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

时间:2019-05-14 01: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

第一篇: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

信阳茶产业发展分析

——推广旅游茶业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学号:1508030096

姓名:张博

摘 要

茶产业是集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健身养性功能于一身的一项富民产业。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当中,从事茶行业人数达到8000多万,占总人口的6%。信阳地区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产地,更是发展茶产业的重要地区,并且茶产业也逐渐成为信阳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近年来,由于茶产业发展过快,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需要寻找到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支持。因此在这里提出推广发展旅游茶业。

根据历史考证,信阳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信阳的茶叶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信阳人文历史。信阳地处中国南北文化结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荟萃,呈现出楚风豫韵的独有特色。这一切,造就了信阳茶独特精湛的制造技术和信阳茶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阳茶的对外交流和传播,赋予了信阳茶丰富的文化内涵。信阳茶及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信阳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信阳是历史上著名的淮南茶区,茶叶已成为信阳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尤其是1992年开始举办茶叶节以来,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明显加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10万亩,茶园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成为江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绿色无公害茶产销基地。同时,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800多家,百万资产的茶农(大户)500多户,茶农近100万,从业人员近120万人。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全国重点产茶县区8个。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信阳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旅游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旅游农业可以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当前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发展潮流。旅游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信阳茶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因而在这里提出在信阳地区发展茶产业和旅游农业相结合的旅游茶业。

信阳地区茶产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茶园基础差且规模小,分散经营现象严重;缺少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链;假冒产品盛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以及信阳茶名誉等。这些问题导致信阳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而乱,大而不精的问题,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使得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瓶颈。

发展旅游茶业能够有效地解决信阳茶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首先旅游茶业强调规模化集群效应,能有效地串联分散经营的茶户,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东风”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最后旅游茶业将信阳茶生产,加工,销售的流程完美的展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感受到信阳茶叶完整的过程,让消费者放心,也能从根源上治理假冒产品问题。因此在信阳地区发展旅游茶业是当前信阳茶业发展的新出路和有效途径。

同时信阳地区也有其发展旅游茶业的独特优势。

1.信阳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其规模,并且逐年扩大,茶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2.信阳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之间,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信阳交通便利,京广、京九铁路,l06、l07国道,京珠高速,312国道,宁西铁路等交通枢纽纵横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3.信阳地区坐拥大别山脉,依傍淮河之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素有“小江南”之称,山水景观优美,旅游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能够使旅游业与茶产业的发展完美融合。

4.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产业的发展,对各种可持续发展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发展茶产业方面的旅游农业符合当前发展形势,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5.随着时代发展,农民思想也不断发生转变,不再局限于坚持原有的茶业发展方式,也希望能找到新的茶业发展方法,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这些独特的优势为旅游茶业在信阳地区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但是旅游茶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1.种植茶产业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旅游茶产业的经营模式推广和宣传有一定阻碍

2.旅游茶业发展存在资金和政策支持上的欠缺 3.传统茶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4.农户文化程度和服务意识不到位 5.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和售后意识 因此提出以下几条发展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旅游茶业的认识,加强宣传

各地方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把发展旅游茶业摆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同时利用信阳地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信阳毛尖“全国十大名茶”等进行宣传,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知名度。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要大力宣传旅游茶业的重要意义以及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将发展旅游茶业推广开来。

2.加大政府扶持政策和资金力度,加强协调管理,明确职责

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

旅游茶业投入机制。市农委主要负责编制旅游茶业发展规划,星级户和示范点的认定推荐、业务培训及指导工作。要把旅游茶业项目的安排布局与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培育新的旅游“亮点”,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旅游茶业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或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等。

3.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示范引导,形成规模化效益 以茶山,茶业小镇、和专业毛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完善的茶业旅游点,推动旅游茶业协调发展。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以全市较好的茶山,茶厂资源为切入点,建设茶业旅游点,大力发展以茶业生产为特色的旅游路线。积极培育创建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与新农村试点基地相结合,将新型茶业镇,茶厂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给旅游者。同时使消费者通过参观参与到茶叶采摘,生产过程中,使消费者愿意买茶,乐于买茶,推动茶产业良性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参与旅游茶业项目的农户要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要积极配合公安、卫生、质监、消防等部门工作。首先要坚持实现安全生产、保证食品卫生;其次保护好生态环境,治理好环境污染,做好茶园自然村、农家院及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茶园风光。最后,要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5.建立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茶业旅游点的服务水平及接待水平。加速对全市茶业旅游区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的茶业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新培育一批高素质旅游策划和管理人员,优化茶业旅游业人员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满意度。

