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

时间:2019-05-14 01: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

第一篇: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

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时间 目录

一、摘要

二、引言

三、调查报告正文(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法与对象 4.调查过程安排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三).实施网络购票给社会的带来的好处的具体分析

(四).实施网络购票使农民工面临的难题的具体分析

(五).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六).我国网络购票的发展前景

四、个人调查体会 1.成功的经验

2.不足的对策和建议 3.个人体会

五、附录

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调查问卷

一、摘要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火车票网络购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施,农民工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引言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旅客可以通过电话订票、网上订票和火车站代售点的售票三种渠道购买火车票。随着实名制的推行,还有网络购票、电话订票的推出对铁路部门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说,电子商务是社

会大势所趋,网络售票可以多一种售票途径,至少让一部分群体不用再到车站排队,从而节省奔波时间。

对于学生、上班白领以及一些会电脑操作的人来说,网络购票是方便了他们,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地轻松地就买到火车票,但是对于那些从未没上过网的农民工群体而言,网上购票这个方便他们是体会不到的。相反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他们的现状是,尽管购票窗口排队的人减少了,但是很多票都是网络、电话卖掉的。春节前的铁路运力只有30万,缺口很大。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们在风风雨雨中留下了多少心酸的泪水,有着多少对现实的无奈。老板的剥削,城里人的歧视,让他们这群弱势人站在生活的天平上是显得多么的不协调。真心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多地关心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这个网络购票实施后面临的难题。

基于解决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这样一种思考,我对广大社会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为其想出其解决方法与措施。

三、调查报告正文

(一)、调查方案

1、调查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了社会大势所趋。在我国,受网络购票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工群体了,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比较低,对网络这个东西都不大了解。每逢过节回家,他们都是靠着体力凌晨就去排队买票,那时的他们还有买到火车票的机会.但是网络购票实施后,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火车票经常在网络上一抢而空.再加上铁道部官方订票网站的不大完善,致使网络购票出现一些状况,像网络因访问量大而瘫痪、扣钱不出票、买不到票、身份被抢注等现象。雪上加霜的是,在实施实名制后黄牛党仍然猖獗,不少农民工收上当受骗。

2、调查目的:

这次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的难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想出其解决对策。解决其面临的难题,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对网络购票的发展前景的看法,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3、调查方法与对象:

为了了解大家对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看法,我在网上和市区人多的地方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中,我还采访了20余名群众,收集大众的看法和意见。

4.调查过程安排:

(1)活动地点:浙江,江苏,爱调研网等

(2)前期准备(2012.7.15——2012.7.25):资料查找,问卷编写

(3)调查问卷发放(2012.7.25——2012.8.10):在爱调研等网上发布问卷(4)调查访谈(2012.8.11——2012.8.20):在 家(浙江)和学校(江苏)市区人多的地方分别进行调查访谈

(5)数据整理分析(2012.8.21——8.24):将调查问卷和调查访谈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6)调查报告撰写(2012.8.25——2012.8.28):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放了问卷,回收到有效卷353份。以下是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直接的统计及简单的分析。1.从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约有64%的人进 行过网上购票,而36%的人没有进行过网上 购票,说明网上购票作为一种新兴购票方 式,它还是能够广泛被大众接受,普遍的出 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快捷。

2.在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约有33%的群众表示对我国的网络购票满意,19%的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达到了50%以上,说明我国的网上购票还是受到好评的,不满意度11%还有37%的群众选择了一般,说明我国的网上购票总体还是能够被大众接受的。相信我国的网上购票最后一定会给农民工群体带来更多方便,更多好处的。

3.在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44.48%的人选择了订票时网页容易瘫痪。有媒体估算,按照铁道部订票网站的日点击率和日售票量,乘客平均猛刷网站超过500次才能买一票。其表明在春节期间,购票人群过多,网络瘫痪成了大问题,铁道部本身就网站问题得做大量的改进。约29%的群众选择用户名被抢注,29%的群众选择订一张票重复支付,22%的群众选择退票、取票问题,说明这三类问题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4.从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54.39%的人选择了不公平,45.61%的人选择了公平,不公平的人数大于公平的人数,说明对于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大家觉得还是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的,他们对网络非常的陌生,不会操作。而在节假日期间,车票经常在网上被一抢而空,导致他们买不到票。但是网上购票还是带给他们很多好处的,一部分的人去网上购票了,那么售票窗口的排队人群就会减少,他们的买票的工作量也就会减轻不少。

5.在柱状图中我们看到约约33%的人选择了不会操作电脑 48%选择了不了解网上购票流程,这两部分占据了80%以上,说明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网上购票流程的宣

传以及电脑操作的普及教育。当然同时,火车票数量有限 和黄牛等贩票份子的存在也是其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应该在节假日增开列车班次,加强对贩票分子的打击抓捕。

6.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约45%的人选择了加大网络售票、电话订票等多种购票方式及流程的宣传,34%的人选择了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员工团购火车29%的人选择了团体票不再限制车票数量和车次,说明网络购票这种新型购票方式出现时间还不长,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有关知识的普及,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引起重视为员工团体购票。

7.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有54%的人选择了错误答案,表示大家对农民工团体票的订购还不怎么了解,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8.48.44%的人选择了有效缓解传统售票方式给车站和窗口带来的压力,43.91%的人选择了为旅客提供“足不出户、轻松购票”的方便快捷,说明了网上购票带来的方便快捷是得到大家认同的,同时它也减轻了农民工群体窗口排队买票的压力。9.近59%的人觉得在网上购票的成功率一般,只有31.4%的人觉得成功率高,说明我国的网络购票还是有待提高与完善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10.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只有

7.93%的人觉得我国的网络购票没有前景,说明我国网络购票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被人们所看好的,但50%以上的人选择了一般,说明我国的网络购票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为人民谋更多的福利,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好处。

(三)、实施网络购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的具体分析 1.有效缓解传统售票方式给车站和窗口带来的压力

网络购票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可以有效缓解传统售票方式给车站和窗口带来的压力 2.让旅客对客票情况一目了然

可以实时看到每趟列车的票源情况。由于个人出行时间能够灵活进行调整,所以旅客可以自主分流,不必过于集中在一两趟列车上,减少列车的拥挤程度; 3.为旅客提供“足不出户、轻松购票”的方便快捷

旅客在家中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将火车票买到手,再也不用去火车站排队,甚至于通宵达旦连夜排队购票了.4.促使铁路部门对票源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

可以及时优化配置票源。火车票是在网上公开出售的,买到心仪车票的概率可谓人人平等,即便临时决定换乘其他车次,也能及时将票源回放网上,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购买。而且,铁路部门也可通过相关查询,及时调控运能运力,方便旅客乘车;

5.有效遏制囤积、倒卖火车票的现象

铁路部门通过在取票环节加大“身份”控制的力度,可以有效遏制囤积、倒卖火车票的现象,让“黄牛” 等贩票份子减少.(四)、实施网络购票使农民工面临的难题的具体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

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没有接触过电脑,根本不会操作电脑进行网上购票。

2.不了解网上购票流程

即使是会操作电脑的人,但由于不了解网上购票的流程,也常常弄得昏头转向,折腾半天还是没买到票。3.火车票数量有限

网上购票,我们增加的仅仅是购票的方式,而票的数量是不变的,有限的火车票使很多农民工经常买不到票。4.黄牛等贩票份子的存在

火车票的购买尽管实施了实名制,还是黄牛党等贩票份子仍然非常地猖獗,对认知水平,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进行欺诈行为。5.网络因访问量大而瘫痪

节假日购票期间,网络常常因为访问量太大而瘫痪。有媒体估算,按照铁道部订票网站的日点击率和日售票量,乘客平均猛刷网站超过500次才能买一票。6身份被抢注.实名制实施,上网购票也要实名登记,但是有人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已经被抢注。

7.订一张票重复支付

旅客反映他们曾遭遇到车票没定上钱却被扣的情况。对此,铁道部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超过网络购票时限,票额就会重新返回售票系统,造成票没订上钱被扣的现象。

8.网银支付安全问题

网上购票还涉及网银的开通,涉及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现在网上有很多钓鱼网站对他们构成威胁。

(五)、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工群体熟悉网络购票

众所周知,网络购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诞生,无论是铁路部门还是旅客对它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加大网络售票、电话订票等多种购票方式及流程的宣传,只有学会,熟悉网络购票的流程,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途径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2.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团购火车

针对大多数农民工,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我们提倡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团购火车的作法,可以大大减轻农民工的购票压力 3.售票窗口预留车票

