只要法与德互相结合,相映成辉,才能完美地缔造出泱泱大国的繁荣与昌盛!
2015年是全民普法工作30周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六五普法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治并举,同步推进;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全民参与。我们信访局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我们主要负责处理国内群众和境外人士的来信来访事项,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向领导反映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建议、意见和问题,综合分析信访信息,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建议。随着“六五”普法活动的开展,我们信访局也加大了对法治教育进程的宣传力度,我们要真正的做到晓民情、通民意,才能将工作做到位,我们将信访工作与普法工作相结合,扎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我通过平时对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了我对于宣传措施有效推动“六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建议。
我认为对于普法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媒体教育宣传力度,坚持普法教育与宣传相结合,让普法真正的走入人们心中。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脉搏,报纸、杂志、墙报等传统普法媒介的建设情况已经开展的非常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平台、动漫视频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发运用情况,普法教材、法治文化产品建设情况等,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月、法律法规颁布纪念日等,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这种创新的宣传模式,例如制作宣传标语,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一定可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宣传的实效性。我们应该重视“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检查验收实施方案和考核验收标准,对于我们的信访工作,我们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掌握了解真实情况,对于来信做好调查,切忌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使事件失去真实性。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推动“六五” 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和实现法律在公司经营发展中的服务与保障功能。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刊、广播都不能高时效、跨越地区传播,它的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任何信息一旦进入网络,宣城就有很大的力量了,与传统传播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微信,同时还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和保障,并能得到迅速、及时的反馈,加强了对一些法律问题的讨论,宣传方式也更加灵活。建立新媒体法宣工作机制,努力将新媒体法宣平台打造成一条联系群众的纽带,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平台。对网友的合理提问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涉及法律咨询的,做到及时答复、及时解决;对涉及其它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及时回应、及时转告,让广大网友切实感受到法宣新媒体带来的实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是的,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人民服务的队伍,建立良好的业绩。严肃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加强党风建设,提高战斗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六五”普法是严格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针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有利保障,是加强实施法制建设的重要准则。依法办事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标准,我们要符合规定的规章制度,按规程办事。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我们应该遵规守纪,每一项操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坚守底线,我们要不断加强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述,时刻以法律为准则来约束自己,让我们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提高风险意识,树立工作的底线,只有做到合规办事、遵守纪律,我们能突破迷茫获得成功;违法乱纪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去反向误入歧途。
为了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完善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强化法制观念和知法、懂法、守法的整体水平。
三、建章立制,狠抓规范,努力把工作纳入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个道理一直深入我心,严肃的纪律,良好的规矩,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加强党风建设,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严谨有序以法治观念要求自己,把祖国前进的步伐纳入法治的轨道内,认真落实对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廉洁从业的要求,我们开展普法活动以及日常治制建设,为祖国发展真正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法治观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我约束,同样是自我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诚信、正直、守法的工作理念,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应该让我们用心去经营,依法办事,法驻我心,增强发展观念可以打造国家的清风正气,可以为祖国赢得更高的效益。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从我做起,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我为公交献一策
我为公交献一策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员工,亲身经历了作为一名新乘务员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新乘务员,由于业务不熟练,遇到客流高峰期的时候,紧张无措是很难避免的,特别是刚开始跟车时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师傅说的注意事项有时候也不太理解。等到了自己一个人上车时,才发现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学习,但是在车上已经没有人可以请教了,只能在工作中自己摸索,积累经验。但是乘务员的职责是为乘客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确保旅客出行舒适与安全,并及时处理旅途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公司的形象,公交乘务员服务态度与水平的优劣也直接关乎公交行业在百姓心中形象的好坏。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给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可以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乘务员提供一点帮助。
一、学习生产两不误
新乘务员跟车的时候,对乘务员的工作职责很模糊,只是在记路线,偶尔卖卖票而已。等到上了车,发生了情况,才知道该向师傅学习什么。可是时间已经不可能逆转。我的建议就是可以让新乘务员跟上几天车以后,自己跑上一天车(也可以派备用乘务员跟着,但是备用乘务员不参与卖票和服务),然后再继续跟车,这样她们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再次跟车的时候,就知道该向师傅学习哪些东西了。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有时公司急缺乘务员,新乘务员跟车没有几天就自己上车了,就会有很多的东西学习不到,发生紧急情
况也处理不了,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我建议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比如有备用乘务员时,安排新乘务员重新跟车,继续学习。这样就能够把新乘务员有效地培训好,驾驶员师傅也就可以少操心,专心驾驶车辆,乘客满意度也会提高。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二、师傅的人选
公司安排跟车师傅的时候,是随机的,看着哪天线路合适,乘务员素质差不多,就安排新乘务员跟车了。但是有的乘务员不善于言词,不会带徒弟,虽然她本身的素质很高,但是不会传授,效果就不会好,新乘务员也就培训不好。我建议可以培养出这样一支“师傅队伍”,把善于表达的劳模和先进个人组织起来,专门培训一下,让她们知道该如何带好新乘务员,该教会新乘务员什么东西。这样就能把优秀的经验传承下来,乘务员的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服务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公司的形象就会跟着提高。
未经培训或未经有效培训的乘务员对公司来讲是个破坏者,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形象,所以合理有效地对新乘务员进行培训是公司的根本,以上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对公司有一些帮助。
第五篇:我为执行力献一策
我为执行力献一策
武青吉
通过国学培训,执行力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精神。结合到我们平时工作中,我认为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必须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在此学习中的认识。
一、努力提升业务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在执行某些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的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大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
战略决策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级人员的执行能力。
二、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工作实际出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中主动思考,最终把学习体会和工作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认识到位,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原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来,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各项指令,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在等待观望中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
四、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领导的每一项决策,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对待工
作,不要说不行,有时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自己要能干,别人会干的,自己要更会干。
五、提高执行力就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诚实谦虚的表现,但也同时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绝不是最终目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
六、在展现目标的过程中,监督就是最好追踪考核。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监督和跟进,就能有效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偏,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无法考核,对目标的完成得不到保障,结果是执行不到位,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现在单位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举措,对单位及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进行了细分和量化,便于考核,做到奖惩分明,这将对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办事效率,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监督是成功保证,执行铸造辉煌。通过国学教育,本人受到的启发,结合实际,并从内心树立了“以违规违纪为耻,以热爱工作为荣,以损害企业形象为耻”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国学教育活动,我深深地懂得了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一桩桩、一件件典型案例的剖析中,充分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学习
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工作中,努力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碳素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