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 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建立市场化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保障企业自主决策权。
坚持地方组织、中央支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对企业的地方保护。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积极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确保社会稳定。
坚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整体部署、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各地区开展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产钢重点省份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取得突破。强化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处臵好企业资产债务。
(三)工作目标。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二、主要任务
(四)严禁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有关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臵换。
(五)化解过剩产能。
1.依法依规退出。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
——环保方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对污染物排放达不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的钢铁产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能耗方面: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对达不到《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应在6个月内进行整改,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可提出不超过3个月的延期申请,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质量方面: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对钢材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在6个月内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
——安全方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对未达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安全条件达不到《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立即停产整改,在6个月内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关停退出。
——技术方面: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有关规定,立即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要立即关停,拆除设备,并依法处罚。
2.引导主动退出。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企业主动压减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尽快退出已停产的产能。鼓励钢铁产能规模较大的重点地区支持属地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压减任务。
——兼并重组压减产能。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 省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
——转产搬迁压减产能。对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不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鼓励其实施转型转产;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支持其实施减量、环保搬迁。
——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
3.拆除相应设备。钢铁产能退出须拆除相应冶炼设备。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拆除;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设备,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臵,封存冶炼设备,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再恢复生产,同时在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限时拆除。
(六)严格执法监管。强化环保执法约束作用,全面调查钢铁行业环保情况,严格依法处臵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体系,覆盖所有钢铁企业。加大能源消耗执法检查力度,全面调查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情况,严格依法处臵生产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不达标的钢铁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执法,全面调查钢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生产状况和生产条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对因工艺装备落后、环保和能耗不达标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注销生产许可证;对重组“僵尸企业”、实施减量化重组的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优化程序,简化办理。严 格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全面调查钢铁行业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公布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信息,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钢铁企业。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监测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七)推动行业升级。
1.推进智能制造。引导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定钢铁生产全流程“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
2.提升品质品牌。树立质量标杆,升级产品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主要钢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3.研发高端品种。加强钢铁行业生产加工与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对接,引导钢铁企业按照“先期研发介入、后续跟踪改进”的模式,重点推进高速铁路、核电、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4.促进绿色发展。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开展环保、节能对标活动,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钢铁企业实现环保节能稳定达标,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 降。
5.扩大市场消费。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开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稳定重点用钢行业消费,促进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推进钢材在汽车、机械装备、电力、船舶等领域扩大应用和升级。
三、政策措施
(八)加强奖补支持。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统筹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臵给予奖补,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臵“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使用专项奖补资金要结合地方任务完成进度(主要与退出产能挂钩)、困难程度、安臵职工情况等因素,对地方实行梯级奖补,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符合要求企业的职工安臵。具体办法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九)完善税收政策。加快铁矿石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等领域。钢铁企业利用余压余热发电,按规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统筹研究钢铁企业利用余压余热发电适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落实公平税赋政策,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
(十)加大金融支持。1.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钢铁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对违规新增钢铁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