目前网络和电话售票是所有车票完全放开发售的,铁路部门可以在大力推行电话订票、网络售票的同时,多照顾一下文化差异的农民工,多留一部分火车票到售票窗口。4.增加运力

节假日期间铁路运力和运量的矛盾是关键。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铁路部门如果能够增加车次,提高铁路运力,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坐火车回家,老百姓必然会欢喜。

5.相关人员去工地现场讲解

相关人员去工地现场讲解,使农民工熟悉实名购买车票和进站乘车。火车票,身份证,持票、持证的本人,只有这三者合一以后才能够视为你乘车有效,才能进站乘车。

6.降低农民工团体购票门槛

农民工团体票的订购门槛放宽,从原来30人以上降低至10人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凑到10个人,就可以订团体票,而且不再限制车票数量和车次。之前,团体票预订需要同一乘车日期、车次、到站、数量在30张以上,现在则只要求数量在10张以上,不需要同方向、同车次、同日期等。

(六)、我国网络购票的发展前景

在被问及我国网络购票的发展前景如何时,被访者中只有7.93%觉得我国的网络购票没有前景,说明我国网络购票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被人们所看好的,但是有50%以上的人选择了一般,说明我国的网络购票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好处,相信我国的网络购票市场必定会越来越繁荣。

四、个人调查体会 1.成功的经验

本次调查报告选择的课题是今年的社会热点——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网络购票是在今年1月1日正式在全部范围内实施的,其引发的一些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由于时间不长,对此做过调查研究的报告很少,具有一定的新颖创新性,因此能吸引众人的眼光。

同时采用网上问卷和实际访谈结合的形式,能相对较全面的对课题进行调查,弥补一个人调查的力量单薄的弱势。在调查报告的前期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查找好相应的资料,制定好计划以及各个阶段的任务,这样在进行调查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会毫无头绪浪费大量时间。2.不足的对策和建议

不足之处在于调查的对象所在地非常有限,具有片面性。因为是自己做调查问卷,所以只能在自己的家乡——浙江和学校所在地——江苏做调查问卷。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所以

我还在爱调研网上发放了问卷,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进行问卷调查。但同时这还存在的一个缺陷是,能在网上做问卷的对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结合两者,希望能够稍微弥补做一些改善。

队员只有一个,可能对调查报告的许多事情具有自己片面性的理解,不能做到全面性考虑。采取的弥补措施是适当听取其他人合适的意见和建议,将自己所遗漏的部分,知识点等补上。3.个人体会

经过一个暑假的实践调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总是觉得毛概之类的课讲的东西离自己很远,都是一些非常大非常理论化的知识,与动手实践根本扯不上关系。但是经过这个暑假自己的努力:亲自动手查资料、花心思想问卷、不厌其烦并且不怕拒绝地发放问卷、壮着胆子采访、经历种种困难后终于撰写成调查报告、让我改变了那些看法。

以前也总觉得农民工群体离自己很远,只有每年在发放工资的时候才会听到有关他们的新闻,哪儿的老板又逃了,农民工的工资又没了着落;只有在每年春节过节回家的时候才会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看见拍着长长队伍的他们,凌乱的衣服拖着孩子箱子;只有在每年开学的时候在新闻里会听到民工进城子女义务教育权缺

失„„为他们的这些心痛着,却觉得离自己好遥远,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这次的调查研究,让我明白我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可以为农民工做出些努力的。对今年春节网络购票开始实施后他们所面临的难题进行调研,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加深大众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为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谋更多的福利。

作为一名即将升为大三的学生,我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踏进工作岗位,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中国现在的国情,而不是一味地死读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附录

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问卷调查 您好!感谢参加本次问卷调查。这是一份有关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难题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只作课题调研之用,不涉及个人利益,请你不必有任何顾虑。恳请在百忙中认真如实表达你的观点,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与帮助!谢谢!1.您在网上购票过吗? A.有过 B.没有

2.您对我国网络购票的现状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您觉得网上购票以下哪些问题比较严重?

A.订票时网页容易瘫痪 B.用户名被抢注 C.订一张票重复支付 D.退票、取票问题 E网银支付安全问题 F.其他

4.您觉得实施网上购票对农民工群体公平吗? A.公平B.不公平

5.您认为农民工网上购票面临的难题有? A.不会操作电脑 B.不了解网上购票流程 C.火车票数量有限 D.黄牛等贩票份子的存在

6.您认为解决农民工网上购票面临难题的措施有? A.加大网络售票、电话订票等多种购票方式及流程的宣传 B.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员工团购火车 C.团体票不再限制车票数量和车次 D.上网增加网络宽带 E.增加购票网站支付时限 F.相关人员去工地现场讲解,使农民工熟悉实名购买车票和进站乘车 G.增开列车 H.其他

7.你知道农民工团体票的订购的最少人数是多少吗? A.10人 B.20人 C.30人

8.您觉得网络购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A.有效缓解传统售票方式给车站和窗口带来的压力 B.让旅客对客票情况一目了然

C.为旅客提供“足不出户、轻松购票”的方便快捷 D.促使铁路部门对票源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 E.有效遏制囤积、倒卖火车票的现象 F.其他------9.总体而言,你觉得网络订票成功率高吗? A.高 B.一般 C.低

10.您觉得我国网络购票的前景如何? A.很好 B.一般 C.没有发展前景

第二篇: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1

通过寒假时间,笔者对农民工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较深入的调查,因这次是自己深入农村,和那些各年龄的劳动者密切的交谈,因此结果较实际。笔者的家在农村,这几年每年暑假回去,发现家乡的人越来越少了,据了解大部份都有进城打工了,因此造成人们所说的农村就剩下“703861”这种现象。不过笔者看现在甚至“38”这一人群也所剩不多了。经常是很多户人家就剩下老人带着些刚学走路的小孩了。

通过对那些外出打工的人群的交谈,发现一普通的问题就是,大部份的农民工从进城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打工的,农民能吃苦,肯出力,勤奋进取,任劳任怨且廉价。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有农民工在劳动。现在的矿山,建筑工地,真正第一线工作的80%—90%是农民工。举凡城市里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大多是农民工在默默地干。农民工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很不正常,各方面条件很不利的情况现做出来的。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这种一国两策的格局,至今并没有根本改革,虽然农民进城了,在城里的二三产业工作了,但农民的户籍仍是农业户口,农民的身份没有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去赚钱,捎回养家糊口。然而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了,但过年回来家里仍是连过年的钱也很难拿出。咎其原因,据几个农民工说他们虽然是每天都在辛苦地劳动,但是工资却很低,即便是省着点花也攒不到什么钱,加之许多黑心的老板随意苛扣他们的工资,因此也就只能是混混自已的嘴巴。

通过对农村熟悉的了解,我还发现个极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家长吸在外打工,却户口仍只能是自已老家的,因此一家人在外也只能是暂住居民,所以很难让自已的小孩进城里学习,也就只好扔在乡下随他们发展了,这就造成大批人没念完初中就回家了。这样下去,农民问题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严重了。

“农民工”是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家业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通常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八十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二三产业大步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劳动力,于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民工大量涌现。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估计,二00二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九千四百六十万。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结构优化,大约已有三千万人下岗。据有关调查表明,有些企业把城镇户籍的职工精简了,因工作还需要,找农民工来替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些企业不仅在搞“减员增效”,而且也在搞“换员增效”。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农民工已经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人多地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工进城打工,使他们有了出路,也得到一定的收入,然而我们许多不健全的体制或是以前的不够重视,使之出现如今困拢的农民工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农民工问题表面看是要解决保护粗心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其实质上是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维持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

针对农民工问题,我们国家也逐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去年实施的'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历拖欠问题,这一措施见效颇明显,为许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高高兴兴地领到工资历回家过,解决了原来那种辛辛苦苦地工作,到头来却领不到一分钱的现象。另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开展的“再就业培训”,它为许多农民工能学到一技之长,能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素质的打工仔。

除这些外,我想我有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民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许多问题由此发出来,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涉及到人口流动,迁徙等全局性问题,必须由国家审度势,做出决策,在全国实行,才能解决。

第二,农民工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已有十多年历史,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涉及到上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且关系到用工单位、用工城市有关部门和城市居民的利益,改革的难度很大。有的城市,有的单位和企业,认为现行这一套很好,农民工价廉物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并不想改,所以此项改革要靠政府,从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来推行。要制定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规划,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可选若干城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实施。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夫妇俩反复合计,为了女儿有个更好的未来,不像父母这样四处漂泊着谋生存,首先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如果嫌受教育太花钱,那么就尝尝无知的滋味。小张夫妇皆为初中毕业,只能靠简单的技术活和繁重的体力活赚取低廉的生活费,对女儿未来的希望是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写写算算,既轻松又体面,别像父母一辈子给人打工,累死累活不说,还要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一万两千元最后由小张夫妇从老家的亲戚处借来,夫妇俩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这笔费用。至于北京户口和房子的问题,从来是不敢想的,唯一的打算就是让女儿把书读好,再有就是多攒点钱。谈到女儿在京入学的问题,夫妇俩一致苦笑:难!并且还有后顾之忧:作为流动人口,能否让女儿在北京完成小学教育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城乡差异带来的岐视让民工的子女心有余悸。