6.做好市场调研,不断完善和提高茶业旅游的水平

积极听取茶业旅游消费者意见,并做好后续调查。从而不断改进茶产业旅游中的问题和不足,完善和提高旅游茶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进程,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营观念日新月异。发展茶产业不仅要懂得茶叶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结合市场和当前潮流的基础上,实现稳固、发展、壮大茶产业。总之,随着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农业的不断兴起,发展旅游茶业这种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定能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第二篇:信阳茶产业发展影响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

院(系): 旅游与规划学院 年级专业: 13级旅游管理

姓 名: 胡光宇 指导教师: 黄 芳

2016年06月19日

PINGDINGSHAN UNIVERSITY....................................................................................................................0 1引言...............................................................................................................................................1 1.1 选题背景............................................................................................................................1 1.2研究意义.............................................................................................................................1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 2.1 统计方法............................................................................................................................2 2.2 数据来源............................................................................................................................2 3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茶产业的关系........................................................................................3 3.1 信阳茶产业........................................................................................................................3 3.1.1 信阳毛尖概况.........................................................................................................3 3.1.2 信阳毛尖产地及年产量.........................................................................................3 3.2 信阳毛尖带动的旅游........................................................................................................4 3.2.1 信阳茶文化节.................................................................................................................4 3.2.2 信阳茶旅游园区.....................................................................................................4 3.3 信阳茶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5 3.3.1信阳毛尖对旅游餐饮的推动..................................................................................5 3.3.2信阳毛尖对旅游住宿的推动..................................................................................5 3.3.3信阳毛尖对旅游交通的推动..................................................................................6 3.3.4信阳毛尖对旅游景区的推动..................................................................................6 3.3.5信阳毛尖对旅游购物的推动..................................................................................6 3.3.6信阳毛尖对旅游娱乐的推动..................................................................................6 4信阳茶旅游带动的效益................................................................................................................7 4、1社会效益..........................................................................................................................7 4、2经济效益..........................................................................................................................7 4、3生态效益..........................................................................................................................8 5 信阳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8 6结论与建议....................................................................................................................................8 7参考文献........................................................................................................................................9

信阳茶文化对信阳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

信阳作为中国的八大茶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信阳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为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有形的茶文化资源主要有:信阳毛尖、信阳茶区、信阳的茶楼和茶馆、信阳的茶建筑等;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信阳的茶艺表演、独特的茶道文化、信阳的待客茶俗以及丰富多彩的茶歌等。本文主要分析信阳茶产业的发展对信阳旅游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关键词:旅游业;信阳毛尖;旅游与茶结合;可行性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信阳没有出名的旅游资源,而且旅游发展速度慢,但信阳拥有丰富的茶和茶文化资源,随着游客需求逐步向休闲、娱乐、深度体验方面转变,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否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值得研究。

1.2研究意义

信阳地区茶叶资源,单一的产业结构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信阳茶产业,以及信阳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分析,更好的将信阳茶产业融入到信阳旅游业中,资源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实现1+1>2,不仅对信阳地区茶产业的发展有更好的帮助,而且也为信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加以改革创新,适应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使信阳旅游业再上新高度。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和参考相关文献之后,确定信阳毛尖的产区、产量、销售情况,信阳旅游业各要素的主要指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度。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至2014年的河南旅游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茶叶年鉴,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以及信阳市统计局,合理引用其他专家学者的论文。

3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茶产业的关系

3.1 信阳茶产业

3.1.1 信阳毛尖概况

北宋苏东坡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清代,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1999年,金刚碧绿代表信阳毛尖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自2010年4月份信阳市开始研发红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产茶县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红”红茶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浉河区、商城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都已试制出了“信阳红”红茶,并投入批量生产。为将“信阳红”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信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信阳红风暴”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示、推介“信阳红”,2010年10月份分别在北京、郑州、信阳三地同期举行持续一个月的“信阳红风暴”宣传推介。2011年在“文新”等龙头茶企的持续推动下,信阳红风暴刮向大江南北,风靡全国。“信阳红”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红茶品牌。

3.1.2 信阳毛尖产地及年产量

信阳毛尖产地来源的域区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包括: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即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五座山、“两潭”即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即何家寨、“一寺”即灵山寺。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不仅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而且风景秀美。

2012年,河南省绿茶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发展到145000公顷,采摘面积为77700公顷,绿茶总产量近44000吨,茶叶总产量为53500吨;绿茶总产值为58亿元,茶叶总产值近80亿元。与201 1年相比,河南省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变化不大,共有茶企800多家,从业人数120余万人,民营企业、国企、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5% 30%、25%,基本上没有三资企业。