2.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臵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落实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臵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臵进度,支持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
3.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创新产品和投资方式,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拓展并购资金来源。完善并购资金退出渠道,加快发展相关产权的二级交易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建立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臵协调机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臵工作。
(十一)做好职工安臵。要把职工安臵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企业主体作用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臵。安臵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臵方案,不得实施。1.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缓解职工分流压力。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培育适应钢铁企业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扩大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提升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培育接续产业集群,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2.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经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得领取基本养老金。
3.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和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工作。企业主体消亡时,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对于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可以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由单位一次性预留为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基本生活费、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4.做好再就业帮扶。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予以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
(十二)盘活土地资源。钢铁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以依法转让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产能退出企业职工安臵费用。钢铁产能退出后的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用于转产发展第三产业,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职工安臵和债务处臵;其中转产为生产性服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四、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要建立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制定实施细则,督促任务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任务重的市、县和重点企业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分别对本地区、有关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负总责,要根据本意见研究提出产能退出总规模、分企业退出规模及时间表,据此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全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综合平衡,并与各有关地区、国务院国资委进行协调,将化解 过剩产能任务落实到位。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据此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国务院备案。
(十四)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各地区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落实情况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各地区要将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年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建立举报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地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企业要予以问责。国务院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十五)做好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引导和规范企业做好自律工作。引入相关中介、评级、征信机构参与标准确认、公示监督等工作。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标准和结果向社会公示,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篇:国发〔2016〕7号: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全文)
国发〔2016〕7号: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
脱困发展的意见(全文)
国发〔20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安全生产隐患加大,对经济发展、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倒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企业承担化解过剩产能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制定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中央给予资金奖补和政策支持。
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探索保留产能与退出产能适度挂钩。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重点产煤省份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突破,为整体推进探索有益经验。以做好职工安置为重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好转岗分流工作,落实好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处理好企业资产债务。
(三)工作目标。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主要任务
(四)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建煤矿项目应按一定比例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挂钩,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在建煤矿项目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公告。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确定的13类落后小煤矿,以及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要尽快依法关闭退出。产能小于30万吨/年且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产能15万吨/年及以下且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以及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方法、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要在1至3年内淘汰。
第三篇:配套六:财税两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钢铁、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脱困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信贷服务
[一]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钢铁、煤炭行业的支柱性、战略性地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对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虽暂遇困难但经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仍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骨干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继续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向进行布局调整和联合重组但不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企业以采矿权、应收账款等资产做抵押进行融资。