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集中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融入城市,同时也造成了另一种岐视。

多数市民不愿子女与民工娃同班,有的家长听说孩子与民工子女同班,找到校长和老师表示不同意,有的甚至不惜花费代价将孩子转走,留下的也嘱咐孩子尽量不要跟民工娃接触,他们认为这些农村孩子生活习惯不好,肮脏顽劣野蛮好斗。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认为和农民工的孩子一起读书有好处,民工子女的刻苦、勤劳和俭朴的精神值得城里孩子学习。

大多城市学生表现出不喜欢和民工孩子在一起玩耍,理由是民工孩子不讲卫生、生活习惯较差,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

对老师而言,教育民工的子女各方面都费心。首先在思想上,由于父母从小没有给孩子理想的教育,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目标。在他们眼里,父辈没文化照样在城里挣钱。学生潜意识中已存在这样的思想,所以在他们生活中,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榜样,让人觉得很可怕。农村学生的文明习惯更让老师操心。例如农村孩子在教室随地吐痰后用脚去擦,老师就提醒他今后注意不要乱吐,结果这位学生很无辜地辩解:我用脚将它擦干净了。有位老师感慨地说,“类似的这种事情还很多,很多城市孩子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农村娃娃得从头学。我们还要担负他们幼儿园就该培养的文明礼仪习惯。”

而对民工子女来说,在城里的生活过得并不愉快。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口号消除不了许多民工子女的迷茫,父母每天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理。艰苦的生活条件、低廉的家庭收入,与城市孩子生活在一起被放大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差距,这让不少农村孩子情结低落自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那些在亲人眼里聪明可爱的农村娃,在城里孩子面前显得迟钝、木讷、愚笨,城市的冷漠和岐视过早地投射在他们身上,使他们变得敏感、易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尊心会产生强烈的反弹,在渴望尊重和平等的同时加重对城市的陌生和疏远。

小王夫妇的儿子明明在父母进成打工后的第二年转入了省城的某小学读书,九岁读一年级在农村老家是最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但城里的孩子大多上学早,七岁读一年级为多,还有部分孩子六岁就上了一年级,这样明明在班里就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学生。由于个头大、成绩差,同学们暗地里称他为“傻大个”,下课不喜欢和他玩耍,作游戏时也没有人和他一组。

来自苏北的小王夫妇在省城奋斗三年多了,小王主要做一些零活,早晨在都市人还处于梦中的时候,把一瓶瓶新鲜的牛奶小心翼翼放进一家家的奶箱里。太阳高悬天空的时候,不王又变成了一位送水工,来时一桶水甩上肩膀,走时拎着空桶步履匆匆。每天多时要干十来个小时,少时也要三五个小时。小王的妻子也要出门做事,自己经营着一个水果摊,每天早起上货,晚上点灯时分回家。夫妇俩没有时间和精力照管儿子的生活和学习,经常是早起出门时儿子还在睡梦中,只好请老乡帮忙照顾。至于城里孩子每天上下学有家长接送、兜里各种新鲜的零食、时髦的玩具,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爱和体贴,明明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

同学的嘲笑、老师的白眼、家长的疏忽,使得明明完全厌倦了这种在学校受了委屈无处可诉,回到家里还是一个人对着墙壁的生活,孤独自卑的他几次和父母说要转回老家上学,问他为什么要回去,明明低着头说:不想在这里被人看不起,就是想老家。说得小王夫妇唯有难过的份。

三、基础教育的薄弱使民工的子女举步维艰。

和同龄的城里孩子相比,民工子女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很多。英语、电脑、围棋、游泳等名目繁多的暑期兴趣班,几乎每个城里的孩子都参加过,而民工的子女几乎想都没有想过。在农村,学龄前的儿童大多是认识几个拼音和简单的汉字,至于钢琴、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培养基本没有,更不会要求孩子们学普通话,来自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孩子们日后的教育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起点上他们就远远地落在了城市孩子的后面。

老家在东北的小何夫妇来秦皇岛打工两年多了,小何在家具店卖家具打工,丈夫给家具公司做饭,家庭一个月平均收入20xx元,房租加孩子上学就得1500多元,九岁的女儿在秦市某小学读二年级。本来女儿就近上了学,应该是最让夫妇俩省心的事,无奈女儿的成绩让他们很难露出满意的笑脸。

秦市小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微机课,对于当地孩子来说,这点课程不算什么问题。现在的城里家庭电脑基本得到了普及,多数孩子学龄前在幼儿园里就简单地学过日常的英语单词,对微机的操作因着家里电脑的普及也相对熟悉,可以说这两门课程对当地孩子来说是轻松和有趣的。

但在小何的女儿这里,英语和微机是最令其头疼的课程,以致于达到了恐惧和厌烦的地步。刚入学时,女儿一口东北小村的方言让小伙伴们很快就不再和她一起玩耍,甚至连同桌也笑话她讲话像噎着了一样,舌头硬得很。更要命的.是英语单词的读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听懂,老师曾戏问她:你说的这是哪国英语?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活泼聪明的女儿从此害怕并讨厌英语,当然英语成绩也是差得很。

第一次上微机课,老师教给学生开关机、用小画笔作画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别的同学几乎没用听就熟练地操作起来,小何的女儿却紧张地连开机也不敢,她不明白这台小小的仪器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功能。城里的孩子笑她笨,她仿佛也觉得自己真得很笨。

提到这些,小何无奈地说:城里孩子条件好,家里有钢琴、电脑,周末参加作文班、美术班,而我们哪有那样财力和精力?我有时下班后教孩子背古诗、给她讲算术,但对于英语、微机等实在是力不从心。至于普通话,你看连我自己也讲不好,更别说教她了。

谈及女儿的未来,不容小何乐观:女儿的东北口音很重,还不太会普通话,也没人教她,经常说什么也听不懂,有时候问她什么,只会点头、摇头,与人沟通较少。老师说她经常一个人远远地望着同学们游戏,满眼的羡慕。当有同学主动邀请她时,她又躲得远远的了。女儿已经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了。不知道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什么时候才会消除,只怕会影响她的成长和发展。

四、留守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危机刻不容缓。

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家庭这一重要教育环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得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

隔代抚养,老人力不从心。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很多留守子女由于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无人辅导,无人可问。

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家长外出,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

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由于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社会诱惑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对自己的未来也相当迷茫。留守学生成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监护,使得留守子女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解决,容易误入歧途。

民工张跃从农村来市里卖菜为业,十五岁的儿子跟着奶奶在乡下读初三,开学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因为儿子逃课、吸烟、上网、打架,并且屡教不改。老师要求张跃能多抽时间管管孩子,否则再这样下去面临几个月后的中考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一旦中考失利停止学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走向社会没准就会毁了一生。张跃每次匆匆赶来,塞给儿子一些钱外加狠狠地训斥一顿,可惜收效甚微,儿子依然故我。学校已明确表示,这样的学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甚至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只是鉴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而没有办法将其开除。

其实民工子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远不止这些,他们令人担忧的学习现状、众多的心理问题、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相互配合,针对民工自身的特点,流动性强、居无定所、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等等,寻求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与方法,发挥三者合一的最大优势。让民工的子女在尊重与理解,平等与关爱中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民工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的群体,*法赋予他们与城里孩子一样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当然这一切有赖于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努力。民工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生活有着落,孩子有书读,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城市应该敞开怀抱接纳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和兄弟姐妹,拓宽民工子女的求学之路,给民工的孩子以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尊重,让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春天里,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才是硬道理。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3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总也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学校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笔者针对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2)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3)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4

XX年春晚农民工代表旭日阳刚以汪峰一首《春天里》感动了全国,《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奋人心,因此农民工这个字眼不得不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为了更多的了解当下农民工问题,寒假期间我专门走访了村子里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在文中我将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二)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有些民工怕上当受骗不敢外出务工,有些为了讨要工钱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用绑架,暴力,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手段解决,有些看别人靠非法手段聚敛财富相安无事,就放纵自己偷盗,抢劫,绑架,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寻求生存生活,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我对着方面的查询与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主要原因。