3.2 信阳毛尖带动的旅游

3.2.1 信阳茶文化节

信阳茶文化节,凭借“信阳毛尖”绿茶的品牌优势,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大型茶文化活动。盛会相继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人民网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香港商报等境外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从2010年第18届开始,信阳茶文化节正式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强大的明星阵容和优质的信阳毛尖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信阳。茶叶节的举办提升了信阳的城市形象,带动了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例如:酒店业,交通业餐营业等等。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丰富城市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

3.2.2 信阳茶旅游园区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乡村,传统的茶园景色,茶农采茶、炒茶的场景更加吸引游客,城市里的人越发喜欢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旅行社还有茶农也捕捉到商机。旅行社开始组织各种采茶游线路,茶农也开始改变传统采茶、炒茶、卖茶的模式,转向将茶园改造成旅游园区,让游客置身其中,自己动手采茶,炒茶,最后在买上最原汁原味的信阳毛尖。与此同时,农家乐也

悄然兴起,吃农家饭,品信阳毛尖。茶农们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出茶餐饮系列,信阳毛尖已不仅仅作为饮品,同时也作为美味佳肴,走向大众的餐桌。截止到2014年,全市共建成26个茶园旅游区,茶园面积近3000亩,农家乐近200家,旅游收入人均6000元。茶旅游园区正逐步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

3.3 信阳茶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

3.3.1信阳毛尖对旅游餐饮的推动

茶宴是以茶代酒,宴请宾朋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在信阳茶园内可以以信阳茶为主,设立以经营茶宴为主的餐厅,向游客宣传茶宴的历史知识、保健功用。把茶加入菜肴中,先上茶水饭点,再上菜点,根据所上的茶水来选择搭配菜品,使每一道茶和每一道菜都能够相互提香,相互促进,不仅增加饮茶的风味,还增添品菜的乐趣。著名的西湖茶宴中,其整套茶宴包括西湖龙井、大红袍、九曲红梅、普洱等四道茶,以及茶叶蛋、定胜糕、吴山酥油饼、竹筒饭、龙井虾仁、手剥笋、艾叶团子、凤凰肉等数十道菜点,每一道菜都和茶相对应,茶与菜相得益彰。信阳茶园可以借鉴西湖茶宴的做法,向游客推出信阳茶宴,只品茶,不喝酒,在菜点的制作上加入茶水、茶粉、茶叶等,使之与茶水相呼应。信阳茶园可以选择信阳毛尖、铁观音、信阳红、普洱等作为茶宴的四道茶;以茶叶米饭、茶叶馒头或是茶叶面条作为主食;茶点除了传统的茶饼、绿豆糕、干果蜜饯、鲜果等之外,还可以配有红茶瓜子、绿茶瓜子、绿茶酥等;菜点可除了当地的特色饮食如南湾胖头鱼、浉河豆腐等外,还可以加上茶叶鸡汤、茶叶酱等。游客在吃完茶宴之后,对哪道茶点、茶菜感兴趣,也可以向茶膳师学习,自己试着动手制作,成品自己也可以带走,让旅游者吃完喝完之后还能带走,趣味多多。

3.3.2信阳毛尖对旅游住宿的推动

2014年信阳茶文化节期间,全市旅游接待23万人次(含本地郊区游),旅游综合收入达2.6亿元,同比增长19.5%和22.1%。其中,一日游游客为 166.3万人次,过夜游客71.4万人次。黄金周期间,省内游客主要以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5

南阳等地为主,省外游客大都来自湖北、安徽、山东、山西、山西等地。全市住宿设施客房出租率平均达到91.5%,星级酒店达到98.5%,其中开幕式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全市住宿在总量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增长5.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旅游住宿的发展。

3.3.3信阳毛尖对旅游交通的推动

仅仅在信阳茶文化节期间,信阳站(含高铁站)共发送旅客18.5万人次,同期抵达18.7万人次,增幅分别达到11.3%和12.1%;市区两大客运公司共发送旅客11.5万人次,同期抵达12.1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3%和10.4%;全市高速入境车辆21.5万辆,同比增长11.5%。为适应大量游客带来的交通压力,有关部门完善交通服务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3.4信阳毛尖对旅游景区的推动

信阳毛尖作为信阳乡村游的一大亮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实践当中,茶农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园旅游休闲度假区,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信阳毛尖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也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新的元素。

3.3.5信阳毛尖对旅游购物的推动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自然必不可少,然而近些年来旅游纪念品已经被工厂化,一个模具生产出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是并不是物美价廉,当游客想购买旅游纪念品时发现很少据有地方特色。信阳毛尖因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在当地旅游纪念品中的地位就极为重要。虽然游客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信阳毛尖,但毕竟没有在当地购买的纯正,并且物超所值。