[二]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煤炭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环保、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主动跟踪和对接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及早应对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
[三]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促进钢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积极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研究实施“贷款封闭管理“,支持钢铁企业加强对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高铁、核电、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能效信贷,积极扩大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和资源
[四]改进利率定价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利率定价秩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强自主理性定价能力,结合当前企业承受能力并着眼长远发展,合理确定钢铁、煤炭行业贷款利率水平。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严格控制中间业务收费水平,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五]支持钢铁、煤炭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健全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化机制,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市场竞争力、投资人认可度较高的企业继续发行债券产品融资,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探索发展各类信用增信措施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提高市场认可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程序,鼓励境内钢铁、煤炭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对接保险资金运用,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钢铁、煤炭企业直接融资。
[六]加快股债、贷债结合产品和绿色债券创新。继续发展可续期债券、永续票据、可转换票据等可计入企业权益的产品,拓展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市场。积极推动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债券品种创新。扩大绿色金融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发行,引导钢铁、煤炭行业绿色发展。
三、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推动钢铁、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优化
[七]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主动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发展、有一定清偿能力的钢铁和煤炭企业,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前提下,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
[八]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完善并购贷款业务,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地区整合行业产能。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支持地方发展产业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融资服务。
四、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流人员就业创业
[九]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钢铁、煤炭分流人员,鼓励金融机构按政策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同时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按相关规定由财政给予贴息。
[十]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金融扶持政策,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征,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大型钢铁企业、重点矿区所在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去产能企业开展合作,探索通过去产能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大对当地有效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以钢铁、煤炭龙头企业为核心,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五、大力支持钢铁、煤炭扩大出口,推动钢铁、煤炭企业加快“走出去”
[十一]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在业务范围内,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钢铁、煤炭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为钢铁、煤炭企业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融资支持。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充分利用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支持国内钢铁、煤炭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及产能合作重点国别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十二]完善国际产能合作的配套金融政策。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研究对钢铁、煤炭企业海外重大项目融资或并购贷款引入保险机制,加快培育对外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水平,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研究推出更多避险产品,帮助钢铁、煤炭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六、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依法处置企业信用违约事件
[十三]促进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用足用好现有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政策,加快核销和批量转让进度,做到“应核尽核”。稳妥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开辟新的渠道。继续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金融债等,增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能力。鼓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十四]坚决遏制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为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提供信息支持。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和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债务和“恶意脱保"的钢铁、煤炭企业形成强有力约束。督促钢铁煤炭企业债券发行人及时披露信用风险有关信息,按照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对蓄意破产、划转剥离资产等恶意逃废债务行为进行追责处理,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债权人合法权益。
七、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有效防范钢铁、煤炭行业金融风险
[十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等派出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会商机制,并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重大问题,切实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十六]严密防范、妥善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要加强与行业主管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建立风险客户台账,开展压力测试,及时应对企业去产能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遇有重大违约事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等部门。强化责任追究和惩处机制,对于企业未及时充分披露信息、中介机构未尽职履职等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严格追责处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完善风险应对预案,防止个别行业、企业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区、市]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派出机构,将本意见迅速转发至辖区内相关机构,并做好政策贯彻实施工作。