一, 现有法律对侵权者处罚太轻,调查中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企业用人单位老板有意和民工不签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权益在发生伤残赔偿是推脱责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单位即便签了合同,大都是一企业老板自身利益为重,不考虑民工权益的霸权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签订合同按法律享受权益时,往往遭到解雇开除。在我国人多岗少就业严峻的情况下,民工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负重,任人宰割。

二, 摆不正民工权益保障的位置,前段时间新闻媒体对北京某执法部门落实每月按时不足额给民工发工资时,出台这样条款“用人单位每月保证300元工资,如有困难的单位可逐步落实“。我们不明白,出台这样的单位领导为何对用人单位那么地暧昧,处处考虑周到,就连每月足额发工资的法规于不顾大打其折扣,还是有困难可逐步落实。相反,对民工却是冷漠,苛刻。当企业用人单位发生侵害民工权益和特大恶性以及事件是,有部门追究,有写领导竟以影响投资环境,安定团结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袒护,压制处理。

三、劳务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企业老板,用人单位私招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职业更是鱼目混杂,坑蒙拐骗,泛滥成灾,发生侵权后无人过问;而拿着纳税人工资的当地政府,劳动监督部门连自己管辖内有多少用人单位,多少在业人员都搞不清楚。执法摆出一副官僚衙门作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执法,如此监管全国拖欠民工工资达千亿元之后就不足为怪了。

四、受害民工投诉艰难

民工遭受侵权后,按说解决途径很多,可向劳动监察,政府,信访,劳动仲裁,法院等执法部门投诉得到解决,可事实上民工投诉极其艰难。因国情人多岗少就业严峻,民工要求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往往遭解雇,开除。这样的法律,这样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霉。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如何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和切实保障民工权益,我将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要“标本兼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治理。一是布置各地认真清查,对查出后被投诉拖欠农民工资的'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对拒不补发的,要与有关不满一起帮助农民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对严重拖欠农民民工工资的施工企业,按低一级资质认定。三是因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器乐工程款导致拖欠工资的,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建设单位责任。房地产项目资金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民工工资的,不批准其新开发项目,并在资质年检中予以处理。

对于保证民工权益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制,加大打击侵权粒度。

现有法律对侵权时间大都以罚款不了了之,处罚太轻,起不到应有作用。在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民工占用企业老板的财产大都好的罪判刑。而企业老板有意侵害民工权益聚敛财产却相干无事。

二、科学有序地规范劳务市场管理秩序

目前劳务时常秩序混乱,监管失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放任自流,危害社会。职介应由劳动部门统一管理。以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纳入科学有序监督管理体系。

四、建立健全民工权益监督保障体系

劳务监察部门要经常对民工工资、福利发放,三险的交纳进行坚持督促形成工作制度。这样就形成工会协作,劳动监督,政府法律作后盾的一体的社会保障民工权益体系。

五、民工侵权纠纷法院应该先受理后收费

民工遭遇侵权后,大都因手续不全,交不起各种费用被执法部门拒绝受理,这导致民工铤而走险,用非正常手段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在人多岗少九月严峻特殊国庆下,对交不起诉讼费的,应先受理,判决执行后扣除。切实保护民工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5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了全县总人口的78。13%,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找致富的机会,许多农民为了致富到外地务工。据统计,我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约12。25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北京、陕西、上海及本省省会南昌。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电子加工、制鞋、玩具加工及住宿餐饮业等行业。

去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我县部分乡镇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返乡农民工2万余人。主要返乡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返乡,我县大多数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而这一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造成我县部分农民工返乡留驻,尤以北部的三里、梅庄、三阳集、钟陵等乡镇较为突出;二是一些特殊人员,如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难度相对较大,不想再外出奔波务工的,有合适岗位在本地务工赚钱的;三是受优惠政策的鼓舞自愿回家创业的,有一部分农民工在外奔波多年,积聚了一定资金,也掌握了一些技能,不愿再在外面打工,想回家开创一番事业,自愿回家创业。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返乡虽未形成“返乡潮”,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不可小觑,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形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加剧可能出现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势必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

一是给我县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更大压力。据有关部门预计20xx年将出现大学生毕业高峰;返乡农民工求职高峰;破产、停产企业失业裁员高峰等三峰叠加的局面,我县南边几个乡镇拥有的多家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疲软,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用工减少,据统计目前已减少用工465人,给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压力。

二是给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困难。我县北部乡镇的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外出务工,许多青壮年劳力长年在外务工,返乡农民工如果没有了工作,收入就将明显减少,给原本就很紧张的生活带来更大困难。

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领域的问题很自然会反映到社会领域中来,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生活来源减少,自然给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特别是年轻一代农民工,在城里生活了多年,大多不屑于父辈们的任劳任怨,在外务工又形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回到农村,收入骤然减少甚至没有,而消费习惯一时却难以改变,少数人员就可能挺而走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要解决根本问题就要最大限度地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使其经济收入不出现大的滑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深入调研,掌握动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大力开展“大走访”活动,全面摸底调查,掌握返乡农民工数量、年龄、性别、技能特点和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及返乡后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技能。整合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教育、扶贫等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免费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当前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帮助返乡农民工变“暂时失业”为“调整充电”,提升其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发展后劲。

三是加强宣传,合理引导。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等有效途径,做好农民工返乡后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他们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宣传中央及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把我县对接南昌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区域商贸中心,对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搞好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等发展××经济的构想、措施大力宣传到位,鼓励大家发展特色产业,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农村休闲观光等,拓展增收空间。

四是多管齐下,促进就业。一方面积极探索“求职、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务“直通车”输出模式,促进劳务输出;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本县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在县内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尽量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力争让返乡农民工“回县不回乡”,尽快在家门口 再就业,同时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五是改进服务,维护权益。开辟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兑付等问题。对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返乡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等渠道,确保返乡农民工有房住、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有病能就医、子女能入学。

六是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政法部门要加大对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三电”保护,严厉打击破坏“三电”设施的违法犯罪,特别要严厉打击偷盗变压器的犯罪分子。对农村治安乱点要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及时铲除各种横行乡里的流氓恶势力,解决“两抢一盗”、打架斗殴、聚众等影响农村稳定的严重治安问题。加强对留守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尽可能减少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要针对农村出现销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假兽药等坑农、害农犯罪和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开展农村打假护农的专项斗争,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以保稳定、构和谐、促发展为目标任务,注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和谐平安创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和谐平安创建不仅能够通过创造安定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直接作用和服务于人民群众,包括返乡农民工,而且能够通过解决农村在治安稳定、社会管理、救助保障、民主法制以及民风教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强力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我们引导解决得好,返乡农民工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6

我们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三个乡镇26个村。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地处近郊农村,6所学校分布于新城子现代副城周边。事实上,已成为大量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小学。我们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不是简单的城乡差异,而是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间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三、结果分析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我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语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着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7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

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究竟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

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分别对市区农民工(学生家长) 和教师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方式进行,调查范围为市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农民工),具体包括:莲都小学、天宁小学、天宁中学等。农民工(学生家长)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54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3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5%。农民工夫妻在同一城市务工的占 90.6%。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一)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据调查显示:认为进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6.46 %,认为“没有在丽水交社会养老保险一年以上而没入学资格”政策不平等的农民工占57.76 %;认为待遇不公平的农民工占52.80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

2.认为公办学校资源不足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2.73%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认为私立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的占受访农民工的44.10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家庭现状方面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受调查的161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占大多数,达65.22 %,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34.78 %,没有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错。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用榜样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67.08 %,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说服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81.37 %,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用鼓励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98.14 %,更多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开心地进步。另外,还有1.24 %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这少部分家长大多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

三、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里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地位、及父母的艰难处境,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22.00 %农民工认为从农村转到城市学习后,孩子的自信自尊受到一定的打击,心理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化发展受到影响,性格上也容易产生变化。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容易自卑,适应过程比较缓慢;不太会关爱他人;行为和学习习惯差等。

父母在外务工,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前5类情况占受访者比例均高于60%,可见问题不小。

四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9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1年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月均工资比20xx年增加625元,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1]。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的估算,20xx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方针政策,设立了维护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组织和机构,加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的治理。20xx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这是国务院首份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文件。《国务院意见》将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到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解决农民工诸问题的思路、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年来,《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如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20xx年2~3月,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广州、深圳、东莞和湖北省、河南省等部分农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最新情况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65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涉及农民工的各种问题81个。以期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xx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10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关注。正好借着这次在寒假往返的列车上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民工,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

一、农民工主要问题

(—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许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家里的生活没了着落。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广大农民工对建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付出,取得今天的建设成果是不可想象的,我想,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尤其是一些包工头恶意拖欠,行为特别恶劣,令人气愤。

是什么原因造成拖欠民工工资的事件屡见不鲜呢?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市场不规范。有的建筑队为了揽工程垫姿施工;而垫姿款也有可能是贷款来的,一旦发生资金短缺,很容易拖欠劳动者工资,损害民工权益。有的工程层层转包,加上监管不利,很容易发生“包工头“卷款逃逸,让辛辛苦苦一年的民工们血本无归。

我认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标本兼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治理,一是布置各地认真清查,对查出或被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对据不补发的,要与有关部门一起帮助农民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姿的施工企业,依法给予制裁和惩处,作为不良记入企业信用挡案;性质恶劣的资质年检时按不合格处理,按低一级资质认定,三是因建筑单位拖欠企业工程款导致拖欠工资的,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建设单位责任。房地产项目资金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办理施工许可;防地产企业施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准许其新开发项目,并在资质年鉴中予以处理。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将制定建筑用户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对付款期限,拖延付款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将农民权益写在条款上,对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保护。

(二)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民工哪里得知,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严重,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有些民工怕上当受骗不敢外出务工,有些为了讨要工钱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用绑架,暴力,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手段解决,有些看别人靠非法手段聚敛财富相安无事,就放纵自己偷盗,抢劫,绑架,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寻求生存生活,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呢?