3.3.6信阳毛尖对旅游娱乐的推动

信阳的茶文化旅游是依托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而发展来的,因此信阳要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专门开辟出来一个浓缩的体验园。在园子中,游客可以亲自当茶农,在茶园中采茶、自己去炒茶、包装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去体会当茶农的辛苦与乐趣。让游客在采茶、炒茶的过程中去品味茶的清香,事后还可以让游客互相讨论自己的劳动心得,学习炒茶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让游客不仅在劳动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更让游客有机会去感受田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祥和。而且在讨论中也可以让游客得到交流的快感,给在城市人们冰冷的心防下生 6

活灵魂得以慰藉。还可以让游客学习茶艺,让游客亲自烹茶,去体会茶道所带来的静、和、怡、真,去感受中国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园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祥和的氛围让人们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园子中心开辟舞台,上演根据茶文化历史改编的话剧,或者一些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的舞台剧。游客也可以自己上台表演,去感受信阳的文化魅力,还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4信阳茶旅游带动的效益 4、1社会效益

有利于保护信阳传统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的发展为了开发信阳毛尖旅游项目和产品,就需要对当地民族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和发扬,鼓励开发与当地居民茶文化传统相一致的旅游项目,注重社区的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茶产业旅游的权力。信阳政府为继承发扬信阳毛尖文化传统,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同时,大力支持茶文化旅游。

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让茶农们更加重视对信阳毛尖的深入研究,与游客接触也在接触当代社会文明的同时,逐渐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涵养。更有效地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对人们的身体、工作、事业和生活都会产生深刻的积极的影响。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更好的培养其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茶旅游区提高管理水平“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我们推行分散种植和统一培训、收购、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的‘一分散六统一’的模式,解决了茶农卖茶难、收入低的问题,目前已有1000多户茶农加入茶叶合作社,每年社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积极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茶产业链条和生态产业,加快适应茶产业和总体经济形势的新常态,在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有利于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交通、宾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当地居民也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服务。4、2经济效益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原有卖茶的基础上,增加了采茶、制茶体验,信阳毛尖作为旅游纪念品也收到游客的亲睐,农家乐也为茶农们带来不错的收益。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的解决了当地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也带动信阳地区交通、餐饮、住宿、娱乐、旅行社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4、3生态效益

茶叶在广大乡村里生产。乡村的自然环境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发展,当地居民就会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从而自觉地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整治和美化乡村周边的环境,加强农舍、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和保洁工作。另外,作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等各个环节,必然处处 体现环保的意识和要求,这就有利于促进对信阳地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宣传者、保护者,建设有机生态茶园,对农村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调整信阳产业结构,减少因开矿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信阳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阳在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的同时,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茶园都是地处山区,大量游客进去,会对当地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不当也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受到一定影响等等。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在治理的老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道路。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相对于传统旅游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村茶农致富。茶资源可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开展保健养生游,信阳毛尖作为绿茶的代表,有很多药用价值。对于女士来

说还可以用来美容护肤,清肠瘦身等。因此茶叶可以做成吃食,例如茶点;也可作为饮料。可以利用茶叶这一特点可以开展茶点制作大赛让游客亲自参加。

茶文化知识普及游,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信阳茶文化也是起源已久,内容丰富。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以在茶园中利用一些现代化技术开展迷宫探险,密室逃脱等将茶文化知识设置成通关密语,增强青少年的好奇心,让青少年在玩中学习知识。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要想要普及茶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一些免费的讲座,直接以课堂的形式向游客讲授有关茶文化的知识。

开展茶园体验,信阳的茶文化旅游是依托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而发展来的,因此信阳要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专门开辟出来一个浓缩的体验园。在园子中,游客可以亲自当茶农,在茶园中采茶、自己去炒茶、包装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去体会当茶农的辛苦与乐趣。让游客在采茶、炒茶的过程中去品味茶的清香,事后还可以让游客互相讨论自己的劳动心得,学习炒茶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让游客不仅在劳动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更让游客有机会去感受田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祥和。而且在讨论中也可以让游客得到交流的快感,给在城市人们冰冷的心防下生活灵魂得以慰藉。还可以让游客学习茶艺,让游客亲自烹茶,去体会茶道所带来的静、和、怡、真,去感受中国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园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祥和的氛围让人们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园子中心开辟舞台,上演根据茶文化历史改编的话剧,或者一些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的舞台剧。游客也可以自己上台表演,去感受信阳的文化魅力,还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7参考文献

[1] • 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

[2] 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17)[3]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

[4] 李维锦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学术探索》2007(1)

[5] 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国茶叶》2005,27(6)[6] 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33(4)[7] 陆世军《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0)10

第三篇: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10年我县计划新建茶园4万亩,实际完成3.91万亩,现将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来源