第四篇:河北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实施方案
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化解过剩产能
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和《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冀政发„2016‟18号)精神,按照省国资委和国控矿业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公司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实现脱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煤矿(法人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倒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原则,促进关闭和转型发展。2016年拟关闭退出煤矿7处、退出产能70万吨,涉及职工安臵人员3524人(三王村煤矿1765人,健达公司205人,李家庄煤矿548人,沙河市金马煤矿280人,沙河市平东煤矿291人,沙河市增联煤矿265人,沙河市金岭煤矿160人,庚安公司10人);2020年,拟关闭退出煤矿1处,退出产能30万吨,涉及职工安臵人员280人。到2020年底,力争全公司所属煤矿数量仅2-3处,产能控制在105万吨左右(随时执行行业政策)。煤矿组织结构集约化程度更高,技术更为先进,产品结构更加符合清洁利用需求,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行业转型发展
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公司煤矿平稳去产能,通过转型发展创造效益亮点。
二、主要任务
(一)不再审报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建煤矿项目。自2016年起,除按国家规定补办核准手续项目和已批准整合改造设计项目外,不再审报新建项目。特殊情况(不用其热能的特殊煤种)需要核准的项目,逐级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同意后实施。
(二)引导过剩产能主动退出。通过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引导支持下列产能有序退出。
技术资源规模方面: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
其他: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煤矿;不承担社会责任、长期欠缴税款和社会保障费等不履行法人义务的煤矿;其他自愿退出的煤矿。
2016年退出的煤矿7处,均属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其中庚安公司对三王村煤矿和健达公司进行了实质性管控,三王村煤矿为全资国有(国有独资)煤矿,健达矿业为51%(国有)控股煤矿。煤矿技改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向上级公司借款、各类欠款;其它煤矿属国控矿业所属整合煤矿,没有对原煤矿进行实质性管控,只是对其进行安全监管和协助办理采矿证的相关手续。
庚安公司及所属(整合)煤矿基本情况
1、庚安公司: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整合方案,2013年7月份河北省国控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沙河市设立了二级公司(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为国控矿业的全资子公司,将其定位为整合煤矿投资、运营与管理平台,行使统一管理职权,对已整合煤矿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
对整合的煤矿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整合后及时取得采矿证进行技改的煤矿(三王村煤矿和健达矿业),按照行业要求,煤矿进行了技改,庚安公司实质性管控。第二类是当时尚未取得合法证照、正在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的煤矿,整合方式:被整合后煤矿企业要设立新公司为独立法人企业,全面负责新公司的安全生产、技术、财务、供应、销售及管理。对于新公司的设立,国控矿业持股51%,被整合煤矿持股49%。煤矿取得采矿证后,以采矿权出资,国控矿业持股以51%出资,51%股份以现金出资,由49%股份代垫。从51%股份每年可分配利润的50%偿还,直至还清,若累计分配利润不足以偿还,则在新公司关闭清算时从清算收益中支付给49%股份。如清算时51%股份权益小于49%股份代垫出资,则清算收益归49%股份,不足部分不再支付。
庚安公司营业执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庚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内设机构和人员配臵符合行业要求,人员配臵20人,符合一个管理公司的基本条件。
现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已经用完,欠房租30万元,欠2016年工资、社保、2015年部分工资等共计70余万元。
2、所属煤矿
国控矿业公司最初整合煤矿21家,2014年8月份河北省出台了关闭小煤矿文件规定,已按文件要求配合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关闭到位11家煤矿,剩余整合范围为10家煤矿。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省召开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会议,按照政策,庚安公司2016拟关闭退出煤矿7家,2020年12月拟关闭煤矿1家。
实质性管控的两家煤矿基本情况(1)三王村煤矿
三王村煤矿为国有独资煤矿,属生产矿井深入整改,核定能力15万吨/年,2015年末净资产7386.6万元,2015年末负债总额4077,27万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1740万元,2015年末职工人数1765人。
(2)健达公司
健达矿业为国有控股煤矿,属扩建矿井,核定能力15万吨/年,2015年末净资产11000万元,2015年末负债总额8600万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3000万元,2015年末职工人数205人。
未实质性管控的8家煤矿基本情况
由原矿主出资注册新公司,均为第二类整合方式由庚安公司整合,庚安公司没有实际投入资金,只进行了煤矿安全监管和配合办理采矿证相关手续。2016年拟关闭退出的5家煤矿是沙河市瑞泰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李家庄煤矿),沙河市金阳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金马煤矿),沙河市平晟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平东煤矿),沙河市益源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增联煤矿)沙河市润德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金岭煤矿)。2020年拟关闭退出的1家煤矿是邢台市宏昇矿业有限公司(原邢台县西先贤煤矿和大路村两矿整合)。
沙河市李家庄煤矿,位于沙河市,为沙河市地方国有煤矿,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前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548人。
沙河市金马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9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80人。
沙河市平东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4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91人。
沙河市增联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6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65人。
沙河市金岭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6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160人。
邢台市宏昇矿业有限公司(原邢台县西先贤煤矿和大路村两矿整合),于2016年3月2日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矿生产规模30万吨/年,拟关闭时间为2020年12月。
金安矿业有限公司(原邯郸县常胜煤矿)位于邯郸市,整合煤矿扩界资源2016年4月1日获批,该矿资产、人员等庚安公司没有接管,只是安全监管,在个人股东保证煤矿不予关闭带来的经济等一切后果由个人股东全部承担的情况下,同意煤矿不予关闭,但所需要的各种手续由个人股东办理,煤矿是否关闭,待政府批复为准,无论关、停后果个人股东自负。
保定涞源煤矿是整合30万吨/年的煤矿,不属于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该矿资产、人员等庚安公司没有接管,只是安全监管,同意煤矿保留,该矿为停产停建整合煤矿,处于采矿证等手续的办理过程中。
(三)推进煤矿改革。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臵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20年,力争公司所属煤矿减少到3家以内,届时按照政策决定煤矿去向。
(四)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支持利用原有办公、供水、供电资源及废弃的煤矿工业广场等土地资源,谋划发展无公害有机肥料、无极相变调温材料、纳米彩镜等符合“十三五发展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中国”的项目。