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我对着方面的查询与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主要原因

1、现有法律对侵权者处罚太轻

调查中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企业用人单位老板有意和民工不签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权益在发生伤残赔偿是推脱责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单位即便签了合同,大都是一企业老板自身利益为重,不考虑民工权益的霸权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签订合同按法律享受权益时,往往遭到解雇开除。在我国人多岗少就业严峻的情况下,民工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负重,任人宰割,民工给笔者算了一笔帐令人吃惊,按法律用人单位每年最少克扣侵占民工工资在5000元以上,有些老板动用暴力手段撒赖或卷款一跑,民工一年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就付之东流,连吃饭回家成问题。一位民工以他600来人的单位为例,企业通过罚款不给加班费,结帐克扣压低工资等非法手段,一年仅侵占民工工资福利一项竟达四五百万元,触目惊心,不敢想象。而这些老板如此聚敛财富,到处挥金如土,横行霸道却无一人因此获罪判邢岂能不肆无忌惮。

2、摆补正民工权益保障的位置

在一些地方,保护民工权益还停留在口头上,只喊口号,不见行动,如有行动也是雷声大,雨点校制订政策文件时如同儿戏,政治口号满篇,只字不见硬措施,强手段。前段时间新闻媒体对北京某执法部门落实每月按时不足额给民工发工资时,出台这样条款“用人单位每月保证300元工资,如有困难的单位可逐步落实“,这种摸棱两可,愚弄民众的文件进行了有力地批评就是典范一例。我们不明白,出台这样的单位领导为何对用人单位那么地暧昧,处处考虑周到,就连每月足额发工资的法规于不顾大打其折扣,让只发300元,还是有困难可逐步落实。相反,对民工竟是那么的冷漠,苛刻。他们不会不知道民工这点血汗钱是一家人赖以为生的救命钱,按时没有他民工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就要挨额,无法生活。当企业用人单位发生侵害民工权益和特大恶性以及流血的事件是,有部门追究,有写领导竟以影响投资环境,安定团结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袒护,压制处理。可从来没有任何部门,任何领导以为自己为虎作伥,才是真正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劳务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企业老板,用人单位私招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职业更是鱼目混杂,坑蒙拐骗,泛滥成灾,发生侵权后无人过问;而拿着纳税人工资的当地政府,劳动监督部门连自己管辖内有多少用人单位,多少在业人员都搞不清楚。执法摆出一副官僚衙门作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民高了相互推委,久拖不决。按说一个地区拖欠民工工资,侵权事件,恶性流血时间频繁发生,当地政府,劳动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可至今没有人和部门因此受到处罚。如此执法,如此监管全国拖欠民工工资达千亿元之后就不足为怪了。

4、受害民工投诉艰难

民工遭受侵权后,按说解决途径很多,可向劳动监察,政府,信访,劳动仲裁,法院等执法部门投诉得到解决,可事实上民工投诉极其艰难。因国情人多岗少就业严峻,民工要求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往往遭解雇,开除。这样的法律,这样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霉。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如何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和切实保障民工权益,我将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要“标本兼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治理。一是布置各地认真清查,对查出后被投诉拖欠农民工资的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对拒不补发的,要与有关不满一起帮助农民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对严重拖欠农民民工工资的施工企业,按低一级资质认定。三是因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器乐工程款导致拖欠工资的,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建设单位责任。房地产项目资金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民工工资的,不批准其新开发项目,并在资质年检中予以处理。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将镇定建筑用户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对付款期限、拖延付款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将农民权益写在条款上,对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保护。

三、对于保证民工权益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法制,加大打击侵权粒度。

现有法律对侵权时间大都以罚款不了了之,处罚太轻,起不到应有作用。在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民工占用企业老板的财产大都好的罪判刑。而企业老板有意侵害民工权益聚敛财产却相干无事。

2、科学有序地规范劳务市场管理秩序

目前劳务时常秩序混乱,监管失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放任自流,危害社会。职介应由劳动部门统一管理。以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纳入科学有序监督管理体系。

3、管理责任到人,严重失职监管不力

劳务监管要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对处理不当引起集体上访,闹事酿成流血时间的,应对当地政府,劳动监察部门负有责任的人员进行记过、撤职、开除等相应的处罚,以避免因管理失职,不力造成危害社会。

4、建立健全民工权益监督保障体系

劳务监察部门要经常对民工工资、福利发放,三险的交纳进行坚持督促形成工作制度。这样就形成工会协作,劳动监督,政府法律作后盾的一体的社会保障民工权益体系。

5、民工侵权纠纷法院应该先受理后收费

民工遭遇侵权后,大都因手续不全,交不起各种费用被执法部门拒绝受理,这导致民工铤而走险,用非正常手段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在人多岗少九月严峻特殊国庆下,对交不起诉讼费的,应先受理,判决执行后扣除。

切实保护民工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通过这次调查,作为土木的大学生,我更是感到了一种责任感。我要趁着大学阶段在学习和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作一名合格的为民工照相的工程师。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分别对市区农民工(学生家长) 和教师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方式进行,调查范围为市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农民工),具体包括:莲都小学、天宁小学、天宁中学等。农民工(学生家长)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54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3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5%。农民工夫妻在同一城市务工的占 90.6%。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一)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据调查显示:认为进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6.46 %,认为“没有在丽水交社会养老保险一年以上而没入学资格”政策不平等的农民工占57.76 %;认为待遇不公平的农民工占52.80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

2.认为公办学校资源不足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2.73%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认为私立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的占受访农民工的44.10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家庭现状方面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受调查的161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占大多数,达65.22 %,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34.78 %,没有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错。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用榜样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67.08 %,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说服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81.37 %,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用鼓励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98.14 %,更多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开心地进步。另外,还有1.24 %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这少部分家长大多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

三、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里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地位、及父母的艰难处境,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22.00 %农民工认为从农村转到城市学习后,孩子的自信自尊受到一定的打击,心理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化发展受到影响,性格上也容易产生变化。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容易自卑,适应过程比较缓慢;不太会关爱他人;行为和学习习惯差等。

父母在外务工,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前5类情况占受访者比例均高于60%,可见问题不小。

四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12

农民工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点话题,它关系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xx年暑假放假期间,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到社会上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民工一些真实的状况,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南宁市当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在如何提高农民工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农民工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一.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为20xx年9月16日至9月19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南宁市30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部分调查情况如下:

1. 到城市生活会不会觉得自卑

a. 会74% b.不会26%

2. 为什么选择进城

a. 想出来见世面22% b.为了给孩子提供进城读书的机会36%c.因为城里挣的钱比较多 42%

3. 您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

a、受伤 19% b、失业后找不到工作8% c、生活困难4% d、养老22% e、无钱供孩子上学24% f、生病23%

4.平时娱乐活动多吗

a.偶尔19%b.几乎没有40%c.从来没有41%

5.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备将来养老

a、在老家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b、在打工的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22%c、购买了商业保险7%d、定期存钱养老21%e、养儿防老9%g.未采取任何措施31%

6. 您生病后通常会怎么做立即

a、上正规医院检查、治疗12%b、去街头的小医院、私人诊所、游医进行检查、治疗17% c、自己去药店买药 23% d、能忍则忍,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48%

7.您生病时的医疗费由谁负担

a、个人/家庭45%b、单位9% c、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46%

8.您感觉目前的医疗费

a、太贵65% b、比较贵30% c、还可以接受5%

9.您是否参加了失业保险

a、是40% b、否35% c、不知道25%

10.您在打工的过程中,是否受过工伤或者患过职业病

a、是77% b、否23%

11.您在打工过程中,受伤或患职业病后,如何处理

a、自己进行治疗21% b、用人单位、老板负责治疗 25% c、自己负担一部分,单位、老板负担一部分49% d、没有治疗5%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工的生活概况