到2010年全县共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2611万元,其中,新增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茶园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第一批“三江源”资金313万元、第二批“三江源”资金600万元,第三批“三江源”资金1000万元、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7万元、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9万元、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资金42万元。

二,完成情况

今年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安排种植4万亩,实际种植约3.91万亩。其中,草海镇种植7447亩、炉山镇种植9377亩,双龙乡种植5072亩,幺站镇种植2918亩,金钟镇种植3160亩,东风镇种植9353亩,黑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1198亩;哲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04亩。

由于受年前冰冻及四五月份天气干旱的影响,全县茶苗受灾面积15875.88亩,成灾11350亩。其中,草海镇受灾面积3723.86

1亩,双龙乡受灾面积2268.58亩,炉山镇受灾面积3906.93亩,么站镇受灾面积1458.76亩,金钟镇受灾面积1580.42亩,东风镇受灾面积2036.28亩,黑石镇受灾面积599亩,哲觉镇受灾面积302.04亩。

到目前为止,平均成活率约为60%左右。经初步查验,其中有4525.88亩还须补苗。

三,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今年8月,合计使用茶产业发展资金1361万元。其中,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42万元、2010年茶苗采购资金1319万元。

四,采取的措施

2010年入冬以来,威宁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农牧局、林业局、财政局、质监局、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电力局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青松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建成光和副县长祝德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办公室,县农牧局局长罗永宽任主任、常务副局长李阳胜任常务副主任,同时,从相关单位抽调7名同志至茶产业办公室,全面负责业务工作;县农牧局副局长刘重林分管茶产业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1名副科级领导亲自抓。二是措施到位。一方面采取茶苗公开招投标,并对翌年茶产业发展所需茶苗实行招标订单育苗,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为确保2011年计划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已在炉山镇、草海镇、哲觉镇和麻乍乡共育苗1200亩;另一方面逐级分解下达新茶园建设任务,并认真签订责任书,确保相关单位人人有责、个个参与。三是宣传到位。县委、政府积极组织涉茶乡镇负责人、村级干部、种植大户赴湄潭参观学习茶产业发展经验,并引进贵州省茶科所在东风镇建立5000亩示范茶园;涉茶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工作组深入涉茶村组宣传讲解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威宁县发展茶产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通过广泛宣传,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资金投入到位。五是茶苗验收到位。每一批茶苗调运到种植点后,均安排县纪检、植保、茶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场抽样验收,凡达不到国家二级茶苗标准的不合格苗必须按验收比例扣减,县财政仅支付合格茶苗款。六是技术指导到位。县茶产业办公室的全体成员从2010年9月初开始分片把关,培训和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茶,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简单易懂的“十字”(牵线、深挖、打浆、踏紧、剪技)种茶经。七是督促检查到位。县乡督查组经常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有力地保障了新茶园的种植质量。到2011年3月10日前,全面完成2010年的种植任务并安排技术人员分片联系田间管理工作及抗旱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是第一次大规模发展新茶园,因而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任务重,新茶园种植时不开种植

沟种植的现象比较普遍,对茶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二是部分农民群众认为补助资金少,并对政府能否兑现补助资金和成功引进茶叶加工企业持怀疑态度,因而参与热情不高,极少数茶农甚至在种植茶苗时敷衍了事,不按茶产业办的要求和指导的技术规程操作,不打浆、不踏紧、不回土,造成茶苗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死亡现象。

三是草海镇部分农民群众因种植反季节蔬菜已经尝到了甜头,对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抵触情绪相对要大,因而在草海镇的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比较被动。

四是我县冬春季节比较干旱,茶苗移栽后蓄水灌溉措施跟不上,茶苗成活率受到影响。在三月份的检查中,尚有85%左右的成活率,四月后的干旱造成了茶苗的成活率只有60%。

五是由于技术人员少,种植面积分散,茶产业办即无经费又无交通工具,因而技术指导工作顾此失彼,达不到钉死钉实的效果。

六是在茶地中普遍套种洋芋、荞麦,致茶叶生长的肥力和长势受到极大影响,茶苗生长受到抑制。茶苗成活后部分农户管理不当,导致部分茶苗受损。

六,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一年来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下步茶产业发展工作打算如下:

一是集中资金以点带面,打造亮点,即以3000至50000亩为一片,重点指导农民种植,种植一片巩固一片,稳扎稳打,不搞

大面积齐头并进,采取建设好一片再建一片的工作方法。同时,在每亩补助茶农242元的基础上增加农民种茶补助费以确保农民种好茶、管好茶的积极性。

二是超前安排茶苗补种工作,以挽回去年的损失和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对已经成片死亡的茶园,不再补种,对部分死亡的茶园进行补种。在土质、气候都适宜种茶的乡镇应多作宣传、转变工作作风,纳入目标考核管理才能有利于奠定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干部支持不力的乡镇或村组,不再安排该项目。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兑现成活率达标的茶农补助以充分调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四是调整种植方法,对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采取本地育苗,就近移植的办法进行种植;对于土质干燥、气候干旱的乡镇采用茶果直播以保证成活率达到标准。