(五)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对于2016年不退出的3处煤矿基本建设手续不全不进行开工申报。严格落实主体监管责任,决不允许违规建设生产行为。
三、实施步骤与推进方法
(一)严格化解过剩产能标准。要求各退出产能的煤矿,由引入的相关中介机构、征信机构等社会组织按照配套细则组织第三方确认,特别是产能核定、标准确认、公示监督等工作,主要由公司配合行业协会及相关第三方机构承担开展工作。
(二)退出过剩产能任务安排。庚安公司有序退出煤矿8处、产能总计100万吨。分任务安排:2016年退出7处、产能70万吨,2017年、2018、2019年无退出产能煤矿,2020年退出1处、产能30万吨,按所属区域分:邯郸市1处、产能15万吨,邢台市7处、产能85万吨。
(三)充分发挥利用奖补资金引导作用。要求各退出煤矿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退出产能的补偿方式方法,考虑周全、制定本煤矿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独资煤矿、煤矿职工安臵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国有控股煤矿,股份企业投资人要形成一致意见;未实质性监管的煤矿,性质
复杂,煤矿补偿方式要及时确定,并向庚安公司和属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各煤矿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牢牢把握人员安臵核心,统筹运用各种方式实现市场出清。
(四)发挥协调利用好金融政策支持作用。各煤矿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臵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利用好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政策,充分利用好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臵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臵进度,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杜绝煤矿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要建立与省国资委和各级财政部门有关协调机制,协调不良资产处臵工作。
(五)各煤矿利用好土地资源。支持退出煤矿用好存量土地,促进土地再开发利用。煤炭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实现依法转让或由属地政府收回。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土地的收入,可通过预算安排用于支付产能退出企业职工安臵费用。充分利用好“对用地手续完备的腾让土地,转产为生产性服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相关规定。
(六)各矿要妥善进行人员安臵。把职工安臵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实做细职工安臵方案和风险处臵预案,做到职工去向明确、资金来源落实,确定方案稳妥推进。安臵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臵方案,不得进行实施。
1.挖掘煤矿企业内部潜力安臵职工。煤矿要主动作为更新理念,拓宽职工安臵途径,通过深入筹划转型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增加就业,通过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最大限度安臵职工。对生产经营困难煤矿,符合条件的通过争取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稳岗补贴。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培育探寻适应煤矿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鼓励职工返乡创业,通过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等方式争取专项资金的投入,提升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培育接续产业,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2.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煤矿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和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工作。煤矿主体消亡时,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可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由单位一次性预留为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基本生活费、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七)妥善处臵遗留问题。采取措施积极争取依附于煤矿的人员一并退出。要妥善解决职工安臵费用,同时寻求办法解决欠缴保险费、金融机构借款等问题。解决政策性关闭相关遗留问题。
(八)细化工作方案。煤矿是煤矿拟关闭退出的法人企业、是主体,制定方案要具体、全面,明确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的时间节点,制定煤矿推出的路线图,明确煤矿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途径和资金预案。做到煤矿退出实现合理、职工去向明确、防止出现各种负面影响。庚安公司要求2016年拟关闭退出煤矿煤矿,早退快关,同时加紧谋划、筹划煤矿转型发展,现已经按照省、市政府主管部门报送了所需的各种摸底资料,并按照相关会议要求及时补充完善相关报表。
(九)确立借鉴交流机制。由于各煤矿没有关闭退出的经验,经常与周围大矿学习取经,努力妥善解决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庚安公司成立以韩建国为组长,以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煤矿关闭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以生产技术部为主办部门,财务、办公室协办的工作实施机构;各煤矿成立以法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和以人事、财务、办公室等部门的实施机构,确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上下联动,及时研究,妥善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二)明确事权划分。各煤矿是承担煤矿关闭退出的法人企业,是主体,承担争取关闭退出资金的主责,资金的获得宜采用政策支持和企业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的退出煤矿具体实
施方案、确定的配套资金要及时逐级上报,纳入省财政统筹,努力自筹资金并争取上级公司和国资委的资金支持,庚安做好政策解读、上下综合协调、总体工作的推进。
省发改委4月25日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会议上,提出的未取得性新采矿证的整合煤矿,应在原煤矿核定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奖补比例,弥补办证过程相关资料、论证、评审手续等费用,并且对整合煤矿的公司增加相应的安全监管、协办手续的费用。上级在审查该方案时,应适当考虑按一定比例进行政策性补贴。
(三)强化领导和检查。各煤矿对各自关闭退出工作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和上报,庚安公司对煤矿上报的问题及时研究、与相关部门协调并上报,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常态化监控,督促关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四)确保必要的维持运行费用。逐级争取煤矿关闭退出政策性资金的同时,建议争取上级公司给予煤矿和其上级管理(庚安)公司关闭退出期间的必要的维持费用,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的未预见到的相关费用,以便煤矿关闭退出工作进展顺利。
(五)加大宣传舆论力度。及时对煤矿的关闭退出阶段性情况进行公示,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煤矿关闭退出的政策和规定,每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落实要有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加强跟进去产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职工关注热点和社会关切,掌握正向的舆论导向,主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煤矿关闭退出工作。
(六)及时完善关闭工作细节。由于本公司没有煤矿关闭退出经验,本方案不妥之处,随时根据具体政策落地和煤矿实施的现状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联系人:张文龙,电话:0319-8800095;手机:*** 姚远峰,电话:0319-8800096;手机:***
第五篇:强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我区强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为有效的化解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区积极建立全区化解过剩产能情况报送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定期报送化解过剩产能情况。
报送内容主要涉及化解过剩产能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淘汰压减产能情况,水泥等行业运行及在建项目情况,以及行业建设项目落实产能等量减量置换等情况。
为建立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长效机制,我区将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等多重措施,合力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