(1)生活质量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和拖欠过报酬的农民工分别占两成。 其中半数以上的农民工被克扣或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的有一个月,最长的达到八年,平均被拖欠了四个月。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有五千一百九十五名,占被拖欠农民工数的百分之九四点四九 。农民工权益受保障的程度明显偏低。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工作待遇较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近八成的农民工不能带薪休假,还有八成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另有五成左右的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或者加班补贴,近四成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农民工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首先是农民工生活、卫生条件差。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而在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差。近四成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子女受教育难、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低且工资水平低也是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2)精神生活目前南宁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状态是令人担忧的——在他们当中,许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许多人的精神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许多人面临着性苦闷和性压抑。在调查中有几位农民工明确表示,由于自身缺乏文化素养因此只能在城市中从事劳力工作,平时上班时已经很累了,下了班回家只想休息,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平时有什么娱乐活动”这项问题中,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回答没有。

2.农民工的生活保障

(1)养老保险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多数都没有买养老保险,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脏、累、差的体力活和高危行业,这些企业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参加养老保险对企业的压力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为农民工缴纳保费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是弱者,只要能找到一份活干就行,几乎没有可能考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事项,农民工生存压力大,他们只能考虑当前的生存问题,因而产生部分收入低的农民工愿意企业不参加养老保险而给予一定的补贴,导致许多企业根本不给农民工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第二,农民工自身缺乏保障意识。农民工自身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虽然农民工普遍意识到以后养老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养老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二是生存压力。目前农民工工资收入一般不足1000元,在西部地区只有600元。三是就业压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工为生计满足于有活干,只能放弃养老保险等权力。四是法律意识淡薄。对不签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权行为,往往持克制,忍耐的态度,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民工中推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2)医疗保险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工作中受伤或者日常生活中有病痛通常选择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去医院,这与雇主不愿付医疗费有关,也与农民工没有参与医疗保险,法律意识淡薄有关。

(3)失业保险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工作中参与失业保险的人占很少一部分,有很多农民工认为没有了工作就再找一份新的,找工作时没有考虑用人单位有没有提供失业保险这一项。只有少部分的农民工参与失业保险,甚至有些农民工不知道有失业保险这回事。

四.提出建议

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少年来,农民工为城市和城市市民等各项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却被看作“二等公民”。从社会环境和思想深处,一些人始终没有把农民工看作城市的一分子,农民工被传统观念和思想排除在城市之外,不能从根本上融入城市生活。从生活环境和待遇上,农民工生活环境恶劣,待遇低下,除了工作没有固定性和保障以外,还常常受到拖欠工资的影响。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享受型消费对于农民工来说更是不可及。因此,国家应统一作出更具体、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除此之外,还应在新闻媒体或者社区里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3.1在养老保险问题上,要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维护农民工权益:1.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2.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3.强化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加强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2在医疗保险问题上,应针对农民工群体特征和面临的疾病风险,提升制度的吸引力,调整现行农民工大病医保只“保大”的思路与政策走向,精心研究和探索适宜的符合农民工实际的大病医保补偿方案;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医保模式,规范各地的政策设计,避免目前部门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状况,这是解决医保关系转移、衔接和整合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3.3在失业保险问题上,除了从思想上和观念上转变对农民工的看法和认识外,必须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民工的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农民工生活安全感入手,落实好国家对于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各项具体规定。目前,许多用工单位没有按规定给农民工缴纳失业保险金。笔者认为,除了按照规定抓好落实,督促没有给农民工缴纳失业保险的用工单位尽快补交外,在补助的办法和标准上,国家可否统一作出更具体、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而不是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来自行规定。

五.结语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中涌现的一只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这次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非常多,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有所欠缺,这抑制了城市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利的。农民工自己对学习的需求非常大,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全社会给予农民工帮助,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创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通信工程1班 田雨 20080210420104

农民工问题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在寒假做了一回农民工,并通过寒假时间,对农民工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因这次是和那些各年龄的劳动者密切的交谈,因此结果较实际。我的家在农村,这几年每年暑假回去,发现家乡的人越来越少了,据了解大部份都有进城打工了,因此造成人们所说的农村就剩下“703861”这种现象。不过笔者看现在甚至“38”这一人群也所剩不多了。经常是很多户人家就剩下老人带着些刚学走路的小孩了。通过对那些外出打工的人群的交谈,发现一普通的问题就是,大部份的农民工从进城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打工的,农民能吃苦,肯出力,勤奋进取,任劳任怨且廉价。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有农民工在劳动。现在的矿山,建筑工地,真正第一线工作的80%—90%是农民工。举凡城市里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大多是农民工在默默地干。农民工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很不正常,各方面条件很不利的情况现做出来的。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这种一国两策的格局,至今并没有根本改革,虽然农民进城了,在城里的二三产业工作了,但农民的户籍仍是农业户口,农民的身份没有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去赚钱,捎回养家糊口。然而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了,但过年回来家里仍是连过年的钱也很难拿出。咎其原因,据几个农民工说他们虽然是每天都在辛苦地劳动,但是工资却很低,即便是省着点花也攒不到什么钱,加之许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也就只能是混混自已的嘴巴。通过对农村熟悉的了解,我还发现个极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家长期在外打工,其子女读书问题很难解决,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却很难落实。所以很难让农民工的小孩进城里学习,也就只好扔在乡下随他们发展了,这就造成大批人没念完初中就回家了。这样下去,农民问题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严重了。

“农民工”是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家业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通常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八十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二三产业大步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劳动力,于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民工大量涌现。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估计,二00二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九千四百六十万。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结构优化,大约已有三千万人下岗。据有关调查表明,有些企业把城镇户籍的职工精简了,因工作还需要,找农民工来替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些企业不仅在搞“减员增效”,而且也在搞“换员增效”。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农民工已经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人多地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工进城打工,使他们有了出路,也得到一定的收入,然而我们许多不健全的体制或是以前的不够重视,使之出现如今困拢的农民工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农民工问题表面看是要解决保护粗心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其实质上是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维持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

针对农民工问题,我们国家也逐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去年实施的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历拖欠问题,这一措施见效颇明显,为许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高高兴兴地领到工资历回家过,解决了原来那种辛辛苦苦地工作,到头来却领不到一分钱的现象。另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开展的“再就业培训”,它为许多农民工能学到一技之长,能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素质的打工仔。再看由于各地政府近年重视了解决了部分农民工的在家乡的就业问题和国家对农村的改革,是很多的农民不用离开家乡就能有较高的收入,使很多要外出打工的农民留了下来,导致了沿海城市的民工荒。如果还不城市还不重视农民工的权益而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与加大投资,将使民工荒的问题持续,并导致其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除这些外,我想我有些自己的建议:第一,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民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许多问题由此发出来,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涉及到人口流动,迁徙等全局性问题,必须由国家审度势,做出决策,在全国实行,才能解决。第二,农民工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已有十多年历史,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涉及到上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且关系到用工单位、用工城市有关部门和城市居民的利益,改革的难度很大。要制定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规划,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分步骤解决农民工问题。可选若干城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实施。在城市财富积累日益丰厚的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在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与突出社会公平的取向。换言之,是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向前发展的变化,而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在觉醒。因此,农民工即使现在的境况较以往要好,其遭遇的不公待遇仍然会全面地充分地被暴露出来,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农民工问题的严重化并不意味着农民工境遇不如以前,恰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第四篇: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 于 农 民 组员:王病坤

工 网 络 文 化 生 活 调 查 报 告孙浩飞薛栋

*** *** ***

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渴望体验城市文明,希望能在城市成长发展,对人文关怀、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不够好,生活单调;长期在外,缺乏必要的亲情交流,社会交往范围较窄;竞争压力大,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不够,缺少稳定感;休闲娱乐方式贫乏,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设施覆盖有限,很难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因此我们以王家村为例做了一份关于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的调查问卷,来反映当代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王家村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82.5%的受访新生代农民工下班后选择“待在家中或宿舍”,主要的娱乐是上网、看电视或逛街散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或光顾书店、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场所。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大,缺少人文关怀。在被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67.8%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线工人或职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临时性、高强度的工作,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和“工作压力较大”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相对缺失。三是他们有较强的发展提升需求,但缺乏有效的提升渠道。44.1%的受访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是“寻找发展机会”,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明

确的学习计划、职业发展规划和行动。50.8%的受访者称自己用在学习培训上的花费不到收入的10%,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他们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帮助也不多。