五是为使我县茶产业能够做强做大,增加农民收,应及时引进和扶持本县茶叶加工企业,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

六是抓紧对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以及利用荒山种茶。我县老茶园有效面积在8000亩左右,集中成片在炉山—金种、小海—兔街、哈喇河—秀水、黑石—哲觉和么站—草海—双龙,结合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认真抓好荒山种茶工作,在适宜茶叶生产的荒山种茶,即不占用耕地,农民又能接受,这种方法虽然不显眼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并便于项目实施,因此,建议老茶园改造及荒

山种茶按新建茶园扶持标准给予农民补助支持。

七是根据全县的土壤化验检测结果,及时安排2011年至2012年的种植面积及2012年新建成茶园的订单育苗,保证我县的茶产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八是为确保新建茶园的成功,请县委政府安排水利和交通部门在新建茶园内修建蓄水池和耕作道。

九是建议设立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常设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以利于茶产业项目发展工作。

2011年8月25日

第四篇:信阳谷雨再说茶

信阳谷雨再说茶

文/卢展工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阳春气候,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落絮如丝,清明谷雨时节。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恭逢盛世,恰逢其时;历经轮回,渐入佳境,可喜可贺。

茶者,自然之钟灵毓秀,中华之文化奇葩。茶是饮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雅物,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当之无愧是中国的一道生态与人文合一的大风景。喝茶养生,可解渴、解困、解腻、解毒、解忧、解躁。喝茶养性,可涤俗滋雅,让人心安勿躁,化戾气为和气;以茶会友,其乐融融,提升品质与境界。喝茶养廉,可祛邪就正,粗茶淡饭是素业,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有文化,以文化人,以茶润心。几千年茶史薪火相传,蔚成中华文明茶风,塑造国民勤劳、俭朴、善良、聪明、好客的性格和人格。

茶缘广大,包罗万象、吞吐古今。茶乡美,茶山青,茶叶香,茶水清,茶话绵,茶歌甜,茶事多,茶诗好,茶韵浓,茶文妙,茶道深。“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茶事寄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茶道沟通融合儒道释,茶缘通天达地合雅俗。

当今茶业,承古创新。产业链长,管理、采摘、焙制、市场,紧密联系茶农、茶工、茶商、茶人;产业兴旺,品牌、3 品位、品质、品味不断提升,是举世瞩目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朝阳产业,前景可观,潜力无限。

中原大地,信阳有茶;信阳毛尖,名满天下。两千多年前的固始出土茶叶文物是信阳茶史的丰碑,唐代陆羽《茶经》列信阳为全国八大产茶圣地之一,宋代苏东坡赞“淮南茶信阳第一”,一百年前信阳毛尖即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之初又入全国十大名茶金榜;改革开放以降,诸如全国绿茶品质第一、中国质量金质奖、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名列前茅,荣誉无数,行销各国。信阳茶,彰显中华,结缘天下。

神农嫘祖,文化中原,博物九州。中原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原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原是中国茶园之祖。因根溯源,因根结缘,因根强元。强根固本,是为中原之精神,此乃信阳之茶魂。

吾今生有缘于茶。曾就职于西湖龙井之地,后致力于福建铁观音、大红袍促海峡茶业交流,今尤钟情河南信阳红、信阳毛尖济中原之崛起,中国名茶前三甲于我有缘如此,此乃幸事!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信阳茶会,盛世茶景。清茶一盏,沁人心脾。谈文论艺,雅俗共赏;茶业兴旺,造福八方。是所愿也。

数年前为贺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成立,吾曾作《茶的宣言》致贺,今以此“再说”以贺信阳茶事。

第五篇: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三年来,某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茶产业发展机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以茶园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加工升级为重点,以质量安全建设为核心,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为引领,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和效益驱动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优势逐渐形成。

一、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基地发展情况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打造茶园。2013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投产面积※万亩,全县※万亩茶园预计2019年全部投产,茶叶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二)茶叶产量及产值

1、总体情况。201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总产值※亿元,综合产值超过※亿元,产值产量相较2013年末分别增长※%和※%,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2、白茶情况。2013年末,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万亩,白茶产量※吨,白茶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白茶种植※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白茶产量※吨,产值※亿元。

(三)茶叶加工发展情况

1、茶叶企业不断增加。2013年底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5年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6年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左右。