在此基础上,农民工对于网络的需求也有一下体现:在我们调查的30人中男女比例为4:3,年龄以18—25岁为主,大部分学历在初中到高中之间,尤以建筑业和零售业居多,这些人基本都对网络有所接触,主要用途为看视频,学习,玩游戏,社交活动,而用于办公的几乎没有,且每日上网时间基本保持在1小时左右,因此在网络的花销每月在40—70元之间,这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展业的网络培训课程,其参加网络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为自己感兴趣,跟随大众用以打发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本次调查的农民工对象以男性为主;

2)

3)

4)

5)

6)

7)

8)年龄集中在18—25和25—45两个阶段; 学历大多数为高中或大专; 从事的行业多为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96.7%的人经常接触网络; 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以娱乐目的为主,用来学习的占少数; 很多人每天网络文化生活的在一小时以上三小时以下; 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家庭每月网络文化生活的费用在40—70元之间;

9)近乎2/3的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网络培训课;

10)大部分进行网络文化生的原因都是自己感兴趣;

11)大多数的农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网络文化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便是我们本次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

第五篇:2004安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陕西省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两项大调查安排和省总工作部署,2004年5月至6月,省总工会4个调查组和省属10个市工会、4个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产业工会,对182个企业的农民工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访谈910人次,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9344份,回收率93%)。通过深入调查,初步掌握了我省农民工状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进城务工,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向我们特别向各级领导者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农民工的历史作用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我国大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其历史推动作用和对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将是十分巨大的,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农民工户籍在农村,工作地在城市,他们正处在由农村人口向非农村人口、农民身份向工人身份的转变过程之中。从这次调查显示的情况看,农民工与自营土地结合的程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不再从事农业劳动的占80%左右,利用工余时间和农忙期间从事农业劳动的各占到10%左右。可见,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基本不再从事自营土地的劳动,他们正在完成与土地分离,他们的职业身份已变成工人,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成员。从数量上看,2003年全省农村共输出农民工约22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他们从事的工作主要分布在纺织、煤炭、商贸、建筑、机械加工、电子装配、服装、玩具、餐饮服务等行业。在有些行业、企业,农民工人数已接近或超过该行业、企业职工人数的一半。陕西邮政系统使用劳务工7080人,其中农民工 4182人,占劳务工的59 %。陕西省纺织总公司有农民协议工7543人,占职工人数的60%。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使用农民工1231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8 %。在一些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中,农民工已占多数,有的被树立为企业生产标兵、系统劳模、技术能手,有的被提拔为班组长、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接受调查农民工中管理人员共648人,占问卷人数的6%;技术人员722人,占7%。调查访谈中大家一致肯定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缩小城乡差距、联结城乡文明的桥梁。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若干意见》,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劳务经济明显增加。有的乡镇、县劳务输出收入已超过农民年收入的一半,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摆脱贫困的主要途径。调查中,一位家在贫困地区蓝田县的农民工算了一笔帐:他家5口人,有6亩地,丰年亩产800斤,毛收入3000多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花费,纯收入600多元,不够交乡统筹、村提留和电费。他目前在煤矿打工,月收入1200多元,是全家人辛苦劳动一年全部收入的2倍,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死守着土地看不到摆脱贫穷的前景„„

农民工不仅是城市物质文明的建设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城市,他们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淳厚朴实的言行感染着城市人,同时他们又将城市中先进的生产方式、文化和思想观念带回家乡,影响和改变着农村人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农民工是新时期工农联盟的纽带,是沟通城乡文明的桥梁。

二、切实关爱和善待农民工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出了力、流了汗,创造了财富。但现代城市没有完全接纳他们,没有给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仅仅把农民工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忽视甚至严重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政治权利方面,我们调查的182家企业中,除煤炭、纺织企业,几乎没有农民工当选职工代表,没有一位农民工被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社会权利方面,一些地方实行了对农民工种种歧视性限制规定,比如规定企业招工要持户口,先招本地居民,后招收农村人。有的规定企业使用农民工要按人头收费,或直接向农民工个人收费,包括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暂住人口管理费、子女上学赞助费或择校费等。农民工收入低,但交费多,生活压力很重。问卷调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要求“改善社会环境”的1114人,占11 %;要求平等 就业的1559人,占16%。

当然,农民工自身也有一些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和工业化要求的缺陷。从文化程度看,在9344份抽样问卷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182人,占1%;高中、中专、中技文化2189人,占23%;初中文化的5622人,占60%;小学文化1277人,占13%。农民工文化技术素质与城镇企业职工相比明显偏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苦、累和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已经就业又被淘汰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民工处于市场竞争劣势的根本所在;从就业特征看,大多数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多是临时工、承包工、劳务工,多数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这些人临时雇佣思想严重,频繁变换工作,组织纪律性差,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有的缺乏文明习惯,行为举止不拘小节,被一些城市人看不惯。极个别人因为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小偷小摸,甚至被黑恶势力利用干坏事。当他们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不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而是设法报复或采取破坏性方法,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对于农民工身上的优点,我们要充分肯定。对于农民工或少数农民工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客观看待,并积极进行教育和引导。全社会都应关爱农民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部分

近一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权益。但从调查情况看,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仍很普遍,有的还很严重,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一、我省农民工权益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工权益受侵害最严重的是经济权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很低,农民工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除批量使用农民协议工的煤炭、纺织、邮政等行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商贸、服务等企业都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已签订合同的多数是一年以下。合同条款没有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只对农民工提要求,不写他们应有的权利。有的合同规定了试用期,一些企业老板就恶意使用这一规定,试用3个月期满不录用,只发给生活费。有的合同规定收取押金和保证金,工资一年一结算。有的合同规定,工作期间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签订合同的程序,往往是企业主把打印好的条款交给农民工让农民工画押。有的干脆由管理人员统一代签,统一保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有没有劳动合同。

2、劳动时间过长,休息休假没保证。调查问卷显示,2004年4月被调查的农民工加班加点的占52%。其中榆林市调查对象加班加点的占69.2%,邮电系统占72.4%。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参见如下调查问卷表(总人数9304人): 项目〓人数〓百分比(%)8小时以下〓232〓2.5 8小时〓4255〓45.6 9-11小时〓4194〓45.1 11-12小时〓538〓5.8 3小时以上〓85〓0.9

从上表可以看出,半数以上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的占6.7 %。调查企业多一半都实行计件工资制,70%以上的农民工都没有星期天,等于每月至少加班4天。长时间的超时劳动,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健康。这也是部分企业工伤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工资待遇低,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问卷调查农民工月收入情况如下表(总人数9242): 项目〓人数〓百分比(%)300元以下〓818〓8.8 301-500元〓4235〓45.8 501-800元〓2824〓30.6 800元以上〓1365〓14.8

上表反映,农民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高达54.6%。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把劳动定额订得很高,工人在8小时内根本完不成任务。渭南有一个洗涤厂,规定包装工每月工资450元,但是按定额一个月工作30天每天工作14小时才能完成;若按国家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实际领不到200元,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尽管农民工收入低,一些企业还常常拖

欠、克扣他们的工资,有的一拖就是一年、两年,使得为农民工讨要工资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在调查问卷“最苦恼的问题”的7项选择中,农民工回答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居首位。在“最需要解决问题”的8项选择中,回答要求同工同酬的最多。某县一个乡邮所的一位农民工夫妇反映,他俩干乡邮工作已有十多年了,每月工资只有500元,而在一个所工作的“正式工”每月1800元左右,是他们工资的三倍多,若计算社会保险和其它费用,实际超过4倍。

4、劳动条件差,人身安全无保障。调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个体作坊,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十分恶劣,有的工作现场粉尘、噪音严重超标,工伤事故频频发生。调查问卷显示,受过工伤的农民工占17.3%。有的农民工长期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业病严重危害着他们的健康。调查的一个国有煤矿,现在还让工人“干打眼”,呛得工人呼吸都困难。商洛陈耳金矿,井下通风设备差,灰尘严重超标,170多名农民工,20多人患了矽肺病,4人已死亡。

5、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很低,普通农民工几乎得不到基本社会保障。问卷调查农民参加五大社会保险情况如下表(总人数9344人): 项目〓人数〓百分比(%)养老保险〓619〓6.6 失业保险〓140〓1.5 医疗保险〓504〓5.4 工伤保险〓1681〓18.0 生育保险〓119〓1.3

上表说明,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很低。其中工伤保险比例相对较高,是因为有人把商业意外伤害保险混同工伤保险,按实际调查,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比例只8%左右。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主为追逐利润不愿意在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多花钱。

6、人身权利遭侵害,缺乏安全保障。农民工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已经成为骨干力量,但有些企业不仅不关爱他们,甚至限制和无所顾忌地侵害他们的人身权利。调查发现少数企业有打骂和羞辱农民工以及对女农民工骚扰、性侵害等现象发生,问卷回答被打骂过的农民工362人,占3.87%。

二、我省农民工权益问题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大批量的待业失业劳动大军为企业主压低条件使用雇工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可能在要求很低的农民工身上得到了实现。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是利益驱动因素。由于我省处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资金少,规模小,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一些企业主目无劳动法规、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劳动定额,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人工资,以此实现利润最大化。有一位老板公开讲:“我办的厂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谁也管不着。不愿干走人!“从地方干部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有人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缺乏正确认识,存在着片面的政绩观和片面发展观。比如有人讲,过分强调维护农民工权益,会影响投资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因而有的地方官员对资产所有者屡屡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遇到这方面问题敷衍塞责,甚至偏袒资产所有者。

第二是政策和社会思想观念因素。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培训等方面受到极大的政策性歧视。比如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为城市人设计的五大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不能或难以享受。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几千年封建等级观念在人们头脑中顽固存在,这种观念除表现在职位等级方面外,还突出表现在对城市人、农村人的身份看法上。现行的一些政策规定特别是当前的户籍制度,仍然在强化着城里人、农村人差别的观念。这种把打工者分为城里人、农村人的制度和观念都已不合时宜,都应该统统革除。

第三是组织不力的因素。在资本与劳动力之间,资本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和被支配地位。资本的趋利性决定其侵害劳动者权益是经常和必然的,因此我们绝不能把保证劳动者利益建立在资产所有者”良知"的基础上,最根本途径是通过工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农民工当然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农民工还没有被组织到工会中来;而刚建立的一些工会组织不能很 好履行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工会自身也存在着组织和制度方面的诸多问 题,需要不断改革或改进。

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问题,需要采取大思路并需要全社会关注解决。从大的方面讲,一是要清理废除一切维持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特别要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实行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城市公民待遇。二是下决心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逐步消除歧视农民工现象,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

具体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完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合同制度。为此建议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在国家未列入立法程序前,先颁布省一级的《劳动合同条例》,要求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督要毫无例外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完善工资制度,保证农民工应得收入。实行同工同酬,取消工资待遇上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为防止拖欠、克扣工资现象发生,除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条例》和欠薪补偿规定外,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即委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注册登记和年检时代收欠薪保障费,划入财政部门设立的欠薪保障基金专户。对恶意拖欠工资,恶意使用试用期的企业要采取行政和法律等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和制止。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把农民工纳入养老、工伤、医疗保险范围内。最近,国家劳动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在非公企业推行农民工工 伤保险、医疗保险的文件,这对亿万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们建议把农民工也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解决农民工老有所养问题。对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主要以储蓄和商业保险的方式取得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对于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应与本单位其他职工一同办理养老、工伤、医疗保险。要依法强行推行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同时制定灵活的交费办法,农民工工作流动后,保险费随之转移。

4、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保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各级劳动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变定性惩罚为定量惩罚,加大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规的机会成本。各级人大应定期对劳动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执法不力、不作为甚至偏袒企业违法行为的,要严肃查处,直至建议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级工会组织应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贯彻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反映侵犯农民工权益的问题,促进有关法规的贯彻落实。

第三部分

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要求最大限度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调查了解,一些行业和地方对此很重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全省情况看,工作不平衡,农民工入会率低。据省总对5个产业的调查统计,农民工总数45469人,加入工会组织的农民工仅14535人,占32%。据对全省8个市的调查统计,农民工约57万人,入 会 农 民 工 只 有 10% 左右。

农民工入会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原因之一是企事业领导人、企业主对组建工会和吸收农民工入会态度不积极,甚至公开反对,设法阻挠。在调查中了解到,国有企业老总,主要是担心农民工入会后提出与“正式工”同样对待的要求,增加企业成本;非公有制企业老板普遍担心组建工会后,员工就不好领导,是自己给自己“套绳索”,而且还要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一块利润。有人还提出不建工会的理论依据,说农民工有土地,身份还是农民,不属于工人阶级。工会干部普遍反映,企业领导不同意的事绝对办不成,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原因之二是相当多数的农民工对加入工会组织的态度不积极。据8个市4个产业9344份调查问卷统计,知道农民工可以加入工会的6530人,占69.9%,不知道的2713人,占29%;对工会了解的5259人,占56.3%,了解一点或不了解的3991人,占42.7%;对加入工会的态度,主动要求的3858人,占41.3%,随大流和无所谓的5339人,占57.1%。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虽然多数农民工知道可以加入工会,而且对工会组织有所了解,但主动要求加入工会组织的是少数。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原因之三是工会观念局限和工作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工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正式职工、国有企业职工利益上,而对迅猛发展的临时性、流动性、灵活性就业的非正规就业者重视不够。一段时间 集中力量抓了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但没有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边建边垮,先建后跨,“一阵风”过后,一些“挂牌工会”、“名义工会”垮了,所以至今工会组建率和农民工入会率仍然较低。原因之四是具体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农民工大多数工作临时性强,居无定所,难管理,核定和收缴工会经费和会员会费困难大。而且街道社区工会干部普遍兼职,没有精力和时间抓工会工作。据对8个市的调查统计,所辖乡镇、街道工会1459个,专职工会干部仅219人,占15%。没有经费,没有专人抓这项工作,即使把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也会由于长期不开展活动名存实亡。

所有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以创新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寻求最大限度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途径。具体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重大意义。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工会不努力占领这块阵地,非法组织和黑恶势力就会利用缺乏亲情、需要帮助的农民工的抱团心理,组织和发展他们,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这次调查中,宝鸡、西安都有同乡会组织。因此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仅是工会的一般业务工作,而且是关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这一工作应该纳入党建工作之中,列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日程。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农民工组织起来、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二、创新建会和发展会员的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建会方式。

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只要职工自愿就可以建立工会。但实际上企业主不同意,工会就建立不起来。其原因是我们以往的工作思路,一定要把工会建到企业。其实工会可以建到企业,也可以建在街道社区,或者按行业、系统组织起来。这样可以解决一些企业不愿建会问题,也可以解决一些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流动性强、无法独立建会的困难。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建立街道、社区、村镇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建筑、饮食等行业工会联合会,商业街、大楼、行政村工会联合会等。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可以直接吸收会员,不必征得企业领导和老板的同意。重点抓好社区、乡镇建会,通过社区、乡镇工会建立各种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同时推广旬阳县金寨乡建会经验,把输出地工会会员直接接转到用工所在地工会。

三、重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不断完善的制度扩大建会成果。

摒弃国家干部观念,树立“专职工会工作者”和“工会工作志愿者”的新观念。根据需要,可以公开招聘社区、乡镇工会或联合会专职工会工作者,经民主选举成为工会主席。社区、乡镇工会可以聘请若干名工会工作志愿者,给予适当补贴。经费来源,以收取所属单位工会经费为主(收缴比例可灵活掌握)。在工会建立初期,上级工会可酌情补助。上级工会要推动乡镇、街道党委把工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各项综合考核内容,帮助乡镇、街道工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坚持一手抓建会、一手抓工会作用的发挥,增强工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前,企事业工会和各种工会联合会应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结基层工作经验,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督促企业(包括中介机构)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纠正违法合同和不规范合同。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纠正违法合同等行为,工会要向劳动监察部门和上级工会举报。第二,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货币工资,帮助农民工讨要拖欠工资并追还补偿金,争取同工同酬,按政策规定给农民工缴纳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第三,依据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维护农民工在劳动安全卫生、休息休假、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第四,关心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吸收农民工会员参加企业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争取在评选先进、选树劳模、选举职工代表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工”会员同等对待。关心农民工会员的生活,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

下载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网络购票实施后农民工群体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基于XXX地区的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民工在收入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农民工的欠薪、讨薪问题予以了特别关注。在调查的基......

    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返乡农民工增多劳动力增加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个机遇,同时其就业问题又成为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近期作了一些调查。一、我县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点从农民工的返......

    2013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去年下......

    农民工薪酬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薪酬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响水县黄圩镇返乡农农民工为调查对象 商学院12东旅游郁海东 前言【内容摘要】 春节期间我通过对我家乡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返乡农农民工......

    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返乡农民工增多劳动力增加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个机遇,同时其就业问题又成为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近期作了一些调查。 一、我县返乡......

    河南省农民工就业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河南农民工就业情况及面临的问题1-8月份河南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基本稳定,外出的行业特征、地区特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农民工就业状况相对稳定,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经济的......

    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调查报告

    **县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的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的核心是就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