2、加工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末,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链※条。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线※条,其中:年加工能力※吨以上※家,茶叶加工厂房面积※平米以上※家,年产值※万以上茶叶企业※家。

3、管理水平不断增强。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获得QS认证※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HACCP食品安全认证※家,※家茶叶企业获得茶叶出口资格。

(四)质量安全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工作。2015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2016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亩,完成有机茶园认证※万亩。

二是建立和完善某白茶地方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某白茶

加工技术规程》(DB52

1016-2015)、《某白茶》(DB52

835-2015)、《某生态绿茶

综合标准体系》《某生态绿茶

栽培技术》等多个地方标准,同时加强茶叶标准宣贯,为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供参考。

三是完善茶叶投入品管理制度。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资销售店,对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规范、统一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化肥、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建成茶叶农资专卖店(专柜)※个,建立了农资进出台账,规范了农资管理。

四是逐步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建设。通过在企业基地种植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

(五)茶叶宣传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广告宣传。2014、2015和2016年,我县每年投入高速公路宣传经费※万元,分别在某高速发布※块印有“上善若水、至境唯白”的“某白茶”形象宣传广告。

二是不断扩展宣传方式。每年组织电视媒体报道宣传※次以上,报刊杂志报道宣传※条以上,网络宣传报道※条以上。2016年10月,《某白茶》宣传片亮相央视,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等央视频道高频次播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参加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某县把参加茶事活动当作品牌宣传的重要方式,三年来,累计牵头组织茶事活动※次,组织参加品茗活动※次,推进茶文化六进活动※次。

(六)品牌建设情况

一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4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某白茶”品牌价值为※亿元,2015年为※亿,2016年“某白茶”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某白茶”被指定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产品,从斯里兰卡到到马耳他,再到米兰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第一次代表中国茶文化站上世界舞台。2015年9月,由某县人民政府独家授权经营“某白茶”品牌的某茶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委托交易中心成功上市,“某白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品牌内涵不断丰富。2015年7月,“某白茶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某县历史上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也是全省第六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

(七)市场拓展及销售情况

(一)大力拓展目标市场。在北京、大连、贵阳、遵义等地建立了专卖店,与“国品某茶”合作在上海、呼和浩特设立代销点;与北京企业合作在首都北京开设了某白茶体验中心。某白茶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家经销商和※个终端销售点将某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25个省(市、自治区)。

(二)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某茶叶公司、某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某茶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引进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某白茶古镇,某茶叶经营主体实力逐渐增强。

(三)积极建立销售渠道。2015年6月,某县人民政府与贵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某县※家茶叶企业和某茶公司签订茶叶销售合同,某茶叶借助某茶公司经营和销售优势,将某茶叶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创建省级出口茶叶示范区,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办理了茶叶出口资格,打开了茶叶外销渠道,每年出口茶叶※吨左右,出口创汇※万欧元以上。

(八)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情况

1、全县涉茶贫困户情况。我县※万亩茶园覆盖全县※个乡镇※余个行政村,涉及贫困乡镇※个,贫困村※个,带动茶农※万户近※万人,其中贫困户※万户※万余人,涉及茶园面积※万亩。

2、茶叶企业带动贫困户情况。全县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涉及贫困人口※人以上。

3、茶叶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一是安排茶叶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例如:规划实施的双龙茶旅一体化项目促进了贫困户※户※人增收脱贫;实施建设的某山茶旅一体化扶贫产业路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通过项目带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授人以渔,提高贫困茶农素质,增强贫困茶农增收致富本领。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茶叶培训※期,培训茶农※人次;三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识别贷款茶农中的贫困户※户,并对贷款贫困茶农进行贷款贴息,共计贴息※元,有效减轻了贫困茶农负担。

(九)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坚持规模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动形成茶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协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实行茶叶订单生产,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种植大户和新型农场的扶持引导,着力解决其发展瓶颈和资金困难问题;加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和联系,实现了产业互补、渠道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细分细化,提升了茶叶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茶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宽了茶企、茶农增收渠道,提升了茶叶产业效益。

(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文化宣传情况

1、科技创新。鼓励支持茶农茶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运用,推广机械采制,控制采摘成本。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例如:我县2014年投入※余万元采购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提高茶青下树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人才支持。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对茶叶技术、生产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名,培养茶叶中级职称人才※人。不断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开展茶叶培训班※期,培训茶农※人次,进一步加快了茶农职业化进程,不断壮大我县茶叶产业技术队伍。

3、金融服务。努力推进金融扶持茶产业发展,破解茶农茶企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国开行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累计向我县发放茶产业贷款共七个批次※亿元,其中涉及农户※户※亿元,企业※家※亿元。二是农村信用社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至今,某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亿元,对某茶业公司等※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某白茶“上善若水,至境为白”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气质,通过制作宣传片、茶艺表演、茶事活动等推广某茶品牌、展示某茶文化。先后制作了以某白茶青山绿水白茶为背景的《白茶恋曲》;拍摄了展示某纯美自然生态、优良地质条件、生态某白茶的茶叶宣传片;出版了记录某茶产业发展变迁的《某茶叶志》。

(十一)基地提升情况

1、茶园集中度。2013年末,全县万亩以上乡镇※个,※亩种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截至目前,全县万亩以上茶叶乡镇※,※亩茶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户,建成※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产业化经营程度极大提高。

2、配套设施。2014年以来,全县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个,安装太阳能频射式杀虫灯※余盏,建成灌溉水池※余口※平方米,完成茶区主公路、机耕道和生产便道建设※余千米,茶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3、产业链拓展。一是茶旅一体化打造。按照全县※万亩茶园区域分布状况,结合茶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条件,规划打造六个茶旅一体化园区。即: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龙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偶洞茶旅一体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场茶旅一体化园区。该六个园区分别围绕“茶园八卦图”、“迷宫茶园”、“知青文化”“傣楼”和“山水田园”等特色进行建设和打造。同时,紧密结合生态、人文、养生、休闲、观光等,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布局,让茶农从单纯的种茶收入增加旅游收入,延长产业链。二是茶叶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力度,研发新产品和衍生产品,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例如: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某公司建立某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某县工业园区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平方米,新建清洁化生产线※条,进行茶叶深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差异化发展优势明显,自2017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某茶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茶产业投入力度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在基地建设上。茶园老化,产出率低;茶园管理难度大,投入多,茶园水、电、路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茶园管护不到位,下树率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值。

(二)在加工升级上。老厂机械设备落后,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新设备成本高,更新迭代快;加工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三)在质量安全上。仍然存在对质量安全认识不够的问题,加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大,企业质量安全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品牌打造上。“某白茶”公共品牌和周边公共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在影响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茶叶企业自主优质品牌不多,宣传经费有限。

(五)科技服务上。基地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成本大;茶叶精深加工投入高,茶叶衍生品开发难度大,科技服务茶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人才上。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高精尖人才缺乏,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发展。

(七)金融服务上。贷款渠道少,贷款门槛高,融资平台少,.资金流动困难,贷款利息高,企业壮大发展举步为艰。

(八)茶旅一体化打造上。全县多个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打造进度慢,规模不大,打得响、拿得出、吸引人的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少之又少。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茶叶基地建设

围绕茶园提质增效,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投产茶园管护,把茶园建设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是以※万亩茶园管护为主线,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抓好茶园投入品管理,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三是抓好生产组织化建设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四是抓好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套服务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茶园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确保“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做到“扶优扶特,扶优扶强”。着力争取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规划等方面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公众对上市茶叶的信心,树立自身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消费形象。

(三)支持茶叶品牌建设

以“某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设某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个以上,把“某白茶”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同步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公共品牌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品牌不断跟进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销售渠道和模式,积极开辟外销渠道。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外各类茶事活动,支持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三是加强某绿茶品牌建设及宣传推介,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四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企建立并完善销售渠道网络。五是建立品牌专卖,改善交易环境。六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推进电商全网覆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实力雄厚、规模大、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某茶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企业的带头作用,学习引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推广先进做法,攻坚茶叶发展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

(六)抓好质量安全工作

严把质量安全关,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茶叶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茶叶疫病疫情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全面推进QS认证、ISO9000质量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不断提升茶叶品质。

下载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阳茶产业综合发展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围绕中心强服务 努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按照大会安排,我代表**县茶业协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工作体会,不妥之处,......

    大悟县茶产业发展观察

    大悟县茶产业发展观察这里曾经是一片片荒芜的山坡,可如今,满山翠绿,格外招人喜爱。11月27曰,农业部种植业司级调研员封槐松,在省农科院果茶所主任、省首席茶叶专家龚自明等数名专......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2012)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凤冈县茶叶协会凤冈县茶业一路走来,取得了令人欣慰、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茶园规模扩张、加工能力布局”的阶段性任务,进入了“茶......

    筠连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1筠连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系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 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拨368.5至1777.2米之间。东与珙 县毗邻、南与云南威信、彝良接壤、......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围绕中心强服务 努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按照大会安排,我代表**县茶业协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工作体会,不妥之处,......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即将在信阳召开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即将在信阳召开以“生态、创新、转型、跨越”为主题的“河南省茶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11月19日至20......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二○○九年四月十六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信阳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二○○九年四月十六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信阳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